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行政区域的边界线大多以山川为界,自然无法横平竖直。山川形便原则使得行政区域与自然地理区划相一致,形成完整的地理单元。
山川形便原则以天然的山脉、河流等自然地貌作为行政区域的边界,使行政区域与自然地理区划相一致,便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行政管理。
犬牙交错原则通过跨越自然地形设置行政区域,使不同政区互相牵制,消除割据者拒险自守的屏障,减少地方割据的可能性,维护中央集权体制。
元朝在划分行省边界时,几乎完全忽视山川形便原则,采用犬牙交错原则,使行省边界与山川走向完全背离,防止地方割据,便于军事控制。
明朝将元朝的行省制调整为两京十三省,缩小行省管辖面积,调整边界,使其更符合山川形便原则,但仍保留犬牙交错原则。
清朝在划分行政区域时,继续使用犬牙交错原则,使部分省份跨越长江与淮河,兼有淮北、淮南和江南三部分,既有政治军事牵制的寓意,也有利于经济发展。
犬牙交错原则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反映了中央对地方控制越来越紧、中央集权程度越来越高的客观事实,确保王朝统治的稳定。
参考文献: 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周振鹤主编《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