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34. 2025年,再谈法学留学和海外执业

34. 2025年,再谈法学留学和海外执业

2025/1/11
logo of podcast 文马法律实验室

文马法律实验室

AI Chapters Transcript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的文马法律实验室今天和我的嘉宾木子一起来聊一聊出国留学和境外职业的一个问题一直以来我们的后台有问的最多的话题除了一些具体的职业发展的问题以外还是这个升学

和你未来可能在国内或者在国内职业然后怎么去发展自己的一个跨境法律的一个职业生涯那么特别是因为我们是一个跨境话题特别多的一个播客所以呢很多人就会在我们这里问一些留学和还外职业的问题我一直在想怎么呈现这个话题

但是最近呢因为私信可能比较多因为是大家海外留学的申请季开始慢慢放榜然后海外的法学院也进入找工作的阶段所以我觉得正好我们也就不等了不如我们就直接来聊一聊和我们的这个嘉宾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想法是怎么样也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但是呢,我们今天也不聊一些很战术性的话题,比如说怎么去找工作,怎么去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岗位,这种东西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话题,和这个所在时间点和个人的经历都有很大的区别,那而且它是按照每个月或者甚至每周有一个界限会在变化。

所以呢,我觉得我们现在今天就来聊一聊,我觉得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来说说我的想法,看看大家是不是认同我的看法或者有一些别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我们两个的一家之言,然后也欢迎大家来找我们思量,你要不介绍一下自己。

大家好,我是木子,based 在上海我留学的时间大概是 20 年,21 年,22 年这个跨度读的是 T3 的一个 LLM 然后 LLM 结束之后呢,我又在美国戒掉工作过一段时间

那首先呢,我觉得我先给嘉宾来铺垫一下,就是我觉得大家在考虑出国留学或者说做这种重要的人生选择的时候,我觉得有几个很简单的原则可能是可以参考的。一个就是我们在收集信息,你要去收集很多很多的信息,越多越好。

然后从各个方面去收集因为如果你的信息是非常缺乏的话你做出的决定大概率是会有一些问题的然后你经常会在过程中遇到一些你之前没有收集到的信息或者你不知道的东西你会发现如果有了这个信息你会做不一样的选择

那第二点呢就是虽然说我们要去各种收集信息你不管是在网上看或者去找人去聊去找一些学长学姐问相关的问题那一定要注意到这个就是有个时效性的问题因为像我以前就在学校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在林英上面去看各种人的简历就是觉得如果我要达到 A 点那么现在在 A 点那个人之前他是怎么样走过来的

那我会去看一下是不是有些东西我也可以一样的路径去达到但是呢大家一定要知道就像这样的路一般都是十年以前所以十年前的环境和现在的环境绝对是很不一样的是不是你能够参考一些前人经验

就是值得商榷的另外呢同样的问题你在听别人讲他的职业经验的时候你也要注意他的表述中是不是他已经考虑到当时的时代和现在时代是不一样的有一些人他们在分享自己经验的时候其他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所以我们虽然说我们会讨论一下我们的一些想法,我们的一些经历,但是确实也会有一些时效性问题,可能是时间比较短,可能一年两年的差别。

然后另外呢我觉得就是不管是你是什么样的目标你还是要去做一个能力的储备比如说你要考研也好去留学也好你该做的一些准备该做的一些能力这些能力不只是你现在读了研读了海外留学的学位之后在工作中肯定也是用得到的所以我觉得静下心来做一些能力的储备也是非常重要

我特别同意文马同学这些高屋健林的意见从我自己的角度呢我觉得如果是去准备留学或者是规划留学的过程中可能从微观的角度更需要考虑的是这个留学的这个时间表的问题这个时间表它有两个维度一个呢是你留学的节点这是一个大的维度另外一个维度呢是你为了

这个留学你需要去准备什么样的材料需要在什么样的时间点去做什么事情这个可能因为我自己是一个 P 人吧我就觉得对于 P 人而言可能反而做这样的时间规划会是一个更 challenging 更挑战的事情比如说

可能有的时候去留学会需要一些语言的成绩不管是去英国还是去美国这种情况下就会需要考托福或者是考雅思那提前去准备这个考试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可能有一些本科的同学他可能在大学期间他已经

获得了这个托福的成绩或者雅思的成绩但是对于一些工作党来说因为工作本身就很忙碌了在同时还要去准备这些考试其实可能不一定第一次就能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所以一定要提前规划这些考试啊还有后面的一些文书准备的内容

那我插一句像你是工作以后去读书吗那你肯定本科毕业的时候也考虑过是不是出去读书那当时候是怎么想的呢就是为什么不在本科毕业出去

对,我本科毕业那会儿可能经济比较好,我们学校的风气就会比较鼓励大家本科毕业就去打工,所以可能也是因为家里比较贫困,所以就早早的这个出去打工了。

其实是这样是我在本科的时候是有过出国交换的经历的就排除我们学校的风气还有我一直以来想要尽早做律师的这个想法之外我确实是那会儿我觉得不是很想读书了就这个可能是我自己的一个原因吧就是我觉得我更希望在实务中去体验去感受我学了四五年的这个法律那么

