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欢迎收听陈说历史之前我做过一期辟谣节目讲了几个流传甚广的历史谣言这次应一些粉丝朋友们的建议再来一起挑选了五个历史谣言我们这期先讲四个其中关于秦始皇尊重女性主张男女平等的谣言我单独做了一期下期更新好 那接下来我们就挨个说一下网上流传着一种关于韩信之死的说法
说当初刘邦承诺韩信三不杀也有说五不死的相当于是给了他一道免死金牌三不杀是天不杀韩信军不杀韩信铁不杀韩信五不死是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光不死见铜不死见铁不死还有说没有见铜不死见铁不死而是没有捆韩信的绳没有杀韩信的刀反正有好几种版本不过各种版本大差不差
后来刘邦因为韩信功高震主想杀了他为了不违背承诺刘邦自己不出面这样韩信就看不见君主了刘邦让他媳妇吕后联合萧何把韩信骗到了一座漆黑的宫殿里里面没有光也看不见天底下铺着地毯也有说是骗到了这座宫殿的二层楼上的这样下不见地然后让一群宫女用削尖的竹子把韩信捅死了
说实话我小时候就听过这个故事一度以为是真的前些年热播的电视剧《楚汉传奇》也采用了这个故事后来才知道这就是个民间故事连野史都算不上关于韩信的生平事迹主要是记载在《史记汉书》里你去看一下就知道了关于三不杀五不死没有任何记载这就是后人杜撰出来的韩信自然也不是被宫女用竹子捅死的关于韩信之死《史记汉书》里记载的很清楚
史记《桓英侯列传》里说韩信准备谋反派人去袭击吕后和太子被人告发了于是吕后联合萧何把韩信骗到了宫里然后让武士把韩信捆住在长乐宫的中室里杀掉了他并诛杀了韩信的三族根本就没提到什么被宫女用竹子捅死的当然有人可能会说了你凭什么说这是假的呢史书没记载的那就证明是假的了吗
史书也不可能记载所有的事情而且你看史记里说吕后在长乐宫中是处死了韩信但是没说是谁执行的也没说是用什么方式处死的那怎么就不可能是宫女用竹子捅死的呢况且史书里的话也不能全信史书那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怎么可能记载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呢这种逻辑我经常在我的一些节目以及其他一些历史节目中看到
这里就涉及到史学史和史学概论的相关知识了由于篇幅与主题所限这里我就简单说几点首先谁主张谁举证既然你认为存在三不杀五不死韩信是被宫女用竹子捅死的那你得先拿出史料依据比如传世文献考古发掘等等这些去证明才行你不能自己提出一个毫无依据的主张然后让别人去证明它不存在
其次史书上记载的事情当然不一定都是真的了史料辨析是历史研究者的一项基本能力事实上在历史学研究中学者们也确实通过考证指出了史书上一些关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记载的错误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它往往都需要通过强有力的证据和严密的逻辑才能做到而不是你说一句史书是胜利者书写的谁谁谁肯定是抹黑他的呀等等等等
像通过这么几句简单的似是而非的话就可以否认掉史书上的相关记载然后再去发表自己的观点的要是有这么简单的话那历史学还做什么学术研究呀第三史料史料还是史料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历史学的研究必须要基于史料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没有证据就不要说
不要只记住大胆的假设还要记住后半句小心的求证虽然历史上的有些人物事件因为史料过少在做研究的时候不得不采用推理推测的手段但是这种推理也得基于史料且要有合理严密的逻辑你不能在毫无证据的基础上去下推测我发现网上好多人讨论历史问题从来都不是基于史料而是脑洞和空想
我觉得应该是什么什么什么样这个肯定就是这样这样这样你觉得是什么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基于什么证据和逻辑才得出这个结论的那就简单说这几点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聊聊史学史和史学概论的话题就是历史学作为一名学科是怎么出现并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历史学是怎么做研究的等等等等第二个谣言是关于秦桧的
有人说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普遍的宋体字知道是谁发明的吗是大奸臣秦桧秦桧别看人不咋样可是人家是一个大书法家字写的特别好宋体字就是他创造的按照惯例本来应该叫秦体但是他名声太臭了于是后人以朝代命名叫宋体怎么样没想到吧我确实是没想到秦桧是怎么和宋体扯上关系的
