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065 为什么 3C 品牌都用字母做 Logo?

065 为什么 3C 品牌都用字母做 Logo?

2025/5/14
logo of podcast 品牌与否

品牌与否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艾伦
Topics
艾伦:在服务一个3C品牌视觉升级项目的过程中,我发现字母Logo在科技数码行业占据主导地位,这与我之前强调图形Logo优势的观点有所冲突。经过深入研究,我意识到3C品牌选择字母Logo是历史、制造工艺和用户心理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从历史角度看,许多亚洲电子品牌为了走向国际市场,不得不将品牌名称改为更易于传播的拉丁字母。例如,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为了更好地出口产品,改名为Sony。这种国际化需求推动了字母Logo的使用。 其次,制造工艺也对Logo形式产生了影响。在小型数码产品上,由于空间有限、曲面较多,字母Logo比图形Logo更易于印刷和识别。例如,在耳机、无人机等产品上,字母Logo能够更好地适应材质和工艺的限制。 最后,用户心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在面对不熟悉的品牌时,消费者更容易信任字母Logo,认为其更专业、更值得信赖。这是因为字母Logo更偏向理性认知,能够降低用户的不确定感。因此,在科技、金融等注重信任的行业,字母Logo具有天然优势。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了 3C 品牌 logo 设计偏好字母的原因,从历史、制造、心理等角度进行了解析。字母 logo 在国际化和产品生产工艺上的优势,以及消费者对字母 logo 的信任度,是主要讨论内容。
  • 出口型品牌采用拉丁字母以实现全球化传播
  • 小型 3C 产品的制造限制使得字母 logo 更易于应用
  • 消费者更倾向于信任字母 logo 代表的品牌

Shownotes Transcript

品牌与否是一档由新锐茶品牌 Ilan 冠名的品牌化思维播客这里有着作为乙方的我在服务品牌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实践也记录着我和走在品牌创业道路上的前辈们的谈话希望我们能在一路前行的路途中给未来的你们留下一些或许有用的路标

空了一起喝茶一起聊天当然适合艾伦大家好欢迎回到品牌云这一期呢接着上一期我们聊的我们聊了一个关于品牌视觉设计的一个检验标准也就是秒懂上一期呢也挺幸运的是上了小宇宙的这个首页但是呢我就发现在这个内容里面我觉得可能会有一些绝对至少在这个标题的这个表达含义的这个层面它是绝对的

那我就在想这世界上难道只有一种所谓的方式去解决品牌视觉的设计吗难道只有图优效应也就是用图形去做绝对的这样的一个识别入口吗那当我产生这样的疑惑的时候我就发现可能宇宙听到了我这样的一个疑惑在三月底的时候也就是差不多我上一期播客更新完的十天后

有一个品牌升级项目就来找到我他正好处在一个 3C 的这样的一个领域那么他是一个做智能清洁电器的这样的一个品牌也正好要面对品牌的整个一个视觉上的一个升级那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需求才让我真正意义上前下心来去研究

究竟这样的一个品牌应该如何去做好视觉其实我今天想要跟大家去分享的这些内容都源自于我最近在服务这个项目的时候所要去了解到的一些背景知识或者说我需要有这样的一个背景的一个了解才能够把我自己的方案更好的去展示给我的甲方并且能够让他接受我这个方案里面的科学性

那我也很感谢这样的机会因为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首先你所有做的一些调研也好或者说自己的一些呃

这个学习也好都会显得相对来说比较空洞或者说你没有任何的实践场域那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实际的需求我必须去完成它甚至是很好的完成它我才会去对一些可能平时大家都不太关注的一些细小的点或者说从甲方的角度来讲他也不一定能够想到一个品牌视觉设计里面他所需要去关注的一些很具有科学性的东西

那么确实我觉得在整个我的调研过程当中就像是我从头去理了一遍或者说我重新去观察到一些品牌走过的那几十年的岁月当中尤其是这些品牌它不可避免的会面临自己的视觉重新去修复去提升去改进的这样的一个工作其实这个背后都隐藏着很多的一些联系甚至是一些必然性

今天我就想用我自己最近的这些理解和我自己在服务这个项目当中遇到的一些困惑以及我的解题思路分享给大家还是要先说一下因为在我这次解题的过程当中我服务的是一个科技或者说数码类的这样的一个产品

