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国加入WTO以来,香港作为贸易港口的优势逐渐减弱。内陆的快速发展使得香港的买办优势不再,同时香港在人才流动和新兴企业崛起方面出现了停滞。
香港特区政府曾大力发展web3,但赛道很快遇冷。近期,香港试图抓住大模型技术浪潮,但目前主要集中在应用场景的探索上。
香港拥有丰富的娱乐艺术基因,AI技术可以与本土的文娱产业结合,如生成式AI在音乐、电影、虚拟人物等方面的应用,为香港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香港在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期间,涌现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人和电影导演,如刘德华、张学友、王家卫等,这些人才及其默契的合作关系仍然存在,为香港的文娱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香港的学界在AI技术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成立了多个实验室。政府和学术界正在合作,以长期研发为基础,推动AI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AI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应用包括信息源的甄别、选题统计、假消息的甄别和降噪等。AI生成的内容和工具正在重塑媒体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
尽管大公司在资源和财力上占有优势,但AI技术的变革也为新的创业公司提供了机会。每个科技范式的转变都会成长出一批新的公司,创业者可以在细分领域找到新的机会。
AI技术可能会替代一些基础性工作,如客服和销售,但也会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尤其是在创意和技术领域。整体上,AI会改变业务流程和组织形态,但不会完全取代人类的工作。
AI技术的发展使得虚拟伴侣和AI偶像成为可能,人们可能会与AI建立情感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一种自我投射,反映了人类对情感的需求和认知的变化。
今年九月我去了一趟香港走在旺角 銅鑼灣 油麻地一帶的時候深深地感受到一種屬於香港的失落你去深水埗 旺角你會明顯感覺到停留在九十年代二十年的時間香港人才的流動新興企業的崛起整體出現了一個停頓
本世纪之初自中国加入 WTO 以来香港这个贸易港口逐渐失去往日的光彩
内陆飞速发展的十几年中,特区政府曾试图抓住科技红利的风口,它大力发展 web3,无奈赛道很快遇冷。那么近期,火热的大模型技术浪潮,它又能抓住吗?这次我的香港之行,正是为了参加这样一场闭门准入制的 AI 研讨会。
这场名叫 Future and Remix 的研讨会,全程用英文进行,在香港这个国际文娱艺术之都,来自全球各地的从业者,艺术家们进行了一场自由探讨,也让人看到了 AI 新技术能与香港本土优势再次结合的可能性。
香港是有豐厚的娱乐基因我们现在都看韩剧韩国电影为什么我们把 20 年的时间都让给了韩国人用好 AI 技术应该把全世界的人吸引到香港
这期节目我要请到 Future & Remix 这场闭门会议的两个主办方一位是本届香港 Ultra 电影节的操刀人 ScarlettScarlett12 岁来到香港先后成为音乐电视频道 Channel V 的总负责人并在之后两度创业成功实现财务自由 Zebra Lab 是她的第三次创业另一位则是著名播客品牌生动活泼的创始人 Diane
我们都对香港怀有一些深刻的感情这一期我们来聊聊失落的香江与滚滚向前的 AI 时代当维多利亚港口的风吹过一个热聊 AI 的夜晚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这场派对留下了什么
欢迎两位大家好我们先问一个问题香港有 AI 吗我们知道大模型在中国已经火热了有超过 20 个月了那香港这边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氛围 Scarlett 你是从 12 岁就去香港生活了你先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对我先说一下我跟香港的关系其实我是一个非常热爱香港的人我 12 岁从我的家乡无锡
到了香港那是一个非常早的 80 年代的香港那么我见证了整个香港娱乐最辉煌的时代当时如果周末要去看个电影我们都会选港片的没有人会选好莱坞后来我就去了澳大利亚读大学周末都会跟小朋友们一块看录影带都是看 TVB 的剧的古惑仔对啊对全部是那些
那個時候香港是娛樂的中心那麼後來大家也看到從娛樂的角度來說香港其實隕落了今天的香港他每年出來的新的音樂音樂人新的導演新的作品非常的少像最近他上線了一個九龍城寨我們都很高興組團去看覺得香港的這個又復興了對又復興了但是看到一半我就看不下去了因為他打太多了對我一個女生來說太血腥了實在是但是他
