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5《我要快乐不必正常》丨我不要虚张声势地过着浅薄的生活

Vol.5《我要快乐不必正常》丨我不要虚张声势地过着浅薄的生活

2023/3/20
logo of podcast 人生B面

人生B面

Shownotes Transcript

Why be happy,when you could be normal?                                                                                可以正常的话,你为什么要快乐呢? 16岁的珍妮特·温特森,在面对养母温特森太太的灵魂拷问时,选择了“快乐”,选择了追寻自己人生的意义。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呢?

今天,我们的对谈的主题是关于英国当代女性作家——珍妮特·温特森的自传《我要快乐 不必正常》。

特立独行的珍妮特

她是当代最好也是最有争议性的作家之一。特立独行,又充满能量,常常愤怒,又无比的热爱生活。 1959年她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自小被虔诚的宗教信徒夫妇收养。25岁的时候出版了首部小说《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并获得惠特布莱德奖。还曾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戏剧奖、大英帝国勋章、BBC100位杰出女性等多个奖项及荣誉。作品除了橘子以及我们今天要分享的《我要快乐 不必正常》,还有《给樱桃以性别》《写在身体上》《守望灯塔》《越过时间的边界》《时间之间》《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我要快乐 不必正常》《十二个圣诞故事》等,在国内出版过的有11本。###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

这是珍妮特52岁时出版的一本自传,记录了她这一生寻找爱的过程。这是一本寻找遗失的爱,重新建设自己爱的能力,感知自己是可以被爱的书。

故事开始于珍妮特被收养。她的生母,17岁时未婚产子,没有能力抚养她。于是珍妮特被温特森夫妇领养了。

珍妮特的养母闭塞、抑郁,也不热爱生活,不相信任何事会使生活变得更好。珍妮特从小被粗暴对待,她和养母经常吵架,她经常被锁在门外。她常常愤怒而绝望,梦想逃离。在这黑暗的时光里,书是她的拯救者。她偷偷的看书、买书。

16岁时,她喜欢上一个女孩,这对于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温特森太太来说,这是绝对不可接受的。她被迫离家出走,开始在一边打工一边上学的日子。

之后她决定申请去牛津大学读英文系,几经波折,她最终获得了入学资格。25岁时,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半自传小说《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以自己和温特森太太为原型,讲述了一个年轻时候的自己可以接受的故事。橘子包揽各大奖项。她成为了成功的作家。

年岁渐长,母爱缺失造成的内心深处围墙的缺口却始终折磨着她,她最终踏上了寻找自己生母的旅程。其间她几度崩溃,但最终她还是见到她的生母安。**她知道自己也是有人要的,她从来不是被抛弃的。**在这个找寻的过程中,她完成了自我关于爱的救赎。

爱的缺失与重建

珍妮特说“我永远在寻思着爱”,母爱的缺失不止影响了她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也导致了她这一生独一爱和关系的渴求。她说: 我需要爱的课程。我仍旧需要,因为没有任何事比爱更简单,没有任何事比爱更困难。 她的几乎在她所有作品里都充满了这种自我投射。在她所有的书里,主人公都经历了一场探险。他们都在寻找某样自己没有的东西。

她在《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写到: 我渴望有人暴烈地爱我至死不渝,明白爱和死一样强大,并永远站在我身边。我渴望有人毁灭我并被我毁灭。 她的一生都在寻找爱,学习爱,以及一再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这是她一生都在追寻的意义。她说 我需要爱的课程。我仍旧需要,因为没有任何事比爱更简单,没有任何事比爱更困难。 在故事的结尾,她也完成自我关于爱的救赎与找寻。她也终于有勇气在内心正视对温特森太太的感情了:也需她是个怪物,“但她是我的怪物”。这就是爱啊,“一切起始的地方,我们必然归来的地方。”

书就是一条条救生筏

在我最不稳定的时期,我在书中获得平衡,书载着我穿越那将我浸透、将我粉碎的情感浪潮。 回顾珍妮特的一生,和“爱”同等重要的另一个线索是“读书”。在她身上,我们真切的看到读书是如何改变人生的。书是她人生漂流过程中“一条条救生筏”,她通过阅读与写作找到自己的出路。

在珍妮特的记忆中,温特森太太既不想让她读书,也不想让她上学。温特森太太觉得“书的麻烦在于你不知道书里有什么,等你知道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她说学校是“孽生地”,“他们会引你走上歧途。”于是叛逆的珍妮特就开始了偷偷的读书,而这在温特森太太将她偷藏的书籍,付之一炬之后,得到再次强化,她开始背书,她立志要写书。她说 书是一张载你飞往他方的魔毯。一本书是一扇门。你打开它。你踏出去。你还回来吗? 答案是“不回来!”她16岁离家,除了上学,要么在打工要么就是在图书馆看书。书给了她力量,书武装了她的头脑。她因为读书考上了牛津,她因为读书成了一个享誉全球的作家。读书与写作,让她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是书对她的拯救并没有结束。在抑郁试图自杀时,拯救了她。

作为读者以及她人生旁观者的我们,不禁会感叹,还好有书籍!

推荐书籍

《我要快乐 不必正常》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推荐视频:

CHANEL香奈尔文学聚会 | 向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