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P22-打破视界“雾”区,白内障手术的那些事儿!

EP22-打破视界“雾”区,白内障手术的那些事儿!

2024/6/25
logo of podcast IQ老友说

IQ老友说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ai entrepreneurship challenges#ai research#ai chatbot impact#ai privacy concerns#privacy awareness#philosophical discussions on mortality#motivational stories#resilience amid adversity#confidence building#medical practice#anti-aging techniques#biotechnology and neuroscience People
L
Lilian王心影
蒋永祥教授
赵镇南博士
Topics
@蒋永祥教授 :在节目中,蒋教授详细讲解了白内障的定义、类型、症状、诊断方法以及手术治疗过程。他强调,白内障并非老年人的专属,年轻人也可能患病。他分享了多年来在白内障手术领域的经验,包括微创手术技术、人工晶状体的选择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他还讲述了多个感人病例,展现了医者仁心。 @赵镇南博士 :赵博士在节目中补充了蒋教授的讲解,并对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例如白内障的早期症状、诊断方法、手术风险以及术后护理等。他还分享了自身从医经历中一些印象深刻的病例,展现了年轻一代医生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 @Lilian王心影 :作为主持人,Lilian王心影引导两位专家深入浅出地讲解白内障相关知识,并针对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使节目内容更贴近大众,更易于理解。 蒋永祥教授:本期节目中,蒋教授从专业角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白内障的知识,并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分享了多个感人病例,展现了医者仁心。他强调,白内障手术技术已日趋成熟,无需等到“熟透”再手术,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他还介绍了人工晶状体的选择、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以及未来白内障治疗的发展趋势,为听众提供了全面的信息。 赵镇南博士:赵博士作为年轻一代眼科医生,在节目中展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补充了蒋教授的讲解,并对一些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例如白内障的早期症状、诊断方法、手术风险以及术后护理等。他还分享了自身从医经历中一些印象深刻的病例,展现了年轻一代医生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 Lilian王心影:Lilian王心影作为主持人,以轻松自然的风格引导两位专家进行讲解,并针对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使节目内容更贴近大众,更易于理解。

Deep Dive

告别白内障失明:与两位眼科专家对话“视界”

白内障,全球首位致盲眼病,在中国更是超过两亿患者的严峻现实。 它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先天遗传、外伤、糖尿病等都可能引发。 大众对白内障的认知也存在误区:必须等到“熟透”再手术?人工晶体越贵越好?手术后会复发?带着这些疑问,我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蒋永祥教授和赵镇南博士展开了一场深入的对话,旨在拨开白内障诊疗的迷雾,守护清晰“视界”。

白内障:镜头坏了,该换了

蒋教授将眼睛比作相机,白内障就是“坏掉的镜头”。 他详细解释了白内障的定义——晶状体浑浊,导致视力下降低于0.5。 类型方面,除了常见的老年性白内障,还有先天性、外伤性以及由其他疾病并发引起的。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看似轻微的晶状体浑浊,也应引起重视,及早诊断。

赵博士补充道,白内障的早期症状往往是无痛、缓慢进展的视力下降,远近视力均受影响。 他特别提醒,使用筋膜枪按摩太阳穴等靠近眼睛部位,存在潜在风险,不建议“创意使用”。 一些看似与白内障无关的症状,例如容易摔倒、撞伤,也可能是白内障的间接表现,因为视力下降导致行动不便。 此外,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上白内障,甚至可能由眼科医生首先发现。

白内障手术:精细化、个性化是未来趋势

白内障手术如同“清理家具再布置装修”。 蒋教授介绍了手术的两个步骤:首先微创地清除浑浊的晶状体,然后植入人工晶状体。 他自豪地分享了其在“悬吊”手术上的突破,将手术时间缩短至20分钟甚至更短,显著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患者痛苦。

人工晶状体的选择如同挑选手机,功能多样,价格也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 蒋教授强调,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并非越贵越好。 国家集中采购政策也大幅降低了多功能人工晶状体的价格,让更多患者受益。 赵博士补充,人工晶体的选择需结合患者自身眼部情况,并非功能越多越好,过多的功能反而可能造成功能溢出。

术前、术后及并发症处理

术前准备包括使用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并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评估手术风险和预期效果。 术后护理的关键是保持清洁卫生,预防感染。 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包括后发障(人工晶状体后方出现浑浊),通常可以通过激光治疗轻松解决。 蒋教授和赵博士都强调,后发障并非白内障复发,无需过度担忧。

医者仁心:珍藏的画作和感人故事

两位专家都分享了令他们印象深刻的病例。 蒋教授讲述了为一位维吾尔族老太太复明的故事,以及一位马凡综合征患者术后赠送的油画,这幅画作至今仍珍藏在他的书房,激励着他不断前行。 赵博士则分享了治疗一位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经历,展现了医者对患者的耐心和责任心。 这些故事,都体现了他们对患者的关怀和对医学事业的热爱。

预防与展望

预防白内障,应注意避免紫外线照射,积极治疗其他眼部疾病和慢性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两位专家都对未来白内障治疗充满信心,认为微创化、精准化、个性化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甚至有望通过药物或物理手段,在无需手术的情况下治愈白内障。

结语

这场对话让我对白内障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两位专家的专业讲解和感人故事,不仅消除了我对白内障的许多误解,也让我对眼科医生的职业精神和人文关怀充满了敬佩。 相信通过持续的医学进步和科普宣传,白内障失明终将成为过去式。

Key Insights

白内障是什么?

白内障是指眼睛中的晶状体变得浑浊,阻挡光线进入眼睛,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视力低于0.5时才称为白内障。

白内障有哪些不同类型?

