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期节目我就想就着最近几件经济上的大事小情随便和大家聊聊那我放松聊大家也放松听最近世界银行发布了一份报告这个关注的人可能不是很多标题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那这个词大家肯定不陌生啊尤其是从中国的人均 GDP 渐渐逼近这个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的这个时候啊那大家就已经开始广泛的讨论了就是中国到底能不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是大家最关心的对吧那根据这份报告啊自 90 年代以来只有 34 个中等收入国家成功的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那这里面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这个大家都知道哈
剩余的 108 个国家就永远这么卡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里面了现在这 108 个国家的人均 GDP 大概是在 1136 到 13845 美元之间其实差距还挺大的蛋块挺宽的贡献了全世界 40%的经济体量和 2%的碳排放容纳了全世界大约 3%的人口
那这些人口呢其中有三分之二啊甚至处于极端贫困的状态
那其实呢也不是所有人啊都认可这个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的这个概念啊比如这个 MIF 的文件啊就质疑是不是真的有所谓的这个中等收入陷阱那实际上咱们就倒腾一下实际上这个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啊是很晚近才出现的是由世界银行的两位经济学家于 2007 年的一份关于东亚经济的报告中提出来的所以怪不得世界银行和 MIF 互相炒嘴了啊
那先澄清一下什么是中等收入这个定义就很重要对吧那首先呢它是用人均 GDP 而不是总 GDP 作为衡量标准的这个是比较合理的那另外它其实是一个很宽的概念那刚刚提到的这 108 个未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人均 GDP 的从 1000 多到 1 万多是吧上下区间差了将近 10 倍啊
最后在不同的时代这个标准还会变所以它不是一个绝对的标准而是一个相对的标准就拿当前世纪银行的标准来衡量它给的是一个不定时的发布一个绝对的衡量标准 2024 年低收入的标准是人均 GDP 小于等于
1145 美元中等收入还分为了两档一个是中低一个是中高那中低收入的标准呢是人均 GDP 在 1146 到 4515 美元之间那中高呢是 4516 到 1405 美元之间有流有整是吧那高收入就是大于等于这个 1405 美元了
那中国 2023 年的人均 GDP 呢是 12174 美元那从 2012 年起呢就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了而且从数字上看现在已经是这个在这个高收入的门槛了
那同比一下我们比如美国是吧 2023 年的人均 GDP 是 81695 美元排名世界第六那实力还是非常强的啊而且你关注一下这个人均 GDP 的排名啊前十除了美国都是比如卢森堡爱尔兰
丹麦新加坡这种小国或者其实就是避税天堂典型的就是爱尔兰是吧他们对世界的影响不论是政治还是科技都十分的有限那美国作为一个人口三亿多的国家能拿到这个成绩其实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那再说个有意思的事啊那现在成天打仗的这个加沙地带其实人均收入之前一直属于中高这一档你就可以想象这个中高这一档好像也就那么回事是吧
但预计 2025 年啊就要下滑到中低了那俄罗斯呢其实原本就是总在中高和高收入之间反复横跳基本上就是看油价的脸色吃饭啊他的经济啊
那就是不消停啊就是四处搞侵略对吧那最近呢终于碰钉子了但意外的是啊 2025 年啊一下又回到高收入的行列了这个是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啊当然世界银行也补充说这个基本都是靠军工拉动的啊老百姓能得到多少好处其实大家就不知道了啊反正但是继续上战场送人头是实大是可预期的
那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啊 GDP 这个指标啊其实你不论是总量还是人均啊它本身就有点问题的你也不能完全迷信它那一般通常的说法是啊一个国家的人均 GDP 上升到大概是美国人均 GDP 的 10%的时候那就要面对这个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了那这个就是一个相对的指标啊而且可能这个比例啊就一直就突破不了
