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这里是一天空白有人文聊热点就八卦讲理工的方文化播客节目我是主播白老师我是陈老师今天
今天也来讲一个已经不热了的热点话题这不是前段时间韩国作家韩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吗他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韩国人和亚洲女性给他的颁奖词是因其用强烈的示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露人类生命的脆弱那韩江的作品向来是以关注女性处境著称的他笔下的女性角色往往处在一个社会的边缘备受压迫但是又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进行一个反抗
那他最有名的在我们这边至少最有名的畅销小说《素食者》就是去讲述一个女性怎么一步步从我不吃肉到彻底放弃了进食来去离开人类文明的故事不管是女性的处境还是这个吃东西的话题感觉都还是很有可以聊一聊的内容啊
是的,所以我们今天这一期就先从《寒江》聊起吧其实诺奖给他的评奖词还是蛮准确的因为《寒江》不只关注女性的处境他可以说他的写作主题是关注人类的处境吧或者说是所有弱者的处境因为在韩国《寒江》最出名的作品是少年来了《Human Acts》这其实是一部关于 1980 年代光州民主
活动人士被屠杀的小说那光州运动在韩国的民主运动历史上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因为当时民主运动受到军方的残酷镇压造成了数百名平民死亡非常深刻的影响了韩国这个民主化程度的推进
那韩江是从作品中表达了这一时期遭受直接和间接暴力与压迫的弱势边缘群体他们的经历以及这个事件对个人以及对社会的长期影响其实这篇文章对身体暴力和创伤的描述会使得政治压迫的受害者成为一个具体的人物让一些很容易在历史上会显得很缥缈或者很抽象的那些代价变得可见起来
也就是说身体不仅仅是一个物理上的实体它其实也是一个政治实体承载着历史上更大的斗争和创伤的记录的作用对这个关于身体的话题也是韩江在写作中一直贯穿的主题就是个人的身体跟更大的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韩江也是经常用身体来隐喻个人是如何被想要去控制或者定义他们的政治或者社会力量来去塑造和抵制的那他比
是的,韩江自己确实是说他的写作灵感就来自于韩国历史上发生过的这些人类暴力引发的问题。
他说素食者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他对肉类消费的这种负责感就与他的家乡光州所发生的大屠杀有关那这样就要聊到这本素食者了那素食者其实也是韩江在国际上最受欢迎的作品他也获得了非常多的奖项那比起少年来了素食者他聚集到的东西就更为细微一些他记录的一名女性就是在自己家中受到的更为私密的一些压迫
对那素食者这篇在国内讨论应该是最多的韩江的小说是由三篇中短篇组成的一个小说集吧它分别是从女主的丈夫女主的姐夫和姐姐这三个人的视角去描述女主角英慧在一场噩梦之后醒过来就说我不吃肉我也不做肉食了甚至到后来她进一步发展到我不吃饭了把自己完全当成了一株植物最后就是饥饿而死的故事
那对于她的丈夫来说因为她是一个最平凡的女人因此也不会对丈夫有任何要求她其实就是一个最方便的保姆和性对象那对于姐夫一个艺术家来说呢这个小姨子就成了她引发性欲和一些创作灵感的工具是一个投射她自己
所谓艺术表达或者说那些性癖的载体而对于姐姐来说呢妹妹英慧是跟自己一样在生活中要经历种种困难尤其是她们在一个家庭里长大她们面临的是非常相似的困难的女性而英慧自己在全文中其实是失声的她的想法她说的话也都是通过别人的转述别人的视线和耳朵来表达出来的
