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59: 建築師轉型產品設計:“Design with AI” Substack 作者, Maven 導師

EP59: 建築師轉型產品設計:“Design with AI” Substack 作者, Maven 導師

2025/4/8
logo of podcast 數據女孩的中年危機|数据女孩的中年危机

數據女孩的中年危機|数据女孩的中年危机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辛然
Topics
辛然: 我從建築師轉型到產品設計師,並在Redfin從事用戶增長工作。我的工作涉及A/B測試、用戶研究和與產品經理、工程師、數據分析師的協作。我利用AI工具提高工作效率,例如使用ChatGPT和Claude來激發創意、生成文案,以及優化工作流程。在副業方面,我經營Substack電子報《Design with AI》、出版書籍,並在Maven平台教授AI輔助設計課程。我的時間管理策略是高效率地利用碎片時間,儘管工作繁忙,仍能兼顧家庭和個人目標。從建築師轉型到產品設計師的過程充滿挑戰,但我克服了經濟壓力和心理掙扎,最終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與生活平衡。 Amy: 本期節目邀請到辛然,分享他從建築師轉型到產品設計師的精彩經歷。我們探討了科技公司產品開發流程、產品設計師的關鍵技能、AI工具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以及副業經營和時間管理等方面。 Stella: 節目中,我們深入了解了Redfin的產品決策文化、產品設計師在其中的角色和影響力,以及辛然如何平衡全職工作、家庭和副業。我們也討論了用戶研究方法、AI工具的應用,以及辛然在內容創作和職業發展方面的思考。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Hello 大家好,我是 Amy 今天用节目开头的五分钟来分享一个在台湾我目前认为最活跃的数据社群数创实验室刚好数创实验室的主理人是我们第十五集的好朋友 VincentHello Amy,Hello Stella,很高兴相隔快一年了,又回到你们的节目上对啊,我看到你今年做了好多数创实验室的工作数创实验室是什么啊?

我把数创实验室定位在是 AI 跟大数据还有资料科学这样子主题的一个学习型的社群这些加入社群的伙伴呢都能够在我们这个社群的活动当中呢第一个是能够学习到比较前沿的新知然后通过我们的实体活动呢他能够认识到同领域的其他的人才彼此切磋交流的一个平台现在你们的社群成员都是什么样的人呢

我们现在社群大概已经有 800 多人了那底面大概有七成是我们所谓狭义的数据人吧比如说像数据分析师啊资料科学家啦资料工程师等等的我觉得这样子的 background 的朋友大概占了七成那剩下大概三成呢其实组成就比较多元了

里面有相当多的这个 software engineer 因为我们谈论很多跟 gen AI 的主题那现在 software engineer 对于这个主题其实也相当感兴趣那还有一些呢是 project manager 或者是 project manager 但是跟 AI or data 相关那他们也有这样的知识的需求那同时呢也还有很多猎头会在这边找人才哦

那下一次活动是什么时候啊我们 4 月份邀请安永联合会计师事务所简称 EY 他们的品牌的 Sean 那 Sean 呢他是数据分析跟数据新兴科技这个团队的总监 EY 嘛是一个天然乙方角度的一家公司但是它的业务范围很大

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

那要怎么报名不是要用抢的吗对不过这个没关系 Amy 跟 Stella 的听众朋友可以优先报名我们活动一般就是上架在台湾 EQPASS 的这个售票平台我会把这个售票平台的活动的这个连结呢交给 Amy 跟 Stella 等一下大家可能就可以在这个节目的资讯栏上面看到相关的连结除了数创实验室之外呢 Vincent 还有一个自己的 podcast

Vincent 的口条特别好声音也特别好听听过我们第 15 期之后意犹未尽的朋友们也可以去听听 Vincent 自己的 podcast

那借这个机会也请 Vincent 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 podcast 吧好啊 谢谢 Stella 的称赞也是希望能够把我们这些在社群里面好的知识能够向一个更广泛的社会范围去输出所以呢我就是用数创实验室的名义开了一个同名的频道 Apple Podcast 跟 Spotify 主要这两个平台上面上架

在这个节目的内容当中第一个我觉得我们聊 AIAI 分成生成是 AI 或者说现在被我们更早期 classify 变成是这种经典机器学习 Classic Machine Learning 两者之间呢我觉得我们并没有做太多的区隔因为我觉得本质上都是数据加算法然后我们会产出模型嘛所以呢这个 AI 是第一个主题

那第二个当然还是跟这个数据方面是直接相关的比如说像数据分析 analytics 或者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讲 data science 的很多的一些议题呢书上实验室的 podcast 呢还是秉持着这个精神就是要让大家共学共好这样子的一个方向在做这个节目的会有一些我自己 solo 的节目同时还会访问很多厉害的嘉宾

速创实验室的 podcast 更新评论比我们勤奋很辛苦希望大家多多收听那在台湾的朋友记得赶快报名速创实验室 4 月 24 号的活动不在台湾的朋友也可以关注速创实验室的 podcast 一起追踪 AI 的新讯谢谢 Vincent 今天回来找我们玩接下来请收听本集的数据女孩的中年危机

哈喽大家好,欢迎收听新一期的数据女孩的中年危机,我是 Amy 大家好,我是 Stella 每周二我和 Stella 会与来自各行各业的有趣灵魂畅谈带你深入探讨科技工作与生活的交汇点带来独特的洞见和思考

今天我们的嘉宾是欣然欣然可以跟大家打个招呼吗大家好欣然是在 Reston 工作的一名产品设计师 Senior Product Designer

在欣然的这个全职工作之外呢也做很多其他的事情包括在 substack 上写 newsletter 包括写书然后还有在 Maven 上教课我看到有很多副业的人我都很想知道他们的作息是什么样的这个我们一会儿可以细细聊一聊我很想知道看起来这么忙的人每天到底可以睡几个小时好的

但是我们可以先从工作开始聊起欣然在 Redfin 是具体做什么呢我在 Redfin 做的是 Customer Growth 也就是用户增长就是商业角度来讲的话用户增长是很重要的尤其对于很多成长性公司因为它能够给一个公司带来利润吧

从用户角度来讲的话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你从用户本身出发来满足他们的痛点这样的话用户也会更愿意去使用你们的产品 Refin 是美国最大的买房子最常用的 APP 之一来抽查一下 Stella 是用 Refin 吗

我 Refn 和 Zillow 都用我是用 Refn 然后我老公用 Zillow 我觉得两个产品体验其实蛮像的越来越像了对越来越像今天既然欣然刚好来到这里可不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产品上 Refn 跟 Zillow 跟其他牌子有什么不一样

Zillow 属于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也是一个合作伙伴但是盈利方式并不太像 Zillow 比我们更大一些据我了解公司没有自己的地产经纪人但是 Redfin 有自己的全职的地产经纪人还有一些其他的团队包括所谓的 support team 就是用来服务于这些

地产经纪人的团队属于内部团队吧再加上一些其他的衍生的一些业务比如说贷款

还有租房等等等所以说我为什么说这个盈利方式不一样呢做 Zillow 的话主要是靠类似于那种 affiliate marketing 就比如说别人通过你的网站因为他网站还是蛮强大的嘛如果别人通过这个网站然后联系到这个地产经纪人的话那么 Zillow 会收一部分的提成这是他们的一个盈利模式而且

