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城市就是这样12 | 苏超背后的江苏:散装但最强

城市就是这样12 | 苏超背后的江苏:散装但最强

2025/6/22
logo of podcast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AI Chapters Transcript
Chapters
苏州凭借强大的工业基础和独特的双中心城市模式,成为中国GDP排名第六的城市。其GDP万亿规模涵盖了昆山、张家港等多个经济实力强大的县级市,展现出强大的经济实力。然而,人口年龄结构和城乡发展差距是苏州面临的挑战。
  • 苏州GDP排名第六,超过两万亿;
  • 昆山、张家港等县级市贡献巨大;
  • 人口年龄结构和城乡发展差距是挑战。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我是肖文杰,我是小雅,我是沈丛乐欢迎来到第八期的城市就是这样这一期呢我们准备来填一个坑我们坑太多了,你要填哪一个其实在第六期我们讲城市中心的时候其实我们提到会来讲一讲苏州的两大新城所以这一期呢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个话题当时呢其实我们是稍微提到了一个概念就是双中心城市,多中心城市的时候提到了苏州是个比较特别的一个地方

又有一个作为老城区的一个市中心同时呢它有两大新城一个叫苏州工业园区一个叫苏州高新区这三个市中心加在一起包括整个这个苏州城区的不管是经济体量还是发展的水平都非常的高这其实是在中国的城市里面一个比较特殊的一个现象同时呢两大新城并立他们互相之间也会有一些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当中的一些互动还是挺有意思的

今天我们就想请丛乐来讲一讲苏州怎么会有这两个非常厉害的新区以及这两个新区各自有什么样的一个特点要不然丛乐还是先跟我们讲一下苏州现在到底有多强吧对苏州那个大家其实看 GDP 的排行榜会很容易注意到它就很难不注意到它按二三年因为二四年的数据还没有完全出来二三年的数据来看苏州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两万亿 GDP 以上的城市而且排名第六在它的前面是北上广深加重庆

就没有什么可以质疑的一些更强的城市了那它是比如说这两年窜升起来呢还是一直是这个水平应该是最近十几年都非常的高对因为苏州它其实工业的基础非常强所以和它这个数字紧密挂钩的 GDP 它表现上来说它就会是一个特别强的工业大使但这里我就有个问题要插播一下就是我们理解的这个苏州它涵盖了哪些范围啊就是你刚说的这个排名第六的 GDP

GDP 的统计肯定是按照第几市的全域范围来统计的也就是说大家知道的中国最牛的县级是昆山以及后面排名第三牛的县级是张家港第四牛的县级是太仓和第七牛的县级是长熟这四个地方都算在苏州的境内嗯

所以这个也是一个散装的城市散装的苏州这样一个比较高的 GDP 它城市的规模是怎么样的因为前面讲到北上广深和重庆其实都是不管面积还是人口实际上是一个特大的一个城市对苏州的人口也不算很少它现在是有 1295 万的常住人口这就不是很少但也不是很多就给我感觉对相比于前面的几个城市前面都是两三千万对对对这应该是 GDP 排下来相对比较少的城市了

然后它的面积是 8000 多平方公里那么这里面还要刨掉一部分这个太湖的水域面积而且苏州的主城区其实面积并不是很大这里面它比较占面积的也都是这几个县级市你讲的主城区就是老的城区吗还是或者是我们认为就是在苏州叫区的这些行政区而不是以什么什么市结尾的这四个很牛的县级市明白了

另外刚才讲到有一个点就是苏州有两大新城并立并且他们的水平都很高这点在全国的城市很特殊确实是这样吗是的你能举出来还有什么地方是两个很牛的新城这个牛的程度能给我们一个大致的概念吗刚刚正好看了一下就是工信部 12 月底的时候出了一个 2024 年的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的名单这名单非常官方一般很多的名单都不太官方的

这个名单是工信部官方出的那它里面呢就是对其实各种新区园区都做了一些排名里面包含了像工业产值然后高技术产业的收入然后包括研发费用人均的这些技术的投入之类的优质企业数量营商环境等等苏州工业园区排名的是第四位排在它前面的无非就是中关村深圳的高兴区和上海的长江这个已经是非常厉害的一个数字同时苏州的这个高兴区它是排名第 18 位

