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S6E4 高中转学洛杉矶踩大坑去了社区大学,这是一个乐观女孩的逆袭故事|小河

S6E4 高中转学洛杉矶踩大坑去了社区大学,这是一个乐观女孩的逆袭故事|小河

2024/6/11
logo of podcast 佐治亚小帅|北美华人故事访谈

佐治亚小帅|北美华人故事访谈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佐治亚小帅
小河
Topics
小河讲述了自己高中时期随父母移民美国洛杉矶,由于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和疫情影响,导致学业成绩不理想,最终不得不选择就读社区大学的经历。在社区大学期间,她积极调整心态,努力学习,最终成功申请到心仪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实现了学业上的逆袭。同时,她也分享了自己从自卑到自信的成长过程,以及在异国他乡适应环境的挑战和经验。 佐治亚小帅作为访谈主持人,引导小河分享了她从高中到大学的经历,并对小河的经历进行总结和点评。佐治亚小帅还分享了一些其他类似的案例,并对美国高中教育制度、亚裔家长教育观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他们想跟你说几句话,然后你发现你接不起来,你就会觉得还是挺不舒服挺难受的,然后我当时就不太想跟人交流,现在是有自信到在坐飞机的时候都要跟旁边的人说几句,就看个牙,我也要跟我的牙医说几句,其实就很简单,你只是跟他们聊一下,都发生了什么,你永远不知道,就是你下一个你聊天的人,他可以给你提供什么。

噢,所以你本来已经打算任命了?

好,因为我当时不知道除了任命还有什么办法,因为我以为是像中国那样,你只有一次机会嘛,但是我问了我们老师,我说这种该怎么办,他就跟我说你这样最好就是去读社区大学了,而且所有社区大学基本上一进去跟老师聊就就问你啊,你是不是想转学?

我录取的是 UC Sandiego, UC Davis, UC Santa Cruz, UC river say user Mercede, UC Rochester Rochester 呃有几个学校还没发?

还有一个雪城,一个普渡。

hey, whasam 好久不见呢朋友们,欢迎收听北美华人故事访谈 Asian answers 做这样,小帅朋友们祝您端午阖家幸福!

咱就说高考刚结束,听了上面一串名校报财名,是不是感觉自己也要起飞了?

根据后台的数据估算,我感觉咱们频道高中生占比大约是 3-5 percent 之间。

如果您刚刚高考完,或者家里有人刚刚高考完,小帅祝您金榜题名,去到梦想的学校!

今天的嘉宾呢?

他走了另外一条路哼,曲折了一些,但是也是 happy ending。

小何目前在南加州念大二,他呢,高中随全家移民到加州洛杉矶之后,学业上非常的受到挫折,只好念了本地的社区大学。

大一大二奋斗了两年,终于转学去了心仪的大学,最后选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本期节目呢,不光是一个学业上怎么走出低谷,怎么转学改命的励志故事,也是一个女孩从自卑到自信的故事,一个青少年面对环境的巨变调整和适应的故事。

录制期之前我有些担心,其实因为 2023 刚见到他的时候,我们约了一个时间,当时他要问我要不要学 computer science, 我感觉他有一些紧张害羞。

一年之后,他的健谈已经让小帅在本期节目失去光芒了,哈哈,我很开心呢,我希望小帅的朋友都成长发达、成功,这样呢,根据 5 个人的平均法则,我也不会太差。

各位听友共勉攻免!

对了,最近本节目有两个好事发生,被苹果播客的编辑们慧眼识珠,作为今日播客推荐,颇天的流量啊!

推荐词是大洋彼岸能否落地生根,细亏异乡华人众生相,特别开心。

唯一的副作用是苹果打分从一落千丈,从 4.4 分掉到了 4.1 分。

如果您正在使用 apple Polcast 收听这一期,欢迎给小帅五星好评,帮我重新支棱起来。

第二个好事是喜马拉雅的编辑慧眼石珠,在播客榜单上进行了多次的推荐,好几个位置呢。

对此我只有三个字的评价好好好,谁知道下一句台词是什么?

好了,我说完了,希望你也有一个好心情收听本期节目诶!

大家好,欢迎收听这一期的佐治亚小帅。

我们第六季的新一期节目请来的是在洛杉矶的小何,小何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吗?

啊!

好的。

我是三年多差不多 4 年前来到美国的,我原先在成都上一个私立学校,但是呢因为当时并不是很确定就是能不能过来,所以并没有上国际部,就是在普通的班里,过来之后运气不好,当时刚好赶上疫情嘛,在这边刚刚过来就直接上了这边高中的 11 年级,刚过来的时候英语也不好,成绩也不好啊,在高中毕业之后因为成绩太差了,也没能去一个很好的学校,所以就上了社区大学,现在刚刚把社区大学的课差不多读完了,申请的转学也已经结果差不多下来了。

你决定好了吗?

要去哪个学校?

基本上是决定好了吧,因为我个人的话,最喜欢的一个城市是 3D a 购,然后我一个人在那个 3D a 购申请了 3 所学校,我一共申请了 16 所学校,然后申请 CDA 购就申请了 3 所,都进了。

运气比较好就打算去 UC 贤迪 EGO 吧。

嗯。

恭喜恭喜恭喜!

谢谢。

为啥那么喜欢 Sandiego?

我第一次去那个城市的时候主要是去看海的,我们当时是沿着 1 号 公路开过去,然后他们都说先第一个,因为有一个特别有名的那个叫什么 La Holi 亚的那个海滩嘛,第一次去那的时候觉得特别漂亮,还看到那个海滩边上就是礁石上,就是有很多海狮什么的在那,我就去个沿路走了一趟,然后觉得特别好。

除了风景方面,因为 Cindy EGO 的那几个学校嘛,大部分都靠海,在学校里面你就可以看到,比如说海景啊,因为我是内陆城市的,所以说这对于我来说当时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事情。

还知道就是先第一个是美国一个很大的城市,也相对很安全,而且炒吃的也很多,所以就特别喜欢。

后来多去了几次之后,然后就决定如果自己有机会或者有能力的话,就最好可以留在那里。

你刚刚说大城市的时候我就特别想笑,因为你还生了一些其他的,像普渡你也录了啊,雪城也录了,但是都是都是村里的学校,像普度在印第安娜,对,雪城也是在村里面。

像雪城和普度那种学校算是在一个小镇里面吧,但是那个小镇其实就是为了那个学校才有的。

应该这么说,但是当时因为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申请上,比如说如果说同时有 USD 和普度的情况下我还是要考虑专业吗?