这个谣言出现的莫名其妙的我试图去理解却始终百思不得其解实在是没想明白它是怎么流传起来的我们先不管来源了这个谣言辟起来很简单因为宋体字别看它叫宋体但是它不是宋朝出现的是明朝中期才出现的而秦惠是南宋初期的人物这中间差了好几百年时间根本就对不上而且宋体它不是一种手写字体它是一种印刷字体
可能当初创造这个谣言的人不清楚这二者之间的区别以为宋体和古代一些著名书法家自己所创造的手写字体书法字体比如欧阳荀的欧体严真卿的严体柳公权的柳体是一样的不是这样的宋体是一种专门为了印刷书籍所创造的印刷字体宋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书籍印刷兴盛一时
宋朝印刷的书籍版式精美雕刻精良较定认真因此非常受明朝文人的追捧可是在明朝中期的时候宋版书也很少了当时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很多文人无法获得更多的宋版书怎么办既然原版没了那就山寨于是首先在江浙地区掀起了一股翻刻宋版书的复古风潮
虽然说在北宋时毕生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由于活字印刷术自身存在的问题导致无论是在宋朝还是在后来的元明清三朝书籍印刷的主流方式还是雕板印刷既然是雕板印刷那在印刷之前就要刻板就是让工人把要印刷的字雕刻在木板上宋朝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印刷字体当时的刻板工人以模仿前代名家的楷书作为封上
其中欧阳荀 严真卿 柳公权这些楷书大家自然就成了被模仿的对象所以你看宋版书的字是很漂亮的字体是仿照楷书的样式漂亮是漂亮了可是雕刻起来特别费功夫明朝中期时的那些书商们觉得要是完全按照宋版书雕刻耗费时间太长效率低成本高还怎么赚钱呀
因此刻板工人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和追求效率并没有按照宋版书一模一样的仿造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字体进行了改造于是宋体字就诞生了宋体字的特点大家可以看看就是字形方正横平竖直横细竖粗笔画硬挺在起笔的地方和接笔的地方都有一个小三角
有人称之为横细竖粗撇如刀点如瓜子捺如扫横笔末端小三角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字体特点就是为了雕刻快速方便能走直线的时候就绝对不要有弧度从而提高效率宋体字诞生后逐渐推向全国也经过了不断的演变成为了书籍印刷的重要字体到了清朝的时候康熙皇帝正式将其命名为宋体
所以宋体字的诞生和秦桧没啥关系第三个谣言是关于成吉思汗的关于成吉思汗的死因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时俘虏了一位西夏王妃这位西夏王妃在当天侍寝的时候咬掉了成吉思汗的下体导致成吉思汗伤重而死这种说法流传非常广很多人都对此深信不疑
我之前讲成吉思汗的埋葬地还有西夏的节目时好多人都这么评论这个说法我很早之前也看到过不过是在一本文学作品上这个死因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从历史学上来讲这种说法能成立吗我们要先看一下史书上关于成吉思汗的死因是怎么记载的以及考察一下这种说法来源于哪里
关于成吉思汗的死因最主流的说法就是病死的比如作为官方证实的原史 13 世纪波斯史学家智斐尼所写的《世界征服者史》这本书里的很多内容都是作者耳闻目睹甚至亲身经历的是研究成吉思汗及其后代子孙牺牲的重要文献还有史籍也说成吉思汗是病死的
史集是 14 世纪初蒙古四大韩国之一的伊利汗国的宰相拉斯特奉伊利汗之命修传的一部官方史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而成书于 13 至 14 世纪的著名蒙古文史书蒙古秘史记载的是成吉思汗在最后一次攻打西夏的途中去打猎他所乘的马被冲来的野马群惊到了成吉思汗坠马受伤
后来他坚持不撤军继续前进伤势日益严重最后死了其实这种说法也是认为成吉思汗是病死的只是说明了他是因为什么病的与上述这些重要史料记载不同的是《马可波罗游记》这里面说成吉思汗是在攻打一个叫太金的城堡时西部受了箭伤最终因伤势过重而死去
而罗马教廷史杰约翰普兰诺加宾尼曾在 1245-1247 年出使蒙古他回来后写了一本《出使蒙古记》里面说成吉思汗是被雷劈死的在这些与成吉思汗时代相近的早期史书或资料中没有发现成吉思汗被西夏王妃咬掉下体导致死亡的这一说法也有从事蒙元史研究的学者对此做过考察也没有发现只字片语
不过却在成书于 17 世纪的蒙古文史书《黄史》和《蒙古源流》中发现了这种说法的原型里面说成吉思汗亲征西夏杀掉了西夏皇帝师度而呼接收了他的妃子古尔别勒珍古尔别勒珍深藏暗器在侍寝时加害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病重而死大家看这记载就知道为啥说是原型了因为涉及到刺杀的细节这两部书也没提到