那么在那个节骨眼我确实不是很想保研也不是很想再去美国去留学而且就我们那个时候确实先工作几年再去美国读老流氓然后拿一个 bar 这个路径也是非常传统也比较 popular 的一个路径所以当时我拿到 offer 以后其实就也比较顺理成章的就没有选择本科毕业就立马出国的这条路

那你现在你觉得是正确的选择吗我觉得是正确的选择原因有几个吧首先是我觉得就从经济方面的原因我如果是本科毕业就去读书的话那我肯定花的是父母的钱虽然可能父母会觉得我们资助你是理所应当但是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我不是很希望让父母资助我去读这么昂贵的一个书

所以其实后来这个在美国读书就是包括一些生活的成本其实都是我自己负担的就是这一点其实我自己觉得其实还是值得小骄傲的第二点呢就是在工作了三四年之后再去读书你

你的心境还有你的事业还有你想要达到的目的是和你本科毕业或者硕士毕业就出国去读书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那会儿其实我自己有三四年的工作经验我已经知道我想要职业的领域是什么我已经在这个领域干过三四年了然后呢我其实去美国是想要加深我在这个领域方面的一些

就是知识吧,美国法的知识,就这块我确实是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所以到了美国我的学习会更加有针对性,包括去参加一些讲座呀,加入一些学会呀,然后包括去参加一些 social 活动啊,其实相对来说都还是会围绕我的这个本职工作去进行的。

另外就是这个阅历不一样也会让你在美国读书的时候的心境会不太一样因为你可能作为一个小本出国你每天想的就是哎呀我要把成绩搞好然后我要拿一个这个好的 offer 尽早的拿到半然后

在老流氓读书期间我就找到一个在美国的工作或者是回国的一个好工作但是可能我们读了书以后这个心境会不一样我们更多的是想去打开我们的视野去认识朋友然后认识新的人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这些可能是我们这些工作了以后的人会想要

达到的目标那么自然而然呢因为你的这个目标不一样所以你在读老流氓的时候心境也会不一样说实话我觉得小本的这个读老流氓的精神压力应该会更大一些因为他还是

就是有更大的这个找工作的压力但对于我们工作党来说虽然可能有一些工作党他也需要在毕业以后找工作但整体而言呢这方面的心理压力可能会稍微小一些当然就是如果说经济环境不好就是大家出来了以后没有原来的工作保留的话可能还是会有很大的这个找工作的压力但整体来说确实是

你作为一个小本和工作了几年以后去读书这个心境是完全不一样的对我觉得就是像我的经历也是一样就是因为我是工作以后再去读书嘛所以在读书的时候没有什么特别的这个功利性其实你唯一特别功利的就是这个考班你考到律师执照肯定得考出来

但别的东西其实你可以天马行空的去选一些自己喜欢的课,那这样的话其实不管是你整个人的状态,包括你学习中汲取知识啊这种学习的效率其实我觉得是比较高的。

然后另外一点我觉得出国留学也不完全是一个就是读书拿到一个学历然后目标是为了抵达这个一个好的工作那个终点站而是说其实是很多这种体验我觉得这种生活的经历是挺重要的

我觉得如果我当时在本科毕业的时候其实它有点像一辆特别快的一个矿车然后你就这样子冲过去但是你一直在一条既定的轨道上你也没有什么方向感然后你可能冲得很快也可能很慢但是你不太能够把控这个方向如果说你是工作几年以后其实你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然后你也对这个世界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你会比较好的去运用这一段时间的经历对我特别同意读 LLM 那段时间就是我人生非常非常宝贵的美好的回忆而且就是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就是很多工作党工作了一阵以后其实是会疲惫的就是

说白了其实有些人是 burn out 或者是觉得非常的累很想休息一阵那其实读老流氓这段时间也会是一个很好的一个修整状态调整状态的

一个时机而且就是未来可能你在漫长的这个职业生涯之中可能很难再有这样一个 window 你又在学习又在玩耍然后同时还在结交新的朋友认识新的老师这个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宝贵

那我想问就是我们当时本科毕业的时候其实我们拿到的 offer 还算是很好的但现在这个情况其实我觉得整体市场上的 offer 的数量就是工作岗位的数量是没有以前那么多的那如果说你是在这个时间点你本科毕业你的目标是比如说是全国第二档律所然后你现在只能到第三档但是你可以出国你再回来博一博你会怎么选择

我自己是一个风险厌恶型的人所以我觉得在现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加之我对整体的经济环境也不是特别的乐观那这种情况下我可能会选择我现在能拿到的最好的机会

然后先工作再等一等因为其实时机对于找工作本身是很重要的当然我知道我们这期不是聊找工作不是聊求职就是在留学和求职之间去进行选择的话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我自己的性格会让我去选择工作

其实留学的话它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律所一般都要求实习但是你留学生你其实没有办法在国内实习你要不之前在国内实习过一段时间在那个所但是你留学了一年以后可能也你不是优先选择那其实你会错失很多机会对吧对我觉得我特别同意

