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新发现】现在的互联网,更流行听劝

【新发现】现在的互联网,更流行听劝

2025/5/29
logo of podcast 早点生活

早点生活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原子
Topics
原子:我会看测评,但更信任身边人的意见,因为网友的评价可能无法真正带入我的困境。例如,我姐姐看电影前会看豆瓣评价,但看完后发现没有电影能看。我觉得网友的建议是主观的,不一定适合我。 阳仔:我认为“听劝文化”的兴起与代际认知差异有关。80后强调坚持,90后强调选择,00后强调及时止损。这种文化也反映了年轻人对消费主义和传统成功学的反思。通过听取行业人士的建议,年轻人可以更理性地做出决策。我发现失败的经验比成功学更有价值,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重蹈覆辙。例如,很多人在养猫养狗前会看劝退帖,了解养宠物的真实情况。我之前差点买了 Pocket 3,但后来觉得不符合我的使用习惯,所以最终没买。 周周:我认为“听劝文化”在年轻群体中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氛围,拉近了同龄人之间的距离,成为了一种交流的社交货币。这种文化也引发了社会对青年一代心理需求和生活困境的关注,推动对成功和幸福价值观的重新审视。当然,每个行业都很累,关键在于能否忍受并持续投入。如果有理想和追求,就去做,不要管别人的负面言论。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讨论了互联网上流行的『听劝』文化,分析了其兴起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对年轻人的影响。听劝文化盛行,是真心求助还是跟风玩梗?在海量建议中,我们又该如何筛选出真正有用的信息?
  • 互联网上流行听劝文化
  • 听劝帖反映了代际认知体系的迭代
  • 豆瓣“劝退互助联盟”小组
  • 听劝行为包含主动寻求建议和被劝退两种情况
  • 电影、消费等领域也存在听劝现象
  • 豆瓣差评对观影决策的影响

Shownotes Transcript

80 后兴奋的是什么呢 80 后兴奋的是坚持就是胜利 90 后讲究是什么呢选择大于努力 00 后是什么呢及时止损所以劝退文化的兴起本质上是代际认知体系的一个迭代有很强的时代属性对对对

哈喽各位好我是杨仔哈喽朋友们我是原子哈喽大家好我是周周您接下来收听到的是我们直播时的播客切片这就是冰山一角想要了解更多有意思的话题欢迎在每个工作日的七点半到九点搜索早点生活的视频号抖音与我们一起在直播间相遇

分析家叫克鲁斯卢比啊他的那个解释是什么呢就是说劝退呢是一种新兴的社交媒体趋势那指的是就是说我在劝消费者别买他们认为属于放纵自己没效果或者说不值这个价的产品或者说事物嗯

网络上的这个劝退呢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就是劝人和听劝听劝呢一般就是说呢我提出这个问题我想表达这个听劝的这个态度你注意啊这是主动提出问题那就是还是比较清醒的我想要获取这个相关的知识比如说如果说我想做某一件事我但是呢我可能了解不够我就会发出这个听劝的信息我希望我能够在网络上获得一些比如说知识性

经验性的一些支点提供劝者的这些人他们会提供比如相关的知识经验信息他们可能会围绕你的这个问题和困难的对你的这个东西进行一些分析了就比如说你看在豆瓣它有一个叫做劝退互助联盟这个小组每天有上千条的帖子是用这种血泪经验劝退你别养猪

别考工别考研包括求职这些人生选项大家可以说一说自己有没有说真的是我在网上收购收获过一些信息然后导致我被劝退了或者说可能我真的是面临一些重大决策的时候我会到网上去寻求一些陌生网友的建议

你会吗我会你真的会我真的会因为我本身我是一个会看比如说测评会看各种各样产品的这种人然后他会发现比如说我们搜相关的一些品牌他就会听到会看到相关的一些比如劝退的一些帖子我好像真的更多的是我会先去问周围人的意见

然后可能我问完之后我就自己拍一个板差不多了我会觉得就是网友他们的那些评价可能他没法真正带入到我所有的一些现实面临的困境中他可能他发的帖子他不知道我面临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可能觉得他可以替我去抉择但是如果说他了解我的所有现状之后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会有点担心我身边就是最能接受劝退的应该就是姐姐姐姐她特别喜欢在什么时候看那些劝退帖呢