虽然说想大学生活的时候稍微自在点,但是肯定还是要考虑未来专业或者那一类的。

如果差距很大的话我肯定还是情愿去 Todo 这种地方诶。

而且最终不仅没有来中部也没有来东海啊,还是选择留在你们家找。

你选的是啥专业啊?

public else 我这个专业呢,基本上就是读完了毕业之后要选择考研。

也就是读医学研。

读 MD 差不多是往那方面走。

所以你报的目的是是将来想当医生,所以 16 个学校你选的都是跟医学相关的,是这样吗?

其实老师说我当时填报专业的时候嘛,还并不是特别确定最后走什么方向,但是我大概的方向还是有的,主要是三个吧,一个方面是大数据或者是 computer science, 我当时对这个感兴趣是因为我身边有一个姐姐,她就是做 data science 或者是 data analysis 这一类的,我当时觉得她特别厉害,而且也觉得这个专业就是出来之后找工作可能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我个人比较偏向如果可以的话远程办公。

所以我当时有一些学校我是申报的这个专业,比如说我申那个 UCSB, 我申请的就是 Santa Barbara, 我申请的是 computing, 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一个就是跟经济有关,就是 business economy 这一类的。

我申报这个其实主要的原因并不是我自己对这个也很感兴趣,是因为我妈妈以前是做这个事的,她呢也没有很强求,但是她如果说我愿意的话,他觉得有可能他在这方面比较有经验,我要是也做跟这个相关的也他有可能可以提供一些经验,但是这个我相对来说报的就很少。

你妈是女老板呢,想培养你当接班人?

对,有一点点那个意思。

最后一个大方向就是往医药方面升的,比如说我当时升普度的时候升的是他们的那个 pharmacy, 呃,一方面也是因为我看 PU 他们除了就是 engineering 就是另一个我是确实没有什么兴趣,他们很好的就是他们的那个 Pharmacy, 然后我恰好对 Chemistry 比较感兴趣,所以我当时就申请了 Pharmacy。

然后除了 Pharmacy 之外的基本上就是 Chemistry, 然后 Bio Chemistry 或者是生物化学工程,还有就是像我这个 public health 这一类的。

然后呢,其实我还申请了就是 UC Davis 的那个 animal science, 虽然也进了吧,但是我后来也想了一下,就是我当时对兽医还是比较有兴趣,但是综合考虑下来可能还是 3 第一个要好一些。

还是城市火省三第二个 vs Davis 城市的话我有一个认识的朋友。

他经常去 status, 然后他就跟我讲的是他觉得哈,因为这个人呢,他超级 actual root, 就是非常 energetic 那种,就是很有经历,然后他需要就是 party, 然后需要 friends 那种人,然后他就觉得 you see Davies 那边太压抑了一点。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朋友在 Cornell, 他呢成绩也相当好嘛,然后当时他去 Cornell 之前的时候他还是很开心,因为 Cornell 就是很好嘛,然后好像是在排名在 12,现在在美国。

但是他去了之后他就经常跟我们讲说比如说冬天很冷,然后宿舍的暖气有些时候供应不上,非常无聊,学校非常卷,作业非常多,然后他想找一些就中餐吃也比较难嘛,他去劝我们的,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是最好不要去太村的学校,嗯,而且他们 Cornell 的人因为他们家在这里嘛,然后他要回来的话,他要先坐车坐到纽约或者说雪城那边,然后再坐那个机场的那个 shadow, 然后还要飞 5 个小时飞回来,中途差不多要耗费将近一天的时间或者大半天吧。

就是这样飞了一对角线呢对吧,从东北部飞到西南。

你大概录了哪些个学校啊?

其实这 16 个里面大部分都是 UC 的学校,光是 UC 系就占了 9 个,因为 UC 系他们现在申请是用的同一个,那个 application 你升了之后你就相当于其实像所有 UCC 都 d offer 了,他们的作文题目也是一样的嘛。

然后所以这 9 个我就是一起申请的,是 UC 系的 9 个。

除此之外我申请了一个在 3D EGO, 还有另外两所学校,一个是 USD, 一个是叫 Poinloma, 然后这两个呢都是私立学校,这个 Poinloma 是一个文理学院,挺不错的,但就相对来说规模比较小。

除此之外就是还有一个 predue, 然后我还申请了北卡笑塘山,弗吉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Virginia, 还有雪城,还有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罗切斯特那个学校。

然后我录取的是 UC San Diego, UC Davis, UC center Cruise, UC reverse a user Mercede, UC Rochester Rochester。

呃,有几个学校还没发,然后还有一个雪城,一个普渡。

超过 50% 了。

主要是我录取的,呃,我升的学校也大部分都是保底的,保底的哦。

大部分都是保底的,可以加州的这 11 个学校里面, Marset UC Mercede 应该是最村的,而且是最保底的。

哦不,其实 UC Merset 还不是最保底的,因为他们现在目前来讲按排名来讲 ucmerset 是倒三嘛,他后面还有 river set 和 center Cruise。

Riverside 又被暴击了一下。

但是其实现在因为排到最后一位的是那个 center Cruise 嘛,对于我来说这个 center Cruise 我个人有一点就是不是很能理解的地方。

当时我申请下来之后,今年在收 offer 的时候嘛,然后 Santa Cruise 单独给我发了一个 email 说就是哦不好意思,他们好像是对有一类学生有 regulation, 他不准语申请他的一部分专业,然后他就给我提供了一个 list, 如果你选的是这个 list 上面的任何专业的话我们就把你收了。

那上面美术,音乐教育,人类学,还有什么电影制作,就这一类的都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最后就跟他们说 no longer interest。

为啥呀?

regulation 是基于什么考虑的?

regulation 我如果现在还找的到那个 Email 的话我可以详细说一下,但是我暂时就记得不是很清楚。

他的意思说就是一个是需要 complete 一些 Pre request, 就是那种必须要先上完才能上的课或者什么样,然后还有一部分是好像是对 transfer 的学生有一定的那个 regulation。

就是事情 OK, 你刚刚说你高中也没学好,然后又从设计大学转呢,然后最后上了一年之后开始转学,转到了你看刚刚也说了,把什么普度学成 UC Davis 还有 Cindiago 都拿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相遇的原因。

哈,有点逆天改命这个意思。

对啊,我现在可会起标题了,就是一个反转,或者说是一个逆袭的故事,能简单讲一讲吗?

你当时跟家里一块移民到美国,到了 3GLESS 的时候,呃,你在国内是几年级,到这边是几年级?

