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66: 不轉職寫程式的中年人生:我在矽谷幫工程師蓋房子

EP66: 不轉職寫程式的中年人生:我在矽谷幫工程師蓋房子

2025/6/3
logo of podcast 數據女孩的中年危機|数据女孩的中年危机

數據女孩的中年危機|数据女孩的中年危机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A
Amy
张勃
Topics
张勃: 我认为美国建筑行业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人工成本非常高昂,因为建筑工人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工会保护,导致用工成本居高不下。其次,美国对工程安全极为重视,这虽然保障了安全,但也使得项目进展缓慢。此外,作为专家证人,我亲身经历过因工程延误而引发的法律纠纷,这进一步凸显了美国建筑业的复杂性。 Amy: 我对美国建筑行业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听说,通过与您的对话,我更深入地认识到美国建筑业的实际情况,包括高昂的成本、严格的安全标准以及由此带来的挑战。

Deep Dive

Chapters
本段探討美國建築行業高昂的人工成本和嚴格的安全法規,並比較美國與其他國家的差異。同時也分析美國建築工人高薪的原因以及華人較少從事此行業的原因。
  • 美國建築工人時薪高達800美元以上
  • 美國建築業重視安全,每天都有安全會議
  • 華人較少從事美國建築業,多為第一代移民

Shownotes Transcript

美国想干点事情实在是挺费劲的咱网上找这种照片一个人干活拿着铁锹在那挖土然后旁边站 10 个人这个不是开玩笑它是真的

美国专门有一个工种叫做 Lyman 它是专门在做这种超高压输电线的去安这个电线的人就是在那种大山里边他们的时薪甚至可能可以到 800 多一个小时听得我好想转行我也挺好奇为什么美国不让大孩子这件事情有的时候真的我觉得动用武力之外真的没有任何解决办法真的是

Hello 大家好,欢迎收听新一期的数据女孩的中年危机,我是 Amy 大家好,我是 Stella 每周二我和 Stella 会与来自各行各业的有趣灵魂畅谈带你深入探讨科技、生活、工作的交汇点带来独特的洞见和思考今天我们的嘉宾是张博张博是我的大学同学,也是我的研究生同学我们一起做了

六年的同学但是在研究生毕业之后呢我们就各奔东西了也很多年没有联系最近也是因缘际会跟张博又有了联系大家聊了一下生活聊了一下工作觉得非常有趣我就邀请张博来上我们的 podcast 来聊一下那张博跟大家打个招呼吧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是不是太正式了一直有人叫我们听众亲爱的听众小时候不都是这样吗什么爷爷讲故事都是这样的大家好我叫张博毕业以后呢一直在加州做工程管理和结构设计相关的工作张博能给我们解释一下吗你具体是做什么的呢

我本科和 Stella 一样然后来这个美国学的是项目管理毕业之后呢一直就在这个土木行业做这种比较传统的土木工程相关的工作最开始几年呢做过这种在大项目上做项目管理比如说修过桥修过路在美国还造过大坝

后来呢干工程实在是太累了就跟国内一样嘛土木那种行业天天风吹日晒的后来受不了了就转到了做工程咨询主要是帮一些大型的这些比如说 PG&E 在这个美国加州这边的那种大型的 Utility Company 做一些工程管理然后项目

推进进度的一些工作然后还有一些 construction consulting 就是相当于是那种比如说大的项目里边工程如果产生了纠纷然后他们会去打官司上庭然后上庭之后呢会找这种叫做 expert witness 就相当于是一个行业的那种比较专业的那种就专家对这种专家来做一些第三方的评估然后我做过几年这种事情

然后后来觉得在公司里给人打工觉得没意思了就自己出来做结构设计然后现在主要是在做加州这边民房木结构的结构设计

你刚才说的做 expert witness 这种工作我是第一次听说美国这边因为就是法律体系很完善嘛一般如果产生了任何的这种工程量的变更然后甲方会去告义方然后呢两个人扯皮扯不清的时候就要上庭上打官司打官司之后因为美国的律师他也不太懂建筑行业或者说工程行业具体的这些东西所以他就会聘请第三方的一个专业的技术人员来从

一个中立人的角度来分析这个案子到底怎么回事谁对谁错大概是这么一个东西你当时做了三年有什么让你印象特别深刻或者是特别 drama 的案例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的吗

我经手过的一个案子就是当时 Golden State Warriors 的新的那个 Chase Center 它不是原来从 Oakland 那边原来有一个老的球场后来他要搬到一个新的球场那个新的球场叫做 Chase Center 然后在三分市中心当时我记得是那个甲方那个球队老板给这个项目的工程施工方定了一个 hard deadline 就是说一定要在零几年的赛季开始之前把这个球场建好

然后结果施工方就左拖右拖然后好像是没带那个时间完成还是怎么着然后呢这两个人之间后来就打官司嘛然后就说你 delay 了我的 project 然后乙方就说我没有 delay 你是因为你甲方缺了各种各种东西然后就因为这个吵到法庭上然后我

也是跟着我当时的大老板嘛做一些 scheduling 上面的分析然后做一些管理上面的分析来看一看到底谁对谁错在美国的施工速度我们作为从大陆或者从亚洲来的人都会觉得非常非常的慢对

这个是没错的这个美国想干点事情这实在是挺费劲的主要是他人工太贵了在美国的这些做建筑的人真正的去施工的比如说 labor 啊然后 carpenter 啊然后 operator 这些真正干活的人其实他们的

这个社会地位其实还是挺高的然后他们都会加入各种各样的工会嘛然后这个工会对他们的保护也很高一周就最多就做 40 个小时的工作然后下班就是下班然后该给 overtime 给 overtime 给 double time 然后各种 vacation 啊 training 啊什么都做得很好

这些工人们也不少证所以说他们对自己的权益保护的很好吧所以就导致美国人工成本特别贵然后用人呢也不方便动不动就要跟施工方还要去跟那个工会去扯皮等等一系列事情吧就造成了美国这个建筑市场就比较缓慢而且美国对除了干活以外的其他东西都特别特别在意比如说最在意的就是安全这一个工程是绝对不可以出事的

当时我记得每一天上工比如说六点半开工六点半到七点这半个小时一定是当天的 safety meeting 我最开始那几年做 field engineer 的时候就是每一天的晚上要把第二天干什么活都想清楚这里边可能遇到会有什么危险要想清楚

各种的这种安全措施一定要配齐才能开始开工一天八小时的工作真正干活可能也就是四到六个小时还有半个小时先开一个 meeting 介绍一下这个今天要注意的事项然后之后还得收尾然后再总结一下今天有什么 near miss 的 accident 然后怎么等等等等

这个美国对安全的看重就是它会有很多的 inspectorsafety inspection 然后还有各种的质量监管什么的就是咱网上找这种照片就一个人干活拿着铁锹在那挖土然后旁边站十个人这个不是开玩笑它是真的就是我早些年就是这样一个 safety inspector 然后还有一个质量 inspector 还有一个 surveyor 看着一个人在那拿一个铁锹挖土挖半个小时然后就缠两锹就这样

这样的话会有临时工吗还是所有的人员其实都要提前安排好这个要从两个方面来说就大工程就是我早些年在那种大的那种 class A license 里边这些 contractor 做这种市政工程做这种大型政府工程他们所有的这些工人全部是要通过工会去 hire

去工会里边去调人就是他不可以面向社会去招这些干活的工人一定要是通过工会然后工会给你指派什么人你就只能用什么人你觉得他不好你一定要有合理充分的理由把他 fire 掉然后再去工会要一个新的人过来

另一方面呢就是说比如说我现在做的这些小工程就比如说 residential 这一块就是这种建一个民房那就没有工会这个限制没有工会限制呢基本上正经的美国人也就不愿意干了

