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儒法之争,中国思想的历史脉络 EP12

儒法之争,中国思想的历史脉络 EP12

2022/4/8
logo of podcast 自由意志,有趣灵魂

自由意志,有趣灵魂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期内容摘要:

00:00 - 14:00 杨度反儒 杨度迷信权术想当帝师

礼法之争实为儒法之争

劳乃宣更像是儒家,杨度更像是法家。

杨度迷信权术想当帝师

杨度,《湖南少年歌》。我家数世皆武夫,只知霸道不知儒。家人仗剑东西去,或死或生无一居。归来师事王先生,学剑学书相杂半。

王先生就是王闿运,提倡帝王之术,将帝王之术传给了杨度。帝王之术的两个特点:一是蔑视道德和理性,迷信专制权力;二是相信权力万能,但是不忠于某一个帝王。

王闿运早年劝曾国藩篡权称帝,被曾国藩拒绝。杨度反对共和,但是不忠于清室。

杨度迷信武力崇拜野蛮

杨度留日,喜欢西方的,不是民主共和而是权谋与武力,谁最野蛮谁最牛。将法家的霸术理论和西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融为一体,形成了他的价值观。

毕相、拿翁尽野蛮,腐儒误解文明字。欧洲古国斯巴达,强者充兵弱者杀。雅典)文柔不足称,希腊诸邦谁与敌?区区小国普鲁士),倏忽成为德意志。儿童女子尽知兵,一战巴黎遂称帝。内合诸省成联邦,外与群雄争领地。

清末中国人曾对西方幻想过度

于今世界无公理,口说爱人心利己。天演开成大竞争,强权压倒诸洋水。公法何如一门炮,工商尽是图中匕。外交断在军人口,内政修成武装体。民族精神何自生,人身血肉拼将死。

巴黎和会时,之前对于西方的仁义过于美好的幻想破灭。

杨度是道德虚无主义者

杨度认为拳头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蔑视文明,崇拜野蛮。这是在用霸道反对王道,野蛮反对文明。

14:07 - 29:08 脱儒入法 康有为眼里秦始皇时代最自由

中国礼法之争带有日本明治色彩

日本的法典之争,先于中国的礼法之争,是邀请外国人修改日本的法典。但是他是在明治晚期发生的,即将进入大正民主时期。他既反家长权,也反皇权。而杨度,只反礼法,不反皇权。

启蒙在新文化运动之前已转向

杨度首先反礼教,但是是站在皇权的角度,而不是民主。来自皇权的反礼教,几年后变成了民主派的呼声。就是从杨度开始转向的。

从西儒会融到西儒对立

最开始的启蒙从鸦片战争开始,提倡民主共和,反对秦制。到辛亥革面告一段落。

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就是反礼教,反儒表,提倡个性解放,是从日本传过来的。

启蒙的转向是从甲午、戊戌开始,日本对中国开始产生更多影响。国人从直接学习西方变为从日本中介学习西方。 第一次世界大战凸显西方有很多问题。

从反法之儒到脱儒入法

康有为在民国以后开始夸赞秦制,自秦汉已废封建,而人人平等。秦始皇时代是最自由的时代。

在陈独秀看来,整个西方文明史都是由鲜血写成的,除了会打仗,没有别的。

以前的人们羡慕的是温情脉脉的西洋,以后的人们羡慕的是杀气腾腾法家化的西洋。

29:16 - 40:37 反儒潮流 西、儒拼命对立是认错了敌人

陈独秀反儒与法家异曲同工

陈独秀:儒者不尚力争,何况于战。陈独秀称赞西方的博爱也从反儒的角度来说。

反法之儒被反西之儒取代

个性解放走向国家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反专制,把专制当做皇帝个人来反对,反对家天下 ,缺乏对大共同体扼杀个人权利的批判。

民族利益压倒个人自由

五四时代,反对家长权,也反对皇权。但是对家族可以讲自由,对民族不能讲自由。个人自由要服从民族大义。

40:44 - 51:52 以俄为师 两次帝制复辟激起民粹情绪

苏俄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的新老师

新文化运动的变化是,前期受日式自由主义影响,后期变成了俄式的社会主义为主流。

两次帝制复辟激起民粹情绪

大共同体本位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原来以国家利益为本位,现在变成以人民、革命的利益为本位。打压自由的主要不是民主或救亡的需要,而是民粹的倾向。

大群面前不能有大独

新文化运动后期,大群也不再能容忍大独。

日本式个人主义靠不住

中国没有接受日本大正民主时期的自由主义,当时已转向俄式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