在这样的一个行业里面,我一下就发现好像字母的这样的一个存在是压倒图形的,我指的就是这个字母标。这个洞察让我感觉到它好像对于我上一期做的这个内容所谓描懂也好,图优效应也好,有一点打脸。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个一个讲下去。首先呢,它有一个历史原因。

他站在出口或者说要把这个产品卖出去的时候拉丁字母在整个全球范围之内就相对来说是有普世性的也不用说相对来说了咱直接绝对一点拉丁字母就是在全球范围之内最具普世性的一个表达这里为什么我要做这样的一个铺垫呢就是因为我们知道有很多著名的比如说数码类的品牌或者说是家电类的品牌它就来自于我们的东亚

日本也好韩国也好甚至中国也好那么在他们的 logo 里你是基本看不到比如说他们本国的语言

就是一上来就让我们看到的就是英文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 1955 年那时候呢日本有一家电子公司叫做东京通信工业注视会社那么他也有一个英文名叫 Tokyo 刺青靠酒那么我可能发音不是特别的标准哈大家意会一下就行了总之是根据自己日本国的这个意思

来翻译出来了一个英文构词的这样的一个表达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么一长串的名字就算是印刷出来大家也未必能够记住所以那个时候如果说想要把自己的产品比如说那个时候的收音机啊出口到这个欧美市场这个名字就存在很大的问题也没有人记得住于是呢他们的创始人圣田昭夫就出来拍板把这个名字呢改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 Sony 索尼

它这个名字呢其实也是一种合成的这样的一个构词法那么 Sony 呢它取自于 Sonos 拉丁语的这个声音和 Sony 小伙子这样的一个译绘

然后呢整体把它重构了一下之后形成了 Sony 的这样的一个意义和声音它的改名呢其实不是完全为了这个所谓的简化那真正意义上呢也就是为了国际化要有一个国际化的一个识别系统而服务的所以这个命名呢也是顺应这样的一个需求去产生的

不管是中文的发音索尼也好还是英文的发音 sony 也好大家可以感受一下索尼之所以成为索尼可能跟他的整个这样的一个改变也会有一个很大的关联我认为那么其实这个事情我想说明的就是出口生意带来的这样的一个识别的需求

那么刚才说到的是 50 年代那么进入到 80 年代到 2000 年这样的 20 年的区间里面亚洲各个国家呀纷纷就是把自己的一些优秀的产品输送到了欧美出海了那么电子产品也好家电也好以及其他的一些工业设备也好为了方便产品的商标注册也好通关也好

这个包装印刷的这个需求也好他们必须面对的就是要用英文去表达出自己公司的这样的一个商标名那么这个呢也是整个字标存在的一个意义因为大家先去想名字的时候一定是想意义那么意义所产生的这样的一个字母构成也好是一个是常用词也好还是深造字也好总之你得有一个这样的一个国际化的表达比如像什么三星 Samsung

松下 panasonic 然后呢东芝 toshiba 那这里呢还有一个小小的案例可以插入一下给大家做一些联想那就是联想他从 legend 过渡到 lenovo 其实也是一个顺应国际市场需求的这样的一个转变首先呢 legend 本身就是一个常用词传奇

那这个意思呢如果运用到一个这么大的一个国际化的一个跨公司来讲可能相对来说会有一些不是当然这背后还有可能就是 Legend 本身在欧美市场商标被抢注的这种可能性存在因为毕竟它是一个常用词常用词被占用的可能性是极高

当然今天我们不是要讲他怎么去改了这个名字最重要的还是希望大家去理解到当你面对一个国际化的市场的时候你的名字能不能被理解能不能被很好的去发音而且适不适合你未来要发展的这样的一个规划

它的包容性以及它的含义的想象力是不是能够跟公司的整个定位和发展的这个方向能够匹配这个才是最重要的那么这里呢我们其实已经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呢其实就是生意本身它出海的这个需求逼着品牌先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国际化的表达比如说是一个英文名

那么拉丁字母的这个构成呢成了这种科技啊数码啊家电啊这样的一些品牌的一个通行证其实不是他们不想用母语只是国际市场摆在这里它有这样的一个必须要去改变的这样的一个问题存在在那里那这里呢很多人就开始说了你今天是要说图形 logo 和文字 logo 的问题呢还是要告诉我们英文命名的问题

我把整个核心再重新的聚焦一下在前面我们梳理了这些历史原因也就是为什么这些电器品牌家电品牌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命名之后那么他又同时使用了一个文字 logo 来作为自己的主体识别

