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65: 傳產二代接班術 - 從塑膠射出模具技術到數位轉型

EP65: 傳產二代接班術 - 從塑膠射出模具技術到數位轉型

2025/5/20
logo of podcast 數據女孩的中年危機|数据女孩的中年危机

數據女孩的中年危機|数据女孩的中年危机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A
Amy
A
Anton
Topics
Anton:作為傳產二代,我深知接班並非易事。初期,我並未急於改變,而是沉下心來學習所有生產流程,將其標準化。透過參與政府的數位機上盒計畫,導入物聯網系統,實現生產數據的即時監控,解決了傳統人工巡檢的低效率問題。在人才培育上,我秉持著「既要好到讓員工想留下,也要把員工培養到足以離開」的理念,努力為員工創造更好的發展空間。此外,面對客戶,我不再僅僅提供單一報價,而是提供多種方案,讓客戶有更多選擇,並深入了解客戶需求,提供更全面的服務。 Amy & Stella:從Anton的分享中,我們看到了傳統產業在數位轉型和人才培育上的新思路。Anton不僅將工業工程的知識應用於工廠管理,更勇於嘗試新的技術和管理模式,為傳統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經驗對於其他有志於接班的二代們來說,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Deep Dive

Chapters
介紹緯凱工業的業務,從模具設計、製造到射出成型的一條龍服務。說明精密塑膠射出的定義、無塵室生產的必要性,以及公司在模具壽命和精度控制方面的優勢。
  • 緯凱工業提供塑膠產品一條龍服務,從模具設計、製造到射出成型。
  • 精密塑膠射出強調高精度和公差控制,無塵室生產則滿足特定產品的潔淨度要求。
  • 緯凱工業的模具壽命長,CP值高,在業界具備競爭力。

Shownotes Transcript

不確定說貸款之後訂單會不會持續然後他說他會去頂樓半夜的時候然後坐在那邊哭最大的困難應該是產能夠不夠付給客戶這厲害了因為川普的政策下半年原本的營收就全部還平就一定超過 500 萬以上

哈喽大家好欢迎收听新一期的数据女孩的中年危机我是 Amy 哈喽大家好我是 Stella 每周二我和 Amy 会与来自各行各业的有趣灵魂畅谈带你深入探讨科技工作与生活的交汇点带来独特的洞见与思考

今天我和 Amy 又是早起来录 Podcast 大家可能可以从我们的声音听出来对 现在早上五点之前我和 Amy 说想请传统行业的嘉宾来聊一聊今天我们的嘉宾就是来自传统行业

傳統行業果然沒有科技業人 flexible 時間不好喬所以我們就喬了一個早上五點今天來的嘉賓是 AntonAnton 是維凱工業的我們台灣純粹就講二代這樣好 二代那 Anton 要不要跟大家打個招呼嗨 大家好我是安宏然後你可以叫我 Anton 那我目前就是傳產製造業二代好

你躺在哪里啊我在张矿那

你们公司是做什么的我们公司其实是做一条龙的塑胶色素开发就是只要你有一个塑胶产品你这个产品我们就可以从模具设计然后到模具制造模具色素成型然后一条龙的帮你完成对那我们主要代工的客丝化的产品其实就是比较小型的塑胶品就像一些美妆的喷头然后

然后医疗的耗材定型眼镜的那些字句白板笔的笔盖笔壳笔尾等等这些是我们比较核心代工的就是原型的精密塑胶品塑胶射出是哪几个字啊塑胶的话就是原料的那个塑胶射出就是射箭的射出就是出来的出意思就是按

按照一个模具的形状制成一个塑胶产品是吗对对对模具的话就基本上就是你可以去想象说夜视罐然后有鸡蛋糕或是章鱼烧然后会把东西填在那个模具上面然后产出那个形状啊

塑胶模具其实就类似那个模具的意思第一次听到射出觉得我是不是听错了因为他就是完全就是在形容这个射出来的动作而已没错没错他就是这么直观的翻译有没有什么别的讲射出的方法

别的讲法我知道的话是大陆那边会讲住宿成型台湾还是讲社书成型你们的产品都是精密的这个塑胶产品什么是精密啊为什么要做到无尘

無塵跟精密算是兩件事情做到無塵是因為一些產品的要求它可能會有一些法規的規範比如說就是晶圓的產品像台積電他們也要在無塵室生產我們塑膠的話就是醫療器材或是一些食品級的或是美妝比如說我們外銷到美國的也有護唇膏品這些其實都是可能跟人體有接觸的然後要求一些環境製造過程中不要有汙染所以會要求到無塵室

那精密这一块呢是指说比如说我们在模具制造的时候它在生产的过程中我们在加工的公差就可能会要求到一根法师的细度可能是我们讲两明就是 0.002 那我们在加工的时候就是精度要控制在这个尺寸内然后在塑胶的生产的公差可能会定在 0.01 然后或者说 0.05 这个范围内这个单位是厘米是吗毫米毫米对

控制這個範圍是因為它不是單一的東西出來它就可以直接用比如說垃圾桶它可能就是出來就一個桶是嗎那它的公差配合除非就是蓋子公差配合也比較大那我們東西可能是要求氣密性比如說白板筆它的筆蓋跟筆身它只能在

扣合的时候它需要有细密的要求不然你把那些颜料填充进去的时候你如果细密做不好公差做不好你消费者拿到手上的时候它已经没有墨水了因为灰发掉了所以它在组装的时候会有一些尺寸的要求所以我们把这个东西叫做相对精密的塑胶制品嗯

所以是有的生产线需要做到无成有的生产线需要做到非常高的精度

是这样吗还是说同一条生产线既要做到无尘又要很精密以这样来说可以用产品别来说就是如果它是功能型组装的那可能就要精密度要求那如果是衣材美妆的那它又要无尘要求因为我们不是一开始创业就有无尘室这是我们这三年才转型所以在没有无尘室之前我们做比的东西产品它是不用到无尘室但是

他就是要功能性的配合他就需要做到精密这样

做一个无尘室的话如果我去跟厂商谈我怎么能够确定它无尘室是何规格的他们会有落成的检测然后还有无尘室的等级就是从晶圆的话可能要到 10 或是 100 级那数字越小就是无尘的落成数就是越低那像我们就可能是在 1 万级那再上去可能 10 万

然后到捷径式这样子然后有一个标准的 ISO 的法规也有所以这个都是国际统一的一个标准的 OK 做无尘室是不是很难啊是不是很多塑胶设出厂都没有办法做到无尘应该说大部分如果你说中小企业的话确实不会做到无尘

因为你盖入这个无成事它的成本你除了前期建制的成本你还要维护的成本然后还有后续的一些人员的管制你都要穿无成衣应该说门槛相对的高但是你如果未来越来越竞争你势必就是要做出一些差异的话

有没有产品也没必要无成可是客人说还要无成因为塑胶说真的它就是一个量产尽可能低成本的东西它不会垫高它的成本但是我们的客户是会免费升级就是在我们还没盖无绳室之前就已经在我们这边量产了所以我们盖无绳室我们也不可能跟他说我们就是整场去无绳室我们要加价

那客户也会跳脚所以就是会就是不痛慢慢免费升级这样有什么产品是你们做的比较好的你们的工厂做色素类产品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对我们的优势来说其实是大部分来说客户他可能找厂商的逻辑是我这东西是塑胶色素这个制成要完成的那我可能就是找塑胶色素厂

但有的塑造射出厂他其实就是在外面找配合的模具厂或是模具设计厂所以他其实是我们把三家公司的能力集合在一家所以一代这样走过来的时候他知道说模具在开发的时候到射出会有什么样的痛点那射出在生产的时候模具不好会有什么样的痛点所以

他不會只交付一個 60 分的東西因為客戶排到我們這邊的話模具其實就是給我們

完全的托付在我們這邊它只要交付成品所以理來說我們會根據模具的品質然後材質跟壽命也就是說同樣的東西這個產品客戶會給我們的就是客戶親自跟我們說我們在所有的供應商評比中是第一的因為同樣的產品我們的模具壽命是可以撐過百萬模式甚至我們目前正在生產的有超過

15 年以上的模具依然就是在线持续的生产中所以相对来说我们因为具备模具开发的技术然后跟自己走过那些历程知道模具保养怎么样设计让它更好的保养然后寿命的更好所以在这一点来说是客户相对来说 CP 值会感觉比较好的嗯

就是属于一条龙服务然后也能更好的就是长期保养啊管理模具可以把这些 Mega 都跟客人讲这样对对对然后我看你们的影片有看到你爸在清模具对你们接受新闻采访的时候你爸就在那边慢慢的那边扫那个模具对

