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忠雄被視為傳奇人物,因為他在14歲就開始進行自然觀察與昆蟲研究,19歲來到台灣,並在台灣進行了大量的高山探險與自然調查。他是台灣最早發現冰河圈谷的博物學者,並在22歲時發表了關於玉山的動物地理學研究報告。他的著作《山雲與藩人》也成為經典,影響了後來的自然觀察與文學創作。
劉克襄對鹿野忠雄著迷,因為鹿野忠雄在14歲就展現出驚人的自然觀察能力,並在台灣進行了深入的高山探險與自然調查。劉克襄認為鹿野忠雄的成就與對台灣的熱愛,激發了他對自然生態與文學的熱情,並促使他花費多年時間追尋鹿野忠雄的足跡,完成《流火》這部作品。
鹿野忠雄在台灣的探險中,發現了冰河圈谷,並提出台灣曾經有冰河的理論。他還對玉山、雪山等高山進行了詳細的動物地理學研究,並在蘭嶼進行了長達200天的考古與民族學調查,發現了許多獨特的物種與文化現象。
劉克襄透過鹿野忠雄繪製的「著者踏查線圖」,追尋他在台灣的足跡。這張地圖展示了鹿野忠雄在台灣的探險路線,劉克襄透過對地圖的詳細分析,發現了許多隱藏的線索,並結合文獻資料,重新梳理了鹿野忠雄的探險歷程,最終完成了30萬字的《流火》。
鹿野忠雄選擇來台灣進行自然觀察,因為他在日本時發現台灣的自然環境與物種具有獨特性。他在北海道與南樺太的探險中,意外接觸到關於台灣的資料,並對台灣的昆蟲與高山產生了濃厚興趣。最終,他選擇來台灣就讀台北高等學校,並在台灣進行了大量的自然觀察與探險。
鹿野忠雄在台灣的探險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自然調查紀錄,特別是關於高山地理、冰河圈谷與原住民文化的研究。他的著作《山雲與藩人》成為經典,影響了後來的自然觀察與文學創作。他的探險精神也激勵了許多後人,包括劉克襄,繼續深入探索台灣的自然與文化。
劉克襄的《流火》透過詳細的文獻研究與實地踏查,重現了鹿野忠雄在台灣的探險歷程。書中不僅記錄了鹿野忠雄的高山探險與自然調查,還透過地圖與文獻的對照,揭示了許多隱藏的線索與故事,展現了鹿野忠雄對台灣的熱愛與貢獻。
鹿野忠雄在蘭嶼進行了長達200天的調查,發現了三種從未被記錄過的橡皮蟲,這些物種與菲律賓及南洋群島的物種有密切關聯。他的調查不僅豐富了台灣的生物多樣性研究,也為蘭嶼的文化與生態提供了重要的學術資料。
‧主持人:邱祖胤/中央社主任記者 ‧與談人:劉克襄/自然觀察學作家 主題: 走訪台灣山林 追尋鹿野忠雄的少年足跡 百年前,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來到台灣就讀高中,攀越台灣多座高山,將實地踏查經歷寫進調查筆記,為台灣留下了珍貴的自然調查紀錄。自然觀察學作家劉克襄耗時多年,細心梳理這位傳奇人物的資料,跟著鹿野忠雄一份調查報告中的「著者踏查線圖」,追尋他的足跡,完成30萬字的報導文學作品「流火──鹿野忠雄的台灣養成」。 本集我們將帶領聽眾一起回顧劉克襄研究鹿野忠雄並撰寫出「流火」的歷程,從他對鹿野忠雄著迷的原因,研究鹿野忠雄過程中獲得的新發現及他對自然生態觀察與文學的熱愛,一一向聽眾分享。收聽本集文化普拉斯,帶您了解這段跨越百年的自然觀察記錄。 後製團隊:中央社影音中心 影音編輯:黃晴|文字編輯:艾昀熹 開場音樂演奏:邱景珩 【相關報導】 1.劉克襄30萬字寫「流火」 追尋鹿野忠雄足跡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412060340.aspx) 2.劉克襄追尋鹿野忠雄足跡 紀錄片上山下海橫跨台日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412160341.aspx) ▶「文化普拉斯」FB圈粉:搜尋 文化普拉斯 ▶意見信箱:[email protected]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r5rwe5o9zaj0812nm4bz3a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