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很担心他会带枪去办公室扫射,因为他的精神已经不正常了,他已经在 group meeting 上面对我翻白眼,并且大喊大叫。
所以其实他的心理状态有问题,除了在一对一上他无法挽回的话以外呢,他还有反复向我强调说你没有做过人力,我有 15 年的人力经验等等这样子的这种他的经验来压我,这样子的话,他每天要至少说一遍。
我最后有一种把自己拨向这个登机口,或者说我是一步一步爬到这个登机口这样的感受。
但是真的很神奇的事情就是我当时到了这个登机口的时候,我就觉得蔚来已经抵达了。
我都是被刘玉婷、曾子墨给耽误了。
不是说被这两个人耽误,而是被他们俩所代表的这一代的这个文化和价值观,耽误了其实也是有一种自己的这个选择,但是更多的是发现自己被耽误了之后,我做的一系列不太寻常的选择吧。
首先我是之前在波士顿学习工作将近 8 年,在美国一共将近 14 年,在这个节点的时候选择了放弃我的这个美国的高薪工作,同时也意味着放弃了在美国的这个身份,选择了搬来葡萄牙里斯本。
hey whats up 朋友们大家好呀,第六季喽!
欢迎收听 ation answers 做 je 雅小帅第六季第一期的节目。
朋友们,我是小帅,欢迎全世界的听友添加听友群,联系方式是小帅 FM 的全拼。
咱们进入今天的正片。
大家好,我是张倩,我在小红书上的名字叫都是曾子墨刘依婷耽误了我。
最近我也开始制作一个视频播客节目,名字叫做不上班 alofoffice, 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在小宇宙上找到我们,或者在苹果的自带的 pockets APP 上找到我们。
关于我自己呢,今天很有幸跟小帅可以聊一聊我过去一年半左右的故事。
今年 33 岁,从出生开始讲起的话呢,我的头 18 年是在上海度过的,比较正常的一个上海小小女的童年。
当然我从小呢成绩比较好,所以一直有一点算是别人家的孩子吧,一直去的是最好的学校,那也因为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一直被熏陶着,不管是刘丽婷,曾子墨还是我自己的这个初中高中都有这样的这个氛围,就是去美国读本科,所以其实我很早就开始做这样的计划和准备。
在高三毕业的时候,顺利地进入美国的长春藤大学之一达特茅斯学院。
当年其实我也是唯一一个全大陆背景无尽达特茅斯学院的学生。
所以其实一路走来很幸运啊,我在升学方面真的是没有碰到过一点点挫折。
在达通茅斯之后呢,其实也算是帮我打开了通往职业道路成功的之路吧。
毕业之后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战略咨询,战略咨询之后呢,也很顺利地进入到科技行业,做了几家大公司的前台的工作。
在 2018 年 的时候呢,我被这个哈佛商学院录取, MBA 就是本年的项目,在 18 年 和 20 年 期间获得了这个 MBA 的学位。
所以至此呢,也算是两所藤校毕业,达特鲍斯和哈佛。
并且有意思的是呢,哈佛商学院呢,当然就是刘依婷的母校,达特鲍斯呢,是曾子墨的母校。
所以我突然发现哈与这两个我们当代的女性的精英代表吧,成为了双重校友,这也是我的小红书的这个名字的来由。
其实我当时半开玩笑地说,我都是被刘玉婷,曾子墨给耽误了。
其实呢,我们今天就可以聊聊这个,不是说被这两个人耽误,而是被他们俩所代表的这一代的这个文化和价值观耽误了。
其实也是有一种自己的这个选择。
但是今天非常期待跟小帅聊的呢,更多的是发现自己被耽误了之后,我做的一系列不太寻常的选择吧。
首先,我是之前在波士顿学习工作将近 8 年,在美国一共将近 14 年,在这个节点的时候选择了放弃我的这个美国的高薪工作,同时也意味着放弃了在美国的这个身份,选择了搬来葡萄牙里斯本。
我做这个决定呢,其实对我的个人来说也是不同寻常的哈,因为之前的 31 年 32 年都是走着非常非常正统的精英的路线,从来没有偏到过。
但是呢,在这一次裸辞,包括跟美国的前男友分手,再离开美国搬来葡萄牙,包括选择不再去上班,这一系列的选择,其实都是非常非常的不传统。
所以今天也很高兴跟大家聊聊,从 32 年非常传统的人生走向这个过去一年半非常不传统的这一系列的选择,我都经历一些什么,能够给大家一些什么样子的分享,很期待。
太好了,都省得我介绍了,也省得我概括了。
我感觉你就是讲得非常好。
你自个小的时候,家里是怎么 push 你的,怎么激你的,你怎么就成别人家孩子了?
其实我不知道我的故事是不是有代表性哈,但是我是自己激自己的。
我是那种小时候就喜欢先把作业做完了再去玩的。
这样子的人从小有一些焦虑的症状吧,我觉得一旦没有把作业做完,一旦没有把这些事情给交代好,我就没有办法放心地去玩。
所以一定程度上,是这样子的性格推动了我成为了一个很会读书的学生。
同时呢,虽然爸妈没有激我,但是爸妈当然喜欢成绩好的乖孩子哈,我其实不算是乖孩子,但是在学业上从来没有让他们担心过,所以父母的这种 reenforcement 吧,对吧,他们会鼓励我,他们觉得好的行为,同时让我也更加的深信这样做是对的。
所以我就不断被 reenforce, 成为了一个学习非常好,学习第一的这样子。
一个好学生并不是父母刻意寄出来的 OK?
他们虽然没有 push 你,但是这种隐形的引导,强化学习。
我刚刚脑子里突然蹦出来一个问题哈,就像你这一路非常的光环,小腾也去了,大腾也去了,华尔街也去了,大公司也去了,然后最后突然说不仅是裸辞,而且到葡萄牙似乎是看起来没有什么正经职业嘛,对吧?
我不知道你父母怎么看?
其实今早正好跟我父母打了个电话,因为今天是元宵节嘛,但是我今天也挺惊喜的发现好像父母对于我这一系列的选择开始更接受了啊。
我不知道理解是不是可能,但是我觉得他们接受的越来越好了,一定程度上呢,与他们最近有来过里斯本看过我有关系。
我觉得其实作为这个父母,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我们过得好,而不是一定要有一一个什么样的头衔或者说赚多少钱。
父母至少确实是希望我有安全感呀,生活得比较幸福啊等等。
所以其实联系到我当时裸辞的时候,告诉他们说我工作上碰到了很大的这个压力,就是让我导致已经洗澡的时候睡觉的时候都脑子不停地在想,不停地在转,到了这样子焦虑变成这种生理反应的一个地步哈。
所以其实他们非常理解我当时的不上班呃裸辞的选择。
后来呢,他们比较惊讶的是我还真的就是决定再也不去上班了,而不是说这只是一个一过性的冲动性的这个决定哈。
所以之后他们接受我这个确实不准备再回去上班这件事情是需要一段更多的时间去消化。
直到去年年底啊,来了里斯本,跟我在一起住了两个星期,我们还一起圣诞节旅行等等,我觉得他们看到了我的新的生活的这个样貌,真正的能够感受到这种慢生活。
但是同时我又不是什么天天看剧啊,睡到下午 3 点 等等荒废了的生活状态,我完全不是这样,其实恰恰相反啊,我每天都生活得非常的积极,而且起床也很早,做事情非常的充实哈,整个人的一天。
所以说他们看到了我这样的状态,包括我跟新的人生伴侣的爱情等等,我觉得他们其实觉得有点被信服了,所以其实我觉得这个过程当中,呃确实花了一些时间,我也不确定他们现在是没办法了只能为我开心呢,还是确实也感受到了我的这个选择对我带来的这个巨大的改变啊啊。
我希望他们能够越来越接受,越来越越为我开心吧,因为我自己是非常喜欢现在的这个状态。
就好像你从小写了一个剧本,你已经写了十几二十年了,从你小时候中学,比方说你想去美国,然后他们也从周围找案例,然后想象一下在美国学习加工作之后的状态,不管是在华尔街,是在硅谷,是在药厂,是在什么地方,大公司光环,结婚嫁人就是这样的剧本。
但是突然有一天你说诶,华尔街的剧本我不打了,换一个新的脚本到葡萄牙,然后也不干什么家长脑海里面正式或者说作为光鲜的职业可能要适应这个新脚本,但是似乎现在看起来这个新的剧本那么也适应了?
我觉得是的。
而且其实小帅我也想指出哈,我父母也许不是这么的典型,因为说到这个剧本的撰写哈,我其实我一直是引领这个剧本走向的人。
小时候不管是上这个上外附中这种呃外校,还是当时报达特茅斯作为我的早申请的这个院校,其实我父母都是走在我后面的,他们其实是说啊,你想要做什么事情,我们支持你。
事实上是我申请到了达特茅斯,都录取了以后,我爸妈才第一次认真去百度达特茅斯学院是一个怎么样的学校,还挺有意思的。
所以其实我的这些选择呢,看似不太传统,有些让人吃惊,但实际上对于我父母来说,他们也是习惯了我这个非常有主见,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啊。
我觉得这一点上,其实啊,一定程度上我一直是在领着写我的剧本,只是他们在很长的时间以来哈,都是觉得诶,我可以理解你写剧本的这个模式我也支持,但是过去的这个一年半也确实是给他们一个很大的这个惊喜惊吓。
那听起来要更开心一点,至少是你自己引领你自己的剧本的写作。
因为我昨天晚上发了一个朋友圈,就说我要采访啊,我明天要录制。
呃,我把你小红书截图往上一放,真的超多人你知道吧,超多说我 follow 他很久了,然后关注他很久,国内国外都有,所以就很期待。
为什么我说到小红书呢,因为我相信很多人,包括我,很久之前 follow 到你,是因为当时分手的那个帖子,就感觉好像恋爱非常苦情啊,就非常惨。
第二个呢,就是你这个彭叔的名字啊,都是刘一婷,曾子墨耽误了我,但是呢,又惨又戳人,你知道吧,就感觉不知道有多少人,他可能没上哈佛,或者他没上达他毛慈呃,他上了,比方说 BU Boston university, 但是他也感觉他被刘一婷耽误了,就大概这种感觉,所以很多人戳被戳中了,所以最近画风就一变,也不是最近了,可能已经大半年, 11 年 了,画风一变,突然变成一个就像里斯本的阳光一样,非常的明媚,非常的快乐。
之前好像整天投钉子,有一块云就绕着你下雨,但是诶,似乎又没有了,能讲一讲这种转变吗?
