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399 电气革命、世界大战与能源危机:周小康谈博世百年沉浮

399 电气革命、世界大战与能源危机:周小康谈博世百年沉浮

2025/4/22
logo of podcast 忽左忽右中国版

忽左忽右中国版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周小康
能源化工专家,专注于分析美国能源政策和其全球影响。
Topics
周小康:我长期关注企业和技术发展,对博世这样经历百年风雨的企业尤为感兴趣。二次工业革命是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双重革命,带来了交通工具的变革,也与博世公司密切相关。博世公司作为汽车工业的重要零部件供应商,火花塞是其重要产品,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共同推动汽车工业发展,掌握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企业在行业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斯图加特作为汽车工业的故乡,博世公司与奔驰公司共同发展,零部件企业通过与整车厂合作,核心技术下放,实现产品成本降低,获得市场份额。整车厂的危机也为零部件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当某项技术成为行业标配时,零部件企业将迎来发展机遇。博世公司起家于火花塞和电气安装两个业务,通过不断迭代火花塞技术,适应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一战前博世公司实现了全球化,但一战导致其在美业务被没收。一战后,博世公司通过产品多元化应对经济萧条,在柴油机领域持续研发创新,获得长期收益。二战期间,博世公司最大限度保护了犹太股东,避免了战后清算。二战后,博世公司面临比战前更复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度依赖德国市场,后又重新走向全球化。环保浪潮和能源危机为博世公司提供了发展机遇,1973年石油危机对欧洲的打击比对美国更大,促进了欧洲节能技术的推进,1973年石油禁运主要针对欧洲而非美国。80年代,美式汽车销量反弹,欧洲车在北美市场表现不如预期,不同地区的道路环境和消费者习惯影响了汽车技术的市场接受度。1993年劳资纠纷促使博世公司反思管理模式,反思了过度依赖强力手段的管理模式,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成为博世公司新的增长点。博世公司很早就进入中国市场,但直到1975年才开始正式投资建厂。梅克尔在70年代提出的博世公司企业战略具有远见性,并能够转化为组织行动,其战略包括积极应对经济波动、实现多元化、实现全球化、权力下放和强化财务纪律。当前全球环境复杂,对传统工业强国构成挑战,不要对外国企业抱有不切实际的仰视心态。 程衍樑:略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了博世公司的百年发展历程,以及零部件企业在汽车工业中的关键作用。从火花塞起家,博世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战略合作,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 博世公司起源于德国斯图加特,最初从事精密机械和电气工程
  • 火花塞是博世起家的重要产品,对公司发展影响深远
  • 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合作,共同推动汽车工业发展
  • 博世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战略合作,在汽车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Shownotes Transcript

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

所以我们就借这个机会来谈一谈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在其中崛起的德国的工业界尤其是像博士这样的一个公司代表了可能人类从 19 世纪一直到现代整个科技成长的某种路径以及我们的听众可能会很熟悉康神的能源研究背景其实康神在进入能源行业之前也长期做过企业的战略咨询所以今天聊这个话题也等于是你的老本行了

是的 我关心企业 关心技术有很多很多年头了因为在我从事能源大宗商品交易之前其实做很长一段时间企业的战略咨询 管理咨询那么在那个阶段的话我是非常感兴趣各种各样的企业案例特别是那些失败的案例会更加多引人注目但是那些已经经历过百年的企业甚至说数百年的企业

它的贯穿史中的话会有大量的这个波折我们可以很轻松地说危中有机 机中有危但对他们来说他们是一部非常非常厚的书这个书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可能最后弄成企业史也是多卷本的

那么今天我们讲到博士的话呢也是我一个非常非常感兴趣的题目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这里可以多点点 buff 首先呢他是一家德国企业我们知道在工业革命第一波的话是由英国发动的第二波起来的话呢那是德国和美国为什么呢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它实际上是一个原动机从蒸汽机变成电动机内燃机的过程所以说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一个一体两面的双重革命

它带来了很多的变革包括我们现在接触的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当中出现的先是有了汽车然后后来又有了飞机这个都跟我们今天讲的这个对象这个博士公司有很密切的关系

而且大家知道我很喜欢研究能源能源是我的老本行我可能三句话离不开油和气所以讲到内燃机就会讲到油我当然非常非常想要去介绍这段历史而不是仅仅在现在我们谈新旧能源变革在我们确实看到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全世界各个市场当中已经占有了非常非常重要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反共欧洲我们也经常会说哎

老欧洲它的汽车制造业还行不行其实我们从今天谈论博士就会看出他们历史上是如何应对一轮轮的挑战的但是他蹚过了这一条条沟壑甚至于是大风大浪见得惯了我们既然谈到这家企业的话我们首先要讲讲这家企业它的主要业务是什么产品是什么我刚前面说了我是一个传统能源的监收者或者说从某种角度来说非常保守包括我自己的作家也是传统的一部游扯

我们现在送一台油车去保养的时候我们有小保养大保养可能还有不少零部件要剃下来你会发现剃下来零部件它有很多品牌就是博士的比如说我们最最重要的内燃气上的一个部件火化塞这也是博士起家的重要的一个产品嗯

甚至于博士他自己公司的内刊就把火花塞作为他内刊的名字可想而知这个火花塞对博士的历史有多少重要的影响就这个公司虽然他并不直接制造整车但实际上是深度参与到汽车工业当中是的

包括我们还有一些油车和这个新能源汽车所共用的一些零部件比如说我们的雨刮器啊还有我们一些看不见的东西但是对车辆的行驶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我们既然说车辆的智能化智能化已经有好几波的发展了它还是依赖于一些重要的芯片啊我们知道现在几乎无车没有这个 ABS 防暴自系统嗯

然后几乎无车没有转向稳定系统 ESP 对不对那么这些东西的话呢那博士都是他的早期开拓者可以说

作为整车企业来说它的重点是设计是生产制造我们准确的说应该是总装包括我们有营销我们有后服务等等但是在源头上面这些重量零部件巨头实际上是跟整车企业一起才推动我们的汽车不断的向前进让这个已经有 100 多年的这个产业继续在 21 世纪扮演一个推动我们生活向更美好发展