而我们来讲的话有一点点不一样更像是一个 all in one brokerage 就是一个综合起来的一个有自己房产经纪人的一个盈利模式哦那所以是 Zillow 更像一个 listing website 是吗对有点像旅游方面的 Xpedia 嗯 Zillow 广告会比较多了对的我可以这么理解吧而且他们也比较确实比较大哦 OK

然后 Refn 是有自己的房产经纪人然后你要是对一个房子有兴趣的话你可以直通这个房产经纪人然后后面有整个购买房子的整套的资源团队这样嗯

可以这么理解我十年前买现在住的这个房子的时候用的是 Refit 当时的这个购买体验是 Refit 就很方便嘛去看房的时候会有 Refit 的这个房产经纪人带我们去看但是它其实和我们一般想象中的房产经纪人还不太一样它真的就是只是带你去看那个房子而已

他不太会给特别具体的建议我十年前的经验是这样的我不知道现在是不是有所不同你说是买房的体验是吧对买房经纪人的话从我觉得其实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他肯定是希望能够把那房子买下来所以说他怎么样去提建议其实

真的是取决于这个房产经纪人的水平 Refing 的 product design team 大概有多少人啊在鼎盛时期大概有三十多个人由于我们经历了大概能有个四五轮的 layoff 就是裁员嘛在过去的两三年里吧现在多少人

现在有大概是 20 个人左右这剩下的 20 个人当中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吗就像你一样做这个 customer growth 的有多少大概是有 4 个到 5 个从产品的角度去做 customer growth

这个产品就是 Refn 的网站吗还是 Refn 有其他的产品有其他的产品但是呢有些产品可能一般的用户看不到是因为是房产经纪人他们有自己的这个内部的用的工具那么这个是比如说他在跟别人探访的时候需要查一些信息什么的

或者是看一下今天谁跟我又预约了这个看房这样的话他就能够一下子能看到这个手机里有提醒所以这也是一个产品但是我做的更多的是像

面向用户的就比如说网站还有手机的这个 APP 你面对的用户就是要买房的人或者是要租房的人是吗要买房的人要卖房的人还有要租房的人和一些所谓的他可能有一个房子但是他也没想卖他可能在这种物色期或者是在这种摸索期但是很不确定的一批用户

然后你就想让他来让 Redfin 卖他的房子你可以这么理解对还有包括一些其他的衍生的服务就是贷款什么的还有包括一些把自己的房子装修什么的就一些潜在的一些琐碎的一些业务但是主要的业务还是跟卖房和买房相关的对于你的工作内容来讲你的 KPI 是什么你看的是哪一个数据

比较重要的数据是我们叫做 Customer Count 和 Contact Count

contact cons 是什么就是有多少人通过我们这个网站就不管你的网站有多复杂点的点的点的点点到最后就相当于他 send 了一个 request 就是经过了很长的一个 funnel 其实也没有那么长但是某种方式他点击了一个键然后他想跟我们来联络就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因为他来衡量这个网站的这个

体验是否很顺然后是否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另外一个数据我们要看的话是跟他相关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如果就是很多人都来点这个键跟我们来聊但是呢他们如果大部分都没有诚意的话

是不是耽误了很多我们的自己的时间所以说还有一个数据我们要看的话就是最后有多少人决定签合同跟我们买房或者卖房所以这也是一个数据所以通过这两个数据是我们用户增长组最重要的数据

用户增长组你刚才提到有四五个 designers 你们是怎么分工的呢一般是跟项目走就是我们有很多小项目因为产品设计其实包含了很多东西比如我刚才有讲的是这种用户增长组的这些设计可能更多的是跟一些市场啊

或者是网站呢 App 呀用户的这些使用端相关的但是用户体验设计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产品设计包括就比如有人做一些跟公司的这种所谓的 SaaS 就是这种软件平台还有一些像我刚才也就提到的这种内部使用的这些小工具

所以每个组它做的事情都不太一样而我说的这个用户增长组它有一个特点跟其他的这些不同的产品不一样的是它有很多的这种所谓的叫 AB test 就是要很多的不停的这种 experiments 各种实验吧

然后大家来决定是这个效果好还是另外一个效果好而这个 test 有很多所以其实我们在比如每个季度里要有很多很多这种小的实验那么可能这个设计师可能就负责这几个实验这个设计师可能负责另外几个实验然后每个季度都可能不太一样就有新的东西要走当然了

有这种比较偏大一些的这个实验,可能它会贯穿了超过一两个季度。有的时候呢,可能公司会把一些偏高级的一点的,资深一点的设计师可能搭配给偏资深一点的产品经理来做一些稍微模糊或者是大的项目。大的项目呢?能给我们一个概念吗?就是大的项目大概一般是什么样的?

大的项目比如说从无到有吧就比如现在没有这个 feature 然后我们可能要有一个新的这种体验有个新的功能那么这样的话就是一个偏大的项目因为没有这个东西嘛

或者呢这个想法这个项目会影响很多的这个用户体验的方式就是叫 flow 嘛就比如说有不同的这个流线它可能影响到好几个流线它不只是一个单一的一个网页一个界面它涉及到了很多流线和很多界面那么这个可能就是相对来讲大一点的项目你们在做这种大的项目的时候最主要的这种 key decision makers 做决策的这些人是哪几个人

我想 Stella 想问的是 product designer 在 Redfin 的这个话语权有多大对

对一般就是 PM Engineering 我听起来他们 Data Science 是不太有存在感的就是 PM 然后 Product Designer Engineering 是只有这三方吗然后当然你还有你要服务的这个 Business Unit 但是从做产品的角度来讲是就这三个角色吗然后你们这三个角色之中是怎么合作的你们都是搞 Data Science 的我理解是吧对对对

好那我就尽量多说一点好话不用不用千万不要千万不要其实 data 我们很重视的也就是说基本上每次每一周的这种会都会有这个 data analyst 的出现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刚才有说过这个用户增长组跟这个商业的这些所谓的 kpi 是非常紧密挂钩的所以说稍微有点风吹草动 data 的这种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你们这个大的项目每周要开会经常出现在这个每周例会的人都有哪些我们会有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的这个他的经理也就是一个管理上的一个决策还有产品设计师和产品设计师的所谓的经理然后还有包括我说的这个数据分析师

还有的时候数据分析师的经理会在但是不一定还会有这个所谓的 engineer 的 engineering manager 就是工程师的这个所谓团队的这个经理他也会在个别的时候呢会有这个所谓产品的 VP 或者 director 他也会在好多人听下来觉得好可怕我觉得这个会里面指挥干活的人比真正干活的人要多哈哈

我倒觉得还好其实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科技公司的一个地方就是我觉得虽然听起来好多经理这个经理的经理经理的经理也在但是大家在一个会里面我感觉还都是挺平等个别的时候如果是涉及到一些其他的团队的东西涉到一些潜在的冲突我们会请一些其他团队的人过来

有的时候会涉及到一些市场部门或者是就是所谓的法律部门但是很少情况了或者是这种品牌我们有个品牌设计部门嗯

但听起来做这个产品的核心的 function 就是产品经理和 product designer 产品设计师还有工程师这三个角色数据分析师也会去参会还有他的经理我听起来数据分析师好像就是一个抓 data 的角色他是抓 data 吗还是他会说我们这个 test

