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黄肠题凑、金缕玉衣——大葆台汉墓的西汉顶级葬具

黄肠题凑、金缕玉衣——大葆台汉墓的西汉顶级葬具

2025/6/23
logo of podcast 陈说历史

陈说历史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Topics
我作为主持人,在节目中介绍了大葆台汉墓的考古发现,特别是墓中出土的黄肠题凑和金缕玉衣这两件西汉时期最高等级的丧葬用具。 首先,我详细解释了黄肠题凑的名称含义、结构特点以及所用材料柏木的特性和文化象征意义。黄肠题凑是采用柏木条层层垒叠而成的木墙,其结构坚固耐用,能够有效缓解墓室上方土压。柏木本身具有优良的材质和防腐性能,并且在西汉时期象征着正气高尚和长寿不朽。 其次,我介绍了金缕玉衣的等级制度和考古发现。金缕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使用的殓服,根据丝缕质地的不同分为金缕、银缕和铜缕玉衣。大葆台汉墓中虽然没有发现完整的金缕玉衣,但出土的玉衣残片证实了墓主人身着玉衣下葬。 然后,我分析了大葆台汉墓墓主人的身份以及墓葬年代。通过墓葬形制、随葬品以及史料记载,我推测墓主人为西汉广阳寝王刘健,墓葬年代为西汉中晚期。虽然墓葬遭到严重盗掘和火烧,但仍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为研究西汉时期的丧葬制度和社会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最后,我总结了黄肠题凑和金缕玉衣在西汉时期的使用情况,以及它们最终消失的原因。黄肠题凑和金缕玉衣的使用并非严格按照等级制度执行,一些诸侯王也可能得到皇帝特许而使用。这些丧葬用具的消失,与汉代生产力发展、木材资源减少以及新的墓葬形制兴起等因素有关。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秘西汉顶级葬具——黄肠题凑。节目首先介绍了黄肠题凑的名称含义及结构特点,并通过北京大葆台汉墓一号墓的考古发现,详细解读了其具体的建造方式、所用材料及象征意义。此外,节目还探讨了黄肠题凑在西汉时期逐渐消失的原因,以及它与西汉丧葬制度变革之间的关系。
  • 黄肠题凑由柏木条层层垒叠而成,是西汉时期特有的丧葬用具
  • 大葆台汉墓一号墓出土的黄肠题凑是目前考古发现最完整的实例
  • 黄肠题凑的消失与汉代木材短缺、砖石墓葬兴起以及丧葬制度变革有关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欢迎收听陈说历史黄肠提凑金铝玉衣按规定这是在西汉时期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最高等级的丧葬用具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大宝台汉墓一号墓的墓主人就同时拥有黄肠提凑与金铝玉衣其中的黄肠提凑是我国首次考古发现的完整的黄肠提凑

第一次以实物证据证实了黄肠蹄臊的存在因此当年一经发现便震惊全国那么它们是一种什么样的丧葬用具呢为什么要使用这种丧葬用具墓主人被推测为是西汉广阳寝王刘健这是汉武帝第三子燕王刘旦的儿子身为诸侯王为何能够享受天子之治墓中还出土了哪些有价值的文物那这期节目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黄肠提凑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你看金驴御医即使你没见过它长什么样子但是光听名字也能猜出个大概可是黄肠提凑你就很难通过名字猜出它到底是干什么的黄肠指的是去掉树皮的百目条因为百目的心是黄色的切割成长条状后就像是一根根黄色的肠子所以得名黄肠

提凑指的是把柏木条端头向内层层垒叠在一起这样的一种形式结构因此黄长提凑就是以切割后的柏木条按照向心方式垒成的木石中的木墙西汉时期诸侯王墓的墓葬形制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是凿山为藏在山中开凿洞穴营建墓室典型代表是满城汉墓这是汉景帝之子中山晋王刘盛及其王后窦婉的墓葬另一种是穿土为矿在平地上向下挖出墓坑然后在墓坑底部构筑墓室大宝台汉墓就属于这种

采用凿山为藏墓葬形制的墓葬在营建时有天然的石头可以作为墓墙来分割墓室中不同的使用空间例如前室后室南尔室北尔室等等以放置棺果及随葬品

可是采用穿土为矿木葬形制的木葬就没有这种条件了只能是人工用木材构建木墙来分割出不同的使用空间而黄长提凑就属于这种用木头构筑的其中一部分木墙现存文献中有关黄长提凑的最早记载建于汉叔霍光传霍光死后汉宣帝赐予他一句黄长提凑