让我们的出行能够更轻松愉悦的这样一个进程而且我们知道车可能有很多个父亲因为很多地方都研发出了汽车拼押出来的所以在这个国家我们有这个国家的汽车之父但是我们非常自豪的汽车只有一个故乡这个故乡就在斯图加特

我们很大程度上博士是伴随着奔驰一起起来的那么我们知道奔驰在汽车史上他的地位是非常非常突出的卡尔本茨本人不止他还有很多其他人对不对我们的名字会联系起来我们有卡尔本茨有戈特利布戴姆勒有威廉麦巴赫然后博士虽然不跟这三个奔驰公司的创始人在一起但是肯定有他的一页这两个公司的历史包括其他德国汽车工业重点企业的历史应该是写就在一起的然后他们汇集在人类的汽车工业的历史

那我们怎么去理解这种所谓零部件企业和这个整车企业他们之间的这样的一个关系呢其实零部件企业在整个汽车的供应链当中它发挥的作用非常关键嗯

有的时候的话核心技术并不是掌握在整车企业当中的而在零部企业当中的那么他们的良心互动可以带来非常好的结果那比如说我们举一个很经典的例子最早的时候像博士的 ABS 啊 EPS 这些东西在奔驰的高阶的车型上面因为他们刚刚退出的时候成本也比较高它反映的是高端车的一个比较好的配置但是呢随着这个时间推移他们要进行下放他对于这些重要的零部件设备能不能降到一个合理的成本是有要求的

同时的话呢对于他自己产品线来说他要精心设计我不能够出现太多下壳上的这种状态

当时在 1997 年他在路跑测试过程当中出现了翻车的情况

那么为了解决翻车那么车辆重心问题最后奔驰不得不停止这个 A 机车的销售然后并宣布为所有车辆安装 ESP 那么这个显然来说的话为博士带来了一个巨大空间他一次性的使得原来高高在上的这样的配置拉低到了入门机车型上面这个就是由整车厂他所面临的危机反过来为零部件企业提供巨大空间的这样一个案例

所以我们看到往往典型的情况就是当某一个配置成为行业事实上的标配的时候那么这些零部件企业的话就拥有了自己的甜蜜时刻所以零部件企业的话很多时候是一个后继勃发的你看到一项技术成为你的配置清单上的一项经历过漫长的研发试用推广

最后整车企业跟零部件企业的这种战略合作关系使得这个汽车的市场我们认为是叫分富多彩是既然刚刚已经提到了德国作为汽车的故乡尤其提到了斯图加特这座城市作为奔驰和博士这个双子的故乡我记得很多集之前我们有一集也提到过就是德国它的整个的这个工业和城市的那种特殊的一个关系好像一座一座的工业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代表的一个品牌

这好像是个德国特色对我们节目请过陆大鹏他写过得一只贵族对不对那么我们就要知道有很多的自治城市有很多的贵族的领地德国的历史德国的地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是高度破碎化的嗯

那么这个地方呢就形成了一些小区域上面它有自己的特色那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的高老爷对不对高老爷讲过 19 世纪其实博士的发展就是在 19 世纪后半叶伴随着整个的德国西部莱茵河地区它的经济发展起来开始出现了产业的聚集和产业的迭代升级

那么这个又牵涉到什么呢就因为 1871 年这个德意志第二帝国成立了国内的贸易障碍打破了之后那么为他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当然了这里距离博士的诞生还要又早了 20 年时间

那么我们其实很多人对德国的理解我觉得最最直观对他地方分土人气的理解是通过德甲比赛转播比如说我们有这个拜尔我们称之为药厂对不对一旦谈到汽车的话呢我们首先想到朗宝福尔福斯堡那是大众的总督那慕尼黑就不用讲了跟宝马有关系然后的话我们还有这个著名的曼在商用车领域的这个连片的地区其实都跟这个斯图加特距离不是很远

那么这个地方呢在德国的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名称叫 Schwaben 公爵岭对那么现在这个地方呢它这个行政区呢叫巴登福特堡或者叫巴福州那巴福州最大的城市首府就是这个斯图加特

那么实际上呢我们讲到博士他的创始人就罗伯德博士先生他最早还不是斯图加特人他家里呢无论是这个父系还是母系都是开客栈的他原来的故乡是离一个地方叫做沃尔姆很近今天我们好像沃尔姆想到德国的城市不会觉得这个很重要但是他曾经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第二大城市

而且呢十八本这个地方呢它靠近黑森林然后呢又是两条河相对来说都比较靠右上的地方那么我知道欧洲两条母亲河莱茵河多纳河那么就构成这个地方它的商道非常的密集所以开客栈就很好开

然后呢积累了一些财富然后慢慢在 19 世纪他们开始由商道上的这个经营开始向城市转移代表着是德国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那么这个城市之后呢在培养后代上面

罗伯特博士他没有去继续从事他们祖先经历了几代人的这些营生而是去选择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这个转向就是他开始从事机工学门手艺就从这种开客栈的服务业转变成一个手工业的对的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呢我们知道他反映的是德国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他的整个经济有一个起飞

它的起飞呢一开始并不是有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中央计划指定经济的定点说你这个地方该干什么它是根据这个地方传统上的区位优势所形成的那么在斯巴本这个地方斯图加特它最早的话这个养马马车就比较发达然后的话呢由于它靠近河流它有一些早期的制造业嗯

那么我们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工业我们就需要驱动力我们可以用风车水墨盘后面的话呢我们原动机里面可以用热机对不对比如说我们靠近产煤地区靠近这个矿业地区对不对或者是这个地方是一个冶金业特别是钢铁业比较发达地区

那么蒸汽机就为首选蒸汽机出力也比较大我们看到最早的工厂的话还是用轴承带动的皮带绑在天花板上面这种原动机那么在 Swab 这个地方尤其是斯图加特他发展的这些工业肯定是不像莱茵兰地区或者是我们非常非常熟悉的一个地方就是埃森那个是克鲁伯的所在地那个它是大工业

而这个地方它的工业规模呢就没有那么大那么这种情况下如果你需要原动机的话你会选择什么你会选择一些相对规模动力输出不是太大的但是我要求有更加的灵活度可以进行部署到今天为止斯图加特也只是个几十万人的城市

