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中文讀報|【我的14歲】呂忠翰:打赤腳登上人生第一座百岳,和山成為交往一輩子的「好朋友」

中文讀報|【我的14歲】呂忠翰:打赤腳登上人生第一座百岳,和山成為交往一輩子的「好朋友」

2025/4/15
logo of podcast 誰來讀新聞 by少年報導者

誰來讀新聞 by少年報導者

Transcript

Shownotes Transcript

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

但其實我 30 歲才開始海外攀登比多數登山家起步都晚

我的成長道路很曲折,小時跟著阿公阿嬤住在鄉間害羞又喊蠻,小學考試有時只考一二分 14 歲做智力測驗還智力不足,大學也考不上但我很幸運投入實驗教育的舅舅把我帶進體制外的學校

遇上超强大的原住民老师让我和大自然交了朋友打开了学习的开关 14 岁那年我选择以打赤脚的方式登上人生第一座百岳自此确认了自己要用更纯粹的攀登方式来面对高山人生看起来好像绕了远路但却带我走到更向往的高度展开越来越喜欢自己的旅程

小时候父母到台北工作,我是在彰化鹿港乡间跟着阿公阿嬷身边长大的孩子因为脸红红肉肉,很像苹果,阿公都叫我 Lingo 身边的朋友也跟着阿国阿国,狗狗的叫我阿公阿嬷平时忙着务农,不太有时间管我

之一中,我的小学生活除了下课在校园里跑来跑去用橡皮擦屑动弄隔壁的女生进教室上课就开始睡觉那个年代体罚是家常便饭老师不管大考小考,老是要求 90 分起跳但我都是考一两分的那种多数时候我都在罚站罚血或是排队等着被老师打手心

到體制外學校改造被原住民老師打開學習開關 56 年底時我連一個句子都寫得不完整只能寫注音甚至注音還拼錯

成績實在太差,爸媽擔心我之後可能沒辦法進入一般的體制內國中就讀當時舅舅年俊雄在新店創辦森林幼兒園建議可以把我送到體制外的毛毛蟲學院今天的信弦種子親子十小,念書在那裡我才第一次知道原來上課可以不一定要在教室裡

当时体制外教育才刚起步,不像现在蓬勃发展。因为舅舅的关系,认识到发起四一灵教改运动的黄无雄教授,我很常跟着他们上街头参加各种游行,那段经历也一直影响到我现在在做的事情。

刚到种子的时候我没有朋友每天都坐在教室里发呆某天有位老师进来教室问我想到要干什么了吗

他带我仔细认识校园让我慢慢信任他才知道原来这里每位老师的专长兴趣都不同有的老师教中文教英文会带学生去钓鱼打篮球让我觉得好像也可以一起玩玩看老师让我知道这里的环境是可以到处跑的不用在意终身想要出去外面就出去准备好的时候进来就进来

哇,原来世界上有这样子的地方啊封印已久的灵魂好像终于被释放当时影响我最深的是一位原住民老师林亦贤他是乌莱地一位泰雅族的老师他满肚子的故事教我们怎么和野生动物互动

以及许多原住民的事情我记得有一回教室跑进一只很大只的臭青母林老师直接一手抓起把臭青母当龙卷风甩啊甩

然后丢在我们面前说赶快抓起来所有的小朋友先是哇大叫了一声接着我们一个个用小手掌一起把蛇压制住再把他抓起来超级有成就感的换作其他大人可能会吓坏或是叫我们赶快逃

但因为老师知道臭心母是无毒的所以才这么做这其实也是在教我们一件事情为不为险和经验与判断力有关林奕贤老师在山上会自己盖房子盖铁塔甚至自己做溜索是我们的偶像

我从小就开始跟着他动手做修水电也感受到原来大自然这么有趣什么都可以玩什么都可以自己来透过林老师的带领我一开始接触山就不是用登顶和征服的角度去思考而是透过原住民文化去理解怎么跟大自然共存那时候学习到的很多技巧无形中都成为我日后攀登高山的能力

雪山东风第一座百岳赤脚登顶与三娇朋友在种子念了几年爸妈想知道我是不是有被改造成功变得会读书了

14 岁那年,家人带我去师范大学做智力测验当时这个测验才刚引进台湾第一次操作电脑界面虽然很新鲜但我根本搞不清楚回答的规则就在键盘上乱按一通结果拿到了一个超级低的分数显示我智能不足

