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利康中国因涉及骗保案,导致公司从上至下陷入监管风暴。骗保案涉及医药代表与基因检测公司合谋,制造假阳性检测报告,以增加抗癌药物泰瑞莎的销量。公司内部激进的销售目标和企业文化加剧了这一问题,最终导致高管被调查,数十名员工被判诈骗罪。
普华永道因在恒大地产审计中的失职,被证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处罚,停业半年并撤销广州分所,罚款4.41亿元。这一处罚导致大量客户流失,尤其是国企和金融行业客户,转向其他会计师事务所。
农夫山泉的包装饮用水业务因舆论影响,上半年收益同比下降18.3%。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的去世引发了对娃哈哈的缅怀,导致农夫山泉销量下滑。公司还因恢复绿瓶纯净水的生产和广告策略,进一步损害了品牌形象。
上汽集团在2024年失去了国内汽车销量冠军的地位,被比亚迪超越。上汽的合资车企因产品节奏跟不上中国市场,尤其是新能源车领域,导致销量大幅下滑,而自主品牌未能填补这一空缺。
金龙鱼2024年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71.25%,创下历史新低。公司解释为原材料价格下跌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尽管销量增长,但营收和利润空间被侵蚀。此外,油罐车事件也引发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的担忧。
大家好,我是肖文杰,我是小亚本期是我们 2024 年中大盘点击的第二期进入到我们的保留曲目《诗意大公司》和往年一样,我们会分两周分别来讨论一下国内和全球的各五家一共是十家诗意大公司本周就是国内篇我相信还是有一些前两年没有听过这个系列的听友们再给大家介绍一下
我们这个策划选择大公司的要求主要是两条第一是规模要足够大这里的规模包括人员营收市值影响力等等很多指标第二就是说这家公司主要的失忆事件需要发生在今年另外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失忆大公司比如说英特尔因为我们今年已经用一整期专门的节目来做过系统的讨论了甚至在上周的简要盘点里面也提到过一遍
所以我们在这边就不具体的展开了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直接找此前的节目来回听另外呢在评论区以及一些社群的讨论里面经常能看到大家给我们出主意啊希望我们能聊一些时效性更强或者话题度更高的实习公司这里面存在两种可能性一种呢就是它可能不太符合我们前面提到那个挑选大公司的标准另外一种呢就是它的讨论度热度和实际情况之间可能有些差距
所以有些公司我们今天会简单聊两句但是他们可能真的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失忆大致把我们筛选失忆大公司的标准跟大家说了一下
那这么筛下来呢今年我们想要聊的五家国内的失忆大公司分别就是阿斯利康 普华永道 农夫山泉 上汽和金龙鱼那这五家公司入选的理由呢主要突出的是一个行业的代表性所以建议大家在听的时候呢不用特别在意为什么一定是他而是可以关注一下失忆背后的逻辑和背景就可以了那我们就开始吧这里是商业就是这样
那我们今天要讲第一家失忆大公司就是阿斯利康那阿斯利康中国 2024 年的处境我觉得用失忆来形容其实都有点轻了这家过去十余年在中国增长最迅猛的跨国药企其实正在陷入一场从上至下的监管的风暴或者说危机 10 月 30 日呢这场危机升级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就是掌管阿斯利康中国近十年的总裁王磊被带走调查了而在此之前呢