他作为这么顶尖的全球汽车企业的一个总部他就几十万人他在更早期的时候工业发展的时候你可想而知他是没有发展出那种非常非常巨大的这种联合企业一体化企业所以在这个地方开始产生什么呢对于新一轮动力的思考这个革命最后产生了内燃机内燃机

内燃机我们今天典型的内燃机有汽油机柴油机但是最早的汽油机其实还不是烧汽油的烧煤气其实汽油机曾经有一个阶段是比较五大三粗的不是说跟汽车紧密在一起它是固定定点使用供这个地方的一个比较小范围内的动力使用那么

汽油机就碰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焦点呢它实际上是在那个时期从科学上来说它是热力学的一个接近然后呢从技术上来说你汽油机你要能往复运转起来你需要打火吗所以它里面就出现了一个重要的部件那这个部件呢就是火化塞嗯

那么这个火花载部件就是博士起家的两个主要业务之一为什么说是两个主要业务呢博士最早的时候还有另外一个业务我们知道欧洲的贵族青年有闲阶级喜欢在成年的时候去撞油一趟对

那么罗布德博士先生呢当时就是拿了家里面的钱买了一张船票撞油到了美洲大陆那有点超出以前的撞油的范围了对我们在地中海游览名胜古迹啊希腊罗马他是去探寻工业技术的所以他在美国呢有机会让他到了蒙罗公园著名的爱迪生实验室里面去工作所以他感受到了早期电气化的成果

那么他回到了德国之后呢就有一个业务摆在他面前就是如何为千家万户来架设电线来装最早的一些电器其实主要是点灯泡了这个业务是不是只有他做呢其实也不是啊其实很多人都在做这个事情著名的爱因斯坦他家里面曾经干过跟博士家一样的活一条街一条街去装路灯但是呢

很显然爱因斯坦家做的不太好对吧爱因斯坦也不想去接这个班那他去搞科学去了那博士家呢做的还可以虽然他也面临着德国非常大的企业啊这个德国电线 A1G 的竞争而博士呢利用区域互成合吧然后能够让公司维持下来让他的架电线的业务一直养到这个新兴业务产生就是火化塞啊

其实当时有一家公司找了他而这家公司现在还在呢就是道伊斯公司道伊斯公司现在是柴油机方面是非常领先的一个公司但是当年的话他的汽油机方面也是在奥托发明这个汽油机以后就开始应用了他

对罗伯特博士发出了要约需求你能不能帮我搞这样一个东西因为当时的话还在一个技术发展的很早期阶段基本上是谁有胆量去试一下大家都会让你去试然后的话你能做出来的话我就可以使用这是早期探索阶段那么后来发现这个东西好用

然后呢正好在斯图加特我们前面说的那几位改变时代的大佬什么卡尔本茨啊格特利布戴姆勒啊魏冕麦巴赫啊就开始搞他的汽车那么汽车上面所需要的是一个高转速小型化的汽油机他对于打火的这个需要就更高因为如果是固定的话我们可以拖一个电池而汽车当时的马力很有限所以

所以我上面要装一个傻大黑粗的电瓶是不现实的那么能不能够用机械的方式电磁的方式能够提供电火的需要这就是当时的一个技术难点最后幸运的这个博士先生他研发出来了技术

那么这个里面呢不得不说啊这个迭代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在一开始的话呢还是低压的火化塞经过几年的迭代之后呢到了二世纪初的时候就发明出了高压火化塞那么这个正好顺应了汽车工业的一个快速发展我们今天的话还有一些这个博物馆里面我们看到老爷车这些老爷车的话基本上车和车都不太重样的它是个工坊的一个手工业的产品那么

那么后面的话呢推动汽车的发展的话它又是有限阶级把汽车当做一个消遣品那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汽车运动二十世纪初的时候汽车运动极大的推动了汽车性能的发展甚至可以说这是当时的一个最重要的推动因素之一其中竞速竞速我就要更大马力的发动机一缸不够我要来几缸

然后我转速也要飞快这样的话我对于火花载这个部件的要求就大幅提高了同时的话多缸的汽油机引入之后它大大扩展了这个市场原来是单缸的后来我变成几缸了那我不是销量就成了几倍吗就迅速的把博士的业务给点燃起来然后到了 20 世纪的上半叶慢慢慢慢各国也开始引入像美国这样的规模化的生产然后

然后他把它变成了一个可以汇集大众普通人能够购买的一个商品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就只要数一数气缸就知道博士的这个业务肯定会快速壮大所以也撞上了当时德国的一个算是汽车规模化生产的一个浪潮

应该准确的说是欧陆范围啊因为博士的产品在当时的话就具有很强的品质优势所以其实不光是在德国有经销啊其实在大洋比亚也有在其他一些国家也有那么其他国家也出现了一些替代产品啊但是自始至终来说的话呢博士产品还是具有一些质量上的优势的啊虽然它本身比较贵对吧这也为博士的利润积累啊奠定了很好的条件嗯

在这股浪潮当中作为一个并不是特别古老的企业我们站在 20 世纪之交的时候它也不过就是一个成立了 10 年的企业对不对它迅速地用力朝头帮助它成为一个全球化的企业像这样的企业在 20 世纪最初的时候准确地说是在一战之前那个欢乐年代大家对于全球的经济往来军的贸易有一个非常乐观的顾忌在这个时候博士已经走到了全球化的浪潮当中去

所以它当时已经变成了一个全球企业的一个雏形是的对但是转眼这样的挑战也来了最大的挑战就是一战实际上来说的话一战我们可以认为是一个逆全球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话一直延续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我们知道现在的话最关心的就是贸易战那么 1930 年代的时候全世界的贸易战可能比现在还要更夸张一些然后的话呢除了关税壁垒以外还有很多非关税壁垒但是这都远远比不上一战更糟糕对

他们可能面临的是转眼厂房可能就没了

那博士面临的什么问题呢在一战当中他在美国的企业就被当做地产没收了其实这个事情并不罕见啊我们知道今天有两家企业名字基本上差不多的啊之后缀不一样一个叫美国的莫沙东一个叫德国的默克他最早其实就是默克在美国的企业同一家公司他实际上祖宗是一家公司嘛一战当中像这样被当做地产没收的德国企业是有很多的后来不还有那个饮料分达