啊,我不知道这一期播客会什么时候播出哈,但是将近一年之前啊, 3 月 8 号 左右吧,那一天是我发了那一篇你看到的这个报文的那一时候,48 小时之后,离开美国跟陌生人聊天被破防这一篇文章,我确实没有想到那一篇文章会是我最爆的文章,因为我觉得讲述的是一个非常小的一个故事,是在一个非常小的一个这个时间节点上哈,从这个聊天之后发生,然后我哭了一会,然后呢,我就用口述的方式,大概花了 10 分钟 20 分钟的样子写成了这篇笔记,结果没想到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和包括我觉得其实很多人给了我很多的安慰,因为他们可以理解我当时差不多的这样子的心情,放弃了 14 年在美国的这个生活,包括放弃了当时快要结果的感情,去选择一个完全未知的这样一个未来,就是去葡萄牙。
这件事情离现在整整一年哈,我觉得其实我自己看来也很感慨,因为像你刚刚说的那个时候头顶上真的是很多乌云,那个时候是我可能最最最最最低落的时候,一个是波士顿的冬天哈,一个是分手的阴霾,还有一个就是确实是未知的葡萄牙。
再怎么样,大家写得再好,说得再好,我还是觉得心里肯定是会有一些紧张的,也不知道自己这么大的一个选择会不会是正确的。
再者就是离开美国,其实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的 emotional 的事情哈,这毕竟住了 14 年,我其实又爱又恨美国,你知道吗?
就把他当家了,把他当是特别喜欢的一片故土,对我来说意义非常的大。
所以其实批评美国的不好呀等等,其实更多也是出于在乎,对吧?
所以其实我对于美国是非常在乎的。
那个时候放弃这个美国 14 年的生活,卖车呀,啊,跟一个个朋友道别呀,给狗狗做健康的检查等等,这些手续其实都非常的 way 啊,美,就是让我其实觉得心里面非常的难受,包括在离开美国来到里斯本之前,大概两周左右的时候,明明我那个时候应该是要赶紧理东西,赶紧打包该卖的东西卖掉。
我当时的心情低落到什么程度?
我整整 10 天的时间,就是离出发已经这么近了哈,我居然花了 10 天的时间躲到我的一个好朋友家,跟他住在一起,可以寻找一些慰藉吧,我们两个可以一起去做做瑜伽呀,然后说话,做做饭等等。
当时就是一种极度的拖延吧,启动困难,不想面对这个礼包的挑战啊,不想面对这个现实。
当时在他家就是一天一天的续,我今天会跟他说哦,那我再住一天,嗯,第二天又说再住一天,结果就这样住到了不能再拖的这个程度,再回到自己的当时的暂时的居所去开始打包。
那几周的状态呢,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的糟糕,我最后有一种把自己拨向这个登机口,或者说我是一步一步爬到这个登机口这样的感受。
但是真的很神奇的事情就是,小帅我当时到了这个登机口的时候,我就觉得蔚来已经抵达了,我当时觉得我能够到这个登机口就是走到了一种 finish line, 好像某种胜利啊。
其实事实也证明,可能是因为我做的这么不寻常的一个选择,也花了我很多的勇气,花了我很多很多的这个时间和精力,结果我就被奖励到了。
我觉得来里斯本确实是我人生可能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了吧,因为影响很大哈,确实收获也非常非常的大。
当时是 3 月 11 号, 我印象非常深刻,抵达里斯本的时候呢,是这边的周日一大早,大概 7 点 钟清晨,我放下东西,在这个临时的这种 Airbnb 放下东西,带狗狗出去走了一圈,他是我狗狗的在里斯本的第一次的 walk, 然后我当时就觉得,天呢,我现在居然居住在欧洲,好像一切都发生的太容易了吧,就是前一天晚上还在波士顿,第二天一早就已经开始了欧洲的生活,当时在空气当中都闻到一种度假的味道,因为之前对于我们这种生活在美国的人来说,每年可能会有两周是希望到欧洲去度假的,往往是 8 月 份、 9 月 份的时候,我每次去欧洲度假的时候,我都会觉得非常的开心,就觉得空气当中的味道都让我跟度假跟享受这件事情联系在一起。
在李斯本的第一天也闻到空气当中一样的味道,并且确认说这个接下去就是我长期的 full time 的生活,我当时觉得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这个幸福的感觉。
而且 3 月 份的开始呢,李斯本就进入了这个长达九个月的非常好的天气啊,我觉得其实这一点对我来说,嗯,也是一种惊喜的发现吧,就是其实天气的好,自然环境的优美,对我来说是一种多么治愈的,这个效果是非常非常好的,所以过去的一年里面发生了太多太多,也感谢大家一起见证我这样子的这个转变吧。
啊非常非常感谢大家支持。
此处空 3 秒钟,大家为这位女士的转变鼓掌!
最好可以放一个这个当时的截图,因为我那一篇爆文的图片是我的哭的时候的样子,爆哭之后我拍了一张自拍。
非常非常的真实 0 好几张你都是一哭红的眼睛。
不仅是哭红的眼睛,鼻子都是红的,所以根本没有办法编造了。
那我们就从先从乌云开始讲吧。
既然说在美国待了 14 年,能把从达特茅斯本科毕业之后的啊,或者你从开始留学开始讲吧。
那开始留学就是 2009 年 我来到达特茅斯,当时对于这个新英南地区印象也非常的好,觉得这个空气新鲜呀,自然环境优美啊等等。
天气是有一些冷,但是非常喜欢这样子的这个农村大环境,跟我居住的这个拥挤的上海是两个极端哈,所以对我来说是引领我开始欣赏自然,欣赏户外的一个地方。
四年之后呢, 13 年 的时候我从达佛茅斯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在波士顿,其实我没有去华尔街,但是我做的工作呢,跟发音量级也是相关的,但是我是在波士顿开始我的职业生涯。
2013 年 我开始在波士顿工作,然后呢,在那一直待到了 2016 年。
2016 年 的时候,我有一个比较偶然的机会进入了这个阿里,回到阿里的杭州的总部做轮岗培训,培训了一年。
在这个轮岗的过程当中,其实你非常的开心,又有这个工资拿要,同时也没有太大的压力,有产出,因为你就是一个管培生,所以 2016 年 那一年呢,我在杭州是非常的开心,也离家人很近。
但是这个管培结束了之后呢,阿里会把我们各自在派向这个海外办公室哈,所以其实我当时是又被派回了美国,定在了这个纽约的办公室。
我在纽约呢,随后就待了一年左右,在这个时候呢,选择离开阿里去哈佛读 NBA, 所以其实又回到了波士顿,这个时候呢就是 18 年 了哈,然后 18 年 到 20 年 在波士顿读完了 NBA 之后留在了那继续工作,一直工作到我裸辞并且决定离开波士顿为止。
所以其实 14 年在美国呢,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波士顿达特茅斯,其实也在波士顿郊区嘛,大概两个小时的车程。
所以其实总体来说我的这个记忆对于美国的这个根都是在新蓝地区啊,当然纽约也住了一一年,所以也非常喜欢。
这真的对人心境会产生很大的伤害,除非你是一个历史的极度爱好者。
能够在纽约费城这种地方就一直很开心呃,费城呢,比博士端还能难辨一点,整个纽云南又冷又老。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历史的爱好者,或者你是这个 old money 对吧,可能会享受,但是啊,听起来好不容易啊,整个 14 年可能有将近 12 年都在整个美国的东北对吧啊其实波士顿呢?
我也是有感情的,因为虽然很冷,但是因为我的本科就在附近,所以有一种诶这种 Anker 的感觉。
如果我是南面读的本科,再去波士顿我会觉得更苦一些,但是波士顿对我来说呢,也算是一个第二个家,挺喜欢它的这个历史氛围和大雪很多这个特点。
只不过这个冬天的这个漫长,包括这个雪有多么影响每天的生活。
确实现在看来当时是在忍受,只不过不自知而已。
我在美国的第一站也是在波士顿,我对波士顿也是非常有好感啊。
我当时找工作的时候我就想我就要留在波士顿,我觉得波士顿就是最好的地方,去哪里我都不爽。
但是我投了很多简历,找了很多工作,但是唯一的一个 offer 是从湾区来的,博驰的那工作也把我拒了,纽约的工作也把我拒了,所以我只能不得不去到湾区。
我以为我会很想念过,我觉得一个月都没有到,我可能就已经接受 OK 啊,我从此是一个湾区的打工狗了。
我波士顿已经成为过去了,接受这个变化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难。
其实我们的这个习惯的能力非常强大,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到哪都能够扎根生活,也是需要的一种能力吧。
对,就是我在准备的时候,我在想,因为你在美国也待了 14 年左右嘛,而且你来得比较早, 09 年 读书, 13 年 毕业。
可能很多人会有一个问题,在这个时候,其实你的绿卡问题如果说那么早的话,大概率已经解决了,也不至于说有不得不去欧洲的这种问题。
能稍微讲一下这种细节吗?