它会去 drive 这个产品的改变吗?我感觉好像没有太 drive 产品的改变,但是呢,它很重要。以 Redfin 为例的话,其实产品经理和数据分析师,他们的关联是最为紧密的。

就是他们经常需要联系比如说我看这个面板我觉得有一个数据是怎么回事啊我想了解一下所以经常要去就是请教这个数据分析师所以我觉得数据分析师在我们公司或者至少我们组的这个地位还是挺高的然后呢每周的组会呢是他先讲这个 performance 怎么样啊给我们 present 一些 graph 什么的

然后大家可能再提问再进入到具体的项目 Data analyst 的经理在场的时候会说什么来看一下自己的手下有没有好好干活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了其实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那个经理都不在因为他觉得可能这个数据分析师能 hold 得住

但是呢巧合的是正好我们组的这个大组数学分析师和他的经理正好是中国人所以说不定你们也可以采访他什么时候就感觉一下他的 perspective 到底是怎么样对我们会问这么细的原因是因为每个公司他其实真的做产品决策的那个最重要的人是不太一样的有一些公司可能是比较设计师主导

像业界喜欢讲的就是 Airbnb 就是设计比较 leader 嘛因为他们老板就是比较重视产品设计这一部分有一些公司可能就比较数据主导就是数据呈现的结果是什么我们就是

data driven 按照数据走有一些可能就是 PM 产品经理主导也有工程师主导的对对所以刚才问这么多只是想大概给大家一个感觉是 REFIN 大概是什么一个氛围这样 REFIN 在产品上的主要决策是谁说了算产品非常重要产品经理 OK 因为我们有很多人从亚马逊过来的所以我觉得对数据还是非常重视的我们做了很多各种 dashboard 面板去测各种各样的东西

但是我确实觉得根据我们的这个产品的特点产品经理的话语权还是很大的那欣然作为 product designer 产品设计师你在这个项目里面你一般要做的一些决策是什么呢你怎么去影响这个产品的走向比较常见一种情形是用那种特别小的项目一般来讲产品经理已经有一个大概的一个想法

它可能有一个非常早期的或者是一个相对细致的一个文档就是讲着这个文档大概是这个商业上的需求用户的痛点然后我们要做什么事情它其实有一个大概的想法那么产品设计师更多的来讲在这种项目更多的是把它执行出来产品经理也会给一些空间就比如说你可以做一些不同不一样的尝试什么

但因为它太简单直接了它更多可能更像是通过这种实际的实验去来拿到一些数据来反馈来决定该怎么做这种情况下其实产品设计师更多的是一种执行上的一个作用

有的项目呢它更大一点或者是更模糊一些这个的时候产品设计师可能他介入的时间点就会更早一些就比如说产品经理可能有大概的一个想法甚至可能这个想法是由产品设计师开始提出来的就比如说我发现我们这个流线有很多很多小问题与其说我们这么一点点一点点的去把它细加工改来改去的莫不如我们重新做一个更为有意思的一个想法

所以对于这种比较偏模糊偏大点的项目的话产品设计师可能进入的时间点可能会更早一些我觉得产品设计就是它的 scope 可以很不一样像我们前几天刚访另外一个他曾经在 Discord 做然后他们的产品体验的改变就可以非常的有创意一路直接把整个 onboarding workflow 改掉然后加一个巨大的 thumbs up 什么之类的就是那种很奇怪的 idea

但是像 Refin 这样比较中规中矩的产品是不是一般大家都会在一定的框架内去做产品设计的改动这种很有创新的产品改动是不是一般比较不会发生从用户增长组来讲我觉得是这样别的组呢也有这种偏保守的趋势

这个趋势是往往跟这个产品的类型和整个公司所在阶段相关的就比如说以我们公司现在这个阶段是更多希望能够盈利所以说任何的一个小的一个改动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在数据方面的而这种影响可能是公司负担不起的所以说在很多决策上可能更多的是会很谨慎非常的谨慎那么也导致了可能一些很大的想法可能不太会实行

另外一个是跟我们这个产品本身相关的因为 Redfin 它的产品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这种软件因为如果软件大家使用很多的话可能是一个非常非常正统的全流程的一个用户体验

而对于我们来说的话有的时候它是分块的就比如说大家好像开始了通过网站联系到你们之后的话就是一个线下的一个交流更多是跟网站无关的一些交流它并不是所有的全流程的用户体验都发生在这个所谓的虚拟世界的

所以这个产品本身它的这个范围框架也是有所限制就是并不是那么的大在我们这个公司可能团队更多的我学的都是不仅仅只是在一个设计的一个概念的这个小部分小框架里面去想问题我觉得更多是跟其他的一些职能的人进行交流还有你怎么去表达你的想法怎么样去沟通然后怎么样去从一个商业角度来思考问题我觉得学到的东西很多而且我还蛮享受的

欣然我讲到一个蛮重要的点就像 REFIN 这种它后半部分的服务其实是线下的那产品设计师是需要去设计那部分的产品体验吗还是那个线下的就是另外的组来做的有一些我所谓叫 touch points 就是有一些和虚拟世界或者电子产品相关的一些线上体验

对体验但是它不是那种持续性的是那种节点性的比如说你看完房子了之后的话你可能会收到一个邮件你可能点这个邮件之后呢你可能会进入到一个面板里面去告诉你一些信息或者比如你下一步要做什么或者是比如当你卖房子你的房子到了一个最后的一个阶段了你下一步需要干什么你可能会点击一个邮箱或者到进入到另外一个面板就是关于你的这个其他方面的体验还有包括

我们还有叫 owner dashboard 就比如说如果你有一个房子的话你这个房子大概估值多少有这样的一个面板所以这个面板的话也可以天天用但只不过它能够用的互动并不是那么多而已更多的有点像是一个广告牌一样就是可能是广告牌上有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呢还是希望你能够去点击一个键跟我们的人进行电话或者是实体上的一个交流是不是就比如说

是的

所以回到这个 Amy 刚才说的问题其实是它就这个就是产品的性质它中间有很多不需要和手机或者和网站相沟通的一些环节而且这个环节还不小嗯明白那现在呃

其实回到就是 product designer 这个职业哦如果你做产品设计啊就像我们做 data scientist 我们一般去看一个 white paper 或者看别人做的一个 machine learning system 我们会觉得哇这个很厉害这个我很喜欢我也想学什么的这个太牛逼了对不对那

产品设计师欣然的话你在看各种不一样的产品你一般喜欢看的重点是什么什么样的产品会让你觉得哇这个我很喜欢

我觉得我蛮注重这种直觉的对因为有的时候有这种职业病你知道吧就比如说你在使用一些网站使用手机 APP 的时候你会有职业病觉得这个地方不是很清楚然后这个地方他做的不对这个地方这个间距应该再大一点所以我会对那些方面特别敏感但是

但是因为我成天工作就是做这个反而的话就是我平时面对产品的时候说实话我可能连产品我都不愿意识我可能不如自己去读一些书读一些散文什么的因为每天对电脑或者这种电子体验就太多了回到你刚才的问题吧我可能挺注重第一感觉的我会觉得这个产品很好用或者怎么样