的确那个感觉是我的青少年时代的那个感觉记忆中的香港又回来了就是这样子的所以我特别希望香港能够找到它下一个机会下一个风口它的卷折点从三年前我就开始关注因为我当时开始创立 Ziva Labs 我们最早是做虚拟人的现在主要致力于做 AI Agent
那个时候香港是全力要去推它的这个 web3 那么推出了有几个比较大的公司像 Animoco 这样的公司那么我觉得香港肯定要拥抱科技那至于它有没有这个
可能要仔细地看整体香港政府对于科技方向的一些扶持政策他们也扶持了很多的科技公司但是更重要的是生态上面的建立这个其实我觉得可以跟内地很多的创业园区去学习我们刚才提到在深圳他们会吸引很多的人才
人才來到深圳是可以有非常好的房子可以居住他們可以找到工作可以得到稅務的幫助等等一系列也要看香港政府能不能夠支持然後第二是香港的基因你有沒有 AI 科技的基因 AI 科技在應用的場景上它到底是跟我們 AI 金融因為香港有很大的金融的產業比如說 AI 零售香港跟零售有很大的關係
这些它能不能紧密的结合起来跟原来的产业能不能发生关系所以我觉得香港有没有 AI 这个问题是取决于能不能衔接好这一些应用场景我印象当中去年的那个 Web3 大会就是在香港 Web3 最火热的时候香港是不是很想抓住这一波那它做 Web3 有什么优势吗
它有很大的优势因为 Web3 有涉及到金融在金融的部分香港是有优势的可惜的是整体 Web3 都下来了这个赛道可能需要一点时间它跟 blockchain 它跟整体的比特币等等一系列的都是有关系目前 Web3 肯定是遇到一些挑战那香港有没有大陆这种大模型上头的氛围其实大模型大家都是想去做的但是我认为现在香港应该是更着重于应用场景
这个当中可能有一个背景是因为算力的局限因为香港整体在算力上面不是特别充沛所以我觉得如果香港要在 AI 发力的话它一定要去全面的深度的挖掘应用场景我想问问答案因为生动活泼现在是国内播客市场上最头部的
你们一定也接触了非常多的企业和广告主我相信 AI 大模型一定是你们最近两年来最大的金主最主要的合作方美国 中国大陆 香港这三个地方大模型浪潮的整体的氛围有什么不一样吗实话实说就没有在做这次会之前其实我没有关注到香港有可能 AI 有
因为在硅谷时间比较长了嘛我也会觉得经历过这样子的一个大家出走硅谷特别是在 1819 年的时候很多人其实他去到了德克萨斯特别是奥斯顿新南偏南的主办的那个地方然后 Web3 的这样的一些公司他其实会去到佛罗里达都有税收优惠的地方对对对是的两个红州
但是自從 OpenAI 發佈了拆 GPT3.5 之後其實大家其實又回來了你發現硅谷又把所有的人又吸引回來了像是在今年年初我像去 GTC 或者各種各樣的大會的時候我發現可能前幾年國內的投資人這幾年全都不過來了今天又過來了就還是因為硅谷還是有這個 tag 的基因你如果說到基因的話香港
他的基因还是更偏娱乐的所以如果要说这个 AI 大模型的话香港的技术基因稍微弱一些稍微弱了一些对你如果要追溯硅谷的这个基因的话肯定会追溯到斯坦佛追溯到这个先铜 Silicon based 这些所有的科技那这些其实一直都没有离开过但是香港这块我们其实刚在午餐的时候 Scarlett 讲了很多关于香港的
整体产业上的结构和历史包括这个 Scarry 讲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在 49 年的时候有很多这种国内的江浙户的一些这种工厂老板然后去到了香港第一批中小企业吧因为香港最早是工厂
能够生产又便宜又好的产品输送给全世界然后后来因为国内开放了工厂都搬到了东莞搬到了浙江地区那么香港的下一波就是地产制造业之后是地产地产后面又金融因为股市又起来了
金融后面就进入科技了金融向科技过渡的这个时代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香港逐渐失语的一个时代对我其实前些年发现香港另一大金就是它还是很多这种外贸行业的这种 agent 就中间的这种呃
买办基因对买办这个词就这样的人还是蛮多的在香港他在获取信息差但其实这个时代已经没有这个了已经很少了因为我前些年其实是投过像是服装行业一个 SARS 公司总部在纽约那一边他
它在国内会有一些服装的制造企业跟它在一起但是这些制造企业它这个展厅基本上都会在香港放一个为了是联系到有一些中文不太好的这种英文的买家但是这些年随着中国的开放呀大家都搬到了深圳去了甚至是广州所以香港这块的基金就慢慢又少了一些包括现在去深圳变成了一个主要的出口大湾区嘛对大湾区你 3C 数码呀这个服装啊
其實都在深圳而且某種程度上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它離中國的整個供應鏈上游的產業帶更近對 在改革開放之前香港是一個國際港口它有自己的深水港它可以把貨物進到香港再出去其實你們在繁華這個電視劇裡面就能看到
干的工作就是干这个当时我们还有一个 quota system 有一个配额外贸配额的系统后来我们把这些全部取消了因为我们加入了 WTO 我们完全要直接对接所有的外贸所以其实这些港口的功能买办的功能都被替代掉了
還有加上互聯網的衝擊阿里巴巴這些又沖掉了更多的貿易的所以對於香港本來有的這個優勢基因它已經沒有了我也有一個假設我不知道對不對我感覺今天如果我是一個創業者的話我沒有必要在香港去創業我為什麼不過個海去深圳大灣區因為整體來說深圳那邊的政府對於產業引入的扶持