这个行业像你们这样做的工厂多吗这样做是指一条龙做到好的工厂对在这里的话应该不多或者说多的是他们是比较是自己有标准品的就是我觉得自己的产品而不是代工

那我通常這個多不多的定義標準是我去搜尋就是塑造社會代工的話然後他有說可以就是一站或一條龍完成的話那可能就是前面一頁

就大概 10 个搜寻数这样但比较特别是说 10 家厂商里面大家代工的领域其实都很广然后一条龙之外你还要看它的机台的大小才能够去承接它对应的产品别像我们的东西就是比较小的所以我们机台吨数就是在 140 吨以下那它可以承接的产品的大小就相对小

所以你除了你要对应到它能一条龙做到完那它的基材能不能符合你要生产的产品的大小那所以这些都要考虑进去你们能做最大的产品是多大啊

大小跟你的产能又要去计算因为假设你看鸡蛋糕一个模具它可能可以八个蛋糕它的模具大小可能就是这样可是如果它要做特殊造型的它可能这个八个模具的大小它只会做两个因为它可能要做比较大的恐龙之类的那就只剩下两个但是两个的成本一定比八个的成本高嘛因为

因为我同一个周期我可以出来 8 个跟同一个周期出来 2 个的成本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就要看说就算我的模具大小可以被考量进来还是要看客户的每年的需求量是多少我们会去帮他换算说那要开多少的模具那目前来说我们可以支撑假设你只要开一个模次数的话那就会以基台吨数 140 吨去考虑

那基台的顿数考虑之外其实就是相对复杂的还有你要看这个基台它的塑胶量就是放进去塑胶原料可以一次最多多少克那超过那个克数也不行所以简单来说就是要考量第一个它的产品的年需求量

然后对应他要开集磨穴然后再来就是他的机台大小能不能进去然后社交量能不能进去然后最终才得出来说这一个是不是我们要符合的供应商量你们的客户都是谁啊

我们的目前的客户主要就是我们就是 B2B 然后他们在对中端 B 端或 C 端所以我们可能是医疗器材的卖给医院的中间商或者说喷头的组装厂他们会研发然后也有组装但是零件就跟我们采买然后或者说美妆喷头的贸易商所以一般就是对这个中间商或者是要制作最终产品的这些厂商对

对对对不会直接对品牌这样近来也是有就是有一些品牌他可能自己想要开发一些小东西然后就会找我们然后我们就会帮他开这样子那我觉得这个也会越来越多因为品牌一开始会小量可能他的客单价高然后毛利够他会选择自己开模因为自己开模的产品才会跟外面的标准品不太一样开模会很贵吗

开模的话就是一样要回到说你的需求量应该说我们会去换算就是你这个贵是对应说你决定最终能够赚多少钱假设你就知道有那个钱那对比这个模具费可能来说可能就不会那么贵但一般来说我们就是基本上 5 万台币 5 万到 10 万百万的都有

就是比较简单然后小一点的可以从五万起然后可以一路往上看它的复杂度这样对对对魔剧你们是公司里面自己有铁工厂做吗对魔剧工厂我们有 CNC 加工机你们工厂大概多大我们工厂六百平左右应该是实地就是有放机台的大概五六百平

然后大概整个地的 1000 平左右他讲的是台平就是台平有点不太一样应该算是 1.5 个足球场

好那大家自己去查反正是六百台平不是六百平方米你们公司开厂几年了我爸在我出生那年创业所以 1995 他现在快三十年哇这直接透露年龄所以我们真的是一个 1995 年出生的二代对对对我爸开厂因为第一个客户就是转介绍那就是他出来之后他的老板就帮他介绍客户给他做这样

那是什么样的产品电子产品

因为那个时候在重新思考说公司它的起源嘛因为你要做网站的时候你要去问就是专业的那些严格以前没想过要问你要做网站才想要问没有哦之前就会听他讲做网站的时候再问深一点他说第一个故事就是他协议场就是去介绍他第一个客户然后一过去的时候那个客户就要他当场报价

他每经验其实很多制程他过去就是不一定会直接接触到报价因为他都会做但他老板不一定会给他看金额那他那个时候就是客户给他挑战就说你现在就是报给我

我爸說沒辦法馬上報價因為有一些要問廠商我們就類似蓋房子的建商我們要發給很多圖墨什麼之類我們也是要給很多廠商如果你不先收起那些成本你只要是暴低或是中間損壞我們就是要自己扛風險他那個時候還不知道現切割這個製程

那他就问这个厂商说因为他说不懂那个客户就说你不懂你直接问他他可以直接跟他说大概报价是多少好就他说那我这个限节格我唯一不确定的就是限节格这个制程那大概多少那你报那他报了之后呢回去实际做做的时候发现那个客户乱报就是他报很低被骗了

对他第一个客户就亏很大然后他就说这个就是首单集中单就是他第一个客户发现赔钱之后他就不做他的就是他也是他最后一个客户他也说反正就是经验吧在这个经验之后他后面也是越做越好这样

嗯不过你们这个行业利润是高的吗如果你说塑胶品的利润不会是高的但你说模具的利润的话因为它是一次性的就会相对的比较高就可能模具的话台湾基本上就是 30 到 50%都有那

那像我们自己场内做就是如果是你场内给我生产那我当然模具不会跟客户算那么高这个行业卷吗竞争激烈吗我觉得到现在这个阶段已经不算你要说激烈也算激烈那你说如果你能够跟客户讲出说你的不同或者说你有一个具体的提案我目前做下来是觉得都能够接受的那

以台灣來說中小型的塑膠射出廠其實真的沒辦法被大環境挑戰撐過去的其實也真的都收了如果沒有二代接班的說真的也收了

所以其实这个行业就是真的也是比谁活得久这样我最近也是上个星期也是一个客户新的客户打过来就说我的原本的配合的厂商就是老板生病就没有人接你能不能请我瞧一下产能帮他接这样子就会越来越多这样子

像你爸妈这样有你可以接班的其实算是在他的朋友里面是不是很让人羡慕应该说在现在这个情况只要有年轻人在传产然后是要接班的都是每个工艺商跟客户就是会称赞一下就是说年轻人就是愿意在传产就是不简单这样子就是难免就是一定会让他们小小的应该算骄傲吧

那 Antony 接班是爸妈希望你接班还是你自己的选择应该说我自己的选择我当然我看得出来我爸妈还是希望我接班但是他没有名就是他其实没有名讲我其实大学毕业当完兵我就进公司因为那时候就在思考说我要做什么一开始我有想说就我想要当那个企业顾问然后

毕业的时候跟我指导教授做面谈咨询这样他就说就是你一个小毛头没有什么经历哪一间企业敢给你做辅导这样子那因为跟教授不错所以他也知道说我们家我是二代这样子

所以他就说你家不是自己有公司那如果想要当顾问那你怎么不先把你家的公司 run 起来就是经营得更好那你也有一个可以发挥的空间再去当顾问也不迟那我就把这个跟教授对谈的过程就回去跟我爸说因为我爸问我说那你毕业你有想要干嘛我说我

我跟就是我老师聊聊之后他说我家里有公司你可以回来这样然后他就说如果你是你老师说叫你回来你才回来那你就不要回来他说你要自己想清楚这样因为他觉得说如果是别人讲回来那他是不是不会到时候如果有一些挫折问题的时候他就说早知道不要听教授他就说那你去当完兵好好想一想就给我答案

当面的时候就仔细思考第一个是我本来就是求学过程中其实也都是相关科系高中也是机械制图科就是画模具图的然后在大学是工业工程管理所以就觉得说自己的可能将近七年的时间就是相同的这个产业背景然后也没有到排四这个产业的话那我觉得就是可以先去尝试看看那

那这样子回去跟我把讲这个自己的决定的时候他说好那你就进来试试看但是就是从最底层就一样从模具技术现场先学起保养慢慢的就是全部去实际操作过一次才慢慢的接班安特尼的朋友圈里面和你一样的传统行业的二代多吗

回家接班的多吗去外面学习之后认识有越来越多然后确实就是到后面其实也都有回去接班虽然不一定接得很顺利对在这些人里面你观察到的大多数是自己选择去接班的还是

是因为父母的殷切希望所以回家接班就是父母不一定会讲但其实其实我们从小就是看着父母这样辛苦就是打拼长大所以我们起来会知道说就是他有年纪可能也是希望小朋友能够接班那其实大部分会因为这样的出发点然后先去尝试然后去磨合那也是有回去之后就是在创另一个业嗯

创得不错之后再回来接班那也是有回去之后发现不适合再出去的其实都有但是大部分来说我认识的还是有回去接班接班接得住吗

其实大部分来说接班说真的很难有一套标准化的做法就是你要怎么样先做尤其是我们这种中小企业然后是传产技术型的就它不是说你就请一个经理人就只做管理拜托像我们这种 10 人的公司或者说刚回来可能五六人的公司

