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声音碰撞世界生动活泼大家好,我是九州欢迎回到不止金钱那上一期我们聊了投资机构是怎么去拓展有效认知的可能听完之后你会有一个直觉那就是还是要多看优质的信息了解得越多越好这样投资才能够赚钱所以这一期呢更像一个番外我们要聊一下避免信息中的坑
我的确发现很多人开始做投资的时候呢通常看的信息量会猛增各种和投资相关的公众号大 V 评论号新闻推送都会有一大堆但我想说的这个教训就是多多益善并不总是对的那为什么说多多益善有问题呢因为根据我的观察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踩过多多益善的坑那今天说的话呢可能会有一点点争议所以也请你当做一个角度来参考
那我就先说我第一份工作当时呢是在投资俄罗斯市场的时候了那个时候我最害怕的就是信息差我总觉得自己遗落了什么这也可以理解因为离莫斯科六七千公里呢那是个什么感觉呢就跟异地恋一样你总觉得他在做点什么事你不知道但你又想知道那怎么办呢那就上手段呗
我就是那种状态拼命地搭建各种信息源我当时联络了四五家国际知名的大券商然后又去找了俄罗斯本土的一些一线券商然后能付钱的付钱没钱付了就去卖个人情然后还购买了国际专家网络服务我觉得还不够就怕有什么事情还在被隐瞒着所以我又托人去认识了当地的新闻记者还找了合作的咨询公司
这些都是非常优质的信息源可以说叫做一网打尽我当时自我感觉还不错觉得自己还挺能干的直到有一次一个资深的基金经理给我布置的任务要我把俄罗斯的消费品市场做个研究然后去找一下投资机会我依然用的是这种方式就是地毯式的扫描我搜集了俄罗斯几乎所有的消费数据各主流派别的研究和分析讨论那就是各种东西旁针博引的来
我当时还以为绝对会得到肯定因为我做的真的是无比的详细了写了五六十页的 PPT 但是他的反馈我至今还记得他说你这是 garbage in garbage out 意思就是输入的是垃圾那你输出的结果也是垃圾当时我的笑容就立马凝固了那怎么会是垃圾呢这些都是很优质的信息证据和数据所以我觉得他说的没有道理
我马上就去找了一位对我还比较友善的老牌投资人给他看了之后呢他用很委婉的方式评价了我他说你要搞明白你做的是投资研究一切都必须指向结论而不是去堆噪音
后来我自我检讨了一下发现我给出的大部分信息都是这个大咖发现了什么那个大咖发现了什么再加上很多宏观的数据它不痛不痒既不能证明机会也不能否定机会所以的确我没有提供什么价值甚至我都没能帮他节约时间
因为那么多的信息堆给他了虽然都是优质的但他还得自己再重新去做一遍验证也就是说我用了很大的力气都没有堆出有效认知有一句话我看过但是忘了出处在哪他是这样评价我的那种状态不要老用自己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那到了后来我依然会忍不住要这么勤奋就想要穷尽信息
像我之后开始回归投资 A 股市场了也会害怕自己错过些什么东西非常积极的到处搜集我合作的券商和专家网络变得越来越多然后和上市公司的接触也变得更频繁了而且我绝对不会满足于券商组织的调研都是自己单独出去跑有一年我调研的公司是整个投资团队数量的第一大概有六七十家吧整理的调研纪要加起来都足够写一本 200 多页的书了
但这个时候我才开始意识到我不光是用勤奋掩盖了我没有足够多的有效认知这个事实我还掩盖了一些我的情绪问题我其实是因为焦虑才会去寻求多多益善的但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就是炸到都快成灰了我还能怎么样去穷尽所有的信息呢比方说中金公司一家它一年就出了一万多份研究报告
如果用一年的时间来读,每天我都要读 500 多篇研究报告,那这真的是神仙才能读完。其实通过这种很勤奋的行为,我是让自己的自我感觉更好一点。现在有一个流行的词叫 FOMO,英文就是 Fear of Missing Out,说的就是害怕自己会错过一些什么东西导致的焦虑情绪,这个妥妥的就是在形容我自己的过去。
其实我应该意识到我已经不在一个良好的情绪舒适区了那会儿我就应该停下这些动作去关照一下自己的情绪如果还是用这种状态去做投资不但有可能会做出冲动的决策心理健康都有可能要打个问号后来我还读到过一篇新闻报道特别的扎心它的标题就是调研勤奋度和投资业绩成正比吗打个问号
