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hree types of notes in the Zettelkasten method are: 1) Fleeting Notes, which capture spontaneous ideas and should be organized within a day or two; 2) Literature Notes, which include summaries and personal thoughts on the content of books or articles, written in one's own language; and 3) Permanent Notes, which are concise and derived from Fleeting and Literature Notes, serving as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writing and ideas.
The Zettelkasten method is superior because it emphasizes atomicity, visibility, and transferability of knowledge. Each note is a minimal unit of knowledge, making it easy to combine and reuse for various topics. The method ensures that knowledge is visible and easily retrievable, with clear references and context. It also allows for the transfer of knowledge across time, preventing notes from becoming 'graveyards of thought' and enabling future use.
The Zettelkasten method changes thinking by encouraging a bottom-up approach to knowledge organization. Instead of starting with a predefined structure, it allows ideas to emerge naturally from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notes. This method also promotes active engagement with information, as users must break down and internalize content, leading to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more meaningful connections between ideas.
Users often face challenges such as the high initial learning curve, the complexity of organizing and linking notes, and the difficulty of maintaining consistency. Many struggle with transitioning from traditional note-taking methods to the Zettelkasten system, especially when it comes to breaking down information into atomic units and establishing meaningful connections between notes.
Obsidian enhances the Zettelkasten method by providing a digital platform for creating bidirectional links between notes. This feature allows users to easily connect related ideas and build a web of knowledge, overcoming the limitations of physical note cards. Obsidian also supports the atomicity and visibility of notes, making it easier to manage and retrieve information over time.
