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欢迎来到本期的雨前积极 我是斯坦这期咱们聊一个可能会稍微有一丢丢敏感的话题那也是有感而发聊一聊香港 尤其是聊一聊香港的移民是有的走出去的移民 有的走进来的移民那这事还得追溯到 2021 年 2021 年的 1 月 31 号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英国以对所谓的香港负有道义责任为由向香港所有的居民当然是永久居民开放了 BNO 签证的申请就是所谓的 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 签证现在已经过了差不多四年多了确实有一批又一批的香港人选择通过 BNO 签证移民英国
那我觉得移民呢其实对于有钱人来讲不是事他走或者不走他都可以过得很好那对于那个特别没钱的人其实他也无所谓因为他走或者不走都差不多那走了呢反而可能有一片新天地吧或者有一些新的机会其实影响最大的就是一个普通香港人因为原来这些签证是不针对这些普通香港人的那他们过得到底怎么样呢
2 月 6 号 FT 发表了一篇文章 Hong Kongers in UK struggle to make skills pay in job market 我自己翻译过了就是港人在英国挣扎谋之这篇文章我读完之后觉得是一个聊聊这个话题不错的契机让我其实算是个完全的局外人也觉得想聊一聊嗯
这篇文章我也结合了一点外面的资料包括英国移民局的资料南华早报的资料等等根据英国最初的估计差不多有 540 万人包括他的家人其实是符合 BNO 签证的申请要求的
这个要求包括什么呢至少能够负担在英国至少六个月的费用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而且没有犯罪记录这个占大概当时香港人口的 72%比例非常高了而其中呢大概会有 30 万香港人会在未来五年选择通过 BNO 签证移民英国
那我查到的数据啊是英国政府在 2024 年 5 月公布的那截止到 2024 年的 3 月呢已经有差不多 14.44 万香港人通过 BNO 签证到了英国这么算来啊和当时估计的这 30 万啊是其实有点差距的也就不到一半嘛那其实离开香港并不难因为你可以看到这个政策已经覆盖了 72%的香港人了
但是就如同娜拉走后怎样问题是一样的那出道不列颠的香港人啊他遇到的问题一点都不比娜拉少说白了就是如何尽快赚钱养家那 FT 的这篇文章呢
开篇就介绍了一个有了 15 年建筑从业经验的 Eric 在曼士就是曼彻斯特求职了半年最后只找到了一个两个月的整理圣诞贺卡的这么一个短工就这么一工作说实话落差是非常的大
当然好在后来这个 Eric 没有放弃而且呢通过积极参加港人自己组织的这些职业培训啊最后终于还是找到了一个在公务部门吧找到了一个比较靠谱的职位但是啊相比于他过去在香港啊收入知己上的这个落差是不可避免的其实这也好理解对吧香港有句俗话其实也不是香港有句俗话后来我看那个西游记里没有类似的话
人离相见物离相贵许多人在本国打拼多年小有成绩的求职者你到了其他国家就被迫只能接受这种更初级更廉价的工作他们过往的工作经验可能不被承认了学历可能也不认可了你举目思顾也没有亲友也没有门路语言上的挑战其实就更大了
那当然香港人的英语啊普遍比大陆人强那有能力移民的人的英语啊我估计又是那个其中拔尖的那一批但是你一旦被扔进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你其实还是不适应的啊跟你在课本上学的还是不一样我想凡是所有通过不论是雅思还是托福考试即使你是高分通过的人你到了国外之后完全什么都不会说我相信大家都是能理解的
有意思的是 2022 年新加坡的亚洲新闻台 CNA 制作过了一部纪录片叫做 One Way 其实你要是直面翻译就叫做有点像单向街是吧大家名字文集那两集当然它中文官方名叫做离开香港的单程机票
他记录了一名叫做 Fiona Lai 因异的啊应该是就叫姓赖赖太太是吧的这么一个香港英语女教师和她的这个
老公是一个公交车司机姓周他们通过这个 BNO 签证移民英国的这么一个故事这篇文章在国内各大平台是广为流传的你能找到你能找到所以一度让我以为这是瞎编的直到我去 CNN 官网查到了相关的报道包括在 YouTube 上的纪录片我确信这是真的
当然了你从过这个影片的调性你大概就能猜出来就是必然他们过得不是很顺因为不是很顺才有的可拍是吧太顺了好像也就拍不出来了对吧就好像谁在就是讲这种单狗喜剧的时候或者脱口秀的时候谁天天炫耀自己那没人乐你得卖惨你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在国内的网站上允许广为流传是吧