其实我在身份这件事情上一开始的运气是非常好的,第一年抽 Hone b 就抽中了,并且是以本科的这个学历哈, 13 年 的 9 月 份毕业对吧,开始工作, 14 年 的 4 月 份抽签, 14 年 的 10 月 份开始上 HRB 这样一个时间表。
那一年也并不是那么好抽,但是我一下子就抽中了啊。
所以其实当时觉得诶,可以留下来没有太大的问题,所以很长的时间里面也没有去觉得身份问题是需要正视或者说需要好好计划的。
另外一点呢,就是我觉得其实我有对于绿卡有一种傲慢的态度吧,我觉得其实就是我觉得这绿卡这件事情不值得我为他折腰啊,我想要换工作就换工作啊,我不希望被绿卡的限制住我的这个职业发展,所以其实当时是有一种傲气在,所以也也因此呢,就不能什么都得到嘛,对吧,所以其实这个傲气有这样子的代价,但是同时呢,也让我的这个职业的生涯的进步也比较快一些,因为其实我有个很好的朋友,跟我简直就是一个实验对照的这个存在哈,他就是一个在 EMC 这样一家大公司熬了 10 年,他而且是印度裔的,所以其实他的这个等待时间也非常的长,他就是苦熬 10 年,为了这张绿卡,其实也非常的非常的难受,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这个职业上的这个停滞是非常的大的,牺牲也很大,所以其实他有一些 restless, 他会去读这个在职的 MBA 啊等等,就为了感受自己有也有一些进步,而不会觉得绿卡把他整个困住啊,停滞不前啊,也做了一些这样的努力。
但是实际的这个结果就是,他确实如愿拿到了绿卡,但是工资呢,可能就没有我同期的走得这么快哈。
所以其实各有各的收获吧。
对于我来说,一直以来这几任男朋友 partner 都是美籍的,所以其实我当时也觉得这个绿卡可能不是需要我去安排的一件事情。
所以即使在早在 15 年 的时候,我的第二份工作就已经开始帮我做 perm, 但是我拿到了阿里的那个 offer 以后,我就毅然的,根本就没有想过,没有思考过,我就决定放弃了那个 Perm 的过程,因为还没有拿到 PD, 没有拿到这个 priority date 就离开了,就回到了这个中国。
当时所以觉得人又年轻,前景比较重要,而且当时也不觉得绿卡是一件这么这么困难的事情。
其实现在看来确实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
所以也让现在的这个后辈们这样子一个明确的选择吧,就是我先要拿到绿卡,再去争取职业上的发展。
有这样很明确的这个计划和认知也是非常好的。
我当时其实就是一种没有太多规划的,去用这个傲气去选择了我的一步一步的职业的规划。
但即使是这样,其实我的这个每一任的公司都还是很友好的。
到了商学院毕业的时候,也就是我裸辞之前的最后一份工作哈,那份工作也帮我第一时间申请 Perm, 申请这个绿卡的过程,在裸辞之前其实就已经拿到了 priority date 啊,一切都是走得非常非常的顺利。
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碰到了职场上非常有毒的这个文化,我突然就觉得,诶,我好像不需要再去争取在美国的身份,我好像不一定要在美国留下来了。
就那种执念,我突然发现我的这个 grasp 突然就松开了。
所以其实对我来说挺唏嘘的吧,觉得自己需要的一件东西奋斗了 10 年,呃,我整个这个职业生涯大概 10 年左右嘛。
啊,我就觉得,其实突然抬起头来发现,诶,我是不是真的还需要留在美国?
是不是还真的需要为别人打工,去承受这种有毒的职场文化?
我突然就头抬起来,发现可以离开了,我可以抽身了。
所以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非常 liberating, 但是同时也让我觉得有一些害怕吧,因为当你有选择的时候,你会可能会觉得有一些害怕,我是应该如何选择呢?
对吧?
哎,这句话也送给所有的听众,当我们埋头为一个东西只念要死的时候,能抬起头看看它到底是不是是一个真的需要,还是一个就是可以改变的东西。
可能回头有人听到你说 15 年 Perm 正在办理的过程中,呃,然后就去了阿里,就没办法办了,去杭州不知道多少人会叹息,哈,反正我刚刚听到是,就是心里咯噔一下,就是觉得挺可惜的。
因为现在很多人都意识到了 h one b 可以吃,但是 Perm 一定要先办 priority day, 你得先把队排上。
如果你 Perm 和 140 先解决的话, h one b 怎么着,晚一点啊,哪怕说去海外待一年都没关系,只要队先排上。
现在很多当代奴役总结了一些。
我当时要是知道的话,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因为有的时候我可能选择最终走的这条道路,虽然可能对于拿绿卡来说是一个 poorly planned, poorly executed, 但是对我来说,我也不会后悔,对吧。
我觉得,其实,呃,该是谁走的路就该是谁的,对我来说,其实觉得很幸运,就是这样子的,这个弄巧成拙吧,来到了现在非常非常喜欢的地方,而且不需要付美国的这个全球征税的这样子的 scheme。
我现在其实有不少朋友,因为也是从美国过来的,不管是公民还是绿卡身份,其实对于这个税的问题,他们会发现比较的麻烦,因为美国的这个税确实是最高的,要求是最严的。
哦,我听说比方说你是美国的公民或者绿卡持有者,在他们那边,比方说开户本地银行,开一个投资账户,这些都是要申报的啊。
哦,我们讲一讲有毒的职场吧,似乎听起来是你颂动的开始,当时是有些什么事情吗?
其实我在升学员毕业的时候呢,接了一份非常有意思的工作,是一家全球找家电的公司 CEO 的 chief of staff, 翻译过来应该叫做幕僚长。
这份工作为什么有意思呢?
因为我直接跟 CEO 合作,我接触到了非常多他的这个内心的这些管理上的一些挣扎呀,挑战呀,包括 CEO 本身的一种孤独感呀,然后同时当然也接触到了公司的各种狗血剧情哈,各种机密。
所以其实对我来说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因为我可以非常直接地去获得我的这个工作所收获的影响,因为我做事情的时候就直接就是代表这个 CEO, 我不需要去通过更多的人去做更多的这个办公室政治等等,去达到我的这个推行任何改变的这样子的目的。
所以其实我的这个能够 influence change, influence impact 的能力是非常强的。
当时呢,也因为做了很多公司内部的 diversity inclusion 这一方面的工作,也让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但是呢,因为我那件有一 chief staff 做得很不错, CEO 其实把我给 promote 了,他把我 promote 到了 VP 的级别,同时把我放到了这个人力资源这个部门。
人力资源其实在我这边是我完全是一个新手,从来以前都没有做过这个后台的这样的支持的工作。
但是呢,他也是看重我做任何事情都是比较的 innovative, 并并且胆子比较大啊,希望我可以去 descript, 可以去搅一搅这个人力资源的这种一滩死水哈。
人家属于央办主任,到部门去做做副部长。
是是是,所以他希望我可以带一些一些这个新气象啊,这年轻人的新气象到一个紫气沉沉的这样一个传统部门去。
但是呢,我们都没有想好的一一点就是,其实在我刚刚被 promote 之后呢,人力资源官这个职位才刚刚被 fail, 这个职位呢空缺了整整 10 个月,因为我们一直在寻找这样一个合适的人选,但是真正这个人来了之后呢,就变成了我的老板,但是那个人与我没有想到就没有任何的这个化学反应,而且呢,可能因为我之前是 CEO 的手下的红人哈,我觉得刚来的这个首席人力官可能对我也非常多的这个防备,仅仅到一个月左右的时候,就是他来了一个月左右的时候,我就发现害怕去跟他开一对一的会议,就是我非常的害怕这个人对我的给予的这个心理的压力和影响,不管是做什么事情,他都会非常非常多的质问啊,非常多的这个挑战,并且一直给我提醒,就是他说你没有做过人力资源,你根本就不懂等等,就可以说非常恶意,非常 unprofessional 的这样子的一个上下级的关系就开始出现了。
所以在这样的这个情况下呢,就有一天哈,跟他这个一对一的会议上面,发生了一些很不同寻常的这个事情,就他直接就突然失控了,突然无缘由地跟我说 Chen like why?
are you like this?