哈喽大家好欢迎来到人生 B 面读一些无用的书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填一点无用的游戏去度一些无意义的时光 A 面人生之外让我们一起来尝试 B 面人生的可能性吧那今天是我们节目的第 15 期啊我们来聊一个特别特别扎心的话题你会做读书笔记吗来洛优你先来回答这个
以前觉得会啊因为看了这么多年书也写了这么多读书笔记了对吧读书笔记有啥不会的呢但是最近我跟这个飞扬我们共同读完了一本书之后发现我们并不会做读书笔记或者说我们并没有那么会做读书笔记我们不会做面向未来的读书笔记我们只是现在做的这个读书笔记还是处于一个非常原始和初级的状态啊对对
那现在说说我们现在做的读书笔记是怎样的吧就之前那乐用你今天来说我的这个读书的习惯和这个读书笔记都非常的原始就是我喜欢读这个纸质的书
那读书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拿一支笔拿拿拿截纸都不是本拿截纸放在手边就是看到这个书里有什么呃比较好的内容之后呢我就会在这边划线然后有什么想法之后呢就把它写在这个本子上就是这样然后或者是有一段话不错然后把它摘抄下来就是我这么多年来就从小到大可能基本上都是这种
写读书笔记的方式那直到这个非常这两年给我安慰了这个一个强大的工具叫 notion 之后然后我的读书笔记才从 1.0 向 2.0 进阶了一步就是
我会把这个纸上记的东西然后再整理一下把它整个整理到我的 notion 的一个这个这个图书馆里然后把它放上去但其实本质上来说只是把它多了一个存储的地方啊而已但是整个就是读书笔记的形式啊内容啊是没有什么变化的嗯啊
相对于你的这个原始和近两年使用 Notion 那我的这个笔记是可能要追溯要十多年了它这个进化的过程也非常的漫长我简要概述一下就是大概十多年前可能用这个 Evernote 或者是 Bear 这个时代然后呢就是开始第一个读书笔记会网上存第二个各种收集的觉得有用的文章也会网上存但是呢就是可能跟你刚才说到的这个纸质笔记也类似
逐渐就变成了一个思想的坟场因为你看着这个成千上百条的应该说成千不能说上万条可能没有这么夸张几千条应该是有的这笔记在这个里面放着你会觉得无力拯救后来呢就是刚才在说到了这个 notion 时代呢觉得自己好像找到了一个 all in one 的一个神器但是呢它其实真的是拓展性太强了慢慢的你就陷入了这种
它无限延展的这个迷宫里了我跟你这个专注用配置还不一样我就会研究它各种的模板然后它的各种高级用法然后渐渐的就迷失在了搭建它的这个过程中其实呢这个笔记真正折腾笔记本身的反而比较少那笔记发挥效用的作用我觉得跟你刚才说到的其实我们记到本上原始笔记也
也没有禁忌多少他可能就只是说好像我在各个平台上对吧我随时随地是可以去调用的但是他依然是一滩死水的这样的一个类型吧我其实在用 Notion 之后有一段时间我有找过一些就是别人记读书笔记的模板
也把它给 copy 过来了用了一下然后发现也是不好用最后还回到我原始的记法它其实你没有发现那我觉得我们一会儿去讲完卡片笔记之后我们可以来回溯为什么 notion 里面的读书模板它不能解决我们的根本问题因为它只是给了你一个格式但是它并没有改变信息的形态
那飞扬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卡片笔记写作法的厉害之处吧怎么样就让我们觉得连读书笔记都不会做了吗那我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非常厉害的卡片笔记写作法那它里面的核心方法论呢是来自于社会学家鲁曼的卡片和笔记法
那这位社会学家呢以多长而闻名他不是社会学的科班出身但是他著作等身那他怎么会拥有这么大的一个成就呢就我们刚才在说了这要归功于他的这套强大的笔记方法论
那这套方法论呢它核心呢其实是将笔记做到卡片上收集到卡片盒中并通过标注啊思考啊建立笔记之间的联系使想法呢逐渐形成想法的集群然后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之下呢经过长期的迭代就会衍生出各种各样的系统的想法