后世学者对这种丧葬用具也有解释因此人们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可是它具体的样子却一直不为人所知直到 1974 年大宝台汉墓的考古发现才让黄长提凑第一次重现于世大宝台汉墓被盗严重墓室也遭到过火烧其中二号墓墓主人是广阳寝王刘健的王后他的黄长提凑几乎全部被烧毁

所幸的是一号木就是广阳寝王刘建本人的墓葬他的墓中的黄长提凑大体保存了下来他所用的大部分都是长 90 厘米宽厚各 10 厘米重 8.1 千克的黄长木就是黄金百木

一共用了 1.4 万到 1.5 万块左右的黄长木组成了外周南北长 15.7 米东西宽 10.8 米最高处约 2.7 米的长方形木墙将木室核心区与外围区分隔开来它的外部是外回廊用来放置各种随当品内部是内回廊 便房 子宫

内徽廊也是用来放置各种随当品的便房是用来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也有观点认为是象征墓主人生前宴饮的厅堂当然关于墓室中什么位置是便房在学界中也有一些争议

子宫就是用子木制成的棺果里面盛放着木主人的遗体这原本是皇帝专属的丧葬用具皇帝生前居住的地方叫宫去世后遗体所在的棺果也以宫命名大宝台汉墓一号墓的子宫共有五重两果三棺就像是俄罗斯套娃一样皇上提措为什么要用黄芯柏木制成呢为什么不使用其他木材

那这个与柏木自身的特性和当时人们赋予在他身上的文化内涵有关柏木材质优良坚固耐用经久不坏耐水湿抗腐蚀性强有香气考古人员在发掘大宝台汉墓一号墓时甚至还能闻到柏木香气这些特点可以起到防止土青水泡没变的作用

此外在西汉人心中百木象征着正气高尚能屈斜有着长寿不朽的寓意因此作为天子之治的皇常提凑自然要用这种高级木材这样也能凸显牧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严格来说皇常提凑必须要使用百木才能叫皇常提凑使用其他木材不行

在大宝台汉墓之后也在其他一些西汉诸侯王的墓中发现了皇上提凑但并不都是用的百墓例如位于江苏扬州的神居山一号汉墓根据学者们的考证其墓主人可能是广陵历王刘虚他是汉武帝第四子按辈分算他是大宝台汉墓一号墓墓主人广阳请王刘建的叔叔

木中的黄肠提凑用的是南木因此严谨来说这种只能叫提凑或黄肠提凑式至于为什么要采用提凑的结构方式主要是为了使木式更加坚固因为这种结构可以有效缓解风土堆对棺果的压力

在下葬时将墓主人安葬好随葬品摆放好后需要用木板将整个墓室全部覆盖住之后还要在上面铺上木炭白膏泥密封好再之后填土埋好并营造高大的封土堆这么多东西压在墓室和棺果上其承受的压力是很大的有了皇朝提措则会使这些压力被抵消掉许多

就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黄昌提凑或黄昌提凑式主要存在于西汉时期此后就逐渐消失了一是因为汉朝时生产力提高人口增多人们的生产生活都需要用到木材于是大量砍伐导致木材逐渐不够用尤其是柏木的数量有限且生长周期长西汉幼兴厚葬之风导致能用的柏木越来越少获取难度越来越高

在后汉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汉光五帝之子中山简王刘焉去世后长山 聚禄 卓郡三郡都无法为他备齐营造墓室所需要的黄芯柏木以及其他木材当时临朝称之的窦太后下令从其他郡征调木材其征发范围遍布六州十八郡可见当时木材之短缺已经很难再继续建造皇朝体操了

第二从西汉中期以后砖式木和石式木兴起到了东汉时期逐渐取代土坑木果木而成为了木葬形制的主流东汉的皇帝和诸侯王基本上也采用了这种木葬形制因此在现实上没有用柏木或其他木材建成皇昌提措的需要了

当时的一些诸侯王如果还想保留黄长提凑以体现自身的身份和地位的话一般是采用涂有黄色颜料的石头也就是黄长石来代替基于以上这两个原因黄长提凑最终消失成为了西汉时期特有的丧葬用具

由于西汉地灵不允许主动发掘因此我们无法得知其墓室内的具体情况不过皇昌提凑作为天子之志西汉时期的一些地灵也应该采用了而大宝台汉墓一号墓的皇昌提凑可以作为一个参考那地灵的皇昌提凑想必会比这个规模更大结构更加精细这一点也为 2012 年考古发掘的位于山东省合泽市的定陶灵圣湖汉墓所证明

