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28.直击 2025 GTC(上)|英伟达往事:一家公司如何30年持续下注未来

28.直击 2025 GTC(上)|英伟达往事:一家公司如何30年持续下注未来

2025/3/20
logo of podcast 卫诗婕|商业漫谈Jane's talk

卫诗婕|商业漫谈Jane's talk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姚欣
Topics
姚欣:我观察英伟达二十多年,它从图形处理器起步,逐步发展成为AI时代的领导者。这离不开黄仁勋的远见卓识和长期主义,以及英伟达在技术研发和生态建设上的持续投入。CUDA平台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对行业标准的引领,构成了英伟达强大的竞争壁垒。 英伟达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它经历了漫长的蛰伏期,也曾面临被低估和质疑的困境。在AI 1.0时代,英伟达一度被认为是泡沫,但最终凭借其技术实力和生态优势,在AI大模型训练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收购Mellanox更是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使其从单纯的GPU供应商转变为大型AI集群解决方案提供商。 然而,英伟达的成功也使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高利润率和市场垄断地位使其成为被觊觎和挑战的目标。大型科技公司纷纷采取自研芯片、投资竞争对手、以及购买英伟达GPU等多种策略来应对英伟达的垄断。英伟达错过了移动时代,也面临着来自AMD等传统芯片巨头以及众多新兴芯片公司的竞争。 在AI推理时代,英伟达的垄断地位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推理市场将呈现“一强多专”的格局,英伟达虽然仍将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市场份额将被削弱。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英伟达正在积极布局,包括降低对大客户的依赖,扶持二线云服务商,以及持续研发更先进的GPU技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算力需求。 总而言之,英伟达的成功是其长期主义和持续创新的结果,但其未来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在AI时代,技术迭代速度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英伟达能否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仍有待观察。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英伟达它已经是一个重视之地了它今天的股价是要戴维斯双杀利润又好增长又好市场又垄断这种三重其实在任何一个科技史上都不会维持太久

这都挺割裂的这都是一方面谈卖英伟达然后买了的 GPU 另外一方面派自己的研发人员重兵投入去支持 AMD 第三个来讲的话自己在自研还在外面孵化投资小团队几乎把所有能用的斗争形式都用上了 2017 年英伟达还是一个卖芯片的好孩子到后来降低大客户依赖扶持一帮二线云小弟我们称之为叫英伟达的白手套

CDC 這個發布會已經不是在做產品發布會了它是一個技術戰略展望會它不斷不斷地嚇住未來黃仁勳的這種願景能力和對願景的這種忍耐能力是英偉達隱藏的牛逼之處

哈喽大家好,欢迎来到商业漫谈,我是诗杰。北京时间 3 月 19 号的凌晨 1 点,英伟达的 GTC 大会 2025 拉开序幕,硅谷交付黄仁勋的演讲如期开展。这一期内容是我为跟踪今年 GTC 大会所做的采访准备。

嘉宾是从 PC 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再到当下的 AI 时代始终站在创投一线的科技老炮姚欣姚欣曾是 PPTV 的创始人后来担任蓝池创投的管理合伙人 2018 年她早于大模型浪潮投身 AI 创业她所创立的 PPIO 是国内头部 AI infra 公司 20 多年来姚欣一直以不同的身份接触并观察着英伟达

这期内容可以视作一期精彩的英伟达往事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的理解这家公司缘何站在了当下科技浪潮之巅同时也能对英伟达的未来有进一步的理解这期内容共分为上下两期与本届 GTC 有关的解读将放在下期更新

从 2023 年开始我们反复听到一句话就是大模型的陶金热当中卖铲子的人最高兴这个卖铲子的人指的就是英伟达吗但是为什么是英伟达是什么造就了他的王者地位呢其实英伟达的整个过程发展要追到 80 年代末吧 SGI 最早最早开始用计算机图形学来处理动画因为

70 80 年代進入到 PC 的爆發和繁榮時期整個硅谷開始意識到就像今天我們拿到 AI 來探討 PC 能做什麼東西除了能做這些科學的計算辦公能做各種各樣的一些動畫處理包括電影特效最開始的硅谷的圖形圖像的最主要的訂單都是來自於盧卡斯當年正好又是美國星球大戰電影上映

就有点像今天我们去看阿凡达一样那个时候是开始来奠基那从 90 年代初整个英伟达也是基于图形图像我们当时叫显卡 Graphics Card

然后开始来发展这个市场但是我觉得 NV 的成就是在于因为 GPU 和芯片相当于整个产业里面最低层最低层的环节它必须是要形成一个最后的统一的标准那 NV 事实上它所提供的一系列当年超前的技术的预期和投入逐渐逐渐的成为行业的标准

从最开始的图形 GPU 到后来成为通用 GPU 叫 GPGPUGeneral Purpose GPU 再从所谓的通用性 GPU 逐渐逐渐在进入到各种各样的高增长的产业和行业包括最开始的这些流媒体的处理和视频差不多十几年前 PPTV 当年音视频的编辑码就在用 CUDA 就在用英伟达来实现编辑码处理

到后来数字货币的挖矿大家开始拿英伟达去做挖矿再往后的话就是 Deep Learning2013 年这个 Jeff Hinton 开始在使用然后包括到 1516 年 AlphaGo 诞生之后整个硅谷的产业界大家把它们作为一个技术设施然后再到今天还有包括前两年大家可能淡忘了但是在未来英伟达的路线图里面非常重要的就是元宇宙就 Omniverse 这条体系它的整个过程我的感受是从一个

图形 GPU 开始变成一个通用的平台通用的平台上面开始长出来一个一个一个苍天大树这是今天英伟达其实有点像一个生态系统一样它所具备的重要的特点在这过程中间我觉得最核心的应该还是黄仁勋的这种愿景能力和对愿景的这种忍耐能力因为

当年他所能看到的今天这一切都要花十年二十年慢慢慢慢等待所以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他要足够足够的隐忍

和潛伏大家都知道可能十来年前黄仁勋就跑国内来干嘛呢就是给各家来推销他自己当年的移动芯片就是 NVIDIA Tegra 的芯片对标就是今天高通的芯片但其实他当年的芯片性能不错但功耗太大他就是到处帮着给各家厂商站台包括小米包括很多家在做一些平板的时候就让他来站台那时候你想想 10 年前到处推销