正经的美国人老一辈的美国人吧比如说二代三代这种就基本上不会在这个专业单手市场里面然后呢基本上就都是墨西哥人啊华人啊这种刚来的第一代移民在这里做这些不需要通过工会来做的小工程大概是这么一个情况你当时做 field engineer 的时候你大概知道施工方的工资收入吗

我很好奇的就是 contractor 他们的收入和像你当时 field engineer 的收入是一个什么样的这个又得分两说了

就是施工方从公司角度来讲他每个项目的利润率可能是 5%到 10%对吧比如说一个 100 个 million 的 project 我们的 profit 可能是 5 个 million 到 10 个 million 对吧那进取到每个人的个人比如说我做 fail engineer 我记得我当年 2011 年 internet 工资大概是每年 600 块然后做 pm 撑死撑死在美国这种传统行业也就是十来万的水平

但是美国的工人就会挣很多当时我记得刚毕业大学生自己租个小一间的公寓我记得我手下管的那些工人即便是天天拿铁锹去铲土的那些人他们都是按时薪算的也有大概

七八十美元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就是他们工人挣的工资要比做 field engineer 要挣得高很多基本上下了班也都是开着自己的大 track 然后周末出海坐着自己的船去钓个鱼啊什么的就是生活真的是很惬意那种

2011 年实心七八十对对对然后那个还是最普通的就是叫做 labor 就是纯干体力活的然后但凡你有点技术比如说你是 operator 开发绝机的对吧你也不需要去蓝翔就是你在美国会开发绝机那你的实心可能公会要求随着你经验的增长可能从一百多开始起步我记得 20 一几年的时候可能等级最高的机械操作师他的实心可以到两三百

三四百还有如果你操作的是安全性要求更高的比如说那叫 Cream Operator 吊车是吗吊车就是专门是把一个东西从一个低处吊到高处然后运到某一个地方大吊车操作员吧它的时薪可以到五百甚至六百

就如果是那种很高级的因为这个美国工会的这个想法就是说他这个东西对专业技术要求性很高然后对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这个人一定要是有经验而且要全身心的投入在这个八小时之内每 pick up 一个 load 然后一定要

按照指定的速度做好调查这个大吊车能不能吊起这么多东西然后能不能 reach 到那么远的地方然后把它放下来对吧这个是可以到五六百然后还有更贵的就是这应该是五年前了就是

就美国专门有一个工种叫做 Lyman 就是他是专门在做这种美国超高压输电线的这个去安这个电线的人就是在那种大山里边先把电线塔放上然后再把那个高压线放上然后做这种长距离远距离高压的输电线的这种工种叫做 Lyman 嗯

他们的时薪甚至我知道的可能可以到 800 多一个小时而且还有各种的 benefit 听到我好想转行哦他们真的很做的很专业他们每天都是用直升飞机把他们从工地的这个营房直升飞机飞到大山里边然后所有的设备都是直升飞机运过去

然后呢干完一天的活再用直升飞机把他们运回来因为做这种长距离出电线的时候基本上是没有路的基本全都是在山里所以他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直升飞机然后只要他一没有任何一个工具缺了一个钉子缺了一个扳手就直升飞机直接飞过去然后再把一个扳手拿回来然后再给你 drop 下来然后你就开始干活就是我觉得这些大爷们就是还是挺爽的太帅了你当时会有心理不平衡吗你有想加入他们吗

没有就感觉他们挣这个钱其实虽然挣的很多但还是挺辛苦的就是你看到美国这些由于他工会对不同的这种建筑工人的这种细分和他做的培训也好他每个人虽然说每天干不了多少活但是他真干活的时候他的技术确实是在线的就是你比如说就是刚才我说的这个用直升飞机把你调进去然后再给你调出来干一天活的事情然后其实他要经过

长年的训练而且每次飞机升飞机确实是有人身危险对吧所以就是他们的 risk 其实也是很高的所以我倒还真并没有想过去真的去转成这种一线的工人因为毕竟咱也没那个体力对吧一般美国的这种一线建筑工人基本上一个一个拿出来都是可以上悬机台那种

绑大腰圆那种样子你说我这样站在人中间就跟一个小鸡仔似的这个干不了啥对吧我比较好奇的是他们怎么知道这件事情要去 pursue 这样的 career 我们华人就想说我们好好念书然后找一个 desk job 可是他们是怎么知道这些职业这么赚钱然后去发展的

我印象之中有两个方式第一个就是家族传承比如说你爸爸是专门做这个吊车操作员的然后你的儿子很有可能也就干这行因为你在这个行业里面然后你知道这个行业能挣多少钱这是一方面第二个就是属于也是这种美国可能是青少年时期这个不安失事然后不太学习不是特别好没有上大学然后可能美国高中毕业了然后在社会上再混两年然后突然一下觉醒了觉得自己得干点嘛

开始去建筑工地当工人从最基本的这种 labor 做起从 70 块做起对从 70 块做起然后也可以做出来对然后就是我觉得总体来说就是你可以真的感觉到这个美国大部分工人还真的是挺努力的在做事情的他们还是挺热爱他们自己做的这些这些事情虽然说是蓝领啊或者说虽然说只是去削削土啊然后灌点混凝土但是他们真干的时候还真是挺给力的嗯嗯不

不会说那种什么偷工减料啊或者说就是那个插科打会儿啊这个都是没有的就是真的是一天干下来衣服从里湿到外那种我记得有一个项目是在 Iowa 的港口那边做一个铁路的自动化工程

然后那个时候因为由于有那个船每天要进来所以我们都是夜间施工基本上真的是每天从晚上八点钟开始干到第二天凌晨然后所有人都是全员就是没有有怨言啊真的也就是那么干他们真干活的时候还是真干活的挣的也多嘛嗯

那张伯你有两个儿子对不对如果你儿子以后他问爸爸我应该去做什么你会怎么给他建议我对我孩子没有想太多他们要干什么就是他们应该干什么现在还在发现他们的特长的阶段就是我不觉得就像有那种思维定势一定要当个医生啊做工程师啊弄个 IT 啥的尤其是现在这些 AI 的发展什么的就是

20 年之后咱能干点啥或者说什么还能让咱干这都不好说了所以

就是他们现在还是以快乐教育为主如果他们想也涉足 construction 我不抵触但是不强求所以结果小孩练壮一点以后的选择更多对对对天天喝牛奶张博以前做的都是很大型的项目但是你也说你现在做的是正式的

住宅项目更多一些对我现在在住宅项目主要就只做一个东西就是这个美国木结构一层和二层这种小别墅的结构设计就专门给大家这种木架然后算简历墙啊算梁和柱啊这些东西就只是做纯粹的结构计算你是主要做新建的住宅的项目吗嗯

因为我在的是这个湾区这个市场嘛湾区这个市场新建不多因为它地就这么大基本上该开发的地方都开发完了所以现在其实主要是以改建加建然后重建为主对更多的是改建和加建吧在美国的这种我们所谓的 single family home 这种独状的房子因为它的结构都还是比较简单嘛然后也都是木头房子为主

这种房子的设计要求高吗或者说如果有一个人他要改建自己的房子当然他因为需要一些许可的原因他可能是一定要去找人做设计如果我们单从工程的角度来讲他不找人做设计他是可以去自己做改建或者是加建的吗按法律上来说是不可以的

虽然说大家都听上去觉得美国这个就是木头做的房子嘛但是美国尤其是加州对这种木结构的结构规范的要求它的抗震等级的要求其实还是很严格很严格的就是这个房子每一个木梁它应该所能承载多少力量然后你比如说这个房子的屋顶要承担多少力它都是有详细的工程规范的规定的然后必须要扛比如说七到八级地震啊因为

