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55. 尤勇:观看之道,知道怎么看画

55. 尤勇:观看之道,知道怎么看画

2025/3/26
logo of podcast 大望局

大望局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主持人
专注于电动车和能源领域的播客主持人和内容创作者。
尤勇
Topics
尤勇:我深耕绘画,试图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描绘来塑造内在的精神世界。绘画于我而言,是一种神游,让我沉浸其中,忘却现实的纷扰。我并非刻意追求创新,而是专注于将天赋与审美训练融为本能,力求在创作中达到一种‘处处都对’的境界,这源于我对古典精神的传承与坚守。 我理解当代艺术家的困境,我们与古人一样,都面临着经济、健康、人际关系以及创作本身带来的压力。然而,我更关注的是如何选择更有价值的创作方向,这如同算命一般,充满了不确定性。绘画不同于小说或电影,它难以直接提供生存方式或解决人生困境的答案,它的价值在于成就艺术家自身,而选题则与艺术家的价值观息息相关。 我尝试探索绘画的本质,它如同一个组织,通过对颜料、线条、色彩的组织和塑造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我并不追求对现实的精准复制,而是更注重对画面结构的把握和对自身精神世界的探索。我的创作并非完全由自身控制,也存在被动因素,但我会努力在被动中寻找主动,在创作中寻求内心的平衡与宁静。 主持人: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方向和主题选择存在多样性,缺乏共同的公性问题。年轻一代艺术家更关注细微的现象,作品中人物形象减少,抽象风格增多。当代艺术创作面临供需问题,买单者不再提供创作命题,艺术家需要自行解决供需矛盾。老一代艺术家的绘画能力强于年轻一代,绘画原作的尺寸和质感是无法复制的。当代艺术家的普遍困境是:题材被穷尽,创作方向不明确。 我们探讨了东西方绘画的差异,以及中国文人画的独特之处。中国文人画旨在通过描绘外部世界来塑造内心世界,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对现实的精准描绘。我们还探讨了画家的地位问题,以及艺术评论与创作的关系。艺术评论无法完全掌控作品的意义,艺术家也不会以艺术评论来指导创作。 我们还探讨了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以及艺术与幸福的关系。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其对人的心灵的触动和对幸福的追求。艺术评论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幸福和互相成就。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在中国青年画家中,尤勇是极引人注目的一位,他拥有完备、成熟的学院体系,融古典精神于创作和思考的深处。你可以细看尤勇画上的色彩、线条,没有一处是“不对”的——当代的好画无定法,随心所欲到“处处不对”很惊人,而处处都对也惊人,这个“对”的感觉来自于传统,或者称之为古典、经典,要把天赋、审美训练成为本能,才可以随手去画而无处不对。

他的这条道路在唯恐不“创新”的当下是有一些孤独的。

汪民安老师对尤勇的画的评价是:“他的作品表明,一种学院派的绘画训练并不是不能和当代生活相结合。一种训练过的技术,并不一定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通向空洞的程式化,相反,尤勇的肖像人物通常充满了隐蔽的激情:沉默,冷峻,凝重,不苟言笑,似乎心事重重。”

他对艺术虔诚,时常在自己画室的窗子下沉思。我想知道他在想什么?什么样问题是值得一位极其有本事的艺术家如此苦闷?

他往往回答:我不知道自己要画什么。虽然他一直在勤奋的画,不断在海内外的知名艺术机构办个展。

那么,这个回答是什么意思?

我不敢保证你能听懂他的话,因为我只记得我当时有很多听不懂的话,我只能说:这是一个富于沉思气质的艺术家的真实思考。

他试图告诉我们:人应该怎样去看一幅画。

据我所知,极少有人知道这一点。

👬本期嘉宾

尤勇,当代艺术家,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从央美附中到博士生阶段,师从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杨飞云院长,被陈丹青称为“近乎全能,也近乎全知”的画家。

🎧时间轴

00:00:13 开场前的闲聊:梵高

00:03:27 艺术创作选题的变化

00:13:48 画作的价值与价格

00:16:49 绘画的价值是什么?

00:21:10 继续聊艺术创作主题的变化

00:29:54 艺术创作的困境与解法

00:38:40 聊聊中国文人画

00:51:24 谈艺术的政治功能与创作目的

00:57:12 再聊尤勇老师自己的创作

01:10:02 绘画的立体主义

01:13:51 谈艺术批评

01:20:08 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01:28:37 尤勇老师究竟在画什么?

❤️本期海报

制作人:温蒂

设计支持: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