那说到这个欣然你觉得对于产品设计师来讲最重要的技能是什么我觉得有一些点都蛮重要的第一点就是你要对美有一定的向往和追求审美能力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

然后要有一个好奇心注重观察因为如果是你特别自我的话就是你特别封闭的话你一般不会太去发现一些小的细节还有就是我觉得如果你表达能力很好的话做产品设计师还是蛮吃香的

说到这个我有时候是一个伪产品设计师就我自己会画一个 markup 然后我这个表达能力就非常的平级我就会画一个东西然后我拿去 present 以后我就说你不觉得这样比较好看吗然后除了

除了这个完全主观的美感以外我没有更多的语言来说服别人为什么这样比较好那当然这个东西还没有真正的实施所以我没有办法以这种数据的方式说你看这样数据会比较好吗

那作为产品设计师这个沟通能力有什么诀窍吗就除了画一个东西出来然后说你不觉得这样比较好吗对我觉得产品设计师的沟通能力技巧其实和其他的行业的沟通的技巧没有什么太本质的差别甚至可以回到童年时代就

就是跟一些小朋友之间最本质的一些劝说或者是达成共识争夺话语权对啊它都是一样的就比如说两个小朋友对吧他们要抢一个玩具或者都想做这个东西那么如果比如说你要多在意点他对方的看法的话他也许就不抢这个东西他抢这个东西的本地并不是为了这个东西也许他饿了所以他情绪不好他想去抢这个东西但如果你给他吃的的话他就不抢这个东西

把这个放到欣然的工作经验上来讲你刚才说这几个小朋友可能就是 PM 或者是 Engineer 然后他们在抢一个东西或者是在跟你抢一个东西的时候他们一般是什么需求或者说

Product 和 Engineer 有时候可能不同意你提出来的方案他们一般他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Product 你就想啊如果这个 Product 有点像是一个小产品的 CEO 这种感觉对如果这个产品它的商业 KPI 搞砸了那它是第一个背锅的所以说你不管怎么设计设计出花也好它的这个数据或者这个指标最好是增长的或者是持平的

或者是稍微降了一点点但是你有一个更好的理由说虽然降一点点但是我们这块损失了但是另一方面增长了就是要他可以交代这个决策对产品是好的

工程师的话呢可能会在意这个东西是不是比较好的合理的能够实施出来就有效率的实施出来比如说你画了一个草图然后这个草图跟现有的公司的这个组件都一点都不像那他们可能需要自己重新自定义这些组件那他觉得这个可能就并不是很合理

或者说呢他们也是很实际的就比如说这个项目我在四周之内做不完涉及到这个潜在的一些小的流线太多了那么这样的话他们觉得这个好像不太行或者这个设计量太天马行空了那么从设计师的角度来讲的话呢最主要的可能还是应该从用户出发就比如说这个设计方案是最好的解决用户痛点的一个方式

但是我明白你的这个用户经理和你的工程师的这个诉求所以说我们就达成一个共识对吧就是哪一部分舍弃一点但是哪一部分要坚持住所以这就是一个对话的一个学问吧你

你们产品设计师在说服别人说这个是客户需要的你们现在还会做用户访谈吗会做的而且一直都有在做但是做的方式不太一样在三年前左右我们公司有一个非常好的用户调研时的团队非常厉害而且每个人知道的很多而且真的是从用户的这种心理学角度出发的我感觉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

但是他们被这个裁员影响之后的话呢就是产品经理和产品设计师需要担当了很多这个用户调研的这个重任然后我们一直有用一些第三方的平台吧有做一些用户的调研但是呢非常谨慎的去使用这些平台因为你也知道大家对钱花在哪都是非常重视就能解释出你的这个钱花的缘由是不是真的值得去做这个用户调研

明白有没有什么比较常用的这种用户调研平台可以给我们科普一下我们公司用的是 user testing

对以前还有个 user zoom 但是 user testing 把 user zoom 后来买下来了所以都是 user testing 然后除了这个平台以外呢因为我们公司有自己的这个很多的房产经纪人嘛如果你要是做一些内部的工具就简单很多你可以直接就是找不同的人去聊因为我们有很多很多的这个上千个房产经纪人可以去找他们去聊然后他们比较容易愿意来跟你聊这样

非常愿意因为是内部工具嘛他们非常非常愿意而且一般的这个建议都非常好因为他们就是使用的人然后呢对于用户来讲的话呢就是终端终端用户就是那些广大的买房卖房的人

有的时候也可以找这个经理人去谈因为他们毕竟接触的人很多嘛但是找他们谈的话呢他多多少少有一些这个所谓的他们已有的经验可能会造出一些所谓的偏见所以这也是应该值得注意的地方像 user testing 这些网站呢它的好处就是说你可以比较快速的找到很多人和你的需求相关的人去来做这种测试但是呢

但是它也有它的一些问题就比如说这些平台的话他们都是挣钱的就是每做一个测试我会能得到一些钱那么如果是有这个驱动力的话呢你就要涉及到很多问题就比如怎么样能够保证我能真的找到最符合我想调研的这部分用户画像的人还有包括我怎么样能够保证它不是为了拿离卡

对啊我可以说什么东西都说特别好太完美了特别棒然后我可以把钱很轻松地就赚到就有点像是那种医药公司在测试新药的时候有时候有的人为了去挣这个钱他不符合要求但他也会去报名参加对所以我们做了很多方式去避免这种东西发生

比如说有一个 screener question 就是有一些问题来把不符合我们的需求的人筛掉然后还会放一些那种所谓的陷阱问题陷阱问题是什么样的就是为了防止有些人盲目地去点这个筛选问题

就像我这种填表的时候不仔细看题目全都点 NoNoNo 的人会筛掉我这种是吧对但是你可以乱填其他的表就是也许你总会蒙到一个对的因为他们也是去投很多很多这种不同的实验就也许别的实验会选中你这也是一个敷衍的方式钻外快的好地方欣然自有写一个 design with AI 的 newsletter

但是你自己的本职工作当中接触 AI 多吗不是那么的多可能不像是有些专门做纯 AI 产品那么多你是在什么情况下会接触到 AI 在你的本职工作中公司有跟 AI 相关的产品我可能那接触了一点在前期的时候然后就是工作上有的时候 AI 能够帮助我解决一些问题

可以给几个例子吗就是 AI 怎么帮助产品设计师工作更有效率啊

我举个例子吧就比如说有一些比较早期的时候让我想一些潜在的一些产品的主意因为它涉及到的制约因素太多了那可能我就先让拆 GPT 给我一个思路你要提供给它什么样的问题非常的重要就你要给它提供哪些信息就比如说你可以提供商业上有哪些最重要的 KPI 的考究然后你可以提供最重要的用户痛点是什么

你还可以提供你想要什么样的一个类型的概念方式除此之外再具体一些因为用户增长很多的时候它不仅仅是设计甚至跟所谓的 copy 就是跟你写什么文案也都关系非常大因为你这个文案可能直接决定了这个别人是否点击你这个按键

所以说这个文案方面的话多少也是产品设计的一部分那么这个的话就是像那种拆 GPT 什么的就会提供很多的想法尤其是像对于我来说英语不是母语的人

Design with AI 是欣然的 newsletter 在 substack 上面然后我有看一些欣然好像还蛮喜欢给不同的模型同样的任务然后去比较他们的结果就作为产品设计师像你在 Brandstorm 怎么解决一个问题了解一个产品相关的背景知识的时候你觉得哪一个模型对你来说比较好用

