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of episode 中文讀報|【我的14歲】楊恩誠:媽媽的小庭院和《讀者文摘》的書,帶我走進昆蟲的大世界

中文讀報|【我的14歲】楊恩誠:媽媽的小庭院和《讀者文摘》的書,帶我走進昆蟲的大世界

2025/1/15
logo of podcast 誰來讀新聞 by少年報導者

誰來讀新聞 by少年報導者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Topics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父母親都是農會工作人員,家境不錯,父母的教育方式很開明,尊重孩子們想做的事。我的童年是在家裡的小庭院度過的,那裡種滿了花草樹木,還有爸爸養的蘭花和媽媽養的鴿子、兔子等,這小庭院也成了我的秘密基地,我經常在這裡抓蟲、抓蛇、養雞、養狗,這些經歷培養了我對自然的興趣。 小學四年級時,爸爸送給我一本《動物行為》的書,雖然當時看不太懂,但我非常喜歡書中的圖片,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昆蟲相關的知識,也開啟了我對昆蟲研究的興趣。我的求學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高中時期的數理成績很差,物理甚至考了零分,但因為對生物的熱愛,我還是選擇了繼續學習生物相關的知識。 大學聯考時,我考上了中心大學昆蟲系,當時我並不清楚這個系所的未來發展,但爸爸的一句話『這個好啊,念這個可以幫助到农民』,深深影響了我。大學期間,我開始在實驗室做研究,發現自己對神經生理學特別感興趣,並立志要出國深造。 在澳洲留學的六年裡,我完成了博士學位和博士後研究,並在十年之前解開了蜜蜂消失之謎,證實了一種農藥會導致蜜蜂迷航,這項研究成果也促使歐盟禁用這種農藥。我的研究不僅幫助了養蜂業,也對環境保護和農業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我的父母親一直以來都非常支持我的選擇,他們從未因為我選擇的道路與眾不同而感到擔心或失望,這讓我能安心地追求自己的夢想。現在,我的孩子也選擇了與眾不同的道路,他熱愛繪畫,每天都在家裡創作,雖然這條路並不容易,但我依然選擇尊重和支持他,就像當年我的父母親支持我一樣。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我們不應該用單一的標準去衡量每個人的價值,更不應該用自己的想法去限制孩子們的發展。年輕一代的想法和我們不同,他們所處的環境和我們也不同,我們應該用更包容和理解的心態去面對他們,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和鼓勵。

Deep Dive

Chapters
杨恩诚教授的童年是在一个开明的农家环境中度过的。他的父母从事农会工作,外公外婆也都在农业相关领域工作,这为他日后的昆虫研究奠定了基础。他从小就喜欢在自家的小花园里探索,养育各种小动物,并在外公留下的实验器材中进行简单的实验,这些经历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未来。
  • 出生于农会世家
  • 父母开明,尊重孩子兴趣
  • 外公是水利工程专家,热爱研究
  • 拥有一个充满自然元素的小庭院
  • 儿时阅读《动物行为》书籍

Shownotes Transcript

現為台灣大學昆蟲學系特聘教授的楊恩誠,是解開「蜜蜂迷航之謎」的昆蟲專家,然而,他並非從小就對昆蟲情有獨鐘,而是在父母開明教養下,走上了這一條路。回想起自己人生第一次與蜜蜂的接觸,是小四時父親送他一本《動物行為》的書,雖然當時還看不太懂,但是光翻照片也很開心。

在本集讀報,你將聽見楊恩誠的成長故事,如今作為人父的他,又是如何看待下一代的教養呢?

🌟「我的14歲」專欄介紹🌟

14歲、國中二年級,俗稱「中二病」的好發期,希望自己獨一無二,卻還不夠自信和堅定,身體和心理都是小孩以上、成年未滿的狀態。這是串連純真和成熟的交界,走過這裡,也許前途豁然開朗,也許依然懵懂不清,無論如何千萬不要太擔心,人生沒有「最佳路徑」。這個專欄是寫給「現在」、「曾經」以及「即將迎接」14歲的你,這個專欄裡的每一個大人,都和你有過一樣的心情。

🗣 讀報人|楊恩誠

📍 讀報文章:【我的14歲】楊恩誠:媽媽的小庭院和《讀者文摘》的書,帶我走進昆蟲的大世界 https://bit.ly/4hgt7Kt)

📮 許願池留言就有機會獲得好禮:https://forms.gle/t7cp5vBxwFZhs4B97) ✅ 訂閱《少年報導者》電子報:http://eepurl.com/idk8VH) 💰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bit.ly/3Hkt5Tk)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