那在这篇报道中作者用了一些统计数据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调研越勤奋投资业绩越拉垮当然就这么简单的对比下结论肯定是不对的但这的确也是个警告吧如果我们放在自己的投资坐标图上做一个对照我们没有形成有效认知并且情绪还不在舒适区里面处在焦虑的状态那的确就应该做一些调整了那怎么个调整法呢
我有一位投资界的老前辈针对我的情况给我开了个药方很好用我给大家看一下这个方子他给我的建议很直接
因为我遇到了一个其实蛮普遍的问题就是不够落地我关注了太多高维度的宏观层面的分析就好像我当时在研究俄罗斯消费的时候旁针博引了各种别人对行业层面经济层面宏观大趋势的研究所以他建议我就用三七开的原则把 70%的精力放到微观上把一个具体的公司给搞明白再用剩下的 30%的时间去跟踪宏观即可
我仔细复盘了很久还真是这样的在研究一个具体的公司时我们需要掌握的信息总是有限的但当我扩大到了整个行业整个宏观经济那这个信息真的就变成了无边无际所以我做的第一步就是减少宏观信息的一些摄入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大家最经常看到的多数是偏宏观的讨论不管是整体经济的宏观还是某个行业层面的宏观
在我的观察中至少一半以上的内容是智商税并不能帮我们形成有效认知但是呢先别误解我第一我不是说宏观的信息不重要而是这里面混杂了很多主观的东西两有不齐那第二即使我们找到了很重要而且又高质量的宏观信息我们多数人也不具备宏观分析的框架所以我们无法去判断对错很容易被忽悠
如果你说你已经有了很成熟的宏观研究能力那多看宏观肯定没有问题的我们可以更详细的来看一下宏观的信息在很多的讨论中它既包括了客观的数据也混入了各种观点立场尤其是立场影响非常的大脑袋不是由理性决定的脑袋肯定是由屁股决定的有时候做出这些宏观分析的人他还倾向于把观点说得很极端这样好去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这就是自媒体的特点越极端越有关注比如有的人一开头就会说互联网行业彻底不行了没有投资价值这听起来观点非常鲜明对吧但是为啥我还能看到像类似于字节跳动这样的公司还在快速的增长呢感觉一棍子都打死跟事实也不符合而那些宏大的故事宏大的叙事就听起来是非常的过瘾的但是 90%的作者自己都没有亲身经历过
它或许更多也是一些二手信息的加工甚至不排除相互的抄袭观点的借鉴所以真正自己具备研究能力并且还在一线作战的绝对是少数我刚到俄罗斯的时候没有形成很好的宏观分析框架也没有去留意区分事实和观点这样就很容易形成从极端的情绪到极端的观点
反复的双向反馈比如看到舆论说宏观形势一片大好越来越好那你反过来看其他什么行业都觉得好特别的乐观但如果形势不好就越想越不好了你一眼望去哪儿都是问题 2014 年俄罗斯和乌克兰刚开始冲突的时候我当时就在俄罗斯出差那时候的氛围感觉是真的未来都要完蛋了我就差第二天赶紧收拾行李跑路了真的是慌
但是各种大势分析事后看都是错的当到了 2014 年底的时候大家都很悲观认为未来没有投资机会了战争会一直持续西方的制裁也在增加结果 2015 年初俄罗斯股市就触底然后从 2016 年一路涨到 2019 年
即使剔除掉汇率贬值的影响它的股市还超过了 2014 年的最高点所以无论是鱼龙混杂的观点还是他们大家的情绪都没有办法帮我们建立起有效认知那么反过来我们的方法就是用少量的时间去关注宏观变化而且即使是关注也是关注事实和数字那这样下来的确 30%的时间是绰绰有余的了而且情绪还能够停留在舒适区
我也知道大家喜欢看喜欢讨论喜欢听宏观但是我们就把宏观当作故事来听这就足够了最好别作为决策的依据这之后我也的确把更多的时间放到了微观上去了解具体的公司这就相当于我把研究的目标缩小了有了重点那就不会很盲目的一头扎到信息里面正是因为这个范围缩小了那就让我很快的对俄罗斯一个一个具体的公司有了有效认知
这些微观的认知很有趣它就跟搭积木一样你是可以把它累加搭起来形成一个对行业层面和整体经济层面的宏观认知的而不是反过来当我对某个具体的消费公司有了认知然后逐步的对多个消费公司有了认知这些加起来之后我对当地的消费行业整体就有了自己的理解了
当时我也看到了巴菲特的老搭档芒格说过的一句话这是值得我们琢磨的他说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每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同那我的理解是并不是说我们就要抛弃宏观信息了宏观信息中的确往往蕴含着风险预警的信号那遇到了风险我们当然要跑啊