其中二号墓出土了迄今为止我国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好的皇朝体操足足用了 3.5 万多根皇朝墓其规模和级别都明显高于以往发现的结构类似的汉代诸侯王墓墓主人被推测为是汉埃蒂生母帝太后丁姬这被认为是目前研究西汉地灵的唯一标本

除了皇朝提措外,另一个西汉时期的顶级丧葬用具就是金缕玉衣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使用的炼服依据川坠玉衣片的丝缕质地的不同,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此外,考古还发现了现存文献没有记载过的丝缕玉衣位于广州的南粤文王墓,出土了目前唯一一套完整的丝缕玉衣

大宝台汉墓一号墓的墓主人被推测为是西汉广阳寝王刘健依据他的身份应该也是身着御医下葬的但是考古人员在墓中却没有发现御医原因很简单因为被盗墓贼盗走了那我们说墓主人身着御医下葬只是根据文献进行的推测吗当然不是也有实物证据证明考古人员在墓中找到了两个御医残片

大家看玉片的边缘被琢磨成了道棱状脚边上有圆形钻孔参照其他西汉诸侯王墓出土的玉衣很明显这是为了穿坠玉衣片的线而留下的孔因此这不是一般的玉片而是玉衣片只是无法确定它是金里玉衣银里玉衣还是铜里玉衣因为穿坠玉衣的线没有在墓中发现那肯定也是被盗墓贼偷走了

不过根据墓主人的身份参照其他考古发掘的西汉诸侯王墓可知应该是金缕玉衣这个金缕玉衣到底长什么样子大家可以参照一下满城汉墓出土的中山晋王刘盛所穿的金缕玉衣这是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金缕玉衣全长 1.88 米用了 2498 片玉片 1100 克金丝

在北京大宝台医治博物馆里有一件金鲤玉衣的复制品供大家参观汉代的皇帝诸侯王之所以使用玉衣作为练服是因为汉代人认为玉衣能够保护尸体不朽灵魂升天事实证明这只能是汉朝人的一个美好愿望现实中肯定是实现不了的

目前所有出土的御医内的尸体都腐朽了有的甚至连完整的骨骼都没有留下只有一些牙齿发廊制碎片和骨渣残留这里还有这样一个问题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御医的使用是分等级的皇帝死后使用金驴御医诸侯王猎侯始封贵人公主使用银驴御医大贵人长公主使用铜铝御医

那为什么西汉时期的很多诸侯王却使用金吕语义呢这不是明显的为之吗还有我们一开始提到的黄长提措那也是天子之志啊为什么这么多诸侯王也在使用这不是僭越吗对此学者们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对于语义而言从开始使用语义到明确分为金吕银吕铜吕三个等级中间存在一个发展过程

后汉书记载的是在东汉时期御衣制度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后的制度但是在此前的西汉时期使用御衣的制度并不严格诸侯王也可以使用金履御衣不算僭越而对于皇常提凑虽为天子之治可是皇帝可以特许臣下使用例如霍光死后汉宣帝就赐给了他一句皇常提凑

因此使用皇常提措的诸侯王可能也是得到了皇帝的特许但是史书上没有记载还有学者认为西汉时期整体上就没有形成完备的丧葬礼仪制度时间中比较混乱加上西汉后葬成封因此才导致了皇常提措与金驴一除了皇帝使用外一些诸侯王也使用的情况我们前面提到大渤台汉墓的墓主人被推测为是广阳寝王刘剑及其王后

可是大宝台汉墓被盗严重墓中已经没有了任何能直接表明墓主人身份信息的文物例如最能表明墓主人身份的印章在墓中是没有发现的那考古学者和历史学者是如何推测出墓主人是谁的呢首先大宝台汉墓的墓葬形制属于穿土为矿的黄长提凑墓其具体结构属于黄长提凑之质的成熟形态

这种墓葬形制流行于西汉中晚期其次从大宝台汉墓的随葬品来看大都是西汉中晚期的遗物例如最早的一面星云文镜是汉武帝时期的铜镜两面昭明镜是典型的汉昭帝汉宣帝时期的铜镜还有一面四吃四乳镜也属于西汉中晚期之物

出土的随葬品以陶器为最多其器型组合也流行于西汉中晚期因此这也能再次验证大宝台汉墓属于西汉中晚期其中的一号墓出土了皇昌提凑御衣残片五重棺果这种高等级丧葬用具还有专供皇太子及诸侯王承作的诸班轮轻改车

