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文化普拉斯|流浪印尼60天 《人之島》舞出自我認同之旅 Feat. 王宇光

文化普拉斯|流浪印尼60天 《人之島》舞出自我認同之旅 Feat. 王宇光

2025/3/10
logo of podcast 中央社好POD

中央社好POD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王宇光
Topics
王宇光:我的童年很快樂,充滿色彩,因為從小喜歡戶外活動,例如去山裡跑、釣魚。在華岡藝校表演藝術科的學習中,我接觸到舞蹈,並發現自己對舞蹈的興趣。大學選擇舞蹈系是誤打誤撞,並沒有扎實的舞蹈基礎,但在雲門二的六年,我經歷了地獄般的磨練,不斷挑戰自己,提升舞蹈技能和表達能力。剛進入雲門二時,我需要在兩週內學會七個舞作的角色,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我的學習方式一直是从模仿開始。我選擇舞蹈是因為它能讓我透過身體表達情緒和能量。在舞蹈系學習專業訓練的過程中,我一開始對很多專業術語和動作都搞不清楚。 我覺得自己到现在好像都還沒有開竅,一直在努力學習舞蹈和創作。我想證明自己可以做到,這是我不斷挑戰自己的動力。我參加「流浪者計畫」是為了尋找一條與自己體重相同的魚,這個想法源於一個漁夫的傳說:每條大魚背上都刻著漁夫的名字。我選擇印尼是因為那裡有浪人參這種魚,它力量强大,象征著挑戰和自我較量。在印尼阿洛群島,我釣到了一條我认为刻有我名字的魚,與浪人参搏斗的過程中,我感受到獵人和獵物界限的模糊,以及彼此力量的平等對抗。印尼的这段经历启发了我创作《人之岛》这部作品。 《人之島》使用了印尼傳統宮廷面具,增加了舞蹈的挑戰性和象征意義。面具象征著身份的轉換和對自我的探索。 邱祖胤:作為主持人,我引導王宇光分享了他的舞蹈之路、創作理念以及在印尼的經歷。我提問關於他童年、求學、職業生涯以及創作靈感的來源,並對他的經歷和作品表示讚賞。我協助觀眾了解王宇光在《人之島》中所表達的自我探索和文化反思。

Deep Dive

Chapters
王宇光分享了他从童年到进入舞蹈领域的历程,从活泼的童年到在华钢艺校开始接触舞蹈,逐渐踏上舞蹈之路。
  • 王宇光的童年充满户外活动,喜爱钓鱼和山间跑步。
  • 他在华钢艺校首次接触舞蹈,选择表演艺术作为发展方向。
  • 在学校学习期间,接触了多种表演艺术课程,包括声乐和化妆。

Shownotes Transcript

‧主持人:邱祖胤/中央社主任記者 ‧與談人:王宇光/編舞家、微光製造藝術總監        主題:我的身體在島嶼之間流浪 「在海中,每一條真正的大魚,他的背上會刻著一個漁人的名字。」這個傳說,讓編舞家王宇光,背著釣竿,遠赴印尼獨旅60天,只為了找到一隻刻著自己名字的魚。過程中,穿梭多個島嶼間感受的文化衝擊,與對自己是誰的對話與提問,也讓他將這段迷惘編進最新作品《人之島》。 本集文化普拉斯,王宇光將分享他的舞蹈之路,從對舞蹈的熱愛、踏入編舞領域的原因,到在舞蹈作品《人之島》中設計的各項巧思。收聽本集普拉斯,帶您了解這段尋找自我的旅程。 後製團隊:中央社影音中心 影音編輯:黃永嵊|文字編輯:艾昀熹 開場音樂演奏:邱景珩 【相關報導】 出走是為了回來 王宇光編創舞作「人之島」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410010393.aspx) ▶「文化普拉斯」FB圈粉:搜尋 文化普拉斯 ▶意見信箱:[email protected])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r5rwe5o9zaj0812nm4bz3a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