对吧他是可口可乐的德国公司对然后你好不容易开拓的一个北美市场你要知道那个可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然后因为打了个一战所以就没有了然后你在本土的话呢也面临非常多的挑战虽然一战的战火并不是在这个德国本土燃烧的但是他也面临着各国的民族主义情绪特别在一战结束之后你再要想进入这个欧洲其他国家的市场就变得很难了然后战争结束之后德国的经济也长期不好

在威马时代呢大量的这个经济问题使得二十年代成为一个非常动荡的年代对于博士来说的话一个重要的转型就是想帮设法能够实现自己的多元化能赚钱的生意我多来几桩所以他开发了很多消费品今天我们知道的博士的一些电气产品其实就是在一九二零年代为了应对战后萧条所推出的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就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包括美容美发的这个电吹风啊之类的都是当时搞

所以从一个可能只有男性才会愿意接受的汽车用品的公司变成了一个女性也受欢迎的公司对于博士来说自己起家的领域还是在内燃机领域那么博士当时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赛道被他选中的就是柴油机

其实在 19 世纪末的时候就有柴油机在 20 世纪初的时候柴油机已经有很广泛的应用了但是柴油机要成为一个成熟可靠的内燃机类型它还需要一些重要的零部件的革命博士在里面就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创新到 1926、27 年的时候他搞出了非常不错的直喷的燃料本

因为我们知道对于内燃机来说的话汽油机和柴油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工作方式我们会把柴油机有时候称之为迪塞尔机它采用的是压燃的方式也就是说它不用火化塞而是把这个可燃气体在气缸内直接通过压缩的方法来电燃

那么我们就要用一个非常高压的方式把燃料能喷进发动机的气缸里面那么这个部件的话呢是可以认为柴油机的一个关键部件而当时博士进行了创新推出了这个设备然后这条赛道对于博士来说一直到今天都是受益的使它能够在 1920 年代德国经济不景气的状态下能够活下来

当然了他也不识时机的在 20 年代末的时候成功的利用了当时大萧条巴比伦柏林里面就有一幕嘛就是德国人在购买这个纽约股票市场的这个股票对不对结果碰上了 1929 年大危机对不对股票崩了表面上看这里面的那个人物最后的结果不好这个投机是失败的但是也有投机成功的那博士就利用这个机会低价回购股票

这回国来资产的话它通过一连串的安排使得它能够置于在中立国的分支机构旗下那隐藏它的直接控股权因为一战当中吃过一次亏嘛当然它二战当中又被追诉了也是命运多舛对吧要在北美开个业务多不容易那我们去看的话比如说整个 20 世纪上半叶德国作为一个国家来讲的话它这个也是命运多舛啊

非常的复杂但是对于这些德国企业那就更是如此你在这样的一个极端环境当中你会怎么看待这一世纪比如三四十年代整个的这些事件对于博士他作为一个工业企业他的一个意义或者说他之后给他提供的思想上的一些沉淀对这个里面我们就要挖一些根本深入的角度来看这个公司它的起源它的基因是怎样的然后在一个极端年代当中你的底线在哪里

我们就可以看到其实我们对于德国人或者德国企业的认知很多东西是非常刻板的我们的认知可能更加偏重于一种高度普鲁士化的德国人印象但是普鲁士不代表德国实际上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德国是一个高度散装的状态

然后像德国西南部相对来说经济比较发达有一些城市的手工业慢慢发展出了现代工业它跟普鲁士这种荣和贵族为基础的它是完全不同的具体到企业等来说的话它受益于 19 世纪后半叶德国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那我们知道在 19 世纪下半叶最最重要的一个事件是什么呢 1848 年革命这个就带来一种进步主义

一种社会改良的一种倾向对于工人运动啊财富分配啊这些非常敏感的议题尤其是在像斯图加特这样的地方因为他在 1848 年的话也是德风奇之间也是一个主要的社会民主运动的据点包括罗伯特博士先生本人的话早年就参与了这个运动所以

所以他在企业实践过程当中呢他对于战争这种理解其实他是比较特殊的一方面他认识到这个对于公司在全球开展业务是高度不利的基本上关上了大门另外一方面呢他作为一个德国人又被大时代所裹挟对不对我们知道这个博士先生他最后去世在 1942 年那个已经是二战爆发了跟一战不一样一战基本上博士没有参与什么样的这个军工生产

甚至于还把能够赚回来的利润你知道这个时候赚利润很困难了因为市场大幅缩小然后用于一些社会稳定在公共拨款很有限的情况下捐赠作为一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成立一些专门的基金等等这在议展当中都做过的然后当纳粹当国之后实际上这里面充斥了很多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这个要客到陆老师

陆大鹏老师曾经翻过一本书叫纳粹的腐败与反腐败对如果你是非自积比非黑即白的可能你就无法生存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也不得不与他们进行一些打交道但是这个事情过程当中你会发现纳粹一开始并不喜欢博士这样的企业为什么因为他的整个的倾向的话是相对来说偏左翼的

包括我们讲他没有直接去参与这个军国主义的这个扩军备战活动虽然是购买上面但是这个还处于一种商业上可以接受的这种程度同时的话他不是纳粹的主要赞助者甚至纳粹还非常的讨厌他因为他要钱他不给再有的话呢他在这个对于这个犹太人问题上面从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公司里面的这个犹太股东的这样一个生存使得他在战后的话没有成为集中受到清算的企业

這個是幫助他在二戰後能夠快速復興的一個重要因素

你刚刚直接讲了他们在战时的那种大的一些站位但是我觉得可能听我们这个节目的人还是非常感兴趣博士在二战当中他到底为整个德国服务参与到这样的一个生产当中的话他到底有哪些项目是他参与的我们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刚刚前面说了就内燃机内燃机用在汽车上用在飞机上对不对然后飞机在整个二三十年代两次下战之间那竞速飞机运动那就分期云涌发展有著名的那个赛德贝然后德国也发明出了一个非常

好的这个竞速飞机嘛那个就是 BF109 然后他们上面用戴姆勒奔驰的发动机这个是倒 V 型的还非常有特点啊他使用这个高压火化塞和燃油喷射器嘛然后所以英伦三岛空战的时候你就发现使用这个罗尔斯洛伊斯发动机的这个喷火和飓风战斗机