包括各方面无论是税收还是生活成本对生活成本然后供应链的这种便捷程度还有面向整个中国的市场都是对于一个创业项目来说更有吸引力的因为音乐节的原因我去过全国很多很多超过 50 个城市吧
这些城市很多都有招商引资办有很多科学园区等等他们都有非常完善的一套体系做招商引资这些地方政府是非常有经验的如果你准备要把一个厂搬到这个地方他们有好几个梯队来服务你落地落户什么什么但是其实这一些东西香港是没有的香港没有这样招商引资的
機構現在有了你們從我們的 future and remix 上面我們的 closing 是有一個機構叫 invest hong kong 他其實就是做張三影次的他現在有了但是以前其實他是一個小政府大企業的這樣的一個小島
因為他以前是以企業來 drive 整個 economy 的他不是以政府的政策來 drive 他是一個自由貿易港嘛其實我應該是在 17 年 18 年 Invest Hong Kong 其實也在矽谷辦過活動我也參加過他們的活動但是我感覺其實跟國內不太一樣的是他後面的這個配套可能還是少了一些就把它招過去之後後面比如人才的你這個
这个 Visa 呀然后你的这个住房呀然后是不是给你投多少钱就这块当时还没有像是国内这些园区做的那么的成熟吧包括其实这两年大家也知道香港有优财计划我身边也很多朋友正在去办这个事情但第一个他们向我抱怨的就是香港太贵了
这个我也特别有感触因为我身边非常多的同龄人有一些是在准备有些甚至是已经完成了留才的这个申请但是大家整体的一个感受就是我们不会去香港生活房价那么贵然后生活压力那么大企业整体的这种成长性是不如大陆的你就会觉得那个只是哪一个身份
并不会让你真真正正的去到那边落地那对于香港来说如果你的人才没有在这里落地扎根那它这个优才就没有意义对 这个其实挺有意思的这个就跟我们做产品的时候导流第一关是成功的但是后面年组流量
如果比如說
也发这样的签证大家会去申请吗不会嘛所以它是有第一波的流量的但它得考虑二波三波怎么流传下来这个是它要面对的问题所以 Step 1 这个香港的优势是存在的是有的明显接下来是怎么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因为
因为这次我去香港我感触也蛮深的去之前我大概知道香港这几年的经济跟大陆相比肯定是有一个非常大的落差的但是这次当我去到九龙一带在香港街头行走的时候整体上它给我的观感特别像我去东南亚旅行的时候你能够看到这个地方它在八九十年代应该是非常繁荣非常发达的但它就停在那了十针秒针就停在那了
所有的人还在像十年十五年前那样去生活当然往好的看它保留了非常多本地的文化人文但是往坏了看你就觉得整个经济体人们的生活甚至人们的面貌就停留在那个阶段了让人觉得很失落的就跟我们旧金山的唐人街这种感觉是一样它就定格在那里了的感觉
人才的流动新兴企业的崛起和整体的发展方向其实出现了一个停顿就像你说的你去深水埗啊旺角啊这些地方你会明显感觉到那个地方停留在 90 年代
但是你去港岛人家是 2024 年很明显所以这个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其实他的这个上层社会是有在往前走但是他的中产阶级停留在 90 年代了那其实香港缺乏往前走的中产阶级这是他面对最大的困境那他要为这个中产阶级提供更好的出口
和工作机会我自己的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说整个港岛和九龙是两个世界港岛我们大家都知道像深水湾 浅水湾那一带
富人区整体行走的感受都非常好但是九龙还是能够感觉到更多的聚集了香港的底层人民而且它可能身份上面是非常多元有东南亚人有菲律宾人还有很多印度人泰国人印度人然后有很多大陆去的新移民他们可能在做着一些比较辛苦的工作你走在这些街道上面街道是非常非常拥挤的
甚至你能够感受到那种气息空气不是特别流通我这里也想加一句就是说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去过柏林就是如果你去欧洲你可以去伦敦 巴黎你也可以去那种南方小城比如尼斯或者是加拿大但是柏林是个很特殊的存在它能够代表欧洲的青年文化柏林它也有很好的富人区但是它有很多那种
它不是平民窟,它是政府提供住宅给一些新的艺术家音乐人去居住的地方。城市所需要的新青年。它不是那么高级,它不是很 bling bling,但是它充满了一种动力,所以其实我认为旺角啊,深水不应该成为那样的一个地方。
不是说很高端的地方像东京的社股当然跟去营作是不一样的社股但是社股有社会的 energy 对吧它有那么多暴走少年那么多染头发的香港的旺角应该是这样就我们以前看古惑仔他们出没的地方就是旺角我想说很喜欢去旺角逛街我感触的点就在于这里因为我去邮间旺暴走了几万步整体的一个感受并不是说它
不如富人区这么富丽堂皇没有 energy 有生活气息和市井气息是香港的特色但它没有那种年轻力量和 energy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去那边逛街街上商场和品牌都是老牌子很少能够看到一些新的店因为我每到一个城市我会去关注它的咖啡厅文化但是香港的整个咖啡文化它的咖啡店的这种多样化新颖程度完全没有符合我的期待
对感觉他就停留在蔡兰时代是所以我真的会觉得以小见大也好或者可能我有过分上升高度但整体上我真的觉得他是一个相对来讲比较挺直和失落的一个状态所以回到我们今天探讨就是说香港对于前沿技术尤其是对于 AI 它会不会