那大概说了什么一个什么故事呢说这个周先生啊 40 岁了那和这个赖女士呢有两个孩子一个 7 岁一个 3 岁他们一家人啊窝居在香港那种非常常见的小小的房子里大家如果看那个片的话你可以看到非常的小小孩就要在客厅里拿一个那种折叠的小桌板写作业看着就挤
但是呢他们其实住的条件在香港还算不错的了还算不错一般人里面而且他们的收入两个人加一起每个月能有 7 万港币很高了是吧在香港也不低了而且呢还顾得起费用是吧说起来呢两个人就是想移民啊不是因为什么向往自由这种理由啊不是
其实就是很直接就是要换个一个居住环境尤其是换一个大房子那用这个丈夫的话来说呢就是一个从任意一边都可以上床的这么一房间因为房间小嘛他那个床就只能有一边是靠边了对吧就只能从一边去上床当然还有就是挣更多的钱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当然还有一点他们可能没提到的其实就是亲友眼中的那种羡慕对吧
那在 BNO 推出之前呢就是移民啊只能是香港有钱人的选择现在呢像是周先生这一家就是这种普通人啊其实也有机会了不过风险呢是一定的他们那个就是给他们提供移民咨询服务的这个移民规划也说了就是他们也许会坚持被押去再回香港可能性无误开吧然后有一段特别有意思就是那个周先生在电梯里对着镜头也说
说这些做移民规划的肯定说你能去啊他们就是挣这个钱的嘛双方其实都不是很信任啊那他们俩的计划呢就是说到邻国之后女方继续当老师那男方呢可以去做驾驶员或者做维修工工资不但能涨而且还不用加班而且更能住上呢在香港你想都不敢想的这种大房子甚至是独栋是吧
所以呢夫妇俩在其实在 BNO 下签之前啊就迫不及待的到英国了那从政策上呢英国移民局是允许他们提前来英国的但有的代价就是他们无法享受到本应该有的这些公共服务啊他们一开始呢选择住在曼彻斯特旁边的一个小镇说实话我估计一般人都没听说过叫克鲁而且确实住上了他们想要的一个大房子独栋
那你对比他在香港的这个居住条件那就是豪华不过呢就是不顺的是女方投了很多简历没有结果最后呢找了半天找了一个在饼干包装流水线当女工的这么一工作
但是比较走运的是后来他认识了一个做职业中介的一个华人老板因为他又会说华语又会说粤语又会说英语这样的话其实很受老板信任他去做这种工作中介尤其是面向华人工作就算是有了起色但南方这边就更菜了首先南方他英语就不太行而且花钱特别大手大脚一直找不到工作
其实这个是怎么说呢就第一代华人移民遇到的普遍遭遇甚至不止华人移民我觉得任何移民可能都是这样也就是普通人啊他们只能找一些低级的工作那住在片面郊区是吧那个纪录片的导演也说说当我在伦敦打车和出租车司机说我要去的那个拍摄地也就是一些这个移民暂时居住的地方的时候司机都表示很惊讶说
从来没去过哪儿后来这俩夫妇俩经济情况就越来越恶化尤其是女方还没有去移民中介这边工作之前他们就负担不起别墅的租金了就只能换房子换了一小的所以你看这个期待就破灭了因为英国的房子也不都是那么大的对吧更糟糕的是自己的孩子在英国的学校因为语言问题
也是适应不下去那也出现怨学啊等等这些问题而且最有意思的是啊就是两个人已经困难到这个程度了那在丈夫看来呢他自己的心态就是宁可在这里当乞丐也要不要回香港做皇帝
在这个纪录片的结尾一家人的 BNO 签证还是没批下来不过据节目组说因为后来看一下他们的新闻稿说赖先生后来终于也找到了一份全职工作两个人一起坚持着当然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我们其实可以期待第三集这是一个典型的普通香港人往外跑的故事
你从现在这个角度啊你还很难说他是成功还是失败我觉得更一个和我们这个大陆的人相关的是大陆人往香港跑的故事是吧尤其是最近这几年香港政府为了吸引人才那开放了优财计划又新建了这个高财计划那一时间呢来香港的人越来越多
曾经让人高攀不挤的这个香港身份啊已经快沦落到和香港银行卡一样了朝之即来是吧现在谁去香港旅游不得去这个办个香港银行卡去开个香港银行这个这个股票账户是吧但实际上呢也是二月啊香港经济导报微信公众号刊载了一篇文章香港移民众声响港府得偿所愿了吗
这里的移民其实主要就是大陆来香港的移民香港的优财和高财计划开放以来虽然它是面向全球的但获批的绝大部分都是大陆人以 2024 年 11 月的数据看这一年的前 10 个月里面优财计划的 97.9%和高财计划的 94.8%
都是大陆有没有国外的油我记得前一段时间不是说那个奥沙利文凭借优彩好像是优彩计划吧来到香港了但是很少这很难说是不是港府的初衷或者说即使港府有所预料但这么高的比例是不是已经超出了他们预期的设想
这个文章介绍了四位来香港的大陆中产甚至是精英人士有名校毕业中年科技公司的技术大达第一时间就申请了高材但就是找不着对口工作因为在香港毕竟这种科技类的企业还是少是吧
你像他最近这个恒生科技指数涨得很猛是吧有很多这个大陆的科技企业阿里啊小米啊这些腾讯什么在香港上市但是他虽然在香港上市但他在香港基本不招什么人他的核心业务研发都在大陆是吧所以最后就放弃了那有 50 多岁呢南方老板是吧自己在香港开了一公司解决自己这个续签的问题
