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AI算命,能算出点什么?

AI算命,能算出点什么?

2025/2/24
logo of podcast 界面文化|编辑部聊天室

界面文化|编辑部聊天室

AI Chapters Transcript
Chapters
本段探讨了从古代占卜到AI算命的演变,以及人们对命运可计算性的看法。通过对古代文献和AI算命工具的分析,展现了人们对预测未来的持续需求,以及对自身力量的乐观态度。
  • 古代占卜方法多样,并非完全相信结果
  • 占卜文化体现了人定胜天的乐观精神
  • AI算命延续了传统占卜的需求,融合了不同体系

Shownotes Transcript

他觉得数据越多算命越准就那个风水大师他认为就是就算是网上算命也需要大数据命运是可以被计算的吗那可能以前的人说是不可以的那现在又变得可以计算了然后死亡是可以计算的吗好像现在也变得可以计算了好像这个是一点点曲昧的过程

就像友发老师刚才说的以后的人观念可能会改变他会不会说反正我用了这个 AI 我自己也在用 AI 那我生成的东西也可以喂给 AI 那不就是 AI 生成的东西又喂给 AI 连续循环你给金庸输入一个基督山伯爵和武侠小说他写出来的就是年成爵吗这不就是金庸作为一个武侠大模型被输入投入了更多数据之后写出来的东西吗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新一期的编辑部聊天室这一期想跟大家聊一聊 AI 算命身边的人开始大规模使用 DeepSeek

很多人都用它来算命所以就是还蛮好奇大家现在有没有在用而且我觉得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在大家看到这么先进的科技工具的时候第一反应是用来算命这种传统和古老的需求所以我觉得人类是在面对这样子的工具的时候是怎么去面对它的和它的心态我觉得也挺有意思值得讨论的

我前几天就一直看关于算命的书一个是叫这个《债问苍天》出土为善中的数数文化还有一本是这个叫《渔畜思源》相足风水与地方记忆我就觉得这个还挺有意思就是说呃说现在 AI 出来了大家都在用它算命但其实我们在很久以前用各种各样的东西做在算命嘛最开始的时候是用甲骨然后后来呢又发发明了这种周易啊

然后后来还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去问这个梦境呀或者是问一些每天的有什么凶疾都很有意思吧然后我也看到说算命是真的去问命吗它这个第一篇是写的这个在龟甲上面去

去算命研究人员发现就是在古代的时候大家好像是很信这个归假算命但其实他真的那么信吗那出土的文献当中他就会看到说以前的人在算命的时候会进行三补和五补

这个意思就是说虽然在英州春秋战国时候占卜非常盛行但好像并不是完全很相信因为如果你相信的话那你就占卜一次就行了你为什么要占卜很多次然后反复地问然后甚至用不同的方法去补问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要得到一个合乎自己心意的结果无厌其烦地问可能也是

去想通过这种有限的归纳去探求未来的真相我还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就是说其实他们到底相不相信这个算命这回事当时有一个是这样的事情就是在左传当中就在春秋时期然后晋国是一个大国魏国是一个小国然后

进攻魏国,魏国想要出击,然后他们就去进行了战捕战捕的结果是龟甲被烧焦了,没有出现补照对于过去人来说,根据诗经来说叫我龟祭焰,不我告犹,就是不吉利的事情但是魏灵公却说没事,因为他就觉得说

就是魏国虽然很小但是国军在阵中是不可以战胜的但是对方是士气骄纵领军的地位又低所以我们肯定是会胜利的然后这种战捕故事就说明虽然当时人很喜欢战捕但是就是人的主动性往往会影响到战捕的可信度就是人的主动性到最后还是大于这个战捕的结果的

我就觉得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在看古代的人去站稳苍天的时候跟我们现代人的心情也是一样的但是这个作者他自己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其实占卜文化在中国文化当中还是有一种叫人定胜天的乐观其实是对自身力量是很乐观的对神

是不信仰的因为如果你信所有的神那就等于你不信神而不像西方基督教世界一样他只信一个神他就是真的信那大多数中国人就是中国人多相信自己可以把握未来所以很勤奋

然后他也这个作者也提到说如果占卜的存在人类的精灵的焦虑可以得到排解在苦难的世界中多一点慰藉是好事但是占卜终究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大家想要看到的就是看到苦难的尽头然后寻得坚韧生活下去的勇气所以我觉得这个书还是蛮有意思的