正是因为没提到所以才给了一些人发挥的空间很可能有人正是以此为基础对成吉思汗的死因的细节进行了虚构才形成了成吉思汗被西夏王妃咬掉下体导致死亡的这一说法况且在有的专门研究蒙古源流的学者看来这个原型也存在问题首先蒙古源流成熟较晚离成吉思汗那个时代差了 400 多年且对蒙古早期历史记载进行了篡改
因此有关这部分记载的史料价值显然是没有早期史料的记载的史料价值大其次国日别勒真是一个虚构人物历史上不存在第三成吉思汗是在灭亡西夏之前就去世的所以不可能有杀死西夏皇帝接收西夏皇妃的事情另外这种说法还存在一些细节上的问题
因此综上所述就目前的史书记载而言网上流传的成吉思汗被西夏王妃咬掉下体导致死亡的这句说法没有史料依据不靠谱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也是故事当然有人要是认为太靠谱那就请拿出史料依据来第四个谣言是关于雍正皇帝的雍正为啥会葬在清西岭而不是清东岭呢
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皇帝他把自己的陵寝建在了今天河北省唐山市尊化市的昌瑞山下这就是清东陵的第一座地陵此后康熙皇帝也把自己的陵寝建在了清东陵
按照常理和惯例雍正也应该把自己的灵寝建在青东陵但是他却最终选择安葬在离青东陵 200 多公里远的今天的河北省宝定市义县的永宁山下开辟了一个新的皇家陵园这就是清溪岭之所以如此有传言说是因为雍正是篡位上台的他得位不正于心有愧他不敢葬在他父亲康熙旁边
这种说法很早就有了很流行不过这种解释是错的关于雍正为啥葬在清西岭世宗献皇帝实录雍正朝起居注册等这些史料记载的很清楚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风水问题雍正一开始想葬的地方也是青东岭他还曾派人前往青东岭的孝陵景陵附近寻找万年吉地
然而这些人经过实地踏勘之后对雍正说那里没有理想的上级家长不能见灵于是雍正又派人去青东陵附近的其他地方寻找最后确定了九凤朝阳山说这里风水好可以见灵九凤朝阳山也在尊洛华境内离青东陵所在的昌瑞山也不远确定好灵指后雍正下令开始采办各种见灵材料并准备动工然而在动工时却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
在陵寝的穴位也就是将来地宫金井之位就是皇帝棺木放置的地方在这个地方的土里发现有沙石穴中之土含有沙石这是风水学的大忌雍正对此十分重视派人前去查看发现不仅如此而且还发现九凤长阳山的风水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因此不能用
从风水的角度看这里确实存在问题后来乾隆帝到光帝选灵芷时都曾派人到九凤朝阳山去查看也都没有选中于是雍正派人再选灵芷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一县太宁山后来改名为永宁山山下的太平域这个地方负责选址的大臣在给雍正的奏折中说这个地方使乾坤巨秀之区为阴阳和会之所
龙学沙水无美不收行事礼器诸极贤辈一句话就是风水特别好雍正也认为这个地方山脉水法条理分明寻为上级之长非常满意但是他没有马上表态因为他担心如果把自己的灵寝建在这里会违背紫随附葬的传统葬俗恐怕会让自己背上不孝的骂名
因此他和大臣们说这个地方虽然好但是离孝陵景陵比较远孝陵就是顺治的陵寝景陵就是康熙的陵寝我实在是于心不忍而且远离祖陵去安葬是否符合古代帝王陵寝的规制典礼呢那大臣们当然是知道雍正的心思了于是引经据典为在异县建陵寻找合理合法的依据
就和雍正说没事你看汉朝唐朝的地龄虽然都在陕西但是很多也都是分开建的彼此之间相隔远的四五百里近的也有两三百里现在位于太宁山太平域的万年极地虽然与孝陵景陵相隔数百里但是两地都离京师很近同居基辅并列神州其实并不遥远雍正一听这说到自己心坎里了
于是下令正式在此地建陵有人可能会问青东陵的风水要是不好那为啥后来的乾隆咸丰同志还会在那里建陵呢难道他们不在乎风水吗从后来的历史来看乾隆咸丰同志的地陵的风水确实没雍正的好虽然不错但是存在一些先天的不足最终因为各自的原因只能通过人工的手段加以弥补补足了风水
这个风水先天不足是可以通过后天来弥补的比如乾隆当时就有人跟他说了他那块地方虽然风水确实很好但是还是差点意思要不去别的地方选选乾隆最终以大局为重没同意因为他要是再选其他地方那就等于是再开辟了一个新的灵渠了
清朝皇帝就葬的太分散了而他要是为了十全十美的风水选择葬在清西岭的话他又担心以后子孙都学他都葬在清西岭那清东岭就凋零了因此最终他还是决定葬在清东岭而雍正要求比较严他希望自己的灵亲所在地是一个天然的风水宝地所以最终决定葬在清西岭
好的那关于这四个历史谣言呢就讲这么多下期节目我们就来讲讲秦始皇尊重女性主张男女平等的这个谣言一开始听到这个谣言时我真的是感到非常炸裂这谣言真的是越造越大胆越来越离谱了啥话都敢说好的那本期节目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