也是非常靠前的一个高新技术的一个片区对所以在这个双强并立的情况之下也确实给苏州整一个工业的发展包括它整体的 GDP 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强的支撑作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我们在城市中心这一期里面也讲到的其实苏州的这两大新城和工业园区它不单单是一个产业园的概念

而是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城市的配套它是一个很完整的新城是的就像我们提到为什么这个坑是在城市有几个中心里面挖出来的

就是因为很多时候刚刚开始成立或者发育还不是非常好的这些高技术的片区它更多是以生产制造的功能为主的而在苏州其实大家去比方说我们去金鸡湖可以去旅游但实际上它是苏州工业园区的组成部分然后我们去太湖会发现它旁边其实就有很强的这些苏州高新区的一些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分布包括它的这个城市功能里面在苏州的现在新的商业版图格局里面

金鸡湖的商圈还有包括它这个高新区内部的这个诗山片区的商圈也都是苏州人非常重要的一个商业活动的地带等于是比较像一个很正经的市中心的感觉单单是有产业还有商圈还有文化的生活的配套甚至有旅游资源是的那我们要么就赶紧突出主题来讲一讲吧为什么苏州会同时有两个这样的一个新城它是一个怎样的历史脉络

苏州其实是一座历史非常悠久的城市大家知道这个江南文化当中苏州肯定是它的园林也好大家都会背的寒山寺的这首诗也好包括苏州整个古城的面貌其实保留的非常完整的大家都会去苏博打卡包括现在苏州的古城区也成为了这个 city walk 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地

那么为什么呢是因为其实苏州在很早的时候在中国很多古城被拆掉的时候他其实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保护古城的原则这我查了一下他是在 1986 年的时候以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的这样的一个方式确定下来的是全国唯一一个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历史文化名城所以在这个苏州的护城河城内的这个部分他是有明确的保护要求的

而这个要求最具体的一件事情大家可以记得住的是它要求所有的建筑都不能超过 24 米啊 限高嗯限高就意味着没有什么新的建设在里面就你基本上不可能拆老房子然后盖新的写字楼了就算盖出来这个房子的容积率也是不符合当时新层建设的节奏的 OK 所以整个苏州的所有的拓展的方案全部都是在老城的边上开展嗯

所以说相当于他 86 年就开始要想就是说以保护老城为核心让我要去做新城的这个规划也可能说是为了保护老城然后苏州又是一座很值得发展的城市他的新城就被迫要从他的外面去找地方了为什么是被迫呢你古城你动不了

其实当时外面的所有的地都是农田但它还是有这个纵深是有新的地可以开的对吗对确实苏州的老城还是挺小的只有 14.2 平方公里相比于它 8000 平方公里这么大一个范围来说它周边当然是有大量的可以寻找的地方而且正好这个老城的位置呢又正正好在苏州的中心所以它距离这几个县级市之间也有一定的拓展空间可以去实现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在 90 年代的时候苏州的新的城市发展就选择了老城的东边和老城的西边两块地盘就开始了突然想问一下老城的南边和老城的北边是什么

老城的南边其实往南走再远一点就是到了它现在的这个武江区武江也是在十几年前做这个撤县社区的情况下从一个也是很强的县级市变为了苏州市的辖区那么然后它的北面呢苏州县规划叫高铁新城

它的这个象城区的这一块目前强度还是没有达到工业园区和高新区两块那么厉害可能它发展时间相对晚一点那要么接下来具体介绍一下吧就是这个工业园区和高新区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然后是什么样一个契机这里面其实工业园区的故事可能大家都会更知道一点因为确实苏州工业园区在全国的知名度

是远高于苏州的高兴区的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背景它其实是中国和新加坡合作首次落地的一个合作开发模式的工业园区这里面我查到了一些资料这个讲得非常的严简易改 92 年的时候邓小平南方视察然后希望借鉴新加坡的经验他说了这个讲话之后李光耀同年就率团访问了中国他要呼应邓小平这个讲话呢就说

我们可以一起来中心合作建立一个工业园区当时这个选址其实是全国范围内找的那么最后实际上在多轮的协商和实体考察之下才选定的是苏州所以这是一个中心两个国家先有一个国家级别的合作的意向和计划就是要共建一个工业园区最后选在了苏州所以这个是在九几年确定的这个是在 94 年确定的所以这个是更先吗不是