白内障主要有老年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和外伤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是最常见的类型,而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在年轻群体中也可能发生。

为什么说只要寿命足够长,没人能躲过白内障?

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自然老化并逐渐浑浊,但并非所有浑浊都需要手术治疗。只有当浑浊影响视力时,才称为白内障。

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先天性白内障通常由基因突变或母体感染引起,外伤性白内障则由眼部受到钝性或锐性损伤导致。

如何判断自己或家人是否患有白内障?

白内障的常见症状包括视力模糊、无痛性视力下降、不红不肿。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尽快到医院检查。

为什么白内障手术不能等“熟透了”再做?

过去因手术条件限制,建议等白内障“熟透”再手术。但现在手术技术进步,微创手术风险低,建议在影响生活质量时及时手术。

选择人工晶体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选择人工晶体应考虑患者的眼部条件和需求。功能越多的晶体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合适才是最重要的。

白内障手术的风险有哪些?

白内障手术的风险包括感染、出血和人工晶体位置不当等,但这些风险相对较小。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和设备可以降低风险。

白内障手术后会复发吗?

白内障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后发障”,即人工晶体支架上的细胞变得浑浊。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激光治疗解决,通常不需要再次手术。

白内障手术前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术前应使用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保持良好的心态。术后要注意眼部清洁,避免脏水进入眼睛,定期复查。

未来白内障治疗的趋势是什么?

未来白内障治疗的趋势包括微创化、精准化和个性化。此外,药物和物理治疗的研发也在进行中,未来可能实现非手术治疗。

Chapters
本期节目首先科普什么是白内障,以及不同类型的白内障,例如老年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和外伤性白内障。专家们解释了白内障的成因和发展过程,并强调了及早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 白内障是晶状体浑浊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 老年性白内障最为常见,但先天性白内障和外伤性白内障也可能发生在各个年龄段。
  • 外伤性白内障可能由钝性或锐器损伤引起,发病时间可能较长,不易察觉。

Shownotes Transcript

这期播客既是关于白内障诊疗的全面科普,也见证了领域专家的医者仁心。嘉宾蒋永祥教授从医二十余年,忆往昔眼里有光,谈患者心中有爱,在节目中几度红了眼眶。带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追求,他攻克了白内障手术难题,成为了传说中的“悬吊王子”。如今,他带着白内障诊疗的“新消息”做客《IQ老友说》,展望因白内障而失明终将成为“过去式”。无论你是想学知识,还是想听故事,都值得一听。

- 前言 -

据统计,白内障是世界首位的致盲眼病,仅中国就有超过2亿患者,且在老年群体中呈高发趋势,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可高达80%。但白内障并非“老年人”的专属,先天遗传、外部损伤、糖尿病等均有可能引发白内障,因此,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应为自己和家人关注白内障的早诊早治。然而,大众对白内障的认知还存在不少误解:白内障应该等“熟透了”再手术?选择人工晶体,越贵的一定越好?手术后还可能复发“后发障”,不如不治?

本期《IQ老友说》邀请到两位白内障领域的资深眼科专家,他们将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围绕预防、诊断、及手术等整个诊疗旅程,在为患者清除眼部“雾”区的同时,更为大众科普认知误区,共同守护并创造更清晰的“视界”。

- 嘉宾和主播 -

蒋永祥 教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副主任、白内障与晶状体疾病学科主任

赵镇南 博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治医师

Lilian王心影,《IQ老友说》主播

- 精华highlight -

04:00 如果眼睛是相机,白内障就是坏掉的镜头

04:47 只要寿命足够长,没人能躲过白内障?

07:25 先天性白内障vs外伤性白内障

09:35 不建议“创意使用”筋膜枪

11:47 无痛+缓慢进展的视力下降可能是白内障在拉响警报

20:39 治疗白内障,要等“熟透了”吗?

23:13 白内障手术就像是清理家具后再布置装修的过程

26:33 选择人工晶体就像挑手机,丰俭由人,合适更重要

27:27 人工晶体大幅降价将进一步利好医患双方

29:27 患者的眼部情况会限制晶体的发挥,并非功能越多越好

34:34 白内障会复发吗?如何应对“后发障”?

39:28 敲黑板:白内障术前、术后、康复期注意要点

45:00 帮助患者“复明”,是一份神圣的使命

49:36 珍藏在书房的马方综合征患者画作

53:43 “悬吊小王子”是怎样炼成的?

59:10 微创化、精准化、个性化是未来白内障治疗的趋势

*本节目仅做信息交流之目的,嘉宾观点不代表任何公司立场

- 制作团队 -

沈旸、王心影、束菲滢

- IQ老友说 -

这是一档IQVIA艾昆纬的谈话类播客节目,聚焦医疗行业,网罗多元视角,激发观点碰撞,探寻新鲜洞见,让我们一起在轻松话聊的氛围中,老友说医疗,有趣又有料!

- 关于IQVIA -

IQVIA艾昆纬(纽交所代码:IQV)是全球领先的专注生命科学领域的高级分析、技术解决方案和临床研究服务供应商。IQVIA利用深入分析、前沿技术、大数据资源和广泛领域的专业知识,智能连接医疗生态的各个环节。IQVIA Connected Intelligence快速敏锐地为客户提供强大的数据洞察,帮助客户加速创新医疗的临床开发和商业化进程,以更好的医疗成果惠及患者。IQVIA拥有约87,000名员工,足迹遍布100多个国家/地区。IQVIA帮助生物科技、医疗器械、制药公司、医学研究者、政府机关、支付方以及其他医疗利益相关方,获得对疾病、人类行为和科技进步更深入的理解,共同朝着治愈各类疾病的方向迈进。

- 互动方式 -

关注IQVIA艾昆纬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独家洞察!

- 本节目由IQVIA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 -

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