因此其墓主人应为诸侯王级别也就是一位生活在西汉中晚期的诸侯王西汉时期在大宝台这个地方存在过两个诸侯王国燕国和广阳国根据汉书的记载西汉时期燕国一共有 8 个王其中异姓燕王有 3 个广阳国一共有 4 个王到底是哪个诸侯王呢

我们已经确定了 1 号墓属于西汉中晚期而墓中又出土了 5 株前汉武帝在元寿 5 年就是公元前 118 年罢半两前行 5 株前因此首先可以排除公元前 118 年之前在位的王即燕腊王刘旦之前的七位

一号墓出土了一件残损的漆盒它的底部刻有念四年五月秉辰这是大宝台汉墓中出土的唯一有明确纪年的文物念四年五月秉辰有两种可能的含义一种是这件漆器的制作年代另一种是记录下葬的年代在十二位燕王和广阳王中只有刘定国的在位年数是 24 年

但武朱前的出现已经排除了刘定国因此念四年五月秉辰只能是七戚制作年代在剩下的一位燕王和四位广阳王中只有燕腊王刘旦和其子广阳寝王刘建两个人在位时间超过了 24 年因此墓主人只能是这父子两个人中的一个

根据水晶柱等书的记载燕拉王刘旦的墓位于现在的北京石井山不在大宝台一带况且刘旦勾结左将军上官杰恶意掌公主准备刺杀火光废掉汉昭帝由自己即位为帝结果事情败露汉昭帝向其问罪刘旦自杀身亡因此其死后恐怕没有资格享受皇常提凑御医这种顶级丧葬用具

所以一号墓的墓主人应为广阳寝王刘健根据西汉时期诸侯王采用的同营一学的合葬制度与一号墓相邻的二号墓的墓主人应为广阳寝王刘健的王后考古人员还对这两座墓的墓主人的尸骨进行了检测一号墓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在 45 到 55 岁之间二号墓墓主人为女性年龄在 20 到 25 岁之间

史书中关于广阳请王刘建的记载非常少只是记载了其父亲燕拉王刘代因谋反未遂自杀封国被除后汉昭帝特别施恩没有处死当时为燕王太子的刘建只是贬为了庶人等到了汉宣帝时期汉宣帝在现在北京及其附近地区设置了广阳国册封刘建为广阳王刘建在位 29 年去世氏号为请

除此之外,他的生平事迹就没有什么记载了至于他的王后那更是只字未提除了黄庄提凑这个最重量级的文物外大宝台汉墓还出土了其他一些珍贵文物例如在一号墓墓室南端的墓道里是有着三辆马车和十一具马骨的车马坑这些殉葬车马是墓主人生前使用过的真车马而不是很多墓葬中常见的名器车

三辆马车均为木质彩漆双轮单元车车周身涂黑漆车轮夹饰红漆晦彩车上饰件均为硫金外形华丽应该就是史书上记载的专攻皇太子及诸侯王乘坐的诸班轮轻盖车刚出土时马车车谷上的彩绘锯齿纹清晰可见

可惜由于当时保存技术所限如今在北京大阪台遗址博物馆里看到的马车残骸早已没有了华丽的色彩博物馆特意做了一个复制品还原了它原本的样子还有流金铜扑手龙手造型扑手就是大门上的拉手装饰件集装饰与实用功能于一身

大宝台汉墓一号墓的皇常提凑把墓室核心区围了一圈但是在其正南方开了一个口有一扇墓门那么这件琉金铜扑手就是安装在这个墓门上的本来龙的鼻子下方有一个圆环出土时没发现估计是被盗墓贼盗走了有一件铁斧因为斧柄是木制的经过 2000 多年的时间早就都腐烂掉了只剩下了一个斧身

看似平平无奇本身没有什么艺术性不过如果你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斧子的一面上有一个凸起的鱼字这是西汉渝阳铁关作坊的标记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政策在一些地方设置有铁关也就是管理铁器野柱事业的官方机构在渝阳郡的渝阳县就设置有铁关

这件铁斧是首次发现的鱼羊铁棺作坊的产品是汉武帝盐铁观赢政策的实物证明墓中还出土了一些玉器例如吃虎纹玉佩龙凤纹射行佩龙纹玉黄玉五仁

还有这件凤手玉膝玉膝本来是用来解衣服绳结的工具后来逐渐成为了具有象征意义的饰品代表一个人具有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有置繁绝乱的寓意西汉的帝王贵族们都喜欢佩戴玉膝以此彰显自己的智识之能还有一件很不起眼的玉垫这是在大宝台汉墓二号墓出土的玉垫属于九窍塞中的一种什么是九窍塞呢