那所以在一个庸俗的浑浑噩噩的丈夫眼里她就是一个颜值不详的疯女人就说不出什么话来那在姐夫眼里她就变成了一个具有神性的特别美的谬思而在姐姐眼里那妹妹就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一个吃了很多苦的一个神经厌食症患者
对,那我们就首先来聊一聊主角或者说素食者这个标题所直接对应的吃肉在素食者里面的意义。在这篇小说里,肉食其实是一种被广泛认同的主流社会规则,或者我们也可以就直接说它就理解为父权制的这种社会,还是这种规则在主角英慧的眼里是一种弱肉强食和吃人的规则。
那因为会选择不吃肉也就是拒绝剥削他人掠夺他人而这种对主流规则的拒绝显然会遭到主流的攻击和排斥那从丈夫的不理解到他全家的劝诫欺骗甚至于因为父亲对他的殴打
这种具象的家庭内部的暴力展示的其实是对女性的怒化和剥削以及家庭内部权力动态的一种滥用而他们这种具体的聚焦在家庭里的这些行为实际上也有更广义的指代这就是社会全方位的围剿放在家庭这个罗斯科道场里面是一种比喻性质的集中描写
而随着主角受到的压迫和剥削愈发严重那这些对她的伤害其中就包括比较明显的直接的打压比如第一篇里面她的丈夫还有她的父母还有就是表现相对没那么直接但充斥了对女性身体和精神的剥削就比如说第二篇中的姐夫
那主角在这些持续的渐进的压迫中从拒绝吃肉进一步到拒绝进食也就是说他最终选择的是完全拒绝进入这个人类文明就是男权创造的这个社会体系哪怕这个最终会导致他完全无法在社会上生存他也要坚定的选择拒绝是的
那三篇短篇中的第一篇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男性画像或者说是描写就是那种古头或者说一眼就烂的男人对女性的非常厌女的看法就是只有物化和性化女性所以在第一篇文中的丈夫眼里妻子她就是一个可以随便睡的保姆她是就是婚内强奸嘛那她不认为妻子有任何独立的人格当然我也不觉得这个男的姿势
有什么人格就反正他也不理解也不需要理解妻子只要妻子做出一些跟他认知不一致的行为比如说不吃肉不做肉的时候那妻子就变成了一个不可理喻的疯女人然后他就需要去找其他的力量来帮他一起去规训妻子
第二篇里面这个姐夫作为一个文艺男一个画家他好像就有了一层包装有了一个伪装好像看起来是一个知识分子或者说看似的好男人至少不是那种一眼你就觉得这个男的烂不可闻的人但是那
看起来一个纯纯的艺术家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那睡觉都不是说我简单就要睡女人而是我要去给你画一个身体彩绘我要搞一个艺术创作我要录像这样的睡女人她她
他这个画像其实很类似于同行吐槽的前夫啊但你说他折腾这一圈本质目的不还是就要睡他那个很有可能是没有办法生活自理的患有精神疾病的小姨子吧对吧对啊所以就是但是这篇我说实话
我对作者的这个写法是有些迷惑的呀因为里面有非常多的描写都让我觉得作者你怎么好像对搞艺术这种行为是认真的呀真的是在反讽姐夫这种虚伪的男人而不是忍不住没画他吗还是说韩江的嘲讽太高级了我太浅薄了我真没看出来我其实有点理解你就是他透过姐夫这个视角去写女主哇又是画花又是热闹的然后姐夫还看得特别有追求嗯
怎么说呢与其说作者是在忍不住的美化男性我倒觉得他是有点在美化艺术行为或者说美化那种把女主她用宿时来反对这个社会秩序的这个行为去
去赋予的神性就是这种谬思的神性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刻板的在艺术家那个范围里面对女性的作用就是女性是用来带来灵感的一个引子那如果我们只是把这些艺术的层面剖开的话只看姐夫的行为那实际上他就是把女性符号化
本质上还是在性化女性并且在所谓的艺术创作中仍然在进行一个剥削就是性侵一个无自主行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嘛
是的但是我觉得我仅仅从作者本人的文字里并不能看到这么明显的批判意图更多还是说咱们解读出来的或者说也是由于他在创作中他想要把一切的隐喻都写进这样一个家庭里的这种强设定当他想要写出女主的神性而他的姐夫会为此感到触动的时候这就已经大幅度的美化姐夫所代表这类男性的形象了