就是你觉得这种古代的占卜和现在的 AI 算命其实是有一脉相承的地方的对我今天打开那个 DeepSeek 的 AI 算命看了之后我发现它用的东西

其实也是程序了就是延续了我们一般用的这种就过去的人用的这种知识工具就包括他看的东西他有一些东西用的就是比如说你生成八字当然也有西方的一些算命的东西比如说星座啊什么的

就是他可能把这些都结合起来但是如果你看他这种比如说用周易啊或者用别的什么去算的话其实还是中国文化里原来的那一套嗯 是就是你说的这个不同体系之间大家都信一点我也挺有感觉的发现大家截图 DeepSeek 的那些回答就是又有星盘又有紫微又有八字就是各种各样的不同体系融合在一起吧

然后我觉得人类对于算命还有占卜的需求是一直都存在的就是现在网上有很多论调会说因为现在大家日子过得太惨了所以就会开始算很多命或者是开始性玄学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一个抓手但是在当时 90 年代的时候也有很多玄学热就是那个时候

下海创业的商人在那个机会很多的时代也是有很多人去占卜然后去算命去问一些神灵说自己的命运是怎么样这个我觉得是

人类一直有的一个需求吧但是这次特别有意思的是这种需求和一个特别好像看起来现代的技术和一个所谓大家觉得是一个前现代的需求结合在了一起就显得好像有一点赛博什么什么东西来着就是有一点形式之间的冲突的感觉

对了,这个我其实有经验可以分享,因为我曾经在刚入行的时候,我采过一个风水大师,就是他是在那个互联网上当时做自己的公众号,还有 APP 去做一些风水玄学的东西,我当时跟他聊了一下,就他确实是那个行业的人,他把风水玄学当作一种行业。

他当时跟我说了一个关于这个的一些事儿,他就说当时有很多人就做网络算命嘛。他说当时存在的这些网络平台做的推算的准确率是很低的,他通过八字这些信息去给你算命嘛。然后他觉得线下的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获得的信息更多,然后另一方面是可能线下的咨询师本身,就风水咨询师的水平更高,所以线下的准确率能更高。

所以他当时给我说了一个观念说他当时做线上的 APP 还是数据服务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为了积累大数据他觉得数据越多算命越准所以我觉得这个东西可能也不一定冲突就那个风水大师他认为就是就算是网上算命也需要大数据

这个我有遇到过类似的一个就是我有一个好朋友的姐姐她是占星师然后有一次我们就跟她聊天的时候她说现在的那种占卜就是这种星盘行业其实是在他们的技术是在慢慢变好的我问为什么她说因为现在有 AI 啊有大数据啊

然后他就说如果有 AI 的话就是可以辅助星盘石做很多那种数据上的处理而且他们就是会有更多的统计数据进来所以我觉得他的整个逻辑有一点像因为科学里面有演绎和推理其实他做的也是一个演绎和推理的工作收集数据然后分析数据再把一个模型套在数据上继续分析我觉得还蛮神奇的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新闻也是 DeepSeek 刚出来的时候然后 Diamat 好像有一个科学家小组他就说他们用 AI 预测死亡就是他们试图用 AI 预测死亡他们就是大概把一个人一生里面发生的事件排列出来然后输入到 AI 里面还有包括他的基因组还有他的健康状况什么的全部输入进去

然后去预测这个人在四年之内会不会死亡或者不会死亡然后最后得出来的那个数据的准确度是高于 80%的然后这个事情也让我想到说好像我们所谓可计算的事物是在有所变化的就是这个计算所谓的计算到底是什么就是命运是可以被计算的吗那可能以前的人说是不可以的它是一个神秘的东西

那现在又变得可以计算了,然后死亡是可以计算的吗?好像现在也变得可以计算了,好像这个是一点点驱魅的过程,就是对一个神秘事物的驱魅,但是这种驱魅是真的是所谓好的吗?就是是人类需要的一种驱魅和计算吗?我对此也有所怀疑。

在我的老家就是中国的南方农村嘛它除了姓一个普遍的省还会姓地方的省就是我们那个村子里面是有一个地方的省的就类似于村省你可以理解为那个这个村省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预测你的命运

