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12.【番外】做记者的每一天都很快乐,只有发薪日不快乐?!|记者节特辑

12.【番外】做记者的每一天都很快乐,只有发薪日不快乐?!|记者节特辑

2024/11/8
logo of podcast 卫诗婕|商业漫谈Jane's talk

卫诗婕|商业漫谈Jane's talk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刘万永
卫诗婕
独立商业作者,曾任极客公园执行总编,专注于商业、科技和人文领域的深度报道和分析。
Topics
卫诗婕:作为一名记者,我经历过许多挑战,例如在采访过程中面临危险,以及新闻行业普遍存在的低薪问题。但是,我也见证了新闻报道的力量,它能够推动社会进步,改变人们的生活。即使离开媒体机构,我仍然以另一种方式守护着这个行业,因为我热爱记录时代,追求真相。 刘万永:新闻行业确实存在薪资待遇低的问题,许多年轻人因为这个原因选择离开。但是,新闻行业也具有独特的魅力,它能够让年轻人接触到丰富的人和事,更立体地认识社会。此外,新闻报道能够推动社会改变,即使只是微小的改变,也能让人感到满足。我虽然离开了中国青年报,但我仍然通过其他方式,例如创办公众号‘磨稿子’和新锐内容创作者计划,来培养和引导新一代的新闻人,守护这个行业。 刘万永:我从事新闻行业21年,月薪只有8000元,这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很难维持体面的生活。但是,我并不后悔选择这个职业,因为我热爱新闻,热爱追求真相。我经历过许多挑战,例如在采访‘一个退休高官的生意经’时,面临着来自权力的压力,但我仍然坚持了下来,最终完成了报道。我认为,新闻报道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威胁,而是记者自身对危险的无知。在新闻报道中,弱势群体也可能撒谎,记者需要通过平衡来接近真相。 卫诗婕:我曾经认为自己会在报社工作到退休,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成为一名独立自媒体人。我仍然关注新闻行业,并为年轻一代记者提供帮助和指导。我坚信,新闻行业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它能够帮助年轻人成长,更全面地认识社会。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访民选择在中国青年报社门前服毒?

访民们听说中国青年报社是一家会为民发声的报纸,因此选择在这里表达他们的诉求。

刘万永在中青报工作了多少年?

刘万永在中青报工作了21年,之后辞职。

刘万永现在在做什么?

刘万永现在利用业余时间做年轻记者的训练营,帮助新一代记者成长。

为什么刘万永被称为新闻学子的灯塔?

刘万永通过提点和帮助许多进入新闻行业的年轻人,因此被尊称为新闻学子的灯塔。

刘万永最满意的报道是哪一篇?

刘万永最满意的报道是《一个退休高官的生意经》,这篇报道涉及复杂的采访和写作技巧,影响力较大。

汶川地震对新闻业有什么影响?

汶川地震改变了中国新闻业,尽管最初不允许派记者,但后来所有媒体都派记者前往,推动了新闻报道的开放。

刘万永认为新闻报道最大的危险是什么?

刘万永认为新闻报道最大的危险是不知道危险在哪里,而不是直接的暴力威胁。

刘万永在中青报的月薪是多少?

刘万永在中青报工作21年,月薪到手8000元。

刘万永如何看待新闻行业的待遇问题?

刘万永认为新闻行业的待遇确实较低,但并不意味着行业本身很穷,只要对物质回报要求不高,仍然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

刘万永为什么离开中青报?

刘万永离开中青报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出来晚了,应该更早地出去看看,体验不同的行业和视角。

刘万永现在如何守护新闻行业?

刘万永通过创办公众号“磨稿子”和组织新锐内容创作者计划,帮助年轻记者树立标准,推动行业进步。

刘万永认为新闻行业的魅力在哪里?

刘万永认为新闻行业的魅力在于其不确定性,记者需要随机应变、挑战智力,这种过程对年轻人有吸引力。

刘万永如何看待新闻行业的未来?