为写作做好准备那我们来简要的去说一下它这里边笔记的类型啊那它一共呢是分为三类笔记第一类呢就是闪面笔记就是捕捉大脑里边的每一个想法这个时候可能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任何载体也可以但是你要在一两天内及时的整理
然后呢第二类呢就是撰写文献笔记那刚才乐游提到的比如说是摘要啊然后你一上二就是你基于书本本身内容的你的想法那都算于文献笔记的这样的一个内容那在你写下你不想忘记的这个内容的同时呢你也可以写下你思考的线索但是你就刚才说你尽量要用自己的语言去写
这个时候卡片的背面你可以保留卡片的书目的信息便于存档和后缺引用那第三类呢就是永久笔记那永久笔记呢主要是针对闪电笔记和文献笔记的想法
尽量做到严简易改如果是脱离上述笔记单独呈现那这个时候你要标注好来源为了便于你后续的一个查找那文献笔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延伸想法论点和讨论为后续永久笔记的生成做准备那我们刚才在说我们介绍完了三个笔记的类型我们简要来说一下你的使用流程我们刚才说到了
闪电笔记和文献笔记都是你的基础材料永久笔记才是你延伸各种主题的笔记形态那这个时候呢你基于永久笔记的各个主题你可以分到各个主题核里边在之间进行相互的索引那在长期的这样的一个积累之下呢你就会也
延伸出各种各样的一个主题那以上呢就是卡片盒的这样的一个基本逻辑那整体的卡片盒笔记法它有什么样的特质呢然后第一呢它是具有原子性就是每个卡片呢就是你知识的最小单位它不会陷在一篇巨大的文章或者说我们做的有的时候读书笔记摘抄的比较多陷在整体的这个知识的汪洋大海里边
它是一个非常精简的这样的一个卡片然后你可以重新组合服务于任何你想后续想写作的这样的相关主题然后呢第二个呢就是知识的可见性
知识的可见性是什么呢就是知识附现的这样的一个难易程度我们刚才提到了比如说我们文献笔记我们会在整体的卡片上去记录它的出处永久笔记如果单独出现我们也会记录它比如说它是引自哪个文献笔记或者说它本身是引自哪篇书那这样的话在我们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它保留了上下文的语境它又承载了整体的思想的一个留痕
那第三个呢就是信息的一个可传递性那这样的一个笔记它又有原子性对吧它又可以浮现我们之前的这些思维的留痕那它就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打破我们本身有的时候我们刚才说信息存完了就变成一个思想坟墓的这样的一个魔咒为未来的你传递信息为未来的你服务就是让你的知识库整个都连接起来了也更方便你去提取这些东西嗯
对的那其实参照这些我们刚才说他这套笔记方法论的整体体系我们来反观我们现在的这样的一个做笔记的模式其实这里边的问题就非常的显而易见了那可能这真的是我见过最完整最体系化最具有延展性的这个笔记体系了那乐佑你读完之后你觉得对自己有什么启发呢
嗯就是对我的启发就是我觉得第一就是之前的就是自己的读书笔记很多就真的就是像你说的就变成了一个坟场就是你一书也看了然后你笔记也做了但是之后就是很难就是把它用起来只有你当你想到了一个什么点的时候你想起来那本书里的什么某个观点然后你可能再才能去再去找回那个东西
然后其实大多数的东西其实可能都是想不起来了就压根都想不起来了就也也不记得你当时就记了什么东西了除非你就不停的去回顾对吧去看然后第二个启发就是他的这个我觉得卡片和笔记法最牛逼的地方就是他把你所有的这个你的知识库就建立起了连接就所有的知识点都串起来了然后我其实
在这个我在读这本书之前呃大概去年的时候我有在 B 站上看过一个卢曼的就是是老一个老头是他怎么做他的这个卡片和笔记的而屋里特别多的盒子密麻麻的也讲了他这个笔记法是怎样的一个流程我在看完之后其实我有我有试着用过一段时间就是哇你竟然悄悄的用了呢但是我还是没有让他活起来就是活
就是他还是死的就是像你说的他还是一个坟就是只不过是我把这个坟的这个样子给他装饰了一下因为装修了一下装修了一下这个坟的样子他还是个坟就为啥呢因为我只是就是用了他的这种三种的分类方式就是永久的笔记和这个闪电笔记和文献笔记我在我做笔记的时候这样简单的分类了但是他还是在我的纸上
就是我们有他的实践的时候是跟跟着鲁曼本身最原始的方式准备了若干的很浅显的这种分类但是他的其实这个核心最牛他的索引探联然后形成比基列这块对但是这个我没有学到就是只学了表面功夫没有学到人家的这个内功你知道吧然后嗯
就还是把它就是在我的嘴上玩然后直到就是今年你在给我办理那个 obsidian 的时候然后才发现哇这个是怎么应该是怎么串的然后才觉得就是有了有了有了这个有点像练武的时候你有了这个这个这个武功秘籍之后还有了这个剑然后可以一起使的这种感觉嗯
就是这个我的理解就是他是他为什么说他这个笔记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就有点像我想到的一个多年前我服务过的一个冰箱