因为他还使用化油器所以在特定的机动动作下他可能就没有梅塞什米特战斗机更加可靠对吧包括的话二战期间博士开始涉足军用电子的设备因为在汽车的上面的话在 20 年代的时候大家要为汽车上增加一些娱乐活动

那么最早的娱乐活动呢就是增加收音机然后慢慢慢慢开始的话这些东西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那博士也有一些的应用包括通过收并购一些企业来说开始拓展那么二战期间的话也从事了这方面的研发那么为战后他开展更多的业务领域的发展啊建立了条件那么这个东西不可以不说但是实际上来说对于一个致力于和平的企业来说的话这个也是一个比较难回首的律师吧嗯

是那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博士之后的这个发展它跟战前的时代相比的话它有没有一些什么比较明显的区别我觉得这个是变化非常大的因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我们今年已经是 1945 年二战结束 80 周年也就是说博士以 1945 年化解之前的历史要比之后的历史要短之前的历史由于它有创新的产品也是汽车工业一个爆发式发展从无到有的过程

所以他开创自己的事业除了德国国内以外在全球范围内是比较容易的应该说是一个自然发展爆发式发展阶段但是 1945 年之后他所面临的环境恰恰是要比战前更复杂的他会有一个随机性和周期性相叠加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使得一个企业他不得不随时随地面临挑战甚至危机

那么战后的博士的发展是一个典型不断发现问题做危机干预然后对公司的经营战略以及公司的管理包括他的技术研发进行不断调整的过程这个过程任何一步如果调整的不得当都有可能对公司的发展甚至于生存带来极大的影响另外

另外我们要知道的是在二战之前其实各个国家稍微有一点汽车工业萌芽然后有一些国家的话走在前列比如说德国本身比如说像美国我们前面讲到过博士这家公司可以说是与生俱来就要国际化的公司因为它的产品在早期的话是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可以凭借品质凭借它的特点能够在市场里面大杀死防所以它进入到这些市场

在一战之前是很容易的所以他赶上了那一波的全球化但是一战之后呢他因为德国参加一战被当作敌产没收掉了尽管利用商业的机会在 1929 年之后能够把北美业务买回来但是很快到了二战开始之后又丧失了

那么二战之后的话他才想要进入这些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他面临的抵制是很强的因为这些国家自己的汽车工业建立起来了已经有了巨头了有自己的供应链了所以他再要想去耕耘就有困难所以他二战之后首先是在德国内市场

一度它的整个的市场的占有率在德国国内市场是非常高的然后呢它整个的营收德国的占比要远远超过海外使它从一个与生俱来的全球化的公司变成了一个压倒性依赖于德国市场的这样一个公司但到 63 年之后呢你发现公司的主要经营指标开始出现些早期的下滑

然后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干预就会面临整个公司发展的停顿所以当时的话公司的一个重要的管理委员会主席也是执掌公司 20 年这就是梅克尔先生他发现了这个问题这些矛盾包括国内的市场相对饱和然后产品的话呢相对来说单一所以他开创新的产品线

然后呢整个德国国内的话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否要跟随德国的汽车厂进入到一些新兴市场等等这都是在 1960 年代就开始布局的包括如何通过一些收并购的动作把曾经在北美的品牌抓地技术重新收归到博士旗下然后把

北美市场再拿回来这个过程的话 1960 到 1970 年代随着一些因素的产生给博士公司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这就是环保浪潮和能源危机那这个话题就讲到我比较熟悉的层面上了其实很多技术的话博士公司都有储备但是在 1960 年代 1970 年这种挑战的环境下那么博士是能够有机会去抓住的

我们看到在 1960 年代其实油价还没有那么很贵最大的挑战来自于环保因为汽车尾气排放已经在许多城市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甚至于我们听到一些公害事件比如说洛杉矶光滑雪污染就是由汽车尾气排放导致的

那么汽车尾气排放是整个从它的发动机动力系统到排气系统这样的组件里面产生的那么博士在它的动力系统第一个环节就是它的工作循环里面点火就开始了所以它能够把整个一个工作流程纳入到它的创新当中去然后提供一系列产品比如说

它在 1960 年代推出了汽车尾气的检测传感器然后利用战后发展的电子技术开始对整个发动机的工作进行优化控制那么这一世代的产品创新的话构成了博士一条新的产品理念

以至于说到了 1970 年代初的时候公司已经很明确要把环保要把节能作为公司的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然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 1920 年代应对当时需求不足而推出的柴油机技术系列使得博士公司能够在后面节油的这个浪潮当中推出一系列的跟柴油发动机动力有关的技术

那么这些技术呢最早是在欧洲发展广大的其实我们要知道在 1973 年对西方世界进行石油进入的浪潮当中欧洲的受损并不比美国弱多少甚至于说对于能源进口依赖程度比较高的欧洲市场来说它对于高油价耐受程度要远远要弱于美国所以它在节能技术的推进上面要比美国要快

这个就是 60 年代 70 年代所面临的环境那我们听众一直听你过去讲石油的那些节目都知道 70 年代两次石油危机那是不是证明现实世界发生事情比当时梅克尔的那种预见其实更严重一点

对那我们就讲点实际的东西我们并不能简单的想这个东西就是因为中东国家为了阿以战争然后的话你提高油价不仅要打击美国还要打击美国的盟友其实说老实话当时这些中东国家联合起来采取这个石油禁运主要针对的还不是美国主要针对的还是欧洲了为什么因为美国毕竟它体量比较大它自己的石油生产还有一定的量所以它已经变成了一个石油禁运欧国但是你说硬要能扛吗也能扛

但欧洲就不一样了你是很容易把欧洲打痛的欧洲痛了美国就不得不考虑我支持以色列的行为是不是要继续下去对不对所以其实对欧洲的打击很大其二这个的影响面也很宽它不仅仅是成本抬升的问题因为一次性把油价提升之后固然是会没有降下来对不对但是呢它所面临的问题是要比这个更加复杂的什么复杂就是因为这些产油国通过石油提价掌握了大量的资本

可是资本要有去处他们当时有很多选择并不一定是去买美债啊他们很有可能也有兴趣想去买欧洲的一些企业嗯嗯

所以当时这笔 6000 或者至少有 3000 亿美金德国马克的巨量资本就有可能涌入到任何一个西方市场上去然后的话大肆收购而美国当时的态度是什么呢对他们非常恐惧可欧洲人也面临一样的问题当时这个 1974 年 1 到 10 月份的时候第一次四中战争刚刚结束还不到半年时间中东的金融投资就有 450 亿德国马克涌进了德国