那么这里就要从供应链的角度也就是这些产品本身在生产过程当中如何去跟自己的 logo 结合的这样的一个工艺问题就很多事在我这次没有去仔细的研究之前我都觉得是顺理成章的或者说是被人忽视的

但是一旦我展开了这份搜索之后呢我就发现有些东西确实是有它的必然性比如啊大家有没有去注意到像我们身边一些体积比较小的一些数码电器它的 logo 是怎么被印上去的大家可以随手抓一些自己身边有的一些东西来看一看

那这背后的逻辑又是怎么样那其实我可以简单的给大家一个结论就当产品越小的时候它的曲面就会越多材质呢就会比较复杂字标呢就比图形更稳你可以想象一下比如说我们一个耳机的一个局部一个耳机的这样的一个腔体它在要表达自己的是谁的这个问题上它是印图形好还是印字母标好

当然了那种头戴式的除外我说的就是那种入耳式的或者说挂在耳朵上的这种耳机大家可以去想象一下这里我们可以从三个点来拆解第一是空间大小

一个图形 logo 是很难在一个绝对小的空间里面装下所有的细节的比如说我们说耳机如果索尼的耳机上面印上索尼的标志它一定是印 Sony 来的更加的直接而且当你要探进去看的时候会非常的清晰

这是这就是它的一个产品的一个大小和工艺的一个限制那么比如说在某一款 sony 的耳机里面它的这个 logo 的这个尺寸大概是 2.2 毫米高度啊那么它的这个材质呢可能是这个镜面塑料加激光 10 克啊

那么是在一个弧面的一个表面上在这样的一个材质上它的反光就比较强如果你的图形表达上去的话就会显得比较模糊但是文字就没有这个问题再比如说拿大疆的这个无人机来举例比如说这个 mini4 pro 它的 logo 的尺寸只有 4 毫米它是磨砂的这个塑料材质然后呢 logo 是用丝网印刷的这种技术印上去的

那么它的整个一个工艺呢就是说会反映出来首先这个无人机里面是在一些曲壁上它的空间非常小的这样的一个地方去印自己 logo 的所以你需要产生一个快速的识别那肯定是文字标好过一切图形但是大疆有一个好的地方就是它把自己的 dji 这个文字啊

已经变成了一个图形因为它的设计感相对来说会比较强尤其是它三个字母之间的间距也是精心的去思考过的因为 I 这个字母跟 D 和 J 来讲横向的宽度就会产生很大的视觉差那么它在这个层面上把三个字母做了一个很好的设计

但无论如何它还是一个字母标它不是一个图形标只不过慢慢的我们把这样的一个字母标当成了图形这样的一个存在那再比如像这个 GoPro 的 Hero 12 它的 logo 尺寸大概只有 5 毫米

它是一个防水塑料加上 UV 印刷的这样的一个工艺它使用在一个室外的这样的一个场景当中所以它的磨损一定是很高的这个时候它的 logo 的整个一个字标就会有很好的一个适配度刚才我们说到的这些产品这些字母早就已经不是纯粹的视觉设计了它们就像是那种被微缩进现实材料中的一种时刻油墨激光路径

要是图形太复杂比如说有渐变或者有细线有封闭的这个笔画那就就说白了就不好看了就肯定是识别度会大大的打折扣的那么另外呢这些产品本身它会有一些曲面的这个结构

那么曲面也好比如说凹槽也好或者说是不规则的这种区域天生呢就更适合字母标去做这样的一个融合那么字母呢它本身横平竖直比较容易去贴合表面尤其是这种无衬线字体很干净

另外呢它容易控制笔划的这个粗细哪怕说到两毫米这样的一个尺寸都有很好的一个识别度另外呢它不容易因为塑胶的这种流动啊电镀的这种收缩等工艺偏差而产生最后的变形再比如说有一些 USB 的插头电源适配器有时候它只能在一毫米的这个空间里面打出这种就是表达自己身份的这样的一个内容那么字母显然就是更合适的

我们就不得不去面对工艺标准决定 logo 能否被制造到哪里,这样的一个现实问题。logo 最终不是做在电脑上的,不是在我们的制图软件里面看到的,是刻在我们所有的产品的表面,比如说塑料啊,金属啊,甚至是玻璃,就是每一种材质其实都是有它的限制的。