整个加州都是地震频发区所以它对这个木结构的规范要求很严格理论上来说任何对现有房屋的承重墙的改动或者说做加建的时候都是需要做结构设计的

我一直蛮好奇的因为说加州是地震频发区嘛台湾其实地震超级多的然后台湾做的防震也都很好日本也是那美国加州这边的防震系数跟日本台湾比你有了解吗有什么差别嗯

我可能没有太多做过横向的比较就是比较不同的这些地区但就我理解就是美国加州本身对防务抗震等级的要求应该是在全美国 50 个州里边数一数二的吧就是很严格很严格的

就是虽然说是一个一层两层的木结构的房子然后也得需要做土壤勘探做那种英文叫 suitable report 就是地质勘探的也得做然后呢还要做各种的这种比较专业的设计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吧大工程需要什么其实小工程按理来说一个新建房也需要同样的各种技术的出各种报告然后才可以开始建这个房子

你前面说的这些报告都是你的设计公司要做的吗不全是我主要是负责画结构设计图纸和结构计算比如说你想新建一个房子还会需要设计到很多其他的不同的专业上细分的一些不同的 report 或者说图纸比如说你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 architect 就是

建筑师他会管你这个房子的外观是什么样子外立面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房屋的布局是什么样子的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叫做建筑师然后还要做 survey 就是专业的土地测量

你这个房子你买的这块地到底在哪它多大它的每个边的这个角度是多少然后呢有了这个专业的 survey 图纸或者说测量图纸你才可以根据美国加州的建筑规范去算出你这个房屋的退据是多少

然后它每个城市对这块地上能建成什么样子的房子这个房子能离你的这个地块有多近或者多远它都会有一些详细的要求还会控制你这个房屋的限高标高然后如果你的这个房子是在这种洪水区专业的土壤测量员还会告诉你百年一遇洪水标高是多少你的房屋一定要建在多少高层之上或者有一些其他的上面的规定来

刚才说的是测量员然后还有 CVO engineer 就是纯的做 CVO grading plan 就相当于是你这个地形图也要需要做一些专业的地形图比如说你的英文叫 CAD and FIELD

就是你这块地要挖多少土填多少土然后你这个地形怎么设计这个也需要一个专业的 civil engineer 来做同时呢还会有加州比较严格的就关于能源方面节能减排的这方面的一些要求然后你还会要请一个 energy consultant 然后

然后做一些叫做英文叫 title 24 的一个计算就是说你的窗户得需要做到什么样子的隔热然后你这个房屋里面的隔热棉得需要用多厚的用什么标准的这些都会有专业的计算来告诉你得用什么样的材料然后还需要可能会涉及到所有 engineer 就是专业的地质图表演员就是你在这块地要建一个房子

那地基应该是用什么形式的要是用庄基础 伐基础还是普通的这种简单的基础这个也会要有一个专业的叫做 soil report 的东西来规定你需要用什么样的基础然后它会测土壤的那种伯森长树还是什么都忘得干净了然后会给你做一些一系列实验然后还得现场打个庄进去挖到地下 50 尺然后把这个土壤的 sample 全都拿出来然后做一些实验分析然后告诉你的地基形式

然后再大型一点的工程比如说那种豪宅还会涉及到 MEP Engineer 就是 Mechanical Electrical 然后 Plumbing 就是你的上水下水你的电然后还有这些空调的管道它的走向什么的也都是需要出专业图纸来进行设计嗯

还有的房子会要求的更严格它还需要有 landscape design 就是你这个房子在你这个地中间了或者说已经建好了但是你的地还有一些其他的地方你比如说哪种个树啊哪铺混凝土啊这还挖个泳池什么的这个也需要一些专业的叫做 landscape design 嗯我还要继续说吗还有更多的这个还有一个在加州湾区这边比较常接触的叫 arborist 树木保护专家嗯

有很有可能你买的这块地或者说你买这个房子上边有一个百年古树对吧这个 city 里边是 register 的它有一个编号有一个 last name 就是这个树是你是不能砍的对吧那然后你你想在这个树的旁边建个房子你还得要请一个专业的 arborist 人就是这个树木保护学家过来挖点土判断一下这个树根在哪啊

大的树根还不能砍你得把房子的地基跨过这个大的树根小的树根呢根据现场情况你可以砍一砍呀等等它会细分的很细你刚才说的这些都是必须要有的吗必须要有的应该是这几类比如说 architect 就是建筑师

结构是就是我现在在做的事情这两个是在改建和加建的小项目里面是百分之百需要的然后根据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城市要求可能会涉及到土壤的这个地质的人员需要涉及到专业的测绘人员然后如果是新建房的话基本上就会涉及到我刚才所说的那些所有人都得掺和到一块然后整一套图纸出来然后交到 CT

那张博看到 Pacific Palisade 全部烧掉了这个事件你心里是怎么想因为真的你都是豪宅他如果要重建的话就表示你刚才讲这些所有人都要全部出图纸然后一起工作才能把整个 city 重建起来

对 是的这个关于大火重建的事情其实我了解的不多但是肯定不像咱们的敬爱的总统先生说的那么简单就是几天之内就可以去把人开始挖开始做新建是没有这么简单的

这样的话会蛮多机会的嘛你有想过来 LA 盖房子吗还真没有因为我知道 LA 那边市场是竞争挺激烈的就那边他们把价格压得也挺低的已经有很多人我身边的人想去抓住这个机会去那边去重建的房子但是我想说的是是

刚才说这么一大堆就还没有涉及到太多环保上面的东西对吧你比如说这个大火之后这个环保的要求就是你这个土啊房子啊什么都烧没了它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有害物质你的表层土壤都已经被烧过了然后里边还有大量的有害物质

你想重建这个房子的时候你还要经过美国各种环保局的认证对吧不是说你去那拿个退土机把一土掺走你就可以盖着盖房的它还有各种的环平之后你才可以真的去开始重建这个东西然后当地的那些土壤条件适不适合人类居住这个玩意也不好说对吧所以说真正想去重建那片火烧过的地区其实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从专业角度来说哈

美国尤其是对这种人身安全对环保看得特别重所以不是说你拿一个工程许可就可以重建这个房子的毕竟一个城市都烧掉了你把你自己的房子建出来了但是你没有配套设施啊

对吧你的上水下水那个三通一平都都已经烧没了你咋弄我觉得这种火灾之后大火烟火之后重建它不是一个一个家庭一个家庭为单位的去重建而是要以一个政府的角度从一个更宏观的嗯角度来规划这个事情到底我们要怎么重建这一个城市嗯肯定不是一两天就能搞定的事情嗯

尤其那一区要有一个集体一起重建我觉得是比较困难了对尤其是美国这种政府里边流程实在是太多了然后想真的做一个大型的这种这么大的工程我觉得没有个几年或者十几年是基本上弄不出来的这是我个人浅见了当然了那个总统说了是吧咱们要特批什么的这到底能弄成什么样我没有特别多具体了解然后不是特别好评论吧

就是说这个加州高铁从我来美国那年就开始喊加州高铁到现在也没修到头呢就还没完呢然后好几十年都已经花出去了啥都没见着啊是刚才在听张博讲这个建房子的一个又一个环节的时候我就在想说哇这个成本这么高难怪房价也这么高

张博是在湾区湾区现在的房价来的是个什么水平怎么说呢就基本上是你非 Tag 行业基本上是买不起的这么一个水平就是前两天我还看了一个表就是说炒的比较火的这个湾区人口的净流出的事情每年其实就有大量的人口去外迁然后它的净流出每年可能大概湾区流走几千人或者甚至上万人

但实际你如果看那个表的话它总体流出的人可能得有十几万二十几万但流走的人可能都是快退休的人或者说在这里面实在是觉得这边湾区生活成本太高生活不下去的人这些人走了但在每年十多万人走的同时还有大几万也有十来万的人进来

这些人就是这些所谓的高科技人才嘛从全世界各地涌到了湾区虽然说是 Night 就是总体的净流出但其实整个湾区它不断的在做这种叫做像更新换代一样是吗对 Gentrification 没错不断的有高端人口或者说高科技人才涌入然后又不断的这种非高科技人才流走然后呢整个市场还是很活跃到处都是在买房建房改建这些事情