所以是高新区更先是这个故事里面也挺有意思虽然工业园区的名气更大但其实高新区启动的更早高新区当时有一个很整体的背景就是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实际上全国各个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里面都在做新兴的城市建设尤其是把工业的高新技术这块做了很多的总体性的统筹比如说我们去查很多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或者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就是大家说金开区高新区这一类最早的出现这一波都是在 90 年代初的时候 92 年那个时候 92 年前就开始了苏州的高新区实际上的启动时间是在 89 年然后 92 年是已经正式设立挂牌了所以当时呢最开始只有一平方公里一平方公里很小的就是走一走对一个小区那么大然后慢慢慢慢它扩张起来现在已经达到了 258 平方公里

OK 所以是这个高新区实际上是更早但是它从一个小的慢慢慢慢扩大然后工业园区的话实际上是个更高层的一个决策然后落在了苏州是的它就是这样一个起步的故事当然从现在的时间往回回溯三十几年前的发展好像这事就是一个稳步前行然后走到了现在这个茁壮的一个过程那我们接下来就还是把这两个新区都展开讲一讲可能还是从大家比较熟悉的工业园区开始吧要不然从来给我们系统的讲一讲这个问题好

好这里呢我其实也是做了一些总结我觉得展开讲讲他们两个新区之间的一些特征呢我计划是从三个角度一个是建设开发的模式一个是产业结构一个是城市的功能那么在这个建设开发模式里面刚刚也提到了苏州工业园区它是一个中国和新加坡一起合作来做的一个新的工业园区的这样一片区域那么这里面其实很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它实际上是由中方和新方

要成立一个合资的公司来去作为它的中兴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公司来完成整个工业园区的建设最开始的时候呢因为新方也还是比较的有经验那么实际上这家公司最开始的占股是新方主导的是有 65%

而且最开始的这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要完成园区的基础建设也就是从很茫茫的这个农地上去把这个供应进去的基建搞起来后来这个当慢慢的企业进驻了之后整个园区也比较有势头起来之后呢慢慢的他们调整了这个股比

调转了之后现在其实是更像一家国企的这样的一个思路来完成所以本来是一个外资占更多的一个合资公司主导现在是一个国企的有点像官位或者是一个开发公司的概念对现在这家公司大家可能也多少听说过叫新建员它其实底下有非常多的不同的职能

最开始像这类公司它手底下都是有负责开发建设类的公司的后来慢慢的我们也知道了像新建元它就有了商业地产的公司叫元荣在苏州会看到很多元荣的商业其实就是工业园区它自己来运营的这一套商业的板子它有自己的文旅的商旅公司它后来还有自己的邻里中心也都是这个公司来运营的包括它提供公共服务的像人力资源的公司其实也都在这个国际体系之下

所以他相当于用了公司的这个建制的模式把整一个园区里面该承担的很多城市运营的职呢也都放在了这个国有的公司里面去完成那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还有就是新加坡带来的一个模式经验

实际上也是有一定的颠覆性的我刚才就想问就是因为股东方一般来说对这种从头见血项目来说他可能会在话语权上面或者他有一些自己想法的贯彻上面会有一些差异吗新加坡在这个事情上就对于这个工业园区他是怎么想的新加坡其实最坚持的一件事情在苏州工业园区里就是要

一张白纸从头规划一张蓝图画到底它是不太接受我做一步想一步然后慢慢再调整的这个画到底是指它比如说从产业然后基建生活的配套商业等等它一开始全都要想清楚是的我去参观过苏州工业园区里面的城市规划馆有几张城市规划的蓝图就是上面关于城市的功能分区都是画得很清楚的 30 年下来它其实变化非常小

拿出来这张图就是和 90 年代初定立的这张图基本上是没有变化的这个就是新方经验是吧对 路网的规划然后包括它功能区的设定它怎么去配置居住和工业之间的关系包括很早就设立了邻里中心这样的一种社区型的商业运转的模式都是在这张 90 年代图上就能看见的而且同时我当时应该是十几年前去的那一次我看到说其实工业园区里还有非常多一整个 block 的绿地