我其实当时我衔接的非常不好,呃,我当时在国内的时候,因为上的是一所私立学校嘛,我来的时间是 2019 年 的 10 月 29 日, 然后那个时间就相当于是卡得很不好,他刚好卡在一个学年的中间,而且我当时我相当于是在国内刚刚读完高一,然后读完高一之后我们接到消息,就是说这个申请通过了,然后我们可以到美国了,但是因为这中间还有一些比如说要打的疫苗,或者一些提前要办的手续那一类的,所以没有说,就是收到通知过后立刻就到美国。

也就说我上完高一之后,高二的那个上半学期我也是没有参加的,所以我就大概中途有三个月时间没有上任何课,就只是在学习英语。

来美国之后呢,就立刻开始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刚过来,当时我的高中就是拒绝让我降一年级读,他是直接把我塞到了 11 年级的班里。

11 年级就是高二是吗?

没有,11 年级是这边的高三,然后高四就毕业了嘛,就相当于是最重要的那一年,我被塞到了 11 年级最重要那一年的班里面,但那个时候我英语也完全不好,而且来了之后还要就是先解决一些住宿,然后拿到比如说水电器账单,然后你才可以去学校报名对吧?

啊,你不是跟你家里人住一起的吗?

这些也需要你弄吗?

水电渣男。

我家里人也是跟我一起来的,没有谁先来,所以我们刚来的时候是现租的房子,租了房之后我们还要去改名字,改了名字过后收到第一封账单之后才可以拿给学校看,所以这中间就是还还花了差不多大半个月的时间,然后我才上了学。

然后我当时上学的时候,也就说 11 年级的上半学期,其实已经基本上过完了,我才去上的学。

我去上学的时候学校就明确告诉我就是呃这个 11 年级的上半学期的这个 credit 也是一点都没有的,因为没有上课,一点 credit 都没有。

当时想的就是能毕业就不错了。

因为原先在中国上的高中正的学分哈,这边的学校不一定是全收的,有些高中收益部分,有些高中全部不收,有些高中全部收。

我当时运气比较好,他们认可了我其中一部分的成绩,就比如说比较重要的主科还是认了的,但是因为我就是还差很多 elective classes 呀,然后还有比如说当时还差 mass, 我记得按理来说学分都修不够,毕不了业。

而且我当时刚过来,英语挺糟糕的,上课的时候很难听懂老师在说什么,比如说 American history, 我是真的听不懂。

11 年级下半期的时候,我的那个 history 拿了个 f, 虽然说数学是没有问题,数学我是拿了 a, 其他的英语英语也不好,第一个学期当时拿的是 d, 但是 history 拿了个 f, 然后我就又用暑假的时间去重新上了 history, 然后拿了一个 a。

然后最后终于有一部分是因为那个 pandemic 的原因,然后学校决定就是给学生稍微减一点点课程,所以我最后还是成功从高中毕业了。

但是我成功从高中毕业的,我的那个 GPA 是很糟糕的,因为我 11 年级上半期根本就没有任何 credit, 然后下半又拿了一个 d 呀, f 呀这一类的。

GPA 多少?

我记得好像只有 3.0 的样子,多一点, 3 点 3.0。

满分是 4 还是 5?

他有一个 wivid on wivid, 但是我记得很清楚的是,如果上了很多 AP 课的学生嘛,他们是可以拿到 4.0 以上的,最高能拿到 5,但是拿到 5 很难,除非你全上 AP 课,而且 AP 课还全拿满分。

现在高中的学生上 AP 课的还是挺多的。

我记得当时我们班上老师做了个统计,基本上所有学生都有至少一门 AP 课,可能有一半的学生拿了两门 AP 课,拿 3 门的就很少了,但是就是说至少得有 1 到 2 门。

我这个成绩就是属于相当糟糕,因为一般来讲像 UC 系就是好一点的,他们的那个录取线基本上都在 3.5 3.6 的样子。

呵,我当时知道我就是没可能去一个好的大学,然后时间也卡得特别尴尬,当时就是进了社区大学,我进的是我们这边离得最近的叫 IBC, 就是 Erfind VALID college。

这个社区大学呢还说起来还是算,就是加州挺有名的一个社区大学,因为它的转学率比较高,他跟很多的 UC 学校有合作吧,他跟有一些 UC 学校的有一些课程你可以去读,那个我们叫做 tag, tag 就相当于是保送,你完成了一定的课程,保证你最后的 GPA 在一个比如说 3.4 以上,你就一定是可以进到比如说 UC 的这个学校这个专业。

但是这样的 tag 读出来就是你进去这个学校之后,你是不能换专业的。

我当时本来是想走这个,但是我想的是我当时没有对自己未来的专业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意向,到时候进去了之后完全不能转,然后万一就是不是我喜欢的,因为我觉得个人喜好还是很重要,就没有上这个我当时刚进去的时候,跟我们的那个学校的 cancer 谈的时候,他看我高中成绩也差了,然后他就说你选课不要选多了,一个学期最多选三门课就差不多了,而且这三门课里面还有可能就是有一到两门是那种 elective, 不是主课。

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在这边很多人都是,虽然说大部分转学生走的是 2 + 2,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是三年转,还是有可能的,就是 IVC 这两年我基本上有时间的时候我都在上他的课,除了两个 Semester, 因为 IVC 是是那个 Semester 制。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暑假我都是上课,然后我记得我去年暑假的时候拿了三门,数学化学和生物,还是数学英语和生物,反正也是读得非常艰难,但是总之最后两年过了之后,然后现在的 GPA 是还不错的,就申请的时候可能就是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你是 2 + 2?

嗯,谢谢。

讲那么多哈,有无数个问题啊,从头问吧。

你刚说老师不让你是往第一上,只能让你去上 11 年级,也就是高三,因为他高四就毕业了嘛。

他怎么决定的?

他是有什么对照表吗?

还是说根据你年龄定的?

还是说根据你在中国,他跟中国有一套,跟巴西有一套,跟各个国家都有一套对照表?

他应该是这样,就是他根据你在中国当时去学校的时候会需要中国那边的学校给你一个就是类似于一个 certificate, 他就能在上面看到你在中国是读到哪一个年级的。

因为我在中国其实算是虽然我没有参加高二的课程,但是我在那边的学籍是一直保留到高二,他虽然在这边他能看到就是你高二没有上完或者上了一部分,我不知道在私立高中是不是一样的,但是因为公立高中他还要考虑再加收这边所有的学生,比如说都是免费读书,他还要考虑就是这个方面的问题,他一般情况下是绝对不会允许你降级的,所以他就会把你往高一级放,而不是往低一级放。

我有点没懂嘛,为什么宁愿让你往高了走也不往低了走?

因为你会在那个学校多上一年啊,多上一年就意味着政府负担更多的学费和所以一般来说公立高中都是不会允许你降级的。

你们当时是先找房子啊还是先已经有学校了?

