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33.【番外】在世界读书日,聊聊书店的消亡&人们背对背的拥抱

33.【番外】在世界读书日,聊聊书店的消亡&人们背对背的拥抱

2025/4/23
logo of podcast 卫诗婕|商业漫谈Jane's talk

卫诗婕|商业漫谈Jane's talk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吴晨
罗叔
诗婕
馋虫博士
Topics
罗叔:我开书店最大的感触是,它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更是人们的精神庇护所。我曾经尝试过复合型书店,但发现网红属性和书的属性叠加后,ROI只有25%。书店最大的成本是房租,而它卖的却不是商品,这导致了书店经营的困境。最终,我意识到,自己感动自己没有用,需要技术和方法。 吴晨:书店没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电商冲击、出版社的策略、消费者阅读习惯的改变等等。我们不能用商品的逻辑来看待书籍,要考虑整个产业链的健康,让作者和翻译都能获得体面的收入。线上知识经济提高了效率,但也分流了注意力,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 馋虫博士:实体书店面临的困境与其他实体店类似,电商的冲击是致命的。书店需要找到新的商业模式,才能在时代浪潮中生存。 诗婕:书店对我来说,是一个充满情节的地方,它影响了我后来从事写作的职业道路。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了书店日渐消亡的现象,嘉宾们从产业生态、商业模式、消费者行为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书店没落的原因,并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见解。
  • 书店经营者面临的困境:房租成本高、盈利模式单一、消费者阅读习惯改变等。
  • 出版社在书店没落中扮演的角色:给予电商平台更低的折扣,导致书店价格竞争力下降。
  • 消费者行为的变化:线上购物便捷,实体书店吸引力下降。
  • 书店未来发展方向:细分化、个性化,AI与人工结合,提供更精准的推荐和个性化服务。

Shownotes Transcript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

这一期节目来自 2024 年的秋天,我在上海参加狂喜播客节时,主持的一场非常精彩的圆桌。因为太忙了,一直拖到24年底才有时间剪辑。后来又觉得话题比较冷门,拖着一直没发布🤣

终于到了一个应景的节日。

这期内容是围绕着书店的消亡,嘉宾之一是热爱阅读、曾经开过书店并亏了大钱的罗叔,在本期播客中,罗叔分享了许多经营书店的动人故事和不为人知的行业内幕;另一位嘉宾吴晨老师则是著名财经作家,他坚持在自己的播客「晨读时间」中,每周对谈一位作家或创作者。两位都长期关注出版业、并对经济、创业环境有着深刻感知。

这期内容有干货、有情怀——「你在获取答案的路程中,你和书之间发生那些博弈,会给你带来很多观察世界或者说跟世界过手的那种细节上的体验。」

挺让我回味的一点是,当天活动,即便我们的圆桌在晚间最后的场次,现场仍有很多观众坚持留到了最后,现场互动氛围热烈,不时传来掌声。

这就是阅读的力量吧。

本期嘉宾:

罗叔(连锁书店更读书社创始合伙人、播客「头号玩家」主理人)

吴晨(财经作家、播客「晨读时间」主理人)

馋虫博士(播客「津津有味」主理人) ## 本期 Shownotes:

04:47 谈书店的时候要思考三个问题:1.怎样让更多作者去写书? 2.怎样让更多出版社觉得书店不亏钱? 3.怎样让更多独立书店构建出读书社群?

请每个人都分享一个自己记忆中对书店的一个情结: **06:20 **诗婕:小时候妈妈会把我一个人放在新华书店06:50 馋虫博士:通过阅读,我和我父亲有了隔空呼应的感觉08:21 吴晨:在新加坡工作时,我爱去逛乌节路上的一家书店11:01 罗叔:我开书店印象最深的一个人——一位带着台灯、暖壶和充电宝的大哥14:28 「开书店是个好神奇的事情,万一能给人一个小的庇护所呢」 书店就得有情怀的人开,不是为了挣钱?——从头阐述产业生态 16:34 《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一本书搞定一辈子的养老金17:26 当今翻译一本著作的价格:千字八十 书店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没落的? **19:52 **「千万不能用商品的逻辑来看书,那就真的没人玩了」22:55 「是出版社亲手把书店开除出这个生态」24:09 「杀死实体书店的是电商」25:09 刚穿上高跟鞋的一定是最漂亮的,「但我们对代价的感知是迟滞的」 25:57 在我的设想中,算法和社群是书店真正的价点

26:26 「算法无法偶遇,书店创造偶遇」

请罗叔复盘自己开书店的案例:错在哪儿了? **28:57 **2018 年流行复合书店:这是个巨大的坑30:18 书的属性50%,网红的属性50%,两者叠加的ROI是25%31:44 「中国的书店都在死,但咖啡店在一家一家地开」34:01 书店最大的成本问题是房租 35:19 全世界书店最多的国家是德国,西方的线下世界还未遭到线上经济的洗礼

38:44 鲁迅作为一个杂文作家,能在上海拥有一栋四层别墅

39:59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大家真的不读书」

40:56 你认为读书是充电,还是一件消耗能量的事?

42:38 线上知识经济,将人所能够忍受的效率阈值无限积压

46:00 还是要从消费端的需求源头来看,你阅读一本书的价值是什么?

如果我们都希望书店继续存在,开个脑洞,未来它会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

**50:45 **倡议A:书店应该越来越细分化和个性化,前置仓模式+ AI 与人的配合

51:48 倡议B:也许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 AI 阅读助理

54:40 AI 解决的是information、message、knowledge,但无法解决「为什么」这个问题

55:37 阅读本身是一场攀爬,过程中一串基因就印在了身体里

59:13 巴黎的街区每隔200米就有一个公共阅读图书馆

01:00:29 「二手书店在中国没有机会」?

01:03:48 年龄渐长,从读书中得到的快感和系统的获得感会减少吗?

01:05:03 「阅读会让生命变得宽广」

加听友群👇: 有关主理人:卫诗婕,独立商业作者,曾任《极客公园》执行总编,早年任职于《人物》、GQ报道、字节跳动。代表作:《ofo的终场战事》)、《罗永浩:薛定谔的理想主义)》、《朱一旦的枯燥生活)》、《中东社交十年风云:金矿、折戟、浪潮再起)》、《下一站,沙特)》等。作品曾获虎嗅2024年度作者、金字节奖年度新锐作者、网易非虚构文学奖年度作者、全球真实故事奖中文报道十佳。

有关「商业漫谈」:这是一档关注科技、商业、人文的深度访谈节目,致力于记录时代的商业史。聚焦商业趋势、伦理、竞争、价值。

「打捞时代碎片,文字对抗时间。」