那经理人第一个请不起第二个都是一线的人员他要怎么管然后师傅要怎么被管其实不知道所以很多时候还是先知道说我们目前这间公司它能够存活到现在是靠什么赚钱比如说我们就靠技术那势必技术就是要会所以第一件事情还是要怎么样

活下去那知道怎么活下去之后接不接得住就是要随着持续的学习然后在接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持续的去打怪升等磨合这样子所以我觉得接不接得住还是要回到一代跟接班人本身之间怎么样去做磨合甚至就是找到好的顾问或说外部团队也都是一个方法

找外部团队是什么意思比如说我前面讲的顾问也是一种外部团队就是你跟你爸变成中间要多一个人帮你们对啊大部分来说同样的话就是自己的小孩就是讲出来还是小孩嘛但是顾问讲的同样一句话可能分量就不一样是

效果可能就也不一样所以执行力的速度可能就也会不一样有时候外部团队也有可能是一些专案比如说行销或者说这些不是制造业擅长的那我们就外包安藤和伴娃妈妈现在自己家的公司里面的分工是什么样的

我爸就是可以把他當技術端的顧問然後我媽媽比較是採購財務端的那我自己目前就是兼技術客戶業務跟營運就是人資等等的部分

这个是我个人的观察就是如果一代就是爸爸妈妈比较想抓住业务端的话就比较容易吵架可是听到你爸好像是喜欢专注在做技术的感觉就好像比较好沟通因为你们就可以有明确的分工你可能也比较可以提供一些新的想法做业务相关的拓展营运的改变你觉得我这个观察是有道理的吗

我爸确实他都是说因为技术抵购所以是口碑介绍所以他比较不会做业务端甚至他没有应酬过我没有把我直接解答说到底不是业务的话会不会容易吵架不过就技术上就是我每个人常操应该说他们专业什么如果碰到他的专业的话一定会有他们的要求这样子就比如说他对品质上面一定有一定的坚持那我会在

品質跟客戶的預算上做中間的衡量

这个时候就是因为势必东西还是要顾好品质那我会跟客户协调说假设他们想要达到的品质可能跟我们估的后面他们可能有落差因为有的时候他们可能做新产品的测试不会马上一次想到位那我们帮他想到的时候可能跟当初的报价就有落差嘛那我就会跟客户沟通那是要选择哪一个方案然后变成说我去做这个协调如果是我爸的方案一定是直接选最好的哈哈哈哈

其实你讲的这些跟在软体公司也没有什么区别就是 CTO

或者是带领技术的这个人他如果想要做最好最对的方法的话其实有时候时间成本跟技术成本都会高很多就是这个 balance 其实都是一样的没错没错就真的都是相似我很好奇啊就是像这样一家人都全身心的投入做同一家公司的时候是不是很难有功

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对啊就是我们吃饭也在聊工作在这样的成长像家庭上因为专业的时候他们就是背那些贷款所以他们如始如后就是在工作忙的时候就是可能吃时间的时候然后赶回去上班这样子所以其实是

到现在可能回去大家吃饭的时候有的时候就是聊工作当然就是现在生小孩就可能会聊一下孙子就是聊两句工作再聊两句孙子穿插着来对对对还有一个界限是你们是不是家里跟工厂根本就是同一个地方对你很厉害楼上的下楼就可以工作对啊对啊对啊哇对他觉得很可怕对啊感觉就是突然间

24 7 都在工作吧应该对他们确实是年轻到现在就是真的都这样但我因为就我现在有小朋友所以我后面就搬出来我们在准备这次聊天的时候有看一个 Anton 和爸爸的采访在这个采访里面我看到你爸爸有提到说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家里也是经常为钱发愁你对这一段有印象吗就是他说他刚创业然后压力很大

那就那时候刚好从传统的那个人力的加工机到 CNC 电脑就是程式控制的加工机那种传统的加工机可能一台就几十万那 CNC 就可能百来万就是几百万这样那他就在抉择说要不要贷款

后来就是决定去贷款后那真的就是压力很大因为不确定说贷款之后订单会不会持续然后说他会去顶楼半夜的时候然后坐在那边哭天哪

当初他问他爸就我的爷爷奶奶就是都是反对因为就比较保守就是说你确定这个东西要投资吗投资会赚吗但是其实说真的你当下问他他其实也不敢有一个确定性啊因为有时候创业赌的就是不确定性跟风险但是你有记忆的时候家里已经度过这段最难的时间吗应该说我其实经历过工厂三千就是我

很小的時候是在透天的工業住宅一樓那時候應該是國小吧然後再來就是在經歷過高中的時候搬去轉型做塑膠設施就是到租工廠然後到現在我們自己的廠房但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從透天到租工廠的時候其實他們也真的都是做到

半夜可能一兩點都有那租廠房的時候也是都住在廠房那邊就是機台叫就馬上起床然後去做一場台廚所以小時候的印象其實就真的他們住在工廠

我想有一次也是郭小的时候然后那个时候才是透天就第一天他们刚出来的时候然后我就睡不着半夜一两点他们就是在一楼厂房要上来休息的时候然后我就躲在那个角落就想要吓他们然后一两点就是他们其实很累了这样然后我就转角就哈哈一下然后他就整个就很生气被他骂爆这样子

我创业好难啊还有白沫小孩那时候不懂那时候是享受跟爸妈玩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那时候就是很辛苦压力很大对啊如果你自己的小孩以后这样半夜一两点吓你你觉得你会发飙吗不会先讲不会这讲可能也有点太远了不过你能想象你小孩接这个事业吗

我会觉得说接班不会再是就是走一种形式因为在他们的那个时空背景下就可能真的是靠一直打拼就有收入这样就是等于用时间换金钱但我们希望的是就尽量的让它规模化系统化是真的是一个团队

然后去帮我们运作那我们可能在我这一代接班还并不是有那么多选择就是我一定要亲自下去一线但有没有可能就我希望就是我的小孩他不一定要选择说一定要进这个事业体或是他甚至不接我觉得也可以这个是我在台湾跟来美国之后看到的差别

因为像在台湾很自然会觉得家里的事业就是你自己要学会所有的东西去接这个东西因为是我们家里自己的所以所有的东西都要掌握得很好抓得紧紧的

可是在美国看到一些可能讲富二代好了或者就是商二代他有时候是不需要自己去知道所有东西他会有个经理人或者是他会有很多方法给他组一个团队然后他只要享受这件事情

并不需要像台湾像这样整个扛起来这种感觉是不是比较接近这样的模式就是在未来可以让他更轻松的直接接过去对啊我相信台湾也有这种模式的只是因为我们的规模体还没有到所以没有办法去做这样子的状况但希望说在我们这边可以达成然后去往这个目标迈进那你要加油好的我们

我们来聊一下这个具体你接班的这个公司的情况因为你的经验可能对很多家里有事业的听众朋友也蛮有参考价值的你在接班的时候公司你说没有那么规模化那么系统化具体是什么情况基本上就是我说的就是一代会就是亲力亲为就是六个人的左右的团队然后所有的工作就是一代都能做

所以它会掌控每一个现场的细节跟环节嗯数位化的情况呢就是所有的东西都哦没有啊纸本啊就全部就用纸本这样对对对没有所谓的数位化就用 Excel 这样你爸怎么出土啊因为你的模具要出土啊出土就是 AutoCAD 的这种 2D 图或者说他用的是 Pro1 的 3D 图如果把这个当定义成数位化那这个有啦

列印出来嘛然后到现场去看加工这样子但是公司的营运就是财务什么这些都是资本的对对对那你一回家一开始想要做什么马上改变的是什么东西说真的我一回家没有马上改变什么我是回去两三年后才做一些转型因为我自己知道我对这个行业也不懂所以我一回家就是一代希望我学什么工

我就先学因为我觉得我要先了解所有的流程跟工作可能因为我读公馆所以我知道说你要先懂流程你才有可能做系统跟数位化对所以我一开始进去的时候其实是先裁分先把所有的流程走过然后把它列出就是标准的 SOP 作业流程这样子

你大学学的这些东西是有帮助的吗就是在正规化或者把 SOP 写下来啊这些过程里面有啊有啊有我觉得我到现在依然就是还在用工业工程所学的东西在工厂的管理上

就很难得很少有人说我大学学的东西我在学校里学的东西确实是我现在每天还在用你是自己选的吗还是家里有点旁敲侧击让你去念工业工程没有工业工程算是我自己选因为那个时候就是

读机械制图这种实作的就是也是技术类的我就觉得说不想要一直碰技术类那考上然后最接近的就是企业管理跟工业工程管理觉得我们公司的规模并不是一间企业就选工业工程比较偏工厂管理

那听起来你其实当时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就已经是在为之后接班做准备了当时的求学阶段你其实也没有很多的心思自己静下来去思考说我未来到底要做什么那你当你没有很深的去思考说未来要做什么的时候你就会选就是你身边最接近的是什么你就只能先选再说我觉得越听越觉得 Anton 他爸妈很幸运因为我