因为你留学的过程中近的可能去香港去新加坡远的去英国去美国其实你是不能够第一手的去掌握国内的这些求职信息的还有最新的这些各个律所的动态和资讯不管你有

多数的熟人在各个律所里面可能你还是没有办法像其他在国内的同学一样可以进水楼台先得月至少如果有一个实习机会可以先开始一段实习再考虑看有没有留用的机会

那对于 LM 或者是 JD 同学来说他可能错过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实习的机会没有实习经验的同学其实至少我的经验是我们可能在筛选简历的过程中或者是说在面试的过程中可能反而不会占太大的优势当然就是除非你自己这个人非常非常的优秀然后你的简历

完美无缺看着让人实在是眼前一亮这个就是我们肯定也是会给机会的嘛但我觉得这种就比较难

我又想到一个问题啊就是其实我们这种工作党以后再出去读书然后包括甚至身边有很多你这样 T3 的 LM 的这种毕业生这个时候我们看身边人的简历我们会发现就我啊我会觉得有一些东西我在本科毕业的时候我是不知道的

我会发现其实那个时候我了解的信息也是非常非常少非常非常有限这个世界对我来说遮上窗帘的部分太多了我发现就比如说既然发现有一些人你其实有一个硕士学位你再去申请这个 LM 其实是会很好然后你有这个交换的经历以前我们会觉得好像你有模拟法庭经验

其实和交换的经历其实是等价的都说明你英文很好什么的你会不会当时有这样的就是情况就在本科毕业的时候现在发现有很多东西我们都不知道或者说你当时是怎么破除这种我觉得确实当时是有很多信息是不知道不了解的但是我们不是

刻意的去破除了这种不利的情况,而是我选择了工作,就所以就是导致延误了我去美国读书的这段时间。

可能比较好的建议给到大学生们的就是还是要多去聊天多去沟通比如说你在律所实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聊得来的 senior 那就可以考虑就是是不是跟他们多聊天然后看看他们对于这个留学的见解尤其是呃

很多好的律所里面的这些优秀的自身的律师他其实已经走过你们想要走的路了那这时候呢跟他们多聊天其实是可能最能够接受到第一手信息的一个非常好的一个渠道和路径我觉得这个可能会是我现在这个节骨眼可能可以能给到就是大学生们最好的一个建议

对然后我觉得在这个基础上你要获取很多信息以后你要去破除这个呃信息差啊

比如说像听一些我们这个优秀的播客是吧还有一点就是我觉得大家这个心理负担不要太重就是你只要做当下最正确选择就可以你是要清楚说我这个选择对我以后的人生会有很大的一个影响会有一个指导性的作用但是其实没有没有什么人知道未来是怎么样的哪怕我们现在这个时间点我们两个人再去选只是

三年五年后我们也不知道这个选择是不是对的但是哪怕你到了三年五年后你发现当时那个选择是草率的到了十年以后你会发现这个选择可能是又是对的所以这个东西选择你只要在当时所有的情况下面做最好的选择就可以而且你也不可能说假定我一个人 22 岁或者 24 岁然后我就能够把

所有的东西都了解透然后对我的人生也思考的很透然后我做出了这个所有的信息都满足情况下的最优的选择其实是没有这种可能性的你想破脑袋都没有这样的可能性

所以我觉得这个一点也很重要,就是很多时候大家,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给自己的压力都太大了,因为可能是长期大家这个环境里面都是佼佼者出身吧。

对我特别同意尤其是就是现在有这个学历贬值的问题然后包括大学生们也越来越焦虑越来越卷小朋友们更可能会把这个社会本身的问题去转化为自己的压力

所以我在一个这个志愿项目 CYOT 里面当了一个青年导师那我也有一些大学生的学员可能也是一些毕业生我就会给他们这样的建议就是你永远不要去后悔那个未选择的路因为没有哪一个选择是百分之百正确的尤其是你回头看肯定他是有他的问题但是

人没有这个后眼镜,所以你也没有办法预测到你这个选项,你这个选择是不是百分之百正确的,只要你当下做出这个选择的时候,你觉得自己问心无愧,或者你觉得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我觉得这就够了。

对的与其抱怨自己不如埋怨别人对没错然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你去看一些思维的这种书的话有一个很常见的思维误区就是如果说你获得了一个什么东西你会把它的价值评估的很低然后你会去

把你那个没有获得的东西,你就害怕失去嘛,然后你会觉得那个东西的价值会很高,所以你其实走了这条路,你肯定会觉得这山旺的那山高,所以这个问题我觉得是挺常见的。对的。对,然后还有一个读完书以后,你现在觉得你读 LM 的时候,除了学业,人生经历,朋友关系,你觉得哪个东西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

就是可能还不完全是对于事业啊对于人生什么的

从知识的层面呢我确实学习到了很多我想要了解的我刚刚说我之前从来没有了解的美国法的部分也确实是打开了一些我知识上的大门吧然后在那个学校学习的过程也确实是每天我都觉得很 challenging 虽然我刚刚说就可能工作党的这个独老流氓的目的并不是真的为了学习而是为了玩耍但是