就是你把菜放进冰箱里的时候然后那个冰箱它是一个智能的冰箱它可以根据你的冰箱里的菜然后给你推荐说你今天晚上的菜单和菜谱就是它可能识别到你的冰箱里比如说有西红柿有鸡蛋有青椒啥的它就它就给你那个菜单告你智能的品牌我怎么不知道说你晚上就可以建议你晚上可以
做一个西红柿炒鸡蛋然后你这个有食材我觉得这个很像这个卡片盒笔记法就是我们以前做一些笔记的时候或者写一些东西的时候可能会想真的说我有我要写我今天要做一个西红柿炒鸡蛋然后我巴拉巴拉
我说我有个鸡蛋但是我还有没有西红柿哎呀不行做不了那我是不是还得再去看几本西红柿的书找一些西红柿过来我才能做完这个西红柿炒鸡蛋对吧然后这个卡宾盒的笔记法就是就是你已经积累了的东西然后从里面去提取你的素材然后所以你的写作就是一种水到渠成的东西就是你有啥就是已经有的然后你就可以把它直接提取出来变成一盘菜
而不是说我要做这盘菜我再去找我再去找有些东西可能你以前也有个西红柿来着你也忘了你再去翻再去扒拉我觉得这就是它的最大的不同之处嗯其实我这个地方要补充一个我对自下而上的一个理解我觉得第一个就是你刚才说到的嗯
我们从已有的这个知识里边去提取然后形成主题我们已经有素材了对吧然后那素材自然而然的长出了主题和想法然后呢我其实第二个理解呢就是在这套笔记建立它的这个底层的时候它其实是要把我们现在既有的一个信息进行拆分的拆成原子这是最下面这层的卡片就是我们刚才说到的
那它本身一个一个的知识点现在不是一篇乌泱泱的文章了对吧也不是我们直接过来剪藏过来的某一个东西了它已经被你打散消化吸收你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完成了内化其实你在这个过程中改变的是你原来一收藏对吧
放进去那可能就吃灰了笔记写完放在那地方可能也吃灰了但是我们这类笔记法呢就是我们刚才说我不要一个大安全的一个东西我要你原始的素材我要你整体思维的这样的一个留痕它就增加了我们最开始的时候采集和组织信息的难度那
本身我们刚才说了输入与输出的难度是成负相关的输入的时候很难然后你输出的时候就简单了这就打破了我们之前刚才说到的好像笔记也做了不少但是输出的时候总是找不到东西或者本身压根忘了这可能是我对自上而下另外一个角度的理解吧嗯嗯对
我在就是刚好也在重读这本书嘛重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试着用他的这个笔记法去去这个做这个笔记的时候我发现他其实还能去改变你的一个思考的方式
就是你在去读工具会重新的去塑造你的思考的模型和你的思维方式嗯就是我在之前我有看这个我在我在 B 站上看这个罗曼他怎样去建立他的这个卡片盒的时候命运麻麻一屋子的盒子然后把它不同的知识然后分到各个盒子里然后这个对我来说太难了
就是我一个人这个电脑桌面的文件夹都分不清楚都乱铺的然后他的这种细分的方法对我来说操作难度巨大所以也是导致了我为什么只是用了一段时间他的这个分类之后然后就还是继续变成了
很长就没有再继续使用下去这个的一个原因直到就是最近这个非常给我安利了一个可以去在电脑上操作然后来建立这个双向链接的时候我才又重拾了对卡片和笔记法的一个信心是这个时候发现好像 Notion 很强大但是 Obsidian 的内核也非常的强大
那 Obsidian 呢其实是一款以双向链接为怎么来说呢为主要卖点的一个笔记啊它就打破了刚才乐游说到的哎我这个 A 笔记放在这个里这个地方 B 笔记放在这个地方但虽然它们中间有核心的关键词嗯
但是好像你两个笔记仍然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这就是说我们刚才说为什么你这个笔记你从 Evernote 即使放到更加高大上的这个更复杂的这个 Notion 里面你也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因为它仍然是两条笔记那 Obsidian 呢就解决了我们刚才说的它的这个双向的功能就解决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可以通过双向链接在你相应的相关主题里面去嵌入
这个符号然后这两条笔记之后它们就会变成你的正向链接和你的反向链接那就解决了你笔记本身的整体的一个串联的一个问题然后第二个呢我要补充一点呢就是刚才乐乐说了整体鲁曼的
笔记盒它是基于物理形式的一个存在就我们刚才说它有一屋子的盒子它有若干个卡片对吧这个东西对我们来说也不现实但是这个我们刚才说我们的数字化的这个笔记让这些问题
不再成为问题但是它核心的是说我们刚才说第一个是串联对吧第二个你是要习得这套方法论然后你坚持下去对就是它能够帮我们就是把我们所有的看过的书也好然后学到一些知识也好把它串联起来变成一个知识网络
