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1995年生于北京、拥有闪亮的学业履历同时也面临过严重心理困境的王食欲发表了一篇“10万+”文章《北京第一代“鸡娃”自述:鸡了20年,还是归于平凡》。她的母亲永爱读到后,写下了另一篇文章《鸡娃鸡到最后,却被娃反鸡》作为回应,反思自己在王食欲成长过程中留下的种种教训。
“鸡娃”是我们谈论教育问题时的常用词,而这些谈论却没有因为频繁而深入。
也许是出于这个原因,王食欲和妈妈永爱用了“双盲写作”的方法,完成了一部三十多万字的书,用经常彼此矛盾的观点,讲述了王食欲从小到大各个人生阶段中的教育问题。
我们很少遇到母女间如此坦诚、如此“在场”感十足、如此深入的交流。对于很多问题,她们至今无法形成共识,至今还是会在谈话进行中彼此翻白眼、做鬼脸,或者直接打断对方,这些分歧最后化作书名《妈!这是我的人生》,也化作了一段更加健康深厚的母女情感。
在这样的倾诉里,最初的教育问题被深化成“什么是真正的成长”,直到那个最终的问题:一个人该活出怎样的人生?
本期《大望局》,我请永爱和王食欲两位作者一起来聊这本书,还有一个原因:我想知道,当一位母亲把自己所有的生命都倾注在孩子身上时,她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她的人生在哪里?
而成为母亲这件事,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就是你即将听到的对话。
王食欲,青年作家,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永爱,王食欲的妈妈,造价工程师,和王食欲合写了新书《妈,这是我的人生》
00:01:25 《妈!这是我的人生》的缘起
00:03:29 教育模式的路径依赖
00:12:02 95后女儿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看法
00:20:40 出于功利性目的给孩子报兴趣班?
00:27:19 第一次冲突:要不要休学?
00:34:16 好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
00:44:24 第二次冲突:上北大还是北影?
00:56:52 有了孩子后就没有自我了吗?
01:02:58 “人生是旷野”
01:11:16 代沟不是知识概念,而是知识结构的概念
01:17:38 食欲和妈妈互道感谢
01:20:26 成为母亲,是一种英雄主义
01:25:47 回到过去,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制作人:温蒂
设计支持: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