今朝一朝为胜英伟达的卡基本上决定了哪家公司真正能做出最大的模型前两年的时候硅谷一个讨论叫做 GPU Rich 和 GPU PoorGPU 的穷人和富人 GPU 的富人才可能实现模型充足的算力来进行迭代当时黄仁勋也成为可能算是硅谷里面最有权势的 CEO 之一

这整条线的变迁我觉得也看到了整个英伟达他对于长期主义下注以及他今天获得的这个部分的回报而且他还在持续地下注过程明白但为什么今天他的地位看似无法撼动呢

英伟达牛逼英伟达牛逼我觉得来自于几件事第一个就是它长时间积累出来自己的一些生态的一些壁垒当然它几乎是最早的 GPU 的创办者并且经历了从 PC 到移动

到 AI 甚至到数字货币各种各样的这种应用的洗礼首先的硬件的成熟度已经是做到了整个全球的顶尖了的确它的硬件芯片精密程度已经用到最顶尖最尖端的技术后面会展开第二个还得要讲讲 CUDACUDA 其实本质上是一套软件是基于硬件上的一整套的开发工具机

但这个开发工具集已经成为了当代的你可以认为相当于 AI 时代的 C 语言或者 Basic 语言所有的开发者都会去使用和掌握不光是 AI 还有包括像今天做图形渲染的做图像处理的所有人都是拿这一套架构和语言来去建构自己的应用这么多开发者经过十几年的培训积累他想轻易化也没那么容易所以这也是一个巨大的软件的一个壁垒

这两个是他的这个实力能力啊另外一个我想讲的是一个隐藏的牛逼之处就是他不断不断的下注未来他在 20 年前就在下注未来 10 年前就在下注 20 年后的未来到今天为止我觉得还是在持续下注 10 年 20 年后的未来 2024 年初我专门去英伟达去跟他交流我当时被一个数字很震撼就是我们以为英伟达应该是一家做硬件的企业

是吧他的工程师大部分应该盖硬件但他们告诉我英伟达 80%的人是在做软件而且做软件还不光是做这个 CUDA 他们是做什么做上面的应用当然他应用他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是为 demo 就他要做大量的 demo 演示的应用他其实就是给全行业展示说十年后你要做出一个什么样的东西今天你就需要用我们的 GPU 需要用我们的

包括元宇宙啊量子计算了人型机器人呢这可能都要十年以后才能普及的东西但你可以看到他们可能在五年前十年前就在布局了那英伟达此刻面向未来十年下注的是什么未来十年我觉得元宇宙和量子计算还有人型机器人这三点我们先来聊聊黄仁勋吧他是怎么成为科技圈教父的因为他可能是今天中国人最崇拜的科技企业家之一了我觉得今天大家过度把他神化了我告诉你

可能即使五年前在硅谷它都是个 nobody 八年前的时候我觉得没有人搭理英伟达英伟达发的 offer 没有人接大家不屑去那样的贵子包括在硅谷它在的那个城市 Santa Clara 是一个怎么讲是一个相对老一点的城市年轻人都不想去的地方

周边都是这种亚洲超市多虽然可能华人我们喜欢因为你知道硅谷就是一个从南往北发展的过程越往南越偏硬件越往北越偏软件和时髦或者一些新行业在这之前来讲的话英伟达就是硅谷这个版图上面可能非常默默无闻的非常小的一颗星

甚至在常年来讲的话大家提到芯片提到算力大家第一提的都是英特尔一度当时他们这个行业有多惨一度 AMD 要破产了你知道吗 AMD 都快被英特尔挤掉破产了为啥咱们国产有个海光是吧拿到 X86 授权就是因为当年 AMD 是破产的状态被迫卖资产

然后晶圆厂也卖了等等那时候英伟达也好不到哪去除了这个挖矿事业有那么一点点服务正业的上涨之外的话其他都不行包括你知道当年十年前我还在做 AI 投资包括我们当年在用库大的时候那英伟达有多卑微就是卡你随便用东西你随便用你不会我们上门教学上门手把手教你用就比今天华为还卑微

你知道吗甚至包括上一次的第一波的 AI 1.0 就是 16 年到 18 年其实英伟达大家当时看法就英伟达是个泡沫很快就破了没有人说英伟达会成为伟大技术社是虽然这个 Deep Learning 这个 Jeff Kindler 用了英伟达的 GPU 但是大家不觉得这个事你很牛逼因为很迅速的就有替代方案就出来了就是 Google 的 TPU 就出了

然后马上国内也开始用其他 IP 机一句话讲就那个时候的英伟达的生态和 GPU 的壁垒还没到今天这么的高因为当年做模型训练我们一台机器就可以搞定了哪有现在这么多它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重要的商业决策什么的

应该是 2019 年收了 Malux 就是那个做芯片互联的以色列那家公司就是他摇身一变在训练领域他不是在卖 GPU 了他在卖大型的超钻集群了成千上万张的打包卖这个集群集群之间的网络互联速度达到上 TB 级的速度这块的话是跟他当年 2019 年的收购职业相关

当然他一路上还错过了好几个重大的收购其实英伟达本来还有个更伟大的收购是他要收购 ARM 也是当年软硬孙正义的一个重要的一个推手其实准确讲是孙正义买了 ARM 推进 ARM 跟英伟达合并但是这个合并的话后来遭到各国政府的反对最后没有合并成功因为 ARM 代表的就是所谓的 Mobile Force 就是所谓的移动最强的芯片在 15 16 年的时候就是在整个芯片行业进入到谷底的时候大家都想抱团取暖

1718 年的时候孙正一只想推动将他们两家合并如果这两家合并的话就是未来所有的从低端到高端从手机侧到云侧整个芯片的主宰方就是他们来联手了但这个收购最后是失败了这个也是英伟达为什么后来基本上放弃了他在移动端的投入和布局最开始出的那个像 Tegra 当年大家都看过就黄仁勋给

雷军站台那些内容其实就是为了当时发了小米的一代的这个平板电脑就是小米派的里面用了英伟达的芯片那个就是移动端的芯片但后来这条芯片慢慢就废掉了移动这条路线就是英伟达不是最优秀的解决方案提供商逐渐越来越是 ARM 高通占有了这个市场黄尔勋这个人怎么说呢首先

我觉得他还是挺会营销自己这个不是个负面评价我觉得硅谷的一些好的科技领袖可能都有很强的营销意识或者品牌意识就像马斯克像乔布斯哪怕是小渣的那件那件灰毛衣一样的

就是说第一个呢他知道自己要时刻保持一个 icon 容易被大家记录所以为什么会穿皮衣这个跟咱们红衣大叔什么等等的都是一样的一定是会懂营销懂人性的他不是一个纯科学家不是一个纯技术人他还是一个很聪明的商人他的