我可能根据具体情况我用的工具不太一样我举个例子吧如果我要是想了解一个东西我让他帮我解释一个什么东西的话我觉得 ChatGPT 蛮好用的如果我要是想写一个特别简约的东西那么 Cloud 比较好用简约所以你的意思是 ChatGPT 比较啰嗦它有的时候会比较啰嗦但是呢它是一个

有点像你在跟一个啰嗦的人说话它的描述性还挺好的但是 Cloud 的话呢有的时候它像跟一个很聪明的机器说话一样就这种感觉当然了 Cloud 有它的优势就比如说如果我要做一个那种所谓的 prototype 就是说圆形涉及到一些编程的话那么 Cloud 比 ChatGPT 好用很多它可以有那个 artifact 功能就是说你在一边提供你的需求它右边直接就可以展示出一个圆形所以很好用

所以不太一样吧在 Restfin 和你一样用这些 AI 或者是模型帮助工作的 product designers 多吗我觉得不多我没有细聊过我知道很多人都在用 ChatGPT 但是呢更多的是局限在改改文案

你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很会 design with AI 我希望未来的有一天会意识到这一点吧现在还没有我有自信的对但是呢这个自信是基于这个东西大家都在摸索的期间因为我发现欣然很擅长于发现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例如他最新的一篇文章是他把所有 Figma 的 comment 全部导出来然后可以做一个比较系统性的 review 我用 Figma 的时候也是觉得我怎么知道哪一个 comment 我需要看我觉得很麻烦然后我就觉得欣然跟我认识的其他设计师不一样的是他会去思考说我怎么用 AI 来让我的设计流程更方便然后最后再进行一个整理

这个习惯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我都没有想过这是一种能力我把话题拉远一点我觉得我一直从小的时候到现在吧我不觉得我是很聪明的人因为我觉得很聪明的人呢他能够一下就抓到这个东西的本质去了解一个事情我呢可能能把这个东西用非常非常简单的方式去把它展示出来我才能明白这一个事儿

那我换一个角度问这个问题你觉得在你们公司的其他 product designers 为什么他们没有使用 AI 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他们的工作效率还是因为这个有比较高的学习门槛还是因为他们可能现在也没觉得自己的工作很繁琐他们不觉得有需要去寻求工具的帮助我觉得最后一点吧

因为在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出现的时候都会有一些问题现在 AI 很多问题都解决不了所以一般这个时候呢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去在这个地方深挖的有道理就说现在的 AI 产品它很多时候是可以解决一个问题的 80% 70%但是最后的那一部分还是需要人去解决但是你看到的是说有很多 product designers

它是希望这个工具现在就可以解决我的问题了如果还没有的话它就没有 ready to adopt 它就还没有做好准备去使用这些工具在观望状态吧这也是非常正常的对其实我也是一个非常滞后的观望者在小的时候电脑游戏我也不太玩的但是别人都比如说红警都玩完了几年了然后我才开始玩然后暗黑破坏什么别人都已经玩遍了我才开始把它打开开始玩所以我是非常滞后的

但是这次人工智能兴起来的我就是非常有意识的就一定要快点就是去更专注一些吧

其实我在看很多欣然的这种 block post 或者小工具我就觉得它其实有产品化的可能你有想过把自己的某些小的 project 做成一个产品吗我现在阶段没有太想过这个事情其实很多人都在想这个事比如说硅谷或者是科技行业很多人都在想这个事情

你甚至能办一个公司出来但是我恰恰呢没有那么强烈的想法至少在现阶段原因是因为一我可能确实没有时间去想这些事情二的话呢我总觉得有很多人比我更胜任就比如说一些软件工程师他们如果懂一点销售懂一点市场懂一点用户再懂点设计的话那他会做的比我好太多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我自己蛮享受这种所谓叫 information product 其实我写的书啊甚至包括上课上课算一半吧我觉得写的书就是我写的这个杂志也算上其实也算是一种产品我可以去跟踪到我的这个产品的销量情况然后我也可以进行一些假设就是为什么这个销量突然变好了为什么销量不好

我在 LinkedIn 上写的每一个 post 也是这样如此为什么这个 post 会引发很多人的共鸣然后这个 post 怎么写才能在这个大家注意力非常稀缺的年代能够读下去会对别人有帮助我觉得是和产品是很像的嗯

你在最早开始写书和写 newsletter 包括在 medium 上写 blog 的时候最早的初衷是什么还是说你从开始的时候你就觉得说这个可能是我的一个 passive income 可能是我的一个可以带来一些钱的副业

我觉得是一个意识吧就我觉得能够成为一个带来钱的被动收入哦所以你从一开始的时候你就有这种意识了多少有一些吧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写内容的

这是好问题我在上小学的时候书中高中我特别喜欢写东西大一时候那时候喜欢写诗会写些东西但是我的二十多岁吧几乎啥也没写过但是我有第一个孩子之后我就突然就是那种文思泉涌的感觉为什么我这么说吧我觉得首先这个人生的一个很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刺激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我那时候有读一些短片就比如推特上大家都是去短片吧它有这个文字的限制因为我看到很多东西之后当你总看到一些人去分享一些东西的时候

就自然而然的就会去写一些东西然后我就写呀写呀写着写然后我的 LinkedIn 一直写写了能有个差不多 15 年了一个比较持续性的一个输出你当时看的短片都是什么内容也是技术性的吗绝对跟技术没啥关系可能一些跟商业有关跟创业有关的一些体验分享

也不一定是创业商业就是因为你知道硅谷那边吧就是很多人喜欢用推特对吧他们是又在说小孩的事又在说家庭的事又在说营养的事健身还有创业就他总说这几个话题所以说点开推特的时候你就自然而然的会看到这些东西都是那种很短的但是非常就是 vulnerable 就是他非常真实的一种状态用很短的文字去说一件事情啊

可能关于人生感悟什么的所以可能不一定跟挣钱相关但是我不得不承认这方面对我有很多影响

我很好奇新人有现在还能回忆起来的给你留下印象很深刻的推文吗那有 Neville Ravikant 对这个影响非常深 Neville Ravikant 是一个挥鼓的一个比较传奇的天使投资人吧他就是在很早期的时候 somehow 就投了 NotionUber 就一堆啊一堆很厉害的然后

他也很擅长写东西所以大家知道他就是他很会投资然后他很会写这种不是鸡汤啦可是就是一小段这种比较哲学性的话在 Twitter 上面

然后比较有名的 Twitter 例如什么 How to get rich 啊之类的对很多人其实影响蛮深的好介绍完毕我有最有印象他写的一句话就是说如果你秘密的去厌恶金钱那么金钱也会疏远你

我很好奇就是我在想象欣然当时的这一个过程有了小孩之后是刷推特本来是想找很多育儿相关的信息然后刷到了这种谈投资谈创业的信息开始有了比如说要做副业的想法然后才开始写东西嘛

不是的我一开始想写东西纯粹跟转行相关就现在我的 substack 也有一个 newsletter 是私人的里面有大概是两篇文章然后有三个 subscriber 他写的就是我非常真实的转行的体验实在是冲击太大了从什么行业转到什么行业呢从建筑转到产品设计对我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