其实我觉得我自己读书的时候还是挺长时间都泡在图书馆然后每天都徜徉在这个

case 的这个海洋里面然后就是每天都在感叹这个美国安理法的博大精深然后每天都觉得自己像一个智障一样在这个 T3 的学校里面像一个傻子对这个是知识方面的一个起底吧我觉得这个应该每一个去读老流氓的同学都会遇到的这个我觉得

很难说是一个特色的体验那我自己我觉得特别特色或者是我自己现在觉得非常宝贵的体验就是真的在读 LM 的时候解释了很多

真心的好朋友那这些好朋友不只是中国人也有很多这个海外的同学包括我现在就是出国出差呀或者自己出国旅行啊我基本上都能在当地找到我的 LOM 的同学对 能找到蹭饭的地方而且虽然我自己自己很垃圾但是我的同学们都非常的优秀比如说我的韩国日本的同学他们都是

基本上 LM 结束他们都回国深趴了然后是那种全球的空中飞人然后也有很有意思的背景的同学比如说我有一个巴基斯坦的同学他是巴基斯坦的大明星他是一个男演员当然我们都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去我们那个学校读一个法律的硕士

但是他读完书以后还是继续他的演绎之路就是这些都是我收获到的我觉得可能难以复制的一个经历体验而且这些友谊其实是

到现在就我毕业了可能两三年了他还维持着而且就是持续的可能还在就是常见常新的这些朋友让我觉得特别的幸福因为我经常觉得自己很渣然后我的这些朋友都非常的优秀就能跟他们做朋友本身我觉得已经挺骄傲挺开心的

但我们这个播客本来就不是给大家一些很完整的建议啊只是通过我们的经历去说一些我们思考的点然后呢可能大家就可以把这个作为在你们思考的时候你们可以考虑一下然后对我来说我觉得其实

其实知识这方面真的就是你说一年其实没有那么系统当然了我选的课可能都是一个方向的可能还比较系统一点因为比如说公司法那个一个法学院就那几门课但话又说回来其实你工作以后你去学还是会比较好一点因为比如说我们公司法一上来就是说这个种董事会啊什么的那我们很多同学都是工作过的然后我们就会

像我们这种大陆发行我们就会觉得哇这个很神奇然后问了一圈以后所有人都觉得很神奇我觉得如果说我是一个本科生的话我可能至少对我来说我去了以后我可能就会觉得哦这个才是正确的公司法我们那个可能不太好

这样子所以还是有一个辩证思路啊但话又说回来我觉得对我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这个生活的体验就我觉得你可以体验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而且你在没有很多的经济压力或者说就是你也不用工作其实你能更看到这个社会是不是你喜欢的是不是你想在这个地方生活

当然朋友啊什么我也接招了很多很好的朋友然后一直到现在都会周末一起出去玩但是我觉得这种体会其实是通过别的东西是没有办法拿到的对特别同意

我觉得文马说的其实也就是你工作以后出国读书,不管是从经济上啊精神上啊,你可能你都有一个更加自由的一个心态去做这件事情,但是我觉得可能有一点要纠正,就是因为现在在美国,尤其是在美国读 LM 实在是太贵了,

所以可能其实工作党出去也没有自由很多也没有自由到哪去除非就是你的公司你原来的公司可以资助你的学习或者是资助你的生活费这个就是我们有一些新加坡的同学或者是韩国的同学

可能有一些政府背景或者是公司背景的他们就会全部都资助掉就是不只是学费还有生活费还会给他们每个月发零花钱但这种形式我觉得目前在中国的法律市场是基本上对天方夜谭我觉得不太可能复制

对我觉得可以考虑一下其实如果你不是像我们都是做涉外然后在外资所的话其实你不一定非要读美国的书其实美国的那个好处就是它有个吧对吧你读澳洲或者读加拿大

或者读一些英国的我觉得也很好对很好我觉得这个也跟你未来的人生规划有关比如说有一些人特别想去加拿大或者是澳洲移民那这个时候去选择澳洲的学校和加拿大的学校就非常 make sense 同时呢可能我们也要考虑读这个 LM 的含金量的问题

不是说加拿大的学校澳洲的学校不好而是说在学历贬值的当下普通的美国的 LM 也很贬值那你此时此刻去选择相对来说没那么主流的澳洲加拿大那对于这个想要立志回国找工作做律师的同学们来说可能就不是说最优的接法但是英国的话其实

可能我自己没有去牛建留过学我就总是有这个去牛建的执念我总觉得去英国读法学其实才是最正经的但反正对所有留学的同学来说就是一定要想好你读这个书能给你增值多少这个含金量到底有多高然后再去选择你想要去哪个国家读书很多

很多时候还会遇到另一个问题很多时候你会收到两个学校录取通知学校 A 它的排名比较高学校 B 排名比较低但是学校 B 它会给你一个比较大的奖学金那你到底应该去哪一家学校呢那我觉得这个也是要看你回来以后做什么样的工作你的工作对于这个排名是不是有一定的要求