就如果他觉得你只能活五年那你可以给我交一笔钱我帮你续命就这个事业是在我们那是还是我小时候都是存在的包括我读初中高中这个事我不知道现在还存不在反正我读高中的时候这个事还是存在的就如果他算出你的命说只有五年那你就赶紧交钱再给你续五年就帮你续一下我们那边没有你这个可以交多少钱续命啊

然后农村不会太多了肯定就是根据你的才艺来去了而且我们那好像还有一个说法就是一般隔壁村的村舍会更拧一点因为你在自己村大家反而没那么信他

就自己村会走点关系是吧对可能大家就觉得你没有神秘感了就是因为天天跟你待在一起对你没有神秘感因为你虽然是村神但你还是有孩子还要有孙子就是大家会觉得你跟普通人又没有那么大的区别会看到你的家长离短但隔壁村的人需要翻山越岭去见他那这个人就会具有很强的神秘感

我突然想你刚才说了线下算命会算得更准这件事情我前一阵子看了一本书叫《我是个算命先生》它里面就讲说其实市面上就是线下算命的有很多人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学过那个东西但是它就是通过察言观色

就看你跟他的互动去来算你这个命然后这本书我就看了津津有味然后我给大家分享一点吧就是这个书里面就写说他看到在街上在人民公园的街上有一群人然后在

然后凑集一看是两个僧侣在那里摆地摊算命然后他就说这些人一定是骗子因为有一个定律是如果你是出家之人不论是僧人还是道都是看破红尘清心寡欲的绝对不会满街跑着给人算命很多穿着道服的或者是佛道服饰的人出现在

街头相为给人算命其实是一些就是看人的举动然后给你算的这种伎俩他有好多那个派就是派别然后里面有一些固定的这种套路就是说法比如说他会说你这个人啊就是操心的命总是受累不讨好但是

其实比如说人生在世本来做很累然后大家来算命的人就是不管你是普通人还是达官贵人你都会有很多受累的地方他们还会说你这个人啊周年以后交大运命很好对

其实是因为算命的人喜欢算命的人几乎没有到这种老年人的因为老年人大半生都过完了就算算命也是给自己的孩子算有这个年龄差之后然后他们就跟你说你在 35 岁或者 40 岁之后会起大运前来算命的人会觉得很准但是其实去算命的人就是运气不好的人才会来算如果他很富贵然后家庭很和睦

然后内心没有任何问题他怎么会跑到这里来算命完呢就说大家想要的就是好归宿然后你说他年老之后命好大家听了都

很开心擦镜里面就有很多的那种套路就比如说看你长什么样然后就会根据你的这种对话判定你现在的状态判定你现在状态然后再说一个就比较久远就五年十年之后的事情然后呢就像刚才张老师说的那样然后如果你需要消这个灾的话你可以交一笔钱然后我来给你去

消这个灾然后这个我是个算命先生里面就是里面基本上所有算命人都不是正儿八经学过算命的他们就是通过这套话去做各种各样的局然后做那种局然后来骗钱然后这本书真的很有意思我会推荐大家看一看

我自己也经历过这种骗局就是有一个给我算命的人他是在佛堂里算命但是他留着头发然后他看到我说你是做文职工作的不是当官的然后我觉得很明显因为我戴着个大眼镜我觉得就是有些事情都是很明显嘛

然后他就是说了一些什么比如说你对父母很孝顺但是有时候不善表达我就觉得好像所有人都可以套用这种说法然后呢最后他会掏出一个本子然后给你说就是比如说你要消失个灾然后你可以给我们的寺庙捐钱然后他掏出了本子那个本子上面会写很多

就是已经捐过钱的人然后所有前面捐过钱的人捐的数额都在 100 块钱以上然后你这个时候你就不好意思说我捐少一点就是他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让你把钱给到他所以我觉得就是线下算命是会有这样的一个互动然后会觉得很有意思那他套路还挺深的

套路很深对其实我算命还蛮多的了但是我算命就我家里面我爸妈都不信这个他们都非常不嗤之以鼻但是我自己算命算的还挺多的因为我有一个发小他是做那个心盘师的他就是算心盘的他就经常盘我最近怎么样