他们真的是对自由共鸣所以才去睡的吗关于这一点我也很好奇大家怎么看如果有看完这本小说的听友能不能在评论区也留言一下你们的看法是的我是感觉他不是因为有共鸣所以才去睡而是因为想睡所以包装出了一个艺术灵感吧就是因为一开始
因为一开始不就是想对不对小姨子身上有一个胎记所以就想睡了吗这不是非常浅薄的性欲望啊那我们再说到第三篇就是这个试点终于回到了东亚女性身上就是姐姐嘛姐姐就是一个更加 typical 的一个坚韧坚强操持一切的东亚女性然后在姐姐的视角下她对妹妹一开始也是不理解的那但是
最后还是达成了一个理解或者说和解的过程那姐姐一开始也是非常想要妹妹至少活下去嘛直到最后才尊重了妹妹我什么都不吃我想要变成一棵树实际上也就是从人类社会中死去的这个意愿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姐姐也是一个没有崩溃没有拒绝社会的一个妹妹吧
对文中也提到了姐姐一度想要自杀她也是活得浑浑噩噩但因为妹妹和姐夫这个出了这个事以后她感到自己还是得支撑起这个家可以说是诱使回了东亚女性那种对家庭的使命感于是支撑她继续生活下去怎么说呢就是这个让她活下去的动力就是这个家庭的使命感也让我感觉就是心情非常的复杂
不管是姐姐还是妹妹他们俩作为女性所面临的社会压力和父权压迫都是根深蒂固难以轻易克服的看完这篇小说我好像就只剩只能叹一口气了对就感觉他们活的吧想活的欲望也也怪怪的然后死吧想死的欲望也怪怪的对对对
那当然这个主角英慧她从一开始不吃肉到彻底不吃东西这个自我死去的过程肯定是充满预指的就像我们前面也说吃肉是代表一种人们普遍认同的主流社会秩序或者社会准则你拒绝吃肉你去否认这个社会秩序就会被主流视为异类会被抛弃会被蔑视会被殴打你就没有办法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下来
而吃素就像题目所说的素食者其实是一个对于吃肉的反抗是一种在这样不公的社会秩序下的自我保护那这里说的吃素显然也不是真正的吃素更是一个文学意义上一个象征上的拒绝在吃别人拒绝在吃别的活着的东西
你至于他最后那个我什么都不想吃我想要当一棵树就是我什么也不想汲取这个社会上的概念了我就想要对不对脱离人类社会感觉作者想写的就是东亚主流的这些社会规则对于其中女性的剥削压迫像姐姐这样子遵守规则的一个成功的主流人士也会因为这个不公的规则而持续性的受苦
像妹妹这样子不符合这个主流规则的就会直接被排斥以至于无法生存
那作者塑造了一个极端的非主流的边缘人主角英慧他拒绝任何人类规则拒绝任何的理所当然但也就一定会自觉于人世了姐姐最终对妹妹所谓拒绝规则的理解并且她最后小说的结尾是姐姐看到了像火一样的树那第三篇叫树火嘛好像就是在说主流对边缘人群的理解也可以反过来去赋能于主流让他们有更多的可能性看到更多的未来嘛
但是聊到这里我就要提出一个我看完了以后一直萦绕在脑中的疑问就是这种消极抵抗以至于肉体毁灭这真的是面对压迫的解法吗它有点像是现在研究中也出现了一些争议的就是曾经好评非常多的甘地的那种非暴力不合作的行为就是说
不能说你表达一个最烂体系的反抗就是首先必须得自己就活成一个圣人吧而且你还得活成一个要死的圣人呢对那我是觉得考虑到第三篇中姐姐的态度我觉得整体来说素食者更像是在说我们要接受就是拒绝主流体系的人的存在或者说接受阿乐死吧接受大家各自各有所愿
但是由于姐姐的人设实在是太过鲜明和典型就感觉这个落点还是充斥着东亚顺之女对少数群体理所当然的想象
我就真的很想问那为什么不跟主流一起玩我就得自己去死呢对于这一点我也确实深有同感就我们少数群体是怎么了我们不跟你们这套规则玩我们就要自觉于社会自觉于人类世界了咱就说不能去积极一点去改造世界发起我们少数对多数的革命吗
对啊就感觉这篇文章的创作脉络和内容是一脉相承的最后的落点就是发现问题很痛苦但是咱也做不了啥我自己好像也不能做啥我还是自己去死来消极抵抗吧某种意义上说好像也是一种特别 typical 的韩女看到我真的是很难受
