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商业小样19 | 上市公司的财年为什么不“对齐”?

商业小样19 | 上市公司的财年为什么不“对齐”?

2025/2/16
logo of podcast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约小亚
以玛丽亚·凯莉的《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为例,探讨节日金曲的商业价值和创作意义。
肖文杰
无具体一句话概述
Topics
肖文杰: 在分析上市公司财报时,我经常遇到财年起止点不对齐的问题,这使得跨公司业绩对比变得非常困难。不同公司可能选择不同的截止日期,例如12月31日或3月31日,甚至有些公司使用不固定的截止日期。美国的上市公司在这方面尤其灵活,因为美国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公司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调整财年。更改财年需要将历年数据进行相应调整和披露,以避免对投资者造成困扰。我认为,财年设置的差异实际上是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和竞争中博弈的一种体现。 约小亚: 财年不对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上市地或交易所对于财年是否有具体要求会产生影响。例如,A股市场有统一的财年截止日期,而港股市场则相对灵活。其次,行业内部的惯例也会影响财年的选择,零售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理解,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节奏和财务税务需求来设计财年,但这种自主性也给外部的分析带来了困难。苹果公司使用特殊的4-5-4日历法计算财年,虽然保证了每个季度的一致性,但也导致了年与年之间存在细微的差别。

Deep Dive

Chapters
节目探讨了上市公司财年不一致的问题,以美国上市公司为例,指出沃尔玛、Costco、Nike和Lululemon等公司的财年截止日期各不相同,有的甚至不按照365天计算。这给业绩对比带来困难。
  • 美国上市公司财年没有明确要求,公司可自行决定
  • 不同公司财年截止日期差异大,例如1月31日、9月第一个周日、5月31日、1月最后一个周日等
  • 财年不一致导致业绩对比困难

Shownotes Transcript

大家好,我是肖文杰,我是小亚熟悉我们节目的听友都知道我们经常会在节目里面引用一些上市公司的财报数据做分析和对比而且每次都要加一句免责声明就是这些内容不做任何投资的建议不过这的确是财经报道当中常见的一个合规的要求因为我们两个都没有证券从业的资格证直接讨论上市公司的话会有见骨之嫌也是趁此机会跟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每次都有这句话

话说回来在引用上市公司财报数据的过程当中呢我其实经常会碰到一个很棘手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如果涉及到对比多家公司业绩的时候呢他们的财年的起止点很容易对不起造成实质上是没有办法比较的这个对不起其实比较常见的是不是就是那种有的公司的财年是截至到 12 月 31 日的

有的呢什么 3 月 31 日所以就对不起这种情况是吧对你说这种其实还算好的因为比如说像后面那个公司 3 月 31 号截止的

如果它能够披露季报的数据,那我们其实可以按照季报数据把它手工调整一下,把它对齐嘛。因为它差的是一个季度,正好。对,正好是一个季度。直到后来呢,我发现有些公司的财年的截止日期堪称是随心所欲。确实啊,你举点例子要不。随便举两组例子啊,都是美国的上市公司,而且正好都是同行业的。一组是我们之前节目里面提过的沃尔玛和 Costco。

沃尔玛的财年截止日期是 1 月 31 日比如说 2024 财年就是从自然年的 2023 年的 2 月 1 日覆盖到 2024 年的 1 月 31 日明明叫 2024 财年其实真的跟自然年的 2024 相关的只有一个月是而 Costco 的财年截止日期呢是 9 月的第一个周日比如说它的 2024 财年就是从自然年的 2023 年 9 月 4 日开始到 2024 年的 9 月 1 日这是什么感恩节吗

第几个周六周日的这种感觉这都不是一个财年截止日期不固定的问题了这都没有按照 365 天来对关于为什么 Costco 会用这个方案我们之后再解释再举一组例子跟这个类似的分别是 Nike 和 Lululemon