我会听到一些故事他们是比较属于二代他会反而去选很不一样的东西因为他并不想要跟家里做的东西一样啊或者是他想要学加引号更高级的东西反而就比较不会仔细去思考家里需要的是什么

你选工业工程的时候你爸应该是有偷笑那你过了这两三年以后啊你第一件做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在帮家里做一个转型的历程里面第一件事情是应该说有一个契机是开始去网络去收集相关就是数位转型的资料

然后就有查到一个叫数位机上合的计划案就是他把应该说 CNC 加工机的那些生产的数据把它透过外挂 IoT 的那个技术把它

連網擷取出來然後我就想說好那就把塑膠射出的那些參數或生產紀錄看能不能把它連線出來那這樣子就不用每天去在那邊抄寫今天就生產多少個或是說用資本的方式因為你直接做基聯網就是最即時性的那你有一些異常或者一些狀況的時候你的手機可以隨時做通知我就覺得很方便然後就決定先做這個

所以我反而不是先做什么 ERP 在这之前怎么知道机器初步上之前就是机台会有三色灯红绿它如果有异常的话它就会响警报但有时候我们厂房比较大因为我们师傅可能他在都是自动化剧多嘛

假设射出机开下去自动化的时候如果没有状况的话品检品质管理的品管他每两个小时或四个小时会去巡回检验一次假设没有异常的话师傅其实就是会到模具部那边去忙可是如果异常在模具部听不到就是品检员就要跑去模具部叫师傅机台异常了这样子

那所以就是有时候要传达有时候就是在机台那边传出来可以听到就去排除这样嗯就是人肉传送机首先要有一个人先眼睛看到对对对那当时装这个会很贵吗

当时的话是参加政府的计划案所以就是补助一半总共的话我记得基上合是 80 万台币政府补助 40 万所以是你自己去申请的对对对我自己申请的但它其实是还有就是一套那个生产排成的报工系统所以不是只有那个基上合就是基联网这样子

OKOK 当时家里人发现要装这个东西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其实我自己也觉得蛮幸运就我爸妈其实没有特别的反对不确定是不是因为有人帮忙出钱的关系就有辅助一半感觉要拿这 40 万

对当初就还不懂怎么提案跟做那个成果分析的时候就是说这个就是你看师傅还要去教啊这样很麻烦他跑来跑去对他们来说掌控线就代表所有的根本所以他只要觉得说如果手机随时在外面发现说今天机台叫什么时候排除他都能够控制的话就可以满足他的控制欲他就觉得还蛮 OK 哈哈哈哈

Anton 他们的工厂在的这个地方在台湾的彰化是一个制造业聚落很多的地方一般在彰化的工厂是做什么东西的

彰化主要我知道有三種類型就除了我們塑膠設出之外就是有腳踏車然後鹿港那邊是水五金就水龍頭然後聯風頭然後社投那邊就是髮織 襪子然後很有趣的是就你剛剛說彰化的工廠很多

前阵子还有看到就是彰化的人口数大概有 120 万然后工厂登记的家数大概是 1.1 万家所以每 100 个人可能就一个是工厂的二代对所以我也不是一个很稀罕的角色

将聚落的这个情况生活的形态是什么是大家都知道对方做什么然后互相可以合作吗应该说看他的上下有关系是什么像我们附近是协力厂的话基本上我们去加工假设有一些东西制成像前面讲的线切割我们厂内没有基台那我们就是附近的加工厂一定是就近会比较好处理因为你如果要维修或者是新制成有一些东西要调整

你如果要我寄东西要寄到北部或是南部那可能中间又要耗时一天两天那像我们附近就近的话我们可能就是今天忙完下班送过去那他可以帮我紧急处理的话隔天可能就可以送回来

所以就近的话其实我们还会选择就是合作的状态去做营运你讲的这个刚好就是很多美国人不懂的部分为什么这个工厂没有办法直接就搬过来美国我就花钱或者是 Anton 花钱过来开就好了因为你的邻居不会一起过来

所以这个产业链没有办法形成你们没办法直接就是互相帮忙啊或者是知道去哪里找资源啊这个产业链的这个形成过了非常非常多年你们才有办法建立这样的关系这么近的距离就可以找到所有人这样的一个 set up 嗯嗯嗯

那你在彰化就是常常接触这些同业啊或者是相关的这种制造业有什么产业共同的难题你们现在在一起解决吗应该说大部分来说我们传产面里的一定就是缺工跟技术断层或者说现在应该普遍都缺工啊因为少子化的关系

你们的员工都是几岁啦但我们家人工应该是相对年轻的大概平均 30 步左右而已就很当年啊对对对那其他公司呢一般会是我们自己的供应商有的其实都五六十要退休了那他们的员工都是台湾人吗有台湾有外籍的对

对都有外籍移工一般是从哪里来有越南然后也有印尼泰国菲律宾哦不过你自己没有用外籍我们自己有越南籍的他们都会说中文吗有的会有的不会他待久了就会待久了也会说闽南语也会说台语哇好厉害对

真的很久的确实会这个招工难的情况是只是因为少子化还是也是因为大家不太愿意到传统行业去啊

我覺得相對來說以整個趨勢發展的話一定首選大家年輕人想到還是台積電這種科技業的一定是優先的但我們也會知道說本來在我們招工的我覺得 TA 是不一樣就是像我們自己傳產在招我們也會知道說我們一定是就近就是一定會有就是年輕人覺得他可能就是要回彰化跟家人一起

然後很照顧家人然後說他就是習慣在長好這個土生土長的環境所以我們找的就是其實也是以在地的年輕人這樣子為主其實這也是我觀察台灣尤其是中部地區很多二代的想法其實都很孝順就是要回去照顧家人就是會把家人放在很前面的這個考量

可是在其他地方二代我有时候不一定有看到这种现象可能是文化不一样或者是他不会觉得说哦我为了我的家人然后我想要跟家人在很近的地方在爸妈的附近这个在很多其他地方二代我就比较没有听到这样的思考方式对那包括我以前蛮多同学也是觉得能够在家就近照顾父母是最好的嗯

Stella 遇到的长二代的一般是怎么想我遇到的很多二代跟 Anton 的情况不太一样可能很多并没有那么多的主动性主动选择回家接手好像都有一点是就是在爸妈的亲情攻势下不得不回家接手还是不回家就不给你金元这样具体是什么情况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看到的很多可能他们都有点无奈吧

其实我这一次特别期待跟 Anton 聊天也是因为在 Threads 看到他很多当老板的心得我觉得是蛮难得的啦他在 Threads 上面写说他想要努力对员工好好到他们想要留下来也要拼命培养员工让他们强大到足以离开他希望成为这个员工的跳板嘛

那在这个招工这么困难的情况下然后传产这么难以吸引人才的情况下你是怎么得出这么难的结论因为其实传产在利润压缩的情况下是很难去把员工放在最前面的

你身边的人也都这么想吗还是说这是一个你想要提倡的理念应该说我正在这么做然后也确实也想要提倡这个理念就是年轻人面试的时候他可能会问说那你们这个师傅会教吗因为有些老师傅其实很常遇到说台语叫做唱拨就是他

怕你学光你知道吗然后就是留一手因为他怕你学完之后就把他干掉毕竟他在座可能就是没几年或者说年轻人一定相对体力更好或者说更好的发挥或者说学习力更快等等的所以先从培育的角度出发的话就其实很多时候外面听或者说我们实际有应征到的甚至我有跟我爸很久的师傅出去再回来

然后也是讲就是外面这样是有点批评同意就是真的很多老师就是测干条啊三字经啊等等的就是这个行业可能势必就是留下来的习惯会是这样那这也是没办法让年轻人持续加入的原因但庆幸就是我爸的观念啊跟我们自己观念以及现在的公司文化是我们一定要教那甚至教是所有的

SOP 流程甚至我们自己编塑胶设出的初阶工程师的培训手册新人他第一个礼拜要学什么然后多久要会什么那对应的职能职等跟薪酬等等的尽可能的把这东西

落实下来但其实讲白了他其实就是科技业或者说比较外商几经早就在落实但我们把他拿进来说我们自己在面试这些师傅的时候我们就讲师傅是有经验的但是你如果在不同的公司学的技术有可能你五年只是在我这边的一年所以这个时候他们的薪资其实很难被定义就他不一定是可以被累积的

除非它是有產業中心有一些認證初階中階高階可能勉強還可以作為參考的標準假設它離開這裡或是說它剛進來我們其實還是都要實機去測試或是說口頭去確認說你到底生產的流程試模流程到底是不是符合真正可以量化或是說可以被標準化的流程