所以也确实有以按照美国的人均 GDP 的比例而不是一个刚才说的这个区间来定义中等收入国家的这个方案这个比例大概是在 4%到 40%之间就是中等收入国家了这个范围也够宽的说实话那如果按照 10%这个标准其实那中国已经不在这个陷阱里面了但如果按照 40%这个标准那么中国未来的走向还就需要观察至少和当下人们的观感比较一致的对吧
但一直以来被当作陷入争论收入陷阱出不来的反面典型啊就是比如巴西是吧那确实差不多是在这个水平徘徊啊 2023 年巴西的人均 GDP 是 8802 美元刚才咱们提过美国 2023 年的人均 GDP 是 81695.2 差不多就是美国的 10%对吧
那这个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其实一直争议很大除了咱们刚才说的这个 MF 就反对第二就是他这个描述很宽泛很模糊背后的这个积累解释也不能让所有人信服
那一个很普遍的对中等收入陷阱的解释是说那低收入国家凭借着廉价劳动力吸引订单和投资然后跃升为中等收入国家那同时呢廉价劳动力就慢慢的就不再廉价了对吧那国家这个也就失去了原本的相对的这个竞争优势但你又没有其他可以持续吸引投资或者向外输出的新的竞争优势产生那结果就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开始倒退
听起来这个逻辑是说得通的而且很多国家走的也确实是这个路但这个也有几个问题那首先目前世界银行对私类收入国家的划分和调整就有很大的主观性前面提到过 GDP 这个指标本身也有它的局限性很多时候和人们对当前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的感知可能就完全不一样所以需要澄清的是高收入国家它不等于发达国家
那现在符合高收入国家的这个标准的国家有 80 多个但其实只有 50 多个国家盖章认证了啊属于发达国家这又是另外一套评价标准啊是一个更加综合的指标比如用这个人类发展综合发展指数是吧
那说句题外话即使我国能在未来几年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距离发达国家也还其实远得很啊有很多生活上的细节都告诉你这绝对不是一个发达国家或者准发达国家应该有的样子啊
但一个很符合大家观感的事实是从二战之后 70 多年了那真正的从贫穷状态变得有钱的国家其实没有增加多少能数出来的就是亚洲四小龙对吧日本但其实日本是阔过的人家在战前经济是不错的科技实力也很在线
家底是有的啊人才是有的对吧那还有呢就是中东的石油土豪那这些国家呢就是有有资源禀赋了就没有办法对吧那还有些国家呢一度很有希望啊但又很快就掉下来的那比如说刚才说那几个南美的国家是吧
但确实有成功进入到高收入国家行列的这个国家却没有掉下来的这是一个事实而且这些成功案例似乎都是一些小国那刚才提到这些是吧人口大多也都不超过 1000 万所以说这里面又得括号说一句就日本同样就是很了不起他人口一亿多对吧到现在这个水平是很了不起的
那典型的例子呢就是这个新加坡香港啊那反过来说呢也不是说小国寡民就能稳步成为高收入国家的对吧那反例也就太多了啊这里又有很多这个综合的因素了我也不是这个专业的啊那 2020 年呢有学者就对比了一些国家在 1960 年和 2020 年 8 年的这个收入情况啊划定标准是相对于美国人均 GPT 的这个比例那对比图呢一会儿我可以放在 show note 里大家可以去找到啊
那只有呢三分之一的这个 1960 年的低收入国家在 2008 年成为了中等收入国家那没有一个变成高收入国家啊那 1960 年的 101 个中等收入国家呢又只有 13 个成为了高收入国家还有一些中等收入国家呢调到了低收入国家那高收入国家呢几乎都还是高收入国家没什么变化啊
那这个结论呢比这个世界银行的这个结论啊还夸张但大体是一致的也就是你想向上突破到高收入国家其实是很难的啊是很难的但一旦完成了这个突破那就会比较稳定的在这个水平上而且从数据上看呢小国确实更容易完成这一个突破啊那毕竟他的这个国情稍微简单一点对吧那发展也相对均衡一点
那稍微大一点的国家呢基本都有天生的资源才能完成这个突破比如说沙特这种国家对吧那对我们来说呢更关心的是如果真的有所谓的这个中等收入陷阱啊那从统计上看啊确实好像有对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怎么顺利突破美国人均 GDP40%这道坎如果我们用相对标准来计算的话那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中国的人均 GDP 到了美国的 40%而中国的人口又是美国的四倍那全国 GDP 就是美国的两倍