他突然就开始失情失控,开始攻击我这个人啊,然后我当时也震惊了,我觉得我的这个忍耐力也是很好的,我没有说任何一句不得体的话,但是我是非常震惊,他怎么会突然整个就是 vouring 我们的这个合作关系吧,我觉得这样子的话说出来可能就没有办法回头了。
然后呢,我就回到我自己的办公室,我当时有一个很空的十几个平方的这个 VP 办公室,根本就没用过几次,因为经常都在家办公嘛,当时就觉得在这样的一个代表着我 31 年成就的这样一间办公室里面哈,我就花了两个小时我就决定裸辞了,因为我觉得诶,我像刚才所说的抬起头一看,我发现我真的不想再跟这样子的人每一天这样耗下去,我也不想再继续去过这种就是连洗澡睡觉都脑子在 h cycle 里面不断地这个去转,这样子的一种感受我再也不想要了,所以我就选择放弃了很多事情,放弃了这个高薪,放弃了未来的在美国留下来的身份,选择了裸辞。
你想了两个小时,然后你决定要裸辞。
你甚至都没有想过说要把他搞下去让他失败然后自己仍然在这里,而是说我要走了。
而且第二个就是,你想的是我要彻底离开美国了,而不是说啊,这家公司我待不下去了,我换一家公司。
似乎这个 gap 有点大。
其实哈。
我有一段我可以跟你讲,小帅你可以有所理解,就我当时,所以其实一定程度上我觉得我是爽到就觉得没有这种恨恨的感觉。
嗯,所以其实这一点也对我来说是有帮助的。
就我当时其实心里觉得这一次裸辞,我也不知道之后呃等待我的是什么,但是我想给自己很长时间去调整。
我当时呢,其实身份是这个 OPT 是 STEM OPT, 所以其实相对来说有一些灵活性。
我后来就自己在美国开了一家公司,申请了这个呃, e verify 等等来 sponsor 我自己哈,所以其实就用足了这个 STEM OPT 的这个灵活性,让我合法在美国能够继续待到第二年的 6 月 份。
所以其实离裸辞到我最后离开美国还有一年两个月左右的合法的身份,当时其实觉得也非常的难得,因为你 a 穿 b 的时候是没有什么灵活性的, stamp 和 OPT 的这个期间相对来说反而让你能够呼吸一些哈。
所以其实那个时候选择裸辞,一定程度上我也是呃,提前有了一些心理准备。
再加上呢,那个时候我跟当时的男友感情还是比较稳定的,所以其实我觉得再加上面前的一年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我觉得我们应该有充足的时间去 work it out, 看看我们是不是应该结婚在一起,还是有其他什么样子的这个选择。
所以综上呢,其实也是一个综合考虑,就是我觉得其实我现在是可以好好的把这个工作这件事情先放一放,我可以有这样的这个时间和这个 luxury, 在身份上调整一段时间。
你的这个顶头上司,也就是你们的 HR 部门的 head 说是他导致你直接整个离开职场嘛。
因为我想如果说遇到一个不开心的同事,那我们换家公司就是了。
但是很显然你不是这么想。
其实我在 26 岁左右的时候接触到了这个 fire 这一个 concept, 就是当事人还在杭州的时候,财务自由早退休这样一个概念。
同时呢,我也发现诶,其实大部分的人的工作似乎也是螺丝钉的性质,非常的强,就是对于工作这件事情的成就感很容易就倒塌了。
所以呢,我当时就觉得,虽然我不是一个非常极端的这个 fire 的践行者,哈,我没有那种极端的存钱的行为,但是我对于这个概念在我脑海当中扎根了之后呢,我就觉得诶,其实人不一定要工作到退休年龄的,就是其实我们有很多同龄人都已经在准备早早的退休了,对于我来说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这个种子。
其次呢,就是在商学院期间,我看到了周围各种这个成功的精英同学,真的是各种各样的背景,有些不仅自己非常的聪明能干,家里还是条件非常非常的好,就是真的是含着金汤匙出身,走到了金字塔的顶端这样子的通灵人。
但是呢,我在近距离观察他们之后,我发现其实他们还是有非常非常多的不快乐,焦虑和纠结等等。
所以其实在商学院的这两年,也给了我非常多的这个 insights, 就是很多这些我没有走过的道路,别人帮我走过了,但是我发现他们也没有变得很洒脱,变得很快乐。
所以这样子的这种呃 Hamster will 这种这个小鼠在那个跑的这个转轮到底要转到什么时候啊?
到底你要有多少钱你才可以跳出来,才能够过上所谓快乐幸福的生活?
我发现其实我不想再执着于这个精英的这个标签本身了,因为精英这个标签,在我身边的精英这些数据里面,我看到了与幸福和快乐是没有正向的关系的。
所以其实一定程度上我觉得我幸福了,就是我对于这个看到的数据,对我来说这些够了。
那这样的话再碰到工作上,诶,其实你想我之前做这个 chief of staff 的时候还是挺合算的哈,我一直在说这个 ROI, ROI 这件事情 return on investment, 我并不建议大家都一股脑去裸辞,因为有些工作其实还是比较合算的,你如果这个压力不是那么的大,工作时间不是那么的长,或者说你做出的这个事情确实还是很有成就感,工资也是比较合理,比较高,甚至那其实做着又何乐而不为呢?
对吧?
但是我当时呢那份工作其实啊,有了这些因素,工资也比较高,做的事情也有成就感,然后同时也是让我觉得还是比较的满意的。
在有这些因素的时候,我是不会凭空想起来要裸辞的。
但是一旦这样的这个因素倒塌了一个,或者倒塌了两个啊,对我来说,一个是不快乐了, dretting it 每天要去老板办公室,我会非常的害怕啊,第二个就是做的事情没有什么成就感了。
我每次都好像是在推行任何一件事情,我都似乎要去说服这个新老板,就把很多的这个精力花在了办公室政治斗争上面。
所以对我来说,这两个因素一下子都没有了。
所以对我来说,这个裸辞的想法一下子就迸发出来了。
你跟他之间啊,除了他说了那种作为职场上非常 unprofessional, 不可挽回的话,还有一些怎么样的细节嘛,你觉得你跟他在一起非常内耗,精神压力非常的大,还有一些什么其他的细节,导致你觉得这个 p 班我也是不想上了?
是的,其实除了在一对一上他做出的这个无法挽回的话以外呢,他还有一点就是反复向我强调说你没有做过人力,我有 15 年的人力经验等等这样子的。
这种就是以他的经验来压我。
这样子的话,他每天要至少说一遍,可能来自于他内心的某种不安全感吧,因为他对于他来说,做这个职业做这个岗位其实他是比较年轻的,所以我真的觉得越缺什么越喜欢 boss 什么对吧?
有道理。
他就一直在跟我,包括跟其他人强调我的 15 年这个 HR 的经历等等,就让我觉得,诶,他是一个非常在乎这个专业背景的 leader, 那我又本身就不是做这个 HR 出身的人,我来这部门就是为了啊当时的 CEO 的这个畅想,说希望我可以搅一搅这潭死水,那变成了这一种 leadership 管我之后,你觉得我真的有可能去有所为嘛?
我觉得就其实对于我来说,这个工作是不可能 fulfilling, 不可能让我大展拳脚的,所以其实我也是一个非常理想主义的人哈,我是很喜欢能够真的一个人的这个态度,包括天赋,包括他的这个 passion, 与这件事情要做的这件事情是非常符合的,那我觉得才值得去做啊。
所以就算是换一份工作的话,我也会觉得在不一样的这个 leadership 之下,我可能会得到更多的才能的发挥。
所以其实我是一个没有办法划水的人,你其实也可以听得出来,所以这是很大的一部分,就是我觉得我的 ideoism, 我的理想主义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第二呢,其实有毒的这个职场氛围还不仅限于我当时的老板,就是在我被 promote 之后呢,我得到了一个小小的团队,三个人的这样的一个团队。
这个三个人的团队是我继承过来的,因为其实他们之前那个老板被开了,因为种种这个表现的问题被开了,所以当我继承这个团队之后,其实我是不背受敌哈,因为我的这个小小的团队,他们觉得好像是我把这个之前他们的老板挤走了,并且呢,我还是比他们年轻,他们也不是我招来的,确实是一个空降兵,所以其实我当时腹背受敌的情况非常的严重。
但是呢,这些其实本身没有难倒我,但是这三个人当中有一个人真的是一个刺头哈,这个其实是我的下属,但是我非常的怕他,因为他是一个 61 岁的老兵,你在美国工作时间这么久,你知道其实他 61 岁加老兵这两个状态呢,都是 protected, 就是受保护的,所以我从上任第一天跟他开始认识的时候,他就告诉我,他主动告诉我我是 61 岁的这个老兵,我是受保护的,然后我准备在这份工作上面再做三年退休。
你能想象吗?
就是当时我们第一次 one one one, 他就这样告诉我,意思就是说你没有办法把我开走啊,因为他的表现也非常有问题,所以其实这是一个我没有办法去用的这样一个 head count。
并且同时我还一直觉得被他针对啊,开会的时候,当时在隔着这个 Zoom, 我当时就觉得他一直在吹胡子,瞪眼,那个翻白眼呀,对我大吼大叫啊等等。
所以其实我就算再 well adjusted, 我当时也觉得,呃这个 p 班我真的不想上了,就是这样的人我也不想,懒得管了。
而且呢,临近我真正裸辞的那段时间,我觉得我当时有一个真切的担心,这个老兵他有枪你知道吗?
就是这些都是我知道的,因为他告诉我的,我就很担心他会带枪去办公室扫射,因为他的精神已经不正常了,他已经在 group meeting 上面对我翻白眼,并且大喊大叫。
所以其实他的心理状态有问题,影响了我的心理状态。
我当时觉得说我真的是拿这么一点工资去承受这么大的心理压力和苦呢。
哦,你这样说也是,就是虽然不大可能,但是我刚一想像去年那有一个中国博士生,不是老师,整个 commit 都虽然几率很小,但是你一想到有这种可能的话,心里会有压力。
对,而且你说几率小吧,我觉得这样子的这个担心也不是 paranoia, 绝对不是 paranoia。
心理健康问题在美国在配合这个什么毒品呀,这个枪支的这个泛滥等等,其实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危机所在。
那你是好人呢,因为你作为一个高管嘛,很多人我看他如果说他到了一个新的部门怎么样操作,一年之内手下换了,他上头也换了,那你这结果是上面不爽你,下面不爽你,你自个走了。
你也没有说要斗争到底。
我觉得是聪明啊,虽然你斗争有可能成功,但是你生命就被浪费是没错。
我其实一直非常相信你如果一直跟别人怄气的话,你的身体会有非常多的这个生理反应的,包括癌症什么的。
我觉得往往跟这个长期的心抑郁和 holding branches 这种怄气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我当时真的有一种像你刚刚说的这种感觉,就是老娘不跟你们这样子的人斗了,你们还需要 3 年才能退休,或者说必须要出来做工才能够养活全家啊。
但是我其实相对来说是更自由的那一个,所以一定程度上我觉得放过我自己。
同时我也觉得我其实不恨这两个人,我刚刚说的这个上司和这个下属,我其实不恨他们,因为我真的觉得每一个呈现出这样子 genius 或者说 paddlenis 这样子的人,他内心是非常痛苦的。
所以其实我当时心里也觉得我不希望 paid against each other。
我觉得职场这一点非常的不好,就是职场它是一个人造的一个环境,但是让你我之间经常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这个敌意,实际上我觉得其实大家好好的不是挺好嘛,我天生干嘛要跟你闹这么大的矛盾?
