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全與若喬共同探討人工智慧如何融入媒體素養教學活動,分享了第六屆高中生媒體素養營的經驗,主題為【善良的考驗-以人為本的AI實作】。營隊中設計了多個活動,讓學生體驗AI工具的應用,並反思AI可能帶來的倫理問題。他們認為,媒體素養教育不應僅止於傳達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分析辨別的能力,以及面對未來挑戰的素養。在活動設計上,他們注重學生本位,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習和反思。他們也觀察到,學生在面對AI議題時,展現出對社會責任和倫理的思考,並提出具體的AI規範建議。
若喬分享了她從歷史老師轉換到媒體素養教育工作者的經驗,以及她如何將108課綱的媒體素養論述應用到營隊活動設計中。她強調媒體素養不只是技術層面的學習,更包含倫理素養和批判性思考。她詳細描述了營隊中關於AI偏見和偏誤的討論,以及如何引導學生區分bias和prejudice,並理解大型語言模型的運作機制。
麒全則從營隊主視覺設計、活動設計理念等方面分享了經驗。他提到,主視覺設計中AI生成的機器人形象,以及顏色對比的運用,都旨在傳達“善良的考驗”這一主題的內涵。他還詳細介紹了營隊中兩個核心活動:‘那些不夠善良的選擇’和‘未來世界的考驗’,並分析了學生的參與情況和反思。他認為,這些活動有效地讓學生體驗到AI工具的應用,以及資訊真偽辨別的重要性,並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他們共同總結了高中老師在運用AI工具進行教學時應注意的事項,包括學生的電腦基礎能力、教師自身對AI工具的熟悉程度,以及教學設計的測試和調整。他們也深入探討了“善良的考驗”這一主題的意義,認為在AI時代,培養學生對自身價值觀的堅守和對倫理的思考至關重要。
若喬從自身教育背景出發,詳細闡述了媒體素養的內涵,並結合108課綱,強調培養學生善用媒體科技、具備倫理素養以及批判性思辨的能力。她分享了營隊中關於AI偏見和偏誤的討論,指出大型語言模型的運作機制以及可能產生的偏見,並強調教師應引導學生區分bias和prejudice。她還分享了營隊中讓學生製作Podcast的經驗,認為Podcast是讓學生展現媒體素養和傳遞正向影響力的良好方式。
麒全則從營隊的整體設計和活動執行方面進行了分享,包括主視覺設計理念、活動設計目的、學生的參與情況以及反思。他詳細介紹了“那些不夠善良的選擇”和“未來世界的考驗”兩個核心活動,並分析了學生的表現和回饋。他指出,這些活動旨在讓學生體驗AI工具的應用,學習資訊真偽辨別,並培養批判性思考能力。同時,他也分享了高中老師在使用AI工具進行教學時應注意的事項,包括學生的電腦基礎能力、教師自身對AI工具的熟悉程度以及教學設計的測試和調整。
最後,他們共同探討了“善良的考驗”這一主題的深層意義,強調在AI時代,培養學生對自身價值觀的堅守和對倫理的思考至關重要。他們認為,營隊的成功之處在於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習和反思,並在過程中產生對AI倫理和社會責任的思考。
Deep D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