西岸时期的诸侯王为了保持尸身不朽防止精气外泄在下葬时会将尸体的眼耳口鼻等等九窍用浴塞住因此得名九窍塞满城汉墓就出土了两套完整的九窍塞是配合着金驴浴衣配合使用的大宝台汉墓二号墓出土的这件浴垫是用来塞住耳朵中的

其余的 8 件玉塞应该是被盗墓贼盗走了这件玉片太小了那可能是盗墓贼盗走的时候不小心遗落了这才幸免于难大宝台汉墓还出土有虎破马脑这些都是当时从国外进口来的博物馆介绍时写的是由北方草原四周之路贸易而来而不是说是由四周之路贸易而来

丝绸之路的贸易路线是从长安出发经由河西走廊再到西域之后到中亚乃至更远的地方草原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此不同它经过的是蒙古高原博物馆这样写不知道有什么依据可能是认为广阳国地处西汉北部边疆距离长安更远但是距离草原丝绸之路比较近更有可能是从这里得到了琥珀和玛瑙

其他的文物就很少有特别有价值的了无非就是一些常见的陶俑陶罐陶盆陶壶陶翁铜镜丝织品等等造成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大宝台汉墓被盗严重后来又经过了火烧大批有价值的文物流失了

经过考古发掘一号墓共出土器物 850 件二号墓出土器物 240 件一共是 1000 多件文物其中真正有价值的不多那作为对比满城汉墓没有被盗出土的文物有 1 万多件其中不乏金驴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铜炉等这样的国宝级精品文物

虽然说广阳国在西汉诸侯国中地域较小国力较弱其诸侯王墓可能不如中山国的隋藏齐武多但是差距这么大恐怕主要还是因为大部分文物被盗墓贼盗走了那大宝台汉墓是什么时候被盗的呢

考古人员在一号墓中发现墓主人的尸体的一半被拖出了关外脖子上还套着一段麻绳这个就是当时盗墓贼干的用绳子套在墓主人的脖子上往外拖出如今尸体只剩下了骨骼而其位置大部分尚未散乱说明盗墓者向外拖尸时尸体的肌肉还没有完全腐烂否则的话要是只剩下骨骼直接这么拖的话那骨骼很有可能就完全散了

因此推测盗墓时间与下葬时间不会相距太远大渤台汉墓一号墓的墓主人被推测为是西汉广阳秦王刘健他死于汉元帝出元四年即公元前 45 年二号墓的墓主人是刘健的王后下葬时间与一号墓相隔不远大概在其之后十年内因此这两座墓很可能在西汉末年就都被盗了

按理说盗墓贼一般只是求财盗完就走但是大宝台汉墓两座墓都有被大火严重烧过的痕迹那这火是谁放的的有考古人员推测可能是后来又有一批盗墓贼来到了墓中发现墓中绝大部分有价值的文物已经被人劫足先登了于是一怒之下放火烧坟那至于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恐怕已经成为了永久的谜团

大宝台汉墓的随葬品尤其是有价值的大多被盗走剩余的随葬品很多也都是残碎不全且有不少又被移动了原位导致其考古价值大打折扣对于考古学者历史学者一个墓葬重要的不仅仅是文物本身还有墓葬形制文物所在位置这种无形信息

一个经过科学发掘的墓葬考古人员对于墓中文物的摆放位置那都是要记录下来的这对于探究文物本身的用途当时的丧葬制度等等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盗墓贼他不在乎这些东西他们只要钱

所以大保台汉墓的墓葬形制遭到了破坏留下的这些随葬品有很多又都被移动了原位导致其身上所蕴含的诸多历史文化信息从此彻底消失了给相关的学术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所幸一号墓的荒唐提凑保留了下来没有被火全部烧毁

这是我国首次考古发现的完整的黄昌提凑第一次以实物证据证实了黄昌提凑的存在极大推动了相关研究他主要也是凭借此在 2021 年入选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为了保护黄昌提凑在 1983 年国家还在原址上专门为其建成了国内首个汉代遗址类博物馆北京大宝台遗址博物馆

要是没有这个皇昌提凑呢仅凭剩下的这些文物啊肯定不值得专门为他建个博物馆皇昌提凑就是这座博物馆里面最大的看点我之前一直想看啊结果呢他在 2012 年闭馆了那说是要进行保护性改建工程直到今年 5 月份才重新开放我就迫不及待的呢去博物馆参观了一下那对此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看看这座北京大宝台遗址博物馆

好的那本期节目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