刘万永认为新闻行业的未来在于不断有热爱这个行业的年轻人加入,并通过接力推动社会进步。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了记者职业的方方面面,从工作环境到薪资待遇,再到职业的挑战与魅力。嘉宾分享了他们多年从业经验,并对新闻行业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 媒体待遇低,但热爱能够支撑记者坚持下去
  • 好的报道需要冲破重重阻力
  • 记者最大的危险是不知道危险在哪

Shownotes Transcript

10年前的夏天,我跑了人生中第一个突发社会新闻——来自江苏宿迁泗洪的七个农民因为上访无果,选择在中国青年报社门前服农药集体自杀。那时我大二,居然奇迹般地突破了警察的封锁线混进医院病房,成为唯二采访到服毒者的(实习)记者。

访民们之所以把服毒的地点选择在中青报社,是因为他们听说,这是一家会为民发声的报纸。而对我来说,中青报也是个特殊的地方。2013 年,19 岁的我参与了这家报社组织的大学生记者训练营,算是新闻之路的启航。由此认识了当时特别报道部的副主任刘万永。因为当选过人大代表,大家亲切地喊他代表,或万总。

那些年,万总被称为新闻学子的灯塔,包括我在内,许多进入这个行业的年轻人,都接受过他的提点和帮助。

2019年,万总离开了他效力了 21 年的中青报,现在利用业余时间做年轻记者的训练营;而我也在今年初辞职,离开了媒体机构,成为一名独立的自媒体人。我们都不再是记者或是编辑,却换了一种方式守护这个行业。

在记者节(11.8)这一天,我邀请他一起录了一期播客,我想,这是度过这个节日的一种方式,通过聊聊记者这份职业带给我们的财富,以此作为对这个行业的祝福。 (2014 年,万总受邀到我的母校做讲座。) (2014年,于武大召开的深度报道研讨会,左一是我,右二是万总😁)

本期嘉宾:

刘万永( 资深媒体人,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原副主任,曾获长江韬奋奖,三度获得中国新闻奖 ;公众号👉「磨稿子)」、视频号「以法度之」)

主播:卫诗婕 (小红书👉「诗婕 Jane's talk)」;即刻:卫诗婕);微博:卫诗婕))

本期 Shownotes:

04:15 《平凡之路》里高考顶替的原型,罗彩霞案)的报道者

07:31 最满意的作品:《一个退休高官的生意经)》

09:20 所有时代的好报道,都是突破重重阻力才能够面世

10:23 汶川地震,改变了中国新闻业

11:15 新闻报道最大的危险,是不知道危险在哪

16:53 弱势一方也会撒谎,通过平衡去趋近真相

17:57 做记者需要沉淀,要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

18:59 万总和他的实习生们

21:24 张扣扣除夕复仇案),「炸」出一群怀念新闻业的同仁

22:57 媒体太「穷」:新闻行业只适合衣食无忧的孩子去追求梦想?

25:54 工作 21 年,每月工资到手 8000 元

26:27 「做记者的每一天都很快乐,每个月只有发薪日不快乐」

27:50 过去,媒体是农家子弟进入社会的一条较好通道

28:52 这份职业能给年轻人的仍然很多

30:19 离开未必是永恒的决定,出去看看或许更能意识到自己的「热爱」

32:23 谈现在的年轻人:新闻不是他们的唯一选择

33:22 我曾以为会在报社干到退休

35:54 创设公号「磨稿子)」:想给新一代记者立一个标准

38:37 旧的规则被打破了,新的规则还未确立

39:51 报道新闻的魅力在于不确定性

40:33 推动改变发生的过程很迷人:《晚来浩劫:被骗走房子的老人们)》

41:07 报道与接力:西西弗斯式的进程

42:42 记者身份留给我的,是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态度

43:44 质疑的精神,与我们面对世界的姿态

本期提到:《开掘真相》

本期彩蛋(那些跑新闻的日子):

2016 年,武汉水灾现场👇 (水灾现场摔破了腿👇) 2018年春节,采访完张扣扣案,在陕西汉中和我的朋友们放烟花👇 Life goes on.

————

加听友群,请添加微信 shangyemantan

商务合作、联络《商业漫谈》,请添加微信 SJ_Jelyne(添加需备注职务来意)

欢迎搜索并关注我的公众号「卫诗婕 商业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