所以我们在思考说在这样子的职能培训就是渐渐落实就尽可能让他会那老师傅我们就跟他说你要想就是你今天就是一定会放假那你放假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替代的人员那他不会就是你放假回来还是有一堆工作你要收拾嘛那你为什么不要交好

就是他自己有一个接班人这样子那接下来说怎么样培养员工强到他们足以离开是指说我知道我们目前的规模一定还是有中小企业的天花板因为我们营收规模可能就是这样那他成长的幅度不一定比这个个人来得快

那有没有可能是因为他在我们维凯待过那他的技术能力 OK 那真的再去找另一间可能更大的社书厂或者说更大的品牌厂那他可以得到对应的就是可能更高的薪酬而不是重新再被鉴定一次他的职能到底是如何所以整个大概的逻辑是这个角度出发其实一代在做管理的我自己这样观察下来他们不是

不想要持续的让管理更好而是他们没有心力也不懂得怎么样让管理跟制度更好所以过去大家说很多传统调薪或是不调薪或者是凭感觉调薪或者说凭固定的年

年终去发这些都是那我会觉得说他们是没有余力去做这些东西那像我们回来就是调整真的是我们回来才有展开公司内部的财务报表就是三表 损益表等等然后才去规划说公司的尽力的

几趴就是分给员工作为年终奖金所以它会是浮动的就是让大家真的有一体的感觉而不是反正就是固定怎么样做都是一个月那我们现在是真的是今年公司营业额好那我们就发两到三个月那就是按照那个比例去拨所以我们目前就是这样子去运作

所以你会不会觉得以前可能其他船厂难以留员工是因为员工并不知道他在这里到底成长路径是什么或者是他拿到的钱他不太确定是怎么来的因为他跟公司的业务感觉他就是一个螺丝钉然后所以他每天做然后等发钱

可是如果你能够财务报表跟这个利润的成长跟他的年终绑定的话他们就会更有动力去帮你产生更高的价值你觉得一般这些年轻的员工他们真的真的在意的是什么我觉得一定是环环相扣就是过去就是我们就是给他保健的因子就是固定的那我们就是牵扎这个绑定的感觉就有点像激励他的因子

就是他有一些激励的因素然后跟定期的去跟他做访谈或面谈的时候会知道说他现在是成长的空间会是哪里他的目标会相对的明确然后以及可以可视化说知道说他现在的状态是什么我觉得都是有差的

就我們自己就會用遊戲化的方式去思考我們就是幾等之後轉職真的很清楚那我就會知道說我下一個目標是在哪裡所以才會設定初階是什麼中階是什麼高階是什麼然後會拿一些技能而不是打就是跟著師傅 8 小時黏在師傅的屁股後面然後可能他不知道做什麼意義是什麼也不知道這樣子

安正你们年轻的员工离开的多吗我们目前年轻的应该会是这样子就是有些时候他只要进来实际上做才知道那这个时候会有一个大概一个月至三个月内这个年轻的员工他就会知道说他到底适不适合但通常平均只会在一个月内他就知道在人资上面我们一个月内本来就不会把它特别设定说留职率但是如果有进来熬过就是通常三个月以后

目前的我们平均最小 25 到 28 岁都待两三年了嗯

所以你说你希望可以培养员工有离开的能力但是事实上你的管理方法下年轻的员工他会更愿意留在你的公司对因为我第一句是好到要让他们留下来重点在第一句留下来还是首要因素我们还是希望和他们不要离开所以我们也是要继续努力壮大

你如果要设定跟外商或者科技业比还有很多努力的空间对啊那你觉得你这样的人员的管理方式啊普及到其他的传产最大的阻力是什么因为我发现还蛮难让一代或者是很多传产的老板这样想的嗯

台灣經常有這個罵老闆的現象可是這個現象很大的部分就像你剛才講的是因為傳產老闆他其實沒有餘力去想這些東西那把這個概念這個理念傳播到更多人的心裡最大的阻力是什麼

最大的主意就是其实你刚刚有讲就是老板本身的思维但目前来说其实也可以看到很多的二代在接班的其实他们都有渐渐跟我一样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因为未来其实一定都是人才啊或者说培育人他才能够做传承那很多二代其实我们在交友其实都有类似的想法因为他一定要就是去分享就是共创啊共好啊才能够

达到真正的永续情务听说 Anton 在自己家的工厂里有很多数字化转型或者是叫数位转型的尝试 Anton 你是怎么理解数字化转型这个概念我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的理解是就是它是先数位化就是把这些数字可能放 Excel 或者说一些相对可以被记录跟归纳的软体上

然后最后再系统化就是导入 ERP 然后最后再做最终的数位转型就是做数据的决策就是不会是再靠直觉啊或说经验等等的嗯你的想象中你们的工厂未来数字化转型能达到的一个理想的状态是什么是没有人力就只有脑力就是都是机器人啊等等的这样

其实你刚才就有提到说你们大部分的流程都已经是自动化了所以现在是人要去顾机器嘛对不对基本上就是开完机之后如果没有异常不用去顾只要去巡回检查这样子而已做一个确保的动作这些人他在没有什么异常的时候你希望他用这个时间用脑力去做什么其他的工作如果你说原本的师傅的话

那腦力最终就是他们就是一定是回到最一开始的模具的那些机构的设计或者说那些参数的调整就是说他可能不用去操作机台他就是在参数上知道所谓这个最佳解或者是什么情况但是你说到最后会不会就是基本上只要

我要什么东西然后丢给 AIAI 可能就是这种参数出来所以我们现在收集的其实是每一个东西的关键节点就是它的生产的过程那些数据是什么那我们怎么调集调集的逻辑是哪一个方向把这些方向抓下来训练 AI 因为这还是

没有人去训练的话就是他没办法出来嘛所以等于是周期这些训练数据的过程所以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的是完全取代人工吗应该说是解放人力就是不要人去现场去做实际的操作这样子而是他们在脑袋去思考说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或者说遇到瓶颈卡住的地方这样子

所以对你来说最优先的项目应该是收集所有的数据然后存起来做分析嘛

對現在來說不可能一次做到那個部分我們還是一定是去分析說所有的團隊在運作中的流程哪一些地方最花時間那這個工作流花這些地方我們去怎麼樣透過系統可能原本 Key 訂單假設他是用 Excel 他可能 Key 完訂單然後還要轉就可能領料單出戶單等等的

如果导系统之后就可能一步骤然后转单嘛转公单就后面就自动跑完那他可能就是节省这中间的时间那再往下就可能是说我们去收取客户每次下单的这个单项产品别下单的频率数量的

等等的那客户他可能自己没有注意到的那我们去帮他做知道说他可能这个月应该要下单而未下单我们可能就有这样发现说客户好像在转单或者是客户真的忘记下我们去提醒他下单对所以这些东西目前是人工抓那能不能变成说系统自动抓自动分析那这就是后面要做到

因为我们希望做客户隐形的推手供应链那我们能不能可能是真的把它串接起来在他可能需要的时候自动拨补而不是还需要人工下采购单然后我们进行生产排成而是他的订单周期可能我们就知道了那在他历年下单之前我们就已经生产完刚才安成描述的这个是你们努力的方向是吗

对啊对啊对啊正在执行的方向真的是用一个 ERP 的系统去做规范吗有 ERP 然后有客户关系 CRM 哦 OK 具体导入 ERP 系统啊从采购到真的让大家真的去用有什么样的困难啊因为 ERP 可以很贵嘛你们是买哪一个层级的 ERP 然后你对其他的这个厂商在导入的时候有什么建议

我觉得要看你公司的规模大小跟产业别像我们其实不是一次导入就 ERP 它可能有产销财务库存就是这些结构那我是分批导入而且其实说真的我们是中小企业我不是买标准我是客制化我自己在转型的过程中我请厂商科我现场员工 Excel 怎么 key 然后请他科相似的标格就让他们尽可能的

无痛同样输入的格子但是少了几个步骤这样子让他们尽可能快速上手所以我那个时候其实是我先导 IoT 加 MES 就是生产的排程报工系统

所以他們本來就會手寫就是說我今天生產了幾個那他現在就變成說 Key 上去 Excel 之後那他會變成轉系統就是我今天生產了幾個然後他自動推算還欠幾個然後還要生產到什麼時候那過去要人工按計算機去算那變導系統之後就是這樣做那先從最有感的地方先導入說真的為什麼不一次導入也是因為資金不夠就沒辦法一次投入那麼多錢所以也分批一次導入

那慢慢的导入最后才做财报的那些导入因为其实产线那些是日常会用到我们就会先用最后比较少用的才会最后用这样子所以我们是分批导然后全部是客制化所以不是什么 SEP 或者说有知名的大系统

但是台湾的这个 ERP 系统厂商就对了我们是台湾的 ERP 系统厂商没错 ERP 可以很贵 Anton 愿意跟我们分享一下就是你们在 ERP 上的这个投入大概是什么量级吗我们的 ERP 加 MES 做得好大概是 250 万台币左右是一次性的吗还是每年的费用我不是用订阅制的