等于是湾区的这个平均的收入水平是一直在上升那比如说像你们家好了有两个小孩的家庭在湾区要买一个比如说考虑到学区还不错居住环境还不错的这么一个房子大概要多少钱呢这个问题其实也挺大的因为湾区也有很多的不同的地区房东湾南湾中半岛然后 San Francisco 那边

其实它分的还是很细的每个游边都有不同的价位总体来说如果大家都想买这种华人比较多的是地方就是所谓的这个美国的湾区海淀对吧就是南湾这一块

湖北 Tino 湾区海淀湾区海淀湖北 TinoY3Jose 然后 Sunnywell 这些地方就是华人比较爱来的地方我觉得买一个 single family 独栋的别墅的话而且还要有学区可能你没有个 300 万基本上已经下不来了 300 万是一个买一个能住的就是能够满足一个两个孩子家庭

需求的这么一个房子而且还有学区吧但如果你不考虑有学区的话可能 200 万也可以对但如果是 townhouse 就是没有地的产权的那种房子可能有时候就再便宜一些 100 多万但是我相信就是绝大多数人觉得哇已经 100 多万了在湾区来讲真的是入门级别的一个房价了

那你的客户一般是什么类型呢因为如果涉及到我就是肯定是涉及到结构上的改动比如拆了成重墙要做几百尺的加件那肯定是一个中到大型的工程所以用到我的基本上工程预算至少得在 20 万以上吧基本上我的客户主要还是以这些高科技的呃

华人为主吧嗯嗯大家都是有这种比较看重下一代的教育然后有学区的要求然后呢买到一个房子可能比较老旧然后需要做一些改建不够住卧室不够厕所不够嗯或者说觉得这个里边的装修太旧了需要拆拆城中墙做一下 open space 就是打通一下厨房和 family room 之间这些隔墙什么的然后基本上我的客户都是这种高科技的这些人才

我们总听到说湾区的房子是老破小对是有多老啊我有一个数据但可能没有经过实际验证基本上现在平均湾区 single family 的平均房龄应该是 1970 年的房子就是把所有人加一块算出来这是 1970 年是一个平均的房龄可能是五六十年

然后最远的甚至还有就是 18 几几年的房子或者 190 几年就是清光绪 30 年的房子还立在那里摇摇欲坠然后还有人去买然后去修这种房子也有那新建的房子也有近 5 年近 10 年做的房子都有吧但总体来说我建造的房子或者我经手的房子基本都是 1940 年代到 1980 年代之间做的房子吧嗯

你的客户除了房主以外还有别的类型的人来找你改建或者是加建房子吗有很多的 developer 就是开发商也会来找我做这种弯曲的这种老破小房子的翻新对吧他们在做这个生意叫做 flipping 就是老房的改造然后包装一下再上市然后卖个高价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客户来找我

在你接触的就是这些不同的客户有的就是房主本人有的是 developer 或者是 flipper 他们在改建或者是加建的这些工程上他们的需求有什么不同吗

需求还是很不同的对吧你从一个 developer 的角度出发它最大的目的就是主力我要的是以最快的时间最少的成本把这个房子翻修到最漂亮然后赶紧卖出到一个好价钱这是一个角度那从 owner 来讲比如说我真的是这个房子要自住的那我可能就需要跟照自己的需求我就可能以后有几个孩子要需要几个卧室然后自己的装修风格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就会有一些更细致的要求吧

同样是一个房子在 developer 眼里它就是一个投资项目那对于很多的广大的 owner 来讲或者说自住买家来讲那是他可能半辈子或者一辈子的家那他可能就会投入更多的心血或者更细致的去设计这个事情你比较喜欢和哪一类的客户合作

都可以对就是只要事不多都行谁的事比较多那肯定是就是资助房买家的事情会多一些吧不是说事多不好就是说主要是因为资助买家毕竟之前可能这辈子也没有做过这种房屋的改建和加建没有做过这种大型装修的事情所以他们基础比较薄弱你需要告诉他东西很多你得一步一步带着他告诉他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这个房子该设计成什么样子

有的时候过程就比较繁琐那 developer 呢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那他的需求就会明确一些他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他可能上来一二三四五给你列个单你就干就行了自助的客户有没有什么很天马行空的要求啊

有啊就是常见的我们设计界的就是那个那个两个图片摆在那儿嘛就是你一个十万的预算对吧你说我只有十万块钱但是要实现那个一百万的效果咱的钱只够盖个茅草屋但是你说我要把它修成白宫一样这实现不了嘛就是很多 owner 尤其是在没有做过这种改建加建的时候他对做这么一个工程想实现他心中想要的那个效果到底需要多少钱是没有一个大概概念的嗯嗯

所以这个时候就是最开始帮助他建立一个概念很重要就是有多少钱干多少事然后你的钱能干多少事咱就干多少事对吧别 over rich 你们怎么收费啊

按项目的话做一个结构设计基本上还是 lumsum 就是单一报价相当于是个总包的结构设计费吧根据不同的房子加建多少改多少承重墙房子的老旧程度然后工程难度会给一个报价所以不是说这个工程的总体费用的一个百分比不是这样算的不是我也想那么爆但是那么爆没有人找我

因为我做的这个华人市场吧还是成本压得还是比较卷的所以你按施工成本的百分比去报价基本上不太被市场认可大家都是在前期做设计的阶段比如说几千块一万块做一个就是 fix price 的这个报价然后你的结构设计大概就这样了你说你是在湾区主要做华人市场华人市场为主吧然后

然后也会涉及一些其他白人啊印度人啊什么都有都做主要是因为湾区新来的高科技人才还是以亚裔为主嘛所以买房的胜利军是亚裔那我做的房子的这些主要客户也都是亚裔设计公司是不是主要也是和你的公司一样华人公司为主都有也有一些老牌的这种美国本土的设计公司嗯

但是他们可能就是收费会高一些基本上不同的族裔还是愿意找共同语言的这些设计师嘛就是交流起来方便吧比如说今天上午还有一个项目去见人家客户上来没干别的什么尺子都没拿拿了一个鲁班尺出来然后我都不知道鲁班尺是什么然后我一看天干地支啊全在上面然后说这个门的宽度一定要给我达到这个尺寸然后这个是天钉然后这个旺财然后你说客户

客户有这种需求的时候他找一个白人的设计师他是搞不定的他只能去找一个华人设计师才能知道鲁班尺是什么样子然后还有拿着锣盘去帮助布局的我也碰到过比如说我们出了一个 floor plan 对吧客户会使 pdf 会使 photoshop 先把一个八卦图摆到这个 floor plan 上面然后开始知道这个地方不可以有什么那个地方必须要有什么就开始穿唐纱这些东西词就全上来了

说当客户有这种需求的时候美国的老牌建筑师他是搞不定的他只能是华人建筑师才能 talk same language 对吧你们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风水吗我们是不考虑的因为我个人是科学风水观对吧我本身是科学风水观有一些是好的东西有一些这种确实你觉得它不太行的东西其实我是不太信就是一定程度上讲风水是 OK 的但是不能什么都讲风水对吧就是嗯

我一般是不会主动去要求客户去做一些风水上的改动没有因为我自己也不懂嘛但是客户有这个需求那咱得迎合人家的需求嘛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嘛得满足人家的需求现在的客户其实在去找你以前可能也会线上做很多自己的 research 了对那现在流行啊最经济实惠的建筑风格啊或者是建筑做法是什么

我觉得就是 open floor plan 吧就是比如说一个原来的房子弯曲的这种老破小基本上室内的内向都比较多它的功能性区分的很详细厨房就是厨房客厅就是客厅然后 family roomliving room 都是一块一块的然后中间都会有墙隔开那现在比较流行了就是一种大的开阔空间站在厨房里可以看到屋子里边所有东西