但这个结果并没有打击我因为我知道自己不是都不会只是不懂得操作电脑而已后来想想这个智力车反而救了我

因为爸妈不敢把我送回体制内国中也是在舅舅的牵线下我继续在体制外的苗栗全能中学就读全能是台湾第一所做登山教育的中学在这里我正式学习专业的登山技术走进登山的世界

全人的传统是每年秋季要去登一座百岳并且由学生全权负责写计划规划登山行程当时指导我们的欧阳台生老师从国外引进独立自主的攀登方式我那时体能就很不错渴望独立的心和登山培养的自主性一拍即合吸引我认真练习

在国高中阶段就已经登过雪山大坝尖山玉山北道南湖大山等台湾百岳记得第一次和百岳相遇也差不多是在 14 岁当时站在通往雪山东峰山顶的岔路口我思索许久我的第一座百岳要怎么登上去最后决定打赤脚走上去我想到自己是来自于乡下的小孩

放学路上我们最常把鞋子拎在肩上打赤脚走路回家我应该用自己的天性来跟这座山接触对话就这样全校就我一个人打赤脚登顶这对我意义非凡当时光着脚走在山路上石头压在脚掌上的感觉到现在都很深刻

这个第一次经验为我之后选择更纯粹的方式登山埋下了一颗种子只要情况许可我会以无氧方式攀登 8000 公尺以上的高山更以平等的方式来接近山林因为登山原本就不是只为了登顶或站在山顶上拍照打卡

我想要认识山把山当朋友和山分享我的想法也想知道山的回应好比说我用无氧的方式挑战身体的极限山可能带来暴风雪或给我各种考验那我会试试看自己能不能做到什么程度如果真的不行就下山毕竟我不需要赢过这位山的朋友也不需要一直留在山朋友的家里

打工、阅读、练功、暴风 4 的成长期从种子到全能,我最大的改变是建立了信心虽然还是不多话在国小,因为我是同学中年纪最大的林老师什么事都叫我带头先做在全能时期,我渴望独立生活所以放假就留在学校打工赚钱

我很喜欢留在学校因为住在家里爸妈总是过度关心问东问西放学后同学都走了是我觉得最自在的时刻我们学校很漂亮时刻非常安静好像全部都属于我一个人的

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那时候的我学会用割草机全校的草皮都是我整理的甚至教室的木头地板也是一片一片锯出来铺上的这些事情都要自己想办法从零开始去完成想想很有成就感要让现在这代的小孩做这些事情很难多半大人都弄好了学习的路径也固定化

孩子学习的机会反而变少了从小我都被认为不会读书其实只是开窍比较慢不适合体制内的教学方式

实验学校让我从自然环境中学习知识也让我慢慢爱上阅读我记得自己第一本阅读完的书是《少年小树之歌》这本书描述小男孩小树与爷爷奶奶在山中生活从自然界领悟生命的奥秘和人生道理爷爷带着主角小树去理解大自然的法则调整自己的生活步伐和山林融为一体

这和我自己的成长背景很相近我记得书中有一段文字画面很美山在热轰轰的晨移照耀下开始膨胀发出"啪"的声响并且伴随着它长长的呼气声朝天空吐了一缕一缕的蒸汽当阳光解除了与树木们死气沉沉的冰封盔甲时

山海蹦蹦底低雨了几声爷爷一直注意着这一切我也一样我们还留神倾听随着林间低声呼啸的城间微风各式各样的声响山正逐渐理活起来了爷爷轻声地说眼睛仍是专注望着山没错我达到

他复活了突然间我发现自己和爷爷共同拥有了这种感觉却是大部分的人从未经历的我一直对大自然很有兴趣所以我也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徐仁修写的探险书等这些书都是陪伴我度过青少年时期很重要的养分这大概可以证明 14 岁那年的智力测验一点也不准吧

上大学梦碎,从木工师傅转为登山教育我的登山技术和知识在全能时快速累积当时我觉得自己体能很强而到海外探险一直都是我的梦想如果高中毕业后就能投入海外攀登很可能 25 岁前就已经完成全世界 14 座 8000 公尺山峰的攀登记录

但爸妈一直认为出国登山太危险希望我好好读书考大学而且海外攀登需要有经费我没有资源可以支持也只好向现实的生活压力低头先去准备考大学结果大学两度落榜成为我人生中蛮大的挫折特别是重考时在补习班窝了一年

最后分数其实考了也不差觉得蛮有信心自以为志愿卡随便填写都有大学念 100 个志愿天真底只填了 13 个最后一间学校都没上当时觉得天崩地裂对念大学的美好想象一夕梦碎最快把我拉到现实的是爸爸他没有太多指责只淡淡的问我要不要再读一年

如果没有想要再读,那就去做工那时候我也拉不下脸来,那就做工吧爸爸早年是蛮厉害的木工师傅搬到台北后在市场杀鸡就这样,我大概七八年的时间都在做木工我的个性最大的优点就是很愿意帮忙也很肯学,大概学两三年就出师了