因为你刚刚说有些学校接受的多有些学校 credit 接受的少嘛。

那我要是照我想的话,那我就先问一下打算要去 LA 了呃但是我不知道要去哪个地方哪个学区哪个学校。

我先看一下哪个学校对我最友好,然后我再在那附近再租房子或者买房子。

这就是我们当时刚刚来的时候不知道的事情。

并不是每一个人来的时候都知道这边的学校跟中国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中国就是基本上比如说我这个片区的高中都是这个样子的,他们都实行同样的制度,但是在这边假期时间也可以不一样,然后学校制度也可以不一样,他们到底收你多少 credit, 他们接受多少接受度,他们都不一样。

所以我们刚刚来的时候我们是完全不知道的,我们只能通过这个学校就是总体打分的那个,就是好坏程度来判断我们到底想去哪个学校。

因为美国这边是我们只知道就是按照住在哪里,然后分到哪个学区去哪个学校。

所以我只能算是运气还行,就是我当时去的那个学校对转来的还比较友好,我当时去的是 Backman high school, 就据我所知,如果说我当时去的不是 Backman, 是 north wood 或者是 universitlyhigh, 他们都是不收的。

所以说吃亏在了这个信息的问题上吧。

听到了这期节目的家长,如果你还在国内,或者说还没有到加州的话,诶,这个问题可能你刚好可以注意一下。

对,你之前在国内是家里就是在成都吗?

嗯,是的。

对,当时除了这个历史比较困难,呃,还有什么其他科目?

高中的时候。

高中的时候我觉得最困难的课应该是历史和英语。

其实我来之前我自认为我的英语很好,我当时虽然说没有去国际部啊,但是我当时所在的那个高中呢,他是叫成都外国语学校,他就是比较注重英语的学习,我又在我们班上算是英语成绩非常靠前的,我基本上每次都稳定在前三。

所以我来之前,说实话我我当时还觉得我过来之后不会有太大问题,说实话哈,但是我过来之后我发现老师讲课是基本听不懂,刚来的时候刚好赶上疫情,你甚至不是 in person, 去学校上课是就是在网上,在网上的时候更容易出问题了,因为反正在网上老师又看不到你,然后你又听不懂,我当时也不是很敢去找老师去讨论这个问题,所以听起来非常困难。

一个是历史是,因为就是真的听不懂,听不懂的情况下又要让背,我当时因为听又听不懂,然后生词又很多,背起来就更麻烦,所以成绩就不怎么样。

然后还有一个英语,英语对于我来说难,其实主要是难在写作和读书上面,这边的高中老师会就是让你们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是读完就是一本书,它会让你根据这一本书的内容给你作业,你如果连读书的速度都不能跟上你的同学,你自然就是在做作业的时候或者是在理解方面你就会差很多。

再加上就是读完书之后会有很长的论文和写作,呃,我说实话,我在中国的时候我是从来没写过那么长的英语论文,就是那个 word document 上面 type, 一般是高中的时候就是五六页那样,肯定是上千个单词的量。

再加上你需要就是自己结合书中的内容,然后再去网上找,就是那种 articles, 我就觉得非常困难,我一不知道怎么找,二就是书有可能没有完全理解,三是没有写过论文,没有写过英文的论文,然后也对英文论文的那个整个 structure 什么的我都不理解,所以我当时读写就特别困难。

你觉得哪个习惯帮你英语进步最大?

我觉得是跟这边的人说话,我来之前的时候我其实非常内向,刚刚来的时候我也非常的内向,而且说实话还有一点点自卑,因为我真的听不懂他们在谈什么,同学可能对你很友好,但是你你反复的问人家,你自己也会觉得有一点点麻烦吧,因为你觉得你一个问题可能人家跟你说了很多遍,你还是听不懂,还是还得问得重复。

同学聚在一起就是他们在那讲,就他们平时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然后他们想跟你说几句话,然后你发现你接不起来,你就会觉得还是挺不舒服,挺难受的,然后我当时就不太想跟人交流。

说实话,我当时我们的老师还是挺好的,当时我英语老师还专门找过我,问我需不需要他的帮助,我接受了一些,但是拒绝了大部分,因为我是觉得跟他们沟通起来我自己有障碍,所以我心里也有障碍,就是有点这种感觉。

我其实是高中毕业之后才开始改变的,英语也稍微好一些了,然后我就开始尝试,就是更多的去跟他们这边的人说话,然后聊天,先开始只是跟老师,因为老师往往是那种口齿最清楚,然后也最耐心最愿意跟你讲的人。

慢慢的就是当身边有一些对我表示友好的同学就是愿意跟我说话的时候,我就会抓住机会跟他们说几句,或者问他们一些问题,或者问他们就是比如说你想了解美国本土文化,他们这边的人平时在讲什么,平时去干什么,同学聚在一起都说些什么,你就只能去跟他们讲,然后你就会慢慢的了解更多。

还有比如说你想知道哪个 professor, 他的名声比较好对吧,然后你想选谁的课,你都得去跟他们说。

慢慢慢慢越来越好之后,呃我就更有自信了。

然后现在是有自信到就是在飞机上,坐飞机的时候都要跟旁边的人说几句,然后去看个牙,我也要跟我的牙医说几句。

有的时候其实就很简单,小到你只是跟他们聊一下周末发生了什么,像有些人你永远不知道,就是你下一个就是跟你聊天的人,他可以给你提供什么,比如说牙医,比如说我本来就对这方面感兴趣,那他可能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就是专业的意见,或者学校,或者出来之后的那个 career path, 我觉得呃很有意思。

而且还有就是我发现跟人聊天多了之后,你每个人都有一些很不同的看法或者不同的经历,而且你在这边我随时都能遇到,就是这个人,他可能是哪个哪个大学的那个人,他可能是什么教授,这个人,他是比如说一个很成功的工程师,或者那一类的,我觉得这很有意义,就是你要跟别人聊天。

嗯。

太好了,我听着很有同感,我自己也是一个类似的人,我在 Uber 上对我特别喜欢问他是全职是兼职,如果说他有主页的话是干啥的,然后我坐飞机有一次跟一个,就是你知道亚特兰娜这边有很多电影公司嘛,然后我跟一个做剧组做化妆的小姐姐聊了一路,真的是眼睛都要困得打架了,但是还想跟他聊,因为他真的他特别能讲,画的一些血淋淋的妆啊之类的,因为当时正好是好莱坞罢工的时候,生活方式也跟之前有很多不变化,因为他们跟之前正常工作的时候不一样啊,就了解了很多感觉没用的知识,还知道他们那边有一些地区的租租房信息,因为他们影视人员就是来拍一个剧组,可能就拍几个月嘛,反正就各种有用的没用的,我也特别喜欢这么干。