我有看过欣然写的一些关于她自己转行的文章当时给我留下印象很深的是欣然说她第一个小孩出生之后你有一天看着她然后你就有非常大的经济上的压力是这样吗

可以说相关的吧就是挣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有一个比较好的一个工作状态因为当时建筑确实是两边都没有站上就是又很辛苦挣的又不多当时在孩子出生之前其实我这种欲望就非常强但是孩子出生之后就变为极强就是那种开挂型一定要无论什么也要把行转了这种决心这样

转行转到 product design 这一行是一开始就看好的吗我是那种特别的就是谨慎保守然后反应慢的这种就是在十多年前我同学就建筑学转成这种 UX 当时正好是赶上这个产品设计的这个黄金时期就你可能不需要能力那么出众但是你也能找到非常好的一个工作

但是我们如果就是拉到现在来看的话如果你在十年前就转了和现在的你会有什么差别吗差别会很大的你觉得差别在哪些方面在经济上吧当时有一个朋友在很多年前转听说他能建筑转到 UX 我听说他的薪水之后我甚至以为是一个骗局或者是 spam 或者是哪肯定是有问题的要是有一个

要不然就是他工作特别辛苦要不然就是可能这个事过了六个月一年这事可能不成反正哪可能有问题因为这个薪水已经超出了我对当时他转到另外一个行业能达到的薪资的认知我们之前也有一个做建筑的朋友上我们的 podcast 有分享过建筑师在刚毕业的时候一年大概五万多差不多是这个水平

你当时看到的差距是多大我当时的第一份工作是四万多而且我当时身边同学跟我的这个薪水差不多而且有的公司还不给办签证只是实习来讲这就是你的圈子是多么的重要就你身边的人因为当时你会潜意识觉得哎呀他也这样我也差不多甚至可能还更好一点我认识这个人达出那个薪水之后我当时觉得哪有问题现在想想看就是属于井底之蛙

你当时听到他的工资是多少我当时听到是十万多多一倍多十多年前

对就是从这样来思考的话转行就变成是一个非常合理的决定当时我阻力也蛮大的我从小呢或者家庭就不是那种很投机的家庭你知道吧就是这个机遇咱们赶快做这个事我从小教育都是那种一定要深耕你知道吧做一行爱一行一直读读书读到 PhD 博士毕业然后去学校教书是这样一个非常保守传统的一个路线所以说我不希望轻易放弃建筑

国内读的建筑学读了五年来这边读建筑学毕业之后在建筑公司工作我真的不想去转而且我也在准备考证我觉得先把证考下来也许考完证之后就能好不想这种中途放弃所以我当时决定了继续去考证而没有去决定转行

那我们再回来说你当时决定转行的这个时间点你从有这个想法到转行完成花了多少时间巨长你们可以猜猜多长就是有大概有这个想法到最后转完

我猜三年我猜一年吧大概是有五年多可能五年多都不止我在 15 年的时候我投了一些 UX 方面的实习你就想想那时候我已经可能很确认地去想试试这个方面了

你在转行的过程中你有很多思考然后你有很多学习方法你把它都记录下来最后也出成了书当时为什么想到要把自己的这个过程记录下来我也不记得了我最开始写是手稿所以我写了很多这个纸的上面东西

是什么样的内容转行 101 转行 101 我要做以下的事情是这样吗也不是了我当时更多的是关于那种心态的这种所谓 mindset 就是那种人的意识的这个转变我当时在特别苦恼一段时间因为能想象出来吧就是那段很苦恼就是做建筑我当时也看了很多书甚至可能看了一些视频但是可能更多是书

然后我当时觉得哇其实这个人的这个想法是特别有意思因为这个你的意识是从小成长当中一点点一点点一点点的去塑造出来的然后很难去改变这个事情像我当有一个机会比如 UX 出现的时候我当时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这个哪些潜力或者是怎么样的我可能想的是继续做我喜欢做的事情深耕于建筑吧

我就是这个脑袋里没有这根弦但是你还要经过一个说服自己的过程才能完全的投入到转行这件事情吗对就是各种阻力就觉得这事好像不行举个例子吧就比如说我觉得哎呀

这个行业因为太新了所以不一定它前景怎么样建筑师考完证之后工资也不少如果半途而废的话那我之前过去那七八年学建筑工作的经验可能都白废了产品设计也许比建筑设计感觉没有那么的复杂那么的有深度然后建筑师可能越老越吃香可能产品设计师不一定过多少年会什么样签证我的是走的是建筑学校那不一定签证能批下来所以各种各样的阻力

那你做决定的时候一般都是以这种理性的角度出发还是你有爱的成分吗就有些人他就是爱做建筑啊有些人他就是爱产品设计 UXY 对不对那这个比较感性的成分有在你的 decision making 里面吗你应该很喜欢做建筑吧

我不是那么喜欢做建筑就是非常讽刺的去说这个事情因为我知道有的人他真的太喜欢做建筑了做模型比如说有一期的小辉这种类型就非常符合这种执着的精神小辉是我们前几集的嘉宾如果大家对热爱建筑的建筑师的这个角度来聊这件事情的话是第 42 集

我们在前面没有提到其实小辉和欣然是认识很多年的朋友在读建筑的时候就认识的朋友我非常热爱建筑但可能并不是指的是做建筑设计或者是做建筑的这个工作来说我特别喜欢研究这种不能说建筑理论吧但是一些很特别的东西比如说后现代主义比如说从 1960 年到 1980 年这个时间世界各地的建筑

非常的喜欢我也会画很多插画什么的非常热爱而且我现在也是只要走到一个建筑里面或者是建筑师的这个比较有名的建筑里面会觉得非常有意思我依然很有这种共鸣对你来说更适合做一个爱好不是一个职业真的现在回头想想也许还真是这样那你现在已经做了 product design 这么几年了这个工作满足了你在入行之前你对它的各种想象吗差不多

现在它对于你来说还是一个 dream job 我不能说 dream job 这个事情因为 dream job 的话我个人觉得因为大部分的人他都不是非常专一执着去做一个事做一辈子比如说你特别喜欢 data science 但是你知道你从 20 多岁一直做到 50 多岁可能你也不是特别想做但是有一部分人很少数的部分人他会想做这个事情

但是大部分的人可能不想做这个事情但是由于这是他的一个专业知识他擅长做的事情有这个市场需求也公司愿意去雇他去做这件事情所以他可能要不然是迫不得已要不然就是一种惯性的状态会一直做这件事情你猜我和 Amy 是想继续做 Data Science 的人还是做腻了的人我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不想继续做

嗯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样的但是呢我不排除你们还想做因为毕竟这个 podcast 名字都在这个 DS 所以对啊但是也有危机啊所以你现在是觉得自己可以度过这种对一个职业的倦怠期了我觉得还好啊但是你要说 dream job 这个 job 这个事情我觉得就是说当你这个事情像玩一样就 dream play 可能

可能它是真正的 dream job 我有一个问题喜欢问自己如果钱不是一个制约条件的话就比如说我有无限的钱或者是你没有无限的钱那你会决定做什么因为我觉得这个东西也许会更离你真正想做这个所谓的 dream job 更接近了