我我要让你那么不开心,你要让我这么不开心是一种极大的人类潜能的浪费,我觉得。
所以其实当时我觉得我想要做一个大人,我想要 take the HIGHER room, 同时呢,经济上我可以承受很长一段时间的这个休整,那我觉得其实他们如果做不到的话,那他们只能够陷入在这样子的这个 suffering 当中,但是我是可以改变我自己的, i felt batch 的。
一定程度上啊,你跟这 61 岁的同事,前同事当时这个对话发生在多久?
是三年之前吧。
你掐指算一下 2022 年 的年初。
2022 年 年初,现在是 2024 年 年初,所以他没有退休要 3 年,可能他明年再退休,但是你已经退休一年了。
没错没错,真的也挺唏嘘的我觉得。
说实话,小帅其实我也不是幸灾乐祸啊,我觉得每一个人或者每一个年代的人,这种公平真的是得不来的,因为他工作了这么多年,确实是这么多年的工作下来,没有得到这种时代的红利啊,或者说他的职业就是没有 take off, never 从来没有 take off, 那么他必须要一直工作到六十三四岁左右,并且当时这个股票也是比较糟糕比较低的一个位置,所以他当时也说我还得工作 3 年,也是因为跟这个整体的这个资产缩水有关系,我觉得都到了 60 多岁的年纪,都还在这个担心的一个状态,我觉得其实是给了我一个警示吧,就是我觉得真的一定要好好的去计划,我之前对于绿卡这件事情没有计划好,我现在对于这个退休是不是之后能够真正地自由,真正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一点,我一定要这个提前计划起来。
所以其实也是被点醒了。
那再帮我们回忆回忆之前的故事啊,你在哈佛商学院,就是你说看到很多同学朋友,他们的精神非常的压力很大啊,甚至说抑郁的一个状态,就为什么在这样的一个非常顶尖的学府,但是大家的精神健康好像都不是很好状态,就为什么?
朋友们,这里是后期的小帅中插一下 20 秒的下期预告当时呢?
我就碰到这个 doc Mela, 他是个德国教授,他看不起我,他认为中国学生不行。
结果有一次呢,呃,我自己的 research device Dot winner, 我们在一次这个 faculty 和 student meeting 呢,这个 Dot winner 说啊,这个中国学生刚从中国来,不错,做这个实验很精确啊,很认真啊, data 没了就说啊,是吗?
很精确吗?
那就是很精确的 cooking 了。
有 selection effect, 就是像我觉得能够达到这样子成就级别的人,哈,往往都是确实是非常非常要啊,像我一开始说的,我自己从小记自己这样的故事,我觉得绝大部分我的商学院同学都是这个类型的,就是没有人是被任何家长逼出来的,都是自己非常的想要,自己觉得很难得到自我价值的满足,好像一定要通过这个外在的成就,外在的肯定,不断地去喂养它的这个个人价值,就它的个人价值,一旦没有了这个外在肯定,它就会下降,它始终需要一个新的这样一个成就去补充新的一个支撑,呐,新的一个更高的这个头衔和工资啊等等。
所以其实我看到了这样子的一种表象,比较健康就是表象,大家都是一个非常要强的这个角色,不仅仅是成绩和工作非常的好,往往这些人还是对自己身材管理呀,外貌管理呀要求最高的人。
所以你看这些商学院或者说顶尖的职场的地方,那些人都是全方位的碾压普通人都是什么?
工作 12 个小时,但是他早上 5 点 钟要起床,先跑个 10 公里这样子的人,我当时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就这是成功人士的标准。
但是我现在发现,其实这背后代表的是一种没有办法自爱啊。
很多时候真的是你没有办法接受自己完整的自我,包括自己优秀的自我和不优秀的平凡的自我。
当你这个不断地去拒绝,去无条件爱自己的时候,你只能通过不断地去堆砌你的这个成就,你的这个 label, 获得对自己的暂时性的一点点肯定。
所以其实这种维持形容就是跟这个吸毒,我猜测哈,那这个也差不多,就是当你的这个瘾不断地建立起来了之后,你之后要获得跟之前一样的这个满足感,需要更多的这个计量,或者说需要间隔更短的时间。
我觉得在我身边的这么多的同学样本当中来看,我确实是完全被 convince 了,我觉得就是这个样子的。
所以其实此时不跳何时跳呢?
就是你总有一天,就是如果真的想要寻找更具有持久性的快乐的话,一定要从头记忆了。
有没有什么案例,周围的一些人你就印象很深刻?
你就其实我很想写一篇小红书,就是说我周围的这哈佛同学的各种不安全感,我可以跟你讲讲他们的不安全感有多么的平凡,或者说跟普通人有多相似。
有一个女孩子呢,她对自己的这个身材完全的没有信心,实际上在别人看来她的身材已经非常非常的好, Crossfit 每周要好几次的这样子的一个训练强度啊,但是他觉得自己身上有 Stretch Mart 的成长过程当中,可能有的时候大家在这个大腿上会有这样子的纹路哈,他就非常非常不满意,不愿意穿任何衣服,会露出这种身体上的不完美,还觉得自己胸部下垂等等,就影响她整个人的情感,包括亲密关系。
在大家看来,她真的是一个根本就不需要担心这些事情的人,但是她也没有办法做到不让这件事情影响她。
所以其实这是我身边非常好的朋友的例子,包括一些非常有钱的,这个富家子弟的小孩还整天在炫耀啊,或者说对于女孩子,呃,他们会有一些非常不健康的一些心态,包括想要让别人觉得自己是非常的高高在上的,刻意要摆出这种高傲的人设等等这些事情其实我离得近了以后看到的也非常的清楚,就让我觉得这些人的这个生活,即使有了我们所谓就是让人艳羡的条件,但是他没有达到让我们羡慕的这个幸福,没有达到让我们真正想要想要追求的这种洒脱的自由。
所以其实我觉得对我来说这个结论已经非常清晰了。
结论很清晰了,而且你也做出你的选择的,就是裸辞,你说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你就想裸辞,而且 at the same time 跟当时的男朋友在感情上适不适合再进一步,那显很显然她是前男友了,这个是你离开的原因嘛,当时发生了。
所以在 22 年 的 4 月 份,我选择了裸辞,一直到了 22 年 的 11 月 份,我生日当天的时候,我们决定分手。
这当中的这个七个月,其实也发生了挺多有意思的事情。
首先呢, 7 月 份的时候,我去了墨西哥学习这个瑜伽教培,就是成为这个 certified 瑜伽的老师。
这样子的这个课程呢,往往都很有意思,因为大家并不是真的去为了学瑜伽做老师而去的,往往都是需要一个调整,往往都是生活当中遇到了些什么事情,给自己放个长假,或者说想要去做一个 intervention, 而选择去这样子的长达 21 天的项目。
那我去了以后呢,遇到了很多 cohort 的,我的十几个同学,来自各个年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选择这个项目放空三周的这样一个原因,我也是在这个期间想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啊。
一个是我想出了都是刘玉婷曾子墨耽误了我这样一个标题,哈哈哈,因为我当时突然发现,我的天呐,刘玉婷和曾子墨这两个人的名字,我很久很久没有想起来过了,但是突然想起来的时候,我非常非常惊讶地发现,我居然与他们成为了双重校友。
我当时就觉得 holy shit!
如果未来我要写一本书的话,我的标题就叫做都是刘玉婷跟子墨害了我之类的。
当时呢,有很多的对自己的更深的这个认知,包括其实那个时候我心里面就在盘算着我想要去葡萄牙,但是那一次的三周的分离吧,就是我跟我当时的男朋友选择分开三周,其实我们互相约定啊,在这三周里面,我们都去做一些思考,就是我们到底要不要在一起,如果在一起的话,是不是就是马上要去领证去结婚,这样的话,我拿到绿卡之后呢,我可以有其他的安排,我当时是想要先拿这个婚姻绿卡,其次呢,拿到绿卡之后呢,我是希望能够去买一家小的 business, 买一个那个 local business 去当女老板了。
所以其实在这个 3 周当中呢,我也做了非常多的思考,我跟那个当时的前男友呢,也没有太多的交流, as intended 在这个思考的最后,回到波士顿的时候呢,我我当时的感受就是,我是期待去葡萄牙的,我其实觉得如果说我们不能够继续走下去了,我是对于这个去葡萄牙这条路我是非常的憧憬的,所以其实就是花了 3 个星期的时间,感觉对于未来可能的这个分手啊,我做好了很完整的一个心理准备,结果没想到我回到家的时候,他跟我说他也想通了,他想要在一起,想要结婚,帮助我拿到这个绿卡,但是因为我当时也没有急着要换身份对吧,我当时还有这个 Stamo BT 还没有走完,所以还有至少一年的时间,所以我们也没有急着要去办结婚的手续,所以就约定说 23 年 的这个 3 月 份去结婚,这个是 22 年 的 7 月 份的时候哈。
结果呢,在接下去的 4 个月当中,我们的这个感情就开始不稳定了,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吧。
我实在是有点不理解哈,就他跟你都决定要结婚了,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或者按照很多美国人的习惯,婚礼我们要选个打压亲朋好友都方便的日子,但是领证的话,这个事情似乎不是很难预约啊,然后登记一下就领了,这玩意为什么说中间你要说噢,我们 6 个月。
为什么有这样一个 delay 对吧?