我是一次性导入这样子但我是分批啊我这两百五不是一次一年付完我可能是第一年五十万然后第二年一百万第三年一百万这样子导入 Anton 算是有工业管理的这个学历背景吗稍微会有一点概念但是其他的这个传产厂商他们一般去导入这些 ERP 系统会遇到什么困难他们

会选择你这种方法吗还是他们会直接买一整套做好的我有听过做好的然后有听过跟我一样但通常做好的大部分好像都失败哈哈哈哈

没有这还蛮常见的真的吗做好的就是直接导入失败我们这样想好像有点 obvious 直接可是到底为什么做好的直接导入会失败我听过安利是说他可能习惯还是用传真那他一次性导入所以改不过或者说现场的反对这是一种然后再来就是说做好的他跟我们的流程

ERP 的标准流程它一定会卡控很多东西那原本资本的或说用 Excel 它其实本来就很弹性的所以它可能有的时候会觉得说我就是后面的流程先用啊又没关系但因为被卡控之后不习惯所以因为不习惯就不使用不使用就放着

久了就没再用所以最后就失败这样这是我听到的比较多是这样那越来越多如果是打中小企业的系统商的话其实渐渐的也越来越多系统商其实会保留可能六成的标准品然后四成是可以克制的那这样子的成功率就会高比较多听起来就是 change management 很

很重要因为 Anton 我们刚刚有在聊天他说他有听我们第六十集就是这个在中国做一个很大的冷链系统的一个创业故事你在听那一集的时候有觉得这种数位转型跟他这种自己可以去掌控软体开发的这种经营模式你觉得有什么区别然后着重的地方有什么不太一样的

其实我听完就是我自己也很想要搞一个系统你自己也想要第一个是说我之前真的也有想过说自己写系统因为再加上 AI 的进步就觉得越来越有可能机会达成因为说真的我们自己在导入系统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的流程对应系统的流程其实不一定是标准的

但是它就是可以被执行的反复执行的那甚至说我们优化我们本来就会思考这个优化但是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跟精力去做这件事情才能够去想所以我们说真的也只能是去想但因为你自己有掌控的话它是可以展开性可以

更大因为我们也有在思考说像我前面讲的我们对客户的自动拨布的时候就像这种系统导入讲真的我们客户有些还是只能传真跟我们收发订单那这个传真它就不会是数位化所以如果我跟客户说你可以用我的系统直接下单

那可能客户还是只想要选传真但是如果是我们内部自己用就会很方便因为我们自己想用那我们可以在报告的时候跟客户说你这个模具因为我们很常跟客户说开模就是保固 50 万模式 100 万模式但到底有没有做到这个客户其实搞不好没有在 care 他可能就是采购单合约的时候他就会写说维凯保

保固 100 万然后摊体可以摊多久这样就结束但假设我们真的超过了呢客户可能也没有感但有没有可能是有一个系统或者说 CRM 提醒他说其实你已经持续下单多久了且这一具模具还持续放运作你们这个投资报酬率甚至是比当初估的更高

我們也在思考說這種系統有沒有可能是我們自己去執行因為我們是自己在這個產業我們每天都在碰這個東西我們每天在想這個東西但是對系統上商來說它一定是開發一個東西我能夠通吃每個產業最好所以它不會解決到很深很深的問題這當然是因為系統上也想要規模化每個產業本來就是想要做自己更優勢的東西但所有的東西我們要做數位化為什麼

我也想开发是因为当然所有的数位化的数据能够可以被利用当然是最好的就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益但是我也不敢想是因为我们也要尊重专业因为我们不知道开发系统它背后可能那些 debug 或者说那些处理怎么系统架构或者说更新会不会再打坏原本的程式这个是不是我们的行业内的专业所以也有没有可能我们自己开发系统可能还是会跟一个系统这样合作吧

你们现在使用的这个 ERP 系统因为它是一次性的交付之后的维护都还顺利吗就你们有遇到什么问题吗目前都算顺利就是系统上的软体是都 OK 的因为我们服务的客户数跟资料量并没有可能外面那么多所以相对单纯而且 Anton 是一个单一个单慢慢做的所以这个系统厂商都一定还要回来做下一单哈哈哈哈

对没有一次销售完都在做数字化的转型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是因为它会提高很大的生产效率 Anton 你们有没有追踪你们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对生产效率的提高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幅度呢

我们比较多的是人力上的多出比较多的时间可以去做优化的东西比如说我前面讲的我们有多的时间因为透过系统节省出来他可以去做优化的手册或者是开发新的案子

因为我们会根据我们的人力决定说我们能接多少客户那相对的系统化之后生管存在的时间他可能可以去帮我做研究一些 AI 的东西哈哈哈哈

加上去跟 ChatGP 聊天就对了或者说什么现在有 N8NR 自动化流程我觉得是你这东西原本是这样子的那有没有可能不用导系统我们就用 N8N 解决这样子因为有些客户可能是用传真或是 email 那可以透过一些越来越发达自动化去做优化这样子

有没有什么例子是现在 AI 这么流行然后 N8n 这些工具很方便是以前跟系统上聊然后好像是比登天还难的任务现在突然就解决了

那是開發規格書嗎?是這樣講的就是系統上會有一個就是開發前要有規格書那我們之前可能要先說我們大概的流程是要怎麼樣那我們可能就現在把流程列出來之後然後複製給就是 GPT 然後說如果我們要做成系統請你給我一個系統它需要的規格書大概是怎麼樣

那它就会产出来那么可能用这份规格书去沟通或者说现在有一些网页直接写的程式那就我自己写报价的软体这样因为之前可能报价的软体这公司系统没有导入那我们就是一样用 Excel 那因为现在有网页生成那我就会把那个网页贴到生成器那我就可以在外面也可以直接做报价就不用进公司这样你自己写的软件啊

那有假期对对对但是它网站的不是 APP 的没有那么厉害你哪里来的时间还可以自己写因为本来 Excel 就有一个公式模组那我只把公式模组就是把它文字叙述它的规则逻辑是什么那贴给 AI 它就会自动去跑出程式就是有一个网页可以点输入数字什么的然后它就会出一个最终报价对对对

最终的成品是这样是你自己用还是给客户用的没有没有我自己用的哦 OK 我刚才听到你讲 N8N 我有觉得这个职业危机感突然整个上升因为我发现现在很多非软体科技行业的人啊他们用 N8N 啊 MAC 这些东西都比我还要顺耶我觉得我没有他们会用耶

没关系我们这种就是用不了系统达不了程式才能够研究那个但很多时候比较复杂的题目我觉得还是要靠写认识我们就去传统行业帮 Anson 和其他的二代们用 N8N 好了哈哈

对啊我觉得是这真的是一个趋势就是传统产业要切入你不一定要实际当一线你去当传统产业的军火库就是也可以你这句话突然给我们两个还有我们的同行们燃起了希望所以具体我们要怎么变成你们的军火库

因为我觉得切入点是怎样就像我一个朋友也在找我聊的时候他能不能用就是 N8N 然后请我们公司做案例这样但很多时候是我们知道这个工具但是就是工具这个内容实际怎么 wrong 我们没有去研究的话我们可能不知道或者说好就算我们研究很多公司为什么没办法做数位化或数位转型是因为他们自己的流程没有去梳理所以很多时候不是工具进来我要卖你要系统

而是如果不懂没有去拆解流程的是如果他想要成交这个船船他可能需要进到现场去帮他拆解所有的流程并跟他说你这个东西可以做这样的优化那优化之后的效益是怎么样那这样子的效益可以帮你们节省多少的成本等等的就像我前面提到我的报价的公式那个东西其实还是需要做两三次的转移

因为我报销完公司之后其实我还是要去去回销然后再转 PDF 但是我不就说那我没有可能用文盘就是我在去完之后他就自动复制我的产品的品名客户名称联络地址联络人付款方式自动产出统一的规格

他说可以那他就帮我节省掉这些转的时间但是这是因为我有去梳理这个流程不然我刚知道这东西的时候我其实也不知道说那我到底可以用在什么地方所以有时候是我知道工具但我不知道可以应用的流程是什么或者说真的可以取代的东西是什么很多时候我追踪那些自动化的其实我不会想要追踪他们怎么操作 M8n 或者说 Mac

我比较会喜欢去看那些人分享他们应用在哪一个场景哪一个案例然后我能不能带回去用这是我觉得最有帮助的地方我觉得他们是非常需要有懂一点技术但是又很懂这个细分产业的做产品的人拆解流程可是讲到实际面就是你觉得

