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迟子建:落红萧萧为哪般

迟子建:落红萧萧为哪般

2025/4/2
logo of podcast 365读书|精选美文

365读书|精选美文

Transcript

Shownotes Transcript

命运有时像被风卷走的一页手稿字迹未干就飘进火堆当时代的巨轮碾过总有一些相似的灵魂在历史的缝隙中找到前人留下的有关青春的记忆与您分享池子健的文章落红萧萧为哪般萧红出生时忽兰河水是清的

月亮喜欢把垂下的长发轻轻浸在河里洗涤它一路走来惹上的尘埃于是我们在萧红的作品中看到了忽兰河上摇曳的月光那样的月光即使沉重也带着股芬芳之气萧红在香港辞世时忽兰河水仍是清的

由于被日军占领香港市面上古灰盒紧缺端木红良不得不去一家古玩店买了一对素雅的花瓶替代古灰盒这个无奈之举在我看来是冥冥之中萧红的暗中诉求因为萧红是一朵盛开了半世的玫瑰她的领骨是花泥回归花瓶适得其所香港沦陷

为安全记 关木红两江萧红的骨灰分装在两只花瓶中一只埋在浅水湾 如大望书所言我听着海涛闲话另一只埋在战时临时医院也就是如今的盛世提反女子中学的一棵树下仰看着花开花落我三月来到香港大学做住校作家时北国还是一片苍茫

看惯了白雪陡然间满目绿色还有点不适应我用晚饭后漫长的散步来融入异乡的春天从我暂住的寓所向南行五六分钟吧可看到一个小山坡来港后的次日黄昏我无意中散步到此见到围栏上悬挂的金字匾额是盛世提反女子中学时心下一惊

难道这就是萧红另一半骨灰的埋葬地难道不期然间我已与她相逢我没猜错萧红就在那里萧红 1911 年出生在忽兰河畔就中国的苦难和她个人感情生活的波折让她饱尝艰辛一生颠沛流离可她的笔却始终保占深情气贯长红

萧红留下了两部传世之作《生死场》和《忽兰河传》前者由鲁迅先生作序后者则是毛顿先生作序而《生死场》的原名叫《卖场》标题亦是胡峰先生为其改的可以说萧红踏上文坛与这些泰斗级人物的提携和激赏是分不开的不过

萧红本来就是一片广袤而微蕊的原野只需那么一点点光一点点清风就可以把它照亮就可以把它满腹的清香吹拂出来萧红在情感生活上既幸运又不幸幸运的是爱慕她的人很多她也曾有过欢欣和愉悦不幸的是真正疼她的人很少她两度生产

第一个因无力抚养生下后就送了人而在武汉的白郎家生下第二个孩子时萧红身边却没有相伴的爱人孩子出生不久即夭折婚姻和生育与别人是甜蜜和幸福可对萧红来说却总是痛苦和悲凉难怪她的作品总有一缕百不脱的忧伤

萧红与萧军在东北相恋在西安分手他们的分手使萧红一度心灰意冷她远赴日本疗伤那期间她的作品并不多有影响的应该是短篇小说《牛车上》赴日期间鲁迅先生病逝这是内心灰暗的她更失去了一份光明萧红才情的爆发恰恰是她在香港的时候

那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后岁月《忽兰河传》无疑是萧红的绝唱毛顿先生称它为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七晚的歌谣可谓一语中的他用这部小说把固原中春时的花朵和蝴蝶夏时的火烧云和虫鸣秋天的月光和寒霜冬天的飞雪和麻雀

连同那些苦难心酸而又不乏优美清丽的人间故事用一根精巧的绣花针疏朗有致地绣在一起为中国现代文学打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后花园升级盎然 经久不衰萧军 端木洪良和骆宾基这几个与萧红的情感生活紧密相连的男人

在萧红故去后彼此责备萧红身处绝境一盏灯即将耗掉灯油之际竟天真的幻想着上午的萧军能够天外来客一样飞到香港让他脱离苦海萧红临终前写下的半生尽早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可以说是他对自己凄凉遭遇的血泪控诉

事实是 萧红去了 但她的作品留下来了她用作品获得了永恒的青春我想起了多年以前追逐着萧红足迹的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先生对我讲起他当面指责端木洪良辜负了萧红时端木突然痛哭失声我想无论是葛浩文还是我们这些萧红的读者

听到这样的哭声都会抱之以同情和理解毕竟那一代人的情感纠葛爱与痛欢心与悲苦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端木洪良能够在《风烛残年》写作曹雪芹也许与萧红的那句遗言不无关系我将与蓝天碧水涌出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

而且按照端木洪梁的遗嘱他的另一半骨灰由夫人钟耀群带到了香港埋葬在盛世提反女校的树丛中默默地陪伴着萧红只是岁月沧桑萧红那一坡凌骨的确切埋葬地没人说得清了只知道她还在那个园子里在花间树下在落潮声里