啊对,那么久,大半年呢?
其实呢,我当时也是非常的不开心吧,因为我当时觉得说我们分开 3 个星期之前约定的是这样子的,就是说我们决定要不就分手,要不就马上就地领证,两个选择,我是这样理解的哈,没想到我回来了之后呢,我做好了双重的准备,但是他居然给了我一个第三个答案。
啊哈啊对,我也是这种感受。
可能有文化的差异,也可能就是他其实还是心里面非常的担心和害怕,就是我是为了绿卡而跟他在一起,但是其实小帅你的不理解跟我当时的不理解也是如出一辙,我当时觉得说我想要的是苹果,你给了我一个香蕉,你还觉得我应该为此而感到高兴。
就当时我其实质疑他这个 proposal, 我在想说你如果不是真的想结婚的话,那我们现在就分手没关系的对吧?
但是明年 3 月 份这算是什么样的一个 promise 呢?
对吧?
所以其实我当时是不理解,我也没有去展现出一种好像 i appreciate 的表现,所以他其实他觉得我像是拒绝了他想要结婚的这种,甚至包括相当于是求婚的这样一个动作,但是我因为没有认为这是一种很有诚意的求婚,或者说我不理解你的这个思路,所以其实当时我们非常不愉快,我也觉得其实也为之后的分手埋了一个很大的种子,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了。
同时呢,我可以理解他的这种害怕吧,就是他首先是一个性格上就比较 indecisive 的人,不像我就是抡起来就可以干,这样的人只要想通了,我就觉的那就去做吧。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是这样子哈,有些人确实是比较的 indecisive 啊,想得比较多,他是个学法律的,所以其实也确实是比较的 risk verse, 天生对于风险,确实是跟我这个我一直开玩笑说,学法律的和学商学院的这个人是两种极端啊,因为学商学院的人是一直在想办法如何把你的这个初创企业带向成功啊,但是法律的人一直在告诉你说这个不可能,那个不可能,这个有这个风险,那个有那个风险。
所以其实我觉得我们的性格在这一点上是非常非常的相左。
我一直开玩笑说觉商学院的这个 MBA 啊,去找一个律师挺好的,因为律师可以防止你坐牢,因为协商的人往往就会成为 white color criminal 的概率是挺高的。
所以当时的那一种玩笑后来就变成了一种非常实际的 tragedy, 就是我们俩人的性格其实是非常非常不和的。
所以其实我觉得接下去的几个月呢,就虽然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要结婚的目标,但是生活上磕磕绊绊非常非常的多,我觉得我对他也有明确的不满,他对我也有很强的戒备,所以其实在 11 月 份的时候分手,也是看了好几次婚姻咨询师之后呢,我觉得我们的问题反而更凸显了,过程当中我发现好像这个咨询师站在了我的这一边,当你发现你的咨询师站在你这一边的时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就是说明可能对方确实很多时候是让我失望了啊,就是我觉得有点像是一个仲裁一样,就告诉我说我的直觉可能是对的。
所以在见了 5 次这个婚姻咨询师之后,我们就在我生日的那一当天选择分手了。
我对咨询师其实也有看法,我觉得未必是说啊,他们有矛盾,帮他们弥合了,这个是一个好的咨询师。
相反,像你刚刚说的这种情况啊,发现他们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让他们自己意识到这个是不可调和的,我觉得也是一种成功。
你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看不到的不可调和的更深层次的矛盾,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成功,就好像不是说所有的分手都是失败一样。
对,我觉得我对于这个婚姻家庭咨询师也是相同的看法,就是他有的时候只是帮你把问题干得更清楚了,所以其实是一个做决定的这个很好的办法。
但是同时呢,仅仅是请这个婚姻咨询、家庭咨询可能还是不够的,因为它本身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这样一个非常 tactical 的一件事情。
你如果真的需要心理的疗愈,或者说帮助你去认知自己的话,还是需要这个个人的心理咨询。
对,双重,所以有些伴侣哈之间,他们可能会各自有各自的这个心理咨询师,同时如果说关系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他们可能在一起接受这个婚姻咨询,都缺一不可。
对,而且还有刚刚你说一个 enter producher 和一个 lawyer 的这种性格的问题,哦,我想起来就是有些家长会觉得诶,你们俩性格互补才适合结婚。
我现在不是很赞同这个,我觉得有的时候互补我意味着你们差异比较大,就是你觉得这个事情是 OK 的,是快乐的,他觉得他需要很大很大的忍受的事情。
我觉得这样往往就是矛盾的原因。
我之前有个嘉宾,他是学法律的,是学 JD 的,他导师说你要不去干企业吧,他也觉得老师说你这个思维太发散了,你老是想试探边界,去垫 MBA 吧。
后来他果然去垫了 MBA, 后来在凤凰城做了烧烤店,我觉得做得还不错。
是我们有过一个类似的这个有意思的故事,就是有一个朋友向我们诉说了他的创业的想法,是一个非常早期的一个想法哈,我因为本身是学伤的,并且我也是一个很乐观的人,我就觉得我很为这个朋友有这样子的一个想法而感到激动。
所以呢,我也很鼓励这个朋友,我帮他一起 brain storm, 一起去讲述哦,这个市场可能是这样的,潜在的这个顾客可能是这样子的啊,如果接下去想要继续去尝试去做一个 concept 出来的话,你可以做 1234 这几步对吧,一起去开拓思路,进行下一步的这个探索。
但是呢,我当时那个前男友,他就律师并发了,就对着我这个朋友的 very early idea 这么早期的一个想法,他就开始说噢,我觉得你这个成不了,因为有这个风险那个风险那个风险。
然后我当时就觉得说一你太扫兴了。
2 就是你的这个思维方式哈,真的是让我觉得其实会很影响我。
就是我觉得其实很多时候我是很被束缚着的啊,我就甚至觉得他经常会 judge 我,去批评我的一些做法太冒风险呀,或者说太 reckless 等等。
所以其实有的时候我觉得性格不合已经会对你造成一个很大的这个影响,就是你觉得你自己常常是被 judge, 被批评的这样一个程度,非常不健康。
呃,说一说这个葡萄牙是怎么种植到你脑海里的,就是你想啊,离开美国,这什么绿卡我也不要了, OPD 我也不要了, HRB 也不要了,纽约啊,波士顿啊这种华丽的这些标签我也不要了,然后我去欧洲,我要去李斯本,葡萄牙,他是什么?
什么时候种植到你脑海里的?
其实我选择过来是 2023 年, 对吧?
但是在之前那几年里面呢,我就开始经常会读到关于葡萄牙的好,就是我们可以说是蒲吹吹,葡萄要有多好,主要是在美国的这个媒体当中,因为呢,当时有一个潮流,就是说美国的相对比较年轻的人会去到葡萄牙,要不就是早退休,要不就是远程工作,因为呢,葡萄牙有这些展柱的这个优势,一个就是啊,当时的物价很低,现在我想说葡萄牙的物价确实也上来一些了,因为有很多像我这样的人涌入哈,但是那个时候确实是一个天堂。
那个时候的这个葡萄牙,你真的是可以在比如说湾区或者纽约赚好了钱之后,再去葡萄牙去花,哎呦,太爽了。
这个葡萄牙,你可以 1000 块欧元租到很好的房子,然后去超市里面买东西,都是 0 开头的,呃,一袋这个大面包 95 分欧元,我当时就觉得,呃,不可思议,吃得也很好,因为这个地中海气候,农作物什么的都是质量非常的高嘛,你如果去过希腊和西班牙或者意大利都会有相同的感受,加上这个阳光非常的好, 11 年 当中真的是 9 个月都是非常舒适的天气。
再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就是人的这个英语比较好,就是你让我去意大利或者希腊,我可能也不会突然就觉得这是一个可行的这个道路哈。
但是葡萄牙确实是一个,我们说 HIDDEN GEM, 它真的是很多人当时都不理解我为什么突然想到葡萄牙。
实际上当你开始去研究适合退休的地方之后,你会发现葡萄牙确实是一个经常会被提到的这样一个选择。
有综上的这个各种原因啊,人呢也想提一下,就是我觉得在一个充满着自然风光,充满着美好的气候啊,包括南欧的这个文化氛围都是比较慢,这样的地方是很养人的。
虽然我们说葡萄牙真的是很穷,呃,真的是很穷,因为当地人的这个工资啊,非常的低,经济也没有这么的好,但是你看那些人每个月赚 1000 块欧元的这个工资,他还是活得很开心。
就像我刚刚说的,我的哈佛同学告诉我说,赚的钱多或者说有成功啊,不代表他们会开心,葡萄牙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好的。
这另外一方面的 demonstration 就是告诉我说,其实阳光海滩很养人,而且这些东西都是免费的。
就是我其实虽然在这确实是属于 class, 是比较的富有的,但是呢我觉得我跟这边当地人一样,享受的都是免费的阳光和海滩的这种资源,所以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一种违和感,也没有一种占用了它非常好的资源,当地人为我服务,这样啊,所以其实相对来说,虽然像我这样子的这个有钱的 expa 涌入的这个问题还是有的,尤其对于住房的影响很大。
但是呢,总体来说,当地人对于我们这样子追求生活质量而来的人是比较理解的,因为我们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吧,对吧,因为我们一直都会说啊,你的国家很好,我很喜欢你的国家,我觉得你们这里的人才真正懂生活等等。
其实你把这些话讲给葡萄牙人听,他们会非常非常的开心和自豪。
我们常说加州的阳光海滩是有说的,那听起来葡萄牙的是免费的。
其实我今天还在跟一些朋友说,就是其实你在地图上看这个加州的这个形状和所在的位置,以及葡萄牙所在的位置和形状是非常非常相似的,就是他们都在这海洋边上,并且水都是比较冷的,所以呢他们都会有这个很相似的气候。
同时这个你如果真的是在现场去看 scenery 也是非常非常相似,适合冲浪呀,包括粘啊等等是比较干的,所以夏天会有山火这样子的风险。
但是确实很像你说加州其实自然风光很好,但是有税,就是因为它这个生活水平太高了哈,你不赚这个加州的钱很难在加州生活下来,但是如果你能够赚加州的钱在葡萄牙生活,那真的是非常非常舒服。
所以其实这边有一个词我一下都忘记了,就是有点像 Californication you know something 来打。
就是说有很多加州人确实是已经发现了葡萄牙的好,一窝蜂地搬过来。
所以其实我们还挺担心葡萄牙很快就被加州人占领,因为如果跟加州人比的话,我也不够有钱。
所以其实对于物价,对于我自己的未来的生存压力,我们也有一些担心,因为这个国家的这个好啊,包括气候,包括这食物,包括冲突人情等等,这些东西短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
所以其实如果用一句金融的俗话来说的话, IM long Virtual, 我觉得短时间内是不会变的。
我想到回头有人听了这题博客,然后听了你的建议,把自己的首选目的地定在了葡萄牙,然后他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然后他就会说都是刘依婷曾子墨耽误了我,耽误了我。
其实啊,我一直开玩笑说,如果我的这个小红书真的可以给大家造成很大的影响的话,也许影响了这一代的孩子,结果他们 20 年后会写一个小红书叫做都是刘玉婷的子墨耽误了我,耽误了我。
但是我想说,其实小帅我觉得要有一个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这样一个想法和 approach 对吧?