一定要去你们现场待多久才有办法拆解你们具体的流程这个是开会可以了解的出来的吗我觉得有一些 PM 如果会问的话他可以就从开

开会就问出如果他很熟悉这个系统要怎么用然后他可能如果某一些案例他可能也会从案例去给予回馈那不懂他就是说那你们正常来说你们接单的流程报价你们会经过哪一些缓解那第一个动作是什么第二个动作是什么就慢慢问我被问的过程中我也没有被整理过但他边问我就边想然后他边梳理梳理完之后就完成然后他就回去猜解说那哪一个步骤可以怎么样使用

那最终可以结成哪一个节点 Anton 在你们的公司在你们的工厂做数字化转型的是一个 initiative 是你提出的是吗你当时提出的时候我很好奇就是你爸爸是什么反应

他觉得这一个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吗还是觉得这只是一个比较锦上添花的或者说像噱头一样还是你刚才说的就像你当初买的是 CNC 一样我们现在也要升级

我没有在那讲但这个讲法应该是很棒的切入当时没有想到我那时候应该说主要来说是到那个阶段我要提转型的阶段其实是有在技术上已经获得他的信任跟授权所以相对会比较容易我不是一回去就说你就是要做数位转型等等的

所以他知道說我懂那些流程跟我知道怎麼操作下一步要怎麼 run 是我會跟他說你希望我接班然後還親自去 run 這些時間我勢必就沒有時間去外面跑業務因為企業要生存還是要有營收這就是一個選擇題假設你希望說這間公司就是越 run 越好越 run 越順他勢必是目前大家都在做的事情

那跟着做至少不会错那错的只是说选的系统对不对跟导入的方式对不对这样子对所以那个时候提主要是用机会成本的概念这个也是在你回到自己家公司工作两三年之后你提出来的三四年后了哇我以为就是自己家的产业说服自己爸爸会可以花更少的时间就可以说服但其实你也花了三四年对啊就是有的还要更久啊哈哈

在你的观察当中一代和二代在接受数位转型数字化转型这些概念的时候会有非常不一样的差别吗应该说对他们来说不要叫他们碰就是你可以导入但是不是他们学跟他们使用而是你们新的团队或者说既有的团队去练

他們就類似好那我就投資你做這件事情但你不要叫我去學因為他們認為他們學習成本然後說他們一定有年紀在碰這些數位的東西很難從智慧型手機問怎麼解鎖可能都有困難所以這件事情的前提那是說就是他們不會參與一線的學習一定是要從頭到尾我們自己去參與

所以第一件事情他们困难的点所以我先排除说这件事情当然不是要你们去学习这件事情一定是我们自己把它扛起来我们去运作起来然后确保说这件事情是可以被场内 run 那常任我提到就是他会参与开会嘛所以会让系统商一定会先磕前台的模板所以他们看得出来就是跟既有的其实差不多所以他们才会更有信心这样子

所以来做间接性的导入这样你已经讲到一个我马上就会有了误区我觉得马上想要让这个一代一起参与一起学然后你刚才讲的意思就是就让他们当当投资者就好了不要逼他们对对对那如果是没有二代接班的传统工厂的话听起来就是

不太会进行数字化转型了就除非他有一定的规模吧那据我所知如果是一般传统工厂然后规模并没有很大大部分都是做等退休这样刚才 Anton 有提到说说服爸爸的一个很大的关键点是你要做更多的业务开发你在做业务开发有什么挑战吗

我说业务开发蛮多挑战的因为过去就是一代只是口碑介绍而已但其实说真的到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像过去就是制造需求很大所以我们一定是要去做要么陌生开发要么做网路的开发所以一开始的话是怎么找客户我这些客源

那要怎么样成交它我一开始是跟一代一样就是客户有需求来我就跟他要图就是基本可以报价的东西就是图面嘛产品图然后材料跟需求量那我就可以去推估报价但这样会沦为一个状况是大部分它其实你

你跟他要这些东西就出报价单的就是他就比价所以你可能报价单出去就不会有特别的消息如果你不是最合算的可能就不一定等得回来对对对后来发现为什么是这样是因为因为你只出一个报价单上面就这个产品就这个价格他其实也不懂得去比较什么东西嘛

他其他東西行業知識可能也沒有你懂所以他不知道說到底一條龍那你可能方便就是你不用省去中間溝通成本那溝通成本有反映到價格上嗎他不確定因為他也可能不完全是內行但到後面轉變我是可能跟系統上一樣就是也去提案就是說你的預算問更多就問你為什麼要做這個這產品的功能需求是什麼他需要組裝嗎那他有什麼樣的要求

那你们的产品生命周期会需要用多久因为过去一代的想法就是反正你来什么就给你最好的就给你德国的不锈钢材寿命就是一百万模式但是有的时候客户他可能就是电子产品他就一年就结束那你需要给我用到一百万模式吗不需要

所以我们会去询问更多的资讯然后同时做提案的简报所以不会是只是一张报价单然后在提案简报上面就会提供过去就是你大概就是说你这就是要开几模穴那就问一问就是根据客户的要求但我们现在就是给他多种选择你要四模穴八模穴十六模穴都给你选

那它就不是单选题就是说就是一个报价而是有三个报价里面选这样有一个感觉是你好像就是找了三家供应商因为它里面有三款报价它就是三选一或者二选一这样子所以这也是慢慢去复盘说为什么一直报不进去或者一直修改那甚至连付款的条件千年约等等也都是我们这边慢慢去思考去修改嗯

你最大的困难是有足够的客户来找你还是说是客户

客户谈了以后能够赢单我最大的困难应该是产能够不够付给客户哇 这厉害了 Happy problem to have 也不是说厉害而是说因为我们要求比较到位所以变成说这个客户是不是我们想要长期做的我们锁定长期接单的产业别因为毕竟我们都希望说一张单生命周期越长我们开一次模具

它可以持续下设处的单越多我们当然也会相对的不希望说它是电子业每一年都要淘汰那相对我们这种中小企业师傅开发模具周期可能没有电子业开发的快那我可能开一副开完之后就剩五个月要生产那我后续就没了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去选择产业别那因为我们知道说我们自己的弱点可能是现阶段开发速度可能没有那么快的时候我们就要慎选可

客户所以反而这些客户来的时候我们会先去筛选说到底这东西是不是我们擅长做的跟我们要长期经营的客群再来就也是因为很多的技术是我渐渐还在一代那边标准化下它怎么样去做传承跟标准化是我要先把它解决的才能够去扩大后面的产能

听起来他现在在挑客户是不敢说挑客户应该说每一个客户我们都想要服务但是就是我们会尽可能的有些客户也会觉得说我们开发周期这样太久了不符合他们的要求所以客户也会挑我们所以你们这个其中一个未来成长的空间其实是模具开发能够加快这一点对

对啊就是模具开发如果能够加快那我们就可以承接更多的客户需求那从一个塑胶射出这种模具开发一条龙的厂商来讲你现在觉得什么产业是对你来说最有效益的可以长久合作的

目前的话我们自己就是接下来锁定是在医疗耗材的产业因为相对来说健康的趋势老年化的趋势就我们还是希望说比较长期的然后这种医疗品它不会去特别做更改因为既有的东西就是这些产品

那相对的就是在打入这些供应链比较困难这样子而已嗯一般都是消耗品医疗耗材是不是对就像点滴的针头那些一定是单人一个人用过你不可能再用给第二个人然后是说我们最近做的一些拆手术的链子哦

就是你可能去缝然后你要把那个缝线拆开你就用塑胶的镊子把它夹开哦 OK 你们有海外客户吗不算我们直接对海外客户就是贸易商对那我们自己对的是有就是开模的时候有对海外客户

你会去思考怎么直接开发海外客户吗?我会去关注怎么开发但是目前还没有余力去做这件事情我觉得他们就是处于一种现在就忙不过来的状态对我听下来就觉得

Anton 的爸爸的其他同侪们应该很羡慕他吧没有没有对就忙不过来是有两种一个是因为产能不足一个是订单很满但我们是算应该是中间中间对对对不过我觉得台湾很多这种中小传产企业它其实就是这样才活下来因为它不会扩张的太快嗯我

我在看其他的中国大陆传产的话它有时候会扩张非常的快

像我们现在在聊说 Anthony 想要再开发更多国外客户吗甚至自己直接去开发这个可能是对于比较有狼性的厂商他是自然而然现在马上就要开始做的人可是像 Anthony 这样他会觉得要稳稳的走先把这个流程优化然后做更多自己现在可以做的事情再来考虑这些经营理念不太一样对

Anton 你有关注美国这个关税最近反复的新闻吗有啊有啊当然这个会对你们造成直接的影响吗会啊我们大概丢了 500 万以上的订单哇是因为你们客户丢了客户所以你们的订单也减少了因为刚好就在宣布关税 32%的前一天我刚签了一张就是我冒了一张对美国客户存高的合约这样子