可能这就是异性恋顺直女的苦吧但我还是觉得顺直也只是性欲望的一种体现不代表你就非要去寻找和丈夫的精神共鸣也不代表必须做一个甘于奉献负责一切家庭事务的主妇吧就不能说你睡就睡吧别追求那些根本就不可能在一个异性恋男性身上实现的东西吗
但是小说里面也不光是一个一系列男性了整体来说女主是对社会绝望了所以说她更多的是对一种我可以去死的这件事情的理解而这个感觉才是小说核心的主题吧就是说我们要先接受一个人可以退场可以不做传统东亚女性或者说我就不做人了先迈出这一步然后再说其他
也是素食者本质上确实还是一个概念型型的故事所以它情节非常的强是作者去推动人物的那种小说那实际上里面的角色甚至都不能说是一个人物它更多是一种代表性的概念那寒江早期的一部作品《植物妻子》就是去写一个女性结婚以后慢慢变成植物最后被丈夫种进花盆里其实他在素食者后继里面也提到说这个故事就是以此为基础继续展开延展是创作的
但是呢这又给我感觉是这篇文章又概念又具体强情节属于又具象又抽象好像最后读完我的情绪是没有落点的看完有点懵逼也可能正是因为这种概念先行导致本来应该触动人心的情节就比如第三篇里面妹妹拒绝治疗强烈的反抗她定可自己去死以及姐姐最终释然的理解了妹妹的这种行为这些情节其实本来应该非常打动人但是好像轻飘飘的就过去了
对我觉得说到底还是因为这些角色都不是那么像人所以不能够真正的从人的这个层面去打动读者而这个又说回来又跟作者本人的背景可能也不无关系我们这个又要开始作者论了那显然就是素食者它不是一本自传式的小说就像光州事件实际上也不是作者亲历的一样那
更多的是还将她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以及身为女性的那种社会责任感促使她去写作这样的故事但可能也正是因为她的出发点就是一种道德上的理性上的认知而不是感性上的一个体验才好像缺少了那一点触动人心的感觉
确实这可能确实跟作者相对更经营有关就比如说感觉文中姐姐这个角色更像刻板印象里一种非常典型的非常坚韧吃苦耐劳的东亚女性少了一些真实的人性此处就对比我们之前聊过的门罗其实门罗的女性主义反而不是先行的他更像是他观察到的人性就是这样的他笔下的男性比女性更简单更扁平或者说更烂其实是因为他观察到的男性就是这个样子的
正因为门罗反而不是因为女性主义先行才写作的所以他笔下的女性相对也没有那么典型那同样都是诺奖作家的比较还是挺有意思的不过话又说回来确实也是感觉新时代的女性作家是不可能没有就是这种女权输血的责任感的
是的是的你说到门罗我觉得门罗更像是因为他是女性所以他本能的在写女性主角的故事某种意义上我觉得早些年的女性作家像易书啊琼瑶啊这些人也都有类似的本能啊
所以他们刻画的女性也更真实更立体更形象更有黑有白但是也反过来就会在一个时代被狂骂在另外一个时代又会被狂画就会陷入一个极端吧是的可能恰恰是因为新时代的女性作家已经看遍了女性运动的发展也对男权社会是如何压迫女性太过于心知肚明
你写作的时候确实很难在忘掉之前去写作就是我都已经知道什么是不对的了我怎么可能不去把这种错误写出来呢哎就可能也是新时代的女性写作所绕不开的一个问题那不过当然能够书写就已经是一种力量了
然后再说回文中作为主题的女主的厌食和绝食其实也是一个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女性群体里面很多发的一种情况或者可以说是疾病吧那一般来说神经性厌食或者暴食都被归类为心理疾病严重的话甚至是需要药物治疗的
但是一旦使用药物治疗又可能去掩盖了真实的问题就是我为什么会变成一种神经性的厌食和暴食呢那这里可能也涉及一些心理疾病或者说精神病治疗上的争议
是的说到底把疾病去政治化或者去讨论一个疾病背后的政治隐喻这件事也算是知识分子的一个自古以来那福克也说过把某项事物疾病化就是将其等同于危险其核心并不是这个疾病的症状而是那种顽固反抗不服从和反叛
那精神病体现的其实是一种权力关系你疯了不是事实而是由那个体制和机构制造出来的是由掌握权力的一部分人对那些无权的另一部分人的价值评判而划分一个正常和疯癫的目的则是为了规范社会秩序那他这里当然讲的主要是一个精神病或者疯或者说抑郁症但是神经性厌食在现代的范围内其实也是一个心理疾病甚至是一个精神性疾病