那其实就是留着以后开发的留着以后要开发的所以他们连节奏都规划好了如果这个地方我暂时不用我就先用绿地把它养起来作为城市里面的一些留白区域那么从这样的一个角度上来讲它其实整个你看 30 年运行下来它的这一些区域的划定还有它的城市的建设

它其实是给未来留好了余地到现在来说它也是能够管得住的它当年划定那个土地的范围其实就是没有动过吗有扩展过吗土地范围基本上没有变过那就确实是很明确的一个稳定的规划所以这个是第一部分就是这个开发的模式和规划对这个里面也包括了苏州工业园区实际上大家对他们比较了解或者知名度很高也是因为它的世界 500 强的企业也是非常多的

而且它涵盖的领域也基本上是在 90 年代到 2000 年初的时候算是国内的很多高精尖的一些技术比方说电子信息 机密机械 生物医药 新材料这些内容其实都已经是它的远距里面的主导产业包括最重要的其实是它的集成电路还有光电显示器和基电一体化是他们当时 04 年的时候就说已经形成了三大产业链的初步形成了

那么现在最新的一版呢他们自己做了一个产业体系的规划里面包括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两大是作为主导产业的然后还有四个新兴的产业是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纳米技术的应用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和数字产业新能源及绿色产业这些以及再有一项因为它是一个很完善的城市所以它的现代服务业也是它这个园区里面必不可少的一块发展嗯

那这些世界五百强最早都是谁招来的呢这个就是他们跟我们讲过很多个故事比如说当时欧莱雅是怎么样把她的生产的基地放在了苏州公园园区里当时他们的高管说过去的时候真的是一片农地一脚深一脚浅的去进驻了这片区域

当时其实中兴合作的公司它就是这个招领的主体方那么也因为是新加坡的这块牌子的背书确实有很多的 500 强企业对于这块离上海又很近同时呢未来发展条件也比较有前景的这块区域是倾注了自己很多的想法的

所以当时应该是有大量的这种生产型的分布或者是工厂其实是脱离上海总部的一个模式在苏州完成了它的建设办公室或者总部是在上海然后一些重要的研发和生产基地放在了苏州工业园区是的这个确实也是我们在日常的采访当中非常常见的一个模式是的对很多 500 强来说他们是这样的

刚刚讲到有这几个重点的产业包括电子信息啊精密的机械啊生物医药啊等等这方面这个是最初就规划好的吗还是在招商的过程当中逐步形成的它有一些是有一定的规划的因为你没有规划你不可能盲目的去招但同时你要能够形成全国性的影响力说实话也是过程当中要去做很多具体的事情包括了一些先天条件才能去形成的这里面主要讲两个案例一个是

我们当时在苏州远区里采访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会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如果说你是一个专攻纳米方向的科研人员你在全国范围内找工作或者是海归回来他要在全国内选一个城市留下来的话

只有苏州和深圳会是 top2 的选项这个是北上广都不在任何考虑范围内纳米为什么会变成一个方向在材料科学很热门的时候因为苏州它有个叫读数谷的地方然后它当时其实配了比较强的一些科教的资源包括它把中科院的苏州纳米所也放在了这里那么后来随之它建立了苏州的纳米技术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包括苏州纳米城

这几个方向其实是相当于把最高的科研资源往

自己的这片区域里做了引导就是他最看重着重发展的这个产业他同时把这个科研的包括教育的实力都给王自平人引过来了是的就确定这边是一个名声和牌子完全的立起来就你要在国内做这个行到我这边来对所以这种范围呢领域也不应该选的特别大对吧他像纳米其实是新材料里面的一个分支对但他这块是能够专攻把它做下来的那另外一块苏州也很有招牌的就是他的生物医药产业

它有一个很独特的名字叫 BioBayBioBay 是苏州在工业园区读书湖的这个里面还蛮特色的一个片区因为它集聚了大量的生物医药的制造型的企业的总部基地包括它现在说这个生物医药企业的数量达到了 620 家

这个量也是构成了苏州整个城市在生物药行业里面的一个城市地位很大的一块金字招牌这样简单的小节的话就它在产业方面一个是规划包括这个开发的主体它的名声的背书还是有帮助的所以吸引来了很多 500 强他们的研发和生产基地放在了这个工业园区