我说的这个葡萄牙有多么的多么的好,但是同时我也在说噢,葡萄牙是真的穷啊,当地人这个赚 1000 块钱的工资等等。
其实你让我去说这个赚 1000 块钱工资,每天要工作七八个小时,这是一种我向往的生活吗?
也一定不是。
所以我确实是有一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特权,但是呢,我也确实觉得同等的比较的话,葡萄牙人是比其他很多地方的人在我的观察当中要更开心。
所以其实没有绝对的最适合所有人的地方,但是葡萄牙确实是滋养我的一个福地。
我周围也有很多这样子相似的朋友,来了以后觉得心灵被治愈了。
我的最好的跟我一起做一波课的这个李斯本的好友,他是从香港夫妻两人一起搬过来,搬到李斯本来,他们搬到李斯本来以后真的活过来了。
他们在香港的时候是一种心死了的状态,觉得这是一个缺乏爱的一个城市。
没想到到了里斯本以后,跟邻里之间,他们真的是跟所有人见到都会微笑,打招呼、开玩笑等等这样子的这种市井生活,他们在香港是无法想象的。
所以其实我觉得对于我们很多这些可能被非常快节奏、非常卷的这样的地方洗礼过之后的人,葡萄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化解你这个创伤的地方。
我记得你说对未来的憧憬很快全都实现了,就是到葡萄牙之后,你当时是哪些憧憬啊?
我在想我这本笔记本是不是在附近哈,因为我当时呢,在去年的 1 月 份,我在特别特别情绪低落的时候,我做了一件事情,我就写了两天的日记,我只坚持了两天,我当时写 IM in Lisbon portrable, 我在里斯本,我有一段非常健康的滋养我的情感关系啊,我的新的伴侣呢,不管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他都会接受我,全心的爱我。
我们有非常相似的对于生活的愿景,然后呢,我们也会帮助彼此去共同创造共享的这样的生活。
我们有这个足够多的这个情感上的 resilience, 处理任何的这个遇到的问题。
我们很快乐,我们很健康,我们一直不断地在成长,也在学习。
我会有很多的时间与自己相处,与这个我的狗狗,与我的伴侣,与我的各种朋友相处。
在写到了一些,就是其他的这个我希望就是能够达到的亲密关系上面的一些目标。
这篇小小的日记哈,我经常会拿出来看。
我还写到了很重要的,就是说我热爱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我有一个成功的这个比较成熟的自媒体账号,我在写对于我自己和对于其他人都有帮助的内容。
我的这个经济方面比较舒服啊,不用太担心,有安全感。
然后我有足够多的空余的时间去阅读,健身,旅行,做饭。
我现在真的是又想笑又想哭,因为真的很对,就是我现在真的是有这样的这个空余的时间可以去啊做这些事情。
我工作日的早饭经常吃什么啊 crap 或者啊松饼 crap 很麻烦的东西,但是我现在能够在周一的早上给自己这样子的这个早餐啊,我真的也觉得很感慨,就是用了很多的努力和勇气换来的这样子的我理想当中的生活哈,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最后呢,我也说我很勇敢,我很真诚,我很冷静,我很 vulnerable 开放,我很忠于自我啊,我热爱我的生活,我热爱这个世界,我热爱所有跟我分享生活的人啊,这个触及我是人生的这些人,我非常感恩拥有的这一切。
这个是最后的这个结尾。
怎样,你是不是也想写一个日记啊?
我想为你鼓掌。
感情还是排在第一位,很重要。
因为当时是刚分手的状态嘛,所以其实把这个放在了比较前面的地方。
我觉得现在看来的话,不是说这个呃,男女感情一定是这么重要哈。
但是我觉得我们每个人的这个幸福感,这个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其实很大的一个指标,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我们在这个呃社交生活上的这个 social connectance, 我们跟其他人的关系,这个在任何的那种幸福学呀,这个行为心理学等等,都是一次次被证明,就是是最重要的一个指针,就是我们与这个社会,与他人有多么高质量的联结。
所以其实再说回这个幸福,其实不一定是要钱的哈,就是很多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包括我们这个很真挚的这个情感,包括跟父母,跟朋友很好的关系,跟邻居很好的关系,都不受用钱去堆砌出来的。
但是这些东西其实是让我们真正快乐,真正幸福的这个最大的指标之一。
而且你在写对未来的畅想的时候,我想你应该表面上写的是畅想,实际上写的是上一段的这个叫什么?
控诉吗?
你是说没错没错啊?
我想听一下更实在的哈,因为就是葡萄牙,你刚刚讲得这么好,那么好,对阳光啊,海滩啊都好。
可以详细给大家用一些数字,或者说一些具象化的类比给大家听众们,因为小帅的听众有一些是美国的,加拿大的,世界各地的,然后还有很多是在中国大陆的,呃,让他们知道生活的成本,比方说超市的物价,平时去一趟超市买多少钱东西,就是的吃的方面啊。
我可以跟大家分享我现在的房租啊,我现在跟我的这个 partner 是共同居住在一套市中心的这个非常好的房子里面。
这个好不代表新哈,就是这个房子其实本身是有一定的年份了,但是他的这个不管是这个楼还是这个位置,还是这个房型,都是非常的优秀,220 个平方米,巨大,就对我来说,我是上海长大的。
220 的公寓啊?
是的。
我去,几室几厅?
4 室两卫,一个巨大的厨房,他的这个房子就真的就是像这个,一整个 wing 全是他的,就是呃,长长长的走道,非常非常大的房间。
这套房子其实我们当时看到的时候也是觉得是如获至宝,当时就下了 offer, 就是去申请这套房子啊,这样子的 220 个平方米的房子呢,还有这个停车位位,呃,也是非常非常重要,但是没有室外空间。
这套房子我预计如果是出售挂牌的话要在九十几万欧元左右,租金的话是 2500 欧元一个月。
902500 对不算高是吧?
那你 2500 就能租到别人 90 万的?
对,是。
首先就是这套房子,就是其实他租 2500 对于房东来说也已经很多了,因为葡萄牙的这个房租呢,是近几年才涨起来的,那你知道就是很多地方对于房租的这个涨幅是有保护的,所以其实有很多房子它市价可以到什么程度,但是它实际的租约,其实可能这个约定的这个价格是 10 年 前的啊,而且很难把这个租客踢走的,所以其实法律上是很保护租客的。
那其实我们的房子这个确实是租金是市场价,租金 2500 呢,基本上是市场价吧,但是其实有市场,市面上有很多套房子啊,是没有能够租到市场价的,所以其实我这套房子在里斯本,呃,如果告诉别人我的租金是 2500 啊,大家都会很惊讶,因为你想当地的很多医生和律师,他的税前的工资也就一两千块钱,工资是真的很低,就是美国的同学难以想象的低。
我说欧洲人穷,大家以为我是开玩笑的,但是其实真的不是开玩笑,2500 花在住房上其实是非常非常高的,但是呢,我觉得我们住得非常非常的舒服啊,其实我知道的绝大部分的人如果一个人住的话,住的很舒服的。
这个两室两卫的房子啊,也可以在 1500 左右搞定,而且这个小帅我提醒一下,这个价格已经是涨了很多很多的这个价格哈,因为之前我说葡萄牙跟真的是价格洼地。
嗯。
你这是一个平层公寓。
对我开玩笑说我居然在里斯本住到了这个梦想中的大平层,因为我是来自上海嘛,从小没有住很大很大的房子,我的这个 partner 也是从小来自于地产很金贵的地方,其实我对我们两个人来说都是第一次拥有这么大的这个居住的空间,但是呢,我们两人都是在家不工作的,所以其实也是需要的。
那说完了住住房呢,我想说其他的其实更便宜哈,就是住房是里斯本这个非常贵,造成这个当地人非常大困扰的这样一个痛点。
但是在其他方面,虽然也是过去的几年当中涨价很厉害,但依然是从美国过来的人看来是还是很便宜的。
举个例子哈,我如果去超市里面买大概两个人吃几天的东西,如果我在美国波士顿的话,我可能就要轻轻松松花上 120 美金左右啊,但是在这我基本上每次去超市啊四五十块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并且呢,这其实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它有一种像我小时候成长的上海的那种感觉,就是其实你出门到处都是那种小店,就是你买肉是去肉店,买鱼去买鱼店,然后买蔬菜和水果是蔬菜水果店,就是有老派那种经济体的感受,但是美国的话你你懂的,都是这个 big box 的这样子的这个店哈,我在这呢,我就觉得其实跟当地的这个小店的店主都已经成为了这个本来就是邻居嘛,就成为了这种大家都会互相之间非常非常友好,就甚至会知道名字的这样一个关系,也让我觉得是一种幸福感的这个来源,包括今天早上我去买香菜啊,我买了很多很多香菜,然后这个店主是中国人,他问我买这么多香菜干嘛呀?