如果说两个学校都非常好那你可能读 B 学校然后拿到一个奖学金是比较划算的但是如果说你要去选一些特定的职位那他们有一些要求的话也许你就得要去学校 A 拿一个更高的排名

对,这个之前我有一个实习生就碰到这个问题,当然他是读 JD,两个这个排名相差还蛮大的学校,那个排名后的给了他很丰厚的奖学金,可以让他相对衣食无忧的去读完这个 JD。

那另外一个就是排名相对较浅然后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的知名度都高得多的学校没有给他奖学金他当时也是非常的纠结我给他的几个建议也是他未来如果是只是限于在华盛顿找工作的话其实我自己的体验是这两个学校只要你成绩够好其实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但是后来我们建议他去再争取一下那个排名前的学校能不能就是稍微再多给他一些奖学金

然后他也确实成功了就是在最后这个截止期限之前相当于是给了学校一点压力然后那个学校也确实给了他一些奖学金我觉得这种对于我来说可能也会是一个比较艰难的权衡但是可能内心安搓搓的还是想上排名前的学校

所以怎么说大家可能都会觉得就是只要不是家里揭不开锅可能还是都会选择排名往前的学校因为这样就听上去也很好听而且如果你不管是回国还是想要离开 DC 去纽约找工作的话可能这个排名前的学校都会有更大的优势对我觉得中国人很难舍弃这个排名是一个很难的决定

其实我觉得你本科毕业以后去读书和工作以后读书还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如果说比如说我们两个是在本科毕业以后工作三年三年以后发现律所根本不是应该我待的地方我不应该做法律我得转行

这个时候你还有一个抉择的机会比较低成本那其实如果说你本科毕业以后你就去读书的话那你的这个沉默成本会非常高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呢是比如说你一开始做飞速或者飞速的比如说上市然后后来你想做并购那你可能想通过一个读书这么一个

这算一个阶段反应吧然后你再去找一个工作那这个时候你会通过一个 RM 去完成这个转变这个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你已经读了一个 RM 你再去读一个其实就会觉得好像成本有点高然后逻辑上面不是很符合当然这种东西是这个我们传统叙事下的

一个月两个月时间都不肯浪费大家都要一条路一直不停的爬台阶走到底的这种想法也许在我们这个时代这样的一个思维不一定是一个主流或者说不一定是一个必然你休息个半年或者说你想一个什么办法去做一个转变也是可以的对其实我现在已经看到这个趋势了

这几年包括我自己的同事还有我看到的我认识的其他的人都有这种 gap 的经历或者是说大胆去完全去抛弃之前的

所有的成绩或者是所有的工作经验然后转向自己喜欢的东西其实我渐渐我觉得看到更多的这样的转变所以这可能确实是 00 后和我们 90 后的差别吧

要不就是我自己我可能比较害怕变化也有你说的那个问题就是可能一条道就是比较倾向于走到黑或者是我压根不知道怎么去转向怎么去换方向对我觉得这也回到我们之前说的就是你其实当时你就要做最好的选择就可以就是等你到五年以后你有时间来回顾这个选择你来评判它的时候你已经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了

有些时候是你自己变了不是这条路变了所以你会觉得当时好像走错了所以这个东西如果走错了我们就变路其实完全不用内行虽然说你会损失一点可能你一条路走到黑走个十年十五年可能你已经事业发展非常好了但是你浪费了三年重新开始走一条路其实我觉得也是人生的常态

那说到就是说在国外工作我们都是在美国工作过那你觉得像这个的话给你最大收获是什么

如果我又说我认识了很多好朋友会不会被打其实我在美国工作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就是我当然还是可以说我又接触到了这个美国的食物经验美国的 practice 了解到了他们这个博大精深的这一块的这个实战经验就是这种话我肯定也能说但是

但是其实更多的我觉得是和美国同事的沟通吧,因为我自己做的是一个就是出海业务,然后和这个美国和欧洲的同事基本上是每天都会有邮件往来的这种情况。

真实的去见到同事然后和他们建立友谊和他们就是彼此去了解会比你每天只是发邮件的你知道大洋彼岸有这么一个人你可以找到并且支持他干活或者是他支持你干活会要好得多就是相当于 you know this person 然后

他同时也知道你然后你们相互之间建立了那种信任以及友谊那这个其实可能对于后面这个我回国以后的这个工作来说其实是很好的一个桥梁

我觉得这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就是其实你还是体验过那种生活的感觉,因为如果说有很多人现在是想要比如说移民或者说生活在国外这种,或者是在国外工作,这个是一个感觉大家觉得很不错的一个选项,但是你真的试过以后,比如说你要不就在国外,要不你就回国,这样你会做出一个选择,做完这个选择以后,我觉得可能心态啊什么就会比较稳,