第二个的话就当他们确定了一些很明确的这个产业的方向之后同时给上的科研的配套以及它这个聚集的这个动作会做得非常的到位实现一个所谓的这种高地高得非常高的这样一个状态这个是它做产业的以上的一个特色对然后锦埃这其实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它的人才模式

苏州我一直觉得这个方面还蛮有意思因为苏州本地你要说传统意义上它的大学可能之前我们会感觉没有那么强它没有本地的 985 高校但这两年会感觉说它的科研力量反而还不错

对他吸引人才好像是一件就是在这几年大家都开始讲了之前他就开始花大力气做的一件事情对苏州这件事情其实跟深圳做了好多事很像如果我本地没有特别头部的高校我就从外面引进来开分院对一个是做这个中外合资办学的比方西郊利物浦是大家最知道的那么同时他像人大的苏州校区然后南大东南大学其实都是在苏州放了校区的这是本地建学校对

985 在本地开分校区这个模式呢其实包括他自己还有离上海近离长三角的核心城市近这样的一个特色其实对于高端人才确实有自己的吸引能力那这是高端人才的一个方面同时他还有是整个人才梯队里面我觉得这是我聊到过的新区新城的运营当中比较有特点的一件事情是他对于蓝领或者是对于制造行业的这些从业人员

他是有很强的一些政策的倾斜或者是帮助他们成长的这么一些事情在做的就是没有只管一头两头都管两头都管这个事我是跟当时这个园区的国际管理公司的一个高管聊起过他说实际上在 90 年代刚开始工业园区建设起来的时候这些 500 强进来了

发现招工是个难题因为苏州本地的这个职校的毕业生并没有能够充分的满足这么快的一些工厂的进驻所以他们后来花了很大的力气去全国招工人招来了之后呢其实要请大家留下来又要提供更好的一些福利所以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制定了一个我觉得现在听下来也很有吸引力的一个原则就是他们的公积金缴纳比例和住房补贴的这些各项的补贴

实际上是参照了新加坡的社会福利政策来制定的那那个时候应该算很高了吧就是这么讲如果在 90 年代末或者 00 年初的时候你给你的工人全部交上了公积金这笔钱等到 10 年房价开始上涨之前就可以保证他们基本上都买好了自己的房子

然后慢慢的这群人其实转化成了苏州工业园区里面很大一群现在的中产群体这个确实是比较有名就是工业园区的公积金还有补充公积金以及房补有一些高端人才他们直接的住房补贴是比较多的他就能保证你做个五年十年你就能买房是的最重要的我觉得是不光是面向高端人才的人才补贴而是面向了他广泛的可能近百万的工作人口近百万对这是个实数对吧不是虚的是吧

因为 16 年的时候温市有 74 万的工作人口 OK 大几十万或者近百万的工作人口嗯面向这个群体它提供了很基础的在这座城市扎根下来的保障嗯所以也让他们未来会变成这座城市里非常重要的居民嗯而不仅仅是一个流动的工人嗯

他这个点抓的比较文准很就是在住房这一个事情上面能够把它突破下来对而且我觉得是那个时候大家对整体的尤其是务工人员对这个事情还没有很强的感知或者说那个概念的时候就把这个东西立起来了对

只发给你高工资的话有可能很多人不一定会用来买房就有可能回家盖房了对但是直接给你房补和公积金的话那就很明确大家都会在这里买房有点像消费券的意思而且是一个超前行的对这件事情是在 90 年代做的 OK 所以这样的一些人才的发展模式确实也给他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很强的基础就相当于人口的基础稳定下来了对的同时因为他也很早就做好了这个规划但是实际上苏州工业园区的两个

我们叫 CBD 也好或者叫商业中心的建设它实际上相对会晚一点对苏州中心我觉得是比较晚听到开始搞对就是东方之门的这个大的形象是不是因为他们当时偏商业这部分的设计其实是偏邻里型就像你说邻里中心型那种 community 的设计是的没有听说有很多那种大的综合体是的最开始的时候其实园区里面的工作功能的属性会更强包括它的居住板块它的建设也是一期一期慢慢推进的