是的,苏珊桑塔哥在疾病的隐喻中也是很反对给疾病进行价值判断的,但其实厌食症这种女性发病远高于男性的疾病,它本身很显然就是存在于性别权利谱系的一个造物,但不管是从 19 世纪开始女性对贵族气质的模仿,还是现代女性对于模特身材的一种追求,这本质都不一样。
不是一个美学的追求而是主流文化对权力等级的建构是的就这种主流文化主流审美甚至也不是局限在所谓的白瘦肉这种看着就可能会引发近视障碍的标准上那种健美身材的流行一样会构成对不符合标准的人尤其是女性对她们的霸凌事实上
我觉得任何单一的审美标准一旦获得了主流话语的背书那它都会变成一种有强制力的权利形成一种尤其是对女性有压迫力的权利框架
是的也有许多女性作家已经写过了关于厌食症或者近视障碍的主题那比如非常著名的吴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还有达洛维夫人她都提到了自己有时会厌食有时候又暴食其实这里的吃与不吃都是一种自己心理健康的斗争也是吴尔夫作为一个二十世纪的女作家她的压力的反应那这里的吃就算是一种自己对身体权利的掌控吧那正是因为系统性的失权才会反映在对身体掌控的挣扎上
那所以他也说女性就非常需要有空间和资源去表达自己那跟吴尔夫相比的话我觉得那素食舍里面尤其是讲吃不吃东西这个概念我觉得更相似的应该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那本《可以吃的女人》
那在这个小说里面他也是说用吃东西去隐喻只是他隐喻的是男权社会中的那种消费主义以及对女性身体的商品化性化以及那种女性需要更符合一个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规矩这本书里面的主角马里安是在跟自己男友的相处中越做却发现自己其实是不想做那些社会约定俗成一个女性一个女朋友应该做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他就会越来越厌食
那整个过程是非常有趣的,就是在于主角发现自己逐渐失去食欲,感觉是跟自己的身体脱节,而这种脱节感就来自于他面临的这种你要去符合女性气质,要符合传统的婚姻的期待的那种社会压力,
主角拒绝吃东西就是一种拒绝社会期望和维护自己本来的那个性别身份自由的方式吃东西或者不吃东西都是女主角来维护自己权利表达自己正常的方式那这个设定确实跟素食者是有相似之处的只是结局我觉得是完全不同那在阿特伍德的笔下呢主角是没有跟那个特别想要他符合社会性别规范符合那些社会要求的男的在一起的
她反而最后是自己烤了一个女人形状的蛋糕女主是通过吃掉蛋糕去拒绝再把蛋糕当做女人也拒绝再把女人当做蛋糕这样的行为去收回自己的权利那她的女性气质
就不需要去迎合社会期望同时呢她也不需要去完全的拒绝社会化去退出社会而是找到了一个方法用自己的方式去参与这个世界那比起素食者里的鹰会拒绝进食导致身体和精神双重恶化最终完全的自绝于人间可以吃的女人这个结尾我觉得那当然是要有力量至少要有带劲的多啊
确实啊那这一定程度上其实反映的可能是作者所处的环境差异就是说一个女性到底有没有正常生活但是同时又不进入那个主流的性别体系或者说是剥削体系的这种可能性呢达特伍德作为一个二十世纪的加拿大女作家她平时身处的环境比起韩江所在的东亚儒家 Pro Max 版本的韩国可
可能相应的选择还是要多一点点那他获得的能量也能大一点点因此他可以写出吃下蛋糕拒绝这套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规训的这么一个结局因为他确信或者说他有力量他愿意去相信还是有空间给到一个相对不那么符合主流人生活方式的人一样有正常生活的权利
那相应的韩江很显然要悲观的多素食者其实整篇文章都是在写一个不符合刻板印象期望的妇女所面临的有限选择和极端后果