还有占卜的就是那个塔罗的就是我身边也有挺多算塔罗的就我自己的感觉是我觉得在算的时候就是他们做的作用是引导我去构成一套自我叙事可能我自己不知道如何我自己

觉得自己发生了很多很多的事情我身上有很多很多的特点但是我在平时没有机会去对自己形成一个自我叙事就是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我为什么生命里会发生这些事情那是由于什么原因我身上的某些特性让我导致发生的这些事情这些东西我平时是不会自己一个人不会去想的

但是好像在星盘和塔罗里面就不管他们说的我身上的本质是不是有这样的东西但是他们都会去问我说你是不是这样的然后我就会去想说我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

比如说他说你是不是我是双子座你是不是经常就是会变来变去很难坚持一件东西但是对很多事情都兴趣广泛然后我就会去想我这个特点再去联系到我身上发生的一些事情觉得

我可能是这样子的一个人就是我觉得这个命所谓的命和怎么去理解自己的命是由这个命理师还有自己共同来构造的一个话语然后最后在这个话语里面就觉得它很准但实际上是两个人一起构建起来的

塔罗也有很强的这种感觉包括我问 DeepSeek 一些算命的问题他会告诉我他会给我把很多这种什么我的各种盘啊工位啊还有紫微啊这些给特点罗列出来然后我在中间找到一个

我觉得最戳到我或者我一直想去问的一个问题我再继续去问他然后他再继续回答我通过这种两者之间的互动里面我才慢慢形成了自己对于命运的理解就我觉得这种这种互动还有主观上自己去构造命运还挺有意思的那就是算命这一 part 我觉得差不多

我们要不要再聊一聊就是关于这个 AI 成为搜索引擎的事情因为前几天微信它也接入了 AI 我之前小红书我已经用很多人用小红书做搜索引擎然后其实很久之前小红书也

接入了这种 AI 就是会发现说好像我们现在用 Google 用的越来越少了用百度用的越来越少了反而是在微信上和小红书上去搜索东西然后再得到一个 AI 产生的答案包括算命也是这样就是算命可能最开始你会去理解一个盘是怎么看的但是现在就是有人会直接告诉你答案

那你们觉得这个会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改变吗或者这个会成为一个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事情或者后果吗

我觉得 DeepSick 流行之前还不明显当时主要是小龙叔取代百度我当时看台湾的一些博主旅游他们已经完全通过切 GPT 来搜索所有的东西了他们完全不用百度了我的感觉当时就很明显我觉得对现在来说肯定是一个好事因为百度本身它作为搜索已经不行了但是我是觉得

商业逻辑没有改变,百度曾经也是很好的搜索引擎,为什么变成一个很糟糕的搜索引擎?是因为中国的互联网不是一个开放的,所谓开放的互联网只存在于概念之中,最终它要落实到公司,公司就不可能开放。比如说首先,百度需要服务,它的搜索引擎严格上是要开放,但它要服务自己的商业利益,所以它会把自己的广告,首先是百度会把广告越来越排在搜索顺序的前列。

在后面就是他用百家后的文章来取代其他男人的文章其实就推自己的东西包括还有一个例子就是百度有爱奇艺的股份所以你有爱奇艺早期能够发展起来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你在百度搜一部剧的时候百度会优先推荐爱奇艺作为入口

就是它作为公司搜索引擎它不是一个中立的东西它是百度的东西那就要服务于百度的商业化利益以及它的旗下公司的利益和它的百家号的利益就算它转到 DeepSeq 也好切了 GPT 也好它仍然是一个公司化运营的东西那它仍然是要为除非 DeepSeq 和切 GPT 说我就不赚钱了国家你养我我就为公共服务我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太存在如果它还是一家公司它就有公司所要的需求

那他所给你提供的答案最终肯定是要导向于他的商业化需求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另外一个就是可能大家说的他的搜索终究是要来自数据来源的那如果他是一个独立的平台那我百度还有腾讯还有阿里还有自己愿不愿意给你开放数据我觉得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你没有微信公众号没有百度的一些信息作为数据来源那你这个搜索是

足够客观的吗因为他现在有很多假消息我有时候觉得他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喂他他就不够那个准确嘛就我觉得这种可能也是存在的