你刚来美国的时候,而且你是马上很快就入学了嘛,你刚刚说你学习的时候,我想到了我,因为我是研究生过来的,我很多课也听不懂,或者说我跟我周围的同学也听不懂。

不是听不懂课,是听不懂老师讲的 100% 的内容。

刚来的时候听懂 50%, 这门课快上完的时候能听个百分之八九十。

就是总不能说他讲英文,我听起来像中文一样简单。

但是那我想了一下,我们当时有几个事情跟你们有一点不一样。

第一个,中国同学多的地方回答会抱团,一块写作业也好啊,一块研究啊也好,就是中国人能抱团,然后就可以把这个至少把作业能够保质保量地给解决了。

第二个就是我们自己弄不懂的话,我们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对于考高分不是非常必要,因为有的时候看 PPT, 看作业,然后写作业,然后也能把这门课弄到 a。

呃,老师讲的哪怕你当时不懂,你后面也会有其他补救的办法,但听起来就没有你那么难。

但是像你被逼到绝境之后,英语这关就过了。

但是很多研究生到美国留学,然后又后来又工作的话,他可能没有经历过你这么极限的这种状况。

对,这是我想到的一个区别。

我觉得你其实说的很有道理,我其实我也发现啊,就是英语非常好其实并不是高分的必要。

说实话,对于 GPA 来说不是必要的,因我当时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我从头到尾都没有找人抱过团,我身边也当时也没有可以抱团的人,说实话等于说大家都是上课来下课走,而且相对来说中国人的占比也没有那么多,我甚至跟老外抱团,还要抱团的多一点,但是都很少。

但是我确实觉得看 PPT 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式,我很多时候上课听不懂老师讲的,我还在思考就是要不要把老师讲的全部录下来,然后自己下来,就是慢慢听嘛,但是慢慢听得懂了以后,我发现就是这边老师上课其实很喜欢,就是给你往拓宽的方向去讲吧,他并不一定是一直 focus 上课的内容,他会给你跑到天南地北,然后有些时候又跟学生聊一些什么,然后最后再聊回来。

所以你如果只是想要画重点的话,那很多时候就是看课件加上 Textbook 就可以了。

我觉得你当时到的时候,你觉得最大的文化差异是什么?

其实我觉得我适应的蛮快的。

我其实当时文化上最让我觉得恼火的是我一个朋友都没有,交不到朋友吧,因为他们美国这边的学生跟我们有点不一样,他们因为学校是根据他们住在哪里定的嘛,那很多人他一直就住在一个地方,所以他们这边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他们会一起上一个小学,一个初中,一个高中,然后到了高中之后,他们所有人都可以三三两两聚在一起。

像我们这种就是没人要的话是少数,就算他们就是可以非常友善地接纳你,你也会觉得你很难去融入他们的群体。

其实说实话,因为他们那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你是就是比不了的,你最多就是让他们有些时候稍微带你一下就是大概是这样呃这是其中一个吧,然后要说另外一个哦你我倒是想起了一个,就是美国这边的人办事效率真的是很慢,而且他们的那种慢是那种很礼貌然后非常热情,但是却办事效率很慢的那种,就你还不好说他。

然后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刚来因为是跟家里人一起来的嘛,其实还有一些就是家里的矛盾,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问题吧,就比如说刚来的时候大家都不会都不懂,都不想去做这个事,但是比如说我当时因为我还有个妹妹嘛,作为家里比如说最大的一个,然后就就得该做什么,然后打电话,然后这一类的跟他们交流,然后所有这种事情大部分会压在你身上。

一个长姐的故事也算是吧,因为这就是没办法,而且我跟我妹妹差 7 岁。

你在国内是比较 social 性的人吗?

不是,我一直都不是。

我在国内的时候非常社恐,属于说老师让我上去讲几句话我都会,就是声音会有一点点抖的那种。

而且我在国内的话是能闭嘴就绝对不跟陌生人去主动搭话。

但是现在就好多了嘛,现在就是我也会去跟人家聊天了,就是这样,但还是有一点点奢恐。

你刚刚说这个办事效率低啊和心理抚慰做得特别好,但是动作就特别慢。

我在想啊,你可能将来自个做医生的时候,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比如说我记得之前打电话让 home people 要装窗帘,跟他们约好了时间,然后约好了时间没人来,然后又给他们打电话,然后打电话的那个人非常热情的就是接听了你的电话,然后说说哦 IM so sorry 怎么怎么样,我马上就去跟他们说,但是还是没有人来,然后就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他可以拖很久,但是可能分给这个人,反正打电话的人又也不是他的责任对吧,然后他又非常热情,然后他也非常友好,然后他又表示了他的歉意,你也没办法说什么,然后但是就是办不好。

对对啊,是这样,美国有时候把这种事情分得特别细,我觉得就好甩锅。

对,对于他们来讲啊,我有个事就是当时是水管工的电话吧,他们是一个公司化运营,他不是那种个人的,你是打一个电话,他什么时候说来就来了那种公司的啊,你跟他打,他说一个账单的事情,我对那个账单有点疑问,他说啊,这个不是我管的,我只是管 scheduling 的。

对,我只是看到了跟你说一下。

我说那我要找谁 complain 啊,他说他要找其他的部门 complain, 我就想他们这么小的公司诶,他跟你说了你一点脾气没有,你随便你怎么说,反正不是我管的。

我们当时遇到的最最好笑的问题就是家里的冰箱坏了,物业说是应该冰箱的那个公司的人管冰箱的,那个公司说是这是物业管的,哼,然后他们两个就踢皮球,反正就都不是我。

你当时插班的时候啊,你说他们很多人都是从小一块长大吗?

有试图融入过吗?

有过,怎么试图?

你做出了哪些尝试?

其实我还是有去跟同学讲话的,然后就是有同学来主动跟我讲话的时候,就是我们两个稍微熟了一点之后,我也是同意,就是比如说跟他一起去去见他的一些朋友就是这样,然后还有比如说就是学校有一些集体活动嘛,还是有尝试,就是去参加这一类的,但是效果不是特别好。

哈哈。

你们当时高中的那个年纪,我特别好奇会有校园霸凌的问题吗?

