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通过找到对方的共同点或不同点来打开话题。共同点带来共情,不同点带来碰撞。此外,了解对方的背景、最近的活动或兴趣,提出具体而有趣的问题,也能迅速拉近关系。
让对方先开一会儿,观察对方的反应,判断是否可以挑战或引导。通过温和的方式让对方感到舒适,逐渐建立信任,从而引导对话深入。
不惧怕冲突,冲突有时能带来更深层次的沟通。关键在于真诚地面对对方,理解对方的立场,找到新的对话张力和秩序。通过冲突可以看到对方的真实面貌。
主持人不一定需要有自己的观点,但必须有自己的立场。立场决定了主持人会问什么样的问题,而不是用观点去强行碰撞出观点。例如,代表弱势群体的立场会引导主持人提出更多关注弱势群体的问题。
会用柔和的方式拆穿,例如二次确认对方的回答。如果对方坚持,可以接受但保持怀疑态度,后续再探讨。目的是保持对话的流畅性和真实性。
不同的主持人有不同的观点。李叔表示不会邀请不欣赏的人上节目,而天域则表示如果对方有时代价值,即使不喜欢也会邀请。关键在于是否能通过访谈带来有价值的讨论。
访谈的分寸感在于尊重对方,不要借了解之名去刺痛对方。尊重是最大的前提,如果对方不愿意分享某些信息,应接受并尊重对方的自我保护。
可以将负面问题转化为正面问题。例如,问对方如何走出困境,而不是直接问最痛苦的经历。这样既能避免对方的防备,又能引导对方分享积极的经历。
文字访谈可以修饰和剪辑,播客则更注重真实性和即兴表达。文字访谈更强调信息的完整性,而播客更强调对话的自然流畅和情绪的传递。
沟通需要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要贸然开始。真正的深入沟通需要时间,播客提供了一个场域,让深度对话成为可能。如果没有准备好,宁愿进行浅层次的闲聊。
月初在上海参加了狂喜播客节,与「日谈公园」的主播李叔、「天域FM」的主播天域,组合了一场圆桌对话,对话的主题原本是:播客节目主持人如何访谈嘉宾。
原本还担心话题无聊。
但结果是,三种不同风格、不同背景的访谈者碰撞出了非常多火花——从李叔一句「碰到采访对象一直开屏怎么办?」开始,我们的谈话一路深入,火花四射,不仅现场观众听得专注入神,我们彼此也都从同行身上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启发。
如何快速破冰、构建出一种舒适场域?如何使谈话深入?
我们该如何面对冲突?当你要进入一段对话时,是否已经做足了准备?
从播客和采访的业务角度出发,我们聊出了更普世的一些思考。当然,意愿比技巧更重要。
将这期难得的番外篇分享给大家,欢迎留言分享更多的思考~
## 本期嘉宾:
李叔 (播客「日谈公园」主播、资深媒体人)
天域(播客「天域 FM」主播、创业者)
02:46 面对新认识的人,如何打开交流话题?
08:09 李叔迟到了,哈哈哈
10:57 「让对方知道我不是 nobody,还蛮重要的」
12:04 访谈对象一直「开屏」,该怎么办?
14:19 碰见杨子你怎么办?!🤣
15:05 有时要做好对话失控的准备,失控后或许有新的张力和秩序
20:02 天域:相信真诚是可以化解冲突的
20:42 一镜到底,还是跳出喊 cut?
22:06 镜像原理:对话者之间的状态,是互为作用的
24:29 「你是在模仿姜文吗?!」
27:21 沉默与留白的力量:大脑讨厌真空
30:18 访谈的强干预与弱干预,主持人的「控制力」是什么?
33:23 绝妙的沟通往往是不期而遇的
33:55 周立波的禁忌,令人汗毛竖立的细节
36:57 索取感更弱的交流,从愿意「看见」对方开始
39:16 解读一个人的密码藏在他的过去里
40:00 让人沉思的问题往往是好问题
41:25 访谈的分寸感:不要借了解之名去刺痛对方,尊重是最大的前提
42:42 化负面问题为正面问题,或许能够解局
45:29 文字访谈与播客的难度区别
49:23 主持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立场吗?未必。但必须有自己的立场。
51:43 如果对方在撒谎,你会拆穿他吗?
54:18 会请讨厌的嘉宾上节目吗?会保护不喜欢的人吗?
59:36 做了这么多访谈与沟通,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btw:第三届「狂喜」播客节「贰狂」的售票已经开始。想要了解的朋友欢迎扫码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