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介绍:** 过去这两三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必要性,返乡种地、移居乡村这样的话题也成为媒体热词。 2022年的夏天,食通社来到广州北边的银林村,和这里的返乡青年和新村民们聊了两期播客。 在本期中,我们和银林村首先返乡从事生态农业的郭锐一起聊聊他十几年的经历。今年,郭锐在夏季的农闲时节在北方“流浪”40多天,拜访了多位熟识的生态农人,既是探访朋友,也是切磋学习。 银林村吸引了不少新村民来这里劳作、生活甚至互助育娃。我们也想知道,乡村为他们提供了哪些城市无法提供的条件和环境?新村民和老村民之间能形成新型的社群关系吗?郭锐又为什么会欢迎这样一群人来到他的农场? 嘉宾介绍:** #本期嘉宾 郭锐:2009年回到家乡广州从化银林村开始做常规农业,2013年在沃土工坊的支持下开始转型做生态种植,逐步建立了以堆肥改良土壤,保护性耕作的生态种植方式。 郭锐也是另一档关注自然生活与生态农业的播客“团力结构”的常驻嘉宾。 #本期主播 天乐:食通社创始编辑、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召集人。作为一个关心食物,但又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城里人,一直在向农民学习。 王昊:食通社编辑。出差一路上道听途说,学到了各种二手农业知识。 时间轴** 1:56) 请到一位“为数不多”的返乡青年,读了大学又返乡种地 5:42) 去批发市场卖菜没人知道你什么学历,只因为戴着眼镜获赠美称“四哥” 9:52) 从常规农业转型到生态农业,突然不用农药化肥,做这样的转型容易吗? 15:47) 在现场:郭锐的银林农场都有啥? 17:39) 做了十年,郭锐如何评价他的十年“返乡”生活 18:18) 为什么做着做着农场,忽然要去全国“流浪”四十天? 25:34) 劳动换食宿,有技术在身,到哪里的农场都很受欢迎 27:25) 在一般的认知里,除草是农药一大要素,这些生态农人为什么反倒要“留草”? 31:43) “流浪”了四十天,回归银林 33:01) 从广州任何一个地方乘车一小时就能到的银林,欢迎大家来玩 34:54) 农场的生活卷不卷?农场的一天什么样 38:52) 有咖啡店、面包房的当代新农场:欢迎短期来访,更欢迎长期搭伙 背景资料:** 想了解更多银林农场,请关注公众号:一田公社 创作团队:** 节目片头、片尾:岜农 节目策划 :王昊 制作:晓晶 封面:万琳 #关于「食日谈」** 听众群:添加「食通社」小助手(微信号:foodthinkcn),加入听众讨论群: 联络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