针对阿斯利康的调查其实已经持续了三年背后的关键词呢就叫做骗保案接下来呢我们就简单给大家梳理一下这个骗保案的始末是什么样的也可以帮助大家理解阿斯利康目前的危机《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相信很多听友应该比较熟悉啊它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反映了当时一些价格高昂的进口原盐药它没有纳入医保所产生的一些的问题那么在这个真实的事件发酵之后呢其实
我国的医保体系已经开始把一批疗效显著的原研药尤其是抗癌药纳入医保并且大大的降低了这些药品的价格这其中就包括阿斯利康研发的一款著名的治疗肺癌的药物泰瑞沙这款药 2018 年进入医保之后价格就是从 5.1 万元一盒降到了 1.53 万元一盒基本上这些患者是一个月就要吃一盒的这个降价的幅度其实非常的高之后又降到了 5580 元一盒
随着进入医保泰瑞莎的销售也从 2018 年的大约 25 亿元增加到了 2023 年的 182 亿元但是在进入医保的头三年如果一个患者想要用医保来报销来购买泰瑞莎的话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他必须去做一个基因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才可以
具体原因是因为泰瑞莎它是一款靶向药物同样是肺癌肺癌可能是由不同的基因突变导致它是不同的肺癌那所谓的靶向就是针对某一种基因突变所产生的癌症这个药物是有明显的疗效的所以它叫靶向药
泰里莎就是这样它是针对某种特定的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是非常显著的那么按照规定医院就要让患者去做一下基因检测看一下是不是这种突变如果是的话才能给你开这个药医保才能报销所谓的骗保就是阿斯利康的有一些医药代表联合了一些基因检测公司共同炮制了一些假的阳性检测报告这样
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患者通过医保来报销泰瑞莎的费用继而增加泰瑞莎的销量当然另外一方面也需要说明的是有一部分被调查的医药代表后来在这个接受调查的时候也称有一部分的假阳性报告呢其实是在患者知情甚至是要求的情况下出具的因为虽然当时医保有这个检测的要求但在实际治疗的时候其实一部分基因突变检测为阴性的患者他使用泰瑞莎也会有效的
而且检测本身也会有一定的误差有的患者从寻求深的希望的角度他总希望能够开这个药来试一试所以也会有这种知情的情况下开出的假阳性其实到了 2021 年整个医保目录也扩大了泰瑞沙的适应症范围即使你没有检测出那种特定的基因突变异也可以去使用泰瑞沙来治疗的对所以这个骗保的行为其实主要是发生在 2018 年至 2021 年之间之后其实没有这个必要了
从 2021 年起就开始陆续的爆出阿斯利康各地的员工因为泰瑞莎相关的骗保问题被立案调查的消息先是个人层面北京的医药代表高某他用假阳性报告偏取了医保基金 8 万余元后来是被判刑了地区层面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 2021 年深圳的医保局接到举报然后开始大规模的调查阿斯利康在深圳的整个销售团队
最后包括销售总监在内的 17 人的团队被全部带走调查此后福建江西等等区域也出现了这样类似的所谓骗保的窝案之后还涉及到了跟阿斯利康有合作关系的一些基因检测的公司到了 2024 年这个调查实际上是突然上升到了阿斯利康整个中国区的高管层 10 月 25 日另外一家要起百济神州的首席商务官英敏被调查
但他此前其实就是阿斯利康中国肿瘤事业部的总经理然后不到一个星期之后阿斯利康中国区的总裁王磊就被带到调查了那在这一系列的调查之后呢已经有数十名阿斯利康的员工被判诈骗罪根据他们庭审记录呢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这家药企的系统问题一线的销售之所以会大批量的制造这种假的阳性报告呢主要还是在上级销售负责人的知情默许甚至是支持之下完成的
尤其是地区负责人更是如此这个就是因为泰瑞莎在进入医保以后公司内部也定出了一个非常激进的销售目标而提高阳性率是提高销量的最直接方式我们看到媒体报道当中还提到过很多细节比如说有一个所谓的新星计划就在福建地区的销售负责人就供述他们会在送检单上面打一个五角星然后看到这个五角星检测机构就会直接给出阳性的报告
