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No 142. 上博东馆书画系列(三):带你一件件走书法馆,从甲骨到二王到元代

No 142. 上博东馆书画系列(三):带你一件件走书法馆,从甲骨到二王到元代

2025/1/19
logo of podcast 白衣刷展

白衣刷展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温达
白衣
Topics
白衣: 我认为参观上海博物馆东馆书法馆,应该关注书法艺术的演变规律,而不是简单地评判字的好看与否。从甲骨文到元代,书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不同时代、不同书家的作品都体现了其独特的风格和审美追求。理解这些作品,需要将其置于历史的框架中,了解其创作背景和时代特征。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现代人由于少写字,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感受可能与古人有所不同。 我们应该从艺术史的角度去解读书法作品,关注书法艺术的演变规律,以及不同时代、不同书家在书法创作上的突破和创新。例如,王羲之的出现,让后人意识到书法可以创造美,书法成为了一种艺术品,而非仅仅是书写工具。 在欣赏书法作品时,不能孤立地看待单一作品,而要将其置于历史发展脉络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和价值。例如,王羲之的《尚愚帖》如果单独来看,可能只是觉得字写得不错,但如果将其置于其创作的时代背景下,就能理解其在书法史上的重要意义。 此外,我们对书法的认知也受到现有书写框架的限制,只有对前人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 对于现代人来说,由于少写字,难以体会书法的美感,这很正常。我们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和临摹来提升对书法的认知和审美,最终找到打动自己的作品。 温达: 我觉得书法和绘画的审美感受不同,绘画更直观,书法更依赖认知和用途。书法的美并非直觉,而是一种认知美。欣赏书法前应先明确自身目的,例如练字、赏析、鉴定等。甲骨文的书写风格总体上是从朴拙到秀丽的演变过程,但不能简单地用于时代划分,需结合文字内容进行综合判断。青铜器上的文字书写风格也体现了时代演变的规律,从规整到漂亮。早期书写者只能参考有限的字体样本,因此字体的演变是缓慢的。春秋战国时期,字体开始丰富多样化,地域差异明显。秦始皇统一文字是为了标准化,而非追求美观。隶书和草书的出现与汉代大量的文书工作量有关。书法字体演变的规律是共通的,从拙到优美。后人有意识地进行艺术创作,对书法演变起到了更大的推动作用。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了欣赏书法作品的多种角度,以及为什么一些名家作品可能无法引起现代人的共鸣。节目指出,书法的美学体验并非直觉的,而是建立在认知和用途之上的,并涉及到历史背景、书写技法和个人审美等多个方面。
  • 书法的美学体验并非直觉的,而是建立在认知和用途之上
  • 欣赏书法涉及历史背景、书写技法和个人审美等多个方面
  • 现代人因少写字而难以体会书法的美
  • 书法作品的欣赏角度多样,包括练字、阅读内容、鉴定等

Shownotes Transcript

我们终于开始转到上海博物馆东馆新开的书法馆啦~ 这次和绘画馆一样,一期节目又只走完了元代……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愉快的看展~ 【主要内容】 00:06 如何看书法作品?那些大名作我看了内心毫无波澜,怎么办 16:16 先秦与秦汉:从甲骨到汉隶 36:32 晋唐书法:王羲之,王献之,魏碑,怀素 52:58 宋代书法:苏轼、米芾、魏了翁 62:54 元代书法:赵孟頫、冯子振、杨维桢、倪瓒 相关播客: No 138. 上博东馆书画系列(一):人气最高的这些画作,我们一一解读 No 139. 上博东馆书画系列(二):从唐伯虎到齐白石,我们终于介绍完了绘画馆 No 121. 藉无锡书画特展,聊聊中国古代书画的观赏与真伪 No 81. 这个海内外唯一的中国古代书画通史常设展馆,即将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