做工几乎没有时间登山但我始终没有放弃出国的梦想只是务实地认为必须要先赚到钱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我考证照变成木工师傅甚至觉得要提升技能想到国外学室内设计目标是向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学习他过去也曾是木工师傅但最后出国计划还是失败了

后来全能中学邀请我回学校指导户外探险与体育就这样绕了一大圈又把我带回体制外学校带回三人面前只是这一次我是以老师的身份这个决定对我爸妈来说是第二次打击

他们原以为把我拉回正轨安分做个木工其实每个月赚七八万不难但回到学校当代理老师一来薪水不稳定二来他们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过去我去做危险的事情

但是我经常看台湾的教育想着下一代的小孩成长我自己是过来人如果台湾九成的小孩都是循着传统教育体制长大台湾是没有希望的我觉得自己这一代人有责任回到体制外去撑起这个反体制的力量

30 岁正式成为专业高山探险家我开始踏入专业的高山探险领域差不多已经 30 了时间算蛮晚的但是回头来看每个阶段的我都像是在为此做准备登山教育的核心是自主

但我们的文化很难真正放手相信孩子而我从小就一直在寻求挣脱父母自己做主的机会我一直维持着很好的观念与体能所以我很快就能接上

2012 年回到全能教书后我先和几位好朋友相约攀登北美第一高峰迪纳里山圆了久违的海外攀登梦想也看到来自世界各国攀登家的模样深深触动内心在站稳第一步后无论是对自己的技术还是对台湾人跨足到更大的世界舞台都充满信心

2013 年入选 Oduna 赞助的 8000 米攀登计划我登上了第一座 8000 公尺高峰是全球第 13 高峰 G2 加速布鲁二峰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台湾人攀登 G2 的记录这次攀登不仅代表台湾的新记录途中更碰到队友黄文成登顶后失足滑落的意外 8000 公尺高山上考验着人性与抉择

究竟该不该救该怎么救最后成功救回队友的经验也证明了我始终深信比起登顶更重要的是平安下山由自己来述说这些精彩的故事

谈到冒险,很多人以为我是不怕危险事实上,我最常说自己最怕死了但是我更害怕惆怅不前而不敢汗相未知失去冒险的勇气我从很小就知道面对死亡是什么感觉

从儿时乡下家里会杀鸡杀鸭来吃到曾经全程目睹饲养的小狗因为误食毒药被医师宣告无救眼睁睁看着狗狗从还有意识挣扎全身像炸裂开撑到极限瞳孔也睁到最大直至最后慢慢的死去那种冲击很直接

但對我來說又有點美是一種會想讓人好好珍惜那種逝去的美為什麼不爬山呢?希望能撐起下一代的勇氣我從以前到現在每次出發遠征都幾乎很少打電話回家報平安很不喜歡家人問我在哪裡爸媽總是覺得我這個孩子出去就是不見了回來好像撿到我也不太希望他們太擔心

2024 年我失去了最亲近也是最好的登山伙伴张元直元直是我学弟几乎亲如家人他母亲是我的干妈我是最早接到他发生意外消息的人但多年的相处我们有深厚的理解和默契也曾谈过这一刻如果来临希望处理的方式

第一时间我尽快启动留守团队陪伴原子家人至于自己至今仍会在梦里和原子相遇有时忘了他已不在身边从事探险教探险教育我知道面对死亡是不可逆的结果所以更会珍惜现在也尽可能把自己最好的所有会的东西分享给大家那就足够了

总结人在世间上不过两条路一条是人与人争活在一个互相勾心斗角争夺资源的世界另一条是人与事争就是论事解决问题的能力世界才会进步如果是相同的终点我会希望现在选择可以帮助当代向前推进撑起下一代的勇气打开胆试教育的想象

常常会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爬山我只是想反问为什么不呢现在的教育体制把面对大自然的真诚删掉了让人忘记回到山里其实是很正常的事给 14 岁的自己一段话

阿國你做得真棒不管別人的話有沒有聽懂都願意先聆聽把自己當作一塊海綿願意去做去吸收另外你不要再害羞了如果能有更多開口的機會講話理解世界的速度會快一點也不要害怕失敗不要被父母給的情緒壓抑住或是想要去迎合他人反而你會有更好的機會的

我的 14 岁专栏介绍 14 岁国中二年级俗称中二病的好发期

希望自己独一无二却还不够自信和坚定身体和心理都是小孩以上成年未满的状态这是串联纯真和成熟的交界走过这里也许前途豁然开朗也许依然懵懂不清无论如何千万不要太担心人生没有最佳路径这个专栏是写给现在、曾经以及即将迎接 14 岁的你

這個專欄裡的每一個大人都和你有過一樣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