因为我一直是一个对技术比较怀疑论的者,我不是那种很乐观的人,因为我大学的时候我老师他就是搞批判主义嘛,反正他们经常说的话就是你技术再怎么,技术更迭这么多年,就是剥削始终没有改变嘛,或者说你的资本逻辑没有改变嘛,他们所以始终会对这些技术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那种乐观主义成一个批判态度,我个人也是比较认可这个立场的。

对我觉得你说的这个就是其实他的那个机制是一样的而且他们都是一个商业公司然后最后他给你的答案也是会有那种偏好的然后我觉得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是就是这种搜索引擎的逻辑链其实是有一些改变的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用

Google 或者这种搜索引擎的时候你是有点像你去搜一个东西然后你自己来挑选自己的信源去看哪些网站是 OK 的哪些网站是不 OK 的我记得我之前在 Qom 上还安装了一个插件然后那个插件它是去评判

网站的可信度就是有点像比如说它可能是一个比如说这个它是 NYT 然后它就可能给它打个四星然后它可能是某个比如说野鸡的一个网站它可能就会打一个一星然后你在得到这些信息的时候你可能就会根据这个四星或者一星的这种信源的可靠度来看要不要信这个里面的信息

但是我觉得像现在的 AI 搜索有点把这个逻辑链条给完全取消掉了你没有挑信源这个步骤所以

就是他给你说什么你就大概觉得是一个什么样子把这种挑选的逻辑链给取消掉了然后变成一个直接告诉你的东西他会告诉你很多一些他自己编造的事情然后他这个东西不会让你觉得是编造的是因为他会把这个链条说得特别顺就是以前编造是很容易被发现的是因为在每一个步骤的时候你是知道这个步骤

步骤是怎么来的然后它是可能从网页里面你看到的但是它现在就变成同一个之后那这种幻觉就会更容易产生我觉得会有一个这样子的影响吧

它取消了来源之后你更难去因为我觉得大家是没有精力去核实数据分辨数据的这个东西是一个很难的是一个很费精力的过程 AI 其实做了一个筛选的功能但有可能它的但这个其实我倒觉得可以靠技术来改进但是就看企业有没有这个意愿就像百度其实也可以改变它的算法的但是它没有去做这个事情这个可能跟公司本身也是有关系的

我感觉像是之前讨论的那个点,不是延伸及切除吗?感觉这是一种更严重的切除。以前可能是你去百度搜索,百度给你一些材料,你去分析材料得出答案。现在可能 AI 它直接都不需要这个过程,直接给你答案了。那这个会不会造成我们的神奇系统进一步的麻木呢?这不知道。

可能未来的小朋友比如说他如果搜 DeepSeek 那我去你直接给我答案就可以了那我只需要一个答案那这个中间的搜索过程都取消了的话

会造成一个什么样的过程这真的不知道就像当年推特那个微博这些东西刚出来你把一个信息变成碎片化的时候没有人能想到它会导致美国的那种民粹主义政治吗就我觉得这种 AI 的对信息的改造可能也会导致大家的思考方式彻底的改变但现在还看不出方向是什么但肯定是会发生改变的

是就是这个回到算命那个事情就是我有去问他说有好几次然后他回答的方向是相反的之类的所以其实他这个里面他的那种误差性还挺大的我想到我之前看到一个互联网段子就是说有一个很小的小孩就是在在他家的亲戚离开的时候他突然说了一句喜欢的话可以点赞和收藏一下

因为他一直会刷从小就刷社交平台他以为喜欢就点赞和收藏一下是一个视频结束的方式就是打招呼的时候那些博主会说喜欢就点赞和收藏一下所以他也会这是一个打招呼的方式就说现在小朋友在很小时就接触这些那种他的他更早的会被这些信息改造改造的可能是他的思维逻辑那我如果是 AI 的话可能会改造的更彻底一点但是不知道会怎么改造他们因为我现在跟一些小朋友我回学校看小朋友我又觉得已经就比如说

有个小孩他就会说你这个东西可以去转转上卖因为短视频接到最多的广告就是转转的广告所以他们很熟悉转转这个东西我感觉这些东西在就是会在改造他们的很多思维逻辑是他们以为这个就是点赞收藏是大家说再见之后要做的一个事情就是之前一直在说可能就是我们面对生成的一些内容无法判定它的真假然后