再我提出一个说我们俩看这个电影他一定要去豆瓣先看一眼关于这个电影的一些评价他其实不是对于电影的质疑而对于你什么的质疑我以为你要安慰我你多想一想捅一个刀子是不是你多想一想的确是我发现好多人大家有没有类似的真的是在选择一些看电影看什么之前一定要先看剧评然后我就发现你看完豆瓣没有电影能看

豆瓣会把所有电影骂得体无完肤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现在不看豆瓣了我就发现永远有人不喜欢这个电影你只要去看差评那一栏就有人会觉得说这电影拍的不好那电影拍的不好就没法去消遣了是的所以你看除了买东西看电影之外其实很多年轻朋友他们可能会记住劝退帖可能会做更大的一个

决策比如说养猫养狗这个真是我就看到很多人就说最近想买柴犬的心已经达到了巅峰有没有人能骂几句骂醒我你骂吧我真的就是我看到很多评论区的朋友说的很中肯说一年四季都掉毛你能不能都掉毛对另外一点就是他可能他对人还可以对狗一点都不友好再包括这个柴犬可能相对上他还是那种胆小敏感类型的他可能跟你的互动也不会那么的好

得理解了的确就是养宠这个事是一个很重大的决策对啊而且经常是容易上头的容易上头啊就是你可能摸了摸朋友家旁边那个猫狗或者说你在那个宠物店你没进去你就隔着那个玻璃看了一下好可爱你就上头了然后或者说你撸猫了你去那个什么猫咖什么的狗咖什么的对撸完之后你就特想养一只是是是一上头发现真后悔真后悔你会发现你就变成了一个全年一年无休的一个铲屎奴了

再包括什么考工不是上岸是跳进更卷的围城再包括创业不要做餐饮骂醒一个是一个再包括强烈建议普通人别做自媒体所以你会发现各行各业的人都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希望入局者表达一个我劝退的理由

的确是而且现在有好多那种劝退体就是我发现就可能你如果说是从正着去说你从正着去说我说什么什么好你不一定信我不一定信但我先说什么什么不好然后你先信任之后我再说什么什么好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现一个评论就是有些电影宣发的一个评论评论区一定有一个热评就说有没有人告诉我这部电影到底真的好不好看有有有有有没有这种评论对对一定有这样的评论他是想希望能够比如说我即便你这个电影营销的一个视频

都说好但我仍然希望能够给我一个真实的评价让我能够做出一个合理的判断毕竟现在电影票也挺贵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一个叫做法术劝退党的一个博主的劝退帖里

他就是用数据和血泪经验解构法律精英梦的这个滤镜他这个是怎么去解构这个滤镜的呢他说法术的这个报考人数呢是逐年上升的而且这个通过率呢

非常低而且更残酷的是有一些头部的院校分数线是暴涨的就是备考者是需要极高的神仙分数才能够摸到复试的一个门槛的而且考试难度是逐渐加大的可能传统认知当中比如说你要背书一些参考资料你就能上岸的策略已经是失效了你现在法术的命题会呈现出一种反套路

会让很多这种考生是措手不及的就可能不适合小人做题家了而且可能从这个考试难度来看其实还不算什么大家可能会觉得我努努力我拼命我自己能我激自己我能上但实话说你可能你相对而言比如说现实的成本会更让你圈学费学费比如说名校的这个法术的学费呢已经是普遍涨到了每年啊

两万到六万再加上很多硕士他不给住宿了是的你北上广深租房考证这些开支你硕士的三年总成本会超过二十万要的这个性价比是远低于计算机包括金融这些专业

这么算成本其实怎么说呢我其实没读过研但是我在想你算成本是不是也要算你考完这个数字之后你能拿到的薪资如果说你只是说单从客观的钱上来讲但的确它比这两个金融和计算机薪资也很高对