要的就是这些然后呢就比较流行就是拆墙把这个公共空间的墙全部都拆走然后多加天窗多加窗户让采光进来等等一系列吧就是比较流行这个然后风格的话就是小清新呗就是小红书上流行什么客户去要什么就是这样你会刷小红书吗我个人是从来不刷小红书的我也没有这个爱从我个人专业角度来讲他会把一个很复杂的事情特别简单化

就比如说小红书有客户给我发一个需求说我家是二楼我想做一个叫 floating stair 就是悬浮楼梯他给我发了一个小红书视频那个小红书那个墙 3D 做可绚丽了这个墙上飘飘飘长出几个楼梯来然后人就可以踩上去了然后客户跟我说我要这样的

然后我还得苦口婆心的说我说你这个视频是国内做出来的对吧国内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你可以做这种悬条楼梯咱做个什么固筋配个筋什么的这个弯矩是可以承载的但美国呢它是木结构木结构的特性是所有的连接点它是不可以传弯矩的

它只能是简直的不花钱做钢结构的话你是实现不了你想要的这种悬浮楼梯的效果的而且这一上钢结构可能你两三万块钱就没了不要翻看小公说就是他很多时候把这种特别复杂在工程上很细节很复杂的东西想的太简单然后客户天天被这种绚丽的这种 3D 渲染这个洗脑之后就过来找我说我要这个我要那个然后我就得一个一个的说这个你没有这个预算

对吧你咱就别想这个事了需要花大量时间去解释对我还有一直在想一个东西就是那种下层式的客厅

就是人是坐在下面的然后你走一个小阶梯往上走就是其他的空间比那个下沉式的客厅还要再高一点那个是不是也很难做还好你看地基形式是什么样子的是可以实现的但这种下沉式客厅在美国加州并不是很流行就是大家还是喜欢大平层就是这个踩过去不要有上上下下这种感觉

对啊我是觉得有一个扫地机能够扫完全屋就是最理想的状态是的是的你跟我的挑房子的标准是一样的就是我每次进一个房子都在想这个扫地机器人要怎么行动很实际嘛对

你都是 focus 在木造的房子对为什么不做钢造的或者是其他材质的房子这个在亚洲都比较常见这个就涉及到美国的这几百年来的历史渊源还有传统了就是一般宣传美国看到的都是纽约然后各大市中心那些大高楼对吧但是美国其实每个城市里只有市中心那几栋高楼还有停车楼是混凝土建的

我觉得有 95%的建筑基本上全部都是木结构做的那这个可能就跟当时的历史或者说习惯使然吧就是美国这边木材确实比较便宜就是使惯了建筑规范又很成熟整个产业链很完善等等一系列的原因吧促使美国还是在大量的做木结构的这个房子而且它成本确实比较低技术储备也足什么东西线上就可以买 home depot 就可以把基本上的所有的 lumber 全都 cover 掉

做起来快等等这是一系列原因吧使得美国还在大量的兴建木结构的房子其实

只有美国还这样吗日本应该也有很多木结构吧我记得加拿大那边也是整个北美都木结构都比较多至于其他地方我了解的可能就不是很多了美国的木结构不像是咱大陆理解的那种茅草屋比那个还是要复杂很多不是说搭几个木头从树林里边砍几个然后搭一搭支个帐篷就可以住人它还是有

很详细的规范这个木材要怎么加工做什么处理然后要裁到多大等等一系列的规范规定吧完全基本上把木结构这个东西工业化的很完备了

张博你现在自己出来做设计公司是什么契机啊是这样子的就是因为我最开始是做一种传统的土木行业实习的时候工资一年六万块然后涨涨涨涨涨就是这个行业还是有天花板的就和这些高科技的员工比起来那就是九牛一毛嘛

我记得当时和老婆刚认识的时候她是女朋友的时候人家毕业了人家去了大厂实习实习的工资就比我干了五年的工资还要多在这个时候你就很难出世泰然了就是你之前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当我看到我当时女朋友的实习工资条的时候就是完全打破了我这个既有关键吧就是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所以我就开始琢磨得干点别的对吧因为我当时知道就我的老板的老板

都挣不到我老婆转正后第一年工资那么多那你说我还咋混就是没法混了对吧所以说就只能是转变赛道开始自己琢磨干点别的那时候应该就开始流行专码了但是你还是选择继续做土木相关的工作对这个主要两方面原因第一个就是自己实在是这个脑子不够用转不了码

打小就对编程没有兴趣然后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我觉得就是我喜欢那种自己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就是我编出来个成我也不知道他干嘛呢我还是喜欢手能碰得到的然后能看得到的东西所以就还是在继续做我原来跟自己相关的事情然后毕竟自己之前做了那么多年的项目管理也不想完全把这个东西放弃掉所以就是还是想说看看能不能结合之前自己的经验然后自己出来做点什么然后才开始自己一步一步开始做自己的结构设计

你这个公司做了几年了最开始的时候是从 16 年搬来湾区之后就有这个想法就是去了湾区受到刺激了对对对去了湾区受到刺激之后就是觉得得多挣点钱然后开始有这些想法然后筹备了两年吧可能从 18 年左右开始一个一个工程这么自己学呀然后开始自己做起来现在可能也快七八年了

一开始大概有几个项目那你现在大概一年有几个项目最开始一年可能十几个项目到现在可能几百个项目吧几百个那你们公司有几个人啊现在公司算上我五个全职员工加两个半职员工七个人两个是半职的大概是这样

所有的人都是做结构设计的吗五个工程师然后加上会计啊然后还有一些行政上面的 HR 加 slashoffice managerslash 所有一切对还是比较小你们这样的工作是有可能跨国团队的吗

是有这个可能性的我自己可能之前也用过一些比如在亚洲菲律宾或者马来西亚那边的那种 outsource 的服务

但后来我觉得还是要以本地的员工为主吧因为做结构设计它还是要因地制宜并不是说你拿个规范然后拿个图纸就可以开始设计了尤其是在这种老房子的改建和加建项目中你总是要得去现场的房子看一下这个房子之前的结构是咋做的

然后你才好知道新加的粮要怎么加太太的墙是不是城中墙所以还是需要很多的这种当地的经验才能把这个事情做下来所以去 outsource 到别的国家这个事情可以做但是你一定要有一个当地的一个团队来做这些最基础的这种对接作为老板你现在愿意 hire 完全还没有经验的新人吗

是这样子的以我公司的体量我也就只能 hire 刚毕业的新人是因为虽然说整个就业大环境并不是很好就当年咱自己也是从这个习惯过来的嘛有大公司能去的时候肯定是要去大公司的嘛那个牌子啊人家的 training 也多有经验的人是不会愿意上那种小公司来的

所以一般也都是去找那些刚毕业的学生然后给他们培训基本上还都是新人吧你们流动率很高吗我公司流动率其实还好

嗯这么多年就走了一个人但是呢就是一个从行业来讲基本上走都是在毕业那一刻就已经走了要了对吧就是人家就不会找这个行业的工作基本上能转码的都已经转码了然后能转 IT 的也都转 IT 了剩下的真的你说在美国真正工作的去做这种很传统的土木行业的 engineer 真的不多了即便是真的去找土木相关的工作也是尽量的去往这种跟 IT 相关的地方去靠嗯

嗯怎么说很多人去喜欢去找这种 call trains 就是美国加州交通局吧的工作然后会里边去做一些交通的智能化的研究啊等等你看他们的简历基本上也都是各种编程的这种背景就是可能大家一想到土木工程师全都是这种盖房子的其实土木工程师就相当于嗯

软件工程师一样它其实是一个特别特别大的一个分类对吧在软件工程师下面你可以有做 C 语言的有做 Java 的然后什么前端后端全站各种各种的不同的细分那就换到图目工程师来讲你说有可以做智能化交通分析的

