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白纸运动以来,中国政府对言論自由的控制日趋高壓,地方政府会迅速封锁消息,直到人潮散去才对外通报,使记者难以获取深入的信息,民众的知情权也受到压缩。
台湾记者的优势在于东方脸孔容易混入人群,初期可以更好地隐身观察;劣势在于口音与当地人不同,容易被识破。此外,台湾记者轮派制度导致与当地人的关系断断续续,不如长期驻留的外国记者熟悉当地环境。
中国政府采取‘原子化’管理,通过街道办、监控摄像头等手段,深入每个细节进行管理。事故发生时,地方政府会迅速封锁消息,直到人潮散去才对外通报,使记者的采访内容变得单薄。
网络时代使得信息传递非常快,传统媒体的存在空间变小。记者需要从网络平台获取信息,但同时也需要进行查证,因为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网络平台成为民众抒发情绪的渠道,但也增加了记者的工作难度。
言论空间紧缩对民众的影响深远,尤其是对当地媒体的采访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调查记者越来越少,新闻内容变得单一,民众的思想和观念也受到限制。这种管理方式使得社会进步的空间变小。
主持人:朱建陵/中央社國際暨兩岸新聞中心副主任 與談人:呂佳蓉/中央社記者 主題:中國言論空間緊縮 北京採訪實錄 中國政府自2022年白紙運動以來,對言論自由的控制日趨高壓,採「原子化」的方式,深入每個細節管理。當事故發生時,地方政府會迅速封鎖消息直到人潮散去才對外通報,不僅讓記者採訪的內容更單薄,也壓縮了民眾「知」的權利。 在這樣的環境下,為了持續產出新聞報導,記者們發展出了一套因應對策,例如在新聞現場,利用東方臉孔混入人群、不開口說話隱藏南方人口音並同時觀察群眾輿情,並在被盤查時,假扮路人,和公安打模糊仗,以策安全。 本集節目我們邀請中央社記者呂佳蓉與聽眾分享,中國近年對言論自由管控的程度,台灣記者在中國採訪的優勢與劣勢及當前中國社會的真實狀況。收聽本集特派談新事,帶您更了解中國大小事。 後製團隊:中央社影音中心 影音編輯:王昱文|文字編輯:艾昀熹 【相關報導】 官方壓制民間不支持 中國第四權持續減弱 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2412100332.aspx) ▶「特派談新事」IG圈粉/周永捷:搜尋 @plo1223 ▶意見信箱:[email protected]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r5rwe5o9zaj0812nm4bz3a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