就是你单从钱上算那你可能读完研花这么多钱但如果说你可能一年就能把这钱赚回来但也不算不止但是到底有多少能够对自己一年能把这个钱给赚回来这个自信有多少或者说可能备考一年也有很多钱然后你能不能一年就考上对这其实也是一个问题无论是金钱也好还是时间成本也好它都是成本备考一年加读研三年这就四年了对 其实也就四年了再加上可能家庭如果说给你的知识也没有那么大的话你的读研期间会非常的苦是的是的

对吧这个可能也是很多人会考虑的所以你会发现这类的帖子是非常多的他这个博主他就是希望什么呢希望人们真的知道就是我会面对什么就是不要说我有一个想要去当一个法律精英的这样一个梦你要去理性去思考这个梦背后的现实情况毕竟这个受读完你还是要就业的嘛

对吧可能上案之后你的合理的预期是什么你综合了解之后才能够做打算所以你看有很多网友就说了说我家里许多亲戚都是医生但他们都劝我别去当医生他说不是医生本身的错是有很多复杂的问题的有些职业光环很重的岗位

这些真实的情况真的只有业内人士才知道这样的劝退帖我觉得真的是很实在的就是业内人士的真实的一个评论对啊我是医生所以我不推荐你去当医生这样的我觉得是更有信服性对对对可能这种劝退也不是说简单的这种负面的吐槽而是那种主动出击就是别具匠心的我开辟出了那种我自我救赎和思考的天

可能在这个背后可能会蕴含着比如说人们对消费主义的洪流传统成功学这种反思包括这种抵抗可能这一代年轻人也终于说我能够在劝队当中完成自我的认知觉醒找到一种内心的平和因为有些时候的确我会发现很多时候这个事我做是一个结果不做是另外一个结果我不知道该做和做的时候我就需要一个可能除了我周遭的环境之外的一个人远在天边的一个声音给到我一个

这个建议可能是更理性更客观的而且他恰恰他又是行业人士那可能我可能会觉得这个东西是对我而言是有用的那你会不会出现另一种情况比如说我可能现在想转行咱就拿医生举例子我想转行当医生 4 加 4

那个转行不太适合我们换一个比如说我想转行当主持人我现在可能我是学医生出身的我想做主持人然后我问了一个主持人主持人说别来这个地方主持这行太卷了我会不会这个时候我想再找一个主持人问一问

其实我可能说我觉得我只问了一个这个行业的人我会觉得虽然说他需要网络的力量对虽然说他说的是很中肯的他也是这个行业里的人但是我会不会想说我再听两个同样是行业的人的说法是的然后这个可能就听了听了之后又决策不出来了这个其实也是挺难的我觉得决策是最难的

对当然说你看在养宠啊考工啊婚恋啊就业啊求学这个领域的这个劝退三件套大致分为比如经济成本精力黑洞心理落差这些通常都涉及到可能跟我们年轻朋友的生活方式其实密切相关的比如说我旅游要听劝我消费要听劝我学业要听劝求职得听劝婚恋得听劝人际关系也得听劝

再比如说我给大家上个截图这个图就是有个网友在小某书上去问说下周去广州听劝这就是典型的旅游听劝刷到好多这样的帖子对我不想让我的旅游跟着大数据走我想要听一点 IP 在广东

可能是当地的一些朋友真实的一些反馈这个是很重要的可能这种听劝式的旅游是最受欢迎的他说有些网友说我不喜欢看网络上那些媒体打卡那些指南什么的

我可能更希望对于本地人而言当地有没有那些景点值得去看哪条路线更经济实惠什么样的旅游才能够玩得更开心这其实都是很多年轻朋友更关心的一个问题了而且就是每一次听劝其实都得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帮助而且会认识一些很有趣的一些人

再比如说除了旅游听劝还有什么的素人改造听劝就是我给发一个我照片就是说我应该是改发型改脸型还是改装造对对对其实去年那会就有大量的美国的 TikTok 难民 Refugee 来到小红书之前那会就已经流行看起来比如说我是老外我听劝大家中国人给我改一改

有大量这种帖子可能就有很多这种其貌不扬包括回头图脸一些普通人网上打着比如说我相亲变帅变美减肥这些名义包括这些 tag 就是求着网友说你给我一些改造的意见我发现某一项评论区特多这样特别多评论区当中网友们会根据比如说你的性别身材气质目标等等一个因素给出相关的建议再包括可能现在都不是听劝了有些人是什么在模仿赛道上