那么被带走这些公司管理层对此是否知情呢目前还没有司法部门的明确的定论但是泰瑞莎基因检测这个阳性率非常高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半公开的秘密了因为你某一个基因图片它到底有多少患者是阳性的其实有一个大致的研究上的有个比例的可能已经不太符合科学的这个分布范围了此外呢王磊治下德阿斯利康中国他很激进的这些企业文化也被在讨论中反复的提及
王磊是 2013 年加入阿斯利康的当时这家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药企其实正在面临一个比较困难的情况他的专利到期了然后业绩开始下滑王磊加入之后可以说是力挽狂澜尤其他一开始负责的是呼吸领域他大力推广了阿斯利康在中国的物化业务并且大幅的增加了肿瘤方面的投入泰瑞莎的快速获批和进入医保其实就是当中一个代表性的业绩
2014 年的时候阿斯利康中国的营收总额是 22.42 亿美元它到了 2024 年它的上半年就已经达到了 33.78 亿美元了而中国区在整个阿斯利康全球的营收占比呢已经从王磊刚加入的时候的 8.45%提升到了 13.91%成为了阿斯利康全球第二大的一个市场而在此次骗保安出现之后呢很多媒体都在报道阿斯利康从上至下非常激进的一套销售目标
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以及对于上级的绝对服从等等的企业氛围从我们私下的一些了解里面也经常听说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有毒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开头说过去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和此次的骗保案是息息相关的到这里我们大致给大家介绍了一下 2024 年阿斯利康中国面临的这个危机我不知道大家听完是什么感受我自己实际上想到了一部挺著名的电影就是 Spotlight 焦点
他讲的也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说的是 2011 年波士顿先驱报的特稿部门 Spotlight 他揭露了当地天主教会长期包庇和掩盖神职人员性侵儿童事实的这么一个故事在电影当中有一个关键词就是 System 系统记者发现了很多神职人员性侵的案例而且已经知道了当地的主教是知情的他们非常的气愤就想要赶紧把这个报道要发出来但是主编就坚持说
你必须要把整个天主教会这个系统从上到下掩盖的这个 system 能够揭示出来你才能发这个报道而且电影当中这个 system 还提升了一级就是在教会之外整个城市的方方面面是如何帮助他们一起来维持这个秩序掩盖真相以及压制边缘人的而斯利康的骗保案也是如此相比于高管是否知情更关键的是整个公司的销售体系企业文化乃至公司之外的系统是否使得此类事件成为必然
OK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家公司就是普华永道这两年很多重要的商业新闻已经变成了连续剧那像普华永道今年的失忆其实就是多年以来它在恒大审计问题上的一个集中爆发 9 月 13 日证监会和财政部是联合正式发布了对于普华永道的处罚公告
主要原因是因为在 2018 到 2020 年的恒大地产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普华永道中国是明知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不予指明并且发表了一些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等理由普华永道中国是最后被停业半年撤销了广州分所合计的伐木金额达到了 4.41 亿元这个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对于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开出最大的罚单因为