从历史上看日本和韩国一直被当作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模范生尤其是韩国从历史上一穷二白的状态一跃成为发达国家人口其实不算少也没有什么自然资源也从没有走过扩张侵略的道路但却诞生了三星现代这样的世界级企业同样是非常了不起的
那根据不同的数据啊或许列有些不同啊大概来说日本的人均 GDP 在 1964 年达到美国的 40%韩国则是在 1991 年达到这个水平二者从美国人均 GDP 的 20%到 50%那这个过程分别用了 12 年和 15 年那中间在日本经济最牛的时候啊甚至在 90 年代都是超过了美国的啊
那现在日本和韩国的人均 GDP 都是三万多美元啊比中国还是要高出不少的那根据一种统计数据啊中国的人均 GDP 第一次到美国的 20%是在 2008 年那不过根据你你去根据银行世界银行的数据啊这个数据是可以从网上下载的啊那中国其实是从来没有到过这个水平的最高点是在 2021 年到了 17.8%那现在呢只有 15.4%了啊
那主要原因其实还是很明显从 2021 年开始美国的经济开始强势反弹中国却开始怕窝了啊但是大家回顾一下我刚才在开头说的这个如果中国人均 GDP 到了美国的 40%那全国的 GDP 总量就是美国的两倍大家想象一下这个
那我最近又看了一条新闻说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过上这个国家人的生活状态这个生活状态指的什么比如说消耗资源的程度对吧等等这些主要可能是指的是这个吧那需要多少个地球来供养你那
那印度呢是 0.8 个我记得好像是啊他是唯一一个就这个数据列出来的一个唯一一个小于一个的那如果是中国的话我记得是 3.5 个好像是跟英国是差不多持平的那所以所以这件事你你想想如果真的所有人都能够到这个坎儿的话好像也不是很现实这个地球是养不起的啊
那就话说回来了就是到底怎么突破这个中等收入陷阱那其实这个方法好像也挺简单的因为刚才已经描述了原因嘛那其实比较简单的直观的就是说你要持续的有高速的这个经济增长那你就能突破这个陷阱当然这个是等于约等于废话那日本和韩国就做到了所以他们在差不多一代人的时间里就进入了高收入国家和
发达国家的这个行列那么我们再分析一下怎么就能持续高增长了呢这才是关键那根据经济学的理论经济增长是投入的经济要素的增长人力资源的增长和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简称 TFP 这三个因素综合而成的那尤其是最后这一个特别重要其实说白了这最后一个所谓的要素生产力的增长就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吧
那根据这个 MF 的统计啊 70 年代以后中国有着全世界平均最高的年经济增长率啊而且其中这个最后一项这个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能贡献到这个增长率的 50%所以你反过来看看长期困在中等收入陷阱里这些拉美国家比如墨西哥
巴西安根廷和秘鲁其实人家安根廷什么的都挺有钱的他们在 80 年代的经济增长全部由正转负最关键的就是这个要素生产率的这个增长是负增长的所以导致投资减少股市萎靡那彻底困在陷阱里不得翻身
那有没有更理论化的方式解释为什么全球化大概 250 多年了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成为了稳定的高收入国家呢那其实我们要去用理论去解释啊就是为了要照方抓要因为我既然知道了怎么困在里面是吧出不来那我侧面也就知道了怎么出来是吧因为还是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它是成功了的
那如果抱着这个想法呢那大家可以想象啊其实结论就是没有啊找不到是像那种物理实验那样的东西你照着一步一步的做那无论天南海北你在什么时间做你在什么地方做你什么人做那都能得出一样的结果但是呢我也说几种解释大家或者要方吧大家听听吧
那第一种啊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分为三个阶段那第一个阶段呢就是经济的起飞阶段实现从低收入向中低收入的这个迈进啊这时候投入的生产要素啊增长快产业集群程度低贸易附加值也低以及伴随着这个高耗能和高污染那进入第二阶段呢就是从中低收入跃入中高收入这个阶段啊如果做的成功那么经济就要继续增长那
那直到这个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这个行列如果不好呢那可能就会陷入这个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停滞不前甚至掉头回到前一个阶段所以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提高我们刚才说的这个科技生产力嘛对吧那最重要的就是创新由此才能够带动产业基金和高附加值的这个贸易那最后呢也就是提高所有国民的这个综合生活水平
