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能源革命的下一站,我们离未来还有多远?本期主题:固态电池产业化黎明前的暗战:从实验室到量产线有多远?2024年,被称为固态电池的“上车元年”。蔚来ET7搭载150kWh半固态电池实现续航破千,智己L6用“准900V超快充”刷新充电速度认知,长安汽车与太蓝新能源联合发布无隔膜电池,将电解液含量压至5%以下。这些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固态电池从PPT走进了4S店。但热闹背后,真正的较量发生在产业链的隐秘角落。 材料端的军备竞赛已白热化:厦钨新能源开发出适配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单晶正极材料,当升科技的高镍固态专用正极获得龙头认证;恩捷股份布局硫化锂量产,试图扼住硫化物路线的成本咽喉;而贝特瑞的硅碳负极与锂金属负极研发,直指能量密度跃升的终极密码。设备厂商同样不甘示弱,纳科诺尔的干法电极设备突破80米/分钟的双面复合成膜速度,先导智能的全固态整线解决方案让生产效率提升30%。这些看似枯燥的技术参数,实则是决定产业化进程的关键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