你想说的就是你见过了这个世界,你就更知道你想要在什么样的地方长待。对,我觉得就是有些时候这种你如果没有见过,你总会想去见一下,然后你会处于一种,我觉得会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但是我其实我也会觉得比如说我之前在纽约工作我觉得还是有一些 bling bling 的这个部分现在会回想就是这种中央公园圣诞的纽约路边卖着圣诞树然后哪里都亮灯然后车水马龙和你的工作也没有关系对啊所以我就觉得那个这种生活的阅历其实是比较那个主要是我们其实调到国内的办公室

和在美国工作除了同事不太一样客户不太一样以外其实那个工作环境我觉得差不太多对我觉得这个事情更多就是你是否适合在国外的生活对于很适合在国外的生活的朋友们可能会觉得那在美国 big law 里面当律师肯定是最完美的选项但是也有比如像你这样就是你内心还是更想要

回到祖国的怀抱的这种同学来说可能你更多你想要的是你体验过那种生活那就很好但是让你长期生活在海外或者生活在美国你会觉得其实也没那么好但是这个有一个这个身份的问题

不是我们在这坐在这说你想在美国你有很多选项既可以上北大又可以上清华你其实真的要在美国工作还是会有一些限制和局限的其实这个问题我其实听过两种观点然后两边的人都是非常有见地的不是那种对世界抱有偏见他们都是经过思考的

就一种人说其实你在国外你想要留下来想在那工作总是有办法然后还有一种呢是说你在国外没有什么机会中国人然后不太能留得下来其实我觉得这个其实他们的思维还是一样的只是有些人觉得哎你可以比如说你原先是红圈所的 level

你现在降到在下面一点级别然后你去找一个中小型的律所呃你还是可以留下来比如说你有签证的问题但是这样的所可能给你更多的自由性另外有一波人就觉得我自古以来我都算优秀的我一直是最顶尖的律师那我为什么要去遵去一些小所如果待不下来我就不待了所以呃

我现在其实会觉得,其实有很多人他想待的话,他还是能够找到一些工作。所以我想也是给听众们分享吧,就是很多人他们也去一些相对小一点的所,然后呢再慢慢跳,也是可以跳到一些 big lot 的后面。

对这个我身边也有一些这样的经验尤其是现在其实美国对中国留学生的这个找工作的环境也没有那么的友善的情况下确实有一些同学们会选择这样的道路但是就是他们在美国待的也很开心也不是说就非要卷生卷肆卷到这个

华尔街所或者是其他的一些 big law 都是个人的选择吧而且像你说的就是这个其实就是还是城市在人的一个问题

你说的那两种看法我觉得没有他错的地方就是一个可能是从微观努力的角度去看一个是从这个宏观的大环境大的不利的环境去看那对于一些中国的留学生就是尤其是老流氓背景的学生肯定是会有一些天花板

但是这个天花板你从个人的角度能不能去突破那我相信也是有很多前人有这种成功的突破的经验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像都说学历贬值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我去年也被问到过是在我回我的本科学校去和大一大二的学生做一个分享的过程中

我被问到过这个问题而且我觉得可能是我太孤陋寡闻了当时三四月份的时候吧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 term 我当时听到的时候其实大受震撼因为就是这么浅显易懂的一个道理我竟然没有听过这个词他们是怎么描述这个东西的其实他们也是直接把跟你一样的问题抛给了我

就是问现在这个学历贬值导致同学们的压力都非常的大他们会觉得你

你作为一个小本出来是找不到工作的那你就只能继续读研究生那读不了研究生如果出来还找不到工作的话就只能读博士我当时其实我当时的答复是学历贬值这个问题它是一种相对论就是你可以把它说成是

学历贬值你也可以把它说成是经济下行我跟他们说的是学历贬值不是你们的问题是这个社会的问题因为本科生不像我们当时本科生出来我们能找到很好的工作甚至可能有一些用人单位他会偏向于选择白板本科生对因为我们好用身体还好嘛

其实那个时候本科生是有很多很多的机会的但是现在因为很多岗位都冻结了或者是很多机构在裁员那导致就是本身你这个招应应届生的这个岗位就没有那么多那此时此刻如果是应届本科生和应届研究生去比较的话可能就会选择应届研究生

那么有清华北大的简历的时候可能就不会选择其他学校的简历哪怕就是这个同学本身的资质是可能是是一样的或者是更优秀的但是从简历观来说就是这个就是很冷酷的一个事实所以

就是学历贬值就像我说你是不是统一就是它其实是一个相对论的你要说学历贬值是不是存在我觉得肯定是存在的我们自己现在看到的简历也是非常就是漂亮的吓人我甚至觉得就是如果是我现在找工作的话我觉得我都不一定能找到工作那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那肯定也只能去读研或者是去更好的学校读研

然后再不停地在刷一些这种成绩,刷比赛,把你能刷的所有都刷到最高,可能你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但是你可能是这个凤毛麟角的优秀者,这个不是学历贬值是什么呢?