会有那种抢摊登录的感觉因为他已经失落了这么多年了我就很想要再次登上舞台我特别特别希望香港有这样的机会所以我刚才提到柏林我觉得香港应该是一个柏林家硅谷的混合体如果是可以的话
最好加上洛杉矶我希望是这样的那现在深层是 AI 这波革命在香港正在发生比如说我留意的有一些应用尤其是针对富豪买单的一些应用什么富豪回忆录记忆博物馆这些在香港有在做应用的探索
这一次我的那个 panel 一个嘉宾他叫 Juny 他帮助这个刘德华做他的一支 AI 的 MV 香港的艺人其实对 AI 的拥抱还是挺多的不仅是刘德华先生本人当然还有他身边的很多这样的明星
都还是蛮想要拥抱 AI 的怎么样能够在未来自己的这个创作里面发挥更多的价值这个我还比较意外这次你们香港的会议当中很多 AI 的实施都是跟文娱产业有关的刚才提到说给明星做 AIMV
办线上的这种 VR AI 的演唱会包括像敬惠大学的那个 Professor Poon 他其实演示了一支由他们那边的大学的实验室做出来的线上音乐会这个是不是跟 Scarlett 所想要强调的香港本身他的擅长之处就在于文娱基因如果把文娱跟 AI 结合的话可能是一张星盘
对 我真的是强烈推荐这个方向起码我青少年时代的香港是有非常强烈的文娱基因的梅艳芳时代到张国荣时代到后面的刘德华 张学友时代整整的 20 年内它其实生产了非常非常多好的音乐人同时在这个期间我们有周星驰 王家卫这样大导演的出现他们都是有特殊语境的是非常非常丰富
我记得在
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我们都会看港剧对吧看香港电影但是我们现在都看韩剧韩国电影为什么我们对为什么我们把这个二十年的时间都让给了韩国人香港人应该是那个韩国人对吧但是他并没有为什么所以我们要深究这个为什么
刚刚讲了很多宏观的一些看法我们来讲一些具体的比如说我们这次会议有聊到哪些比较有意思的实践呢刚刚谈到莱恩说的帮刘德华做 AIMV 具体是怎么一个跟 AI 的结合方式呢比较简单的去想的话它其实就是 AI 的这种像 SORA 这样的工具帮刘德华做了一支 MTV 但是中间
如果你要再细究的话就有很多这种创意啊创造上的问题就比如说大家现在可能会觉得 AI 创作出来的东西很 creepy 它有恐怖股的这种效应它不是说我要把这个 AI 的 MV 我要做的跟你普通这个人特别的像它是用这种 AI 原生的这种创作方式来去呈现的可能是大家的一个范式的转变对你不是把 AI 融入到你的工作流里面而是你用 AI 整个去想
未来的创作是什么样子的我的一个观察那个会议有非常多的艺术家整体上他们的态度是利用 AI 去做原有我们这个创作世界里的增量而不是仅仅像大家想象当中的说我用 AI 来提升效率对 其实在这一点上我们公司还是比较有实战经验的我们先后创造了两个虚拟人一个叫 BiuBiu 小斑马一个叫 Lisa404BiuBiu 小斑马我们跟大张伟合作了一个
你可以在抖音上能够看到然后呢 Lisa404 我们跟吴克群也合作了一个 video 其实在这个过程之中你们提到的两个问题第一就是说我们应该是用更多注意力说让 AI 让我们视频生产变得更有效还是说我们应该从 AI 的角度去创作一个新的视频或者是创造一个新的形象
这是两个不同的 camp 他们各有各的优势比如说有人做邓丽君演唱会他把邓丽君复活对吧然后呢用那个模型来驱动邓丽君的演出等等那也有人说我要创造一个全新的 idol 是一个独立的叫洛天一或者是初音未来这样的一个新的 idol 这个是两个不同的
但我觉得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当然我们是希望用这个新的 medium 去创作一种以前的 medium 用油彩或者用拍摄做不出来的一个效果这个我觉得才是创作者应该去推动的方向而这一点其实香港也有这个基因因为像徐克他们最早去做这些
animation 的时候他们已经有非常好的基础了动画对 动画基础香港有非常好的动画基因香港有非常好的设计基因
目前香港也有逐渐开始形成一个有氛围的艺术基因因为他们每年也有特别大的这个 Art Basel 的艺术节开始有很多的艺术家也移居在香港所以我是觉得他应该去从一个新的 AI 的 medium 去考虑这个创作的方向吧而且他也还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他会产生新的火候
比如说讲我们国内的流行音乐我经常会把最新的歌去给我的一些外国朋友听他会说你们的音乐怎么是八十年代的音乐但是如果你听一首最新的这个西方的它是一个新的创作是一个新的呈现的形态你能在当中听出科技感对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美国或者是欧美吧他们是一个移民的国家他们
今天有一幫黑人兄弟來了明天一幫拉丁兄弟來了他們就會各個民族混合在一起達安住在塞斯科他就知道他這種音樂的精英會互相混合出來一個很特別的但是我們是一個
纯中国人的社会所以我们的音乐会停留在某一个时代没有前进它每一个前进都是要新的血液进来不管它是新的科技冲击你让你觉得你要向前走它才会向前走那我觉得香港有这个可能因为它会有很多很多新移民到达那么这些人对它就会冲击它往前走
你們做的 Zibra 小斑馬跟大張偉合作新型態的 MV 它相比以前傳統的 MV 帶來哪些增量的東西呢它有趣在哪裡在這個 MV 裡面首先它所有的 3D 的環境是一個虛擬的場景然後裡面的人物 BiuBiu 小斑馬是一個虛擬的人物跟他一起伴舞的舞蹈的設計也是一群法國的舞蹈演員