在我们做一个品牌识别的这样的一个符号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个 logo 会被应用到什么介质上而介质的研究会对于这个 logo 是否能产生最好的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决定性作用比如说在我们的 3C 的这个制造工艺里面它有一些具体的限制我今天可以展开的跟大家讲一讲比如说像激光时刻

它的限制就在于它不可以有 0.1 毫米以下的细线所以它就适合无称线字母它是最适合的那么再比如说丝网硬它的限制就在于精度低受制于曲面那么它比较适合什么样的图样就是大色块线条字母那么 CNC 和洋极氧化

它的限制就在于因为它毕竟是个金属图形如果印上去的话它很难维持清晰度所以它就天然比较适合字母然后并且能够产生一些清晰的凹槽再比如说 UV 喷印它的限制在于墨水的厚度有限比较容易脱落所以它对应产生的适应性就是图形色块越小越难持久

所以复杂的图形就像戴着复杂羽毛的这种帽子一阵风就散了字母它确实是适配度也好就比较硬它就像一个钢盔一样很安全再小也站得住我就打个这样的比

所以当我们经常会听到超级符号或者视觉锤的时候它是个好东西但它不一定适配到所有的行业所以在我们做品牌咨询品牌设计的时候也千万不要张口闭口的去谈超级符号我觉得这个事情还是要因地制宜的去探讨图形化的创意的 logo 的表达形式它确实是一种视觉精致的艺术品但是呢字标就好像工厂里能够落地的零件

越是微型极限这种材质曲面的空间字母标志呢就越有它的优势那最后呢我认为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这个原因呢跟技术跟设计都没有关系就是心理问题我找到了一份学术研究的一个论文它是发表在 2022 年的一个 Marketing Science 的这样的一个期刊上的是由美国一组市场营销和心理学学者完成的

这个论文的标题呢叫做品牌 logo 的形式对消费者信任的影响研究的背景呢是探讨在没有其他信息的前提下人们更信任哪种 logo 是图形文字还是图形文字组合的这种形式

那么先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实验的首先呢是一个情景模拟他们让一组用户浏览他们不认识的品牌 logo 都是虚构的然后呢要求他们从以下维度去打分第一呢是你觉得这个品牌值得信赖吗第二呢是你会不会考虑用这个品牌的产品第三呢是你觉得这个品牌更像是真诚专业还是搞噱头感性化

logo 的类型呢有以下三种第一种呢就是纯文字比如像什么 travix 用现代无称线字体做出来的这样的一个设计

第二个呢就是图形化的 logo 比如说像一个抽象的一个鸟形图标啊类似举个例子啊第三个呢就组合也就是图形跟文字放在一起你可以想象为像星巴克图形加上 starbucks 字样的这样的一个组合那么所有的这个字体和颜色图形的复杂度控制在一个同一水平上只让形式不同来影响观感最后他们发现了什么呢

在对可信度的排分排序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个结果,文字 logo 大于组合 logo,大于图形 logo。换句话说,当消费者没听过一个品牌时,如果 logo 是一排比较易读的字母,他们更容易相信这个品牌是专业的,并且是值得信任的。

原因在于文字是比较理性的这样的一个认知通道图形呢是激发情绪投射的那当人面对新事物时大脑默认先走理性路径清楚看到品牌名就降低了这种不确定感同时呢他们也发现字体标志在这些行业里面的效果会比较显著

比如说像这个科技产品电子设备啊 B2B 的这种工具啊企业软件啊另外一个就是金融服务银行啊保险啊投资的这种平台啊还有一个就专业的服务比如说咨询啊法律啊这个医学方面的这样的一些行业里面就特别适合用文字表

那么这些行业它的消费者有一个显著的一个关注点就是你靠不靠谱它的关注点不是你酷不酷就是我想知道你靠不靠谱就当你把心理上的一个原因都搞明白之后呢你就会发现

文字标在 3C 科技以及专业设备领域它就是有优势用户呢更倾向于信任那些名字准确的干净利落没有过多情绪干扰的这样的品牌所以呢文字标反而就是更有效就是不是图形不酷而是信任在这里来的更重要当品牌还没有进入你的记忆的时候呢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先写就是把自己是谁写清楚那么字体标呢就是这样的一个解决方案

它不是没有情绪它只是用理性去打开消费者认知的这道门这里呢我会把我最近研究的 42 个品牌的这个字母标放在 show notes 里面当我研究完这 42 个品牌之后呢我突然发现有一个问题就是也是因为我最近的项目当中我要去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在我要做的这个项目当中到底是用字母标纯字母标还是要再去做一个图形