因为相关的口风已经流传许久所以市场对于这个罚单本身的预期其实是很明确的那值得讨论的主要是后续的一系列变化比如说客户的流失可以看到 2023 年普华永道还负责审计 107 家 A 股的上市公司而截至 2024 年的 11 月底里面已经有 74 家发布公告说我们要改用其他事务所来审计 2024 年的年报了
具体的行业背景上面大型的国企以及金融行业的客户在这方面流失是比较大的比如说中国人寿和中铁这两家公司之前都是用普华永道的他们合起来每年给公司交纳的审计费就接近 1 亿元除了上市公司普华永道此前还负责大量基金产品的财报审计根据 WIND 的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超过 2800 只公募基金解聘了普华永道去年的这些基金的合计审计支出费用
大概有 3.3 亿元客户流失了以后主要还是被安永德勤并马威这三大拿走的但是在整个国内的会计事务所的市场上今年最得意的可能是一家叫做荣城的本土所因为他们在 9 月份刚刚吸纳了普华永道资管业务团队的不少员工也就顺势拿下了一些客户这轮人员的流转包括今年 7 月普华永道亚太区中国区的换帅实际上都可以被视为处罚带来的后续影响
它的短期影响相对更加集中在国内市场但也很容易通过这些大客户的海外公司继续波及到其他市场并最终影响到普华永道的全球业务除了普华永道自身受到影响之外这个很大的罚单在整个行业里面其实也再次引发了一些经典的讨论一方面会计审计是遏制企业财务造假的堪门人这个确实责任重大但另一方面从合同上看
事务所就是受雇于上市公司提供服务的它这个乙方的地位以及事务所本身对于业绩可能有些要求这个都使它很难脱离甲方的影响做到监管要求的完全的客观独立其实在上市公司的财报当中不时还能看到一些持保留意见的非常规审纪结论那这就是乙方和甲方博弈的一个痕迹也维持住了最后一点的表面的和平但是在恒大的财报当中普华永道始终给出的是无保留意见
那丧失独立性的问题就比较突出了这个也是大客户模式在这种假与方关系里面最危险的地方专业的与方完全有可能通过长期的服务把整个财务粉饰乃至是造假的工作做得非常系统除非是像恒大这样这个甲方自己爆雷到几乎无法收场的地步否则外界是很难识破造假与否的其实
其实不仅是会计师事务所包括律所监管机构在内大量的第三方机构都面临类似的制度性政结普华永道的失算算是又一次敲响了警钟但这个政结本身目前还没有解开的可能
OK 讲完了阿斯利康和普华永道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家公司农夫山泉我们在今年年初讲东方数月的那些节目里面其实相对系统的讨论一下农夫山泉在茶饮料这块的布局从 2024 年的中报来看呢茶饮料目前对于农夫整体收入的贡献确实是更大了这里面有一部分原因其实是因为整个集团起家的包装饮用水业务今年后院起火了它
它的上半年收益同比下降了 18.3%而非常罕见的是农夫山泉直接把这部分业绩下滑的原因指向了舆论的影响数字上的分析大致是这样的舆情出现前的 1 月和 2 月整个瓶装水收益同比是增长了 19%但是整个上半年呢收益却掉成这个样子那也有业内人士给出过一个估算说农夫山泉上半年受舆情影响
应该损失了大约 70 亿元的收入去行的舆情我们也不用讳言主要就是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在今年 2 月份去世所引发的一轮缅怀和讨论在包装饮用水领域娃哈哈和农夫善权实际是多年的竞争对手了消费者对于这两个品牌的情感投射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创始人形象和相关事件的影响所以说宗庆后去世以后短时间内娃哈哈的销售必然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上升
那于清这方面想要给出一些更明确的直接规定呢就非常困难了因为除了一些自发的情绪的讨论之外呢农夫善权也不是只有娃哈哈这一个竞争对手比如说他比较大的一个竞争对手还包括了今年十月底去香港上市的华人仪宝另外关于娃哈哈本身的话题热点其实也很快就转移了嘛就大家开始讨论一些二代接班以及宗夫利益后面跟国企股东的竞合上面了