那所以呢凡是失败的其实都是没有做好创新的也就是没有能拉动这个要素生产率的这个增长做的好的那当然就是相反了对吧那比如说你阿根廷靠前吃饭那他的靠着他的农业在二战前变成了高收入国家但之后呢一直还是这个套路是吧雷打不动错失了工业化浪潮又病急乱投医乱搞这个新自由主义啊把自己给折腾死了其实没有一条路是走对了啊
而且这里面也告诉我们说没有人能够观起来自己古道古道发明然后古道这个创新然后突然就变成了高收入国家甚至发达国家不出户知天下是不可能的那既然如果说拉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就是要创新那要创新怎么办人才和资金缺一不可对吧那大量的钱和高水平的人才必须要投入到这个科研中去
但投入大量的钱和人进入科研是不能保证创新的它只是一个必要条件对吧那你吸引来的高水平人才啊不会管理或者乱管理也白搭对吧
那另外一个不能忽视的点就是这个时期很多问题啊就是社会问题啊都会暴露出来就是在这个从这个中等收入到高收入迈进的这个过程中啊各个阶级的人的冲突会加剧社会会不断的两极分化投资交易的需求增大
但边际收益肯定是越来越小的那人们甚至只能在这个鸡角嘎啦互相卷对吧这个就是你当你的创新不够的时候没有这个拉动创新的这个没有这个拉动经济增长的新的这个创新点的时候就是这样
所以套用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差的时代所有的发达国家其实都走过了这么一段啊关键是有没有办法解决那这里说一句啊我这不让说装不知道肯定不算是解决了那就如鲁迅所说的只能永远闭着眼看见一切圆满于是无问题无缺陷无平也就无解决无改革无反抗一路瞒和骗下去这个是不行的啊
最近金融时报的一个资深撰稿人也是经济学家也对这份市集银行的报道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这些困在中等收入陷阱里的国家它不是总缺钱的而是没用好手里的钱总是轻易的就挥霍掉了大家都知道要创新都知道创新重要这个我觉得没有人不认可这件事情对吧
但是怎么搞才是创新呢那报告里呢提出了一个概念是 1942 年奥地利的经济学家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熊彼得啊提出来的所谓这个创造性的破坏实际上就是一种技术和工业上的这种自我革命啊用新的东西取代旧的东西白话说吧就是不破不立是吧
那做什么总是先想着照顾着这个既得利益者什么都搞双轨制然后跟大家诉苦说哎呀我这个有委屈啊大家苦一苦求大家理解那鬼才理解你呢对不对这才是资本家的眼泪呢完全不能相信啊所以为了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很多既得利益啊必须要被打破否则即便是收入的数字在涨普罗大众也不过是被平均而已对吧那么谁还会有动力继续拼命创新呢
那金融时报的作者还强调了这个能源转型实际上也就是要让经济从一种粗放的状态变得越来越精细化那不过一个误会是说精细化不是管理者越来越多的插手一个臭血篓子你插手越多也就输得越惨对吧而是真正的要提高管理水平那现在的国际环境可以说对一切都很不利
有人拿日本当年被美国搞做类比啊这其实不是很能成立啊而当然当然现在也不让说了不让类比了对吧那说了这么多啊其实你也听出来的就是还是没能找到咱们要的那个要方对吧我照着做我就能跳出陷阱就能搞出创新来就能成为发达国家这东西是没有的所以你也计划不来你也
规划过来那一个典型的理论构建过程就是做统计然后建模型然后大概解释了 90%的历史然后便安心当个马虎炮这个很多经济所谓的这个经济学上所谓的这个模型都是这个套路那可惜呢最近几年啊反常的经济现象实在是太多了那经济学家忙着打补丁都打不上了那经济学到底是玄学呢还是科学呢好像介于二者之间吧
那前几周金融时报又采访了这个尤金法玛名字你可能不是很熟但有效市场假说你肯定听说过这就是他的杰作而且他因此获得 2013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现在是芝加哥大学的教授这个人其实挺有意思的是个意大利裔原本学的是罗曼语而且还特别擅长体育运动甚至准备以后当体育老师
后来机缘巧合呢改学了经济在 1965 年提出了著名的这个有效市场假说那现在凡是学经济学的考 CPA CFA 什么的没有不学这个的对吧它已经几乎成了经济学领域的这个像公理一样的东西啊
那一个很直接的后果就是很多被动式的基金就冒出来的也就是 ETF 这种类型的啊他就不再寻求去战胜市场因为有效市场假说告诉你在一个有效市场里这是不可能的对吧那所以我不如就老老实实的跟着市场走
不过如果你读过巴菲特相关的书你就知道巴菲特是公然嘲笑这个理论的因为巴菲特就是要在市场里捡那些被低估的产品如果你都不能战胜市场那我捡啥呢对吧那他甚至觉得说如果这么做就是继续教这个理论可以让我们继续赚钱那我们就应该资助商学院让他们继续教这个理论
那有个小插曲啊那金融时报的这个板块就是这个报道的板块叫做 Lunch with the FT 那顾名思义就是约人在外面吃午饭边吃边聊而且还会把菜单晒在文章里面啊