我说我明天要这个开一个饺子派对,我要做香菜猪肉水饺,三大把香菜,它那个价格是两块 3 毛 7,他说就两块钱就好了。
我当时心里想想说这个 3 毛 7 over, 两块 3 毛 7,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折扣呀,对吧。
就是我觉得对方也可能太随便了,做生意也太随便了,但是邻里店的那种感觉,所以让我觉得啊,每天心里都是很暖的。
我家狗狗在他们门口撒了泡尿,我都觉得很不好意思,我下次还带一瓶矿泉水去帮他冲一冲地啊,就是一种很有人情味的这种确实很在乎我们之间的关系,这样的一种感觉。
再举个例子,我刚刚也说过,一袋面包都是 0 开头的哈。
咖啡都是不到一块钱。
对对,然后咖啡呢,跟美国有一些区别,因为这边的这个欧式的咖啡几乎都是啊 Espresso, 少有地方是做这种美式的 cappuchino, 那 especial 的话就基本上就是在呃 seventy cents 到 nine cents 这样子的这个区间。
所以你去他们当地的非常传统的这 Passport 去买这种咖啡和点心,一般来说都是 0 开头和一开头。
所以你如果在那边待个一个上午的话,你的消费可能是两块钱都不到。
但是贵的地方也有哈,比如说 my avocado Toast 或者说 my flat why 这样的地方,它的价格也可能还没有美国这么高吧,但是也是 3-4 欧元起步的这种咖啡的价格啊。
所以其实也是有接轨的地方,但是有很多很便宜的选择。
因为你说你周围的这种生活的附近性,诶,也用一个热词啊,在想我周围有哪些老板我是认识的,有,但是不多。
比方说我附近那中餐老板,他不用看我号码,他听我声音,他打电话,他就知道是我,但是确实不多,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还都是互相不认识。
所以其实我们几乎都是每天或者每两天去买菜的。
我刚刚说的这个四五十块啊什么的,其实是苹果比苹果,实际上我们每天去买菜的话,比如说我去这个中国人开那家蔬菜水果店哈,他 5 块钱才能刷卡,我已经好几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我使劲去买都没有到 5 块钱。
还有点凡尔赛,哈哈哈。
还没凡尔赛完呢这个行,这个出行其实很便宜哈,这边呢 Uber, 因为我觉得 Uber 这一点是我在美国的痛点,就是呃,去年开始到现在,我觉得 Uber 变得好贵好贵哈,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同感,但是我们在这我们打的那个叫 bot, 呃,跟 Uber 差不多。
一般来说在这个里斯本市区,你如果要打一次这个车的话,价格在 3 块 5-6 块左右,一般来说都是 3 开头 4 开头,5 开头最多啊,而且 5 开头已经能已经大概车程在 25 分钟左右。
25 分钟 6 块钱我去。
但是这这些都是相对来说便宜的地方哈。
其实刚才说的这个房子没有太便宜,尤其对于这个当地人的收入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高。
对,房租还可以。
但是房价确实这个吃的东西我像刚刚也说了,其实已经是涨了 60%, 甚至有些东西已经翻了一倍的价格。
就以前的一罐牛奶,这个一升的牛奶是我听说啊,半块钱就是 fifty cents 啊,一瓶这个一升的鲜牛奶现在可能是 eight sense 啊, nine sense 这样啊,已经是掌握了这个当地人已经 protest 过的价格,对于我们这个被 pua 时间很久了的这个美国过来的人,哈哈,就觉得太便宜了哈哈哈。
朋友们,如果啊对于葡萄牙或者说莉丝粉生活的细节,想要刨去那边退休的细节,还想进一步了解的,可以去嵌的小红书上去给他发消息私信会比较好。
可以搜索不上班 out of office, 这是他们的 Pocast 或者搜都是刘依婷曾子墨耽误了我最后一个问题啊啊,就是总结一下吧,在里斯文已经一一年多一点了,美国的 14 年对你来讲意味着什么?
我其实很感激美国给我的这些成长,无法否认就这些所谓的世俗的成就,也给了我很多的这个安全感,包括实际的这个技能,就是如果我现在真的要快要饿死了,我可以去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去赚这个饭钱哈,给我的很大的这个经济上的这个科室,就是因为我自己也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省的人,我没有什么买包啊买表这样子的坏习惯,所以其实我的这个财产的累积,有些人是真的是看着这个资产的这个增长,或者说啊有一套一套的这种投资房啊等等,他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啊。
我也是比较相似,就是我其实对于这个花费没有很大的这个需求,但是看到这个投资的成功啊等等,我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所以也是美国这样的环境,加上我当时在美国时候的这个低息的这个氛围哈,就是这个 very low interest。
然后股票也一直都是比较好啊,这样的一些时机,也让我觉得就是很受益啊。
毕业的时候整个市场就一直是向好的。
对我来说,给我的这个第一桶金也是打下了非常好的这个基础啊。
所以其实美国成就了我现在能够获得的定的自由度。
说实在的,我觉得小红书也一开始会让我觉得有些焦虑哈,因为大家也很优秀很有钱,但实际上你反过来想,小红书撞了这么多人的,这个人外有人,这个天外有天的这样子的这个情形,也是让我觉得会有一种释然,就是总有人会比我更有钱,总有人会比我更成功。
所以我相信小帅你的听众当中有很多人可能会对这一点可能会引起他们的思考啊,就是如何在经济好的地方去赚钱啊,甚至包括远程地理套利,这个 ARPU 啊,是我觉得真的是一个最好最好的这样一个机会啊。
如果大家对于这个南欧的生活,包括如何搬来葡萄牙有任何的这个问题,我也真的很欢迎大家这个直接给我留私信哈,因为我觉得我的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小时候啊,我会觉得嫉妒就是嫉妒这个别人比我好看啊,或者说比我成绩好啊,或者说家里比我有钱,我现在再也不会嫉妒了,我就真的觉得一个人如果真正的幸福的话,那个人不会给你带来焦虑感,那个人不会让你觉得啊不快乐,因为你看到一个人真正快乐的时候,你也会为他感到开心。
所以其实我非常希望能够用我的这个经验啊分享给大家,因为我相信有太多太多的人比我有钱太多,就如果真的想躺的话,你早就能躺了,所以如果说我的今天的分享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或者说甚至去这个让你开始行动,因为我确实有这个小红书的姐妹哈,因为我的影响投奔来这个葡萄牙,不管是裸辞了还是被雷了之后再也不找工作了,还是这个把工作换成远程的了,搬来里斯本的都有啊,我们也变成了这个非常非常好的朋友。
所以我也很希望能够有这样子这个正向的推动作用吧。
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真正去寻找心中的这个火,尤其是本身经济条件已经达到的人。
其实我觉得用好珍惜你的这种经济上的特权吧。
啊,还不如这个早早地追寻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嗯,有时候意识到自己在有些事情上面有 privilege 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不用永远去找比你搞点做那些挑战的游戏。
我们今天其实还有些内容就没有展开了,其实想跟大家介绍的就是欠他自个不是说就完全躺平,就整天画画的,写音乐的,是躺在沙滩上。
比方说他自己要积极地做投资,甚至包括 MB MI 的投资,然后他自己因为之前 MB 哈佛商学院的这个经历,太做一些 MBA 的 coaching。
就他自己也是有一些很多自由职业的赚钱方式的,只不过这个时间是他可以完全掌控的,定价也是他自己定价的。
但这里也有很多细节了,我们可以以后如果再有机会的话可以再聊,但是大家如果想知道更多的自由人生活状态,可以去他的小红书下面去留言。
最后我也想说就是我后台的数据说有 30% 的收听者其实他没有订阅,所所以朋友们如果想 stay tuned 说到后续的更新的话,也欢迎点一个订阅。
那我们这期就谢谢倩来做客做家小帅。
谢谢小帅的邀请啊,感谢大家及时订阅我们两个人的播客哟。
对!
out of office 不上班。
本期节目就到这里,喜欢这个北美访谈节目的话,请一定和周围的小伙伴们分享。
如果你使用 apple Polcast 或者 Spotify, 也请帮小帅一个盲朋友们给咱打个分,写个好评。
咱们的访谈节目昨之呀小帅在 YouTube 和小红书上也有长视频,喜欢看视频的话欢迎去订阅。
最后呢,知道最近有很多的新的听友订阅,欢迎收听以往往期的精彩节目。
好的库存咱可太多了,朋友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