就是大家之间,同学之间有人爱欺负别人。

其实我说实话,我没有在美国遇到过校园霸凌,但是我在中国遇到过啊。

就是你在国内的时候,中学的时候。

对。

这个很难讲哈,当时我在国内的时候,其实还是去的国内很好的私立学校,但是霸凌的事情我可能看到过,至少可能三四起吧,有严重的,有没那么严重的,有就只是语言上稍微说一下而已,也有就是比如说造别人摇的这一类的。

嗯,还有就是孤立同学。

这些全部都是看我都看到过的,在这边的话,我没看到,有可能是因为就是我当时也没融入,没融入呢,你就是有霸凌,反正你也不知道,因为你也听不到人家说,但是我反正是自己亲眼看,是没看到过哈。

但也有可能是因为我所在的区域还还算比较好 OK 因为我这么问我是有点担心说比方说你是一一个人,你也没有说特别多的朋友之类的然后在这边也没有很深的关系。

别人会不会见你是一个人经常做什么事都是一个人所以会导致对你有这种欺负啊什么的说到这一点我还挺感激他们的我当时总是一个人吃饭但是我们班上还会有人来主动找我说要跟我一起有些女生真的非常的善良他们还会说就是哪怕有一天他们的朋友就很长时间的那种朋友来约他们他还还会跟我道歉说哦不好意思我是我不想让你一个人这样因为我觉得这样让我就是感觉很 sad 但是就是如果你同意的话我就带你跟我一起过去,但是如果你不想的话你我就只能先去找他们,然后明天我才来找你。

他们还是有这么就是至少有两三个女生还有就是在上课的时候对我表现出这样的意思,但是真的没有人欺负过我,真的就没有人霸凌过我。

吃啥呀?

学校里面。

学校里面食堂也是免费的吗?

免费,至少在我们这一片是全免。

我们学校还算吃的可以的,每个中午有一份主食,主食有几种,有些时候是热狗,有些时候是披萨,有些时候是一份鸡肉加米饭,如果你是素食煮一层的话还有豆腐加米饭,吃得最好的时候他还会在那个就是鸡肉米饭里面加上胡萝卜,然后玉米还有豌豆那种一份。

然后除了主食之外有水果,呃,切好片的苹果,然后或者一根香蕉,你可以自己拿,然后还有水,牛奶,巧克力,牛奶,橙汁都有。

然后还有一些小的零食吧,而且每天不止一餐。

不止一餐?

你是说还有早饭?

中途有一个长时间,可能是早上第二节课和第三节课之间有一个比较长时间的休息时间,这个时候是有早饭提供的。

当然早饭就不是很丰盛了,就是 Mac and cheese, 然后麦片或者牛奶是,但是就是这一类的吧。

OK, Macan cheese 在美国算美食了啊。

这个是真的,但是吃多了吧就但是午饭是我们当时那个学校是挺不错的,当时在那个疫情期间嘛,我去了一趟学校,因为我有有一堂课是 in person 的但是呢去的人就很少嘛然后学校看吃的发不完然后就直接给了我一大箱就是用纸箱子装着的就是没发完的时候我说来你们一人一个抱回去得了然后这些都是免费的都是免费的!

你是自己带饭多还是基本都在学校吃?

我基本没带过饭因为对于我来说是够吃的。

嗯 OK 因为我今天跟一个北卡的老师聊天,我一个朋友他是在北卡做老师然后他说要自己付钱几块钱?

呃两块 7 毛钱 OK 而且听起来那个美味程度也不仅你刚刚讲的那还是洛杉矶有钱咱们现实一点,家中睡客对所以你当时从高中毕业然后升大学的时候你当时是怎么想?

去念了那个社区学院?

也算是有点无奈吧,但是其实当时最开始是知道 2 + 2,我也不知道这个事,就是不知道还能转。

哦,你不知道,你删的时候不知道。

我是问了老师,就是去问了我们学校的康斯玛。

所以你本来已经打算任命了?

好,因为我当时不知道除了任命还有什么办法,因为我以为是像中国那样,你只有一次机会吧,但是我问了我们老师,我说这种该怎么办,他就跟我说你这样最好就是去读社区大学了,而且因为这边的人,他就算不转学他也可以去读社区大学啊,因为他去读社区大学他就还是有一个大学的文凭嘛,他就跟我说可以去读,然后你去读社区大学,所有社区大学基本上一进去,然后你跟老师聊,就问你啊你,你是不是想转学,然后你就会去了解这个点嘛,然后他就会给你,比如说 website, 学校的 website, 然后还有这方面的知识,你就自己去看噻,自己去查,然后你就会了解到。

不过我觉得在美国这边哈,你必须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自己的主动性非常高,你有一点没搞懂的,或者你觉得可不可以争取下,或者可以想一下的,你就必须要去问,然后你就必须要去追,因为这个大部分机会感觉还是自己争取的。

还是很不一样。

我之前在 summer tail 湾区那边住的时候,我有个室友,他是一个 community college 的学生,因为他当时也在申请,他当时二年级的,他在申请,然后我说你有什么目标啊,说你会把比方说 UC Davis 作为 dream school 嘛,他当时给我的心想法是 UC Davis 是有点偏保底的选项。

我说那你考虑三台 Cruise 嘛,然后完全不考虑啊。

他说 UCLA 的主力想去的学校。

我当时都震惊了,那是我当时第一次知道。

后来我才发现,噢,原来有很多中国家长啊,他们把孩子送到了那种社区学校,特别是一些有合作项目的那种学校,就是你刚刚说的可以直接升的那种啊,就是为了尽管本科刚入学的时候不怎么好,是一个普通的社区学校,但是毕业的时候大三大四就从 UCLA 毕业了,从 UC center Barber 毕业了,然后拿了一个所谓的 UC 不错的学校的毕业证。

对,我后来才知道这个事情,所以你你当时也是后来才知道?

那并不是抱着这个目的去的。

我是后来才知道,但是我其实也算是刚入学就知道了嘛,也不算知道的特别晚,毕竟还是有人可以稍微问一下,所以我也不算是,就是那种完全那种很迷茫的,所以就还好。

你头两年会有专业吗?

你大概都学的啥呀?

我刚刚开始进去的时候就是社区大学的老师会需要你给他一个大概的专业走向,至少我们学校是这样的哈。

大学会有一个表格叫做 i g e t c form, 这个东西是 for general education, 只要你想大学毕业你都必须要上完的课就在那个表格上面,你必须要就是根据他那个表格上面还有比如像 IBC 这种学校,就是他还会在那个表格上面会给你显示就是哪些课是可以 transfer 到 UC 的那种 credit。

然后你需要根据那个课上,比如说他说呃, mathematic 方面要你要上几节课,然后 science 方面你要几节课,呃, humanises 你要上或者什么,你就根据这些,根据那上面给出的课程去把自己的课大致选好。

选好之后你交给你的 counseler, 让他帮你 review 一遍,然后你再根据你需要上的课去学校选课,最后就是读完之后你就可以毕业了。

你怎么评价你过去两年这个社区大学的生活?