我看到有很多人都在用这个 deep seek 看小说其实就是因为你写进一些设定然后他就可以给你自动生成小说嘛然后我我就去试了几下然后我就问了一下他的那个来源他为什么能写的这么好就写的特别爽或者是就是你对他的要求他都能实现因为

本身这个网络威胁它就是一个数据库小说我就问它的来源是哪然后它大概就是列举出了它数据的抓取来源就是几个主要的有名的几个网站然后我就想起来了就是去年 2024 年的时候其实有一个新闻是番茄小说它要签一个合同里面有一个协议

《番茄小说》签约协议里面会增加一条叫 AI 训练补充协议也就是说要求作者同意把自己写的作品位给平台的 AI 然后用于内容的开发然后有很多作者就在里面发现《番茄小说》这个下面的 AI 软件里面有自己写的那些东西

他们就很生气嘛因为觉得有涉嫌侵权了而且你用 AI 生成了网文之后那其他每天都在码文的作者又该怎么办呢而且我自己发现其实这个 AI 写的事真的还挺不错的然后

就有这样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刚才可能说的都是我们在使用 AI 的时候感觉到的一些便利但是就比如说如果我们现在每篇写的稿件都被 AI 抓去了然后用来输出那我这个版权我到底去找谁来维护感觉还是蛮成问题的吧

或者就像尤发老师刚才说的以后的人观念可能会改变他会不会说反正我用了这个 AI 我自己也在用 AI 那我生成的东西也可以喂给 AI 那不就是 AI 生成的东西又喂给 AI 连续循环

不知道以后的人会怎么想他是不是会认为说我生成的东西头飞给这 AI 也是可以的呢但是对于我来说或者是对于现在的文字创作者来说还是会觉得自己创作的东西是有自己作为人的一部分心血在的

其实这个我还蛮想发言的因为我自己也有一个感觉就是不过这个感觉可能要往前推一下我觉得 AI 它取消了人的脑力脑洞的神圣性这是我自己的一个感觉因为 AI 刚出来的时候尤其是电影圈的人对这个东西非常抵触他们觉得我的东西我的编剧工作不可能被 AI 取代就是 AI 写不出我这么有感情的东西他们所有人都这么说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完全可以取代因为

因为说实话我看很多好莱坞的那种六七分的电影我觉得这就是完全可以用 AI 写出来的剧本文艺工作者就很把自己当回事包括我自己我的感觉就是我觉得我工作六七年之后我已经是一个垂直大模型了就是我不停的去

投为自己很多数据比如说我一开始刚开始工作写稿子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写我就找出一篇经典好文我就对着它写其实这不就是一个积极学习的过程吗然后当我投为自己数据五六年七八年之后我自己形成一个垂涟大模型然后我写稿子的时候有些话其实就是从我的数据库里面直接掉进出来了

所以有时候我觉得我不用 deep seek 因为我在做自己领域的时候我比 deep seek 要快但我觉得我其实就是一个垂直大盟因为我写的一些东西我的观点我的语句我的修辞都没有超出我的认知范围所以我当时觉得如果到这一步包括网文就更明显了网文全是一些程序化的东西写的

大部分都是很程序化的那些逻辑都是可以被总结被复制的因为我觉得你学习别人的我当时还开玩笑我说大部分人写稿子就是输入数据写出稿子的过程你给金庸输入一个《基督山伯爵》和武侠小说他写出来的就是年成爵这不就是金庸作为一个武侠大模型被输入投入了更多数据之后写出来的东西吗我觉得 AI 完全就把这个人的脑力导动的纯真性格取消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后的抵御工具就是版权我们用版权去保护自己当然我今天特意看了一些之前的讨论看到有一些学者包括李新宇这些人就会觉得其实这种逻辑是把人给数据化他说这个东西其实是一种对于自由主义人文主义的反对叫数据主义

就是他因为人文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你这套 AI 的大数据的东西认为每个人都是可以被替代的它没有独特性的就它会带来一种巨大的人文危机甚至会把人文主义之上的那种自由民主的价值观都会引来崩溃就他还说一个观点我觉得还挺有意思他说过去人类是黑猩猩的升级版你现在人工智能出来之后人类是蚂蚁的放大版因为每个人都成了蚂蚁