可能说在农夫山泉的内部真的能够感受到这种持续攻击带来的业绩影响但是外界的感受反而没有这么严重不知道是不是这方面的刺激太大可以看到农夫山泉在之后的大半年里一直在试图辟谣自正甚至是由公司创始人钟闪闪直接来喊话所谓的流量平台
让张一鸣承担企业文明的规则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些公关动作我们是觉得有一点唐吉科德大战风车的感觉如果是仅仅停留在公关动作可能还好今年农夫山泉在产品层面竟然还有过一个与之配合的混招就是打着恢复名誉的旗号恢复了绿瓶纯净水的生产
而且铺了一轮堪称七商权的广告这个广告的核心有两句 slogan 一句叫绿瓶有点甜红瓶更健康另一种叫多一种选择多一轮比较简单来说呢这个产品和广告就是想把农夫山泉长期做的天然水
也就是红瓶和娃哈哈做的这个纯净水就是绿瓶给严格的区分开来有点这种别来碰瓷的感觉啊真是很难想象啊就是这个舆情的压力要大到什么样的程度才会使他们做出这样的一个行为从成本上面来看呢天然水对于水源地的要求确实更高一些纯净水要求更低毛利也就越高嘛
但是非要在广告里面展现一种自己的左右互博还把它流传多年那个经典广告语农夫山泉有点甜就把这句广告语给破了我觉得这个行为属实是杀敌一千自损九百五关键这个敌到底是在哪里也很难来判断啊更主要的是其实对于一些农夫山泉长期的消费者来说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总有一种失望的感觉今年的农夫山泉让我们困惑的是为什么一个如此成熟成功的大公司
会这么突然且强烈地感受到舆论和流量的威力才决定如此不顾形象的与之殊死一搏这个事情确实不太能想得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反过来说如果说连农夫山泉都会犯下如此的大错那么其他的大众消费品牌就应该更审慎地思考流量时代的自处之道
好,那讲完农夫山泉以后呢,我们就进入今天的第四家失忆大公司上汽,上汽肖老师确实是有一点发言权我曾经在上汽工作过,所以把它选入年度失忆大公司,说实话心情有点复杂如果要在中国的汽车业选一个 2024 年表现最糟糕的企业,上汽未必是一个很肯定的选项
比如说最近搞的一地鸡毛的极越其实很多人都会在讨论吧但是我们觉得像极越这样的事情更多的是它的戏剧性比较强烈但从整个行业乃至中国汽车历史的角度来看今年的确出现了一个很有象征意义的转折点就是在 2024 年的前 11 个月上汽集团旗下的各品牌的累计汽车的销量是 353 万辆而
而比亚迪达到了 376 万辆,在仅剩一个月的情况下,上汽落后 23 万辆,基本上追赶无望。也就是说,上汽大概率会丢掉国内汽车销量冠军的位置,而此前它已经蝉联这一桂管长达 18 年。既然有蝉联 18 年,这种好事过程整个非常长,基本上覆盖了中国汽车市场腾飞的大半个行程。
2006 年中国汽车全年的销量其实才不过 720 多万辆嘛这个还不如我们前面讲到这两家车企 2024 年的销量总和呢是的 其实都接近于上期巅峰时期一年自己一家的这个销量的总和了
那在这十几年里面呢上期的成功当然是来源于自己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大胆突破也来源于开放的心态和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还有就是优于竞争对手的整体的人才素养但我觉得更重要的呢可能还是整个市场腾飞的一个红利
在加入 WTO 之后中国汽车市场的爆发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广大的合资企业的品牌而上汽则是把合资企业做得最好的中国车企之一但如今的失忆也正是因为过去几年随着新能源的浪潮合资车企在中国迅速的示威了所以说今年把上汽选入失忆大公司更多强调还是一个行业史视角的一个象征意义没错
接下来我们聚焦在上汽本身从数字的角度来感受一下这个时代的切换有多么的迅速那我们就选取两个时间节点来对比一下上汽的主营业务一个是 2018 年一个是 2024 年前者是上汽销量和销售的巅峰后者虽然没有一个完整的数据