那么我想做的事情呢我首先我想去到处世界旅游然后我想去采访一些有意思的人这个有意思的人呢不一定是搞 data science 的可能是街边老大爷或者是非常非常随机的人但我觉得每个人身后都有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我特别喜欢了解那种各行各业的人去听他们讲故事这个就特别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如果我还会做一些就是我会写一些像自己的一些期刊

中文期刊我想去用文字来多少影响一些人因为我觉得它可能超越了我现在所在的做这些产品设计的这个东西我为什么想影响一些人呢因为我觉得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他都会有很多很多潜力但自己没有意识到我觉得是个非常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能够帮别人点亮一点他们的人生吧尤其是在我这个阶段我真的感觉自己

自己在变老了你知道吧所以更多的是想能够做一些有益的影响吧对别人你做这么多内容创作还在网上教课你有看到确实的自己影响到谁的这种例子吗有我知道有一些人就他说可能一直有读我的东西过来会挺喜欢我写的东西的

我 LinkedIn 上写了很多年我最开始写的是转行后来写一些就是讲故事这个事怎么样 storytelling 后来又讲一些产品现在讲 AI 方面的东西所以我讲的话题不一样但是我一直在有输出至于你说影响不影响这个事呢我觉得这个过程比较重要我可能并不在乎就比如说这个人说哎呀你这个心安你这个东西不太好了改变了我的什么人生什么的我倒不期待这个事情对我自己有在写这个中文的杂文吧

也没有发表过但是我觉得这个过程是就是挺享受的也许某一天也会发表出来吧

我之前在跟欣然聊天的时候欣然提了一个点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你说你始终还是有一个不甘平凡的这样的想法你的很多创作你做内容是不是也是和这个想法有关就我觉得我 20 多岁好像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因为各种原因吧就是自己感觉自己挺忙的但都是其实现在回头想想其实浪费挺多时间的

现在是正好相反我现在时间其实非常少非常非常有限但我现在就是有点像所谓的开挂一样就是我真的就是还挺拼的我觉得但这个拼的是在于有一些就是一些牺牲吧我觉得这个目光不能放得太近因为我发现你看回头看看这么多年十年其实过得非常快的

接下来那个十年其实过得也不会太慢的那么这样的话也就是说我不能只想我今年下半年能干成什么事我必须要大概想一个四五年的一个大概的想法从这个角度出发来讲的话我做的事情也是为一个比较大的一个梦想去铺路的

是什么梦想梦想就是说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自由去做自己想做的东西财务自由吗财务自由是一方面吧而且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就是从成长过程当中我觉得我就没有太想过这个事情就可能读书研究生这个读博士然后去学校当老师我就没太想过这个事情

我发现不少人跟我是一样的他赚钱是有点像肌肉一样就是说如果你要是一直不想这个事吧你就也一般也不会想这个事情但是有些人呢他很小就想这个事情他想啊想啊想啊他可能 18 岁 20 岁就创业了所以欣然觉得你现在做这些尝试啊跟这些为这个更大的目标做的这些努力啊你心里有时间限吗还是说其实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达成

但是往一个方向走这样我希望能够趁早吧就是我肯定是想在 40 岁之前会有一些突破你知道为什么我有时候会想赚钱这个事情或者是这个自由的这个事情有的时候迫不得已因为如果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其实比如说工资已经足够了那我其实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动力去做某些事情但有的时候有孩子之后花费很多你会发现你本来可以做这个事情但是呢就比如孩子拽着你玩非得要跟你玩什么的

但是你就说不行我现在要再开会就是当有很多次这种各种各样类似的体验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身不由己就比如说他放暑假我就只能把他放到那种暑假的班上课因为我自己要上班嘛所以说我可能会更向往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就是欣然在实现这个比较大的远期目标我觉得有一个非常实际的做法就是一直不断地输出

然后其中一个方式是他在 Maven 上面有教课 Maven 是一个就是专业导师可以在上面教大家做一些他设计的一些课程然后欣然是教大家使用 AI 尤其是这个设计师群体这样你是怎么开始决定教课是 Maven 邀你吗还是说你自己去争取到这个机会的

我有在 Maven 以前上过课我上过可能两个课吧所以我对这个方式这个平台大概的有一些了解它的

它的本质是 cohort based course 就是相当于咱们几个人一起上个课然后有个老师在讲然后你这个学生之间呢在一起听课后就像是一个聊天组似的就可以进行一些交流所以它所谓叫 cohort 一个 cohort 就大概一群人吧这种方式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商业的一个想法然后这些年做的也蛮成功的

然后我怎么想到这个事情了呢我当时想有一天我也可以教课因为当时我都是从学生的角度来上课嘛对吧我觉得可能我就是种下一个种子有一天可能我也可以去教课但是为什么在去年这个时间节点突然教课呢原因是因为在去年夏天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个钱有点不够用了哈哈哈哈

然后呢我想教课这个事呢我已经跟我爱人说了能有将近一年了然后爱人就说他听都听烦了实在忍不了了就说你说的太久了总在说什么这个想法但从来没做过当时是因为迫不得已我就需要多赚点钱所以当时真的是硬着头皮就发布了自己的第一部 cohort

他是你去申请说我要在 Maven 教课然后 Maven 同意然后你就可以做吗他有申请的但是并不难但是如果你要让你的课正式在他平台上发布就是别人能在这个平台中我找到你的课你需要满足一些条件你需要有至少 50 个人来 sign up 你的 waiting list 或者是

或者有多少个付费的学生之后你可以才能正式的在那个平台上面发出来如果人不够的话是你还是可以发布你的课程可是他不会在平台上帮你推广是这样吗对你当时是很容易就找到足够 sign up 或者是付费的人吗我当时有点记不清了但我记得我当时也是特别内耗这个事情说哎呀会不会有人 sign up 这个特别

特别纠结压力很大但是习得糊涂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有人看到我的这个 newsletter 了所以他就是很快就 sign up 了当时诶当时居然还有人 sign up 觉得非常惊讶然后之后的话就陆陆续续有人 sign up 然后后来还将近 20 个吧嗯现在在 Maven 上教科是一个稳定的收入吗

不是那么稳定还可以我还是挺欣慰的就是说我这两次课其实只差两周时间非常的近能够有一些学生能够报名我还觉得还挺欣慰的而且我真的是不怎么宣传我的课你们应该听得出来他不是很会宣传他到现在都还没有介绍他的课在教什么哈哈哈哈

你要不要给大家讲一下你这个课在教什么我课主要针对群体是产品设计师当然也有过那种个别不是产品设计师的人来报名课比如说他是搞这种跟商业有关的或者是他自己想创业的或者是他是有一些编程基础的工程师就个别这样的人那大部分还是产品设计师和用户体验设计师或者是想转用户体验设计师的人

教的东西是怎么样借助 AI 能使你的工作效率提高并且提高你的创造力吧我觉得是很实用的一个课因为我自己读不实用的东西我自己也跟不下去所以说我自己的课还是蛮实用的实用的是什么呢就是我很少讲理论的东西都是那种具体该怎么做然后我之前的学生反馈的话他觉得我这个课的信息量可能是别的课多了 50%到 80%