你觉得满足你期待了吗?

要说满足期待的话,因为我最开始对社区大学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因为他对我来说是一个中转站,肯定最后的目标还是必须要进一个,我想进一个比如说 UCC 这样的大学,所以对于我来说,他如果要说满足这个期待是满足的。

而且我觉得 IVC 就是我这个社区大学哈,他的这个教学方面还是很挺不错的,各方面就环境啊,老师啊什么都还挺好的。

但是你要说生活方面的话,说实话哈,我还觉得我在 IVC 这两年有些时间就是还是有点荒废吧,因为这边的大学并不只是看你成绩嘛,我觉得我课余做的东西还是少了,就比如说我本来可以去做更多的 Foundtier 或者 Activitise, 就这一类的,然后我还觉得有点遗憾,就是我觉得我还是应该更多运动一下,每个学校都有 Jim 或者这种类似的地方嘛,但是最重要的我还是觉得就是我应该在课余去做一些别的事。

当然这个方面也是有一部分是我觉得跟家长跟我的那个看法有一点关系,有些家长会觉得这学生不再学习出去他就是去玩,但是我觉得其实去见一些东西,然后学生自己去体验一些东西,不管他当时就在你看来是好是坏,其实都是好的,或者是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成长的一部分。

还有就是比如说有些东西真的很重要啊,比如说我说我要去餐厅打工,我妈说她当时觉得浪费时间嘛,但是我觉得这个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体验吗?

就算是你是只想着让你的学生,你的孩子拿一个好的成绩,然后以后出来可以出人头地,他先体验一下如果他不好好读书出来对吧,是个什么样的生活状态,难道不是更好吗?

还有就是像这种餐厅打工,我感觉还是很好,你你会见更多的人,比如说你就会需要很早起来,然后就去洗碗啊,对吧,你也需要端完盘子收完这些才可以下班了,我觉得这个就是很好的体会啊,对吧?

你不能说你觉得我出去跟同学见面就是读书不够努力吧,对吧?

这个我觉得是有些家长的通病,特别是亚裔,我觉得只要他是对自己负起责任了,然后也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危险的境地,为什么要特别地去限制他们?

或者觉得他们只要不是上学出去就是在消耗时间对吧。

大概我就是有一些这些想说的。

我刚刚把有些全都换成了我的游戏。

家长的抖币就是等于我的家长的抖币。

对,这个也算是我在吐槽,但是我觉得是真的。

我身边有一些亚裔的同学也是差不多都有一点这种感觉。

你觉得过于扑在学情上面了。

过去两年,对。

有一点,也不是过于,因为我妈妈有一点就是她情愿让我在房间里呆着无所事事,她都不愿意让我多出去稍微见习一下或者玩一下,或者是去打工。

没事,你快离开洛杉矶了,森尼亚克虽然很近,但是也得两个小时吧。

也不是很近。

就是不可能每个星期回来也是一个进步。

我原先的时候其实一直在等这个,在想着自己有一天终于可以出去的那种感觉吧。

最近也在家里待了十多年了,19 年了。

老娘还算好的。

有些人能出去的时候就会跑到雪城去,然后飞一个对角,离得远远的,越远越好。

我其实自己也比较纠结,就是自己主观上的一些东西和妈妈主观上的一些东西,可能有有些时候有很大的分歧,但是反正至少我还在家的这段时间,我就是我愿意跟我妈不要产生太多的冲突。

就大概这样。

诶诶,因为你到美国来,你的年纪也是刚好是一个青春期,非常容易叛逆的一个年纪哈,而且你自己从高中到上大学,应该也有一些其他的移民的朋友,孩子的朋友,我在想啊,你有没有观察过你自己或者其他的呃,移民的朋友最容易跟家长在哪些方面会越来越不和哦?

有的,虽然说他们都说我没有青春期,但是我还是有,我还是有叛逆的。

我觉得最大的不和就是对于我来讲还还和。

对于我有一些认识的人来讲,就是他们往往在国内都是非常养尊处优的一部分人,他们从小到大就是从来没有做过什么事情,然后他们突然到了这里,被要求一下子就是要去接触很多新的事情,比如说你如果家长要出去工作,那你你做不做饭?

你在国内是从来没做过什么做饭洗衣服收拾房间这种事情,比如说很多人家里会请保姆,但是过来之后突然所有这些事情都要你来做或者要承担。

家长呢,往往在这一方面觉得没什么,因为家长那一代在他们小的时候又是比较吃苦的那一代。

于是这里就有个分歧,有些孩子会觉得我已经做了很多了,为什么家长还是觉得我做的不够?

但家长又在觉得你受的这点苦酸什么,我都把你带过来了,你得感谢我。

然后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觉得很多家长希望孩子按照他们的期望去成为他们想要他们成为的人,但是有些孩子并不想走这条路。

然后这个时候就又会产生分歧,因为家长觉得我是在对你好,所以你得听我的。

或者我把你带过来这么累这么苦,我对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得听我的。

但是某一方面来讲,第一,这个付出并不是孩子要求的对吧?

这个分歧在于,就是孩子自己觉得他长大了,然后他也应该有自己的主观意见吧,然后也并不需要什么都听父母。

你这一点我真的不是在说我哈,就是我妈妈其实还算挺开明,但是我发现有些我认识的人,他们父母控制欲其实挺强的,他以后想学什么,考什么专业,然后包括找什么样的男朋友女朋友,家长都想控制,然后我就会有很大的分歧。

还有一些家长老觉得自己的孩子要在外面学坏,他们就一个劲儿的限制他孩子的所有的这些 social life 或者什么,还或者是就是很大了还要检查孩子手机的,我有遇到一个朋友,就是他就陷入一个就是很 struggle 的那种境地,就是他一边他又觉得父母有些方面说的还是对的,然后他也确实体谅,就父母不容易,辛苦,然后把他带过来或者什么样,他还是感谢。

他一方面他又觉得他自己很不开心,然后他就很纠结,而且他也没办法跟他们讲,因为很多亚洲的家长都不擅长沟通,他们真的很不擅长沟通。

你刚刚说的都是中国大陆或者说东亚的一些家长。

基本上都是要么是发生在我身上,要么是发生在我遇到的人身上的,是最严重的。

我之前还遇到过一个上海来的妈妈,他管儿子交女朋友,儿子交了女朋友之后,他觉得那个女孩不够好,他就去找人家姑娘,就是发消息去跟人家女孩子说说我儿子是我们是对他寄予厚望的,我希望你不要影响他。

就是我听过的很奇葩的这种事情都是有的。

我就觉得是真的非常的无语。

嗯?