因为研究了它的整个应用场景之后我们还是认为说它可能也是需要一个图形标因为它会有 APP 的这样的一个需求那么当新的品牌需要去考虑自己的移动端的时候它的 icon 它未必是一个文字标比较适配的因为你要用文字标去做一个 APP 的 icon 的话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的字母构成要非常的短比如说像 dji 这种

它本身就是这三个字母所以它放在里面你就是一个图形所以它的占比就会很大看起来就比较清晰你越长的字母越不适合去用来做 APP 的 icon 的这样的一个图标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如果你已经很出名了那你无论你的字多长都无所谓因为你很出名但是我们大部分要面对的就是你解决市场怎么去理解你的初级阶段

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在最近做的项目当中我们还是保守的会去考虑到它在移动端被人识别的一个需求以及它在产品表面所要去应用到的这样的一个需求

那么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呢我就发现刚才我在 show notes 里面放的这 42 个品牌它里面有一个共性是这共性是什么呢就是说所有只用文字 logo 的这样的一个品牌他们的产品也就是他们的工业设计是非常具有识别度的我们举例来想一想戴森的这个吸尘器它一个侧面你就能看出来这是谁

以至于它上面的这个 dyson 到底是不是有图形或者说是大小你都不在意再比如说像莱卡的相机它那个圆形的带有底色红色这个这个识别的这个大家都戏称叫可乐标就这个标志跟这个产品在结合的时候你一定能够通过这样的一个组合联系到这是谁的炸机

那么再比如说像 Marshall 的音响它的这个比较复古的比较这个手写的这样的一个字型的设计那么你通过它的整个产品的外形你就能知道这是 Marshall 的那么再比如说像这种比如说像 Switch 它的左右手柄一摆在那儿一个颜色你就知道这是谁了那么另外呢像这种像逻辑比如说我手上的这个 MX Master 3 的这个鼠标它这个造型就让你知道大概是谁了

再比如说最近比较卖的比较火的 Osmo Pocket 大疆的产品也是它的工业设计就可以告诉你它是谁如果还要再举例的话自媒体时代一些博主都会别一个麦克风一开始多数都是罗德的方块的麦克风你会发现麦克风上面印的也是罗德的文字表

那只要这个方块加上这个大概齐你能辨识出来这是罗德字母的这个感受的这个 logo 放在那里你就基本上知道这就是罗德了所以呢我的感受下来呢就是当工业设计本身已经具备辨识度的时候 logo 只是一个签名那所以字母呢就是最干净的签名它在视觉引导上我们可以把我刚才说的那几个东西都以一个截图的方式放到这个 show notes 里面

我已经展开讲过了那么你其实不看 logo 就能猜出这是什么品牌因为它的造型就是它的视觉锤甚至是它的所谓的超级符号就是辨识度非常强那么再来看看背后的逻辑外形加材质加颜色等于一级识别我们把它定义为叫一级识别那么字体标就是它的二级确认避免造型与复杂图形 logo 打架

所以在我这里呢结论就是它的形体越强 logo 就越要退后工业设计呢是占绝对的 C 位字母呢就是个签名那如此看来呢其实只要是 logo 它就应该去实现一个秒懂的结果或者说这样的一个可能性那么字体标它能不能够被秒懂呢我觉得也是有方法的当比如说我们必须要去面对只做字体标的这样的行业的时候它一定是有方法的

那在这里呢我们顺道再展开一下在我看来字体标能够实现秒懂的七步法第一步呢名称最好小于等于六个字母字母越多呢就越难记就越不好去制作所以呢多一个字母就等于多了干扰点多一个字母呢整体的长度更难排布特别是横向空间受限时你就会受制于本身这个名字的这个长度

产品本体很小比如说刚刚举例到的一些耳机柄电源口 App 的图标的情况它字越短就越容易放进去并且能够识别度增强所以才会有说比如我刚才考虑到我在做的项目它本身的名字如果要把它应用到 App 的图标上的时候我就会考虑说让它为了场景去产生一个新的识别

但这个识别有可能是来源于这个字体标的就有这样的一个关联比如说像亚马逊的这个 logo 他的这个 APP 的 logo 呢就来源于他的字母标里面的一道弧线也就是他的微笑的这道弧线所以即便是在商标越来越难注册的情况下我还是建议你尽量把字母构成弄得少一点啊

