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习惯性反驳 1、举例 夸张到甚至每句话都要以“不是”来开头,不管你输出什么观点,他都要先反对。 n “今天挺冷呀” 不是,这天还算冷吗。这还没有前几天冷呢 n “这家的烧烤挺好吃。” 不是,他家好吃吗,没有我上次吃的那家好吃。 n 我喜欢听邓丽君的歌 不是,这都什么年代,还听邓丽君 2、特点 n “不是”,可能说的很快,不仔细听都听不清,他自己可能也没有意识到。 n 没有吧/不不不/我觉得你说的不对/那也不算/也不都是这样啊/你又不知道 3、为什么人会习惯性反驳呢? l 通过贬低别人获得自我满足感 n 弗洛伊德的防御机制中,第一级的基础的防御机制就是否定。对那些让我感到焦虑或者紧张的事物加以否定,可以保护自我的认同感。 n 社会心理学家Festinger也认为:当我们与比自己差劲的人做比较时(下行比较),会获得自信和满足。 l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n 从来不会接受别人的新观念,他们只会一味地认为自己说的对,这就是典型的“红灯思维”。 n 根本没有把你的话听完,也没听完全,急于表态 l 迫切地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 n 急于证明自己是对的,是有能力的,所以他们会在讨论时,有很强的“胜负心”。因为这份“胜负心”,让他们必须否定别人,肯定自己。 n 通过对别人不断的打压,以体现个人的价值。 n 即使两个人的观点一致,也要先反驳,再重新表达。 l 逆火效应 n 当人们遇上与自身信念抵触的观点或证据时,除非它们足以完全摧毁原信念,否则这些会被忽或被反驳,原信念反而会更加强化。也就是说,反驳的欲望,是人的一种本能欲望。 4、如何避免成为“习惯性反驳”的人 n 改变说话习惯,第一回应Yes n 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的观点,“绿灯思维”, n 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 5、总结 行走于世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维和立场。愿我们能克制习惯性反驳的冲动,学会尊重别人的看法,不妄下结论,不盲目较劲,才是对彼此最好的成就。 *二、习惯性反问* 1、举例 l 回答时使用反问 n “饮料你喝冰的,还是喝常温的?”“这么热的天,谁还喝常温饮料!” n “你看见我的手机了吗?” 答:“你自己没有长着眼吗?你自己不会找吗?”你让我给你看着了吗? n 今天去打比赛,累死我了? 答:难道打比赛还有不累的吗? n 去银行办理业务,请问我是在这里签名? 答:要不然呢?你觉得呢? n 去洗车,这个车洗完,是我洗吗? 答:你说呢 l 直接使用反问说话 n 比如明明可以说,“你有空把地扫一下吧”,结果说出来却是“你不能把地扫一下吗?” n 先写作业,写完再看电视。结果:你不能先写作业,然后再看电视吗? l 习惯性用语 n “你难道不知道?” n “这你都不知道?” n “你居然不知道? n 我怎么知道 n 你没听说? n 你没看过,你没听过,你没吃过,你没去过,你没用过 n 要不然呢 n 你以为呢 n 你说呢 n 这难道不是很正常吗? n **“你心里没点儿数吗?” **2、**为什么有人爱用反问句? n 可能是借反问引出对另一件事的强烈态度。不只是否定,还有情绪输出。 n 可能是为了展现优越感。这种反问通常包含两层意思:否定+贬低。这歌都火了很久了,你才听说啊?” n 表态不满。觉得问题太简单幼稚。 六、过度引申 l 举例: n 手机别忘带了,你以我为是你呢一天天的丢三落四的。 n 今天的菜有点咸,你嫌我做菜不好吃,你是不是外边有人了,不爱我了? n “你穿过的衣服能不能收收好?别走哪儿丢哪儿行吗?”“你不乱丢?你都收好了?这个家里没你的东西?” n “都是我的错,你一点错没有,行了吧?”“这次确实是我不对,但你之前那次……” n 我说我感冒了,她会说:“你就是平时不运动,还这不吃那不吃,才会抵抗力这么差,你看我就从来不感冒。” n 我吃鱼被鱼刺卡住,但害怕去医院,她会说:“行行行,不去,你就等到喉咙发炎肿起来痛死好了。” n 我的衣服被她擅自拿去送人,我问起来,她会说:“你那些衣服,八百年穿不了一次,放在家里占地方,我拿去送人怎么了?” n 我:“爸,你最近好像很忙啊,活很多吗?要注意休息。”我爸:“活多就不干了吗?不干活我去要饭吗?” n 男友总是起得很晚。和他沟通过,无效,一次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吵了一架。他说:“对不起,我就不应该睡觉。” l 原因 n 一般都比较敏感 n 过去的经历:过去的负面经历可能导致某些人对某些话题或行为特别敏感,容易过度引申他人的意图。 n 缺乏自信的人可能更容易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l **解决:**就事说事,中性表达。 l 讨论:潜台词,弦外之音。 三、命令指使型,祈使句,越说越不爱干 n 工作中经常遇到这类人,明明是平级关系,还总是喜欢用命令口气,每次说话都会说,“你过来”,“你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再过来”,明显一副领导架势。 n 看人家写作业,对你先把作业写了。 n 看人家擦地呢,你把地擦了,挺好。 四、特别随和,都行,不愿表达自我,但是事后不满 n 带饭,吃什么都行,我不吃鱼,不吃虾。 n 领导似乎都放权,只能得到一句话:“你看着办吧”。可是最终工作完成交差的时候,领导又各种不满, n 这是因为当着面的时候,他要面子,感觉非常的大度,因为有容乃大嘛,还有她的脑子不好使,在他当时的时候,他没有反应过来,事后他觉得吃亏了,有非常的生气,因为她那时已经反应过来了。 n 曾国藩也有意思相仿的话——“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五、频繁抱怨、负能量、唳气太重 n 你就是因为当初没听我的话,你看看,才会现在这样 n 这么点小事,我也做不好。 1、生活不顺,心态不正 2、寻找出口、吸引他人的关注和同情 3、想让他人做出改变 自我肯定 l 举例:有人说话的时候,会自己接上“对”‘嗯’,在卖车,卖房,给别人做介绍时,比较常见。 l 负面作用:显得很假,不自信,听着难受,没有捧哏的 l 解决:多多练习 先推诿 n 推诿工作,这事不应该我负责吧 n 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先把自己摘出去。这事跟我无关。 n 这事不怨我呀 傲娇蔑视型 n 有一种人在和别人沟通时特别喜欢说“你明白吗?”,“能听懂我的意思吗”、“你不理解我的意思”。 n 聊到汽车,20万以内的车,我可从来没开过,我不太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