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163 温铁军《八次危机》:新中国建国之后发生的八次经济危机!

Vol.163 温铁军《八次危机》:新中国建国之后发生的八次经济危机!

2024/12/23
logo of podcast 文化无限

文化无限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懒残僧
Topics
懒残僧:温铁军在《八次危机》一书中指出,新中国建国以来发生了八次经济危机,这些危机都与国家工业化阶段性特征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矛盾有关。他认为,在城乡二元对立的基本体制矛盾约束下,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整个体制的改革所产生的制度成本均向“三农”转嫁,从而使城市的产业资本得以“软着陆”,原有体制得以维持;而不能直接向农村转嫁的危机,则导致产业资本在城市“硬着陆”,引发政府财税金融、乃至整个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 书中详细分析了这八次危机,包括: 第一次危机(1958-1960年):苏联撤回援助,导致中国工业化进程受阻,最终通过向农村转移压力得以缓解。 第二次危机(1968-1970年):三线建设导致的财政赤字,最终通过向农村转移压力得以缓解。 第三次危机(1974-1976年):“四三计划”导致的财政赤字,最终通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得以缓解。 第四次危机(1979-1980年):“八二计划”导致的财政赤字,最终通过农村改革得以缓解。 第五次危机(1988-1989年):价格闯关导致的通货膨胀和滞涨,最终通过向农村转移压力得以缓解。 第六次危机(1993-1994年):三大赤字(财政赤字、金融赤字、外汇赤字)同时出现,最终通过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得以缓解,包括大下岗、公共服务部门市场化和私有化、农村公共服务责任下推、金融资本异化实体经济以及土地资源资本化等。 第七次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输入型危机,最终通过金融改革、扩大内需、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措施得以缓解。 第八次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输入型危机,最终通过大规模基建投资、新农村建设等措施得以缓解。 温铁军认为,这些危机都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他建议,要继续重视农村发展,以应对未来的经济风险。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中国自建国以来的六十年间发生了8次经济危机?

中国自建国以来的六十年间发生了8次经济危机,这些危机均与国家工业化阶段性特征有关。在城乡二元对立的基本体制矛盾约束下,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整个体制的改革所产生的制度成本均向‘三农’转嫁,导致城市产业资本实现‘软着陆’,而不能直接向农村转嫁的危机,就导致产业资本在城市‘硬着陆’,引发政府财税金融及整个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

第一次经济危机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1958年到1960年,原因是苏联援助突然中断,导致中国在没有苏联专家和技术支持的情况下进行高成本高浪费的工业化建设,最终导致高额财政赤字和城市经济萧条。

第二次经济危机是如何解决的?

第二次经济危机发生在1968年到1970年,主要通过动员上千万人返回农村,以减轻城市失业的巨大压力,同时恢复农村经济,以农业生产的恢复来缓解财政危机。

第三次经济危机对农村和城市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三次经济危机发生在1974年到1976年,对农村的影响是农村集体经济负担了大量城市剩余劳动力,缓解了城市的就业压力;对城市的影响是大量城市劳动力被转移到农村,导致城市经济萧条和治安恶化。

第四次经济危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第四次经济危机发生在1979年到1980年,主要特征是通过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将农村土地生产经营包干到户,减少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以缓解财政赤字压力。

第五次经济危机是如何引发的?

第五次经济危机发生在1988年到1989年,主要原因是价格闯关改革引发高通货膨胀和生产停滞,导致严重的滞胀。政府为整治高通胀而采取紧缩性政策,进一步加剧了经济问题。

第六次经济危机的主要应对措施是什么?

第六次经济危机发生在1993年到1994年,主要应对措施包括外汇改革、信贷扩张和分税制改革。外汇改革使人民币贬值以促进出口,信贷扩张通过大规模增发国债和货币投放来扩大内需,分税制改革则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比例。

第七次和第八次经济危机与前六次有何不同?

第七次和第八次经济危机是输入型危机,分别对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前六次危机是内生型危机,主要由国内经济问题引发,而第七次和第八次危机是由外部金融危机导致的出口减少和经济增长放缓。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农村产生了哪些影响?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大量农民工失业并返回农村,农业就业人数增加2000万人。同时,基层政府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责任下推,导致农村社会矛盾加剧,农民上访事件增多。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采取了大规模基建投资、提高出口退税率和推进住房、教育、医疗等领域产业化改革等措施,通过基建投资吸纳返乡劳动力,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和治安问题。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了温铁军教授的《八次危机》一书,分析了新中国建国以来发生的八次经济危机,这些危机都与国家工业化阶段性特征以及“城乡二元对立”的体制矛盾有关。城市产业资本通过将制度成本转嫁给农村实现“软着陆”,而无法转嫁的危机则导致城市“硬着陆”,引发体制变革。
  • 中国建国后发生八次经济危机
  • 危机与国家工业化阶段性特征有关
  • 体制矛盾将成本转嫁至农村
  • 农村在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

Shownotes Transcript

欢迎来到**「文化无限」,本期聊的是《八次危机》**,欢迎收听!

主播:懒残僧

在人们通常的意识形态中,中国没有发生过经济危机,也不可能发生经济危机,最多只能算是经济波动,而不能算是危机。但作者认为,中国不仅发生过经济危机。而且中国自建国以来的六十年间,已经发生了8次经济危机,而这些危机均与国家工业化阶段性特征有关:在 “城乡”二元对立的基本体制矛盾约束下,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整个体制的改革所产生的制度成本均向“三农”转嫁,因而城市的产业资本就可以实现“软着陆”,原有体制得以维持;而不能直接向农村转嫁的危机,就导致产业资本在城市“硬着陆”,引发政府财税金融、乃至整个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

【猜你在找】

节目中提到的书籍:

《八次危机》)

【进群】

文化无限听友群:Tanya_0523(微信)

【合作】

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欢迎订阅,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