我觉得很少看到一个成功的品牌它是字母非常多的我觉得这是一个效率问题当然这里有一个绝对的例外就是奢侈品奢侈品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考虑这样的一个原则的就是你的名字越长越难记越拗口反而越有价值这是一个例外或者说大家不用去考虑这个问题就通常而言对于我们大众去做一件事情的话还是要考虑到这个传播的一个效率问题

第二步呢就是选择一个适合的基线字体系统 logo 的字体呢它不是随便选的就是你无论选什么字体它都会决定品牌的一个调性或者说甚至是个性基线字体呢就等于你从哪种字体风格当中去出发或者说进行二创比如说几何无称线你像 google 或者说是华硕都是这种类型人文无称线像 sony 啊或者 dyson 啊都是那个路线

烧带衬线像佳能它就是烧带衬线的这样的一种感受等宽字体叫 monospace 像 nothing 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这个手机品牌叫 nothing 大家可以去关注一下就属于这样的一个感受那么这里我给到的建议就是科技品牌多用无衬线的字体显得精准比较现代而且极简

如果非要与众不同的话就可以从字体加注以外调一个不太对称的字母来做一种所谓的排异点我把它叫排异点其实就是一种异化接下来呢我们就展开第三步做一处排异点大家可以理解为你不需要 logo 每一个字都特别只要有一个点能让别人一眼记住你这就是设计上的妙用比如说常见的一些排异手法倾斜某个字母比如说戴尔的这个异

改写中空笔划比如说像 visa 的斜线另外一种就是插入连接笔像 dj 还有华硕大家都插入了一个连接笔划再有就是修改尾部的收笔像著名的耳机品牌博士它的斜切的处理手法就属于修改尾部收笔的这样的一种做法另外就是特别字母的这样的一种点比如说像 google 的 gnothing 的 o 都是这样的一个特别字母的处理方法

这里有一个注意事项排异呢必须要建立在识别的基础上就是千万不要为了所谓的这个个性

然后呢牺牲这个清晰度这个是不提倡的大家可以这么理解啊一个 logo 里只要有一个像钩子一样的笔划就能够把整串字母啊拉住就是这个字母的感受全靠一种设计去把它拉在一起让你看起来是个整体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而且看似最简单的字母标的设计其实里面就是藏了很多的玄机

第四步就是使用单一的主色适配真实的材质屏幕上的 logo 再美也得经得起我们去应用比如说刚刚说到的各种印刷工艺那么第一我们要注意的就是主色控制的这样的一个原则 logo 应该在 90%的场景下都能以单色版本去呈现再接下来就是真实可行的这种主色比如说黑白银灰深蓝之类的避免主 logo 用渐变或边缘模糊的这样的一种颜色

再有呢就必须要考虑到材质的适配你就是刚才说到这些印刷工艺你必须得去考虑

那么第 5 步也就是做一次 5 毫米缩放的测试笔划要大于等于 0.2 毫米就是把 logo 说到像比如说我举个例子 AirPods 这种枪体的撕印你要做上去也能够读清那就是成功了从行业的标准来讲 0.2 毫米是大多数激光时刻丝网印刷的一个安全下限

像 APP 的图标 USB 接口电源适配器上的标识都要在 3~5 毫米内清晰可读那么具体你就是拿来做实验比如说把 logo 缩到 5 毫米打印出来再拿 30 厘米远的一个手机拍一张照片看看如果识别不清就说明笔划或者过细间距都有问题

第六个步骤呢就是我认为啊至少要做出三种以上的固定搭配也就是在我们视觉设计当中的一个术语叫 lockup 这样的一个结构就是一个字标它一定不止一个排法就是你得考虑到它全部的适配性

比如说主标最常用的品牌名独占的这种时候也就是只有品牌名第二个呢就是横牌配 slogan 图形或者型号的时候第三种呢就是竖牌适用于比如说像窄屏外壳背部菜单栏这样的一种应用介质

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说图形辅助使用时一定要去定义图加字组合的一种规则图在左啊或者图在上啊或者说图包裹啊都得去设定好

我觉得 logo 它绝对不是一个 jpg 文件它是一整套排列方式的一个策略系统就是我经常跟一些创始人去对这些东西的时候我就会发现他们对于具体的哪一个形式的 logo 放在什么样的地方是很纠结的原因在于