没看到就有些人发了一张自拍说我适合模仿谁有有有有没有这种对对对我适合写个什么号这可能也是听讯的另外一种吧

所以你会发现像以前我们会发现音界生现在已经都是什么生化还财四大天坑计算机是从什么朝阳变什么朝阳变成夕阳了再包括什么金融业已经是卷成麻花了这些行业绘画互相预警发现现在大量的一些年轻人是什么就是我不太愿意听父母的一些建议包括可能老师的一些建议了我更愿意听那些真正在这个行业还在摸索还在打

还在苦海里的那帮人还在一线的人给我的一些建议跟反馈所以我总的而言我觉得这个东西它呈现出什么特点就是你的失败的经验比成功学更有价值如果说我现在是一个行业当中的从业人员但是同时我的生存环境也没有那么的良好我的这类失败我不想让更多人进来的这些言论可能对于一些人而言我觉得可能是更重要一些的再包括可能 80 后兴奋的是什么呢

80 后兴奋的是坚持就是胜利 90 后讲究是什么呢选择大于努力 00 后是什么呢及时止损所以劝退文化的兴起本质上是代际认知体系的一个迭代有很强的时代属性对所以听劝我觉得它算是一种积极健康的青年文化

年轻人也是更愿意听一些陌生人的一个建议而且我发现就是听劝其实本身来讲跟咱们之前聊那趣妹挺像的特别像就是已经趣妹的人给一个还没趣妹的人提点建议对就包括我之前看到很多人说我想买这个大疆的 Pocket 3 我听劝那个好像是 3000 多是吧 3000 多对我上上周真去逛 SKP 那个大疆店了当时差点就买了

因为当时咱不是反复说要拍什么出去拍什么视频然后我觉得买一个咱公司也能用上后来我想了算了然后回来之后还真就咱就拍那个棚内的了当时也没买我觉得还挺对的有点冲动因为我有一段时间我是用 Pocket 3 我用了一段时间我就觉得可能我还是没有一个习惯就掏出一个 Pocket 3 就记录我的生活我更多的还是愿意掏出我的 iPhone 手机

去记录生活这是可能是更多的是属于我的一个认知的这样一个习惯再加上可能我也不是一个什么 Vlogger 的一个创作博主我也不需要每天拿着 Pocket 3 去怼着我脸去记录什么是的再包括可能有些时候一些精彩瞬间我想起来去记录的时候那个瞬间已经错过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去买的这个原因再包括可能网上有些朋友说我不买 Pocket 3 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我没钱可能我需要买个 Pocket 3 我都需要咬咬牙才能买其实它跟一个差不多的一个普通款的手机已经价格差不多了是的有朋友说 4 块出了

对好像是说我听劝我不买了这样一个原因所以你看从这种群体层面来而言其实听劝的文化在年轻群体当中是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氛围就拉近了同龄之间的距离成为了一种交流的社交货币了可能会让大家形成一种独特的圈子吗

而且这种文化是反作用于社会的引发很多人对青年一代这种心理的需求包括生活困境的一些关注推动一些社会对成功啊幸福啊这类价值观的一些重新的审视和思考所以有些这个学医的网友还说了其实很多人都是想通过劝退这些话呢来表达自己在行业的苦与累可能常看见医学生劝退这个学医呢说待遇不好特别累但是呢

哪个行业不累说到点了的确是哪个行业不累我刚刚就有朋友说如果这样的话是不是每个行业都不能干对其实相对上大家还是那句话如果说你能忍受的点是你能够一直持续去不看到那些抓大放小我一直能够去做我觉得你可以去做是的可能那些点的确存在而且短时间之内你也感觉不了但是如果说你真的有这样一个学医的或者说当律师这样一个

一个理想或者说有这样一个追求的话你就去做吧不要去管那些大家说什么又苦又累工资还低每天还被领导骂的这样一些言论了所以总之而言我觉得听劝帖的确是给很多年轻朋友一个非常多的一个思考的维度至少在我们在做最终决策的时候会更加的理性更加的综合没错这个话题又通到这了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