他的商业战略就从他穿皮这件事上就能知道其次还有很多小细节就是你像我去斯坦福大学就是整个斯坦福大学的这各个楼各个院系都是赞助商的名字比如计算机系就是 William Gates 就是 Bill Gates 赞助的

所以整个楼就叫 Gates 楼然后整个斯坦福大学的这个就是 WEE 就是它的整个电子工程系的赞助商就是黄仁勋所以那个我们一般都叫黄 Building 就是黄的楼所以说从这一点的话你能看到它也非常非常注意品牌甚至说你像 GDC 这个大会反正这个我十几年前就参加过了那个时候的会议哪有现在这么气派那时候的会议主要谁参加呢都是一帮

少量的专业从业人员加上还有一块大量的学术人员大量的这些教授我十多年前参加的时候

当时在会议上认识徐立也就是今天上堂的董事长当年都是一个学生背个双肩包然后去的我们就在门口什么酒店里面大家坐一下聊一聊更像是一个学术论坛加上一个开发者的工作坊哪像现在一样的办的都跟大型演唱会一样的上来都是一段摇滚这个完完全全不一样但是我觉得他的特点是他坚持十几年而且从最开始的这拨人

就是这些核心的这些学术圈核心的这些斯坦福伯克利的教授其实这些人成为他最最最核心的萌芽和发功力量这点我的一个深度的观察你会发现起来硅谷所有的创新的最底层或者它的萌芽期几乎都是从这些高校出来的

就不说 Jeff Hinton 了再不说当年的这个什么先童半导体这所有的半导体产业甚至硅谷的诞生我就光说英伟达英伟达能走向 GPGPU 里面的一个关关关关键人物叫 Bill Daly 他之所以能走向 GPGPU 是跟这个斯坦福的教授 Bill Daly 是有关系的他也现在是英伟达的这个所谓首席科学家他的现在的徒子徒孙在在咱们国内都已经是被信奉为这个归孽了

这点的话我觉得硅谷的企业跟学术圈的这种紧密的结合其实非常重要因为是这些非常有远见加上有工程和影响力的教授推动着这些企业走向了一个新时代和新标准其实老黄并不是说他自己的技术事业有多宽广而是我觉得他很好的整合利用了这些资源他一手跟这些高校科研机构深度的这种合作另外一手

我觉得早期其实挺卑微的挺卑躬崎岖的抱各家的大腿抱各种各样应用服务互联网的大腿大厂的大腿也形成了一个自己的小小的一个生存的区域那随着 AI 这个时代所谓的时代级的话题的产生应该讲它是时代造英雄

这个时代才造就了它如果没有今天这么大的一个 AI 的使用和 AI 的消耗我觉得它可能还是一个 somebody 不是 no body 它只是个 somebody 而已我之前看书里写很有意思连英伟达的员工都没有料想到自己的公司会到现在的科技界的一个地位我觉得三年前都没有料想到 2022 年时候都没有料想到因为我

当时有一些这个朋友做投资嘛包括大家去选嘛大家都觉得说哇我最后公司我卖给英伟达大家觉得这事就属于做差了嘛做 low 了嘛就跟卖给什么这个 Meta 卖给 Google 啊等等的这是差一大档吧我之前看书里面写的一些挺有意思的首先它保持非常细的管理风格因为大概全公司有五十几个人是向它直述汇报的对对对对以及他们公司有白板文化嘛

就是他们不用 PPT 他们就是所有人就上去讲在我看来白板文化就是黄仁勋非常懂人性的一个体现白板文化决定了公司永远保持着所有做事的人能够被看见然后避免论字排位的

这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体现刚才你说这个本来我想提的真实的情况因为我跟那位员工也交流过就是他其实不可能做到他来面面俱到来回复但的确就是说他是能做到对于一线发生什么的知情和了解他对于新生事物有持续的敏感度你像一个小细节就是这个 Pipelaxity 就是所谓的这个硅谷的 AS 这家明星公司甚至要收购 TikTok 这家公司他之所以火就是老黄带货有关系

老黄自己很喜欢用它后来这个也是支持他并投资了他这点的话你想对于这样一个繁忙的 CEO 其实他还有时间去研究一个产品因为我是 24 年 1 月份我去英伟达的时候那时候应该就已经投了我跟那个投总监在聊的时候

他就说老黄对于所有的新生的东西或者新生的这些创业公司他亲自要建的其实他的时间那时候已经是超级繁忙了已经是 23 年就成为大忙人了但是他居然还有这么多的时间去跟这些最先进的这些当年可能也就 10 个人 20 个人之间小公司的 CEO 他要去交流这个也说明了他对于一线和对于新生和创新的东西

他永远保持着这种关注和好奇当然这个也很正常我刚才不是一直在讲他这个战略远见者他今天对于水多新的技术新的领域都是在不遗余地的超限投入不计回报的投入所以这点我觉得也是他的个人风格上一个很闪光的点其实还有一个小细节台湾老乡们其实除了英伟达股价增长之后这个英伟达接对面的一条公司就是那个 Supermicro 超微半导体

应该炒股的人都应该都关注过吧就是有一度时间整个超微涨的比英伟达涨的还要猛超微是在干嘛呢超微主要做主板就是服务器主板刚刚不是说那么多张卡吗那张卡插在哪呢就插在主板上面去

其实主板就是一个集成的活就是他把各种各样的卡内存芯片存储硬盘等等都集成在一起就插在一个共通的板上这样一个主板这个活坦白讲没有什么太高的那么高深的技术价值因为他卖的客户也都是那些头部的大型客户但我觉得老黄还有一件事你能看得到每年包括他都会去除了自己办 GTC 之外每年 6 月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展是台湾的全球科技电子展

我能看得到英偉達另外一個崛起的地點是台灣的科技半導體對於英偉達的支撐台灣老鄉群

这个是一个它的很独特的一点因为你知道它代工拿的是台积电的代工嘛台积电的产能这产能能够包下来你都是只有跟苹果和那个什么在去增强产能的过程中然后第二个呢它也不忘带着老乡一起走就说 Macro 这样一个其实没啥技术含量的一家公司股价能带崩掉带的翻了十几倍吧十倍左右吧