虽然一方面我觉得这确实可能加拿大对不对 LGBTQ 或者说女性群体人家的女权主义运动也更早一些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是不是这反而就是修饰者的主题呢那可能韩江就是想要去说你如果想要摆脱既定社会角色限制那你作为一个女性你的选择是非常非常有限的尤其是作为一个东亚女性她其实是在警示我们这个
这样一个让女性几乎完全失去了自我表达和自主选择权的社会是多么的危险是你退一步你就要去死啊那在这样一个对女性压迫之深的社会环境里面你作为女性你要反抗只能去死的社会里你再后退就万劫不复了所以我们才要对不对更努力的去改变现实中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环境吧
可以可以你这个就是上升的非常高度很高我已经觉得韩江就是这个意思其实整个 20 世纪女权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候也的确有很多女权主义激进分子都将厌食或者说不吃东西
就是是做一种反抗的话语是女性对这种消费女性的男权社会的反抗感觉确实有点类似于甘地的那种绝食行为那这当然是一种最常见的政治表达某种程度上来说素食者继承和发扬的其实正是这一套的话语体系
是的毕竟是一搞政治运动首先结识嘛首先绝食虽然这样绝食好像确实没有人会死而素食者里面主角最后还是死了而这种死亡其实在现人中反而是是年轻厌食症是近视障碍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而另外一个有趣的点或者说不是有趣而是微妙的点就在于现实中一些不管是早期的厌食症患者或者说我们用一个更广泛的话来说一些结识的群体
我反而觉得他们是有一种微妙的自尽的甚至我作为一个对不对也有控制饮食的经历的人我也会有这种意识就是当我能够去所谓拒绝食物的诱惑的时候我会觉得我是有自控力的对吧那如果我吃的多了我暴食了我吃了一些我本来所谓不应该吃的什么甜点啊零食啊我会觉得啊我好像失去了我的自控那
那这种这种事情其实我在小红书上也是普遍观察到的就这种不吃光荣其实是暴食可耻的一个对应面如果说厌食症曾经在女性主义运动中它是有一个革命性的反抗性的政治光环的话那反过来暴食则是在说食欲本身那在
另外一个话语体系中它其实是跟消费主义或者说个人欲望等等挂上钩的而肥胖的污名化其实也是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吃东西是可耻的这种心理是这可能也跟西方男权文化传统里面男性对应精神超越女性去对应肉体欲望的这种二元分法有关那不管是对于肥胖的污名化
还是反过来对于进食障碍的病理化其实都是在说身体失去了控制那作为个体的自我意志主体完全没有掌控身体那这种对控制的渴望和对失控的恐惧其实也就是暴食和厌食的底层逻辑那就包括你说的那种劫食者的骄傲感
那在一本讲神清心厌食的书里其实也提到过类似的,就是说人对饥饿的恐惧如此普遍,自愿挨饿经常能引起他人的崇拜敬畏和好奇,示威者和寻求公众注意力者常用这一手段,厌食者有这一展览情绪。
那写这种展览情绪就是自愿挨饿引起崇拜或者是注意非常有名的一篇就是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那他里面的主角就是一个不断进行饥饿表演最终饥饿导致饿死的主角那小说的题目饥饿艺术家其实就是在说主角的职业他就是一个通过长时间进食作为一种公共器官表演来给人围观的
那这个主角最初其实很受欢迎但表演多了以后呢后来人民群众就对这位饥饿艺术家逐渐失去了兴趣那同时呢管理他的精力也将他的进食期限制在 40 天这让饥饿艺术家非常的不满因为他相信他自己可以进食更长的时间来做一个更大的艺术
那后来呢他相当于自我降格加入了一个马戏团他就是想要为更多的观众去表演爵士更长的时间但其实后来已经根本就没有人来看他大家都已经忘记他了那他的笼子就放在动物围栏附近的一个地方甚至最后连机灰术家自己都没有计算过他到底爵士了多少天那他最终也是就这样直接饿死了