原本是刚好预计下半年每个月要再多一个货柜然后再投资一条组装线然后签完之后隔天就是川普说 32%那时候我记得是清明我们的清明节廉价然后放假然后我的贸易商客户就传来说因为川普

的政策客戶是要先暫停訂單就是組裝機就先暫停所以等於說就下半年原本的營收就全部喊停所以基本上就是如果粗估就像每個月一個貨櫃然後連續半年跟組裝機那些的金額就一定超過 500 萬以上嗯

但是川普的关税政策也一直在反复现在这个订单还是暂停的状态吗新投资的订单就是因为反复不确定性所以他到底要怎么演他不知道所以客户不敢再投资嗯就是先暂定不动然后既有的订单就是也先暂缓到关税 90 天中间还可以生产那之后就先暂停嗯你作为一个制造行业的从业人员你觉得每个

美国真的能通过这种对其他所有国家加关税的手段做到制造业回流吗我觉得它至少就是让台积电或者说其他的产业宣布就是在美国就是扩大投资嘛但应该说我自己就是在看就不管台湾或美国啦就是势必说第一个就算你回流那有没有那样的技术人力的人员吗

或者說你回流的勢必還是要那些高度能夠自動化的東西或是標準品才能夠回流相對我們這些客製品的東西還是會需要仰賴專業的知識它不太可能你說回流之後除非你挖角或是說你讓公司直接派過去不然的話應該還是沒辦法說從頭到尾就是在當地直接做生產我自己看法是這樣

你觉得除了台积电这样到底有哪一个品项是真的可以直接这样搬过来的搬到美国当然我第一个我不确定说美国制造业的环境是怎么样但我知道说美国比较厉害的当然还是科技业或是软体业

那之所以就是制造业回流就是我们很常说像我们传统产业为什么还是会持续要被需要就是因为它就是一个需求从过去就有然后到未来一样持续会有所以这些制造的东西还是要被持续的化但是这个是指一个谈判的筹码就是你一定要进去那边生产吗那你

有生产的人吗生产的成本真的会比较低吗就真的不确定如果是真的你生产成本没有比较低你为什么要做回去这件事情势必打的一定是比较有竞争比如说晶圆因为 AI 的关系他势必就是需要这个东西他有没有可能就只是需要高端制造回去就好了这是我在思考

我那時候跟 Anton 了解的時候他們基本上生產都已經是機器了嘛然後我天真了我會覺得說那你就把這些機器搬過來就好啦然後加一個 Anton 就好了對不對但是不是這麼簡單的你看

你可以讲一下有什么困难吗你说如果是我们产业吗就你的厂啊就如果它全自动化的话为什么搬迁这么复杂对都是机器而已啊具体难搬的是什么之所以塑胶射出它可以持续稳定的量产是

源自于塑胶模具的机构设计跟它模具的制造有没有符合这个设计占了 80%的重要性所以说今天能够把这个模具的手法跟机构设计出来的那个人能不能持续的输出

或者說除非你就像你說的你把核心做出模具的人帶過去他把模具開發出來你後面自動化當然沒問題這當然是可以的假設說你這個人沒辦法持續被傳承

他的技術 他的知識能不能被取取出來那他如果要持續的這種話可能是有困難那當然就回到說你看你把這個人拿過去機器設備做出去但做出來的產品他的毛利在美國當地的成本到底夠不夠就是

他投资的效率到底是怎么样因为我觉得还是要回到说商业的本质就是说我们在这里做制造业像为什么越来越少做或者说为什么要比到东南亚就是因为东南亚的人力成本比较低制造业你做标准品做到最后除了你不是做高精密的你势必就是比成本因为量当然是比成本低而已只能往人口便宜的地方走

那如果不是就是要走技术能力那你技术能力能不能被传承那就是另外一件事情因为像 Anton 爸爸这么厉害的这种模具老师傅他应该没有什么欲望来美国吧那如果有的话那个应该在他创业初期的时候就要去了这样我就可能就是富二代

但是这种模式也 defeat the purpose 川普要制造业回流美国打的这个旗号就是说要用美国的工人啊要用美国的技术人员但是现在听起来就是美国根本就没有这个攻击对啊有断层啊除非这老师傅愿意漂洋过海还学英文来教他们

我最近在跟美国一个中小企业主聊天他是需要做这个衣服的他做了一个蛮早期的决定就是他决定这个衣服还是在美国做这个蛮难得的决定因为在美国做势必比较贵嘛对啊

可是他找了半天他还是找了一个在纽约的成衣厂的老板这个成衣厂老板是中国人啊所以他其实很难跳过这些 know how 其实就是活在亚洲人里面他就算找一个本地厂商他还是要跟一个中国人合作他很想换掉因为这样物流会比较便宜嘛但他也换不掉他没有办法找到另外一个人来替代美国制造成衣厂

嗯没错这算还是不管是接班或是制造业都是那些老师傅他们到底他们说的手感跟

那些经验是怎么出来的就像说真的就是你说说会转型很复杂我就举一个板手你知道吗就是用五金要拆的那个板手啊它常常我们锁螺丝的时候有一些模具的机构它就是跟你说你这不能锁太紧它甚至有的时候就是我怕是要摸在我们的手上你看这样折折力道这样子有没有感觉啊哈哈哈哈

但是很难是你真的也很难有感觉你知道吗就算我们感受他的感受我们实际去锁你这个锁太紧了等等但其实你说现在其实有数位板手就是有扭力的数据板手其实你买那个就解决了你知道吗就是你就不会跟他说你这个就是这样子这样这样到底是怎样其实真的不知道那我们后来就是决定说好像我们就买扭力板手就上面会有数据但你就是老板来扭

你来数一次那数据比如说跳到 3 扭力衡就是 3 公斤那我们就是规定这个 3 公斤这样我觉得也算是对传承来说是一个不容易的数据传奇因为它至少可以被衡量跟定义说这个老师傅他的感觉终于不是感觉而是实际的数字但是

听起来老师傅的经验还是有可能被量化记录下来的对就我们尽可能的去思考到底怎么样可以把这些东西量化记录起来在老师傅退休之前用各种方式把他的经验记录下来

没错没错如果你们家没有这个事业的话你会去做什么事情我就是一开始讲我就想做顾问类的那差很多耶这样差很多吗就是我今天也有一个聚会然后也算是就是类似很散会常识这样他就问我说你喜欢做你现在的这个工作吗

我说我思考过很多这个问题因为二代很常被问说你有喜欢家业才回去吗还是你根本不喜欢因为家人的关系但我后来发现说我在做工作的时候是能够自己去找到那个兴趣比如说我一开始会觉得说我们排斥进现场去摸那些机械操作的东西因为我就说我比较想要做管理等等的不然我为什么会想要

当顾问但后来就是发现说我必须在这个过程中去找到自己的兴趣就比如说我会自己去设定说我保养这一部模具因为很无聊你就可能第一年就真的就只是在反部的拆卸模具然后保养清洁然后擦拭然后再组装就是这个过程那你就是组久了你就真的很无聊那你就开始设定那我要怎么找到兴趣我发现说持续改善持续优化是我们的兴趣那我就会设定我这一次保养这一组模具

30 分钟下次我就自己先看表然后计时开始在这个时间内怎么样更快而且确保品质的下然后更快的去达成这件事情然后就发现这好像就是找到兴趣的方式所以他问我说你到底有没有兴趣我说

我的特长就是可以在不喜欢的事情也去找到就是有兴趣的地方这样子哇这个能力好棒啊等一下人家来挖角挖你去他们工厂你爸要傻眼我就说就是可能要等我接班之后接班之后谈一下合并好了我觉得我不排斥被并购真的吗 OK 真的而且你以后也是可以当顾问因为你这几年在家里接

积累的这些经验其实在其他地方不同的传产其实也可以使用你就可以变一个顾问的角色你还想去做顾问吗我觉得还是想我就有些上一些课程或者说我自己也会找一些顾问他们在那些分析各个产业的过程也是抽象化再具体化就是有没有找出相似的地方这个拆解过程我觉得还是很有趣所以我们在思考说自己公司

甚至二代接班这么难的议题到底能不能被有一个标准的流程去思考对 Anton 未来的传产二代这个密集的他其实是蛮愿意分享的所以如果对他更多分享有兴趣的话可以直接追踪他的 threads

然后他有一个电子报你的电子报叫什么名字我的电子报叫二代学就是二代学什么呢一开始创网站就是纯粹就是记录因为自己会觉得说上完一门课最快学习的方式是输出那输出反正自己都打了就发布在社群平台上面然后面就写在部落格上面就是透过这样的机会就是认识蛮多的二代

跟那些朋友,所以就持续的做这件事情,做下去这样子。好,那今天谢谢 Anton 来我们的节目,分享这个传产二代在台湾数位转型,还有跟嘉宜人一起工作的心路历程。

谢谢大家拜拜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