我在想学历贬值到底贬值是哪一种学历出国留学的学历肯定是贬值的因为太多人出去了嘛对吧法学院其实大幅扩张了这是是的硕士研究生的简历应该也是变多了我理解是这样的本科生其实没有变多

本科就是那几家院校什么专业的这个政法学院啊那知名大学啊不过我记得我们本科毕业的时候已经有这种趋势了就是很多律所比如说我实习过的律所他们可能倾向于要硕士然后或者说基本上标准就是硕士

对这个我觉得也是有它的考量的吧就是你要招硕士可能觉得本科其实对法学的学习还是不够深入而且你到了硕士你会有一个比较专的一个方向嘛

肯定也有他的考量但是从这个用人的角度来说其实这个人好不好用这个人是不是上手快其实和本科和硕士没有什么区别对那你说这个是跟那个岗位变少有关系吗有关系啊这就我刚刚说的就是相对论嘛你是学历变质还是经济下行

只为供不应求的这个情况还是存在

那怎么办你是怎么回答他们的我觉得我自己肯定是没有一个好的答案的我要是有了好的答案我可能也不再做律师了我反而觉得就是当时我面对的那些小朋友们大学生们他们想得挺开的就是他们会说啊没关系我要是本科找不到工作我就读研究生研究生找不到的话我就再读博士生嘛

总会找到工作的而且现在很多小朋友他都想考工这个是就是我们这两年看到的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即使可能甚至有的时候他可能拿到了绿色的 offer 他都觉得说放弃因为他觉得这个工作不稳定就选择去考工去上岸所以就是我们也看到现在就是

国企啊还有这种公务员他的工作是就是又回到了那个铁饭碗的那个状态也是一个方向吧就是你不是说你留学了以后你一定要做这个律师然后你一定要进外所就是我觉得现在其实大学生们已经有自己的变通方法了

我觉得这个是非常自然的,很多人觉得不太理解什么,就是好多人考工,然后觉得哎呀,这个不太对或者怎么样,我觉得挺对的,因为其实一些绿所,很好的绿所,它的起薪其实和一些这种不错的城市的这个公务员差不太多,可能还是公务员高一些。

对主要的工作节奏啊生活方式啊你的人生规划啊都完全不一样了就是这两条路径当然像公务员忙的程度也不一定比一些律师上对为人民服务嘛我们说了这么多东西然后所有人我们的听众他们自己也有自己的很多考量他们很多东西知道比我们多很多像我们今天也说了这么多点了他们可能

会问十几个二十个学长学姐老师什么的然后他会有很多信息但是最多的情况就是你有了很多信息后你做出选择就是你有这个选项 A 和选项 B 那怎么办就是好像都可以然后这有一个缺点那也有一个缺点这种时候你是怎么做选择你肯定也遇到过还是 FP 人就是随便选一个

也不是 FP 人就是他也比较注重他的 feeling 可能纠结的时候不管是 P 人还是 J 人都会纠结吧只是我认识一些 J 人他会把这个优劣势就列在一个表格里面做一个这个是叫 swot 分析嘛我呢因为作为一个 P 人我很难去强制我自己去

去列这个表格但是其实我内心可能脑子里我也有一个大概的这个比较但是可能更多的时候我还是会遵从我最原始的那个召唤第一感觉对第一感觉还有就是最早最早的那种

执念最早的想法对我有的时候可能会这样那你会不会有些时候你已经填了填了表填了 A 然后拿去交的时候你觉得哎呀毕业还是不错的就像很多人会选我是保研还是考研这种会很难做决定这个对我好像我原来也有面临过这样的选项是在我大学的时候在思考是不是要保研

还是要去做我那个当时的那个交换因为我交换的过程中是要求我在我的本科学校去休学的其实当时挺困难的因为

就像你说的其实作为大学生你的信息量也不是特别的多而且我当时去交换的那个国家还有交换的那个学校都非常的非主流就是所有人都会觉得说你为什么要去那种鬼地方去一个野鸡学校去干嘛呢面试有一半时间解释这个选项是吗对

对后来的人生确实经历了很多困难的这个解释过程但是当时我觉得就我的父母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当时我爸爸他说了一句我觉得到现在都还很受用的话他就说如果你想要保研的话你就算这个回国了以后你还是可以做或者是再不济你就去考你想要考的学校

或者是你想要去那个时候其实还没有完全排除去美国留学的这个选项就你大不了就交换回来再去考他说你随时都可以去再推迟这些选项但是你去这个你一直从好大的都想去的国家

去有一段这个生活经历它是难以复制的一个选项因为你未来工作未来学习你可能都再也遇不到去这个国家待一年的机会了这个是太让我和你妈妈羡慕的一件事情了她说这事要放在我头上我笑还来不及呢我怎么会纠结呢

然后我记得非常清楚因为就是小朋友当时还特别小就觉得自己好像会耽误一年啊什么的然后我是哭着跟他打了这个电话但是当时他说完我就豁然开朗了我就觉得我没啥可纠结的了而且说实话那会儿才 20 岁嘛 20 岁你有什么制作成本呢

然后也确实就是应验了我那一年的那个交换经历也是非常非常宝贵的就是堪称和我这个美国老流氓同样宝贵的一段人生经历那你纠结的是什么呢就是晚一年浪费一年时间是吧对现在你回头看起来会觉得太可笑了这有什么好纠结你想去就去吧但是当时不是的因为确实去那个国家就是就很小众