那这个时候人的独特性就会受到挑战甚至会消失殆尽就是我们现在可以用版权或者说隐私去抵抗它这是我们最后的一个抵抗自己的一个过程但是我觉得这个抵抗可能也是很微弱的因为公司可以去购买你的数据库它终究是可以通过交易去解决的消除壁垒的

我觉得你说那个就是数字的人而不是人文主义的人其实并不是说 AI 让我们变成这样而是我觉得在整个那种生产体系还有就是我们整个的社会体系里面人是被看作

看作一个数字化的人从而得到他的价值和价格还有各种各样子的生存条件的所以导致说那这个东西当一个更好的数字出现的时候人就会被替代就是我们不是我们没有生活在一个人文主义的世界导致 AI 出现了之后然后这种数字的东西出现了之后那人就是被作为一个可以替代的数字

可以替代的工具被替代了我觉得在这个社会体系里面每个人所占据的位置好像它都不是一个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位置而是一个你永远可以被替换永远可以被效率更高的人或者速度更快的人所取代的位置

鲁欣刚刚说的那个点我确实觉得事实上它不是 AI 造成的我觉得可能从互联网发展甚至更早之前在这套关于计算机关于大数据的理论产生的时候就已经在走向人的人文主义的反面或者说对人的一些数据化因为我们可能在思考的是机器如何去替代人或者机器如何去监视人而不是更好的实现人机协同

我觉得这个东西是我们整个的社会发展的一个主体的意愿导致的你看现在短视频出来之后我在媒体里面我感觉特别明显每天媒体在讨论包括公司在讨论流量数据它这个时候已经把人看作一个数据比如说我这 APP 做的好不好它会考虑我的数据是多少我的观看量是多少这个时候观众是不以人出现的它是以点击量数据

算法以这样的一个东西出现了就人在整个公司的思考行业媒体的报道科技媒体的报道过程中人已经变成了数据他已经变成了一个他不是一个有感情的有那个自己的情绪的人而是一个数据化的可被量化的可被降级的人

这个过程早就已经发生了然后技术是在不停的推动我觉得可能是有一个自流地或者人文主义可能是有一个自流地但是你随着技术发展大家越来越挤压这个东西越来越切除这个东西如果发展到一定的地步像现在就是如果人的思考的神圣性都已经被取消的话你就已经没有自流地你的隐私版权都已经不再是抵御你的那个空间的时候你会导向什么样的未来

这个不知道可能就是科幻电影里面出现的情况那也不好说就那种很极端的那种科技的极权那不知道然后你刚刚说的那个就是说版权这个事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就是你觉得其实 AI 能做很多人类编剧或者小说能做的事情只是我们现在就是靠版权来形成对这个东西的最后的保护吗我

我上次跟一个朋友在聊这个事也在聊这个事当时我们问了一个 deep seek 一个问题然后我觉得他这个答案还挺启发到我的因为我当时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去理解真正理解这个事情的

比如说我说耳机的时候他得知道一个耳机的实体然后他才能够知道耳机到底是什么这是我的思维但是他的思维是他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是通过其他的词语

来达成的他不需要知道这个实体到底是什么但是他可以通过其他词汇的排列组合来知道这个词汇可以放在哪个位置以及这个词汇相关联的词是什么东西然后我们当时就问到创作这个事情他觉得人类的这种创作是他是从实体出发比如说我要知道耳机然后知道耳机的样子触摸到耳机我才能理解耳机再把耳机放在一个创作的语汇里面

比如说我今天吃了耳机,这个可能是一句诗歌,然后他是通过这种实体的理解来创造出这句诗歌的,但是他的创造更像是一种纯形式化的排列组合,他觉得这个是一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创造,不一定,

创造必须是我能够感知到一些东西然后我再对这种感知做一个诠释或者再做一个叙述而是我可以完全通过形式的排列和形式的这种突破来完成一个创造我觉得这个对于创造的定义还挺启发我的而且这个真的很像当时文学就是在那种文学浪潮里面那种形式主义

这样的话那未来的算命师他可能就是一个很会跟人沟通的

而不是光靠这些就 Deep Seek 或者是 Chai CBC 提供的一些信息大数据而是他可能会很会跟人交流很有个人魅力对 有情绪价值这样还是需要这种人际的沟通提供情绪价值

我们今天聊差不多了那差不多了聊一个小时突然聊这么久好的拜拜

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