当时德国的股份公司公开交易的股票市值都还没有这个数所以当时哪些公司被邀约了呢比如说克鲁博

这个是德国的王牌企业还有什么戴姆勒奔驰所以连奔驰都成为了中国投资者的目标那我到斯图加特去看一看的话难道博士不会吗博士也会那么他们的行为跟美国人也没有什么差别 75 年 1 月份的时候联邦经济事务部就说要阻止这种对德国经济的外围渗透

他觉得这种事就先外围然后最后的话你可能就买断了然后通过了要求非德国国内股票登记的法律他的一个直接结果是那些最被看中的政策企业在德国银行的主导下和零部件企业实现了交叉制股

这样呢你就发现我一方面占据了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安全的制高点另外一方面呢又满足了个人的这个野心对不对所以实际上在这些主机场背后零部件厂早就能够具有很大的话语权了这个话语权不仅仅是我控制的你主要零部件的供应而且我实际上是有加差事故

在这些公司的管理委员会里面你零部件企业的话其实一直都是能发声音的这个很有意思那到 80 年代以后呢我们对于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在 70 年代 80 年代以来的很多历史我们会有很多刻板印象这刻板印象呢如果我们去

查究很多细节的话会发现跟我们想的会非常的不一样我们概念当中经历过 70 年代石油危机之后实际上像节能的欧洲车法国车德国车特别是日本车在美国应该大行其道对但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 80 年代还有更复杂的问题汽车行业的贸易摩擦很严重各种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保护很严重特别是在 80 年代中期的时候美国

还逼迫西方世界的其他的盟国签订了广场协议广场协议大家会直观的反映这是让日元升职其实德国马克当时也升职另外一个博士在 70 年代以来发展出的很多引以为傲的技术在北美的话并不那么吃香

比如说我们前面讲到了柴油机的技术在欧洲的话欧洲的车用车是比较喜欢用柴油车的甚至于说我们国内的话常见的一些由欧洲引进的汽车的型号在当地都是有柴油机版本的而在中国引进的时候就没有柴油机版本但是这一类的动力在北美就不是很吃香然后美国的车主的话还依然喜欢汽油机特别是一些大排量的汽油机嗯

到了 1986 年油价下跌之后这种顽固的习惯

使得像德国车并不是在北美能够像我们理解的那样可以迅速的去占领市场空间反而出现了传统的美式汽车它的销量开始出现反弹这个过程的话一直影响到 90 年代末的时候所以我们概念当中 20 多年前在 1990 年代的后半期是美资企业的话还保有了非常强的影响力对 通用和福特对 当时世界 500 强的投名的话还是通用汽车

但是这一个可以说是没有充分考虑到未来新一轮油价上涨的影响让他们在 2005 年之后尤其是 2008 年吃了非常大的药这个问题在 1980 年代中期就已经埋下了还有的就是不同的道路环境我们知道车要跑在路上

我们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价成习惯跟我当地的整个社会甚至于说经济地理基础设施等等都有广泛的相互作用所以这形成了一种比较顽固的汽车使用的文化那么我们看到在德国比较好使的非常受欢迎的一些技术在美国就不是那么很受欢迎汽车厂也不是那么愿意把它

加载上去比如说在 70 年代的话德国车已经开始安装汽车刹车防爆系统就是我们说的 ABS 但是这个在德国就特别好使为什么呢因为德国的高速公路不限速而美国的高速公路要限速所以美国不会觉得 ABS 是一个必需品这个在美国的装车比例非常低的甚至到 1990 年代初的时候美国车对于 ABS 的装车比例都不是那么很高

这个就极大的限制了当时 ABS 开创者博士的市场空间我花很大的精力去推广这个事情在美国可能都不好使这个是带来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影响所以说这一些因素都造成了 80 年代是一个完全不同于大家理解的这个营商环境再有的话呢经历了 70 年代 80 年代之后不仅我的零部件企业要想怎么样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其实主机厂我们整车厂它也有这样的想法

这种想法呢来自于他们要实现自己的供应链当中供应商的多元化就是要考虑到如何来降低我的供应商的成本要赢不竞争同时呢要避免当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我没有办法进行适时的调整所以他们开始多元化这个对于像博士这样的企业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传统上德国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是比较密切的像博士这样的巨头和整车巨头

之间的话都有一些互相之间担任对方管理委员会成员的这样一种形式所以他们的协同关系是非常非常好的

可是呢到了七成之后的话开始出现我需要尹如新的竞争对手其中还出现一些非常难缠的竞争对手就是在行业外或者说是行业当中排名不高的但他本身母公司是一个巨头的公司开始杀入汽车行业那这个里面我们不得不谈到一家公司也是德国的巨头这就是西门子啊

如果说其他的竞争对手我们可以置之不理的话那西门子显然是不可以置之不理的因为他的实力太不强而且西门子呢还是一个在电子领域有非常强造诣的公司所以当博士已经在电子领域想办法设法把自己的产品追上了或者说引领了这个行业潮流的时候出现这样一个也不俗的竞争对手那是非常可怕的

那么我们不得不辨论说我可能会在多国本土我要损失一半甚至更多的市场份额那么这个逼迫博士去寻找海外市场在 1960 年代 70 年代其实博士已经开始考虑能不能再向南欧相对来说劳动成本有优势的一些国家

来建立自己的工厂然后同时的话呢利用当时德国的政策因为德国在 1963 年之后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开始引入外劳也就是说在南欧一些国家在农闲阶段有些工人是可以到德国去打工的能够发放短期的劳工签证后来呢这个短期劳工签证的话被企业玩成了一个长期雇佣再后来的话呢甚至于拓展范围像

巴尔干的南斯拉夫虽然他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他的劳工是可以持着劳工签证到德国去务工的在后面的话呢甚至于出现了像北非 图尼斯 摩洛哥像这个土耳其都可以拿到外劳的这个签证到德国去工作来解决德国的劳工问题这些也进入了博士的工厂帮助博士能够克服劳动成本上升的问题嗯