所以最开始先给大家配套了方便日常生活的也就是 15 分钟生活圈的这个邻里中心那么后来呢他慢慢的城市开始养成了他才开始建 CBD 而且当时是苏州中心和东方之门的这个叫胡锡的 CBD 他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他们说在这个地图上看像个手电筒一样的这里呢是往金融的产业聚集金融高端服务业嘛就相当于是和这个产业配套的部分来去做的

那些在湖东也就是圆荣广场然后陈品在的那片区叫湖东的 CBD 这一片地方它更多的是更像一个纯粹的商业中心那么在这个片区里面像现在依然是新一线城市里面高端酒店密度特别高的一个片区包括它也有经济户更强的一个风景的资源

所以在这个区域里面也就是形成了它内部还有隔着金鸡湖一东一西两个小的 CBD 的这样的一套城市的格局刚听到的话有感觉就是从了这个讲述他自己就会比较轻松因为这个讲述的逻辑的顺序就和他们城市规划的蓝图一步步填满的顺序是一样的他当初就这么安排的然后一步步就讲下来从最初的规划基建到

到招商引资产业的确立然后到人才的吸引然后到一个城市的一个逐渐的形成这样的过程是比较顺下来的

那讲完了这个苏州工业园区要么讲一下这个高新区吧同样还是按照刚才这几个层面来讲一下吗对高新区的故事听上去就没有那么顺畅了他们当时跟我们讲了一个非常典型的词叫穷开发的模式怎么讲穷开发的模式就是实际上你看它最开始从一平方公里起步像个试验区一样的然后呢启动的资金也很有限地也很少所以它是拆一块建一块

建成了之后有一些效果了我再拓展开来慢慢慢慢的把自己的地盘扩大的这样的一个模式但这样的话它也能搞到刚刚你讲到的全国这个 top18 的这样一个规模是它现在面积是原来的 200 多倍对吧但这里面它的最难的一件事情就是土地的资源和启动的资金有限所以它是需要通过自己的周转慢慢的让这座新的城区具有它的一个建设的可能性的

这种叫滚动开发的模式它实际上和工业园区之中我一开始就能画一张高举高打的蓝图这种模式是有很鲜明的对比的这也差一个问题就是比如说那个阶段的高新区或者金开区是不是基本上都是用这种滚动开发的模式对的 滚动开发的模式是中国开发区的典型开发方式所以当时新加坡这个模式来也很让中国人震撼

你怎么可以想到的我们做都没有做过你上来就是这么上来就这么大一块地我告诉你该这样的那能不能简单的先给我们捋一下这个苏州高新区它大概的你刚讲的这个滚动开发的这个逐步长大的过程几个比较重要的节点这里面呢其实它也是有一家国企在主导的其实所有的这种开发区建设它都需要依托一家国有的平台能让它的资金周转是能够成立包括它的建设是有主体可以实施的

那么他们也是在 90 年代初的时候成立了苏高兴这样一个集团最开始大概在 00 年之前吧基本上都是一个最初的开发基建这样一个功能对还有融资对

然后在 02 年之后他们实际上高新区的面积当时已经达到了 52 平方公里但是慢慢慢慢已经做起来了那么后来又给它明确扩展到了 258 平方公里这个跨越已经很大对 多加 200 平方公里又是一轮新的基建所以它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在盖新房子修新路的每个阶段所以是个基建公司是 但同时苏高兴也一样承担了很强的招商引资的功能所以其实在

当时这一段边扩张的步伐当中实际上他们也做了大量的企业引入产业发展包括说配套的一些建设的各种方向那么后来在 13 年之后呢这家苏高兴他也是一样他把他的城市指南就加上来了然后说这里面像不光是园区的运营他有房地产的公司也有金融服务还有一些社会化的服务其实每一块也都开始逐步的做强做大但是这个过程呢可能就是比工业园区的节奏还是会晚了一些

在这个里面的很重要的一块其实在高新区来说它实际上也是招商引资或者是它怎么建立它自己的这个产业壁垒它其实是有它自己的一套门路的而且更何况它同步面对着工业园区这么大一个竞争对手都是苏州人来抢这些生意对因为你刚刚讲到了其实工业园区它比较早的就建立起了产业的集群和高地的这样一个形象