然后有做这种桥梁分析的然后有做什么海岸工程的有做民房的有做混凝土结构的然后有做钢结构的然后像我这样做木结构的它其实细分的很多我也只是在土木工程这个大类下边会一点点木结构的东西其他东西你说你让我去设计个钢结构我也不会对吧那个什么结构力学早就还给老师了你们公司的员工是不是也都是华人

华人为主对然后有一些其他的亚洲裔的同学嗯他们都是在加州本地的学校毕业然后进入你公司的吗还是外州的有全美各地的都有看我能捞到什么看机缘吧对你怎么招人啊有的时候是朋友推荐有的时候是老员工推荐然后有的时候呢是印地的上面发一些广告都有

还有各种群里边看看哪个 engineer 刚毕业聊一聊什么的我其实还蛮好奇的你怎么带他们有什么方法我这边之前会做一些自己经验的总结吧就是我毕竟自己在这个行业干了这么多年经历了这么多工程但每个工程都会学习一些经验有一些之前的错题本相当于咱们小时候那种错题本我会整理一个错题本出来

然后会每个新人都会带他们一下就是告诉他们到底怎么设计是好的设计告诉他们不应该犯哪些错误然后大概每个类型的项目应该怎么做这些都是需要使用经验然后让他们不断的自己从第一个工程开始迭代出来

相当于是 train 一个 model 一样就是相当于你去训练一个大模型是一样的对吧果然是弯曲的 construction company 没有想到的这种比喻

就是这样一个比喻就是每个人请你把相当于是一个 AI 的 model 就是你给他输入一些东西然后告诉他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然后他就开始自己迭代了对吧出来一个工程我说这个地方做的不太好那个地方应该那么做然后经过二十几个项目的积累他可能就有形成了他自己的一个小经验就可以自己上手了大概是这个样子

你说你有写一个你之前行业累积的一个错题本你有想过把这个东西变成一个 agent 吗就是可以让他直接回答就不用大家都来每次问你我在做一些这样的尝试比如说我在用那个 Google 的 notebook LM 然后我也买了那个专业版本

然后我会把我自己之前的一些总结出来的东西全部 upload 到那上面去然后所有员工有问题可以先去那里面问一问然后我也买了 Chad GPT 的这个 pro 对吧每年也交了钱然后也可以用 Chad GPT 去帮我搜集一些东西就是还是再用这些工具吧然后来指导我们自己的这些日常的设计就是还是有辅助作用的

你初次尝试使用感受怎么样当时觉得就是惊为天人那种感觉就是我记得就是还是头几个月前吧就是之前一直知道拆 GPT 这么个东西但是可能用的就比较生活吧就没有想到说去和自己的专业去做一些结合然后当我把我自己的一套图截了个屏发到了拆 GP 上面我就开始试我说你能看懂这里边有什么吗然后拆了 GP 想了一下发现

说了几个事然后我就发现他居然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懂图纸的

就是比一般的 owner 或者比一般的甲方都懂而且比一个刚毕业的学土木工程的学生大学毕业的人还要懂虽然说可能没有懂那么多或者说有时候也你也知道他是在扯淡但是他起码能跟你扯的差不多就是能站边你能感觉到这个差 GP 是有点像王浦上靠的那种感觉就是当时我觉得哇塞就觉得简直神了然后

然后就开始不断的去尝试怎么能够用这个 ChatGPT 和 Google 的 Gemini 去做一些结合做一些尝试在你尝试过的这么多不同的场景当中你现在觉得最靠谱的 ChatGPT 或是 Notebook LM 的使用场景是什么是这样比如说不同 City 在审图的时候出来一个审图的意见它说你要提供一个什么样的计算算一下这个钉子够不够这个木头和那个木头之间的连接件 OK 不 OK

那如果我们之前的话那可能就是拿手拿笔直接开始写了那现在呢我们可能会先用拆 GBT 告诉他说我们现在有这样一个需求然后我们要用某一些参考的书籍你能不能帮我算一下到底要用几颗钉子他其实是可以

照猫画虎给你算个大概的然后我们在它这个基础之上再修改一下其实就可以做出一个比较简单的结构计算来就比如说算用最简单的木头和木头连接需要几根钉子比较简单的计算 XGBT 基本上可以把这个工作给你做到 80%

刚才举的这个例子当中在用 ChatGPT 之前你们用纯人工去做的时候大概要花多长时间用了 ChatGPT 之后大概是花多长时间这个在效率上给你们节省了百分之多少在我们会算的情况下假设这个问题是我们会算的可能之前会算一个东西自己手算可能要算一个小时

那现在有的 ChatGPT 可能十分钟就搞定了那当我们不会算的时候那我们之前可能现在研究一下书本那扣的写得学你可能得拖一个星期那现在不会算的时候我们先问一下 ChatGPT 我说你会算吗他说差不多来吧然后我说真的吗他说真的然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试了对吧但是我总结下来就是你用 ChatGPT 或者说用其他的 AI 软件的时候一个最根本最根本的东西就是你得知道你在干嘛

就是你不能说是完全一个门外汉然后就让拆 GPT 帮你算这算那算一些很专业的东西他真的会给你推出来一些可能看上去很靠谱但从专业来讲完全不靠谱的东西就是你得有能够评判拆 GPT 产出的东西的好坏的这么一个能力这个是很重要的要不然就是就是 garbage in garbage out 了就是你很容易就被拆 GPT 忽悠掉

我还蛮好奇你们如果是新人的话你觉得他有这个 judgment 的能力吗新人肯定是没有的这个木结构这个东西是特别特别需要靠经验积累的一个行业就是书本上那些东西基本就告诉你比如说就像咱高中物理学的时候就是

给定一个真空空间不计各种阻力对吧然后重力差加速度去 9.8 要永远去 9.8 然后你开始算一个什么东西对吧这个是书本上都是这么一套东西但是现实中是不可能不计真空阻力的对吧也不可能重力加速度是常数然后各种条件都要考虑

我常说我也跟底下的员工说就是其实做任何一个 engineering 尤其是做这种结构 engineering 有的时候它更像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个科学就是同样你能把一个量算出来为什么要用这个尺寸的量而不用更大的一个尺寸的量有时候是需要有很多现场经验的积累然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去调整你量的尺寸然后量的位置

然后这个简历墙到底要放在哪里其实也是有很多门道的这些东西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然后都是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的经验的积累这个时候如果 train 清的员工的话我也会跟他们说按他们的理解做一个设计然后我也跟他们说这个东西不能放在这里虽然说你这样也可以实现但你这么做可能就会多花 owner 几万块钱如果你把这个简历墙挪到另外一个位置

就会使得工程造价更低就是我们在做 engineering 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在尽可能节省客户资金的情况下达到你想要的这个安全效果安全等级怎么能够节省用户资金这个是很需要经验的一个事情那你会担心吗因为作为一个新人他其实很难

抗拒这个诱惑嘛他想要用 ChatGBT 去完成很多事情他不想要自己一个一个做对你会对未来人才培养比较担心吗我是蛮担心的因为我觉得写 code 然后做任何的计算机技术也是一样的现在大家都直接一写就全部就可以跑了可是其实

没有什么时间去累积对这其实一直都会有这样的担心你比如说比我在年长一二十岁的 engineer 看我那可觉得就是哎呀什么都不懂对吧然后我看底下的人在比我年轻的十二岁 engineer 我也觉得他们什么都不懂老一辈的 engineer 所有的计算全部都是纯手算的对吧一个量一个简历墙都是一笔一笔拿笔写出来的然后图都是 blueprint 真的是一笔一笔画出来的

那到我这一辈的 engineer 基本上其实即使没有 AI 也都是有各种计算软件量直接输入出数据你的 span 是多少你上面的贺载是多少那个量的尺寸其实也都是电脑计算软件直接啪啪啪的出来了你现在考我真的拿手算一个量其实我没有参考书我基本上都算不出来了公式都忘干净了所以就是你所担心的这个事情其实一直都是有人担心的从几十年前就有人担心了