这个里面的话你能看得到因为过去二三十年咱们知道的几乎所有的 PC 设备的这些品牌都是台湾的什么华硕 宏基 微星 技嘉几乎我们用的显卡特别在 2000 年以后 2015 年以前吧或者 2012 年以前你几乎 90%以上的所谓的计算机的这种核心的零部件的组装生产厂商全部在台湾当然可能厂业也许是在大陆单间品牌运用方全是台湾

所以导致出现每年 6 月份会有一个全球的电子展在台湾就是全球所有的这些跟电脑跟服务器相关的上海油的零部件厂商的一个综合的大展也是一个消费大展那这件事情其实在背后我觉得也是在支撑着英伟达的发展包括到英伟达今天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好的整合特别硬件的产业链有硬件的这种供应链的能力也跟他的这个所谓的台湾老乡圈是密不可分的但的确就这帮人其实挺抱团的因为在

其实这个事还要再追溯到硅谷硅谷在二零特别两千年以前硅谷的华人圈的核心圈是台湾人是因为硅这件事半导体这件事其实大量的公司当年就跟今天 AI 一样的大量硅谷公司的 CTO 大量硅谷公司的这个技术的工程副总裁都是台湾半导体出来这个是他们为什么能够在硬件这件事情上来讲能够有一个全球的一个协作力量

因为之前我在硅谷买房的中介还给黄尔勋他妈买房子怎么讲呢我觉得就像你自己看他自己的介绍和自传一样他是在台湾长大他刚刚去美国的时候其实没有上什么好的大学上了一个很偏的一个社区学校他是一个真正的美国从底层这样混上来一步步混上来所以说你能看得到他心思上是非常清晰和沉稳的

比如说你能看到在政治上这个事上他就坚持不站队不发声可能个别得意忘形的时候会说出一些话来但是他还是非常的克制和隐忍这都是硅谷的这些从底层奋斗上的这些人他们的成功之道他跟大家说公司离破产只剩 30 天这个是真的吗

所以说对

所以说对他来讲的话的确公司的业绩是他能不能够去稳定住的一个前提就像最近你看英特尔被换的人英特尔 CEO 这么大的公司也被换人这些公众公司其实本质上都是职业经理人 CEO 已经跟 Founder 离得很远了但他能够做这么几十年我真的觉得跟他的超前布局他能够每过了三五年都能堵上一个时代的或小或大的浪潮有关系

像你说的曾经大家提及芯片谈的都是英特尔那英特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陨落了

第一个大的背景就是摩尔定律失效了 CPU 的摩尔定律其实从 2012、2013 年之后已经在减缓了这个直接带来的就是新一代的应用需求对于并行的计算的要求远远大于对于传统计算的要求这是一个最根本上的其次呢我觉得英特尔犯的一系列的重大的一些战略决策失误有关系英特尔当年其实有很好的机会来进入到移动端的市场本来是没有 ARM 的和高通的机会的

但是呢公司内部的这个所谓创业的窘境吧被当年还在顶峰的 PC 业务高额利润所吸引而没有对移动端给予足够足够的重视这个我觉得其实也重要的原因错过了移动端的这种发展其实它跟英伟达都是错过了移动端的发展

才会给高通和 ARM 有一次增长一次发展的机会当然还有一点英特尔以前是一个重资产模式它不仅是设计芯片它还制造生产芯片它有大量的工厂虽然员工数都很多这样的话也让它的利润极其丰厚但是随着这些先进产能的转移英特尔自己迟迟在先进产能上公关上被三星和台积电超过英特尔有个绰号叫牙膏厂

每次提出来 10%的性能提升台电已经冲到了什么 5 纳米 7 纳米它还在 14 纳米 14 纳米它居然我记得应该用了 6 年吧正常应该是 2 到 3 年就应该要被迭代和替换了整整 4 代产品没有任何的进步换个马甲换个壳换个马甲咋说又是一次经典的穿着的窘境的故事的重演他觉得够了挺好的但是他忽略到了

今天的科技进步就是你如果不去卷未来未来有一天就会卷死你其实三星和台积电就是这样的逐渐逐渐把当时都认为不大可能会量产的像 7 纳米 5 纳米技术逐渐的攻破而这些攻破之后的话也导致当时的英特尔的 CPU 的这种能耗跟最先进的能耗来讲的话也大有进体而它最主要的竞技对手 AMD 就放弃自己的生产能力转而拥抱这些最先进的产能

然后的话就迅速在新一代的 CPU 的这些制程和芯片和能耗比上面大幅的反超了英特尔由此实现的这样一个提升明白我们其实也把整个芯片产业这近十年以来的格局也了明白了所以因为它现在身后的追赶者都有谁谁离它最近我的一个核心观点一句话讲就是在训练市场或者在训练算力市场叫一技绝尘几乎没有对手

能挑战在推理应用市场应该讲的话叫做充满不确定性最后一定是多分天下就是我认为最终的推理市场应该是一个一强或者一两强然后配合很多很多的细分垂直群雄分割的一个市场因为它作为群雄之一还是会在推理市场里面来占据一个非常明显的位置但是不会是垄断我这里面说一下定义这个其实是根据波斯顿的那个三四矩阵模型就是说一般一个行业能讲垄断领先者

一般都是 40%甚至更高的市场份额这个可以讲到垄断者然后如果市场的领先者一般都 20%的市场份额市场的参与者一般就是百分之个位数 5 到 10 的市场参与者在训练市场上来讲的话我觉得因为大家是垄断者可能 50 60 以上是他在推理市场上来讲的话我觉得他能做一个领先者就已经了不起了但是有可能会随着未来会变成只是其中的参与者

为什么?原因在于有几点,第一个就是推理市场的特点,推理是跟着应用需求来走的,在不同的场景里面,我们也有一个所谓的不可能三角形,这个叫做成本性能。

能耗这三者之间你无法追求三者最优只能做取舍比如说是性能最优比如说做这种云端的训练云端的推理有的场景来讲应该能耗最优比如说做眼镜上的识别芯片摄像头的识别芯片车载的车机等等的事

正是因为这种场景的多元化你会导致整个芯片设计架构的追求的特点不一样就像刚才咱们前半段在讲为什么后来移动时代里面的 ARM 能崛起的 ARM 核心就一件法就是能耗比极高同样的耗电它提供更强的性能或者说在同样的性能下它最省电一句话讲你想这移动设备是不是大家最关注的事情就是你手机是不是省电呀电池耐久不耐久啊所以能耗比是移动设备的核心设计但是