当然了在博士比较强有力的岗位配型下也逐步逐步把他们从一个非苏联工人培养成了苏联工人乃至于拥有比较扎实技术的技术人员当然了到 1990 年代初的时候博士依然是一个主要生产能力主要的员工都还在德国国内的这样一家企业

那么让博士走上全球化快车道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1993 年那一轮博士几十年来未遇的劳资纠纷甚至于产生了被迫进行大规模裁员这种应变的事件就两德统一带来的一个后果

是的总体来说的话前面我们讲过罗伯特博士先生是一代有社会民主思潮的这样一个企业家罗伯特博士先生是一个更加能够去跟自己的员工包括跟工会进行协商的那么协商也成为了博士的一个公司基因嗯

但是到了 1970 年代之后这个矛盾开始激化然后博士也开始引入越来越多的现代管理模式所以这种潜移化默化的这个冲突是在积累的到了 1993 年之后的话不得不博士也开始采取一些关工厂大公报裁员的行动这个过程当中流失了很多具有比较熟练生产能力的员工

虽然降低了公司的成本但是对公司维持自己的技术能力是有很大的妨碍的我们知道像这样的这个技术型企业的话需要有非常多扎实功底的一线技术人员然后在底下维持

所以呢公司就开始反思我是不是走得有点过头了所以他们开始反思自 1963 年 Maker 担任管理委员会主席以来使用强力手段引入现代化管理来不断的降本增效这种模式是不是要让位于一种更加能够调和矛盾的方式这种反思的话呢持续了十几年

其实是有收获的因为等到 2008 年更大规模的全球金融危机起来的时候其实美国三大汽车企业最后是以大规模的裁员关闭工厂然后破产保护政府救济最后才勉强能活过来这种情况跟博士的应对是有差距的那么另外一方面要解决问题就是能不能寻找新的增长点这个新的增长点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新兴市场国家

尤其是在 90 年代以来博士大大加强了对中国市场的耕耘好像德系的车企 90 年代以来的这个崛起都是跟中国市场的销量有关系大众也是对我们这里要稍微讲一下博士是怎么进入中国的

那么博士作为一家非常老牌的这个德国企业他进入中国很早在 1909 年那个老爷车时代的话在中国就开设了这个代表处但是呢德国在中国一直没有投资没有设厂那么这个设厂的话呢要等到什么时候呢就是博士重新跟中国建立经济上的往来有一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这是在 1975 年

为什么是 75 年我们想想 1975 年文革还没有结束但是我们已经重新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我们跟一些西方国家也开始建立外交关系然后呢跟西方国家的经贸往来在文革后期那种调整整顿的这种氛围下已经开始了那么在 1975 年北京召开了一个德国技术博览会那博士作为德国代表系的企业当然有参展嘛

而且他参加的主要的产品是什么呢柴油机械的产品因为当时的话我们中国不存在一个乘用车市场但是我们对商用车就像卡车这样的车型的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能不能提高卡车的技术水平甚至于对我们的国防也有意义

所以像德国博士他的柴油机的喷射泵啊等等这些产品的话一定是受到中国的非常重视的随着 70 年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博士在 1984 年在中国和两家公司签订了生产许可证生产就是博士具有它的代表性的产品柴油喷射泵

那么这个我们可以看到它是由商用车而乘用车乘用车要等到 1984 年之后大众和中国结缘开始在中国建立合资工厂也就是上海大众的建立以后那博士才慢慢进入的其实的话在这个过程当中博士仍然没有在中国直接建立合资工厂

这个要到 1993 年所以其实这个时间节点是非常有趣的它在 80 年代中期和 1990 年代中期实际上是两波浪潮博士对于中国市场一直是保持巨大的兴趣但进入的话是采取了一个很稳健的态度

那么这里面我们不得不要提到博士的合作伙伴大众其实大众在 1980 年代的话在北美市场走的并不是那么顺风顺水他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 1986 年之后我们看到油价下跌了而广场协议签订之后的话德国马克大雇佣升职所以在 1988 年德国大众停止了在北美生产汽车的活动

那么这样一来的话中国市场对于大众来说就变得非常的重要所以在 1984 年上海大众建立的基础上面 1980 年末又开始谈判跟一汽建立合资工厂所以到了 90 年代初的时候我们发现大众在中国具有了特殊地位因为它是作为一家外资企业可以在国内有两家合资工厂

特别是第二家合资工厂一气大众它生产的是奥迪 100 那么这个是比桑塔纳更加具有官车色彩的一个车辆了而且由于它的定位更高所以它的配置显然会有更多那么很多的博士的产品就开始引入进来那么到了 1993 年的时候

博士开始的话扩大在中国的业务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跟前面在 1980 年末 1900 年初德国本土博士面临的整体的问题是有关系的那么我们就把这两件历史的事件就等于有机的传联起来 1994 年的 4 月份博士宣布在中国签署六个合资协议那么这个整个的投资规模达到了 3.3 亿美金这个可以认为是博士在中国加大投资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嗯

而后呢我们知道中国的汽车工业的话经历了一个差不多 15 年时间的一个漫长发展那么到了 2008 年 09 年的话我们就已经卖到了 1000 万辆汽车年销量的门槛上后面的话呢我们看到又卖过了 2000 万辆然后成为了全世界第一大的汽车市场

博士在中国的业务也伴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大规模扩增而成为了非常引人瞩目的一个市场甚至可以说在 2008 年以后这一段时间全球汽车工业非常不景气的这个状态下那么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大大的为公司提振了业绩使得公司能够比较快地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

你刚说到的那个执掌了博士 20 年的掌门人梅克尔他在 70 年代石油危机当中带领整个博士走出困境具体当时他是提出了什么样的一个战略对后来的博士有什么影响我们简单来说的话就是要有战略远见性嗯

那么如何进行战略远见的话需要公司的高层能够对目前所处的问题等于有很好的总结那比如说在 1970 年代初的时候当时的博士的掌门人梅克尔他就在总部专门为高管进行一次题为博士集团的商业策略的演讲那注意这是在 1971 年的 2 月份也就是说在当时距离这个第一次石油危机的高峰期 1973 年还有两年时间

所以这个是一种远见但是光有远见好像我们会把所有的功劳挂在那个有远见的个人身上而我们今天谈论的重点是能不能进行更好的沟通把个人意志贯彻为组织意志能够变成组织行动是重要的嗯

