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八月到十五年(公元1642年)三月,明清爆发了决定国运的松锦之战,结果明朝十三万援辽大军被歼,逃回宁远的仅三万多人,清军夺取了山海关外的松山、锦州、塔山、杏山四城,控制了整个锦宁地区,明朝只能退守宁远。据《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中所载,半年后,也就是9月,固山额真李国翰、佟图赖、祖泽润,梅勒章京祖可法、张存仁等联名上书,说:“锦州、松山、杏山、塔山,一时俱为我有,明国人心动摇,北京震骇。唯当因天时,顺人事,大兵前行,炮火继后,直抵北京,而攻克之。是圣汗万世奇功,自北(此)而定。我国之富贵,亦自此而得。自上至下,无不宽裕者矣。” 就是我们应当乘胜进兵,一鼓作气把明朝灭了,我大清入主中原的时候到了!《清太宗文皇帝实录》第62卷里记载了皇太极的回复,他说:“尔等建议,直取燕京,朕意以为不可。取燕京如伐大树,须先从两旁斫削,则大树自仆。朕今不取关外四城,岂能即克山海?今明国精兵已尽,我兵四围纵略,彼国势日衰,我兵力日强,从此燕京可得矣!”皇太极的话透着自信与坚定,更透着优秀战略家的沉稳与耐心。此时皇太极之所以放缓脚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明朝精锐损失殆尽不假,但清军也已精疲力尽,需要好好休整一番。在这种情况下,明清之间便有了议和的可能,而且这次议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非常重要,甚至不亚于松锦之战,因为它关乎着双方特别是明朝的历史命运和生死存亡。欲知详情,敬请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