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有多档热门喜剧综艺播出,包括《喜人奇妙夜》、《喜剧之王单口季》、《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喜剧大会》等,涵盖了Sketch、脱口秀、相声、漫才等多种喜剧形式,竞争激烈,因此被称为喜剧综艺大年。
相声更注重普遍性和共性,追求能让全场观众都笑的包袱,而新喜剧如脱口秀则更注重个性化的表达,强调精准打击和创作者的个人感受。相声的生产方式相对固定,而新喜剧则更灵活,允许更多实验性尝试。
相声演员有三条出路:一是死守传统相声,成为老艺术家;二是创作红色题材作品;三是走个性化路线,如“胡逼说”,即在表演中加入更多个人风格和怪异元素,吸引特定观众群体。
随着观众和创作者对个性化表达的需求增加,喜剧市场逐渐细分,观众更倾向于选择自己喜欢的演员和风格,而非依赖大平台或厂牌的推荐。这种趋势使得大平台和厂牌在喜剧话语权上的垄断地位逐渐减弱。
相声的出梗方式更倾向于“no but”,即先否定或反驳,再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脱口秀则更多采用“yes and”的方式,即先接受并延续话题,再进行幽默表达。这种差异反映了两种喜剧形式在创作逻辑上的不同。
相声演员在转型脱口秀时,优势在于对包袱的处理和表演技巧的掌握,能够更好地驾驭观众的注意力。然而,挑战在于如何适应脱口秀的个性化表达和即兴互动,以及如何打破相声结构的束缚,创作出更符合脱口秀观众喜好的内容。
随着观众对个性化表达的需求增加,相声的共性表达逐渐显得单一和缺乏吸引力。现代观众更倾向于看到演员的个人风格和独特观点,而非普遍适用的包袱。这种趋势使得相声在现代喜剧市场中的竞争力有所下降。
2024年就要过去了,你会想念它吗?喜剧综艺从业者们大概会对这一年印象深刻——从夏天的《喜人奇妙夜》到《喜剧之王单口季》和《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再到雪藏一年半才得以面世的《喜剧大会》,甚至还有其他诸如德云社《德云斗笑社》、《单排喜剧大赛》等节目也即将播出!Sketch、脱口秀、相声、漫才,各种喜剧类型和业内高手在这一年多次过招,称2024年为“喜综大年”绝对不过分。
大半年来各大喜综一路追来,相声出身的星马豪和村长也不断受到认知上的影响和冲击,最终促成这样一期久违了的“二人转”录制。哥儿俩一番掏心掏肺的长谈,把心中的体悟和启发、困惑与思考、担忧与信心和盘托出。
关于相声的昨天和新喜剧的明天,我们聊了很多心里话,把能播的剪成这一期发了出来,门市部的友友们也和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吧~
— — — — — — — —
【本期概要】
06:34 新喜剧能被划进文艺作品范畴吗?
15:25 出梗原则差异:相声苦寻普适包袱,单口喜剧更求精准打击
30:41 自身特点决定了相声和新喜剧生产方式的不同
44:13 相声艺人心中的三条出路
50:03 个性化的崛起:大平台与大厂牌正在失去对喜剧话语权的垄断
59:08 请创作者思考:自身技术优先还是观众喜好优先?
66:36 关于喜剧,我们的一些心里话……
— — — — — — — —
主播:星马豪、村长
文案编辑:星马豪、村长
音视频制作:乱码、柯南
封面设计:村长
BGM:《Rami-BLUE (HOPERUI remix)》;《Ice Tea》- Not The King;《The Sponge》- Bob James,Earl Klugh;《Swingset》- Bob James;《I'll Never See Your Smile Again》- Bob James;《Fish At The Pier》- Biosphere;《鼓与花(伴奏)》- 戴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