在做设计的时候就没有对应的一个策略告诉他什么情况下应该有这种使用的规则在而且这个规则一旦被应用下去就应该是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之内是不变的重复下去使用的

那第七步呢相对来说比较奢侈因为字体的这个就是字标的这个使命呢它不只是为了好看就是最重要的还是要让人念得出搜索的道并且能够注册的下来所以在声音这个层面上来讲它最起码是不太会有发音歧义的

就是说播报起来会比较清晰语音助手也能够准确识别因为现在你必须要考虑到语音助手的问题因为你会问他们在域名层面相对来说目前在国内会少见一些但是也要考虑到域名是否能够被注册下来

那么在这个应用商店像公众号抖音像 Instagram 你一定要去想好我这个命名是不是能够用最理想最一致的方式都能够拿下对应的账号名那么视觉它确实是一个锤子声音就是一种锁就是你的品牌一定要敲得响也要念得出来我记得在我有印象当中

很多英文单词的这种发音都是因为某一个品牌在广告里面后面留了一个这样的一个 jingle 比如说像松下我记得他早年的这个广告后面都会把自己的品牌去发音一遍 panasonic 或者说甚至有一个更早的一个松下的一个支线品牌它是隶属于松下电器的它是主要销售家电个人用品级工业设备 1927 年就有了

他叫 national 我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过因为听过这个名字的人至少已经是 80 后这样的一个级别了 national 的广告呢在背后也会有这样的一个发音 national 啊

然后 Panasonic 也沿用再比如说像东芝甚至有一个歌我记得好像是头吸吧头吸吧吸吸来吸头吸类似这样的我不知道准不准反正记得好像就是这样的一个音至少呢我因为知道了这首歌然后呢也知道了这个品牌名怎么去发音那我说的这个七部呢听起来好像都是细节但其实呢就是一个

就是让字标从好看变得好用从概念变成品牌资产的这样的一个路径那么如果大家在面对这样的设计问题的时候呢也可以好好地参考一下我给到的这个七步原则其实字体标我

坦诚的说它是看似特别简单就站在门外的人会认为这就是个字体然后你不停的试各种字体但其实你要把它真正做成一个标志这样的一个交付质量的东西的话它里面的这种设计会非常的细小

但又非常的有关联哪怕是一个笔划的粗细都会影响到整个表达的感受我甚至在准备这期节目的时候都产生了这样的一个疑惑就是英文名中的字母构成对于字体标的设计有没有必然的一种影响比如说有些字母的这个占位空间会影响一个字体标最终的设计的这样的一个结果

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受就是我们在做字体标设计的时候往往会因为一个字母的宽度甚至是高度而影响到整个 logo 的这个字体标的这个设计的这种最后的一个质量和感受比如说像索尼这个标志你如果用小写的方式去做的话就很难因为这个 y 就会拖到下面去所以有些品牌名他选用绝对的大写和绝对的小写都是有他先天的一些设计上的一些原因的

这里面真的只有大家在做设计的时候才会去理解就是一个字母的大小上下的一个波动都会对于整个 logo 的表达产生一个非常大的影响甚至是毁灭性的影响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起个名字叫 dyson 不是 y 是 dison 我们把它叫成 dyson 好了你就会发现 i 它是一个细长条的构成

那么它两边就会留下一个大空白这个时候你就会去考虑这个 I 到底应该怎么去设计比如说把 I 的这个点挪到右边或者说加曲线那整个标识就要去做适度的一个协体的处理视觉上它需要用宽度去拉平的整个一个站位你像 Visa 就是用了这样的一个设计的方式

所以我举个例子也是希望大家去理解这些字因为它的本身写法上的一个规范就会产生结合出来 logo 的一个设计的一个质感比如说有一些字它是站位在上面的比如说 26 个字母里面也就那几个了吧 B D F H K L T 然后呢如果下部空间的就有什么 G J P Q

why 这几个字母就是设计当中就会因为这种不同的站位而需要去通盘考虑到底怎么去更好的去适配这些站位的问题

那这些东西说出来都是很难去被意会的只有看到你才能够体会到就很多甲方嘴里的一句话就是这个好像还不对那这个不对背后可能就是视觉感受上的问题即便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一个视觉传达专业出来的一个人但是视觉上的感受还是有一个一致性能够反射到我们每一个个体上也就是说好看不好看舒服不舒服也就是说

有一定基本的审美素养的人都会有一个这样的一个觉察和感受的这一点是大家不用怀疑并不是非专业的人看不懂我只是这种怎么变得专业的这种方法他不知道但是他一定能够去衡量去判断的