几个伴舞全都是积木所以它的整体的呈现对观众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你可以上网看一下我们这个 MV 整体的观看量是超过一个亿的后来我们跟吴克群 Lisa Sillings 又做了一个 MV 讲了一段 AI 跟人之间的情感故事怎么把音乐视觉化这个过程 AI 可以帮上非常多的忙因为音乐
音樂本身它比較抽象的如果真人現場景實拍的話其實是把音樂的層級拉下來你想像把貝多芬的等等等變成一個實拍但是如果等等等變成一個 AIGC 的 generator 是不一樣的感覺
它的区别就在这里那天第一趴创作者的那个 panel 我记得有创作者有聊到 dance diffusion 这个模型因为它现在能够生成更高精度的更细节化的图像生成所以其实他那天有提到在他们做 MV 的领域里面其实已经可以把生成式 AI 用得很好了所以它带来的是那个增量的部分
所以我想說的是在我經營 Channel V 的這個時代其實我們主要的工作是如何把這些音樂視覺化這是我們最大的課題這個課題一直沒有被完全的解決但是到今天我們有了 AI 以後這個視覺化的過程可以非常容易
我有一个非常挑战性的问题就是我们刚才讲到韩国这块文鱼发展的特别好大陆的文鱼相对来讲也发展的特别快今天香港的所谓的这个文鱼基因真的还存在优势吗
应该说 1990 年到 2000 年期间所有的你知道的这些刘德华张学友这些人像梅艳芳她曾经有一个外号叫梅二八就是她一个月拍 28 主戏你要想象那个时候体量有多大那一个月就有 28 主戏围绕梅艳芳发生的那还有张国荣还有很多周润发所有这些工作人员他们都去了哪儿
你要想象当时的体量是很大的那这个体量带领了比如说灯光师摄影师剧本师等等所有跟这个有关的人员当时都是香港人这些人以及他带的徒弟们他们都在哪呢他们都已经分散到全世界各地吧那今天说你们大家都回来我们重新起来我觉得这个是有机会的所以他在 80 年代有这个基因是在的基因
其实就是这些人以及这些人产生的默契比如说我是徐克导演我肯定有我习惯的妆化是 work job designer 我习惯用的 camera man 这些人全部都在我们所说的这个优势就是人的基因的优势今年前不久我采访了香港陈勋其实导演他也是音乐大师大家
最近比较熟知的是他在王家卫的繁花里面去做了这个音乐指导所以大家在看繁花觉得镜头精美之余还是很被他的音乐音乐所打动你会发现香港的那一波艺术创作者他们自己之间确实是有一个化学场域的可能王家卫导演说一句话他全部都知道他在什么意思但是你跟一帮新的人说话他解释了一个礼拜都不一定解释得清楚他有一个默契
我觉得它还不光是一个效率的问题而是整体文化的这种渗透和作品想要传递出来的那个鲜明的辨识度对比如说你看王家卫导演的戏他的《重庆森林》《花样年华》那是因为 Chris Doyle 是那个 cinematography 他是一个英国人吧 Chris Doyle 他们俩的合作就能出现
花雅年华他跟另外一个摄影师合作以后就是一代宗师就再也出不出花雅年华的质感就是他们之间的 chemistry 是不一样的这个就是基因我们刚才讲了生态然后讲香港本土的基因优势那我们再来讲一讲技术和人才
这次会议当中我也发现学界的含量很高学界在香港的整个 AI 氛围当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从我所了解的信息里面我觉得学界在技术上面的推进他们还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香港现在它成立了很多实验室技术的研发它需要很长的时间就跟医药一样可能中间要
经过十几二十年研发很难在目前我们的融资环境里面很难到达因为我们的 VC 份差不多八年它就要 close 它的份所以其实通过这个新的机制我觉得它是可以把前面的很长的研发时间
可以跟大学一起合作来做而把后年 commercial 的部分再让 VC 进入前期技术的前沿探索更多的交给这个学界成立的科研机构去 cover 掉可以商业落地的时候再引入更多基金的投资来去把它推向商业化
其实硅谷最早互联网的开始也是因为 NASA 我去硅谷的时候我去参观了这个 NASA 有一个基地就在旁边对对对其实最早是 NASA 把很多很多他们的研发成果放在很多硅谷的科技就是从军工的这个对对对然后那里他们后来不用了商业化才这么起来的所以它都是有一个巨大的发动机这个发动机最早硅谷就是 NASA
但是香港的发动机政府应该会是需要把长期的研发放在学术的这一个领域然后应用 VC 他们进来 PE 再进来一路再往前走其实它这个逻辑我们是应该向硅谷学习的所以香港的这个发动机这两年是在一个建立的过程吗我之前看到他们大量的建立 web3 的这个部分然后 AI 的部分目前看到一点点的方向吧接下来是不是完全的拥抱
还是希望政府可以全面的去关注一下我觉得 AIGC 对于香港战略方向来说有一个非常大的 implication 那天与会的嘉宾还有很多像我们这样子的前媒体人三个圆桌当中有另外一个圆桌是探讨 AI 和媒体消费的大家其实能够感知到 AI 应该是会重塑我们整个媒体和内容的消费生态那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竞会的那个