Nike 的财年截止日期是固定的 5 月 31 日比如说 2024 财年就是自然年的 2023 年 6 月 1 日到 2024 年的 5 月 31 日而 Lululemon 的财年截止日期呢是 1 月的最后一个周日比如说 2024 财年就是自然年的 1 月 29 日开始到 2025 年的 1 月 26 日随便吧其实你后面报那些日期我已经完全晕了都没有过脑子啊

不过我相信你听友们应该能够非常清楚的理解什么叫做对不起了刚报的有 1 月的有 5 月的 9 月的还有按照什么第一个周日算的最后一个周日来算的这都是没有规定的嘛就为什么他们会对不起呢举完例子感受以后我们确实就可以具体聊聊为什么会对不起这个问题了答案呢可以粗略的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它的上市地或者交易所对于财年有没有具体的要求另一部分就是行业内部是不是有自己独特的惯例

那先说第一个部分刚才我们举的例子都是美国的上市公司那美国呢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年没有什么明确要求的地方也就是说公司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来确定一个财年的期制日期已经上市公司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发一个公告来更改自己的财年计算方式当然你这个中间改财年肯定会造成投资者的困扰因为我就没有办法横比之前年份的数据了嘛

这个就要求上市公司改财年的同时要把之前历年的数据也相应的调整好然后再做一次披露你刚才说有的市场是没有规定的那就是说有的市场是有规定的对因为对于 A 股的上市公司来说他们财年都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的统一是每年的 12 月 31 日截止

这个跟自然年是完全重合的这就省了很多的麻烦舒服那对于香港的上市公司来说呢大部分公司也会选择节在 12 月 31 号这一天不过港交所对于公司财年的期指日期没有硬性的规定你理论上也可以自己选择一个好日子比如说新鸿基地产它的财年节指日期就是 6 月 30 日年中吧也行另外有个特例是阿里巴巴的港股 9988.hk 它的财年节指日期是 3 月 31 日

这里有两重考虑第一呢是因为他先在美股上市嘛要两地上市最好是跟美股保持一致第二呢是据说他考虑到了他的大股东软银有并表的需求而日本的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年的截止日期是在三月底不过日本在这方面也没有硬性的规定是是是可以看一下比如说优衣库的母公司迅销他的财年是划到八月底的木槿的母公司良品计划是划到二月底的第一个的话就是讲一个最基本的就是他们没有要求所以他们可以乱来是吧是

是的那你刚才讲的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就是所谓每个行业的客观规律我们前面讲的这些例子里面不难发现零售行业堪称是胡乱划定财年的重灾区这个是跟行业本身的淡忘记有很大的关系的在美国圣诞和新年肯定是消费的最高峰如果说你是一个公司的管理者你想让这一年最后一个季度 Q4 的业绩最好看大概率你就会选择跟沃尔玛 Lululemon 一样选择在一月份结束自己的财年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假设这个消费者有退货的需求他大概率是会在买完东西以后一到两个月提出来如果说财年是在 1 月份收尾你整个 Q4 的业绩其实是比较真实也比较正常平滑的如果说你是在 12 月份收尾你的 Q1 就会非常的惨 Q4 和 Q1 会差很多对在中国我们不仅每年有两轮大促春节前其实还有一波消费的高潮

而每年春节的具体日期又是会变化的所以对于电商公司来说呢最好就是把财年的截止日期定到春节之后比如说什么 3 月 31 号这样数字对应下来呢 Q1 有 618Q3 有双十一 Q4 有春节这个就每个季度都还可以这就是零售行业的一个特殊的情况另外还可以举一组教育行业的例子这个就很合理好未来和新东方

好威廊之前是做 K12 为主的嘛他收入的现金流基本上是和整个学校的学年的节奏相吻合的所以他的财年是从每年的 3 月 1 号开始的而新东方的核心是高中和大学生的寒暑假班嘛所以说他们的财年是 6 月 1 号开始的我们看了一下就是东方甄选作为一个港股的上市公司