但就目前公布的数据其实同期的对比依然可以看得比较清楚了因为上汽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集团要么肖老师还是给大家稍微介绍一下上汽的业务板块吧它当中涉及到整车销售的就是有一个具体的车的品牌的业务主要是包含这么几个部分第一就是三大合资公司分别是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 50 第二就是自主品牌的业务包括上汽乘用车
还有智己汽车还有上汽大通等等的此外呢还有一些商用车的公司那我们这边就不展开了那除了这个整车的销售以外呢上汽还有比如汽车金融的物流啊零部件板块就是华谊集团等等的这个呢后面我们就不具体展开了所以在整个集团里面应该还是合资公司的这个业务贡献是最大的吧嗯在 2018 年的时候其实非常的明显啊
三个合资公司贡献了绝大多数的汽车的销量在那一年呢上期的总销量是 705 万辆而三家合资公司加在一起呢就有 620 万辆占了大概九成左右吧那从营收上看呢三家公司贡献了 5840 亿元的营收占整个集团的三分之二那利润上面呢就更加夸张了
三家合资公司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因为他们是这个 5050 的合资公司嘛所以说归属于上汽这个部分的净利润加在一起就有 477 亿元这个数字是比整个上汽集团当年的综合收益要高出 200 亿等于其他都在亏就他们在猛赚是这样吗是的是的这个也就是所谓的靠合资公司赚的钱来养其他的这个本土自身的业务那这个当中的大头呢就是所谓的自主品牌的研发还有等等各项的投入
这个其实也是过去各大车厂的一个常态啊就是像在一井的时候其实各大品牌都已经意识到我们要做自己的自主品牌所谓的自主品牌培养这个一个新的品牌肯定需要很多的钱嘛
那么合资车企赚到的这个业绩和利润就是最大的资金的来源这我们也可以再回顾一下 2018 年整个汽车行业的背景当时整个市场里面最强势的也是合资品牌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是 42%那剩下的其实都是合资品牌的了当时上汽的三家合资企业常年可以位居全年车企销量排行榜的前四唯一可以跟他们竞争的就是同为合资的一气大众
讲完了 2018 年我们就来看一下 2024 年在今年的时候本土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 60%等于是这个格局已经完全逆转完全反过来了那在 2024 年的前 10 个月呢上期的三家合资企业他们的销量加在一起才 217 万辆只有 2018 年同期的四成而且这个当中如果细细拆分的话其实各个情况是非常不同的
上汽通用 50 有 98 万辆看上去最多的但它专供的是 10 万元或者说是 5 万元以下的低价市场而且它前几年其实已经经历了一个比较明显的下滑了而外方母公司最近风雨飘摇的这个上汽大众相对还比较坚挺它前十个月的销量是 88.6 万辆同比呢下滑了 8.7%还算是一个个位数的下滑而上汽通用则是断崖式下跌
它前 10 个月的销量只有 31.5 万辆只有前一年的三分之一所以是为什么是上期通用跌得这么厉害呢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主要就是这些合资车企的产品来源仍然是外资方的这个母公司而合资呢主要是做一些本土的研发那么外资方的这个产品尤其是新能源车已经完全跟不上中国的市场节奏了
像大众还有一些比较成系统的这个纯电动车的布局感觉大众在这方面还在努力呢还在努力但是的确像别克凯迪拉克和雪佛拉这三个品牌在新能源车不管是纯电还是混动这个方面都在和本土品牌的竞争当中是落于下风的所以说有一个比较直白的数字层面能看到的结论就是上汽的业绩下滑还是因为合资车企的整体衰落尤其是合资的品牌它本身有一些变化我觉得如果从数字上直观的看的话的确是如此