有兰达是吗有兰达对有兰达她提到西方的这种媒体已经开始运用 AI 去做甄别信息源的处理然后用 AI 去统计发现选题是吧包括
我们未来如何用 AI 去甄别假消息如何用 AI 降噪用 AI 去解决 AI 所创造的这种信息爆炸和垃圾信息的问题这个部分当中有没有让你们印象比较深的以及你们对于这个话题是一个怎样的看法当时我们会场不仅只是向 Yolanda
这样子的教授我感觉其实现场在这个领域研究的学者还蛮多的包括那个方可成方可成来了但是他没上台上台对包括香港大学的一个博士生也和他导师一块块他感觉其实香港在这个传媒领域的研究其实还是蛮深的我们自己在现场也会做了一个小 demo 就是我们生命活泼内部现在在用一些什么样的 AI 工具在制作我们的内容包括
搜寻选题包括后期制作其实我们自己也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流的方法我们内部分享给大家的一个新的工具我觉得自己也都是那种精雕下巴是 Google 刚出来的一个工具叫做 Notebook LM 到 Google 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下只要把你一段话大概不到一两百字放进去它就会生成两个人非常自然的对谈当然现在只有是英文版本对
对就等于是我们其实也可以失业了对咱们可以失业了
就放了我们早咖啡的一期节目然后大概的一个话题然后跟他说你可以从这三个方向分析一下他就把整个的内容全都聊出来了他其实有点像比如说像 character AI 和 chat gbt 两者的一个结合让这种 chat box 扮演所谓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对其实我们已经在用这些工具在帮我们的工作流当中在实现但是现在其实就跳了一步他帮我们完成两步
那可能就是未来对内容的甄别其实还蛮重要其实现在所有的内容的生产方其实都是互联网公司了然后更多的这些我们自媒体 KOL 等未来我们的范式又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现在都在想象嘛所以也是为什么我们这次会有一些这种比较
物虚的一些讨论像是 Scarlett 在第三个 panel 我会想人跟 AI 到底什么样的关系就如果我们未来都失业的话你就不粉主播了你粉的可能是一个虚拟人的主播这个是完全有可能的然后像这次我们的论坛其实我们做音乐节的主办方
我们面对一个很大的困境就是我们没有用户数据那我们这次就专门做了一个 chatbot 叫 Lisa404 你加了它以后它就会告诉你各种信息 Ultra 的历史是干嘛的我在哪里买票是不是买到了黄牛票我到现场厕所好不好上啊
其實對於一個音樂節的組織方或者是一個論壇的組織方他沒有時間去回答你很多 customer service 非常多 customer service 還有有一些人會問說那我能不能找一個搭子跟我一起去他有很多需求這個需求其實是你的客戶來了但是你沒有深度營銷他深度的運營他那 AI chatbot 就可以去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覺得 AI 的這個介入真的是會顛覆整個行業的
那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敬会的那个教授 Yolanda 她讲了很多次反反复复地讲到同一句话就是说新闻的旧商业模式正在崩溃在 AI 的冲击下比如说她有提到像 Reddit 上面有一个产品叫 News Tracer
它是可以识别什么是突发新闻美国的一些编辑部就直接利用它的这个数据的导向就直接去派选题了它带来的一个是你整个生产方式的重建也会带来商业模式的一个革新对我在这里特别想讨论的一个课题是 AI 的 revolution 这个变革到底是
大厂的一个新的武器还是新的创业者的一个机会我们最早从互联网变移动互联网这个过程当时也面对一个问题那到底是新浪变成了抖音还是抖音自己变成了抖音当时大家都觉得大厂有那么多的钱和那么多的财力那么多的资源可能下一波科技浪潮还是给拿到了那么 AI 的浪潮那到底是谷歌
微软这样的公司最终还是 benefit 还是说有一些更新的创业公司可以进来去改变这个格局媒体的问题也是一样到底是原来的媒体比如说抖音 AI 会
会帮助他更加 strain 他的 position 还是说会有一个新的媒体的出现是完全 AI 的存在这个话题其实之前我在别的 AI 的会议上面也听到过大家可能有不同的观点但总体上我自己确实是觉得大厂它的优势是非常非常多的但是它不可能做所有的事情有的时候机会往往是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悄悄地生长出来了
这是为什么科技行业是有趣的一点因为每个科技范式的转变其实都会成长出来一批新的公司我们在科早里面其实也聊过蛮多的然后甚至有一期我们的标题就是留给谷歌的时间不多了大公司到达一定状况的时候它其实就会在内部有很多的政治有很多的
不高效的地方那这个其实就是创业公司的机会我其实现在觉得不管是内容方还是大厂大家都是站在同样的一个水平线上面就比如说是我们生动活泼我们要做一个模型我们自己有数据那大厂是缺数据的为什么像是 OpenAI 或者 Google 他们要花几千万去买这些那种行业他们的数据咱们国内大部分那种还是免费的除了可能像财新比较少的一些就费极高但是在海外基本上你不费什么都看不了了