我觉得能让你重新有这样的一个改观那看来你在研究 Obsidian 卡片盒的笔记法里面确实发现了我刚才说到的这些特质了对不对看到了它的光明前景
就是你我我之前就是我之前知道这个卡片和笔记法但是我觉得对我来说操作太难了然后你给了我一个公司的路径对然后又有了这个软件之后啊其实这个卡片和笔记才能够真正的就是用起来嗯嗯对啊就是刚才说到这套
卡片和笔记法它本身的内核是非常强大的然后你给了我一把剑但是其实它的入门的门槛我自己会觉得还蛮包的为什么我会觉得蛮包就是第一个刚才说到乐游可能他之前他早有接触这个东西但是他实践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发现没有办法按照这个方向去实操然后也没有找到力气的这个情况下就七零八落可能就
整体又不用了然后我开始发现这个笔记方法的时候呢第一个就是我刚才说我一眼看到了它的特质我知道它是一款极其厉害的东西它比我一样研究系统本身它厉害多第二个它对我来说门槛也很高我说的门槛也很高是什么
就是本身这套体系我可能第一个想法是想到了我可以用 Obsidian 但是第二个其实我没有想好这些笔记它怎么样从比如说我们刚才说的从闪电笔记文献笔记永久笔记到它其实我们刚才为了
便于大家理解没有提及的比如说我们主题笔记然后项目笔记这样的一个过程进行一个升级串联其实我最开始是没有想明白的然后可能我就会在一些知识社区里边去看相应的这种笔记方法然后去实践的这些文章还有一些课程
然后就开始根据这些方法去画自己整体的这样的一个结构图就是哪些东西我是拿过来我能够在我这套体系里边去用的哪些东西其实比如说我们看着它是个 A 但它实质上可能是 P 着 A 的 Y 的 B 就是我可能有一个中间有一个漫长的一个识别的过程比如说我之前乐友跟你分享的
渐进式笔记总结法你还有印象吗嗯嗯嗯那其实我当时就一度现在我会觉得这个渐进式笔记法好像也很棒但是好像跟我这个卡片笔记盒有连接但是又好像不是同样的一个东西但是我其实在当时跟你说的那个过程中我是没有看清楚它的本质
就是它其实它的本质是一个渐进明细性的它是跟卡片笔记和还不是一套思路但是这套方法论其实也可以拿来用这就是我当时给你展示的比如说某一篇书的一个读书笔记你可能因为它整体的信息比较庞大比如说我刚才说到的可能是这种方法论证性的比如说卡片和笔记法这套书
这本书那你不可能只做文献笔记对吧或者只是基于这些文献笔记你的闪电笔记你这个过程中你可能看到这些文献笔记的时候你已经有一些想法已经有你的永久笔记的这条这些想法了
对吧所以它可能就是你一个整体的一个卡片就是你整体的一个主题卡片的一个合集然后在这个卡片合集它的内核其实是渐进式的我说的这渐进式的就是说这个笔记的第一层我可能做文献笔记因为我要看这个里面的核心概念核心的观点和方法论然后呢第二层我可能要做闪电笔记就至于这些东西我有什么想法
然后呢第三层我要在这个里边就开始做我的永久笔记了当然它可能不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完成的因为工作量还是蛮大的那最后我形成的这套这个配置这张卡片它其实就是个综合性卡片你也可以理解成我们刚才说的主题卡片但它其实是一个渐进明细的一个过程你可以叫它渐进式笔记所以其实我觉得我在实践的过程中是一个
拨开层层迷雾痛苦的思考了有一周的这个过程吧好像豁然开朗了一些然后才有刚才说到的觉得它确实是个神器而且能够为我们所用这也是为啥要做一期内容分享给大家的原因了好东西不能自己独享
就是你你你刚才说的这些你知道就是所有就是包括从 notion 开始然后你给我分享的这些软件就是你真的是一个 app 打人就是对我来说我的第一难点就是门槛在哪里啊就是那些操作上哎我就刚才在说你可能是对这个我我觉得这事情本质啊你本身对这个东西不感兴趣
就所有的这种这种科技科技类的这种 app 的这种东西啊就是除非那种傻瓜似的对我来说 ok 我我知道这东西哪用就但凡就是像这种像 notion 像 obsidian 这种是有有一定的操作使用门槛的对我来说就是第一个坎就先在于怎么去操作它我还记得我多年前就是我想起了突然想起我多年前还还报过班学过那个 ps
我去了一节课我就我就再没去过就是操作那些画板啊那些什么东西对我来说头好大我就我就只去了一节课呃但但是其实我们刚才在说啊就是我们可能是两个极端就刚才在说你你你一直是对于这种东西比较排斥但是其实我本身有点效率成瘾就是我我非常的对就是我我非常追求这个效率软件但是就我们刚才在说虽然
有些软件的使用你也不能说流于表面对吧我觉得我真的是 Notion 真的是研究了非常长的时间是我所有软件里面研究时间最长的然后去折腾各种的高大上的极其难就是难度极其大逻辑极其复杂的这些软件但是一旦一个系统它启动成本高的时候你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即使你抱着前面抱着 200%热情去研究这些东西但是在最后你落实到你日常的这个执行过程中的时候他还会因为他的庞杂把你整体的实施的热情