但这只是故事的一半另一半就是与此同时上汽自己孵化的本土品牌并没有崛起到足够的高度能够来填补合资车企下滑产生的这个劣势也就是说此前合资车企赚的钱其实没有在上汽内部养出一个足够强大的自由的业务这个奶孩子没有把孩子奶起来是的上汽的自由品牌其实在前两年销量是有比较快的增长的但主要依靠的是出口的大规模上升尤其是明觉在欧洲的表现
但我们现在都知道欧盟对于中国电动车开始征收这个反哺贴税当中对上汽的下手是最狠的那明觉在欧洲的销量会受到影响而在国内市场呢不论是此前的荣威非凡还是近几年推出的智集在市场上的表现都难言站稳脚跟四个字那离反哺整个集团更是遥远这可能是 2024 年中国汽车销量冠军一主背后更值得思考一面
如果说资金啊技术储备人才这些资源大型的国有车企其实当年是远胜比亚迪长城这些民营企业的更不用说当时还没有说这种造车新势力的介入嘛但是他们孵化这些本土品牌呢却几年以后大家发现没有取得相应的领先地位其实不止上企业另外几家央企和地方国企的这种车企都有类似的问题
那我们现在当然可以事后诸葛亮的来判断说正是因为这些国企他们的日子太好过了然后缺乏转型的紧迫感但还是那句话大象转身也未未晚 2024 年其实上汽其他的各家车企已经开始大力的缩减成本包括人力成本以求生存但要说紧迫感的现在其实已经足够了但汽车市场比六年前还是残酷太多了合资车企要扭转局面呢上汽自己这方面能发挥的作用实际上是有限的
而本土的品牌的提升一方面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另外一方面又面临激烈的竞争除了紧迫感以外上汽旗下的各个品牌都需要一些真正能够提振信心的王牌产品才能来找回领先的感觉
讲完了上期我们就进入最后一家国内的十亿大公司金龙鱼今年第三季度金龙鱼是交出了它上市以来最差的一份三季报公司单季的营收是 659.76 亿元听上去很大但是同比下降了 5.49%它期内的规模净利润仅为 3.34 亿元这个不仅创下历史新地而且同比下降了 71.25%这个让市场是有点恐慌的
公司层面对于营收下滑的解释是四个字量身价跌具体来说就是随着大豆豆油等等主要原材料的价格下跌他们的产品价格也在下降所以尽管看上去销售量是有增长的但是营收和利润的空间已经被侵蚀了讲到三季度普通消费者在粮油这个行业更有印象一个新闻应该就是油罐车事件我们简单回顾一下
当时《新京报》是在 7 月初有一个报道说是在国内的普货货车里面出现了食用油和化工产品混运然后罐体在换装液体之前没有彻底清洗的一些问题
虽然这个报道当时涉及的是一些其他的公司品牌但是也引发了金龙鱼的股价震荡在当年 8 月国务院食安办是对涉事的 7 家企业给出了行政处罚 11 月市场监管总局也拿出了新的强制性国标叫做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卫生要求油罐车事件本身可以说是告一个段落了但它的一个连带影响是
消费者又开始关心起基础的民生消费品的安全问题了这里的安全也不仅仅是特指产品质量它也有一些跟民族主义相结合的一些讨论惊动于作为一个有外资背景的大公司其实是会额外受到一些压力的
回到这个公司本身如果仅仅看三级报就评判它失忆了未免有些武断所以说我们再看一下过去三年的情况 2020 年至今的三个完整财年里面这个公司的毛利率以及扣飞后的净利率其实都在走低它的毛利率是从 12.33%掉到了 4.83%净利润是从 4.51%跌到了 0.53%以前经常听说良油企业是营收大利润薄
而金龙鱼我觉得这个已经不叫薄利了而是威利了另外金龙鱼的走低其实也证明了经济下行不仅仅会影响各类高价的可选的消费也会影响到平价的必选的消费只是这个传导的时间有先有后罢了可以看到这两年金龙鱼已经在尝试做一些转型和调整在它核心的良油品类上面三季度有一个动作就是金龙鱼明确增资了卤花目前它跟它的关联方香港家银已经合计持有卤花超过四分之一的股权了
金龙鱼和鲁华这两家公司的营收差距很大那是盈利的能力相当所以这个投资呢其实长期和短期的价值都很不错另外呢金龙鱼自己也在往这个调味品日化 预制菜中央厨房等等新的领域来做一些探索尤其是中央厨房这个实际上已经是 2020 年金龙鱼上市募资的
目标之一了当时的说法就是这部分在国内的投资可能会超过金融与此前 30 年在华投资的总和虽然说中央厨房本身跟金融与这个很大体量是很匹配的一个方向但是这个往下游走的思路对于公司的产品研发和渠道拓展能力实际上会提出更高和更新的要求所以这块我们觉得也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观察才会给出下一步的判断