但他曾经来香港的初中呢其实一方面啊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一方面是为了这个有钱人所谓的这个资产安全就钱越多越担心是吧那第一点呢基本上是满足了但第二点呢呃现在慢慢的要打个问号了是吧
也有呢随老公来香港的这个年轻人开始的时候呢不适应尤其是香港的居住条件是吧但最后呢还是被这个慢慢这个更加自由更加文明的社会所吸引而且最近呢也在努力这个学粤语想融入这个城市这算是比较成功的啊也有呢这个自诩为诗人的这个民办学校老师这个我听的是最离谱的一个
在疫情期间边工作边在线上读了一个香港的硕士然后就申请了这个案签证他的其实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孩子用他的话说就是所谓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但是我想让孩子更好这是很多大陆家长的心态他在香港还找着工作第一份是在报社
但是因为据说啊是因为不适应他自己比较懒散然后报社节奏快他不适应辞职了然后就紧急加入了保险公司然后续签成功了那这个文章呢大家可以去自己先生去读啊前一阵啊香港汇丰开通了线上开户那可以说这个汇丰的开户难度啊也差不多快降低到和中云香港一个难度了当然他还是稍微稍微麻烦一点嗯
据说第一次上线的前几天汇丰的服务器直接被干爆了不得已就暂停了一段时间你就想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要去开香港的银行账户呢他们真的有在香港使用香港银行账户的使用场景吗要知道即使你没有香港银行卡没有 Visa 没有 Mastercard 这些支付工具
你在香港用支付宝微信支付也完全可以随便买买买更何况香港银行卡是银联卡和大陆的这个银行卡是一样的所以你用直接刷银行卡也行只要他接受银行卡那还有很多人啊这个所谓办卡理由是所谓投资其实就显得就更离谱了
且不说现在内地人去香港开设股票账户条件其实是在收紧的就算你有了账号你如何入金你会不会白股票是吧恐怕不是一般的韭菜那么多韭菜能够顺利玩明白的而且这个成本可是真金白银的成本所以说白了大部分的时候要么就是跟分要么就是所谓的
别人都有了我要不先弄一个有点像是北京的这个汽车摇号用得着用不着再说反正是个稀缺资源我先弄一个是吧那回到这个所谓的香港身份类似的道理那来的人呢要不就是跟风身份办下来之后发现其实香港可能不适合自己是吧自己可能也在香港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你也不习惯香港这个居住条件那续圈呢也就也就算了是吧
那要不就是有钱人害怕自己的钱变得不值钱想拓宽一下这个投资渠道或者转移一下资产对吧那这个就不是咱们这些小百姓关心的我觉得不重要那最重要的呢最后呢就是很多人的理由就是咱们前面提告的过的为了孩子的教育
那就如同我刚才提到那个民办教师所说的是吧我自己没什么希望但我希望孩子能有个好的教育起点你看这三个原因是不是也同样适用于那些移民英国的香港人呢所以不论你是香港人还是大陆人如果你家财万贯那你估计也不会听这期节目是吧
如果你错过听了那你心里也清楚只要有钱哪过的都可以很舒服哪都敞开这个臂膀欢迎你但是如果你是个普通人发现曾经高高在上的移民机会突然好像距离你很近的时候那你要想一想这么多年是我的本事突飞猛进了吗是我这块金子终于发光了吗是我突然发了一笔横财吗
那如果都不是那就更得想一想为什么我现在突然就仿佛有机会移民了呢那最后分享一组数据吧从 2020 年脱欧到 2022 年 6 月啊英国的移民减少了 54 万这个意料之中而且英国人求仁得仁嘛他就是讨厌移民嘛是吧当然这个数字啊也许让就是让脱欧的人士很满意是吧但同时呢
英国的就业市场也出现了一些劳动力特别是低端劳动力比如运输工人仓库工人护工的短缺所以你看英国吸引香港人去一方面是想让更多的香港人带着他们的钱过来另一方面也需要他们的劳动力和人口那另一个侧面的数字是虽然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出生率已经跌至近 50 年来的最低水平
但 2023 年却有创纪录的 2120 名香港宝宝在英国出生那对香港政府来讲困境是类似的只不过可能原因不太一样有多少香港中产和富人离开那香港政府自然就希望有多少同等水平的人填进来这就是为什么这个优才高才啊这个门槛一再放低因为质量赶不上那我就数量来凑嘛是吧
比如说高材它符合符合它的 B 类的和 C 类的本科院校大陆的已经从最初的 12 所扩容到了现在的 23 所可以说就已经差点跪着求大家赶紧来了那最后想问问大家从最近的恒生科技指数赚到钱了吗还是要感谢香港如果你赚到了的话毕竟香港依旧是大 A 高攀不上的国际金融中心
好谢谢大家本期节目就到这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