而且听上去很野鸡就那会儿我的成绩还可以嘛就可能正常的同学都会想着至少去美国交换但是我去那个国家交换然后本科这边还要休学有一点小众我觉得只能说是那个时候是因为小众而害怕

就是以我当时那种就是非常狭窄的视角来说我会觉得哇我在做一个好不一样的决定但现在你这个十多年过去了你会觉得这有啥的你就是去非洲留学其实都不惊讶不奇怪就更别说其实我去的还是一个欧洲国家对就是你在大学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底气做这种决定

对而且可能我们那个学校整体节奏非常的快就是他要求你每一个时间节点你必须要做什么然后你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你不像大家一样去做那件事情你就会显得很奇怪对

然后我就是做了一个很奇怪的决定,但后来也没有耽误什么事情。而且那个时候我觉得也是节奏比较快吧,那个时候可能十年毕业的这种学长学姐回来,她就是什么法务总监,然后给很多人做讲座,现在的话高级法律顾问可能十年工作经验起,对吧,所以节奏我觉得也变慢了。

对那个时候其实我甚至都没有想到什么职业发展的节奏我甚至就是短视到我就觉得哎呀会不会耽误我去美国留学或者是耽误我保研或者是耽误我实习我当时好像还想到耽误我实习这件事情现在就是回头看确实挺好笑的当时是非常切实的担忧当时去这个学校会影响我暑期实习对然后确实好像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没有去成一个外所实习当时确实还难过了一阵主要是那时候觉得一年是类比复读来类比的就是你的人生中好像没想到过什么一年会晚一年对因为这一年是你当时的二十分之一但是现在这一年可能是你的三十多分之一你就会觉得这一年没什么那个时候确实就像你说的就是节奏非常非常的快加上我们的学校本身

整体来说它相对来说比较功利然后要求每一个学生可能在大三就已经有三段实习了那在这样的环境下其实要跳出来去做我当时做的那个决定其实稍微还是需要一些勇气的

其实像这种大型决定我跟你现在是比较类似的就我现在的这个结果是我很多决定决策过程以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我一开始是像你说的这种 J 人就是我会给所有的东西复分然后比如说会延迟一年毕业这个复一分然后呢出国的体验复两分然后有一个硕士学位复三分然后呢我会给这两个选项

比如说体验学位找工作方便性这种我都给他附上一个权重然后给每个选项打分然后最后得出一个分数但我后来发现其实这种方法没有办法做决定因为你得出了一个 A 高以后你就会觉得 B 好像也可以是不是搞错了

所以我后来就发现就是其实你要做的是观察你的内心,比如说你做了一个决定是 A,这个时候你内心反反复复的要去说服自己,说 B 还有什么好处,B 怎么怎么样,真的要放弃 B 吗?这样的时候很有可能你就是倾向于 B。

其实你的内心所以我现在会更依赖感性去做一个决定我觉得也是非常科学的因为你有很多对这个选项对这种路径的一些体会你是通过一些很细小的方面去感知到的你其实是把很多很理性的计算汇聚到了这个感性的决定上面所以很多时候你的感性的决定一拍脑门做决定反而是正确的

所以这是我对这种大型决定的一个决策过程现在

对而且就是回到我们刚开始说的不管你做出什么决定其实都是当下你认为最优的那个决定所以就是你做了这个决定以后你就不要再回头去忏悔或者是去后悔你之前做的没有选择的那条路如果就是你的人生一直在纠结未选择的那条路其实就是永远都不会开心

如果有一天你纠结了,你也要知道纠结是很正常的,或者你后悔是很正常的,这种不是一些奇怪情绪,不要抱怨自己。那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很多时候会遇到一些所有人都说,你不应该出国交换,你应该好好保研,但是你就很想要出国交换,那这个时候你,

其实大家都这么推荐是有道理的那这个的话你觉得哪个更重要一点还是说还得具体分析我觉得得具体分析而且得看你这个人的性格是什么样的就是你如果是一个意见比较大的一个人你就是别人怎么说其实你都不会 care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不是

那么坚持己见同时你又比较 care 别人的想法的一个人的话你可能就会开始衡量对这个我觉得完全取决于个人性格吧也对我想起来像如果是大学的话我肯定是挺别人推荐的现在的话我可能会自己选择自己喜好会更多一点

我理解 00 后应该相对来说思想上的束缚会比我们要少一些所以相对来说可能他们也会更加坚持他们自己内心的想法对的好的那今天就到这里

感谢嘉宾来到我们的播客,跟我们分享他的很多的这个看法,然后我们今天呢,也不是一个很全面的一个指引,或者说把所有的问题都覆盖了,我们只是集合我们自己的一些经历,谈一谈我们当时是怎么考虑的,然后呢,希望把一些点,一些方面,一些想法,啊,

或者我们一些复盘的思考呈现给大家那也欢迎大家比如说单独留言给我们或者说在播客的下面评论区留言留言好谢谢好谢谢谢谢我们

中文字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