高新区人家去招这些大的企业的话人家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要来你这边而不是来工业园区对高新区呢其实最开始他们做的一些策略跟我们见到过的开发区都非常像我的税收减免的自主可控性更强啊我这边的这些就是实打实的优惠政策比较强啊当然包括他们在土地能源交通这些配套上也都是做得很不错的同时呢就是高新区实际上最开始引入的这些企业里面需有蛮多是本土的制造型的企业嗯

也包括说很多日资的制造型企业有些有可能是一些大公司的 Tier 1 Tier 2 的一些配套对那些供应商那些制造企业对就是在工业的链条上它的产业链相对来说上下游是比较晚辈的就没有完全往世界 500 强那个方向很砸对 500 强他们肯定也是努力要砸的西门子菲利普这个是我印象最深的两个是但是当时其实西门子它是在远区和新区都有落地的对西门子跟我们讲过这个故事他们当时是

选择新区的时候其实落地的是西门子电器的工厂而后来他们去远区做的是西门子的这个研发的机构所以其实定位也会功能上还是分开了一下功能上有一些分开从生产的角度来说那么产业链当中有比较完善的上下游企业的配套还有一些工业基础的设施可能是这些 500 强企业把生产端落在新区里面最重要的一些考虑

当然这个故事呢一般来说也是讲到 2013 年他们在做的整个城市化建设之前可能更多一些就是一个纯的招商引资招商引资一个个来挖落地建大工厂的这么一个故事 14 年之后呢新区发现了园区它走这套科研高教的模式啊有它很强的一个吸引力他们也开始做了这么一件事 OK 所以 14 年之后呢他们去引入了很多的科研机构这个科研机构跟之前我们讲的工业园区

科研机构有一点不同吧有一点不同我觉得最大的思路区别是工业园区他是想好了我想做哪几个细分的产业我先把研究机构拉进来就你研究这个的我再把你拉进来对他是科研优先的而他们在高新区的发展的更多时候是我这边已经有了具备了类似这些产业的基础我希望你们能过来和我们的产业做协同配套

大家的先后顺序我觉得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就像建设一样我这里已经有基础了你来我滚动的把它叠上去有点像当 top 和 topdown 的差别对然后园区的模式更多的是我规划好了我高瞻园主我就要做这些那么大家一起从零开始我觉得更多的是这样子

他实际上在 14 年之后最近的 10 年之内呢陆陆续续倒是也引入了不少比方说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审查中心浙大的苏州工研院中国兵器集团的一些研究所还有中移动的研发中心工薪部的电子技术所类似于这样的一些研究机构他其实进到了他们在新区里面建的一个叫太湖科学城的地方嗯

然后这里面最大的一个标志性的节点就是南京大学的苏州校区是在 23 年的时候正式开学启用的其实也算是苏州又引进了一家非常重要的 985 高校的这样的一个特色这边我想掺和一下因为前面没有介绍就是在高新区它这个产业的重点的方向是哪几个现在高新区的这个主导产业实际上是和他们最开始建立的时候变化还是蛮大的

目前最新的这个版本是光子数字与智能高端医疗器械为主

然后新能源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为辅这样的一套体系大家可以看到里面的新兴的这种门类好像会更多而且会能感觉到就是工业园区的话它有可能这几个相对会有点相关比如说比较集中在电子或者半导体这些相关的然后高新区这个的话我不知道是不是和它开发的或者是这个发展的模式有点类似就是它是不断的叠加一些新概念新概念或者类型不太一样的

这些产业包括说它这个里面像你看它也有跟医药相关的但是它叫高端医疗器械它这个和它自己的制造业基础也是紧密度更高的所以现在在苏州的医药这个领域里面它形成的一个格局也叫东药西械东边是指原区它更多是研发型的研发制药对西械呢就是它的医疗器械更多其实是制造型的这里能感觉出两个园区

也算是良性竞争吧就是互相看着对方但是同时能找到一些差异点把整个行业切成两块一人拿一半对所以我们也会说苏州它其实两边的新区和远区之间的这种互动的模式也构成了这个城市很有特色的一种相对良性的内部竞争