萧红在浅水湾的墓已经迁移到广州银河公墓而她在忽兰河畔的墓埋的不过是端木红粮珍存下来的她的一缕青丝而已一个人的青丝若附着在人体之上岁月的霜雪和枯竭的心血会将它逐渐染白

而脱离了人体的青丝不管经历怎样的凄风苦雨依然会像婴孩的眼睛一样乌黑闪亮盛世提反女子中学规模不大但历史悠久据说范徐丽泰和吴君如就毕业自这里她管理极严平素总是大门紧锁有一天放学时分趁学生们出来的一瞬我混进门里

然而一进去就被眼尖的门房发现将我拦住我向他申明来意他和善地告诉我小红的灵骨确实在园内只是具体方位他们也不知道如果我想进园评调需要与校方沟通他取来一张便条把联系人的电话给了我我唱网的出园的一瞬呼闻一阵琴声

寻声而往那座古朴的米黄色小楼的二层正有一位梳短发的女孩倾着身子动情地拉着小提琴窗里的琴声和窗外的鸟鸣呼应着让我分不清鸟鸣是因琴声而起呢还是琴声因鸟鸣才如气如素我没有拨那个电话在我想来既然萧红就在园内

我可以在与他一览之隔的城西公园与他默然相忘圣士提反是守卫为基督教殉难的教徒他是被异教徒用石块砸死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女校有一股说不出的悲壮更有一股说不出的圣洁其实萧红也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只不过她信奉的教是文学并且也是为她而殉难

它在文学史上的光华与圣事提反在基督教历史上的光华一样永远不会泯灭清明节的那天香港烟雨朦朦黄昏时分我起开一瓶红酒提着它去圣事提反女子中学祭奠萧红我本想带一束鲜花的可萧红在园内似既有鲜花可赏

那红的扶桑和石榴紫色的三角梅和白色的百合都在如火如荼地盛开着小红是黑龙江人那里的严寒和长夜使她跟当地人一样喜欢饮酒吸烟我多想撒一瓶忽兰河畔生产的白酒给她呀可是寻遍附近的超市没有买到故乡的酒我只能以我偏爱的红酒来代替了

复活节连着清明香港的市民都在修长假盛世提反女校静悄悄的我在列堤遁道隔着栏杆搜寻园内可以撒酒的树校园里的矮猪植物有叶片黄绿相间的蒲葵有绿油的鱼尾葵还有刚打了孤朵的米子兰我把它们轻轻掠过

因为他们显然年轻而萧红已经去世六十八年了最终我选择了两棵大树它们看上去年过百岁而且与栏杆相距半米适合我撒酒一株是高大的石榴树一棵则是棺盖入云枝干求进的榕树铁栏杆的缝隙刚好容我伸进手臂

我举着红酒慢慢将它送进去默念着萧红的名字一半洒在石榴树下另一半洒在树深如水泥浇筑的大榕树下红酒渐渐流向树根渗透到泥土之中它留下的妖娆的暗红的尸痕仿佛月亮中桂树的影子隐隐约约迷迷离离

撒完红酒我来到盛世提反女校旁的城西公园一双黑色的有金黄斑点的蝴蝶在棕榈树间互相追逐他们看上去是那么的快乐而六角亭下的石凳上坐着一个肤色幽黑的女孩她举着小镜子静静地涂着口红也许她正要赶赴一场重要的约会

如今的香港再不像萧红所在之时那般的碧海蓝天了从我居所望见的维多利亚港和它背后的远山十有七八是被浓重的烟雾笼罩着大海这只明镜的眼仿佛换上了白内障而盛世提反女校周围亦被壮壮高楼挤压着萧红安息之处也就成了繁华喧闹都市中深藏的一块碧域

不过这里还是有他喜欢的蝴蝶有花朵有不知名的鸟儿来夜夜歌唱作为黑龙江人我们一直热切盼望着能把萧红在广州的墓迁回故乡可是如今的忽兰河挤进干河再无清澈可言你看不到水面的好月光更看不到放河灯的清景了

我想萧红一生历经风寒她的灵骨能够在温暖之地落地生根于花城看花在香港与拉琴的女生和涂红唇的少女为邻也是幸事更何况萧红临终有言她最想埋葬在鲁迅先生的身旁走出城西公园我踏上了盛世提凡女校外的另一条路百道

暮色渐深清明离我们也就越来越远了走着走着我忽然感觉头顶被什么轻抚了一下跟着一样东西飘落在地原来是从女校花园栏杆顶端自由伸出的扶桑枝条送下来一朵扶桑花没有风也没有鸟的灯塔但那朵艳红的扶桑正在盛时

没有理由凋零我不知道它为何而落可是又何必探究一朵花垂落的缘由呢我拾起那朵柔软而浓艳的扶桑带回御所放在枕盘和它一起做星形梦所有的故事终会褪成老照片但总有些心跳声能穿透泛黄的枝叶

那些穿透岁月迷雾呼出的热气至今还在某个清晨凝成双花在深夜化成潮声你手头的某本旧书里或许就藏着一望不堪安息的月光正等着与你撞个满怀感谢您收听我的分享我是潮雨每天和您一起读书

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