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17. DeepSeek引爆AI应用,全民智驾和机器人时代到来比想象更快|类星频道X冯炉丹

17. DeepSeek引爆AI应用,全民智驾和机器人时代到来比想象更快|类星频道X冯炉丹

2025/2/20
logo of podcast 中欧基金

中欧基金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冯炉丹
郑晓康
Topics
冯炉丹:我认为AI的春天已经到来,中国在AI技术浪潮中正从追随者转变为引领者。智能驾驶和人形机器人是AI应用最先渗透并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领域。 我认为高阶智能驾驶(城区可行驶)在未来一到两年内有望实现快速渗透,这类似于几年前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 2024年RoboTaxi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原因在于其颠覆性的商业模式、高频使用场景和巨大的市场规模。RoboTaxi的落地取决于技术成熟度、法规完善程度、公众接受度以及对既有利益格局的冲击。 AI产业估值需要平衡想象力和实干,避免过度透支未来行情。AI投资可分为四个阶段:基础设施、硬件、应用和普及化,目前处于基础设施阶段的早期。未来AI领域,国产AI、AI新硬件和AI应用等环节将具有更多机会。今年AI领域关键词:智能驾驶扬帆起航,人形机器人从0到1。 我认为智能驾驶无需达到L4级别才具有价值,L2/L2++级别的辅助驾驶也能提升用户体验,具有商业价值。 中国企业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具有优势,主要体现在供应链、硬件制造和研发工程师方面。人形机器人目前主要应用于B端,未来可能先在工业场景和高危场景落地,最后才是家庭场景。 郑晓康:我认为智能汽车和机器人的创新正在转移到中国,中国品牌更敢于冒风险将创新技术量产。 智能驾驶和机器人即将进入更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对科技爱好者来说,这是一个充满热情的前夜。 中国和美国的驾驶习惯、交通规则和交通环境差异巨大,这使得两地智能驾驶系统的对比变得困难。智能驾驶的开发路径主要分为两派:渐进派(从L2逐步升级到L4)和一步到位派(直接研发L4)。 激光雷达的作用越来越像安全带,其重要性在未来可能下降,但传感器方案的选择并非核心分歧。智能驾驶技术演进路径:从模块化结构到端到端结构,再到基于世界模型或视觉语言模型的算法。端到端结构的智能驾驶系统相比模块化结构,信息损失更少,性能上限更高。 世界模型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一是用于仿真,不断生成下一帧图像进行预测;二是用于在车载设备上部署小参数模型。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能够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泛化能力,更好地处理长尾场景。 无人驾驶要实现大规模推广,需要达到比人类司机高十倍甚至百倍的安全水平。L4级别的自动驾驶在未来2-3年内有望取得显著进步,但实现完全无人驾驶(L5)还需要更长时间。 智能驾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关注产品、用户体验等多个方面,没有绝对的关键因素。 特斯拉在机器人领域选择自主研发所有环节,这与其他公司有所不同,其策略是长期主义,不关注短期营销。智能驾驶可以看作是智能机器人一个子集,人形机器人是AI与物理世界结合的终极梦想,可能也是人类的最后一个发明。 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路径主要包括大脑(智能)和控制(小脑)两方面,目前两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今年对AI领域的期待:自动驾驶实现无监督驾驶,人形机器人出现端到端的通用大模型。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AI的春天真的来了。从前年的ChatGPT到今年国人自己的DeepSeek震撼世界。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是,中国开始逐渐从AI技术浪潮的追随者转变为引领者。

从应用端来看,最先渗透并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AI应用,可能就是智能驾驶了。最近比亚迪宣布将高阶智驾系统搭载在全系车型,包括10万元以下的车型*(新闻来源:新华财经,2025.2.10)*,我们或许距离全民智驾的时代又更近了一步。

另一个让科技圈非常振奋的应用就是人形机器人。它不仅是今年春晚最靓的崽,也是未来最具想象空间的一块应用。

本期播客邀请到了相关领域的两位嘉宾,分别是「类星频道」的创始人郑晓康和中欧基金基金经理冯炉丹。用一期节目聊透智能驾驶和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演进和场景应用,以及未来会为我们带来哪些投资机会和生活上的改变,希望大家收听愉快。

聊天的人

郑晓康,「类星频道」创始人

冯炉丹,中欧基金基金经理

嘉捷,中欧基金主持人

时间轴

Part 1:全民智驾时代元年来了,技术演进和商业应用比想象更快

02:18聊聊美国CES逛展真实感受:智驾和机器人的创新正在转移到中国

09:34从L1到L5,我们正在用的智能驾驶属于哪一级水平?

15:02中国智驾VS海外智驾谁更强?不同地区,道路状况、驾驶规则都不一样

18:11目前在做智能驾驶的公司,可以分成两派开发路径

19:36摄像头VS激光雷达,究竟谁是智驾传感器方案的终局?

26:48智能驾驶的技术演进路径:从模块结构逐步走向深度学习

28:17世界模型和视觉语言模型,有什么区别?谁更先进?

36:33无人驾驶出租车,为什么成为了各家的必争之地?

45:10或许要做到比人类司机高十倍、百倍的安全性,无人驾驶才能被真正接受

49:38我们能够发展到L5级别的智驾吗?

Part 2:人形机器人的想象空间,要围绕着「技术」与「场景」展开

57:05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智能驾驶是智能机器人的一个子集

60:14做人形机器人的公司,在技术底层上需要突破哪几块能力?

63:57机器人公司如何找到技术与场景的匹配

66:05人形机器人的能力可以划分为大脑和小脑,目前这两块的技术发展如何?

69:21与海外相比,国内的机器人公司有什么优势?

70:15家庭机器人,或是最后才能落地的场景

Part 3:科技赛道投资,2025年的AI投资机会还有哪些?

72:41从二级市场投资的角度,如何看待AI企业的估值?

73:58AI板块的高估值,是在透支未来的行情吗?

76:18在AI硬件上,或许会涌现出很多小的创新点

79:47纵观整个AI产业链,下一个阶段比较有机会的环节会是什么?

82:55展望今年的发展,智驾和人形机器人最值得关注哪些机会?

  • 中欧基金出品,特别鸣谢长波工作室 -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