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54年,第一隻混合多種恐龍樣貌、有著岩石般粗糙張裂皮膚的哥吉拉襲擊東京後,他便不斷透過大銀幕重返我們的記憶,帶來一次又一次的視覺衝擊,除了吸引怪獸迷,也經常引發核爆和戰爭意涵的討論。而到明年(2024),這隻已成為怪獸迷心中信仰一般存在的巨獸,就要邁入70週年。
不知道你對哥吉拉的印象是什麼?從昭和時期到好萊塢重拍,身高橫跨兩倍多;從文明的破壞者到地球守衛獸,角色定位也幾度位移,譯名也變來變去,更曾讓一些觀眾疑惑,但他始終是怪獸電影史上無法抹滅的身影。這集也邀請資深怪獸迷唐澄暐擔任「文化關鍵字」客座總編輯,用5個關鍵字聊聊哥吉拉背後的故事——
➤哥吉拉是如何誕生的?氫彈試爆、核武和東京大轟炸等戰爭記憶,和哥吉拉有何關係? ➤哥吉拉是如何命名的?「原子恐龍」、「葛茲拉」、「酷斯拉」、「海底鐵金剛」⋯⋯為什麼一隻怪獸會有這麼多不同的翻譯名字?到底 哥吉拉和酷斯拉是什麼關係? ➤哥吉拉是如何拍攝完成的?日本特攝 創造出了怎樣的電影類型,又是否會被當今的電腦特效取代?
客座總編輯|怪獸作家唐澄暐 製作團隊|楊惠君、邱紹雯、藍婉甄、陳韻如、汪彥成、江世民
🌟看電影:國家電影文化中心「哥吉拉影展——響徹世界的吼聲」節目詳情 https://reurl.cc/NyORGe)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