当时无论是 Inkart 还英伟达的芯片就不是在这儿是最擅长因此在 AI 应用推理时刻也会结合着应用场景的不同会去拆分出很多的一些细分化

这里面会有不同的芯片有不同的解决方包括咱们国产芯片也会有它的一些各自的一些细分市场的机会和空间细分市场的话会有一个很独特的一个定义叫什么呢叫做芯片定制行业我结合这个行业定制一款专有芯片那谁是做这个定制芯片最好的公司呢这家公司叫博通就是新的这个万亿俱乐部成员而且

他进入到万一俱乐部就是大家认为未来这个不会是英伟达一家独大了其实也是一个小小的信号所以英伟达现在身后有哪些追赶者可以威胁到他呢

就稍微讲一下我看到的这个格局分海内海外首先必须说明海外是主战场因为国内的芯片都处在尚不能自己自足的情况下更不要讲能够出海能够去大面积往海外供给我们的产能是一个最大的制约中国不是没有更好的芯片设计能力工艺是两三成产能可能是一个七八成的问题就我们的产能不足

我们的产能短时间内没法体现但是我相信我们的产能就像很多新能源都是早期紧俏后期充裕再过个五年之后我觉得中国的半导体芯片就很有可能在很多零能横杀四方甚至现在在 28 纳米制程以上的中国的芯片 45%已经在向全球行销了就是所谓的常规制程

甚至说接下来 14 纳米制程我估计以后中国都会占到世界的一半现在的话在高端制程来讲咱光自己自租还不够用更不要说对海外出口所以产能是一个真正的一个大话题并不是大家想象中间的说这个芯片制程华为现在不是据说已经搞定了 5 纳米

然后中心已经是官宣的 7 纳米能通过所以说其实 5 纳米 7 纳米对于即使是今天 AI 的芯片来讲的话已经足够它使用特别推理芯片已经足够使用再讲讲海外的话这个里面不得不提首先第一个最有希望影响力的其实是两个阵营一个是 AMD 为主的传统的芯片巨头也是它的常年的竞争对手因为 AMD 是

是唯一一家既具备 CPUX86 指令架构又具备 GPU 因为当年收购 ATR 也是英伟达的一个竞争对手所以它是兼而有之再加上这几年 AMD 把英特尔打得满地找牙所以 AMD 也不容小觑 AMD 的问题是什么呢 AMD 的就是能力都具备了但问题就是生态不够

一句话讲就是跟英伟达比起来在软件生态在这块的建立缺乏时间的积累和积电这个也跟 AMD 同是多线并战它不是只有 GPU 也有 CPU GPU 它的投入 它的人员规模它在单点上的投入都比英伟达有较大的差异导致 AMD 现在就是一直属于大家众望所归但扶不起来

现在的情况是什么呢是很多硅谷的大厂就包括全球的这个就是所谓痛恨英伟达的那些厂商一方面自研芯片一方面扶持 AMD 插一句啊为什么痛恨英伟达

大家都知道英伟达利润率百分之八九十这种利润率这个利润率是绝对不可能长期持久的因为你想想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任何一种技术设施的毛利率是在一个八九十的毛利率下这个产业能发展就它的过度垄断坦白讲已经制约了行业的进步所以它已经是一个重视之地了硅谷的大厂

现在的策略是这样的一方面字眼这个最著名就是 Google 的 TPU 然后包括微软和 AWS 也有自己的芯片字眼计划同时的话就是大家拼命的投资一堆新的芯片 CBOS 什么等等各种各样的架构来去挑战英伟达其实核心本质上就是在用一个特定的专有的一套设计去挑战一个通用的 GPU 这是在做的一件事就是一个是字眼另外一条线呢就是

就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嘛所以说就是推动 AMDAMD 有一个跟酷大类似的一套软件生态叫这个 ROCKROCK 是有几个特点第一个呢它是开源的其实它也可以兼容英伟达它完全开源的

它背后的主导方不仅是 AMD 本身包括 Meta 包括微软都是它最主要的所谓的 sponsor 和推进方就他们希望让 Rock 能变成未来的 AI 芯片时代的安卓如果对比的那边就是个 iOS 的话这边就让做个安卓出来

OK 您刚才讲到这两个阵营第一个阵营是以 AMD 为代表的传统芯片巨头阵营第二个就是各家还有自己的小啾啾就是自研芯片自研芯片阵营自研芯片阵营对对对然后巨头们是两头下注巨头你知道吗巨头挺割裂的巨头是一方面产卖英伟达是吧然后买了的 GPU

另外一方面派自己的研发人员重兵投入去支持 AMD 甚至给 AMD 许诺只要你东西做得好我一定如何如何用你然后第三个来讲的话自己在自研还在外面孵化投资小团队几乎把所有能用的斗争形式都用上了纵横联合我倒加上这个对对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吧打倒这个三座大山打倒一座大山把自己的所有的后路都准备好

这个就是现在的现在的整个 AI 芯片产业格局海外侧国内侧的情况来讲的话这个咋说呢就会得罪人呢国内我说实话我的真实感受就是我只看到了华为有机会原因是刚才讲到的其实核心不是芯片的设计是芯片的产能和制成现在真正能跟英伟达能够谈上竞争对手的能够在一些局部细分里能谈上竞争对手的只有华为华为的生腾系列

因为最卡脖子的还不仅仅是 GPU 怎么做现在其实大家意识到了就 AI 时代不需要 GPUAI 时代需要 AI 推理时代更需要一个定制的专有路线所以有人把它称为叫 XPU 因为太多了叫什么 LPU TPU DPU NPU 各种各样的 PU 是吧干脆有人就给它起个名字叫 XPU XPU

因为各种路线总之跟那个英伟达那边叫做 General Purpose GPU 是吧就是是一个通用路线这边我就走一个专有路线我专有路线一定会在刚才讲的这个不可能三角形里面我会做的比你更好所以其实谷歌亚马逊微软其实都属于割裂的这个巨头阵营的就是

既买又合作还投资还憋大招海外巨头就是这个打法明白国内的巨头国内虽然也做但是不成势力国内的互联网厂商做芯片几乎都没有成功的都不成势力没有这样强的全产业链的能力因为在海外也就只算谷歌算是做成了其实连微软 AWS 我们认为最终也是失败的