那么在这一期的最后呢我再讲一种特殊的情况也就是如果你非要画图形我认为你也要满足三个原则第一个呢是象征性强比如说像苹果

那么另外一个呢就是工艺友好它一定得扁平适配无细线的这样的一种适配另外一个呢是和你的字体标可以拆开并且能够锁定这里我举个例子啊就是我觉得像苹果它是一个特别特别特殊的案例就是你可以看到当苹果这个图形 logo 出来的时候它是没有字体标的

在主流的品牌当中只用图形不写名字的这种品牌是非常少见的几乎只有个位数的这样的品牌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去字体标志识别的这样的一种现象

就是这是一个门槛极高的视觉策略往往要求呢品牌已经达到了一个全球文化图腾级别的这样的一个高度或者说他产品本身形象已经等同于名字的这样的一个高度那真正敢用这种方式的其实真的是少数中的少数苹果耐克奔驰啊

像这个翘牌还有像这个塔吉特超市就 target 这个都是有这样做的一个先例的但是他们的普世度和他们的知名度以及他们的辨识度都非常非常的高那么对于我们大部分要去做图形和文字标的这样的一个企业来讲

拆开能用并且能够慢慢的渗透下去让图形标有更好的识别度和这个传播度然后呢等同于文字标其实它是一个补充说明的一个关系那慢慢用下去之后我觉得这两者只要能结合的好就是一个很好的一个系统规范甚至是一种品牌的视觉策略这样的一个定义

那么也就是说只用图形不写名字是品牌视觉当中的一个王者的一个段位能做得到那甚至真的是要恭喜你但是做不到的我们就想想如何把图形跟文字做好一个补充说明并且相辅相成的这样的一个关系

当可以用绝对的图形出现的时候也不要非要贪心说一定要把文字补充在那里因为我看到很多实际在应用当中的一些品牌案例他就是不知道如何去拆分图形 logo 和字体 logo 的这样的一种组合式的一个规范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就是

定好了一个原则尽可能让一个 logo 以一个整体一致的这样的一个方式出现哪怕这个 logo 只出现了一个图形部分并没有出现文字部分也是 OK 的但是这个东西只要合理在一个能够被达成共识的一个范围之内固定下来一个规范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解题方法

那么随着我们整个媒体啊越来越发展就是整个呈现方式越来越多元的这样的一个属性

我觉得确实在整个品牌识别层面上来讲也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可能性比如说我现在去寄奈飞的时候我通常是看到片头的那个动效和声音结合的那个识别我觉得那个真的很有识别包括现在很多汽车它的整个仪表盘就那套屏幕打开的那种动效也会慢慢成为一种品牌的识别的入口这个我觉得是很现实的就是品牌的识别不再是静态的

不再是那么的单一的所以未来我们肯定要考虑到如何在多媒体的环境下各种应用方式的这个匹配下做好品牌的这个识别度的传达这也是品牌在未来跟大家再去做交流的时候在品牌识别层面要去做的一些新的适应或者说全新的一种挑战吧

我前两天在准备这个内容的时候呢就刷到了一个乔布斯过去在八十年代的一个演讲今天呢就把它放到结尾我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创造美好的这样的一个工作当中来就是正因为这个世界有很多值得被赞美的地方有很多东西是值得被拿来去设计的那设计呢是去解决问题的并且

在另一个层面上来讲所有美好的设计都在愉悦我们的工作让我们的工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那为什么我们不去做更多美好的事情呢好感谢大家聆听这一期内容也欢迎大家留下一些跟这期有关的评论我会在评论区等候大家

如果你看到電腦,它們看起來像垃圾所有的好產品設計師都不做車設計或建築,甚至不做電腦我們今年會賣出這三萬多的電腦我們會賣出這十萬多的電腦在 86 年不管它們看起來像一塊屎,還是看起來很棒而且它們不會花更多錢來讓它們看起來好

有些新的物件在所有人的工作環境中,在所有人的教育環境中,在所有人的家中,我們可以拍攝到一個很好的物件或如果我們沒有,我們會放一塊更好的物件在那裡人們會花更多時間跟這些機器互動,比他們今天跟他們的大型車機互動人們會花兩三小時每天互動

所以,工業設計、軟件設計以及人們與這些東西互動的方式,必須要考慮我們今天給的車,如果不是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