尤其重要的一点是能不能在公司内部形成共识能够有很好的交流的手段那其中的话我们看到博士这样的公司的话它虽然的话在组织架构上它的核心的管理人员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但是它也不识时机地通过各种渠道对中层管理人员能够进行宣讲那比如说在 1970 年代初的时候

后来呢他又把它发在国社内刊上那么受众就已经到了中层和中层以下的一些基层管理单位了当时 Maker 的这个报告里面把博士的企业战略总结为五条这个五条的话我们今天细细读来的话依然具有价值第一条呢就是要积极应对经济的波动这不用多讲我们现在面临的波动不仅是正常经济周期还有不确定性的各国的经济政策嗯

甚至于说在前几年我们还面临像疫情这样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第二个就是要实现这个多元化当时是把多元化来作为能够扩大企业收入的一个重要的导向

所以我们看到在 1970 年代的时候博士除了传统的汽车的零部件业务以外然后开始想尽各种办法在消费市场上寻求自己的空间甚至于说不惜冒着翻龙蛋调查的话跟主要的竞争对手建立同盟关系这个就当是在跟西门子建立了很多合作关系然后来开发这些业务那么这些业务的话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它许多的产品当中看到

第三个呢就是要实现全球化这是在 197 年来的背景下实现全球化我们经常说这个大概差不多 1971、73 年是一个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在那个时候我们碰到的是美元危机尼克松冲击然后呢全球范围内的话你发现这个资本主义世界面临自己的危机而

泛中国家它有非常强烈的发展的诉求苏东国家也在寻求转型这个都是在 1970 年代这个大北京下面提出这种全球化的概念而不是说 20 年之后所以这批全球跨国企业应该是说具有非常高的远见的

第四呢是权力下放 70 年代实际上很多企业都采取了这种分散化的管理改变了过去这种集中统一控制虽然这公司掌门人的影响力非常大但他意识到如果权力不能下放的话那我组织会陷入一个非常僵化因为这些企业的话经过战后的二十年的发展都已经变成了巨无霸

我如果提高灵活性如果放在这个视角的话我们就会觉得 1979 年代我们在很多其他地方看到的这些分散化权力下放就不足为奇了这是一个权力下放的年代

最后那就是强化财务纪律不是基于借款而是通过不断地获得这个业务的独立性然后能够让这些独立业务单元能够自付盈亏避免的话占用公司过多的资金所以这个五条你在 1970 年代的话看既是具有非常高的远见的也是非常落地的

那么像这样的故事后面又一再发生当你尝到一个甜头的时候而证明这套方法行之有效的你就会不断去使用形成一个非常良性的自我循环

而且这种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我们今天会有一些企业的话非常热衷于用这种上传下达的各种方式来体现权威而并不重点放在沟通的效率上我觉得这个其实是非常值得从博士身上引荐到一些真挚的到底我们用什么样的沟通方法才是能够很好的把公司管理的战略能够贯彻为公司整体一致的行为

那比如说我们站在 2025 年当下去看待这些事情无论是汽车行业还是其他的汽车以外的这些我们泛称为所谓工业行业里面我过去也听到一种叙事认为今天的世界是这种所谓的中美在崛起那像过去传统的这些汽车大国制造业大国日本欧洲他在这样的一个浪潮当中好像表现的相对来讲的话没那么亮眼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吗

当然是个挑战而且现在是个多时之秋我们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非常复杂的环境在过去四五年时间里面可以说是与日俱增并没有任何缓解而且这种新的形势变化可能是具有非常长远影响的比如说 20 年的疫情

和 20 年对于全球供应链的打断然后 20 年俄乌战争包括欧洲面临一些能源上的压力再有的话呢我们在欧洲范围内看到安全的需求压倒一切很多企业的话都在动员起来可能要为未来的话欧洲实现更强的这个自主防务要求服务那么在一些具有重要工业领域当中位置的那些企业它承担的任务是非常重的

我们在几年前还认为的话德国经济是一潭死水但现在我们发现德国正在松动它的财政这个被认为是德国的一个天条那么德国率先松动它的财政纪律最后可能能够迎来酒汉焚干林的效果大家想一想在过去时间当中大家等的不就是这个结果吗无论如何这个结果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它来了

那么我们非常要重视的一点就是我们的一些刻板印象在过去几年当中处于一种不断的循环加强的状态比如说在传统上来说我们对于外资企业是采取一种仰望的态度那么这个仰望呢是基于它的产品那么相对来说它在技术上占的位置越高它的产品的话是最无可替代性那么也不得不仰望嗯

当你也具有一些评价替代品或者说实际上可以在同等质量上相互竞争的时候那么它所依赖的产业组织也好管理也好就逐步被消解然后逐步逐步呢你不会对它产生一种神秘感仰视的这种情绪不再甚至于说随着这个心态的这个膨胀开始腐蚀它们我觉得这种心态是不必要的

那么我们看到不是这样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体会到像这些企业来说的话它在成长过程当中面临过各种各样的挑战这种挑战包括但不限于大型的全球性战争你可能让自己的生产基地复制于局嗯

然后面临过无数次的经济危机而且经济危机产生的内源的因素和外源的因素可能完全不同你经历过技术上的重大变革这重大变革的话呢对于自己所在的这个行业领域可能是具有颠覆性的

仅仅是公司管理层的更迭就经历过无数次这对于像国内很多还依赖于这种传统管理方式甚至于是家族管控企业来说这都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今天我们不能够因为局部的成功就产生一些滋满的情绪我们从他们身上所看到的这些成长经历其实依然对于中国企业有巨大的作用好

好那今天非常感谢康神来给我们以博士这样的一个案例作为一个切入点其实是回顾了整个从 19 世纪到 21 世纪跨越三个世纪欧洲的工业巨头需要去面临的各种各样的一些处境以及他们给我们今天改革开放 40 周年以来飞速发展的这些中国的企业能够带来的一些经验我觉得就是康神前面说到的一个非常好的

其实我们不是说所有的东西都已经学完了对吧世界上留给我们去学习的东西还是非常之多尤其像这些非常宝贵的经验好那我们今天这一期节目就聊到这感谢各位的收听谢谢大家我们下期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