也可能做不成芯片这是跟他的公司的这种软件文化和硬件的兼容性和这种特点做决定国内只有大型的超大型的这种云厂商可能还有机会就是阿里腾讯华为还有点机会为什么谷歌有这个基因呢我觉得谷歌是上一波的时候买到了一张临时入场券

看似还有效上一波是 2016 年第一波 AI 就 AI 1.0 的时候我觉得它下手比较早真正统治 AI 1.0 生态的不是酷大当年其实很重要一条是谷歌的 TenderflowTenderflow 是一套上面一套就是所谓的 AI 训练推理框架它比酷大的层次还往上一层当年大部分的这些开发者早些年可能自己买一台电脑自己玩一玩 DIY 一下大家可能用酷大

但是呢当大家发现起来我要用更多的算力的时候大家选择用云然后那时候是谷歌首批推出了它基于云端的一整套训练推理的这套平台叫 TensorFlow 那这个形成了当时的标准而 TensorFlow 底层它就可以不跑 CUDA 和 GPU 了

他可以跑其他家的东西他自研了自己的 TPU 就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小闭环明白了但是坦白讲也在当前这一波 Transformer 带来的第二波 AI 架构里面来讲的话也被重新 Hunderflow 还没有也没有到那么强这一代 Transformer AI 的这条架构他专门把谁挖过去了就是 PyTorch 的真正的负责人就是蒋岩青这帮人的大老板就是 Bill 甲

给挖过去了现在比较讲在负责谷歌的这套 AI infra 的 head 它现在是您说 16 年拿到第一张入场券 TensorFlow 它背后代表的这个入场券是生态吗是它的一个垂直生态垂直封闭生态因为为什么呢因为它不开源它芯片不给别人卖不让别人使用第二个呢 TensorFlow 这套东西其实也没有完整的开源但是呢因为它用云的形式对外提供服务

就是说你不懂底层你当然可以用云用我的 AI Cloud 云 Google AI Cloud 这个还是有不少的用量加上谷歌自己的用量那么大所以它还是能保证自己的 TPU 的不断的技术进步不断的产能优化不断的技术投入还是能形成自己内部的一个内循环的确除了它之外

其他的大厂很难做到这样的内循环 AWS 和微软做不到是因为它的企业客户是不能接受这一条用一个黑盒的企业客户一定要求我要用透明的清晰的所以它最终它要卖英伟达的 GPU 因为客户只能要用英伟达的 GPU 但 Google 上面的很多它内部使用以及它的一些中小型客户那就不太在意所以说就能让 Google 养起来这样一个循环

好 其实英伟达现在作为巨头本质上是不是处于一个被围剿被觊觎被挑战的状态一直是过去这两年一直是从今天的股价来看我觉得英伟达的股价是很难做到长期支撑的它现在的这种 PE 倍数它是有 80%多的数据中心的高毛利支撑着它未来 30 年的增长这件事情我觉得显然是一个弥天大话它的长期股价我们是不看好的

虽然 AI 这个叙事极其巨大极其宏伟但是我们依然不会认为它既能有维持的垄断又维持着高毛利它今天的股价是所谓叫戴维斯双杀或者戴维斯双击利润又好增长又好然后市场又垄断这种三重其实在任何一个科技史上都不会维持太久

它一定某一块要慢慢下降下来要么是利润的下降要么是它的整个这种垄断地位的下降首先第一步被挑战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从训练到推理其实 Deep Seek 这个事件的深层次的问题是也跟我去年我们一直在行业里面发生的点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 AI 即将进入到推理时代的到来而不是训练时代的到来这件事情在去年的行业内就已经达成了共识只是说今天的大众投资者在这次 DeepSeek 事件之后才形成了共识刚才讲到从它的垄断到一墙多砖这块的话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个毫不意外对它的市场份额和垄断性会带来挑战第二个正是因为它无法垄断所以才不可能支撑起来它的高毛利所以说它还会有二次踏空

但是呢 我觉得这个当然这不是个炒股节目啊我觉得我不想变成炒股我只是谈一些我自己的一些看法是

但是对英伟达的收入增长的预期我觉得在未来两到三年内还是非常确定性因为这是一个新旧势能新旧动能的一个切换的过程刚才我们虽然讲那么多的挑战者 AMD 各家字眼其实他们到真正的能成为一强多砖里面的那一砖他一定要迈过无数的大山不论是产能的大山性能的大山生态的大山这件事都是在两三年内很难很难发生的事不具备一个完整的挑战者

可能会残失到它的部分的市场所以说即使推理时代到来我觉得推理上的最大市场份额可能还是它可能 45%还是它只是慢慢慢慢的被削减的减弱所以说能看到未来几年内股价咱不好预测但只要我可以来去看英伟达的收入预测从收入预测上来看我认为它还是会达到甚至会超出投资者的预期只是它的利润率上面我认为会下滑垄断和利润那一条会下滑但它的收入还会增长

这里我就想多问一句了,也许对于英伟达来说最幸福的是可能 22 年前后的那段时间,他做得不错,突然之间一个转折点到来了,他一下子就登上王座了,但是现在王冠之众其实是很痛苦的,因为我们前面讲他一直是处于一种被觊觎和被围剿的状态嘛,您会觉得当下对于英伟达会是压力更大的一种状态吗?

我觉得是啊要不然他为啥得天天开会天天讲未来呢他现在就处在这状态你看他其实从去年他都在讲去年 GDX 最后一个重要的场景是什么呢就是一排人性机器人站成一整排跟他并肩里面 90%都中国厂的

为啥要讲这个事是因为它必须讲到一个更大的算力使用场景来让投资者来去白印这个话就能够弥补可能三五年后慢慢慢慢它在 AI 推理市场的份额下降但是又崛起了一个第三层上曲线这个是它要不断不断去现在就要铺垫所以为什么我觉得我今年说人性机器人这事它应该还是会讲

就是因为他要逐渐逐渐的铺垫这件事但是这个铺垫呢核心的问题是在于市场信不信其实市场都是后知后验的

市场在没有形成共识之前对这个观点来讲的话大家都是作为一个炒作信号所以说股价可能也许 GTC 之后先炒一把炒之后就开始跌其实都是这样一个过程因为这种五年以后的十年以后的东西你今天让我怎么用股价怎么用我的利润增长来验证的没法验证没法证明也没法证伪所以这个就成了一个好的炒作点刚才其实我们也聊到了 Deep Seek 就是 Deep Seek 其实让大家形成了共识但模型要进入推理时代了