它的财年截止日期就是和它的母公司是一致的就是新东方但是它因为本身是一个电商公司所以其实也是可以考虑按照阿里的方案再调整一下然后我们再解释一下为什么之前说那个 Lululemon 和 Costco 这个财年截止日期不是一个固定的日子而是什么第一个周日或者最后一个周日这样的设计这个就要说到一种美国零售行业独有的季度划分方式有叫 454 例也有叫 445 例的

这个东西说起来比较复杂如果你手边正好有一份标准的年历或者你能在手机或者电脑上面把这个日历调整成你一夜就可以看到全年所有日子的那个状态的话对着这个东西看会比较好理解给大家五秒钟的时间把日历调出来看一下简单来说呢零售行业的每一个季度它都是由完整的 13 周来组成的这样子它的每一个季度的天数就是完全相同的 13 乘以 7 天那么

那每个季度里面又可以具体分为三个月段那四五四历呢就是按照四周月五周月和四周月这样组合在一起的四四五呢就是把后面两个调整一下但反正都是 13 周对于具体的每一周而言呢这个公司可以选择从任意一天开始假设说你是周六开始的那你这一周的开始的两天因为是周末嘛这个销售数字就会比较好

从周一的开始呢那你就是结尾两天销售数字比较好简单来说的话就是它是按照周来算的它要保证每一个划分的这个时间段它的周数都是一样的具体的天数都是完全一样的就这么个意思那为什么一定要完全的都一样的这个目的是什么

这种方法据说被设计出来初中呢是为了解决说有些月份的周末的天数更多就显得它的销售业绩更好他们觉得是一个问题另外像 7 月和 8 月因为连着都是 31 天嘛天数多了其实也会影响判断

总体来说他们就是把这个日子人为的做了一些调整试图把它搞得更一致一些但它其实核心是为了每一个时间段里边的周末数量是一样的对 OK 但这里面还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它每个季度按照一共有 13 个周来算的话那么 13 乘以 7 是 91 天再乘以 4 的话就是 364 天那这一年里边还有一天或者两天呢这个怎么算呢

是这样子的就是采取这种日历的公司的话他们的财年会有 52 周财年和 53 周财年的区别 53 周财年呢就会把就是之前年份里面每年可能多出来一两天就是攒一攒就相当于每隔五六年呢就会出现有一年的财年会有 53 个周嘛润财年好奇怪的说法这一周的数据呢会有一个单独的统计而且会在财报里面明确列出它对于相应季度的明确的影响

虽然是很怪的但是据说这种方法也是美国的证监会许可的一种财年划分的方法行吧就是他们真的很重视周末这件事情一定要平滑平顺要平均对吧 OK 好理解了不过说实话我觉得这个方法确实是很怪即使公司自己在这个财报里面写了那读者在不了解他是这样来做事情的这个背景之下呢其实也很难一下子判断这个公司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你是不是想掩盖一些什么

而且我看了一下竟然连苹果也是用这个方法来计算财年的而且我觉得他们虽然达到了每个季度都是一样的但是年和年比较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点稀微的差别虽然这个差别不是很大对吧反正这个问题主要就导致他跟你的认知是对不起 OK 没错从公司内部角度来说其实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的行业节奏以及财务税务这些领域的实际需求来设计财年这确实对公司自己来说是一个很有利的点那财务税务

财务方面比如说如果大家都是像 A 股那样每年都是 12 月 31 日财年结束的话那么可想而知外部的审计机构在 1 到 3 月就会变得非常的忙超级忙剧错开财年的话其实反而有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服务对专业服务机构来说是一个抹平它服务波动周期的一个方式是的但是从外部分析的角度来说上市公司财年设置这种自主权的确也会让公司之间的横向比较变得非常的困难

所以即使是上市公司和公开采报在具体的信息披露以及在竞争对手面前隐藏自己的真实状况这方面也有很多需要考虑的地方财年设置的参差只是这种博弈的一个小小的体现这就是今天的商业小样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