到这里我们就把 2024 年国内的五家失忆大公司跟大家展开的聊了一聊除了这五家公司以外还有一些公司我们觉得也值得一提他们有可能没有那么多值得展开或者说没有那么的失忆但是他们在 2024 年所经历的一些事件我们就可以稍微展开讲一讲我们就展开讲两家公司吧一家是拼多多一家是 IBM 中国拼多多他如果被入选的话其实这个理由也不是那么的充实
总之有一些牵强对也可以选也可以不选吧如果说从股价的角度把它选进去的话有那么一点的道理但也有那么一点的牵强但如果从财报上面来看呢其实拼多多只能说在最近的一个季度略显动力不足主要是体现在它的业绩增速放缓第三季度的营收只同比增长了 44%那净利润呢只同比增长了 60%
而在二季度这两个指标同比增速分别是 85%和 144%很有意思的是在第二季度的财报说明会上拼多多 CEO 陈磊就已经警告过大家了此后公司的业绩不可能持续高增长盈利能力下降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提前做空自己的决定就是在市场上看来还是很新奇的而且确实在后面这个三季报上也得到了印证所以说就导致说最近一段时间把市场上对于拼多多的看法有些分化
拼多多一直以来都是那种敢于牺牲短期利益用速度来换取规模的那种公司此前的这个思路在中国国内的市场是很奏效的以至于阿里巴巴和京东现在也都开始强化了低价的业务线而现在呢他要在各个政府彻底反应过来之前把 Tim 这样的平台以最快的速度扑到全球消费者的眼前随着拼多多的营收规模越来越大战斗力也越来越强平台和供给侧之间的矛盾也势必会进一步深化
如果说拼多多最后还是证明了中国是内卷是消费市场的唯一出路的话这就真是一个残酷的结果了那聊完了拼多多呢我们再来提一提 IBM 中国其实它在 2024 年的事役是有一个明确的事件的就是在 8 月 26 日 IBM 全球企业系统开发部的副总裁在中国宣布 IBM
IBM 基础设施决定彻底的关闭中国的研发部门那有超过 1000 名的员工要面临被裁撤或转移的命运而在三年多前呢其实 IBM 已经关掉了中国研究院也就是说这家老牌的 IT 巨头在中国已经没有研发设施了 IBM 就是在行业里面是一个古早的名字那在 1990 年代和 2000 年代呢 IBM 中国在信息的基础设备软件咨询等等业务的发展都很迅猛
在很多行业都拿下了最主要的大客户比如说他在金融领域一度是垄断地位的但是随着 2010 年代开始流行的去 IOE 化他在中国业务就开始一步步的收缩了他目前主要能做的也就是咨询和售负服务这些方面了对的而且近几年收缩的态势是愈发明显的
2023 财年它的中国巨营收是跌了 19.6%2024 年上半年又跌了 5%另外一方面这个老牌巨头自身其实也面临着困局在 2024 年它已经提出了一个全球的大规模的成本收缩的计划可以说裁撤和转移中国的研发机构也就是这个一个计划的一部分近几年大型的跨国企业在华收缩乃至撤出其实并不罕见
IBM 只是其中又一个标志性的案例巅峰时期它在中国市场几乎是利于不败之地的它也是顶尖人才的向往之地而如今中国似乎变成了一个找不到增量的市场
OK,到这里我们就把 2024 年市益大公司国内篇的几家公司分析完了,再报一遍名字,他们分别是阿斯利康,普华永道,农夫山泉,上汽集团和金龙鱼。另外,我们也简要地谈了谈拼多多和 IBM 中国的一些情况。今年讨论的几家公司里面有三家都是传统的那种大型的跨国企业,它的中国区业务是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
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如何能在每个市场都能遵守本地法规和一些潜规则的情况下还能尽量做到全球一致形式不因为所谓的本地化而走向错误的道路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相信在全球边的部分我们很快会再次讨论这个问题商业就是这样我们下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