有一种声音认为 DeepSix 在算力版图上会带来变革效应这是真的存在的吗简单讲就是短期内大家认为因为从训练切换到推理然后推理的这种用量因为远远低于原来的这种线性预期所以说的话会形成一个 gap 但是慢慢随着推理因为便宜所以说推理的规模还会大幅的普及所以慢慢又会把这个坑慢慢填满

体量会变大那这块还是能带动它的市场份额的增长市场的收入的增长我觉得现在来看的话市场有这样一个消化的声音这也是这次 GTC 会议里面一个重点的看点就看老黄怎么来去 balance 去讲就他在发布他那个最核心的芯片的时候

因为注意一点老黄的这个数据中心的芯片它是迅退一体的既可以做训练也可以做推理就看它的重心放在哪里前面几年天天都在讲的事情是它的这个芯片的互联带宽有多强芯片本身的这个计算能力有多强是吧制程有多强能耗有多强这都是服务训练场里用的今年我特别关注的点就是会不会发一个超大的显存上一代 H200 它已经把显存调大了这次会不会调得特别的大

原因是什么呢对于推理型的任务的话其实并不需要一个大集群做 AI 推理其实就是单台甚至一两台数据就可以了

但更重要的事情是你的显存的制约能不能把 671B 的完整模型装进去如果不能的话就要导致你的这个模型要不停的在不同的卡不同的机器之间来回的调度这种显存之间的 IO 吞吐调度才是导致今天的推理性能上不去的重要原因而不是它的计算芯片所以说我们就会关注这一次它到底在推理侧包括在芯片的显存侧

它会有多大的一个动作我现在搜到的一些初步的判断大家认为是会扩到 288GB 你想想这个 B H100 的话已经大了 4 倍了 5 倍了如果真的是达到这个 288GB 的话再加上 IP4 这个当然一会有技术话题我就这个不能讲太深了就是如果 IP4 加上 288GB 两个都成见的话我可以简单讲我们自己的测算结果就是一台机器能跑满血版的这个 DeepSeekDeepSeek

这样的话其实整个推理的成本我觉得还能再往下走而且的话如果是全球它为数不多的能够提供这种因为 IP4 的领先度是它几乎是冠决全球的 288GB 的话我觉得虽然没那么高领先度但它能够大规模的产量能生产出来有这两点的话我判断是可能所有家都会去大量的买它的这个

它的这个新一代的 GPU 而且用于推理场景就在推理市场里面它可能又是一开始呈现的是一个 67%市场份额因为没人能挑战它

那这样的话可能他真的他就度过了那个空窗期他直接就又是一路上扬他要看他这代芯片的发货周期因为现在都是期货式的发货去年 3 月份发的什么 GB200 你看等到今天还没到货呢才刚刚开始到货他如果是加快他的发布节奏加快他的技术接待周期那短期内大家还追不上那他的垄断地位还得再延续一两年如果他发布了超大显卡是不是意味着

他在为现在爆发的推理需求提前给出了一个更适合推理场景的一个硬件必需品我可以这么理解是的就这个意思是我觉得他发出来他肯定要发就关键他的预期这个东西是明年 6 月份才能提货那我觉得市场上面可能就会有不同的声音就有点低于预期如果他告诉大家这个是今年年底就能拿得到那我觉得股价一定猛涨

因为 GDC 这个发布会已经不是在做产品发布会了它是一个技术战略展望会它讲的东西都是未来期货你看这个为什么前段时间有个重大的波动倒不是 DeepSeek 的原因 DeepSeek 的这个短期冲击最多一两周二月份的一个最重要的点什么呢它第一批 GB200 就去年三月份立的 flag 今天终于拿到了

但是第一波大家拿到之后发现起来这个中间有些瑕疵使用起来没有它当年一年前开发不会宣称的那么好那这个的话导致它的部分的订单后续订单的确定性遇到的挑战崩下来了这个是二月二月份它真正下跌的特点它就此还调低了台积电的产能里面还调低了 G 比 200 的产能

那大家就认为你肯定你有问题你肯定比原来的这个吹的太饱了嘛吹的太牛逼轰轰的了你今天没有完全兑现你当年吹的牛逼就存在这个问题去年三月份你要知道那是什么心态就是吹完这个牛逼之后大家市场全体站起鼓掌啊就是就这种感觉是今天他如果再吹的话大家可能就冷静一些了我要不要鼓掌啊别鼓了掌之后一年之后又是一个又是一个吹牛资本市场就是这样的问题吹牛不怕吹牛之后一定要兑现

你兑现了大家就给你的所谓的 credit 的认可度再加一成你下次再吹更大的牛大家就再相信但是上次吹的牛哪怕有一点点的瑕疵大家就会没信心下次你再吹牛就莫着打个八折打个六折那这个等于白吹了就撑不住了也不能说没兑现没百分百兑现

对 就是现在它的这个股价已经盯到了高处不胜寒了就为什么我认为长时间来看股价一定下跌它当然守内状态它挺那啥的你想想它为啥要疯狂的投资包括你看这两天为了配合这个 GTC 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推 Core Wave 上市啊 Core Wave 这家公司

刚刚发的招股说明书英伟达你不是刚才讲的股价棒找棒跌吗当年就吃过亏 2017 年英伟达还是一个卖芯片的好孩子给各家大厂好好吃供芯片跟着大家一起涨他在 1718 年 AI 第一波加上数字会挖矿第一波他的股价也是应该是两年涨了也差不多将近十倍吧跟今天的这种暴涨是一模一样的 16 到 17 年的时候嗯

当然有很多报告吧但是为什么 2018 年就暴跌呢除了一个数字货币市场的下滑之外更重要一件事就是家里被偷了以谷歌刚才讲谷歌的 TPU 啊

当然包括还有国内的大厂就开始纷纷不再采购英伟达的 GPU 用于数据中心是因为都找到了更加便宜的替代解决方案就是什么各种各样的 PU 嘛就是 TPU 啊 IPGA 啊包括那种韩武器也开始创业了等等的话就是那一波直接导致英伟达股价大跌在这之后英伟达就发现起来我跟这帮大的客户啊就是这些互联网巨头之间叫做与虎谋皮

因为我都卖给他我 80%的货都卖给他 90%卖给他他如果一旦他不用了那对我来讲是个巨大的灾难大客户的这个占比太高了依赖对 降低大客户依赖所以在这一次英伟达从 2023 年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干了一件事就是有意的限制给大厂的出货同时的话扶持一帮自己的联盟和小弟专门找那些就是服务起来的容易控制的