但是你说我现在担心接下来的 engineer 太依赖科技吗有这样的担心但是我觉得还是要去拥抱这个事情吧就是这个 AI 在这边发展它还是来

改变提高人的生存率的而不是来抢夺人类的饭碗所以说还是要尽快的适应这个事情为己所用吧对吧你得自己有一个主心骨就是说你得知道这个量什么样的是 OK 的然后你这个时候再参考一下 GBT 的给你的答案或者说你得对你所要干的事情有一个百分之七八十的了解这个时候你再用拆 GPT 辅助一下 AI 辅助一下可能会达到你一个比较好的效果

但是如果当你完全不懂一个行业比如说你现在让我去拿 Chad GPT 诊断一下我自己的病例什么的那我肯定是不敢信 Chad GPT 给我出来的任何解释的我肯定拿着这个解释再去问一个专业的医生是不是这样然后我才得到印证是这样一个东西就是还是要去拥抱这个科技吧

建筑设计这个行业相对于科技行业来讲还是一个非常看重经验的行业我们在科技行业来讲我们现在经常讨论就是说在科技行业的人好像有一个所谓的 prime age 就是你的黄金时代可能在三四十岁的时候

在那之前都是累积经验的一个状态但是在 40 岁之后可能你的这个经验的价值就逐渐下降了在在结构设计这个行业

你觉得结构工程师也有所谓的 prime age 吗还是说你们的这个经验的价值就是随着你的工作年限的上升逐步上升吗我觉得是像你说的这个第二种情况就是建筑和结构设计是其实和医生很像我觉得它是一个随着时间的积累你的经验是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然后你能做的事情

你会做的越来越专业的这么一种行业就是越老越吃香嘛像咱们原来老话说的

我个人认为是这么一个趋势但也有一个观点就是说经验这个东西其实是最容易被 AI 替代的东西也有这种观点所以十几年之后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也不好说但目前来看可能做结构设计还是一个越老越吃香的这么一个行业你比如说就是说到具体的例子每个注册工程师都有一个注册工程师的编号加州整个是从 001 开始的

我的编号是八万两千多也就是说我是在加州第八万两千多个拿到 professional engineer license 的人那同时我见到过别人的图纸我是八大头人家是六大头四大头从人家的这个 license 的编号就能知道这个人大概什么岁数多少年经验一

一般 city 审图那帮人碰到这些比较老编号的 engineer 也都是尊重尊重基本上都是以尊重 common 都不以 common 的形式来就是建议对吧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然后你想我改一下这个就是这样子那如果是来审我图一看我是八几号可能公司那边算是比较年轻的那可能就是来这个给我改了那个给我改了就是这样子我也想要有一个号码就是我履历的编号对

之前跟一个房地产经济交流他就跟我介绍另外一个他就说那一人是几号的然后我一开始也没懂什么意思他还给我解释这个编号都是招牌的所以他很资深对这一点我觉得就是美国做得很好的一点就是他这个行业里面的行业协会然后各种认证做得很到位

就他 serve 两个目的第一个就是把这些人全部统一起来大家 standardize 统一一个标准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这个行业标准来做各种事情第二个他对这个行业的人所的保护也比较不错就是帮你建立了一个行业壁垒吧比如说你干什么事情必须要有什么 license 然后同时他会在对这个行业内部进行各种的培训呀什么的美国这种行业的这种细分体系做的其实还是挺好的我觉得我们科技行业就缺这样的协会

对科技行业还是太新了张博那你现在每天的工作日程是什么样子需要多少时间去现场场看啊运营啊大概怎么规划是这样我每天现在的日程基本上是每天上午跑工地不管是看新项目看老项目然后解答现场的一些问题也好就是每天上午基本上是跑三到四个工地基本上都在湾区吧所以就三四个房子转一转然后下午回到办公室

review 图纸回邮件然后谈各种事情大概就是这样一个自己的一个工作流程吧然后周末的话就是处理一些平时没法处理的事情一周七天这是没有休息日的对你需要做 marketing 吗还是一般就是熟客在介绍这样我不主动的去做 marketing 我是比较 prefer 酒香不怕巷子深吧都是一传十传百大家互相推荐这样过来的

我和张博是本科同学我本科也是学 Civil Engineering 学土木这个行业我们这个专业的同学里面其实就像张博讲的很多人从毕业之后就没有再做这一行了对很多都是投身科技大厂了我听说在前几年的时候张博在湾区帮一家客户做现场勘察的时候你发现那一家的房主其实是我们大学本科的一个学弟对那个学弟

是在很早期的时候就加入了 NVIDIA 其实我想想这个还挺有趣的就是你一直接手在本行业然后这个师弟是很早就转行了科技行业并且在很早期的时候就进入了 NVIDIA 你当时遇到他的时候你会有觉得是人生际遇的不同吗我还真没有就是我说实话我还是很喜欢我现在自己在做的这个事情的我还真的是有 passion 的

当时我也说就是 16 年想转行那个时候纯为了钱但是现在做起来我觉得这是我的兴趣爱好所在我觉得能够把一个房子一栋一栋盖出来一栋一栋改出来然后看到大家住在里面的那种高兴的心情我自己心里是得到满足的所以当几年前我看到那些学历学妹们在大厂里面然后我去帮他们做这个结构改进的时候我还真的没有觉得就是说哎呀人家去了大厂啊什么的我

我还真的是没有这种想法就是觉得大家也挺高兴居然在这又碰上了然后他还问我说我要改这个怎么算我说你是本科咱俩一系的你还用我干嘛这钱退给你你自己算一下就行了对不对然后他说不行不行我算不了了这已经多少年了然后我还碰见过其他的学弟学妹

然后也是一毕业就转码了然后也在湾区买了房然后后来也是找到我做结构然后后来聊一聊也说啊原来你是大师哥什么的然后也还聊挺开心我从我个人来讲没有你刚才说那种人生际遇的不同我觉得大家选择的不同路都很 OK 没有问题就是你喜欢做这个我喜欢做这个然后我并没有觉得他们去了大厂我没去就有任何的失落没有因为我真的对我现在做的事情就是很有兴趣然后呢

我觉得就是总要有人做这个事嘛就是我不做总要也有人做嘛我也老常说一个比喻就是那么多人在西部淘金热的时候过来挖金子对吧那总有一个李维斯过来给这些挖金子的人做牛仔裤嘛对吧我就是做这个牛仔裤就行好的或者给你做一把好铲子然后你去挖金子对吧

我觉得张博其实你的人生选择算是耐得住就是我们刚才讲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很早期的时候转了 tech 但是我们现在到了这个年纪的时候就发现说 tech 行业是属于它的高潮就是它的 peak 来得比较早的一个行业但是你进入的这个行业你坚持的这个行业它是就像我们刚才讨论它是一步一步走高的行业嗯

我听起来就觉得清华土木录取了一堆人然后就只有张博士真的热爱热爱做土木的没有没有我觉得这个可能这么听上去你这么总结的话就拔得比较高了其实事实不是这样子的我觉得真正的心路历程不是说我一毕业就坚信土木行业是一个越老越吃香的行业那个时候真的就像我刚才最开始说的第一我没有能力转码就是没有那个脑子

我觉得自己不想学然后那个时候确实刚毕业比较懒自己会一点土木那就做点土木呗就是当个 fuel engineer 然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后来觉得实在不行了钱挣的实在太少了然后才开始图谋改变那时候改变的时候想转马也晚了转不了了然后呢只能是在

本行业继续看看怎么能够干点啥然后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然后这个兴趣也是一边做一边培养出来的而不是一开始我就坚信哎呀我立志要当一个图谋工程师真的没有那么崇高的理想纯粹就是懒然后被这个弯曲的大潮一步一步推到这里的如果我不再弯曲我在全美另外任何一个地方我可能

还就当一个 project manager 在一个大公司里面坐着也可能安安稳稳一辈子但是来了湾区认识了我现在的老婆对吧就是卷我对吧就是把我卷到现在这个程度了哈哈哈哈