而在主角奄奄一息的时候他最后反而承认了他说他绝食只是因为他找不到喜欢的食物所以就没吃而不是在做伟大的艺术而去受到人的崇拜
对 饥饿艺术家这篇篇幅确实很短毕竟是卡夫卡但比起素食者比起里面刻画的阴暗的形象我反而觉得饥饿艺术家会锋利很多那素食者中如果说它里面饥饿的主角还是一个完全的一个受到主流价值霸凌破坏的无辜者形象
那饥饿艺术家就会公平很多他对主角和对那些观看主角的人士都一视同仁的平等的嘲讽了艺术家和观众也讽刺了艺术本身甚至讽刺了观看这一行为本身而这一点其实我感觉在现在这个注意力消费的时代是感觉更加鲜明了就像一个评论家所说的除非我们能被看到或代表否则我们不可能靠饥饿生存那反过来就是说
只要我们能够有他人的目光能够吸引他人的目光我们就不需要靠食物生存或者说我们本来就不是靠那些食物而是靠他人的关注而生存的
是的是的就这篇文章就真的犀利很多那比起来《寒江素食者》里面写那种消极抵抗然后肉体去持续受难那是不是也有一点自我感动和精神胜利法的意味呢就虽然前面我们也聊到就是你说这是一种对东亚身处社会的示警但是《寒江素食者》所写的那种
只要你离开或者说退出主流社会你就只能去死的这种警告真的不会反而把人往传统主妇的那个方向推吗毕竟如果我不这样做我就只能去死更何况他还刻画了姐姐这样一个想死又不敢死就还得支撑起来这个家子这么一个形象姐姐她又不满意现状又不去反抗但同时她又很理解她最后就是自己去精神胜利还一个人养家带娃好
好像就没有街艺术家这种犀利的感觉是的我觉得这主要还是因为韩江他对女性角色不管是女主英慧还是他这个姐姐都过于的温柔了他没有去往那种人性的暗面进行更多的剖析和审视反而这让他对这些女性角色的那种同情和悲悯就失去了力量感就只会觉得很拧巴
就他甚至也没有写没有提到一点就是妹妹死了之后姐姐的经济负担能减少因为是姐姐在给妹妹出这个住院的钱的这一部分微妙的人性你想如果是门罗肯定会写到的就是类似这种微妙人性无处不在啊
是的是的就门罗就一定会把姐姐写得更为复杂更为精妙包括就是姐姐想死但发生了更苦难的事情以后她反而不去死了这种东亚女性责任感我觉得真的都很值得更细微的刻画而不是把它作为一种简单的符号是的就你说饥饿艺术家其实更没有反抗啥对吧但是你看完第一感觉是比较难过的其实也是因为
作者也讽刺了这个主角本人只有你讽刺到了你才能够引发真实的那种悲悯感也难怪卡夫卡自己说他生前整理文稿的时候看到这篇也会大哭流泪啊那不过话说回来说到底那饥饿艺术家还是一个男性作家书写的男性主角故事所以更多的素食者更多的海疆肯定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的书写变多了我们才会往前迈进一步再一步嘛
确实确实那我们前面讲了这么多虚的那最后再回到吃东西这件事本身吧那吃就是很与文化挂钩的那在中国人的文化里面吃东西也确实占了非常大的一个比重对啊你说美国人见面问 How are you 对吧咱们您吃了吗吃了饭那就是你活得还行你吃了啥就是你活成了个啥样毕竟 You are what you eat 嘛
那这种对有没有的吃的关注当然是我们过去一种匮乏的历史时代遗留下的一点烙印但也同时是咱们这确实喜欢吃热爱吃咱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吗确实民以食为天嘛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所以从咱们传统文化里面其实那种厌食语境下的吃饭羞耻是不存在的能吃才是福气能吃才是好事才光荣
对啊,楚王好惜要宫中多饿死,这是讽刺啊你不吃饭你就没力气,你就干不了活这就是咱劳动人民一种非常朴素的价值观嘛
是的是的就比如我们武汉我们的碳水早点多也是因为原来武汉是码头码头工人一天能量来源可能就是高碳水的早饭碳水和油脂就是会让人快乐对啊而且我记得我小时候家里的老人也都会让我们多吃饭就小孩谁吃的多就会饱
表扬谁这个是完全不分性别的是直到我长大之后才在互联网上看到很多女孩自己说小时候你吃多了会被家长骂就感觉很感慨但整体来说我感觉咱们这个美食文化还是挺深入人心的你毕竟在如此的外貌焦虑身材焦虑严重的当下美食文这个题材仍然还挺能打也可以看到一样
