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宜追怀先人,宜赏玩春色,宜庄重而坦诚地谈生死问题。
本期《大望局》请来了两位对此有思考、有实践、有贡献的人士。他们的商业实践,破除了我们习惯的殡葬窠臼。福寿园把传统墓园改建成了有游客、有新人在其中拍摄婚纱照的文化公园,成了凝聚历史和浪漫的地方。归丛的产品,把那些让我们遗憾的粗糙器具,改制成了优雅、空灵的“灵魂容器”。
我以为,这是建成当代中国生命文化的义举,是我们等待已久的空间和器物。
我也请徐敏和高古奇两位老师,从中阐发自己对生命的体悟。
他们与父辈的故事,深刻改变了他们对待生死的态度、对待事业的态度。
“当你更深入地思考死亡,如果你没有就此发现新的形象、新的语言界限,那实在不正常。”(维特根斯坦)
徐敏,上海福寿园实业集团公司品牌中心副总经理
高古奇,设计师,家居品牌“梵几”、丧葬产品“归丛”创始人
03:43 “福寿园”的发展历程
09:03 参观“福寿园”的真实体验
14:55 徐敏老师分享与亲人谈起丧葬的故事
19:40 高古奇老师决定创立丧葬品牌的人生故事
34:55 置办丧葬品有哪些坑?
37:51 殡葬业为什么不好干?
40:35 谈谈殡葬业的商业模式和“潜规则”
49:59 聊个感人的小故事
52:22 分享洛杉矶林荫公墓入口的碑文
55:26 生命关怀服务的社会意义
01:02:00 为什么祭祀文化在消逝?
01:05:40 祭祀,情感,仪式,文化
01:09:13 未知死,焉知生?这事很重要
《最好的告别》[美]阿图·葛文德 著
《好好告别》[英]凯瑟琳·曼尼克斯 著
《每一次深重的呼吸》[美]韦斯·埃利 著
欢迎你加入大望局听友交流群,我们会在群里分享每期播客的推荐书目及更多活动信息:
## ❤️本期海报
制作人:温蒂
设计支持: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