真的是这样真的是这样所以是在夫人的鞭策下夫人加上湾区这个大环境吧真的就像就是大家所了解的那样这个湾区这个大氛围就推着你你不得不往前走你要不然就被人落下了对吧因为张伯你夫人是在 tech 工作的科技大厂我相信可能你通过他也认识了很多在湾区科技大厂工作的人

在你的观察当中这个人群和你所在的这个行业的人群的生活状态有什么不同或者精神状态有什么不同湾区华人还是以这种高科技的人才为主吧他们背景其实相对都很相似

就是同质化其实是很严重的一个事情在湾区这个华人界里边不像国内或者说不像洛杉矶地区就是什么样的人都有对吧做什么生意的都有湾区呢就是很纯粹大家都是科技大厂的马农

大小一路就是靠好大学靠好高中然后来美国读研究生然后毕业之后考个博士然后进到大厂基本上大家的履历都是这样的背景这个背景下产生的人不是小镇啊大镇小镇中镇的各种做题家们出来的人他们的精神状态其实还是比较单一的就是要培养下一代继续卷卷卷卷卷

这是我能够感受大家都在拼命的抢学区房对吧拼命的卷孩子各种课外班来回报私校先上下来然后私校不够然后私校下午 after school 还得去学个中文然后周末还得去学儿司再继续卷数学卷各种东西

生活的话呢也比较单一因为你周末要卷孩子所以周末也基本是围着孩子转基本上都是这样听起来你是不太赞成卷的我赞成科学卷孩子吧就是你看卷什么东西对吧你说卷好身体

卷这种好的道德的培养然后你卷他对人生观世界观的这种开发这些我觉得是可以卷但是你从小就开始卷数学卷钢琴卷这些东西我觉得就是个人浅见我觉得意义并不是特别大吧还是那句话就回到十年之后 AI 还能把什么事情留给我们干这个不好说了对吧你现在

卷那些就是咱们小时候卷那些东西到底之后有没有用不好说我一直秉承的观点吧就是不管什么时候科技再怎么发展你还是要把你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有追求的人有理想的人这个是到什么时候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吧至于他会不会算根号下 164 这个我觉得真的没有太大所谓

如果有选择的话你会想离开湾区吗我现在回过头来看我觉得不会就是我觉得这是一个水涨船高或者说是一个围城的概念我从我自身角度来讲我觉得我能做我今天做的事情或者说找到我的兴趣是在湾区任何地方之外做不到的是湾区促成了我能做今天的事情从这一点来讲我还是很

感谢当年我搬来湾区这么一件事情现在回过头来看是不后悔的但是这是从我个人角度来讲但是你从下一代的来讲就是湾区是不是适合一个养孩子的地方这个玩意儿我不好说因为我孩子还太小才六岁多一点点就是不好说因为你前两天我们那边跑 auto 又自杀了一个高中生就是压力太大了我也有一些客户的孩子是在上高中上初中就真的是感觉到绝对比国内海淀海澳卷那种感觉

是不是有一种自己脱离了这种为分数至上的环境结果到了美国来又进入了一个竞争更激烈的环境没错是这样的真的是有这种感觉搬来美国就觉得就是想逃离那种教育模式但是你发现大家就又自动四发的形成了同样的一种教育模式哈哈哈哈

一群想逃离的人到了同一个地方然后又建立起了同样的一套制度对没错这个学生司也开过来了新东方也开过来了对吧咱有什么需求就有什么样的服务对吧全都有了对吧我们这边还有这个库珀蒂诺有著名的这个补习一条街就是除了饭馆就全是各种培训班一到周末的人生顶废哇

哪一条啊迪安扎布罗瓦对对啊你看你说的这些那你还很惊讶于我不想去弯曲卷他觉得你做 tech 不去很可惜对啊我觉得也是你做 tech 不来弯曲真的挺可惜的真的你还是要来弯曲这个弯曲不就是 one of many 吗是但是我觉得这边还是有更多的机会吧我做科技行业来讲弯曲还是美国最重要的科技的这种创新的地方吧

张博是有双胞胎儿子对是的如果是有双胞胎的话你观察他们是跟别人竞争还是跟互相竞争他们在只有两个人的时候是互相竞争然后在有第三个人的时候是一致对外这一点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他们俩是一直都在同一个班吗这个是应老师的强烈要求一定要分到不同的班级要让老师分辨不出是不是不是是因为老师说了他们俩在一块就是谈到一定要分开就是我现在就是每天去接孩子基本上先去校长办公室一趟就是先打问一下今天要不要留一下然后看要不要进行一下哪些批评教育然后再去班里面接孩子是这么一个状态

对 闹到不行那他们俩在家的时候只有他们两个小孩应该也很闹吗很闹 对 他们两个在家我一般是尽可能地躲出去天哪所以我在想你周六周日要上班其实是为了逃避育儿是吗很大一个程度是逃避和他们在家待着要不然就把他们带到公园这样有足够的空间够他们放电在家里真的是闹到不行

然后这也是其实我不反对我老婆给他们报周六各种班的原因就是把他们送出去我能得到一个半小时的安生这个我觉得对我来说太重要了让我跟这两个儿子相处八个小时我真的会是可以疯掉的那种真的有点受不了你疯掉的时候是什么表现你会咆哮吗不至于咆哮吧但是属于就是那种内心那种急躁就觉得就炸毛那种感觉

但是你躲出去了你老婆是这样子就我们分工还是挺明确的比如说每周六日上午是上两个班先学个画画再学个武术对吧这几个三四个小时我负责接送接送空间之余我可以干会儿活什么的

然后中午呢我再陪着玩一会儿去公园然后买个麦当劳下午比如说我把他们送回家两点到下午六点然后我来公司加会儿班我老婆负责看看孩子然后她再带他去踢个足球啊家里边闹一闹啊基本上是这么个分工我反正管所有的接送然后我

我老婆管其他的放电好贵啊对啊是这样的没办法你现在会担心他们到了青少年时期的管教问题吗也担心

毕竟我也没当过青少年的父母自己虽然从青少年过来过自己知道当时自己是个什么样子所以我还是有一定担心的但是你说也没有因为这个事情睡不着觉就是走一步看一步吧管好当下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很不错了就是每天都挺难熬的了实在没有时间想几年之后的事情这个孩子教育其实我自己也没有形成特别多的理论上面的那种认识之类的

只要他们能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别到时候啃老这就行了正直自立更深我也是要求就放在这里了对对对是这样的就是看造化嘛这个一个孩子能不能成才真的我觉得基因决定了很多它真的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你后天的培养可能能有个百分之二三十的努力但是这个人生来是什么样子基本上已经定了我可能这块可能比较性命了

我本来想问养双胞胎有什么特别的你有感想吗感想就是别养双胞胎这个不是能控制的呀太累了我两个人特别闹特别逃就是每天就让他们好好吃饭赶紧起床赶紧刷牙穿好衣服上学每天早上这 45 分钟就已经耗费了我一天大半的精力就是感觉就跟打仗一样真的是这样就是他俩一个人的时候可乖了但只要他俩凑到一块就开始好的不学学坏的就是闹得很厉害

哦还有趣啊对可能双胞胎可能都这样然后我这个又是两个儿子就变本加厉的闹就我也挺好奇为什么美国不让打孩子这件事情就是有的时候真的我觉得哈哈哈哈

除了动用武力之外真的没有任何解决办法就是反正有的时候真的是挺受不了的太难管教了可能跟我个人也有关系我可能自己忍耐力也比较低不是那种能够跟孩子就是特别特别讲道理就有时候我讲三遍道理你还不听我也就急了我也容易就是一点火就着了

你这种才是 average 的父母啊绝大多数都是这样张博小时候是不是也蛮皮的对绝对是被打大的所以现在就在想说我小时候挨了那么多打但是现在我就不能使用这个武力对啊

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