确实就吃播也确实一直是很火的但是其实我听说很多吃播主播也有厌食症因为这种暴食身体是无法反应过来的然后就是他们的那种进食方法就是很不科学的那说到底呢我们如何进食还确实是能够跟我们是否有身体的自主权是挂钩的所以它也会是一个就是困扰女性这么多年从乌尔夫那个时候就开始一代一代女性的这么一个问题对
对包括吃播这个现象去展示食物展示吃食物而观众通过看别人吃来替代自己进食的欲望整个的这个不管从传播学还是从它的象征意义上其实都是很有趣的只是我自己其实反而没怎么看过吃播啊就是我看那种做菜的那种食谱视频可能还多一点而且一般看完就是自己很想去吃然后就开始自己坐着吃了说到底可能这种 food porn 的视听刺激
还是不能够给我代替那种吃到嘴里的吃的真的食物的那种满足感啊就跟那种植物肉对我来说也代替不了真的肉草叶子沙拉也代替不了大肘子一样确实那说到这个白人饭啊我就感觉欧洲这种白人老家这边更过分呀那美国的房子其实一般来说都是有那种厨余处理器的但是我现在在欧洲租的房子就没有我的小
黄书上也刷到过就是他们租的房子也没有然后会有人对此有疑问就是说为什么好像在荷兰没看到那我现在在芬兰我也没看到然后评论说因为他们根本都不吃哪里会有厨余呢我思考了一下我们学校打折以后还需要 6 欧的食堂觉得确实如此啊
他们的蔬菜部分就是生菜叶子黄瓜西红柿都是生的这需要厨余处理器吗确实不需要所以就是说其实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那确实是有很多可以聊的但是在这么多地方都过得下去了我吃了这么长时间这个北欧食堂以后最终还是不得不屈服于我的中国味我现在的唯一感想就是我真的好想吃小炒呀哈哈哈哈
懂你懂你感觉出国最大的自我提升对我来说真的是厨艺啊你说在国内谁能想到我有朝一日还能烤月饼还能灌香肠呢这不都是自己想是想出来的吗那说以前道一望抛开了社会附加的种种意义食欲这个东西本身的确实对生命就是至关重要啊你说连波捞蚁上能犯否这就是
就是从你还有没有食欲来看你这个人到底还有没有精神头能不能做事延伸出来说其实欲望这个东西本身也不是负面的呀你有了欲望才有了自我驱动力你反过来说你没有欲望的话那你的精神健康才真是岌岌可危啊
对啊因为抑郁症的一个表现就是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动力提不起精神那虽然在文艺作品里疾病甚至死亡都可以是政治的革命的是如何如何充满隐喻的但是还是想说咱们回到现实世界里真正决定我们的其实不是那些意识形态的东西而是我们日常每一天过得如何是个咋样
就想了迷宫范例所说的长寿的秘诀就是均衡的饮食保持规律的作息还有适度的运动只要注意这三点就能锻炼出强健的身体这种看起来很朴素的话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嘛那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无论多么进步的思想想要实践甚想要提出来那其实都需要健康的身体作为基础那就以往不说真道的需要绝食抗疫的时候身体健康才能多做两天啊
是啊是啊说到迷宫范儿真的是非常有趣的一部作品啊而且类似于这种把食物当做一个积极面来塑造的文艺作品其实也有很多啊像那种深夜食堂系列包括我们前面提到的很多美食文啊还有我挺喜欢的一个百合
漫画改编剧就是这个爱做饭的女人和爱吃饭的女人我觉得这种日常向的对不对讲食物的作品也未必就不如素食者更有意义吗你真的去轻视日常生活你轻视家庭劳动轻视食物不也是男权社会的问题吗那下期节目我们也会想去再聊一聊这些美食提前的作品聊一聊食物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性那这期播客就到这里了大家再见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