甚至还通过投资的方式来扶持他们首先云的大厂里面找的小弟是谁呢就是 OracleOracle Cloud 甲骨文云你想甲骨文云在以前根本都在美国的云市场里面可能连 5%的市场份额都没有 3%都没有但是他给甲骨云所谓的供货量跟这个什么股

谷歌和微软类似谷歌微软亚马逊在一个量级所以说重重重重把甲骨文的股价也就撑起来了这是一第二个什么呢通过投资的方式直接下场扶持一帮自己的小弟我们称之为叫英伟达的白手套这些公司呢坦白讲不能说有什么太深的技术壁垒啊

因为他们做的事很简单就是英伟达已经把全套解决方案加技术能力都做完了就是英伟达不是有什么卡捷的互联甚至上面有这些训练平台等等都干完了但就是找这家小公司我投资你重心投资你同时投完之后让你买我英伟达的卡

买完卡之后我还允许你还可以去做这个质押然后持续持续的加杠杆这个跟当年咱们乐视吧干乐视这个硬件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啊其实是一个持续高倍加杠杆的过程你去看 Covey 我就是知道了 Covey 这家公司是英伟达投了他拿投资款去买了英伟达的卡买回来卡之后英伟达再给他担保他可以拿这个卡去找银行再去抵押掉 80%然后可以再拿回来钱再来去买卡

以此反复直接在三年时间里面将这家挖矿公司因为 Tofi 这家公司以前是做挖矿的新泽西的一个小矿厂而已直接充成了今天大概是 250 亿美金的

一个巨角兽然后微软买不到卡因为他故意不给微软给这些人足够的卡的需求然后导致微软和欧盟人被迫向 Covid 要租卡这个算金融资本游戏了吗这个算了我不是说吗我就说是新一代的乐视啊跟当年乐视干的事是类似的呀当然你是说 Covid 不是乐视 Covid 就是乐视啊

就是不断地加杠杆加杠杆在干这些事这个他的招呼说明书和报告都有的上周刚刚提交美国上市申请你想为啥会在这时间段呢就为了造势所以说他是大量的这种方式来去建立他自己的一个所谓的一个新的一个二线云小弟

预备的就是某一天你们挤了大云你们不买我了我有一堆二线云小弟继续给我撑场子同时的话也让我的财报上不会被几家大客户就三家云就吃掉 90%的这个市场的供应我还有更多的供应商更多的需求方他不光这不光给这些他在资本主义世界干二线云小弟是吧这个拉帮结拜他还在全球各地政府游说他找中东土豪

他找欧洲他去干嘛呢他说你们一定要摆脱美国的数字霸权你们一定要具备自己的 AI 的可控和自己的国有化你们应该要训练自己的阿拉伯语的 AI 你们要训练自己的印尼语 AI 是吧那你们是不是需要训练芯片呢你们应该国家买的这个叫主权 AI 一系列的事都是在为了核心本账就是大厂跟他之间和他跟大厂之间大家虽然在买卖着做着最大的生意但大家都在背着后照

当然这个过程中怎么讲就我们冷静的来去看短期内会是算力的一个泡沫但其实才回到刚才你那个话题就 DeepSeek 这个事件是会对大家之前所讲故事的那个测算产生了冲击就是大家一测算如果 DeepSeek 能用几千台服务器几万张卡就能服务一亿用户了因为 DeepSeek 不是七天就一亿用户数亿用户

这种数域用户的 APP 有多少个呢可能五六十个一百个那五六十个一百个乘以的话可能五六十万台服务器是不是就够了因为达现在一年的产量大概在一百二十万台左右还在不断的在加现在在往三百万五百哦不对他是三百到五百万张卡可能摘到服务器大概除以个八吧除以四或除以八

也就是他觉得你的这个产能你这一家似乎都够全球人民迈向人人皆用 AI 了所以大家就得产生了一个质疑就你在堆叠那个什么未来 30 年的高增长还存在吗但是呢我也讲我的观点我认为这个质疑

还是站不住脚的他们还忽略了另外一个变量就叫做随着模型能力的不断的提升特别从文字到图片到音视频这是一个必然即使是单一模型如果今天用图片去生成它用音频去生成它它的消耗量可能就是以前

文字时代的 1000 倍左右如果是在把它视频化又是 1000 倍这个量级因为现在这块的开源模型还不够完整还缺乏一些评测的数据但是从信息量的角度来讲在以前的互联网时代已经证明了像当年比如我们做视频存储视频传输那比起音频我们要比他们大 100 倍

以上至少是单价那音频公司的这个带宽消耗服务器消耗又是一个就是早期的这个比如说新浪门户的可能又是个 100 倍这块的提升还没有被预估进去所以我认为我的 PPT 里面有一页嘛就行业共识 123 其中第一个共识就是算力开始从训练走向推理下面是我们摘的一系列数据报告就是推理算力从今天 24 年英伟达的财报显示占 40%然后包括行业的分析未来三年慢慢会从 40 60

70 最终来讲的话可能 95 以上这只是一个占比但是那时候的比例已经超级大了那可能比今天可能又增长了 1000 倍 1 万倍所以说英伟达是不是在建构下一代人类文明的基础设施我觉得是他是参与者之一不是只有他

但是今天我们所有全行业所干的所有的事情包括它的竞对手包括大厂商包括我们我们其实都在干同样一件事情长期来讲算力需求还有海量的爆炸和增长特别推理算力海量爆炸增长短期内在训练到推理动势能转换的时候对英伟达的股价会产生一段阶段性的冲击但是中期来看

他的一些垄断地位以及他的竞争对手的真的能上台面的竞争对手现在还没有真正的站出来我觉得在两三年内他还是有他自己的挺强的增长和发展还可以继续的炒作和持续的增长中期就是看一年两年的发展来讲我觉得还是他的需求一定是猛增他的收入一定是猛增这个还是持续有确定性因为看不见竞争对手能立刻哪怕在推理市场来讲立刻跟他掰腕子能够跟他两分天下的竞争对手看不见

但是三五年后无论是中国的 AI 的芯片产能海外的整个以及新一代的架构新的发展对它一定是冲击但是那个时候的饼做大了因为这些多模态因为 AI 应用的普及和渗透这个饼也极其巨大本期节目就到这里了有关英伟达你有哪些听后感还想要听哪些话题都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