慢慢的简化最后都不了了之所以就是说非常感谢飞扬就是他这个他对这些东西有有非常大的热情然后去研究了很久把他研究好了之后然后把他再告诉我然后我才会就是用起来因为这这种对我来说门槛入门门槛极高的软件如果是我自己的话哪怕我知道他是怎么回事我可能都不会吓得他的嗯
然后可能我还要在这个地方还要跟我觉得是跟乐优吧也是跟大家来说一些这个里边使用里边也非常致命的一点啊我说非常致命一点是什么就是我们如果要把这个笔记使用起来我觉得第一个不能着急不能着急什么第一个你要研究透这套卡片和笔记法第二个你要研究明白这是 obsidian
这些双线链接的这个功能基于这个卡片盒笔记法之后你是整体如何去改造的就你想先把这两个东西理解清楚了才可以然后第三个呢就是说你不能单个的把它作为一个笔记它真的是一个方法论就跟乐游刚才说到的它会改它甚至会改变你的思考模式它会把你原来的比如说你看到一篇文章
你的想法是把它整体收藏过来其实就我们刚才说以后你不会这么去想因为你收藏过来之后它就是一个肺疗你会把它拆解有用的东西拿过来你在这个时候你就不会因为信息错失而焦虑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你慢慢的你整体的信息就实现了断舍离流存下来都是精华你整体的系统才会运转起来
对他这个书就是对我还有一点就是对我以后写读书笔记的一个启发那以前我可能在我如果要很想要很认真的去做这本书的一个阅读笔记那个读书笔记的时候我会很焦虑就是很怕就是错失什么东西对就一定要把整个框架捋下来然后什么所有的知识点感觉都不能漏但是我在读完这个书他给我的一个启发就是没必要
其实我只要写一下当下对我来说这里面什么东西对我来说是最有用最引起了我的兴趣之后我就把它给记下来就好了就不用就是全面的去概括总结这本书因为你这些东西也不是说都有用的
就是这本书里的东西你就算把它全复制下来也不是对你来说都有用的然后可能每个人比如说大家看的视角不同的话一本书他其实对每个人有用的东西有用的部分也是不一样的你只要记住现在对你有用的东西就好然后你去做一个积累然后等你的这个整个的知识体系构建起来之后他内化成你的东西之后就是他联系起来了吗嗯然后他对你来说就是呃
更长远的一个作用那我觉得这就是这本书非常厉害的地方它不光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做笔记这整体的这样的一个方法论它可能还会去改变我们一些认知我觉得短时间内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都将是一本远远的超越我们现在思想认知的一本书而且另外一个呢就是我们刚才说 New Obsidian 把这些笔记做起来之后
它会给你带来正向循环我说的这个正向循环是什么呢就
类似于乐游刚才说到的你可能会想着去做笔记你会想着我之前在安利乐游这套方法论的时候我经常跟他说我说那你去年读的这一百多本书如果你要放在这个知识库里面全部去建立双向链接那将是一个多么庞大的一个知识宝库对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呢就是说你
一点一点的记载你的笔记你从量你从追求量就我刚才在说你怕错失信息你怕错失某一个文章你怕错失有用的东西到你追求质量
追求卡片之间的这样的一个连接然后发现你信息的一个空白发现你可拓展的这样的一个内容你整体对于信息的思路你的策略都发生了一个改变而刚才在说等它滚动到一定的一定大小的这样的一个雪球的这样的一个状态你的知识图谱会非常的
怎么来说呢是非常的我可以说知识突破是非常的绚烂吗像宇宙一般像一个可以无限拓展的类似于我们大脑的这种相互链接的这样的一个巨型的一个网络但是呢这个巨型的网络并不可怕你并不会淹没在这样的一个巨型的这个网络过程中因为你有这套方法论的这样的一个支撑嗯
我记得这书里有一句话他说学会意味着就是不是说你看了这个书你就学会了就是学会就是意味着是了解就是意味着就是他这个知识一定要跟你以往已经有的认知建立起了联系并且这个信息他能够被稳定的提取出来这个才算是学会了那你说到这个地方我觉得那你这卡片和笔记法应该是学会了这本书不往复读第二遍
对我现在下一步的目标就是研究这个 obsidian 这个软件把它用起来嗯对绝对是会磨刀不务砍柴功的啊嗯啊那大家不要被这两个庞大的呃一个庞大的方法和一个非常门槛有点高的这样的一个软件呃劝退啊那它绝对是值得大家去尝试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