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65 记忆:是事实的存储,还是想象的重构?

65 记忆:是事实的存储,还是想象的重构?

2025/1/13
logo of podcast 策展这门课

策展这门课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A
Abby
G
Ginger
Topics
Abby: 我和Ginger最近参与了一个关于死亡、记忆和物件主题的Open Call活动,在参与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大型艺术机构在组织公共活动,特别是参与式活动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准备不足、流程混乱、缺乏筛选机制等。这些问题导致参与者无所适从,也影响了活动的深度和质量。我们认为,即使主题宏大,也需要更充分的准备和更清晰的流程,对参与者负责。 此外,我们还讨论了艺术创作中虚构与现实的关系。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一些艺术家的作品,他们以真实的历史资料为基础,结合虚构的元素,呈现了关于死亡和记忆的独特视角。这引发了我们对虚构在艺术创作中作用的思考。虚构可以治愈创伤,释放被压制的个体叙述,但需要建立在尊重事实和逝者的基础上。虚构的度和方向需要把握,创作者需要对所使用的资料和事件负责。 电影《破地狱》中男主的态度转变,以及他对传统习俗的反思,引发了我对自身工作和艺术世界主流思想的质疑。我开始反思自己所拥护的艺术主流思想是否真的有益于我,是否应该用更辩证的思维方式去看待艺术创作。 总的来说,这次Open Call活动和对相关艺术作品的调研,让我对死亡、记忆和物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对艺术创作中虚构与现实的平衡有了新的思考。 Ginger: 我对死亡和记忆的调研主要通过小红书进行,关注国内关于死亡的反思。我调研了一位艺术家,她通过记录城市街道的变迁,试图唤起老人们的记忆,但效果不佳,这启发我思考调研方法和受众选择的重要性。 另一位艺术家创建了一个平台,用于保存已逝者的社交媒体动态,以此疗愈自身创伤。他的经历让我对死亡和创伤有了新的视角,开始关注正在经历死亡或目睹死亡的人们的心理状态。 在对艺术作品的调研中,我发现虚构在艺术创作中具有强大的力量,可以治愈创伤,释放被压制的个体叙述。艺术家们通过虚构,将现实和虚构编织在一起,呈现出多重视角和可能性。但虚构需要建立在尊重事实和逝者的基础上,需要把握好虚构的度和方向。 电影《破地狱》和《人生大事》都涉及死亡主题,但虚构的程度和方向不同,对观众产生的影响也不同。艺术创作中虚构的度和方向需要把握,创作者需要对所使用的资料和事件负责。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记忆被认为是想象的重构而非简单的事实存储?

记忆不是对以往事实的简单储存,而是对这些事实富有想象力的重构。每个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先前获得的知识带入眼前的文本中,这种已有的知识相当于背景知识。记忆的重构过程受到个人经验、情感和认知的影响,因此记忆往往带有主观性和创造性。

在策展活动中,为什么组织方的准备不充分会影响参与者的体验?

组织方在活动中的准备不充分会导致参与者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例如,活动形式突然从线上改为线上线下结合,且时间安排紧张,参与者无法充分准备。这种不确定性不仅影响参与者的体验,还可能导致他们对活动的专业性和组织能力产生质疑。

为什么虚构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疗愈和释放创伤的作用?

虚构在艺术创作中能够通过想象和推测性的表述,释放个体被创伤压制的叙述。艺术家通过虚构故事,设想出与当下现实不同的未来愿景,帮助个体从过去的创伤中解脱出来。这种虚构的力量不仅能够治愈创作者,也能为观众提供新的视角和情感共鸣。

电影《破地狱》如何通过虚构和现实的结合探讨死亡和传统?

《破地狱》通过虚构和现实的结合,探讨了死亡和传统的关系。电影中的男主角最初以商业化的态度对待殡葬行业,但随着剧情发展,他逐渐打破传统桎梏,以更人性化的方式处理死亡。电影通过虚构的情节和角色,揭示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并呼吁对死亡和传统进行更深刻的反思。

为什么虚构的力量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减弱?

虚构的力量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减弱,因为人们更关心与自己实际相关的事情,而非他人的故事。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体更倾向于关注自身的经历和现实问题,虚构的故事和想象力的表达逐渐被边缘化。这种趋势反映了现代社会对真实性和实用性的追求。

Chapters
本期节目讨论了策展人 Abby 和 Ginger 参与的一次开放式征集活动,主题围绕死亡、记忆与物件。活动最初的参与形式与最终呈现方式存在出入,引发了她们对于大型艺术机构组织公共活动,特别是参与式活动时出现的问题的思考。
  • 开放式征集活动的参与形式与最终呈现方式存在出入
  • 大型艺术机构组织公共活动时出现的问题
  • 关于死亡与记忆的讨论

Shownotes Transcript

记忆不是对以往事实的简单的储存,而是对这些事实富有想象力的重构,每个人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把他先前获得的知识带入眼前的文本之中,这个已有的知识相当于背景知识(Domansky & Welzer,1999:11-12)。(摘自《扬·阿斯曼的文化记忆理论》) ,金福寿)

主播:

Abby & Ginger 

⁠⁠https://curatingmatters.com⁠⁠)

Reference

  1. 《瑞华公寓2021》,王叶子

2.《Dear Franklin》, Kurt Tong

  1. 《船民》,阮俊

  2. 紀念帳號 代理人, )https://blog.inskeeper.com.tw/current/digital-legacy-on-facebook/

  3. 电影《破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