刚才的话其实我们是从产业的角度对比了一下这个高新区和工业园区然后讲了一下这个我们觉得还是属于良性互动啊因为他们现在都发展得很不错嘛最后还有就是高新区这个城市功能这个方面介绍一下呗嗯

城市功能其实和他的这个滚动开发也有很强的关联性所以他是到那个 200 多平方公里以后才想到要做城市功能吗那也没有他最开始的那片区域其实靠着这个姑苏的古城非常近现在叫诗山这个区域高新区是地理上面离古城是更近的率先开发的那块区域离古城很近那么这块区域因为发展的也是有 30 多年的历史包括当时像这个苏州最知名的那会儿的这个日料一条街也都是在那片区域

它其实形成了一定的自然性集聚的这种商业中心所以现在诗山也算是高新区里面唯一一个比较重要的商业中心但是在这个高新区像太湖也就是像西边发展的整一条路线上其实还没有形成那么更有抗衡力的一个新的中心出现就商业中心对所以它这个商业中心更像一个自然形成的天然的随着它的开发进度慢慢慢慢变强的这么一个过程

那么同时呢就是现在的高新区的行政中心是从诗山搬到了离太湖更近的这个科学城的区域他也希望以这种行政手段的力量能把更多的人往他的腹地里面综生里面去带过去这个也一直很好奇就是行政中心在这种工业园区或者高新区的搬移里面会有这么强的吸引力吗它肯定会有带动一定的人流比方说在这种新区里面它其实

设企业类的或设个人类的行政服务它的能力是比较强的同时交往评测也是比较高的它一定能会把大家往这个地方你被强制地带过去对你要带过去但是至于那个片区能不能真正地形成商业中心或者说人的活动的一个非常大的焦点还是要跟它整个城市的规划格局尤其是它的这些工业环节工业空间当中它的整个构成还是有很大的密不可分的一些影响

就目前从我的体验来看最近几次去苏州我还是会更觉得园区它整体会像一个很完善的城市而新区呢更像是我们也经常在其他城市见到的它的各板块的功能的特色还挺明确的但是联系来你总觉得它离一座完整的城市还差一点就园区自己已经自成一套了整个都是很有体系然后新区的话因为它的发展就是一步步一步步的往前拓的

就更像这个我们熟悉的星辰的感觉是的 OK 可以这样理解

那刚才丛乐是从规划建设然后产业的布局以及城市的功能这三个层面给我们展开讲了讲苏州的这两大新城他们各自的一些特点一句话来讲的话还是这两个新城都用各自的方式实现了一个比较高水平的一个发展其实也是支撑了苏州这个城市现在到了就是国内这样一个不管是规模还是发展水平的这样一个地位但我自己其实比较好奇的一个点还是从新城这个角度啊

其实这几年我们能看到的一些大规模的新城或者新的开发区已经相对比较少了

苏州这两大新城的话其实也都很多的开发区一样进入了一个成熟期那接下来的话这些新城之间互相的竞争过去是比招商引资比吸引人才什么的接下来比什么呢或者是大家接下来发展和完善的这个方向是什么地方其实对于现在这些新城来说他们首先第一件事情还是稳定好自己的这个产业格局和在中国各个细分的分支上面他的自己的地位这个其实很重要

因为说实话花了 30 年的时间积累下来几个很突出的主导产业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了在这个里面可能稳定扎实地做下去是一个园区最重要的使命当然一些新的领域他们肯定也会去关注至于能不能找到机会我觉得这个难度的挑战其实比 30 年前要大得多

那么另外我觉得对于生活在新区里的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肯定还是他们的日子过得好不好其实大家扎根下来之后或者在这里有了自己的事业之后

大部分人都不想生活在一座工业城市里他们还是希望生活在一座有温度的有交往的这样的一个城市空间里或者他不想自己只是一个工业园区的一个功能的配套的一部分而是成为这个城市的一个市民对成为这个城市里最重要的一个参与者所以其实很多的新区还有很漫长的路要去走的就是给他们提供好一座城市该有的服务城市功能的部分还是要继续加强就是从一个快速的

快速的建的过程到一个慢慢养的过程对我之前也到外地去过一些城市有市领导就会去提我们最开始建造的是一个城现在我们要开始做事了 OK 谢谢丛乐今天的分享城市就是这样我们下期见下期见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