不能假装视而不见不过呢我们都很难去准确地预测宏观的变化所以也千万不要让宏观再反过来干扰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情绪往往最稳定的领域啊是我们在学习一门具体的技能做一个具体的产品或者更多地关注在一个具体我们能掌握到的地方那我觉得我的那位前辈给的建议啊也可以用在更多的人身上的确我们不应该关注太多大而不当的东西
我们可以检查一下每天追逐的这些信息里面是不是有相当的部分是一些鱼龙混杂的宏观信息
那既然是不止金钱我们就回到生活中再来看看其实信息过载它不仅仅是投资中的问题你看我们一天 24 小时差不多一大半的时间都会拿着手机电脑刷刷抖音 B 站小红书每个平台我们都可以刷个大半天我自己也有这个习惯以前是朋友圈强迫症只要一拿起手机我就会下意识的去刷一遍好像不能错过了什么
后来就变成了抖音强迫症连刷牙这种缝隙时间也要打开抖音来刷两下这好像立马我就把这点空闲的时间给利用起来了其实我去回顾自己是两种心态一种是想要放松比如有点紧张的时候我想放松我就使劲刷一下视频但实际的效果是这个视频和手机的蓝光会让我的大脑更兴奋那一刷就跟上瘾了一样刷到很晚我反而睡得不好
那第二种心态呢就是安慰自己了我不是在娱乐我是在学习长知识呢那这个呢人者见人我自己的效果不是很好第二天什么都忘了因为全是碎片化的时间其实有知识呢也记不住我真实的心理感受是这样的过躁就是这两个字耳朵很过躁那内心也很过躁我就反复的想这会不会也是一种我自己生活中的信息过在呢
我再去仔细区分了一下这些日常摄入的信息里面它有一部分是挺有趣的娱乐性质就是为了放松一下博君一笑也有价值那另一部分它是引起我潜意识里焦虑的因为焦虑我就想继续看下去最后就没完没了了那很巧这些往往也是一些偏宏观大师的内容
我们看看标题就明白了我随便举几个例子大家别对号入座比如房地产要崩了我们的钱该怎么办感叹号互联网行业没戏了年薪百万也失业感叹号我再说个跟我相关的标题金融行业大滑坡从业人员收入腰斩感叹号
这些行业下滑也好经济不好也好全球冲突也好都是非常吸引眼球的素材它来引起我们的焦虑那焦虑就会导致关注那你看看这些话题足够宏大吧它比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更能让我们点开来看那这些信息就是又想看但又不解决问题也没有什么用还留下一堆焦虑所以我就开始用类似的方法做自己的信息断舍离做减法我的标准就是可靠性
上一期我们有聊到寻找有效认知那机构就是在信息的基础上再加一层可靠性的过滤所以我们在做信息断舍离的时候可以考虑先把那些不大可靠的信息源都给屏蔽掉比如那些永远是标题党的和感叹号的公众号还有视频账号我都直接给取关了它只有结论没有事实我也不看了因为这类标题往那一放你就会忍不住要点开看一眼所以我干脆都不关注
那再后来呢我就更彻底点把推这些内容的平台我也给删掉了不给他们机会我现在手机里面只剩下抖音和小红书而且我还把它们扔到了一个有密码的文件夹里面这样呢我打开它们就会稍微麻烦一点我也给自己列了一个信息源清单把我觉得有信赖度的自媒体放到这个列表上这就有点像什么呢就像投资机构一样它给自己建了一个信息库里面有不同的信息来源
一些行业内有经验的人写的文章我也会去看那如果过一段时间觉得这个信息源质量在下降他越来越多的去打感叹号越来越多的去讲一些抓眼球的短期事情那我也会舍弃掉那到现在呢我要看的公众号也就不超过五个了总之谁给我增加宏观焦虑我就删谁没有好的内容我就不看我还剩下一个听播客的习惯我欣赏他是因为这里面有很多长内容而不是那种靠抓注意力的短内容
这个占用的很多是闲暇时间就还好不影响我做其他事情所以慢慢的我就发现生活里面留下空白的时间越来越多了这一点也是受到巴菲特和芒格的启发我记得 2016 年的股东大会上有人问他们俩说两位老先生有什么方法能够帮我们减少犯错
然后芒格德回答似乎是达菲所问但是其实很有意思他说我们俩的日程排的不是很满你看巴菲特他掌管着一个商业帝国
但是你去翻他今天的日程表今天的都是一片空白只留下了理发两个字我当时是有点震惊的他管理这么大的资金难道不应该马不停蹄的在听下属汇报吗还理什么发呀当然我肯定不能完全学他们俩但这样的留白态度相当于是在提醒我有太多的噪音它只会给我们的情绪和认知增加负面效果那还不如多给自己留一些空间呢
所以在今天的评论区里大家不妨一起来聊一下你是否有过强烈的害怕错过的情绪吗你也有过拼命搜集信息的经历吗那当然你又是怎么克服这种情绪的非常期待大家分享一些真实的案例和个人的经验那我们就下期节目再接着不止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