所以也有一些大模型公司会过来跟我们聊未来可能跟 AI 结合的这样的一些合作确实我们都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我相信是有原子化的可能的有更多个体是可以驾驭技术
去做出一些新的我们以前从未构想过的价值这些由人带来的价值可能是我们未来这个商业世界和模式里面的最小单位还是回到我们第二个论坛去探讨内容消费的时候他们有一句话也是让我觉得非常有代表性当时有一个创作者讲说他之前自己作为一个个体创作者总是跟设计师去合作
灵异是吧对但是当 AI 出现了之后他就不需要再去跟原来这个人的设计师去工作了他的原话是他有一些愧疚好像让设计师失业了然后现场那个美图的 Gary 立刻就说不不是这样子的在我们接触的设计师当中还没有因为 AI 失业的
我们可以非常确定的说在我们构建的整个创作者系统里面每一个创作者都会因为 AI 这个技术而多了 10 个客户它原话是这么说的我觉得这个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点包括去年我在极客公园然后我们当时是每年会做科技大会我们的 EVE 大会也是国内相对来讲比较有影响力的科技大会了那去年其实我是牵头
把政治学者刘晴老师跟丁丁的总裁叶军一起拉了一个圆桌的对话他们当时就针对于 AI 技术到底是会让人失业会让我们的社会走向更糟糕的一个第一大话题
到底是一个威胁还是一个机遇就这个问题他们两个人可能作为两个立场不同阵营所以我猜一下丁丁是赞同的当然是丁丁肯定是赞同的因为大家都知道丁丁其实也是做数字服务和 AI 生产力的工具他们接触非常多产业里面的弊端客户他就说当丁丁用
用上了这些 AI 的能力去做了全新的这种服务工具的时候他们接触到的这些客户并没有因为这种生成式 AI 而去裁掉员工反而是让员工可以基于 AI 去做更多有创意的工作
当然我对于这个说法只能说采取一半认同一半保留的态度因为实际上通过我跟行业的接触里面一半一定是真实的并不是说所有的企业都是第一反应是有了生存式 AI 我就先把我的人砍掉
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这种降本增效是基于整体公司业务更大的战略去考虑而不是说因为 AI 出现了所以我要把人砍掉但是另外一半为什么持有保留呢是因为它客观上是会把你原先的所有的业务流和你所需要的业务能力重新进行一个分组和拆解
哪些部分由人来做哪些部分由 AI 来帮助生成所以它会有一个全新的组织形态的 shape 的一个过程所以这个变化确实是正在发生的我前两天其实采访好未来的 CTO 然后还有百度智能云的 CTO 我想要问他们是不是会裁员的这个问题上大家其实不愿意公开去回答比较敏感我自己是这么看的
创作者或者是设计的领域都不是第一个会被裁员的这样子的岗位第一个会被裁员的岗位肯定是客服基础性工作对 客服这样子的岗位甚至可能未来的销售都是会被砍一半的如果要看在不同的历史上计算器刚刚被发明的时候其实是有数学老师在美国上街去游行的
对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是替代了他们的工作这些人肯定他会被社会的分工分到了另外一个层面上面就是你现在谁不会用一个计算器吗对吧甚至是我发现现在的学生的小学中学生他们自己都不太会直接算了但他们会借助这样的工具你说它是一个坏处吗我觉得并不是完全是坏处对
我就是你这个讲一下我之前有做过一个 AI 和人之间威胁的一个选题所以我聊了很多硅谷的猎头有一句话印象特别深他说 AI 技术就像工业革命来了之后一定会替代掉耕地的牛一样
一定是会有一部分个体或者说是群体它会跌落在这个时代转型的缝隙当中如果我们颗粒度很粗的去看大进程你会发现这些都不是问题就是你今天不会再认为计算机的出现会让这个数学家都灭绝这是一个非常 non sense 的话题对不对因为一代 AI 原生的创作者或者说年轻一代当他们长起来的时候我们的整个社会就
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个阶段了但如果更微观的来看在缝隙当中掉落的这一个一个个体那它确实是一群非常迷茫的画像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一体两面的事情这都不是可能这个某个国家它可能是一个 global 的问题是的 全球的问题就包括可能有很多国家它是外包就是帮人家做翻译的这些人基本上可能就会完全失业掉了就已经是失业掉了包括你会觉得这种嗯
嗯
所以为什么你们愿意让这场会议更多的去悟虚其实就是因为未来的图景还比较模糊目前还停留在一种大家都在畅想的状态尤其是最后我们一场圆桌现场也非常的热烈可能因为那个话题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就是 AI 到底会如何改变我们的情感关系我们会爱上 AI 吗感觉也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因为如果你是从科幻角度来讲
其实也被讨论了很多年了但是深层是 AI 的能力进步让我们觉得这件事情已经迫在眉睫因为 Scarlett 是那一场的上台的嘉宾你先来讲一讲那一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都有哪些点