这是你的风格吧欣然写的这些关于转行的书的评论也大概是这个意思 No bullshit 就是一个可以照着执行的 menu 我想东西的思维就是这样的就我都没觉得说我这个要写本多么多么多么实用的书因为我只是把自己想象成就是学生我觉得这可能是比较适用的方式

做这么多事情写 newsletter 写 blog 写书然后还在 Maven 上教课你同时还有一份全职工作这个全职工作也很忙你们家还有两个小朋友你怎么管理自己的时间啊我希望能够是那种非常非常高效率的人你知道又聪明又有效率的人但问题是我不是那样的人所以

有的时候有些费傻功夫吧可以这么理解所以我真的是投入还蛮多的就是那种笨功夫也就是说你看到的这个东西的背后其实都是一点点时间和付出换来的就比如说孩子在玩的时候写一点推孩子在外面溜达的时候想一点然后早上可能天没太亮早上起来写一点晚上的时候再写一点就是这种就是纯靠时间挤出来的那你每天大概能睡几个小时最近睡眠不是特别好

对我可能睡六个半小时左右对于我来说有点少我每次问完别人睡多少个小时得到的这个答案如果比我睡的少的话我觉得不可借鉴你是多少小时我要七八个小时很幸福我特别羡慕你 Amy 呢我可以睡很少可以睡很多可以睡十几个小时我也可以睡三四个小时

换我在做的那件事情让我亢奋不是一个很健康的人就是年轻了也许吧 Stella 就知道就是有时候半夜会突然冒出来然后她早上就会觉得很诡异对我早上起来的时候发现说哎凌晨三点给我发信息这个人怎么回事凌晨三点的时候我写好了哈哈哈哈

对然后我早上七八点的时候我回复说你怎么睡这么晚然后他又马上回复我就天哪这个人是不是睡觉吗你太适合做国际贸易或者是建筑了适合创业突然想要做这件事情我就可以突然非常高效然后通常那个时间的发生的时间点通常在十二点半到一点之间所以才会形成这种半夜三点在那边到处吓人的情况对

我们今天跟欣然聊了很多欣然做好多事情欣然的生活也是有很多面在你自己的眼里如果我现在让你用三个词来概括你自己的话你会用哪三个词

首先肯定是沧桑了就是跟身体状态有关我觉得是蛮沧桑的第二呢是敏感吧对我觉得还是敏感第三呢是比较有动力嗯沧桑敏感有动力我可以感觉到欣然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好犀利啊比较 sentimental 然后我还发现另外一个 pattern 就是欣然可能一直

一直都心底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是通常就是当现实的压力突然发生的时候你就会突然爆发然后你就开挂了可能有的时候一种时间紧迫感吧就觉得时间怎么过这么快就不像以前那种慢慢悠悠啊可能干点别的事情我感觉时间真的是过得好快啊所以有的时候是那种被逼的一种动力吧

那如果让你用三个词来形容你想成为的样子你会用哪三个词这个比刚才那个问题更难一些尝试一下我可能并不是一定词啊可能是短语什么的

我首先肯定希望是对别人有价值的人就有影响的人影响不是在于地位是就像我之前说过一样就是能够点亮一些东西因为我自己也许因为敏感啊我觉得这过去的十多年过得不顺的所以我希望能够点亮一些东西如果可能的话这是第一个词吧还是短语啊

然后第二个词呢我也希望是健康吧因为我觉得健康非常重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支柱就好比睡眠也是睡眠可能健康的一部分因为如果你要是精神状态不好的话根本写东西这个产出都不能达到保证

而且如果是状态不好的话其实你对你身边的人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然后第三个词呢就是我觉得还是希望能够做一个好爸爸和这个好老公吧或者好儿子都算什么因为感觉亏欠的比较多我希望能够做的更好一些吧

我们 podcast 都很容易邀到一些很好的男人来对可是都已经 taken 了所以好奇怪这句话我们 podcast 有访问过很多男生然后都很不错我觉得我们都蛮欣赏的都是好爸爸和好老公对 podcast 上你总不能展现坏老公的一面哈哈哈哈

这是我们挑嘉宾的标准如果我们遇到是那种就是比如说比较大男子主义什么之类的就是有那种特质的我们不太会想跟他们聊天

我要是你的话我希望你能够邀请到这样的嘉宾因为就像我说的就每个人的故事都非常有意思就是也许你找一些那种性格非常极端的嘉宾也许会更有一些收获因为我不得不承认啊有很多人都是那种特别特别大男子主义的但是他也确实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所以每个人都有多面性的我觉得所以你可以尝试一下

好我们下次挑战一下这样说的下一个来我们节目的男嘉宾就会想说我是不是那个在他们眼中大男子主义的人那欣然我不知道平常有没有听我们 podcast 如果没有的话今天聊完以后你对我们两个有什么问题吗

我听你们 podcast 有听过一次是我在从家跑步准备跑到 Costco 距离蛮远的我现在正好把这个小辉那期听一下你听小辉那期会有什么感觉啊因为小辉是一个很有热情然后也愿意持续做建筑的一个人在我们第 42 期嘛你听完有什么感悟我觉得感悟还是挺深的

我们认识可能 14 年了然后我的回忆里都是 14 年前那个小慧基本上然后又听她讲了一些很多自己的创业这个故事我感觉就是很穿越因为这是你看 14 年前还是一个刚上学的学生还有一个感觉是有些地方还没有变我觉得她那种执着还是没有变表达能力非常好

小辉生活中是我感觉挺幽默的一个人他在 podcast 当中自理行间这种感觉还是没有变的

最后加了一小段就是夸奖小慧的话我可以问你问题对吧我觉得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讲我很佩服你们把这个东西做的一是坚持二是发布到各种平台上这需要很多的执行力因为我知道这个事情有多难然后更不用说两个人在经营一个 podcast 我觉得更难因为你还涉及到一些交流比如说你问他或者他问你

你们是有多强的动力我不知道做多少期了好像做了能五十期左右差不多是不是五十多期对我是非常佩服的因为做 podcast 的工作量比我写一期博客要大得多得多可能工作量我觉得就大还不少倍吧

那你们是什么样的这种动力去做这件事情其实可能会跟你想的很不一样首先两个人做 podcast 其实比一个人要容易很多对于我们俩的体验来讲都是这样的另外一方面其实我觉得做播客没有那么难我甚至觉得它比有时候写文章要来得快

对应该说每个人擅长的事情不太一样我们也是有写 newsletter 可是就我个人而言像我们这样聊天对我来说更轻松然后反而是写文章我需要去做的 planning 还有反反复复的改来改去的时间还比较多然后做 podcast 是另外一点很自然的原因是因为我本来就很喜欢花很久的时间跟人家聊天然后

如果不是录 podcast 他可能还会觉得我要走了就已经把他聊这么久可是录 podcast 反而就变成有一个理由把人强留在这里对聊完嘛对所以对我来说反而就更自然平常就喜欢做这个事情

那谢谢欣然来跟我们聊天我们也会把他的课程还有他的 newsletter 放在我们的简介欢迎不只是产品设计师其他人要是想更了解一些 AI tools 跟使用的一些技巧也可以看一下

那每周二数据女孩的中年危机都会在各大 podcast 平台同步更新除了 podcast 也请大家订阅我们的 substackthe cocoons 也可以加入我们的会员跟我们做咨询找我们聊天等等欢迎听众朋友们关注大家拜拜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