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年,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的三月,杨嗣昌进京面君,四月,皮岛被清军攻陷,六月,一代权奸被逐出朝堂。温体仁下台,最受益的人,应该是杨嗣昌。如果他不走,面对一个比他小15岁还让崇祯感叹“用你太晚”的年轻人,温首辅肯定是要踩下去的更不会第二年就进入内阁。
现在,杨尚书终于可以甩开膀子在剿寇的舞台上大显身手了。受命之后,经过认真思考,杨尚书最终确定了方针,那就是:“必安内方可攘外,必足食然后足兵,必保民斯能荡寇。此三者,似为今日证治之切根本之图。”确定总体方针之后,杨嗣昌就如何实现安内,提出了一个绝佳的计划。欲知详情,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