那但是这个油筋老爷子啊直接回了一句说我不在外面吃饭那所以呢记者就在教学楼外面的这个餐吧里买了点吃的都是快餐什么的那有各种卷沙拉寿司啥的还有可乐狂牛水一共 42.23 美元和老爷子在办公室里啊边吃边聊的
那书归正传啊说既然有效市场假说是假说其实就已经和自然科学的公理和定理区别开来的它更多的是一个经验的东西或者一个空想的东西啊那好用就行那直观点说呢就是让妄图从长期上战胜市场的人死心
从数据上看确实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在 10 年以上的时间内战胜市场似乎法马的假说很对那些少数不过是统计上的 outliers 但市场上总有层出不穷的 outliers 比如说记者就问法马如果看待股价不断创下新高的英伟达那法马回答说那现在大家都认为 AI 是未来而英伟达则是 AI 时代的垄断者但谁知道是不是这样呢
所以他又补充了一句说有效市场只是假说不是现实那从长远来看好像你总觉得这个假说好像还靠点谱那比如说虽然 2000 年左右有这个互联网泡沫但互联网确实是在之后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很多在那场泡沫中幸存的这个公司后来也成了如今的这个科技巨头比如说这个亚马逊是吧那市场总会有波动但总体依然有效
那最近啊又一个大新闻是吧美联储终于降息了这个大家都是预测之内的是吧那大家也都预测说随着美联储的降息那全世界的其他股市要涨所以全球的其他很多股市也都涨了不过大 A 就偏偏一度滑到了 2700 以下这个回想起来年初的保卫 3000 点也犹在啊现在这样的口号也没人喊了因为大概也不知道该保卫多少点了吧
看样子经济学家的预测靠点谱但这个到底是因为大家都预测要涨所以都去买所以就涨了还是说预测的准呢那这又说不清了对吧那这么想想其实这个经济学就更像是玄学了那什么是玄学呢那所谓玄学就是横竖都能解释对吧永远正确永远胜利没有能验证其失效的方法
虽然市场假说倒不至于到这个程度但和非常严谨的自然科学还是有点区别的不是连牛顿自己都承认自己算不出人的疯狂吗在南海公司的股票上亏惨在巴菲特的老师格林汉姆那做个聪明的投资者不是提高 IQ 而是磨练自己而已人的成分在经济学中是占很大比重的
人既然没法计算那经济学也就没法成为自然科学那样非常严谨的科学了那我记得 2008 年经济危机的时候电视台便报道说马克思的资本论又畅销了那如果这个报道是真的的话其实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那外国人想去资本论里找什么呢那可能是去找度过危机的方法吧那从结果看好像他们找到了
毕竟现在人家的经济就说美国吧还是不错的虽然略有点停滞但还是不错的
那现在轮到我们的经济出问题了那大家又去看什么畅销书呢是吧我也不知道反正不是张维为吴小波的啥的就行我确实也不怎么看畅销书啊一是现在的畅销书确实太贵买不起另一个是家里散的书太多了还在坑之坑之的看呢所以畅销书什么的我看的就比较少实在想看了就去等等图书馆看买不买跟朋友见呢就别想了本来朋友就不多爱看书的朋友就几乎没有了哈
那这一期呢就乱七八糟的聊了些经济学的内容吧那我最后还是想说说这个法马这个老头啊他也吐槽说现在的学生都不好好上学都不思进取了理论上也没啥突破了都不知道天天在忙啥呢我自己就听这话的时候就特别想起来老板经常说的都不知道最近现在求职都想什么呢都都躺平啊
那法马这个老爷子啊也跟领导似的就拿自己打比方是吧我自己呢就是喜欢搞研究有人劝我得了诺奖之后呢可以到处巡游拿钱啊就像我老师一样但我不想这样嗯这个说的话真是让我觉得似曾相识哈但是我不是为了吐槽法马这个老爷子啊人家这个精神还值得我们学习的活到老学到了嘛是吧
那最近中国的这个十年期国债啊收益率跌破 2.5 了而且有人说会跌破 2 年内啊是首次低于日本的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那我也不是经济学家只懂一点点从 CPA 和 CFA 学来的简单的经济学道理啊那收益率和价格是互相关的收益率低了说明价格高了
那价格高了有啥不好呢那价格高说明需求量大呀对吧大家都争着抢着买长期国债而且利率都这么低了还在买说明觉得把钱扔进股市可能十年后连 2.5%的收益都没有所以我还不如去买国债踏实对吧后来我看了看 A 股最近十年的收益率从 2014 年 9 月到 2024 年 9 月差不多有 15%的收益率其实还错过没有大家想的那么惨
但这事就怕对比同期道指的收益率好像都超过 200%了不过再过一年啊这个收益率的起点就是我刚才说的 A 股的收益率的起点啊可差不多就是 2015 年 A 股历史的巅峰了所以你那个时候再去算啊 A 股过去 10 年的收益率我估计就没法看了好咱们这期就闲聊到这儿大家下期再见拜拜
Shine shine shineShine shine shine 直到你内心最柔软最柔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