我觉得最有趣的是第三个论坛开始之前我跟另外那两个 panelist 还有我们的主持人朱大叔 Michael 和陈秋帆我们一起去吃了个午饭朱大叔就问我们你们怎么看人工智能情感跟真人之间的爱的问题然后我们三个人居然不约而同说我们觉得那肯定会发生啊
居然三个人里面没有一个人是反对的那我说完了完了这个 panel 没法聊了你是同意没有同意有冲突了没有冲突对所以 Michael 举的案例是非常好的 Michael 举了一个人爱上了他的车有些人主要是男性特别爱他们自己的车不管是什么车那他说他跟这个车之间的爱就是爱的其中的一种的
因为偶像
所以
他的这种爱是非常强烈和炙热的但是其实那个偶像从来都没有真正发生在他的现实生活中而且我们刚才提到 Taylor Swift 现场那些人疯狂的程度那我觉得其实偶像跟粉丝之间的爱完全是可以将来是可以被一个 AI 偶像给替代掉的 Scarlett 当时现场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就是你觉得你对偶像的爱是爱吗对不对对
如果你的答案是这是一种爱的话那么爱本身其实就是一种自我投射因为你的偶像并没有出现在你的物理生活当中照顾你并没有像你爱他那样去爱你他第一没有反馈第二他也不是个肉体是所以
我们对爱的这个框架里面的认知它都不在这个认知范围之内但是对粉丝来说那就是爱所以它其实是一种自我投射我们经常说亲密关系像一面镜子那既然你爱的是那个镜中的自己的话可能镜子这个介质是会改变的
就是现在我们熟悉的这种传统观念当中我们觉得那面镜子那个对方应该是一个人甚至可能在主流价值观里应该是一个异性但是可能千百年前那个戒指甚至不能是个同性对吧但是今天可能同性变成了一个主流的一个价值观体系之内的
可能再过十年二十年随着技术和整体人文的结构的变化那个介质可能会从一个探机生命变成一个归机生命真的是个哲学课题我们可以观察到很多角色扮演式的 AI 伴侣式的 AI 他其实已经在扮演这个角色了可能你跟他对话和相处的过程也是一个你在发现自己的一个过程
这不就跟我们去跟另外一个所谓人类去经营亲密关系的本质是挺类似的所以毫无意外的在这个话题上我当时也是同意的对啊我就没有听到一个反对的声音我就觉得很诧异前段时间在跟我在 KR 的 AI 工作的朋友聊的时候他们其实还蛮想要找到自己能够商业化变现的角度的因为他们现在发现跟这些人
这些 AI 上面的 character 一直在聊的这些人其实并不付费可能更加像是国内的这样的叠纸游戏这样子的公司他们的付费能力是非常强的这样的一群用户女女游戏他们不断往里冲前甚至是在大的这种楼上面然后买这个广告位的这群人他们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事情我们在人的这种情感当中我们需要的是什么东西是不是虚拟的这种东西就完全能够满足我们
所有的情感的诉求呢我不知道大家的感受是什么这可能就不如上个问题那么 definitely yes 了可能这个你就要打个问号它可以满足但是它可不可以百分百满足我刚才说刘晴老师的部分我留到最后讲就我觉得她当时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一个假设就是说当 AI 越来越多的可以满足我们比如说情感的效率的然后甚至生产价值方面的需求之后
可能会出现一个彻底的社会结构上的变化就是说夸张一点可能这个世界上只有 1%的人在做创造的角色但 99%的人都会变成消费者
如果说你的情感要满足那 99%的人只要去跟 AI 恋爱就好了那还有 1%的人可能在做这个所谓的这种 character 的角色来满足你们大家的需求它会带来一种整体的社会结构上面的变革也会带来非常大的挑战当整个社会结构绝大多数人都是消费者的时候整个福利体系是否能撑起这样子的一个
这个是他从 AI 威胁论带来的人文学者的一个思考他认为是会有这种改变的存在而这个改变我们是不是做好准备去迎接了就提出了一个设想我们是没有办法去预估未来的几千年前的秦始皇在那里的时候他是没有办法看到现在的我们的
还有就是我们对文化的定义我们有一个 social norm 我们出生的地方的文化从小到大的一种影响这个东西我们认为它就是真理如果你在一个基督家家庭长大的时候你认为的真理是这样的而我在一个佛教家庭长大的时候我认为真理是有轮回的而基督教是没有的我们对于一个文化 norm 的这种依赖是非常强的那我觉得基督教
随着 AI 时代的到来这些都会被打破文化是不断地往前走的所以当我们聊到这里的时候突然有一种非常振奋的感受也是一个新的启发就是我觉得 AI 可能给我们带来一个很大的我们从前没有想象过的意义是由于它的能力超越想象且在接触越来越多的人这件事情所带来的影响可能是它会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去打开我们的这种开放心态
对对对就它对我们自己本身的认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的认知固化在某一个时代现在打开了对对对总体上来讲我觉得它确实是以更高频次更大的开放度在冲击着我们原有的世界观对于人类来说抛弃固有的认知重新去接纳一个新的世界观这件事情才是最难得和最刺激的记得是的
本期内容就到这里了欢迎搜索并关注公众号魏诗洁商业漫谈在那里有我文字性的思考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