就空口讲啊,电视剧里还拿出 500 万呢。

电视剧里还还掏出 500 万让你离开我儿子。

但是我听到这个他真的就是空口讲。

他只是空口讲,开个玩笑没事。

我觉得有 500 万还是可以考虑一下。

那你对你家长算好的了,你至少还选两三个学校 business 和 economy 的专业应付他一下。

我还是跟他谈过嘛,但是呢,我当时跟他谈的时候他还是说了嘛,我如果有很喜欢的,但是基本上亚洲的家长呢,包括我妈妈他们还是会,就是说虽然是我还是同意你要选你喜欢的,但是你喜欢的这个必须要在我认可的范围内。

如果我学一一学生物这一类的,基本上没有亚洲家长会反对,因为医生嘛,谁会反对对吧。

但是如果我说我要去画画,那有可能就要谈话喽,我只不过说恰好我的生物还可以,或者化学还可以,然后他说哦,好,但是如果说我是这些不行的,然后我说我要去,我要去游戏公司或者怎么怎么样,这个就说不定了。

就是我觉得我自己也不是很擅长哈,但是我觉得大部分家长也不擅长,就是家长跟那个孩子的关系是大家越来越不会 deal with relationship。

有些学生可能就是有点品学兼优,或者说是平时都很乖,但是也并不代表他心里就是真的就是这么想的。

我其实问题差不多问完了,你觉得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对于整个这个过程。

我是想稍微说一下关于升学的过程,唉,我觉得这个还挺重要的,我大概讲一下吧。

在申请大学的时候嘛,首先第一步是找你自己心仪的大学吧,我觉得这一点我当时其实有点懵,我觉得这个其实是要提前准备的,就大概的一些意向的专业,然后考虑自己想要去什么样的位置,其实都是很重要。

学校附近的环境,然后当地城市的,比如说犯罪率或者这些都是要纳入考虑。

然后学校的整个 tuition fee, 学费,民生,因为有些学校它排名是高啊,但是比如说它是 party school 或者怎么怎么样对吧?

还有就是关于兄弟会姐妹会的问题,这些要靠就是比如说在这边认识的人,他来告诉你。

第二个就是开始申请学校的时候,我这个还是不要什么都推到 deadline 吧。

还有就是可以写作文吧。

很多需要考虑的是学校老师招生观想看到的是什么样的东西。

打个比方哈,就之前就有一个人告诉过我他现在已经工作了,但他告诉我,比如说像 UC Berkeley 他们学校的招生官,可能他在看这个学生的简历的时候,他在思考的是这个学生以后会成为什么,比如说他会不会成为一个业内很有名的人,让大家知道他是从 Berkeley 毕业的,然后他会不会回来给学校做 donation 这一方面他都可能是学校考虑的。

还有就比如说就是像 Hoffer 就是喜欢招就有 leadership 这一类人对吧,就是你都是要考虑的。

还有就是申请 financial ad 的事情吧,这边申请 financial 就是申请那个发 sum, 听说有些人还专门找人去给钱去帮他们填,我觉得没有什么必要啊,因为也不是很难,基本上有自己的税单你就能自己填。

那我有个问题啊,就转学跟普通申请一样吗?

它是更复杂还是更简单,就是有哪些程序是不一样的。

其实转学跟正常升学差距不是很大,他们需要的步骤也是基本相像的,然后要填的东西也基本一样,这个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东西,因为如果说那个学校会需要你给多的表格或者什么,他都会发给你,它会在那你填那个 application 的时候写在需要的那个 materials 里面,或者就是你交完申请表之后,你可以就是登录进去那个学校的那个 student PORTAL 可以看到的。

所以这个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提醒。

如果连能看到的都不填的话,那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对吧。

那你都是自己做的吗?

PS 是你当时是怎么完成的?

我基本上是自己做的,因为我在这边有认识的几个人,还有一些虽然他们不是转学的哈,但是比如说那个 Cornell 的那个是我一个朋友嘛,他们自己之前填过。

所以我实在有不明白的呢,我可以问一下。

但是其实在这里面我觉得我当时做这个过程中没有什么特别不明白的哦。

我想问的就是比方说这个文件的写作,像 personal statement 可能要写很长的一个东西,这个就是你有三个方向,然后你大概写了三个模板,找一些你刚刚说的朋友或者说学长去,学姐给你一些润色或者说指导,是大概这样吗?

一般来说 personal statement 都不会很长,最多最多不会超过 600 个词,嗯,甚至最少的只有 150 个单词的 limit。

你要说写的话,我因为最开始我申请的就是 UC 学校嘛,就是如果你是申请就是 for session 进去哈,然后你每一年的申请机是在头一年的 10 月 份的样子, UC 学校的这个 personal statement 已经就是涵盖了他可能问的 topic 里面很大一部分了,一般来说哈,然后你把这一部分写好,像我是后面申请的那个什么 USD 啊, predue 啊什么,他们都是在今年的二三月份申请,就是他们中间有一个很大的一个时间上的 gap。

现在润色其实也很容易,你先自己写,好好写,然后 AI 帮你做一下,就查一下,不要有语法上的错误或者什么,然后你再交给你认识的,比如说一个 professor 或者一个学长学姐,他帮你看一下,没有逻辑上的硬伤,不要偏提,稍微润色一下,其实就这样。

我没有特别的去做这个事或者写得特别好或者什么,我觉得自己没有。

我想到我当时如令大敌把这个东西弄哦对,是不用考 SAT 的吗?

嗯,不是, UCC 现在是全部都不用。

那你申普度啊这些需要 SAT 吗?

没,我都没有交都没有交?

都是 Optional 的。

对, OK, 是 OPTIONAL 是因为你是已经有两年的在美国的学术经历了,还是就是它本身就是个 OPTIONAL 的东西?

大部分都是本身是 OPTIONAL, 因为有人说 a C t 就是是一个比如说只要刷题刷的多就可以考高的分的,而且还有人作弊嘛,然后就有人说就说噢,这个东西并不能真正的检验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美国最近又特别作,所以说很多学校就把这个东西给取消了,都是 optional。

明白,谢谢!

谢谢小何今天来分享啊,有很多信息差,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本期节目就到这里了,提供了一些见解,一些故事,希望对您有帮助。

等待高考出分的朋友,小帅祝您梦想成真!

有空的话也欢迎在平台上给节目好评。

喜欢看视频播客的话,欢迎在油管或者小红书上看完整视频,直接搜左,这样小帅、 Ation、 answers 都可以。

后台显示有超过 3 成的收听是来自非订阅用户。

朋友们如果喜欢左佳、小帅,喜欢这些北美故事访谈的话,欢迎订阅,持续收听,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